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护生画集,pdf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31:32 体裁作文
护生画集,pdf体裁作文

篇一:护生画集书法释文(第一、第二集)

序 言 一

夏丏尊

弘一和尚五十岁时,子恺绘护生画五十幅,和尚亲为题词流通,即所谓护生画集者是也。今岁和尚六十之年,斯世正杀机炽盛,弱肉强食,阎浮提大半沦入劫火,子恺於颠沛流离之中,依前例续绘护生画六十幅为寿,和尚仍为书写题词,使流通人间,名曰续护生画集。二集相距十年,子恺作风,渐近自然,和尚亦人书俱老。至其内容旨趣,前后更大有不同。初集取境,多有令人触目惊心不忍卒睹者。续集则一扫凄惨罪过之场面。所表现者,皆万物自得之趣与彼我之感应同情,开卷诗趣盎然,几使阅者不信此乃劝善之书。盖初集多著眼于斥妄即戒杀,续集多著眼于显正即护生。戒杀与护生,乃一善行之两面。戒杀是方便,护生始为究竟也。犹忆十年前和尚偶过上海,向坊间购请仿宋活字印经典。病其字体参差,行列不匀。因发愿特写字模一通,制成大小活字,以印佛籍。还山依字典部首逐一书写,聚精会神,日作数十字,偏正肥瘦大小稍不当意,即易之。期月后书至刀部,忽中止。间其故,则曰:刀部之字,多有杀伤意:不忍下笔耳。其悲悯恻隐,有如此者。今续集选材,纯取慈祥境界,正合此意。题词或取前人成语,或为画者及其友朋所作。间有杀字,和尚书写至此,蹙额不忍之态,可以想像得之。和尚在俗时,体素弱,自信无寿徵。日者谓丙辰有大厄,因刻一印章,曰丙辰息翁归寂之年。是岁为人作书常用之。余所藏有一纸,即盖此印章者。

戊午出家以后,行弥苦而体愈健,自言蒙佛加被。今已花甲一周,曰仁者寿,此其验软!和尚近与子恺约,护生画当续绘。七十岁绘七十幅,刊第三集。八十岁绘八十幅,刊第四集。乃至百岁绘百幅,刊第六集。护生之愿,宏远如斯。斯世众生,正在枪林弹雨之中,备受苦厄。续护生画集之出现,可谓契理契机,因缘殊胜。封面作莲池沸腾状,扉画於莲华间画兵仗,沸汤长莲华,兵仗化红莲。呜呼!此足以象徵和尚之悲愿矣。

一九四〇年十月十日

序 言 二

丰子恺

弘一法师五十岁时(一九二九年)与我同住上海居士林,合作护生画初集,共五十幅。我作画,法师写诗。法师六十岁时(一九三九年)住福建泉州,我避寇居广西宜山。我作护生画续集,共六十幅,由宜山寄到泉州去请法师书写。法师从泉州来信云:“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於此圆满。”那时寇势凶恶,我流亡逃命,生死难卜,受法师这伟大的嘱咐,惶恐异常。心念即在承平之世,而法师住世百年,画第六集时我应当是八十二岁。我岂敢希望这样的长寿呢?我覆信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后来我又从宜山逃到贵州遵义,再逃到四川重庆。而法师於六十四岁在泉州示寂。后三年,日寇投降,我回杭州。又后三年,即今年春,我游闽南,赴泉州谒弘一法师示寂处,泉州诸大德热烈欢迎,要我坐在他生西的床上拍一张照相。有一位居士在他生西的床上拍一张照相。有一位居士拿出一封信来给我看,是当年我寄弘一法师,而法师送给这位居士的。“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赫然我亲笔也。今年正是法师七十岁之年。我离泉州到厦门,就在当地借一间屋,闭门三个月,画成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四月初,亲持画稿,到香港去请叶恭绰先生写诗。这是开明书店章锡琛先生的提议。他说弘一法师逝世后,写护生诗的惟叶老先生为最适宜。我

去信请求,叶老先生覆我一个快诺。我到香港住二星期,他已把七十页护生诗文完全写好。我挟了原稿飞回上海,正值上海解放之际。我就把这书画原稿交与大法轮书局苏慧纯居土去付印。--以上是护生画三集制成的因缘与经过。

以下,关於这集中的诗,我要说几句话:

这里的诗文,一部分选自古人作品,一部分是我作的。第一第二两集,诗文的作与写都由弘一法师负责,我只画图。(第二集中虽有许多是我作的,但都经法师修改过。)这第三集的诗文,我本欲请叶恭绰先生作且写。但叶老先生回我信说,年迈体弱,(他今年六十九岁,)用不得脑,但愿抄写,不能作诗。未便强请,只得由我来作。我不善

