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35:04 高中作文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高中作文

篇一:《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早在上大学之前我就看了当时热播的青春励志剧《恰同学少年》,这部剧主要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讲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事,剧中除着重刻画了胸怀抱负的毛润之外,还刻画了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整部电视剧表现出了在那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救国救民,团结合作,视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豪迈与热情.更加强调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通过教育这一渠道来塑造一颗坚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个完美的智慧.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

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上大学之前,高中老师就说过高中同学才是一辈子的财富,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而当我真正踏进大学校园以后,我确实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有一种力量,锤炼青春的硬度,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在神州大地点燃一盏耀眼的火光;有一种感动,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总是将你我青春的热血激荡。我们在聆听和回望中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和细节,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岁月中的芳香,那么浓郁,那么温馨……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

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就如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里描述的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作为当代大学生,就要激扬我们的青春,放飞我们的梦想!向前迈进!

篇二:《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少年的他们,年少的我们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恰同学少年》看了一遍又一遍,从第一次的震惊、感慨,到后来的回味无穷,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恰同学少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人生,别样的时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是靠利益维持的,我们之间相互有利用之处,我们就是朋友,若是利益冲突,我们就是朋友,也会成为仇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而那个时代的朋友之间的信任、关怀、真挚,似乎离现在好久远好久远了,远到我都无法想象,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会是一种怎样的幸福。现在的青年,有按部就班生活的,有沉溺虚拟世界的,有受金钱名利诱惑的,而那个年代,青年们怀揣着梦想,将个人的生死,个人的利益,同国家的生死存亡相互连接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历来看,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伟人,必有异于常人的经历,正是这些经历,促成了他成为一个伟人。其实一开始,润之很叛逆,或者说很有个性,不喜欢墨守成规地学习,喜欢参加很多东西,做过学生、下过地、当过兵、从过商,可以说农、兵、学、商都尝试过了。这也为他后来组织工人夜学、训练学生军、与溃军谈判的成功做了铺垫。就像我高中语文老师说的,你在生活中无意间学到的语文,当有一天你用到它时,总是会发现,是那么的不经意,却又是那么地巧合。

从一个只知道固执的少年,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袁门立雨”、照顾张干校长后半生,板仓先生对他的引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不畏风吹雨打地锻炼身体,都是板仓先生对毛润之的影响。一匹千里马是桀骜不驯的,只有遇见了伯乐,有了伯乐正确的调教和引导,才能真正成为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驹。

与此相对比,刘俊卿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从第一次偷萧家两兄弟的作文试卷开始,陆续地,他有了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称他父亲为挑夫,第一次花七八块大洋就为买一双皮鞋,第一次将饭菜倒掉,第一次当众羞辱同学,第一次到督学地方告状并得到准许,第一次考试作弊,第一次卖师求荣,第一次当汉奸。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使他越来越远离润之这一群激进爱国的青年,也越来越偏离他预想的人生轨道,最终无法回头。他的一生,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而造成一个原本有理想性本善的学生最后走向一条不归路的原因,除了他自身的原因,也是他不够幸运,没有碰到一个能够赏识他的伯乐。好不容易有一个纪墨鸿督学与他的想法一样,一味地想着个人的利益,想着读好书然后升官发财。可是,他的良将并非是适应当时的局势的,也没能将他引上一条正途。

此外,他父亲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毛泽东的父亲虽然粗暴,但还是个明理的老头,不宠孩子,在关键时刻,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蔡和森的母亲更是个孩子有错必纠的好母亲;虽然剧中没有播出萧子升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但从他能在自己不宽裕的情况下接济毛泽东,从萧子升为入学之事而如此自责的情形中可窥见家庭教育的成功;而刘俊卿的父亲把儿子读书当作天下第一大事,只让孩子关门读书,自己累成什么样也不让孩子插手,结果孩子当着众人的面把自己的父亲说成是挑夫,父亲在家吃糠饼,儿子在学校摆阔,最后父亲死在儿子造成的罪过中。

