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地震的想像神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27:49 初中作文
关于地震的想像神话初中作文

篇一: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 室内应急防震行动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 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 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 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 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 (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 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 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 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 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图13。2)。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 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若在电影院、体育馆 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 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 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 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 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 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 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 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

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 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 待救援。

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 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 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 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 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为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人以低姿势躲在桌子、床铺旁,桌子、床铺可以承受坍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即使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躲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 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低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底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关于地震的想像神话)

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 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小常识: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2008-05-13 12:01:05中国高中生网(http://www.gzs.cn)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

篇二:大学语文复习题 《神话六则》

大学语文复习题

《神话六则》

一、文学常识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上古神话起源的时间大约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最初是(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字了同现后,散见在后世的(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典籍中。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3、《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是最古老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内容。它受儒家的思想影响较小,因此保留了较多的神话。最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作者(不详)。

4、《淮南子》 是(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思想接近道家,是(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它常通过一些神灵怪异故事阐发某种哲理,书中保存了较多神话。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保留在《淮南子》中。

二、理解归类

1、神话的产生: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2、神话的作用: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来,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3、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故事。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始祖神话:女娲补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部族始祖神话反映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民族自豪。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一种自然灾害,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炎黄之战。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夸父、燧人氏等。神话进入英雄时代。

4、神话的主题(解读各则神话)

《精卫填海》是一则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黄帝大战蚩尤》战争神话写了部落联盟时期我们先祖的融合,并赋与我们的先祖各种异能。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以及为此而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女娲补天》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劣和我们祖先敢于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

《后羿射日》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人民对太阳奥秘的理解及战胜旱灾的迫切愿望。大约是人民与旱灾斗争的过程中,幻想出一位善射的神弓手后羿(羿字又作弓,像弓箭形)射杀九日解除旱灾,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

《姮娥飞天》反映了远古人民幻想征服月球的愿望及重生(幻想长生不老)的精神。

5、分析上古神话中女娲的人物形象:远古时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从中可表现出女娲神通广大、化生万物,她慈祥地创造了人类,又勇敢地照顾他们免受天灾,是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心系百姓、乐于奉献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6、从鲧窃息壤、死后尸体3年不烂中能看出什么?鲧不计生死,为了拯救人民而窃息壤、触犯天庭,有一种大无畏精神;鲧后尸体3年不烂,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生死,而是因为惦念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治水还未成功,而人民仍旧生活在苦难之中。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7、试分析《精卫填海》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精卫填海》是一则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

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的人。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晋陶渊明在他的《读山海经》中将精卫一弱女子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凸显出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邶风·击鼓》《郑风·子衿》

一、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二、背诵

1、背诵邶风·击鼓 2、背诵郑风·子衿

三、古诗欣赏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① 补充文中括号内的诗句。

②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③ 概述这首诗所描述的主题。

④ 把这首诗改写成现代诗。

⑤ 解释下列词语

镗:鼓声。 契阔:聚散,离合。 成说:立下誓约。 活:相会,借为“佸”。

《李将军列传》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2.(《史记》)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3.《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史记》一书,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弘先河,分为本纪、(列传)、(世家)、(书)、(表),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皇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

5.《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选择题

1.“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出( B )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王安石 D.李广

2.《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与李广构成对比关系的人是 ( D )

A.匈奴射雕者 B.卫青 C.程不识 D.李信 3..《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B )

A.骁勇善战 B.不幸遭遇 C.负能使气 D.爱护士卒

4.《李将军列传》中引用文帝的话"惜乎 子不遇时" 所暗示的一条行文线索是( C )

A. 李广骁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B. 李广爱护士卒的治军作风

C. 李广遭遇不平的悲剧人生 D. 李广负能使气的性格弱点

5.《李将军列传》中,作者通过“上郡遭遇战”的描述,主要表现李广的( A )

A. 处变不惊 B. 骁勇善战 C. 负能使性 D. 爱护士卒

三、理解归类

1.简述李广的人物形象

答案:射技高超,英勇善战,爱护士兵,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形象。(意近即可)

2.你是如何看待李广斩杀霸陵尉这一事件的? 答案: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但也有自己的缺点,家居时,曾因违犯夜禁,被霸陵尉拘留,后来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的小肚鸡肠,公报私仇。这正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实录”的述史精神。

四、阅读《李将军列传》压缩选段,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作者对李广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

答案:肯定、赞赏。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自不正,虽令不行,其李将军之谓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早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D)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李将军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西洲曲》

1、西汉时期的乐府指(音乐机关)。

2、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源头是(《诗经》),现实主义源头是(《楚辞》)。

3、西洲曲是( B )A 、北朝乐府 B、南朝乐府 C、五言诗 D、传奇

4、汉乐府创作的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5、南朝乐府按情感内容分为(生死离别)类、(盼情望爱)类、(顽皮勉散)类、(苦苦相思)类。

6、《西洲曲》被纳入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的( B )