作诗,又无人修改,定有许多不合之处。这点愚诚,要请读者原谅。

复次:这集子里的画,有人说是“自相矛盾”的。劝人勿杀食动物,劝人吃素菜。同时又劝人勿压死青草,勿剪冬青,勿折花枝,勿弯曲小松。这岂非“自相矛盾”,对植物也要护生,那么,菜也不可割,豆也不可采,米麦都不可吃,人只得吃泥土沙石了!泥土砂石中也许有小动植物,人只得饿死了!--曾经有人这样质问我。我的解答如下: 护生者,护心也。(初集马一浮先生序文中语,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曰“护生者,护心也。”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再详言之,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故护生实在是为人生,不是为动植物,普劝世间读此书者,切勿拘泥字面。倘拘泥字面,而欲保护一切动植物,那么,你开水不得喝,饭也不得吃。因为用放大镜看,一滴水中有无数微生虫和细菌。你烧开水烧饭时都把它们煮杀了!开水和饭都是荤的!故我们对于动物的护生,即使吃长斋,也是不彻底,也只是“眼勿见为净”,或者“掩耳盗铃”而已。然而这种“掩耳盗铃”,并不是伤害我们的慈悲心,即并不违背“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正是正当的“护生”。至于对植物呢,非不得已,非必要,亦不可伤害。因为非不得已、非必要而无端伤害植物,(例如散步园中,看见花草随手摘取以为好玩之类),亦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此心扩充起来,亦可以移用于动物,乃至同类的人。割稻,采豆,拔萝,掘菜,原来也是残忍的行为。天地创造这些生物的本意;决不是为了给人割食。人为了要生活而割食它们,是不得已的,是必要的,不是无端的。这就似乎不觉得残忍。只要不觉得残忍,不伤慈悲,我们护生的主要目的便已达到了,故我在这画集中劝人素食,同时又劝人勿伤害植物,并不冲突,并不矛盾。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是提倡素食的。有一位朋友质问他:“假如我不得已而必须吃动物,怎么办呢,萧翁回答他说:“那么,你杀得快,不要使动物多受苦痛。”这话引起了英国素食主义者们的不满,大家攻击萧伯纳的失言。我倒觉得很可原谅。因为我看重人。我的提倡护生,不是为了看重动物的性命,而是为了着重人的性命。假如动物毫无苦痛而死,人吃它的三净肉,其实并不是残忍,并不妨害慈悲。不过“杀得快”三字,教人难于信受奉行耳。由此看来,萧伯纳的护生思想,比我的护生思想更不拘泥,更为广泛。萧伯纳对于人,比我更加看重。“众生平等,皆具佛性”,在严肃的佛法理论说来,我们这种偏重人的思想,是不精深的,是浅薄的,这点我明白知道。但我认为佛教的不发达,不振作,是为了教义太严肃,太精深,使末劫众生难于接受之故。应该多开方便之门,多多通融,由浅入深,则宏法的效果一定可以广大起来。

由我的护生观,讲到我的佛教观。是否正确,不敢自信。尚望海内外大德有以见教。

一九四九年六月于上海

书 法 释 文

第一集

众 生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

应起悲心,怜彼昏蒙。

普劝世人,放生戒杀。

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今日与明朝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尤复相环守。

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感应类钞》云:眉州鲜于氏,因合药,碾一蝙蝠为末。及和剂时,有数小蝙蝠围聚其上,面目未开,盖识母气而来也。一家为之洒泪。今略拟其意,作“母之羽”图。)

“吾儿?!”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慧道人诗 删润)

亲与子

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

循环做主人,同是亲与子。

(参用宋黄庭坚诗句。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上而食之者,名“亲子丼”。“亲”谓父母,“子”谓儿女。“丼”者,彼邦俗解,谓是陶制大碗也。鸡为“亲”,卵为“子”,以

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亲子丼”。)

芦菔生儿芥有孙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诗)

!!!

麟为仁兽,灵秀所钟,

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繄吾人类,应知其义,

举足下足,常须留意。

既勿故杀,亦勿误伤,

长我慈心,存我天良。

篇二:护生画集书法释文(第一、第二集)

书 法 释 文

第一集

众 生

是亦众生,与我体同。

应起悲心,怜彼昏蒙。

普劝世人,放生戒杀。

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今日与明朝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尤复相环守。

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感应类钞》云:眉州鲜于氏,因合药,碾一蝙蝠为末。及和剂时,有数小蝙蝠围聚其上,面目未开,盖识母气而来也。一家为之洒泪。今略拟其意,作“母之羽”图。)

“吾儿?!”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慧道人诗 删润)

亲与子

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

循环做主人,同是亲与子。

(参用宋黄庭坚诗句。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上而食之者,名“亲子丼”。“亲”谓父母,“子”谓儿女。“丼”者,彼邦俗解,谓是陶制大碗也。鸡为“亲”,卵为“子”,以

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亲子丼”。)

芦菔生儿芥有孙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宋苏轼诗)

!!!