然而,现今社会像刘俊卿的父亲仍然大有人在。他们把孩子上学看作是天下第一大事,坦言:“只要读好书,什么都不用干。”一切都满足了孩子,可孩子呢?书没读好,其他什么又都不愿做。大学毕业了,不出去找工作,在家里吃父母的,这样的例子不断地被报道出来。其实有的时候,父母也需要放开双手,让孩子们凭自己的能力去自食其力,这样,才能为以后出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不至于手足无措。

谈到教育,就不得不提孔昭绶这一号人物了。孔昭绶曾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对学校该如何教育学生曾提出过不少独到、新颖的见解,如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

心、教育,乃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他应聘去当一师校长的时候,他知道要想让我中华的教育改变,必须从优良的师资开始,于是,他亲自去邀请当时在湖南省文学修养最高的板仓先生为教师,同时聘请了像徐特立、袁仲谦、黎锦熙、方维夏等一些优秀教师;在招生考试批改试卷时,仲老和黎锦熙因文章的一二名争论不下,方维夏让他快做定论时,他说,文章是要大家公认的,怎么能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呢;在发现润之和萧家两兄弟作弊的事后,在听到他们的对话后,并没有做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而是再给萧家两兄弟一次机会,给毛润之以教育,让他记到心里,仁和义不能本末倒置;在了解润之喜欢看社科类的书籍后,把阅览室的钥匙给了他;在润之偏科的情况下,不要求他门门功课都优秀,只要能在保证所有功课都合格的情况下,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人所长;在得知汤乡茗要一师的学生做崇袁世凯的先锋时,在一开始的害怕后,他认识到不能给学生们树立反面的榜样,于是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做了“明耻大会”的演讲。这样一位教育界的前辈,在当时新旧文化相较量的时代,必定是思想的先锋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办学,才出了毛泽东、蔡和森、徐特立等一代伟人。然而纵观现在的学校,纵观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中国教育,与当时相比,又进步了多少。学校仍是以分数为重,企事业单位招聘仍热衷于学历,对待偏科现象,目前还没有学校能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而所谓的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却也是一句空口白话。这让我不禁想问,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我中华的教育水平仍在原地踏步呢?!

青春,就避免不了爱情的到来。在《恰同学少年》中,编者没有回避在青少年中敏感的这一话题,而是直面了它。爱情,是甜蜜的,是向警予与蔡和森在郊外枯木上的相靠;爱情,是苦涩的,是陶斯咏在听到毛润之的婉拒后毅然回家的无奈;爱情,是伟大的,是王子鹏不顾家世出身不同与阿秀在一起的决心;爱情,是绝望的,是赵一贞为了保出刘俊卿出嫁时淌满地的鲜血。但不论是怎样的爱情,都是一份独属于一个人的回忆,值得珍藏一辈子。然而现在的少年们,早早地就开始了恋爱,却不懂爱为何物,往往在一起了没多久就分了。而在大学里,因耐不住单身的寂寞而找一个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大有人在,这让我不禁想问,现在的少年们,爱情对于你们,意味着什么,只是打发无聊时间的工具吗?!润之说,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是白想。我想说,如果缘分还未到,何不把这些空虚寂寞的时间花到广览群书上呢。

一个人才,往往需要有很深厚的底蕴,正所谓,厚积薄发。就像润之,他喜欢文学社科类的书籍,每天贪婪地汲取知识,可以说一天不能不看书。他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什么伦理学、哲学等,我们都没怎么接触过的书,他都看过,而且是津津有味。剧终前的谈判,可以说,是他将所学用于实践。所谓谈判,一方面是技巧,另一方面则是在打心理战。一旦你心虚了,你就必输无遗。只有你把声势虚张得够大,够恰如其分,才能让敌人信服,从而战胜敌人。

梁启超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毛泽东也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是的,我们是中国的少年,建设祖国未来的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该遵着先辈们的遗志,树立奋斗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为我中华的建设更加努力地完善自身。

篇三:《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恰同学少年》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讲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事,剧中除着重刻画了胸怀抱负的毛润之外,还刻画了他的同学和老师:忠厚老实的蔡和森,活泼可爱的杨开慧,爱慕虚荣的刘俊卿,陶家千金陶斯咏和她的好朋友向警予、赵家贞,以及和蔼可亲的孔昭绶教授,博学多才的杨老师,勤俭朴实的徐特立徐议长。整部电视剧表现出了在那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救国救民,团结合作,视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豪迈与热情.更加强调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通过教育这一渠道来塑造一颗坚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个完美的智慧.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青春无畏

