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那一片山水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11:27 体裁作文
那一片山水阅读答案体裁作文

篇一: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

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

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

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

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

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

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

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

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

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

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

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

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6. 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

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3分)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17. 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4分)

18.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19.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20.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6分)

(一)(20分)

16.(3分)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7.(4分)(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18.(3分)挑逗、招惹的意思(1分)。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19.(4分)内容2分,效果2分。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2分)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2分)

20.(6分)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2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2分) 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2分)(观点1分,说理清楚1分)

篇二:林清玄散文阅读题含答案

冢中琵琶 林清玄

最近读到魏晋时代艺术家阮咸的传记,阮咸是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七位诗人作家之一,这七人在当时号称为“竹林七贤”,但是他没有其他六贤有名,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几乎无法从文字上去追探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这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这一件冢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到了唐德宗时代,著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咸所创制,为了怀念他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的别名,阮咸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阮咸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已,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 千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

随着阮咸的逝世,《广陵散》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礼岂为我辈设耶!”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爽;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了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他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

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

我一直认为像阮咸这样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神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冢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吗?阮咸给我们的启

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为这种胸怀,他们方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

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王戎回答说:“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这则故事正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5.“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作者联想到哪些内容?(3分)

16.文章开头写阮咸在文学上的影响不及其他六贤,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段讲述“竹林七贤”的故事,又有何作用?(4分)

17.综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眼中阮咸的特点。(3分)

梅 香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

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⒒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⒓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3分)

答:

篇三:画山绣水练习及答案 一

画山绣水练习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攒聚( ) 积攒( ) 恬静( ) 迟钝( )

贮藏( ) 圩田( ) 瞭望( ) 崭新( )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借人的消瘦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 )

2.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 )

三.本文极富文采,最适宜“吟哦讽诵”了。认真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2.描写山水景色,作者为何要用“画”与“绣”字呢?

四.链接阅读,回答问题。

1.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一面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一面从事文艺创作。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后,著有短篇小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专力从事散文写作,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著作大多收入《杨朔文集》。

杨朔散文追求意境美,作者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他的散文,大多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缘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赞美。在桂林方圆百余公里范围内。青山碧野,奇峰林立,秀丽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过。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两岸,“无数青山浮水出”,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喀斯特)地区,几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海底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壳变动,大海深处的岩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这里成为陆地。之后,又经过七千万年的风化,才最终发育成千峰耸立、碧水萦绕、岩石奇丽、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1. 杨朔的散文追求诗意。你能从文中摘抄出相关的句子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吗?

2. 你知道桂林有哪些著名的景观吗?你可以采访去过桂林的人,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上网查阅噢!

五.阅读本文时,你一定遇到了不理解的词句,一定读出了不少问题,那就把它写下来与同学讨论,或去问问老师吧!

【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dài( )慢 精sǔi( ) 黑yōuyōu( ) 萧sè( )

二.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情景使人恍惚沉进最 的梦境。

……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 出来。

你会觉得自己好象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 无比的石头雕刻。

A.恬静 喷涌 精妙 B.安静 喷溅 精美

C.恬静 飞迸 精细 D.恬静 喷溅 精美

三.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那船家 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 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 是谁,心胸里 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戳个小洞, 要喷溅出来。

A、也许……也许…… 无论……都…… 只有……才……

B、或者……或者…… 无论……都…… 只要……才……

C、或许……或许…… 不管……都…… 只要……就……

D、有的……有的…… 不管……都…… 只有……就……

四.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2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3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4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5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1.作者有生花的妙笔,为何在第○3节中称自己为“钝笔”呢?

2.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3.○4○5两节用两幅画来表现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这两幅命名吗?

4.第○3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课后测评】

一.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化就不感兴趣。

B.面对咆哮肆虐的洪水,有谁不愿拿生命再去冒险呢?

C.太阳虽然早已下山,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二.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A.这段文字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B.母亲说她为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感到自豪,这是母亲对这个儿子没有出息的嘲讽。

C.母亲为当选总统和在地里挖土豆的儿子自豪,是她认为他们都是她的儿子。

D.母亲这样说是因为她认为职业不分贵贱。

三.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⑵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⑶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⑷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⑵⑷⑴⑶ B.⑴⑵⑶⑷

C.⑶⑵⑴⑷ D.⑴⑶⑷⑵

四.根据下面的材料答题。

某电视导演欲拍一则公益广告,三幅画面他已想好。一幅是:一条混浊的河流两岸,人们纷纷挥斧砍树。突然,暴雨倾盆而下,泛滥的河水咆哮着冲毁了家园;一幅是:青山绿水中,一座发电站的大坝屹立在河中,电线连着千家万户的明亮电灯;第三幅他欲用一行15字以内醒目大字作为画面来结束这则公益广告。请你代他书写。

广告: 。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一) 文 竹

王良和

①时常以为案上那一盆文竹,很快就会死去。一年来,这纤瘦的植物,仿佛挣扎于生死的边缘,时青时褐,像文弱的君子恒对清癯的书生,病容凄楚对我的神色错愕。

②灯下读书,猛一抬头,青青竹影便飞了眼里,再一抬头,眸内的青影仿佛枯败如苍颜。那

真是变种的竹,退出了岁寒三友的阵营,从耐雪的坚强,到畏风畏雨的柔弱;从户外的纠集繁生,到室内的排他独长,那铁线一样的幼茎纤枝。真的,只宜长在小小的盆内,占据两寸见方的空间?至于形象,那在微风里摇摇欲折的自悲自叹,虽然赢得栽竹者的相怜相惜,但多少有辱竹名了。