麟为仁兽,灵秀所钟,

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繄吾人类,应知其义,

举足下足,常须留意。

既勿故杀,亦勿误伤,

长我慈心,存我天良。

(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儿戏(其一)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唐杜甫诗)

儿戏(其二)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

先入为主,终身不移。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

充此一念,可为仁圣。

沉溺

莫谓虫命微,沉溺而不援, 应知恻隐心,是为仁之端。

暗杀(其一)

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 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

暗杀(其二)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诗)

诀别之音

落花辞枝,夕阳欲沉,

裂帛一声,凄入秋心。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此去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倘使羊识字

倘使羊识字,泪珠落如雨, 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乞命

吾不忍其觳觫,无罪而就死地, 普劝诸仁者,同发慈悲意。

农夫与乳母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我的腿!”

挟弩隐衣袂,入林群鸟号, 狗屠一鸣鞭,众吠从之嚣。 因果苟无征,视斯亦已昭, 与其啖群生,宁我吞千刀!

(明陶周望诗)

示众

景象太凄惨,伤心不忍睹, 夫复有何言,掩卷泪如雨!

修罗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愿云禅师《戒杀诗》)

喜庆的代价

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 唯欲家人欢,哪管畜生哭。

萧然的除夜

邻鸡夜夜竞先鸣,到此萧然度五更, 血染千刀流不尽,佐他杯酒话春生。 (清彭际清《除夕有感诗》)

残废的美

好花经摧折,曾无几日香, 憔悴剩残姿,明朝弃道旁。

生机

小草出墙腰,亦复饶佳致, 我为勤灌溉,欣欣有生意。

囚徒之歌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遇赦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

篇三:《护身画集》语文作业素材

弘一五十岁起,每十年作一集,各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与弘一法师年龄同长。这部画集共有六册,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四十六年。

? “作为一位画家,他笔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风景,都饱含着他看世界的一种眼光,饱含

着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饱含着他对人生的一些非常真挚的感动。”这是前不久看到的一段对丰子恺先生画风的评价。我常常随身带着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的彩页的《护生书画集》,走到哪里,坐下来等候或休闲片刻,总要拿出随手翻一翻。

丰子恺先生一生最宏伟的绘画作品便是六册《护生画集》,那是为他的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整寿辰而作。弘一法师50岁,丰子恺先生画50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他,60岁画60幅,一直到1980年,弘一法师诞辰一百周岁完毕。弘一法师曾为两册画本写过字,在有生之年,也只见到过两册画集。而自弘一法师62岁圆寂后,到1980年诞辰一百周年时,护生画集依旧出版发行。在1980年,丰子恺先生也已去世5年,《护生画集》五六册,竟然是丰子恺先生在1965年和1973年提前完成。这样一份厚重的寿礼,让读者感动一位学生与恩师友情之真挚,和情深意切的表达方式,而更为感动的是那些画的内容,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又蕴含对人、对自然、对一事一物博大宽厚的仁爱和寄予。

第一次看到丰子恺先生的画,是一幅叫做《投井》的简单黑白写意。画上有一根墨线一样长长的丝,丝上倒挂着一只黑色蜘蛛,蜘蛛下方是一只敞开口的墨水瓶,墨水瓶旁边是一张纸,一只笔。很奇妙,那张纸只有横长竖短的两笔却那么形象。

还有一幅画,大火上沸腾的汤水里,煎熬着一锅鳝鱼,蛇一样的鳝鱼挣扎着,头烧焦了,尾烧烂了,肚子却形成一个弓形,高高的鼓起,它们为什么要弓起肚子呢?原来,肚子里还有无数个小生命,鳝鱼们宁可让自己最有感知的大脑、掌握生之平衡的尾巴先烧烂,也要让肚子里的小生命尚存一息。看到这幅画,会被自然界母爱的伟大而感动,又会有很多无奈的伤感。爱

是一种心愿,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

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为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待。

我最喜欢翻看的一幅是《燕子飞来枕上》。画着年轻的后生,躺在柳树下的竹榻上,细细品味手里的书页,却有一两只小燕子,轻轻落在枕边,嬉戏中没有畏惧,人与自然和谐相近的意趣那么美妙、浪漫,万物有情、惜物护生便自然的留存在心里。