因为年轻,所以无畏;因为无畏,所以出发。无畏的他们在前进的路上,奏响青春赞歌,雄浑的歌声撒扬每一寸土地,使万物自惭形秽,使那个旧社会为之摧眉折腰,蔑视一切敌人,抛开儿女私情,他们无所谓畏惧的挑战那个时代的腐朽。他们那股劲儿使我们震撼。五七国耻时,一师校长孔绍绶率领全校师生写下《明耻篇》公然对抗国民政府下令的“中日亲善”征文。“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毛泽东写下这刚劲有力的十六个大字。宣告着他们对国家兴亡的责任。当国民政府得知内情,大肆派兵缉拿孔绍绶时,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师学子毫无畏缩的面对官兵,用他们的智慧使校长最终逃过此劫。当北洋军阀率溃兵败往长沙,围攻长沙城时,长沙城人心惶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意气风发的少年们挺身而出,乔装成长沙军队,镇压溃兵。毛泽东则以副长官的身份沉着冷静的与敌军谈判,谎称自己正率领大批军队埋伏,并制造出千军万马的假象,最终出色的骗得敌军投降。这一首首青春无畏的赞歌,在时代的上空,余音缭绕,经久不绝。

恰为同学

上大学之前,上大学的大哥对我说,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以一颗坦诚的心交往。而我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

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有一种力量,锤炼青春的硬度,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在神州大地点燃一盏耀眼的火光;有一种感动,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总是将你我青春的热血激荡。我们在聆听和回望中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和细节,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岁月中的芳香,那么浓郁,那么温馨?? 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篇四:《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此气势磅礴的一段话,让我的心也随之激荡起来,而这段话让人最能够想起的便是青春励志剧《恰同学少年》。该剧讲述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剧中的刻画的很多人物形象都让人心有所动,感慨万分。如胸怀抱负的毛润之,忠厚老实的蔡和森,活泼可爱的杨开慧,爱慕虚荣的刘俊卿,和蔼可亲的孔昭绶教授,博学多才的杨老师等等,而该剧中让人不得不多说人的便是毛泽东——润泽华夏,恩惠东方。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这是毛泽东1925年秋从上海回到长沙时,在湖南第一师范校门口的湘江桔子洲头挥笔写下的词———《沁园春·长沙》。这正是对当年就读于该校的众多学子们的真实写照,也展了毛泽东报效祖国,志存高远的远大理想。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到东山学堂读书时, 给父亲留下了诗句:“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从这首诗中我们便可发现毛泽东一心求知、救国的宏伟志向。因为年轻,所以他无畏;因为无畏,所以他出发。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奏响着一支青春的歌,激情的追求着,无所谓畏惧的挑战着那个时代的腐朽。而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以后能有一碗饭而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他时刻关注着中国,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前进。他是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而学习的,他的志向是坚定的、高尚的,不像刘俊卿一样为了个人名利而读死书。他把救国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并且为之而努力的奋斗着。他坚持着自己的真理, 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不怕吃苦, 求得真本领, 不断充实自己,还提出了“ 一日未得真理, 即一日无志, 十年未得真理, 即十年无志, 终身未得, 即终身无志”的大道理。而且在第一师范时, 他每天起床特别早, 做完冷水浴或其他运动之后, 就迅速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为了锻炼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专心地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他到长沙城闹市中读书“闹中求静”, 以磨砺遇事冷静专注的性情; 大雨滂沱的时候在岳麓山上奔跑, 以体会“与天地奋斗, 其乐无穷”的豪情,这便是毛泽东。