A、清高曲辞 B、杂曲歌辞 C、杂歌曲辞

7、南朝乐府的特点是(凄清婉丽)、( 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具有哀婉之美。

8、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

9、《西洲曲》的艺术色(① 以景写情,情致深婉 ② 动态刻画,微妙出色 ③ 结构奇特,声律精妙) 。

10、“莲子”同“怜子”,“莲心”同“怜心”,这两句都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11、文中哪几句写出相思女子的温柔情怀的?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12、哪几句是表现尽目凝神眺望的痴情的?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13、哪几句又将姑娘的所见所感变现得如梦似幻,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余味无穷的。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汉江临眺》《与诸子登岘山》

一、文学常识

1、 唐代涌现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艺术天才,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王白居易、诗佛王维,

每一位都是开宗立派、具有一定创作风格的大家。

2、 唐宋散文八大家,唐朝的有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有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3、 田园诗的鼻祖是晋代的陶渊明,山水诗派开创人是谢灵运。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苏东坡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写出下列名句的作者。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李商隐

三、默写 《汉江临眺》 《与诸子登岘山》

四、理解归类

1、 盛唐山水田园诗有什么特点?

主要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风格恬淡,自然隽永,蕴含哲理。一方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同时于山水中也寄托着诗人的落寞与惆怅。

2、 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相比,有什么变化?

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内容上,从志怪的主要记述鬼神怪异之事转向描写社会现实生活;艺术上,由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与志人的略语轶事发展到有了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 《与诸子登岘山》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反映了什么哲理?

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现在的一切又很快成为过去。

4、 赏析王维的《汉江临眺》中的颔联和颈联。

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

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进学解》

对联

1、业精 ( )

2、荀卿守正,大论是弘( )

3、膏油继晷( )

4、行 ( );德( );行知合一( )

5、岁寒见松柏,( )

6、铸诚精技,敬业乐群,松职学子皆为健者( )

7、一门父子三词客( )

8、眼皮坠地,不读夫子诗书。( )

9、子夜乌篷船,( )

10、宫商角徵羽,( )

注:1—3在《进学解》里找,4在字面上找,5联想本学校校训,9参考现代诗歌题目

《后赤壁赋》

一、选择: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A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登虬龙

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

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过临皋之下

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二、填空:

1、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应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事实,后者则是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

答: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 羽化而登仙

三、理解归类:

1、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

篇三:大学语文复习题 《神话六则》

大学语文复习题

《神话六则》

一、文学常识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上古神话起源的时间大约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最初是(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字了同现后,散见在后世的(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典籍中。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3、《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是最古老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内容。它受儒家的思想影响较小,因此保留了较多的神话。最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作者(不详)。

4、《淮南子》 是(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思想接近道家,是(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它常通过一些神灵怪异故事阐发某种哲理,书中保存了较多神话。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保留在《淮南子》中。

二、理解归类

1、神话的产生: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2、神话的作用: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来,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3、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故事。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始祖神话:女娲补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部族始祖神话反映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民族自豪。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一种自然灾害,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炎黄之战。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夸父、燧人氏等。神话进入英雄时代。

4、神话的主题(解读各则神话)

《精卫填海》是一则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黄帝大战蚩尤》战争神话写了部落联盟时期我们先祖的融合,并赋与我们的先祖各种异能。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以及为此而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女娲补天》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劣和

我们祖先敢于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

《后羿射日》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人民对太阳奥秘的理解及战胜旱灾的迫切愿望。大约是人民与旱灾斗争的过程中,幻想出一位善射的神弓手后羿(羿字又作弓,像弓箭形)射杀九日解除旱灾,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

《姮娥飞天》反映了远古人民幻想征服月球的愿望及重生(幻想长生不老)的精神。

5、分析上古神话中女娲的人物形象:远古时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从中可表现出女娲神通广大、化生万物,她慈祥地创造了人类,又勇敢地照顾他们免受天灾,是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心系百姓、乐于奉献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6、从鲧窃息壤、死后尸体3年不烂中能看出什么?鲧不计生死,为了拯救人民而窃息壤、触犯天庭,有一种大无畏精神;鲧后尸体3年不烂,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生死,而是因为惦念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治水还未成功,而人民仍旧生活在苦难之中。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7、试分析《精卫填海》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精卫填海》是一则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的人。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晋陶渊明在他的《读山海经》中将精卫一弱女子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凸显出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邶风·击鼓》《郑风·子衿》

一、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二、背诵

1、背诵邶风·击鼓 2、背诵郑风·子衿

三、古诗欣赏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① 补充文中括号内的诗句。

②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③ 概述这首诗所描述的主题。

④ 把这首诗改写成现代诗。

⑤ 解释下列词语

镗:鼓声。 契阔:聚散,离合。 成说:立下誓约。 活:相会,借为“佸”。

《李将军列传》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2.(《史记》)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3.《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史记》一书,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弘先河,分为本纪、(列传)、(世家)、(书)、(表),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皇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

5.《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选择题

1.“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出( B )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王安石 D.李广

2.《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与李广构成对比关系的人是 ( D ) A.匈奴射雕者 B.卫青 C.程不识 D.李信

3..《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B )

A.骁勇善战 B.不幸遭遇 C.负能使气 D.爱护士卒

4.《李将军列传》中引用文帝的话"惜乎 子不遇时" 所暗示的一条行文线索是( C )

A. 李广骁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B. 李广爱护士卒的治军作风

C. 李广遭遇不平的悲剧人生 D. 李广负能使气的性格弱点

5.《李将军列传》中,作者通过“上郡遭遇战”的描述,主要表现李广的( A )

A. 处变不惊 B. 骁勇善战 C. 负能使性 D. 爱护士卒

三、理解归类

1.简述李广的人物形象

答案:射技高超,英勇善战,爱护士兵,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形象。(意近即可)

2.你是如何看待李广斩杀霸陵尉这一事件的?