学术界称丰子恺先生是生活上的居士,艺术上的斗士,他作为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的名声很大,但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先生,通过画笔留在人们心中的影响似乎更深刻。丰子恺先生受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影响,用自己轻盈的笔墨,简单的勾勒人们向往的和谐生活,及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中和平、善良、纯真与美好。他的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一种精神,透视着一种生活意境中常见却又被人们忽视的东西。丰子恺先生的智慧,通过画中的事物,和画所反映的本质精神,告诉人们作为与不作为的方式。他用画里简单的寓意告诉我们,一个人提高自身的修养,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和心境,想要让身边生活中的小环境乃至大环境舒适、美好、和谐,需要更多的平凡、平常人,点点滴滴的去作为,用智慧和博爱与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和谐相处。于是丰子恺先生的画里,更多的是保护弱小、责任与爱的延伸。在这样一幅幅图画的意境里,了悟和觉醒最终会启迪人们内心最柔软、最美好的善良、智慧和爱。

■汪 彤

砚边漫笔子恺语录:“我的护生之旨是护心,不杀蚂蚁非为爱惜蚂蚁之命,乃为爱护自己的心,使勿养成残忍”

护生,大概是丰老前辈对人生的一种不同理解。这里也有弘一对他的影响。 护身,大概是护生的讹误

《护生画集》全套共六册。由丰子恺先生作画;第一、二集的文字为弘一法师题写,第三集为叶恭绰撰写、朱幼兰题写了第四和第六集、虞愚书写第五集。前后相继,创作过程长达四十六年。在佛教界、文艺界和广大普通读者中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它是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们绝世合作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

《护生画集》一共六集,是丰子恺历时45年绘就的代表作品,讲述的主题是爱护生灵,不要杀生。《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佛教界、文学界与艺术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尾就烹”画的是一条怀孕的鳝鱼被烹煮时,弓起腹部保

护幼鳝的情景。

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为了要向他年轻时即追随的恩师弘一法师表示敬爱,丰子恺花了45年的岁月努力地创作了一套《护生画集》。他坚守着十年画一本的盟约,完成了“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的承诺,从第一集开始画到第六集,一共画了450张图画,并附上450

页诗文。

《生离欤?死别欤?》诗文:羊妈妈临死心情

1929年,恰逢弘一法师五十大寿,丰子恺作画50幅为之贺寿。十年后第二集《护生画集》共有字画60幅。弘一法师致信丰子恺说:“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

生画集功德于此圆满。”

丰子恺回信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两年后弘一法师圆寂,丰子恺在此后三十多年中践行承诺,邀请名家题字,接连出版了《护生

画集》第三、四、五集。

拔箭: 猿儿为猿母拔出猎人射入的箭

《护生画集》(四)完稿后,1960年10月17日,丰子恺在给新加坡的广洽法师的信中提到了一件奇异的事情:“弟迩来常夜梦,无数禽兽前来伸谢,亦玄妙也!”

在创作《护生画集》(五)期间,丰子恺常常梦见成百上千的禽兽前来向他叩谢,表达欢喜鼓舞和感激。1965年3月31日,丰子恺在给广洽法师的信中写道:“所述梦境,实非偶然,精诚感动万方故也。弟昔年作护生画时,亦常梦见千禽百兽欢喜鼓舞,有时梦中景象助威画

幅,其理微妙难言??”

篇四:语文

江苏省运河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数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彼此是 ▲ 的,要想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这一观点虽说十分流行,但实际上却相当荒谬。看看钱钟书看看林语堂看看胡适,他们都是 ▲ 的文化大师,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他们的出现,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驳斥。可想而知,随着高考英语分数的下降,学校对英语的教学将会弱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降低。这一切,完全与时代的发展 ▲ ,是不折不扣的倒退。这种倒退令人担忧。

A.针锋相对 学富五车 南辕北辙 B.针锋相对 学贯中西 背道而驰

C.势不两立 学贯中西 背道而驰 D.势不两立 学富五车 南辕北辙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201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三严三实”言简意赅而又内涵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丰富了管党治党的思想理念,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C.“东方之星”客轮翻沉已超过48小时,截至6月4日8时,共搜救到79人,其中14人生还、65人遇难,仍大约有400余人生死未卜。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3.以下实用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台边拾到一个黑色皮包,里面有人民币180元。(《招领启事》)

B. 本人昨天骑车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内有钱物若干,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

C.希望广大读者惠寄“今日话题”“品位”和“文化茶座”等栏目的文章。(《征稿启事》)