而在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的事便是教育,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从该剧中可以发现毛泽东是一个志存高远、个性鲜明的学生, 但是同时, 19 至25 岁的毛泽东, 和许多如今的我们一样, 有冲动、偏执、倔强等弱点。 虽然他的个性鲜明, 为人行事有非凡的胆识,但是又往往引来争议, 是个无法按常规来判断的人。对他来说若适得其时, 就如蛟龙入渊, 若生不逢时, 则可能被扼杀天才。幸运的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大学遇到了一批因材施教的老师,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 并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 而不是压制学生的优势去迁就一般的标准。人们都知道,毛泽东是存在偏科的,数理化科目很差,甚至都到了不及格的边缘。但是杨昌济说的好:“自古大才乏通才,自古大才少全才,我们又何必强求一个对理科缺乏兴趣的学生要门门全优呢?”剧中有这样一幕: 针对毛泽东考试成绩有的正数第一( 如国文等社会科学) 、有的倒数第一( 如数学) 的情况, 老师们在一起展开讨论, 有的老师说他既聪明又勤奋, 有的老师说他聪明不勤奋,有的老师说他勤奋不聪明, 还有的老师干脆说他是既不聪明又不勤奋、、、、、

可谓众说纷纭。这样一个学生, 可以说他是一个偏科的学生, 也可以说是一个独擅专长的奇才。如何看待这个学生, 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教育。

《恰同学少年》中展现出了两种教书育人的方式: 一种是以纪督学为代表的教师, 他们灌输给学生的思想就是所谓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高分”, 并且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是与这类老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杨昌济、孔昭绶等教师, 他们既教书又育人, 把教育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民族振兴联系起来, 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国家民族利益之上的, 他们以为国为民培养人才为己任,在倡导学生多学书本知识的同时, 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和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也正是我们如今所需要的。

大浪淘沙,光阴飞转,已悄然流逝了近一百年的时光,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他们历尽千难万险,用献血和生命开创的共和国已经走向了辉煌。和他们那时相比,我们的国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国民教育,无论是教育资源、教育水准还是教育的普及,也都已不能和那时同日而语。但是,返回头来理智地对比和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而如今的教育,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很明显的发现我们似乎都缺少了点什么。好多中学生在忙着考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心只读圣贤书;好多大学生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要么就是在忙着学英语、考托福,找工作,没有了激情、丧失了抱负,少了沉稳,多了浮躁,幻想个人的奋斗与所谓的成功,缺少了一份该有的责任。也许这也是现实所“逼”,但不管怎样,青年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他们担负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而如今我们应该办怎样的教育,办怎样的学校却让人值得思考。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是好的,可是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一个摸样,恐怕是有问题的。我们批量生产学校,然后在批量生产学生,学校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怎能培养出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一方面社会在呼唤有个性、有专长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又在扼杀学生的天性,肆无忌惮的磨砺他们的棱角。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能使我们的社会继续进步呢,如何能让我们的的国家超越其他进步得国家呢!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主张“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使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育并重, 身心并完”,他认为体育、德育、智育都是形成人类发展的基础。我们都知道青年时代是修学的关键期, 必须抓住这个时期, 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 立大志, 不要浑浑噩噩跟着跑,不要读死书, 死读书。我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有这样的要求: 每个毕业生, 要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工作压得人们几乎“ 喘不过气”,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志存高远, 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智体三者互动, 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挫折教育”“磨砺教育”, 克服独生子女的“骄、娇”之气, 做一个体魄强健, 意志顽强、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而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急切所需的啊!我也希望有这样一种教育,老师们不必为所谓的“学术任务”而累,能静下心来做学术,搞教学和研究,帮学生打开视野,建立人生价值观;学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和老师在灯下促膝长谈,谈古论今,可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思考,思索未来,思考人生。这里有满园的文学气息,有老师们激情四射的讲演,有学子们热情奔放的探讨??

毛泽东曾经深情地对青年说: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

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 正在兴旺时期, 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也深刻的相信着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因为我们在一步一步的前进??

篇五:《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自从寒假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后,我脑海里便经常想起毛泽东说的一句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遵”这句脍炙人口的话。

这部电视剧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生活。“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雄壮的第一师范校歌响起,令人热血沸腾。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是1917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外长沙意欲洗劫全城,当时长沙中无一兵一卒,情况千钧一发。我很失望:难道北洋兵就这样横行霸道吗?令我振奋的是事情有了转机,毛泽东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多名学生,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空城计”,三千溃兵全部缴枪!

看到这儿,我的心剧烈地跳动,我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第一师范的校歌哥再度响起。

内蒙古包头市东胜街小学六年级:渠凯月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