○3大概文竹只宜细心呵护的女性栽种吧,一旦落入粗心大意的人手里,就要吃苦头了。那是不宜经常晒太阳和浇水的植物。当阳光悄步蹑近,我就把它放到书架上,让青青竹色爬入唐诗宋词的意境中。不过浇水却没有定时,有两日一浇,也有十多日滴水不沾的。我原是个不懂栽植物的人,何况是娇生惯养的文竹?买回来不久,竹叶开始黄了,自叶尖徐徐蔓延,瞬间已苍颜衰鬓颓然乎其间,凄凉待毙。偶然我剪掉枯叶,落在盆里聊作春泥护花。每次以为最后一点墨绿即将消失了,谁知嫩绿却自枯叶间钻出。一年下来,不死反而长高。我才惊觉有些植物,表面柔弱实则刚强,潜藏着无穷的生命力和求生意志。是的,不断枯萎与更生,生命会变得更丰盛,一室春意在青绿里流转。(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

1.第①段中集中表现文竹的外在形象的词语主要有哪几个?

2.第②段中作者说文竹是“变种的竹”,理由有哪些?

3.同任何事物一样,文竹的生命也有两重性,文中能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4. 联系全文看,文竹那么“文弱、纤瘦”“娇生惯养”,作者却非常喜欢它,把它供养在案头,就是因为它能给人以生命的启迪,现实当中还有很多花草是让人们厚爱的,你厚爱的是哪种花草?请写出来并说明喜爱的理由。

5. 好的作品常能给读者以由此及彼的联想。如读到本文的“落在盆里聊作春泥护花”,我们就不会不联想起清代诗人 的《 》诗中“落红本是无情物, ”美好意境。

(二)大自然的礼赞

李长之

⑴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另外却有别的让我们向往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却一定存在。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祟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角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

篇四: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精选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本文已用“‖”分为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带“...”的一节,你认为哪一句话更能看出巴尔扎克的武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答案:

1.段意:写巴尔扎克的老师用他小时候的作文本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 2.中心思想:表现了巴尔扎克勇于承认错,知错就改的美德。

3.“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4.首句: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尾句: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海滨的夏夜

夜,来临了。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还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照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大红,绯红又变成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绯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山坡上的那一片灯火,它们从半空倒映在蓝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我到过不少的海滨城市,那些地方,都令人喜爱,然而,我最喜爱的却是这儿——威海。

1.在文中用“____”划出一句拟人句。

2.本文分三段。第( )自然段为第一段,第( )自然段为

第二段,第( )自然段为第三段。

3.课文围绕( )去写,按顺序写了( )、( )、( )三个时间的景色变化,突出了威海夏夜的( )。

4.课文的中心思想热情地赞颂了____,抒发了作者____之情。

答案:

1

2.(1—2) (3—4) (5)

3.夏夜 日落山不久 日逐渐西沉 夜晚 幽美

4.威海海滨夏夜的幽美 对威海海滨的夏夜的喜爱

花的启示

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这是两种品格不同的花。

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依靠葡萄架向上爬,它纤细的身体那样柔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浸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炫耀着自己的美貌。在又大又圆的绿叶上,郁春棒也开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白花绿叶,格外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而是默默地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一进入金黄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花茎也渐渐枯萎,最后结出几粒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干(燥 躁)的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再度吹拂大地,就又破土萌发。

在社会上,有的人肤浅软弱,有的人扎实而坚强。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有的人默默无闻的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而从不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心灰意冷,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无所畏惧,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没有生命力,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自己决定怎样做人。

亲爱的同学,你喜欢哪种人,究竟要做哪种人呢?

1.划出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选择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飘飘然”应解释为( ) [①随风飘舞;②骄傲起来]

B“再度”中的“度”字应解释为( ) [①次;②度过]

3.在文章中找出下面带有“____”的词语,并写出它的近义词。

顽强—( )

炫耀—( )

4.按照先总述院子里种了两种不同的花,再分述两种花的不同的品格,最后开展联想,借物喻人的写作顺序将文章分成三段(用“‖”线在原文上划分)。

答案:

1.选择:侵 躁

2.A② B①

3.顽强——(坚强) 炫耀——(夸耀)

4.分段:

第一段:“在我家的小院里??顽强地生长着。”

第二段:“春暖花开的季节??能自己决定怎样做人。”

第三段:最后一自然节。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来,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新年后第一堂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她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我前进!

1.读句子,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①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

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①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

②我回头一看——是老师!( )

3.文章中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

①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②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

4.写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心神不安 天晚、明天又没数学课,而去打扰老师令我忐忑不安。 ②第一个光指的是老师一丝不苟的讲授知识,第二个光指的是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用全部心血浇灌我们。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2.①递进 ②解释

3.①工作认真,无私奉献。

本资料来自:双鱼教育网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那一片山水阅读答案)

按住ctrl并点击以下链接可以打开你想查找的资料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新型阅读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五六年级课内外新型阅读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魔鬼训练..

精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及答..

新型同步课外阅读题五十道..

新编五六年级课外阅读题【..

新编五六年级课外阅读题【..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751—..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701-75..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601—..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551—..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501—..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宝典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宝典、手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宝典..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宝典..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宝典..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宝典..

篇五: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

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

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

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

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

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

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

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

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

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 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

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

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16. 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

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3分)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17. 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4分)

18.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19.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20.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6分)

(一)(20分)

16.(3分)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7.(4分)(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18.(3分)挑逗、招惹的意思(1分)。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19.(4分)内容2分,效果2分。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2分)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2分)

20.(6分)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2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2分) 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2分)(观点1分,说理清楚1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