D.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在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中心。(《招聘启事》)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商隐身上有一种 “晚唐” 气象。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②⑤④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①③ D.⑤④②①③

5. 阅读右边这幅《成功者的足迹》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把它作前进的路标,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

B.有人亦步亦趋,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的实际。

C.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态度也不尽相同。

D.将成功者足迹视为路标实际上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续欧阳子朋党论 苏轼

欧阳子曰:“小人欲空人之国,必进朋党之说。”呜呼,国之将亡,此其征欤?祸莫大于权之移人,而君莫危于国之有党。有党则必争,争则小人者必胜,而权之所归也,君子安得不危哉!何以言之?君子以道事君,人主必敬之而疏。小人唯予言而莫予违,人主必狎之而亲。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而君子者,不得志则奉身而退,乐道不仕。小人者,不得志则侥幸复用,唯怨之报。此其所以必胜也。

且夫君子者,世无若是之多也。小人者,亦无若是之众也。凡才智之士,锐于功名而嗜于进取者,随所用耳。孔子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未必皆君子也。冉有从夫子则为门人之选,从季氏则为聚敛之臣。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昔栾怀子得罪于晋,其党皆出奔,乐王鲋谓范宣子曰:“盍反州绰、邢蒯?勇士也。”宣子曰:“彼栾氏之勇也,余何获焉!”王鲋曰:“子为彼栾氏,乃亦子之勇也。”呜呼,宣子蚤从王鲋之言,岂独获二子之勇,且安有曲沃之变哉!

愚以谓治道去泰甚耳。苟黜其首恶而贷其余,使才者不失富贵,不才者无所致憾,将为吾用之不暇,又何怨之报乎!人之所以为盗者,衣食不足耳。农夫市人,焉保其不为盗?而衣食既足,盗岂有不能返农夫市人也哉!故善除盗者,开其衣食之门,使复其业。善除小人者,诱以富贵之道,使隳其党。以力取威胜者,盖未尝不反为所噬也。

曹参之治齐曰:“慎无扰狱市。”狱市,奸人之所容也。知此,亦庶几于善治矣。奸固

不可长,而亦不可不容也。若奸无所容,君子岂久安之道哉!牛、李之党遍天下,而李德裕以一夫之力,欲穷其类而致之必死,此其所以不旋踵而罹仇人之祸也。奸臣复炽,忠义益衰。以力取威胜者,果不可耶!愚是以续欧阳子之说,而为君子小人之戒。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国之将亡,此其征欤 征:争夺 B.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 睽:背离 ..

C.愚以谓治道去泰甚耳 泰:安定 D.诱以富贵之道,使隳其党 隳:毁坏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祸莫大于权之移人 又何怨之报乎 ..

B.彼栾氏之勇也,余何获焉 农夫市人,焉保其不为盗 ..

C.昔栾怀子得罪于晋,其党皆出奔 开其衣食之门,使复其业 ..

D.君子以道事君 愚是以续欧阳子之说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凡才智之士,锐于功名而嗜于进取者,随所用耳。(3 分) ⑵呜呼,宣子蚤从王鲋之言,岂独获二子之勇,且安有曲沃之变哉!(3分) ⑶欲穷其类而致之必死,此其所以不旋踵而罹仇人之祸也。(4 分)

9.苏轼认为君王防治朋党之祸应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请简要概括。(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咄咄:《世说新语·黜免》中记载殷浩被废后,“终日恒书空作字”,有人偷偷观察,发现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

(1)本词上阕是如何写景的?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

(2)本词下阕抒怀顿挫有致,试梳理作者的情感层次。(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司马迁《报任安书》)

(2)真的猛士, ▲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庄子《逍遥游》)

(4)人生代代无穷已,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小山重叠金明灭, ▲ 。(温庭筠《菩萨蛮》)

(6)秋色连波,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青山遮不住,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陋巷 丰子恺

以前读到颜子“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时,常疑所谓“陋巷”大约是一条坍圯、龌龊而狭小的弄。及到了杭州,看见了巷的名称,才在想象中确定颜子所居的地方,大约是这种巷。其中有一条陋巷,我只到过三次,不过印象很清晰。

第一次到这陋巷,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我在杭州读书。我的老师李叔同先生在出家前的某日,带我到这陋巷里访问马一浮先生。走进老屋,一番介绍后,我就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话。我其实全然听不懂他们的话,只是假装静听的样子。好在我可以偷看这位初见的马先生的状貌:头圆而大,眼睛炯炯发光,上眼帘弯成一条坚致有力的弧线,须髯从左耳根缘着脸孔一直挂到右耳根。我当时正热衷于木炭画,觉得他的肖像宜用木炭描写。我正在这样观察的时候,他突然发出哈哈的笑声。我惊奇他的笑声响亮而愉快,同他的话声全然不接,好像是两个人的声音。他一面笑,一面顾视我。我不知可笑的理由,只得再假装领会的样子,强颜作笑。他们当然不会拷问我领会到如何程度,但我深感羞愧。从进来到辞去,一直感觉自己是个傀儡,冤枉地被带到这老屋里来摆了几个钟头。

第二次到这陋巷,是在做傀儡之后十七年。这十七年里,我东奔西走,糊口四方,多了妻室,少了母亲。那一次,我代李先生送两块印石去。陋巷照旧是我所想象的颜子的居处,老屋也照旧古色苍然。马先生的音容和十余年前一样:坚致有力的眼帘,炯炯发光的黑瞳,和响亮而愉快的谈笑声。但是听这谈笑声的我,已与前大异了。方言不再成问题,我对于他的话也完全懂得了。上次做傀儡的苦痛,这回已经没有,可是我另感到一种更深的苦痛:初失母亲,心中充满了对于无常的悲愤和疑惑。可自己无法解除这悲和疑,生活便堕入了颓唐的状态。每天为了糊口读几页书,写几小时稿,吸半听美丽牌香烟。

马先生和我谈起我所作而他所序的《护生画集》,勉励我。知道我抱着风木之悲,又为我解说无常,劝慰我。其实我不须听他的话,只要望见他的颜色,已觉羞愧得无地自容了。我局促不安,坐了约一小时就告辞,叫了一辆黄包车,不问价钱,跨了上去。回到旅馆的时候,想起所访问的主人,热烈地感到畏敬的亲爱。

第三次到这陋巷,是在上星期。这回是我自动去访问的。马先生照旧孑然一身地隐居在那陋巷的老屋里,两眼照旧炯炯发光,谈笑声照旧愉快。但使我惊奇的是,他的深黑的须髯已渐近白色。我心中浮出“白发不能容宰相,也同闲客满头生”之句,又悔不早些常来亲近他。如今母亲去世三年多了,我的心似已屈服于“无常”,生活也就从颓唐中爬起来,想对“无常”作抵抗了。我在古人诗词中读到“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等咏叹无常的文句,不肯放过,把它们翻译为画。以前曾寄两幅给马先生,近来想多集些文句来描画,预备作一册《无常画集》。我把这意思告诉他,请他指教。他欣然地指示我多找些佛经和诗文集,又背诵了许多佳句。最后说:“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他这话把我从无常的火宅中救出,使我感到无限的清凉。当时我想,我画了《无常画集》之后,要再画一册《常画集》。《常画集》不须请他作序,因为自始至终每页都是空白的。

这一天我走出陋巷,已是傍晚时候,岁暮的雨雪充塞了道路。我独自在路上彷徨,回想不问价钱跨上黄包车那一回,又回想做几小时傀儡那一回,似觉身在梦中。

(有删改)

12.作者前两次到陋巷访问马先生时,为什么深感羞愧?请简要说明。(4分)

13.文中多次写到马先生的外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4.请理解文中画线句蕴含的深意。(6 分)

15.作者在与马先生的交往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意加以探究。(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我还在找寻。

——电影《太平轮》上映之际新华网记者专访吴宇森

王志艳

12月2日,耗时七年之久的电影《太平轮》上映。在首映之际我们新华网记者专访了导演吴宇森,以了解他倾入到《太平轮》中的思考。

新华网:您以《日瓦格医生》的标准来拍《太平轮》,为什么选择表现动荡年代的爱情?

吴宇森:《日瓦格医生》拍得非常的真挚、浪漫,我觉得无论世界、时代有什么样的变化,爱情是永恒的。动乱年代能坚守一个爱的承诺那是非常珍贵的,不管是在六十年前还是现在,只要心里存着一份浪漫,都能诞生出感动人的爱情故事。

新华网:《太平轮》里三条爱情故事是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

吴宇森:是的。电影里有台湾年轻人跟日本女孩子的爱情、国民党军官与上海富家小姐、最底层风尘女子与小兵的故事,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跨越身份、跨越民族、跨越空间的三种爱情。电影故事虽然发生在那个年代,但爱情这个主题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变的。

新华网:这是您首部“女性题材”电影作品,在拍摄处理方式上与男性题材有什么不同?

吴宇森:其实我用的技巧、风格、拍摄方式跟我拍男性电影基本上没有分别,只是没有太多暴力的东西。拍爱情片是我好多年的梦想,我觉得我拍女性故事一样会感动很多人。我对女性一直是有一份敬意的,透过这部电影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女性。《太平轮》有很好的剧本、很好的演员,拍摄的过程我也感受到她们的勇气、艰难。我发现女性表达起真情义来比男性更强烈,尤其是对爱的坚持,表现得很坚强。

新华网:您在筹备《太平轮》的时候生病住院休养了很久,这段生病经历是否让您有新的感悟并融入了电影?

吴宇森:在开拍前,我生了一场重病,被查出来患有淋巴癌。那么多年一直在拍电影、工作,倒是难得有那么长一段休息、静养的时间,感受到生命很可贵。而且,我生病期间太太和孩子们给了我非常好的照顾,很感谢他们,这份爱让我很感动。这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因此在拍《太平轮》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刻画角色们在亲人间、夫妻间爱的感觉。

新华网:《太平轮》里不乏灾难片式的场景,除了制造视觉奇观外,您认为“灾难片”表达的更深层内容应该是什么?

吴宇森:灾难是对人性的一个考验,人生有很多挣扎,人性的博爱、自私、贪婪,险恶在这部片子里都会有体现。太平轮不仅仅是一个灾难片,不是全部的故事都发生在太平轮上,从抗战到内战有很多元的情景。电影更强调的是人物和命运的对抗,人怎样在困境中挣扎求生,最终找到他们的希望。

篇五:概念清晰

护生画集 pdf

概念清晰,观点明确(教师版)

一、《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摘录

【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

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特别说明】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①看“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为题,均建

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之上,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精神青春”

的特质,如“靓丽”、“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

“梦想”、“好奇”等相关特质。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

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处理。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

②看是否“讲道理”。重点判断是否对“精神青春”、“所以不朽”或“怎

样不朽”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否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凡能够在分析与论述中得

出“不朽的是沉淀在人类心灵中不会消失的东西,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来之于心

也存之于心的东西”之类的结论,应该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

见解,但能在常识、常理范围内有分析,有议论层次,说理有一定智慧,写作

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陈旧,止于浅表,论证分析比较简单,虽

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如果仅仅是“青春不朽”的整体打包,

或者堆砌熟知的事例故事,原则上判为“五类卷”。

③对于把“青春”理解成一种“记忆”,或者通过“校园青春记忆”等故事

进行演绎,务必请关注其“青春记忆”是否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甚至薪火相传。

如是,可视为切题;否则,视为偏离题意。

【老师提醒】

议论文的要旨是表述你的观点,首先要把你、论述对象说得准确、透彻、到

位,其次是清晰明白地表明你自己对对象的观点。注意是你的观点,你的结论,

不仅要有你的观点,还得对你的观点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说清楚你为什么有这

种观点,怎么才能达到你说的观点,不是简单复述材料中的话,这也就是细则中

说的“整体打包”。

二、范文赏读

请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划出表达作者对概念的界定、观点的明确以及对观点

的具体分析的文句,说说他们对青春的理解是什么,他们所说的青春不朽是什么,

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有一种青春,可以不朽

有一种青春,是拜伦《我愿永远做个孩子》中奔跑于山头溪上的火样青春,

这样的青春,可以不朽;有另外一种青春,是萧伯纳所言“只有年轻的时候拥有

青春”的可悲青春,这样的青春,注定腐朽。

为何不做一个常怀青春之心的人?用心灵的不朽抵抗生命的垂老矣。即使行

将就木,青春如此不朽,风景依旧如故。

如果说青丝红颜是外表青春的声势,那么心灵之中的青春则恰若沦为异数的

一树好花,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命深度,引领我们迎接苦难,跨越挫折,走

向心灵的福地。季羡林谈起他的好友吴组缃说:“那个戴着儿童遮阳帽的老人,

坐在湖畔树下,静赏湖光日影。”其实,吴组缃的青春早已腐朽,岁月悠悠,红

尘素居,落尽了发间的青黛,鹤发鸡皮,光阴无情地刻下了烙印。然而,他的岁

月却也不朽,因他心之青春。在那段黑暗青春,住牛棚,受打压,物资匮乏,他

也能笑谈“笋干长寿论”。捱过苦难岁月的吴组缃用心灵的青春谱写人生一曲赞歌

——心灵的青春可以作为困难的抵御存在。

这样一种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澄清心怀的力量,恰似静水流深,波澜不起之

间人生却得到了满足与升华,甚而为世人带去青春的雨露润泽与内心的激荡起伏。东山魁夷曾言,风景是每个人的心中所愿。怀有一颗青春之心去看待世界对待世

人,世间也将弥漫青春的三昧。大师丰子恺就曾作《护生画集》感化世人,不仅

将自己的青春之心剖于人前,更将世人一同带入到对自然对生命的永恒思考中去。这样的青春,怎会衰朽,这样的青春注定为世界带来一场春风化雨。

的确,“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的人一辈子侘傺无聊,少年子弟江湖老,青春

便已矣。然而,有的人,却常怀一颗赤子之心,“白眼看他世上人”。以最青春的

姿态拥抱生命。青春是否朽矣,不在水不在山,亦不在人情反覆间,而在你心。

那么,何必要做阿多尼斯诗中那个妄图留住青春的人,做自己内心的不老顽

童不更妙哉吗?

其实,有一种青春,可以不朽。

【教师版】

在本文开头运用引用对比手法,提出青春可朽可不朽。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

用心灵的不朽抵抗生命的垂老。观点鲜明,切合材料的内容含义。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最大的特色是所举事例典型,生动,不落俗套,不仅围

绕心灵不朽来进行论证,而且能从“心灵的青春可以作为苦难的抵御”和“青春

之心能将世人带入对自然生命的永恒思考”的不同层面来深刻阐述事例的深刻含

义,有较强的理性思辨深度。

文章围绕中心进行论述,不枝不蔓。结构紧凑、完整。语言通顺,评为二类

卷中上60分。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

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

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

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

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

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

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

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

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

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

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

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

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

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

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

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

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教师版】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

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

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

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

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上,能机敏地发现和捕捉如此精彩的论点,难能可贵。

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

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

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估计很少有考生能提出来。

如今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多不会“分解”和“剖析”,巷子里扛木头,直通

到底;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此文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进行阐释,似缺“文采”,但不乏措辞之机智,如:

某些人成了“小老儿”;治伤痕的“云南白药”;苏东坡的妙态——“一手美食,

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等待。

临场急就,有些字句欠锤炼,故适当控制得分。(一评49分,二评54分;

终评65分。)

三、方法指导:从不是什么说起,厘清概念

要把论述对象说得准确、透彻、到位,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辨析邻近的、

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差异。把论述对象“不是什么”说清楚了,那么它“是什么”

也就水到渠成地凸显出来了。

例如“说‘坚韧’” 一题,要把题目中的核心概念“坚韧”说清楚,就可以从“坚韧”“不是什么”说起。坚韧,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式的脆,不是“宁折不弯,视死如归”式的刚;而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为了达到目的,有时甚至可以以退为进的一种精神。它不是松树,而是小草;不是朱自清,而是鲁迅;不是彭德怀,而是邓小平。

从“不是什么”说起,对写好高考作文尤有意义,因为在考场上不可能借助工具书对有关概念做出非常规范的解释,这时候,愈说清楚“不是什么”,就愈接近“是什么”。

【范文欣赏】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如何从不是入手将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说清楚的。

绿色生活

习惯了绿色丛林生活的人类先祖,当他们的双手舍弃了树枝而抓起了犁与锹时,火之血红和烟之浓黑便占据了子孙后代的双眼。如今,尽管我们褪去了原始的皮毛,我们却要再次唤醒那绿色的记忆,追寻绿色的生活!

绿色生活,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倒退,并不标志着人类的返祖。也许蒸汽机的轰鸣象征进步,也许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林立的烟囱象征进步,也许第一列火车象征进步,也许第一艘载人飞船象征进步,但这种种“进步”,都以机器轮轴的刺耳磨擦声使我们与人类的本性渐行渐远!人是生命,生命需要绿色;草地,赐予我们疲惫时栖息的柔床;绿树,赐予我们焦躁时定神的荫凉……人类即使穿上最先进的科技铠甲,其心灵依然在渴望畅快的呼吸和绿意的抚慰。当我们的双脚离那湿润的土地越来越远时,绿色的生活之梦,是我们揖别压抑与烦扰的唯一良方。

绿色生活,不必要如鲁宾逊般地浪迹荒岛,也不必如陶渊明似地逃离都市樊笼。诚然,人们喜欢鲁氏、陶氏的“绿色”,毕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佳境是大家都向往的。然而,人类文明既然脱离了原始丛林进入了城市,我们就不可能逆转潮流使现有文明倒退。我们需要的,仅是一颗“绿色”的心。我们无法“花间一壶酒”,却也能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时静心凝望。我们无法“踏花马蹄香”,却也能如季羡林般地养花弄草,以尺寸之绿装点生活,滋润心灵。晨起开窗,应记得领略那初醒柳叶的娇嫩;车行半路,莫忘向两侧梧桐颔首致意;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