答案: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但也有自己的缺点,家居时,曾因违犯夜禁,被霸陵尉拘留,后来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的小肚鸡肠,公报私仇。这正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实录”的述史精神。

四、阅读《李将军列传》压缩选段,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

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作者对李广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

答案:肯定、赞赏。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自不正,虽令不行,其李将军之谓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早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D)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李将军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西洲曲》

1、西汉时期的乐府指(音乐机关)。

2、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源头是(《诗经》),现实主义源头是(《楚辞》)。

3、西洲曲是( B )A 、北朝乐府 B、南朝乐府 C、五言诗 D、传奇

4、汉乐府创作的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5、南朝乐府按情感内容分为(生死离别)类、(盼情望爱)类、(顽皮勉散)类、(苦苦相思)类。

6、《西洲曲》被纳入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的( B )

A、清高曲辞 B、杂曲歌辞 C、杂歌曲辞

7、南朝乐府的特点是(凄清婉丽)、( 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具有哀婉之美。

8、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

9、《西洲曲》的艺术色(① 以景写情,情致深婉 ② 动态刻画,微妙出色 ③ 结构奇特,声律精妙) 。

10、“莲子”同“怜子”,“莲心”同“怜心”,这两句都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11、文中哪几句写出相思女子的温柔情怀的?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12、哪几句是表现尽目凝神眺望的痴情的?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13、哪几句又将姑娘的所见所感变现得如梦似幻,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余味无穷的。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汉江临眺》《与诸子登岘山》

一、文学常识

1、 唐代涌现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艺术天才,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王白居易、诗佛王维,

每一位都是开宗立派、具有一定创作风格的大家。

2、 唐宋散文八大家,唐朝的有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有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3、 田园诗的鼻祖是晋代的陶渊明,山水诗派开创人是谢灵运。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苏东坡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写出下列名句的作者。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李商隐

篇四:关于地震中的小故事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地震也是我们国家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据统计,世界上发生的8级以上大地震,中国占据了一半,而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和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一半,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以至于我们民族的神话都有着与灾难密切相关的背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我们的祖先就是从这样的灾难中一路走来,多灾多难的经历也让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包含了豁达、坚毅与从容,总理为灾区的题词“多难兴邦”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自然灾害抗争奋斗的最佳总结。

可灾也罢、祸也罢对国家来说是灾难,而对于亲历当时的无数个体鲜活的生命来说,灾难只不过是一个大背景,躲过了灾难的人们在掩埋、祭奠完了逝去的亲人以后还是要继续重建他们的家园,继续他们的生活。这次大难对很多人来说同样只是一个背景:它是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背景,它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的背景,它是一家人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背景,它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不顾一切赶赴现场奋力抢救受伤者的背景,它是一个记者告别新婚的妻子去采访报道的背景,它还是一个好心人捐献了自己一个月工资的背景??,我们,所有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都不是局外人,我们都置身其中,并以此为背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经历着。

一个被埋在瓦砾下、抱着自己丈夫的尸体的妇女割开了自己的腿,喝着流出来的自己的鲜血而支撑了过来,当救援人员到来没有办法将她的双腿拖出来时,她依然夺过工具将自己的腿砍断,求生的本能让她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可谁知道她求生的动力来自于丈夫死前的一个嘱托,那就是好好照顾好他们的儿子,一个嘱托,一个请求支撑着她让她有了强烈的求生的愿望,这一切源自爱。

一个在地震中失去妻子的男子,他努力要给予自己的妻子死后些许的尊严,因此,将她的身体与自已绑在一起——然后用摩托车载着他前往当地的太平间,让自己温暖的脊背驮着心爱的女人走最后一次,送最后一程。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也是源自爱。

另一个妇女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尚在怀中吃奶的孩子,一个生命消失了,另一个生命却延续着,这就是顽强的生命,伟大的爱,人的肉体终会消失,而唯有爱之灵可以永存,这个妇女无疑为次做了做好的诠释,而这同样是源自爱。

一个老人,当救援人员用尽所有办法都没有办法将他从废墟中救出时,他告诉救援人员:放弃我吧,省下更多的时间和力气救别人,并毅然割了自己的手腕并吞下手上的戒指,生命的尊严在这种无私的放弃中得到了成全与升华,而这依然是源自爱,只不过,这是另外一种爱。

还有一只狗的故事。他一趟一趟的从废墟中进出着,他的奔波救回了几十个生命,而他却因余震被埋在瓦砾下,等到被挖出时,他的内脏尽露在外,已经奄奄一息了,于是他的主人为了减轻他的痛苦毅然将他掐死了。在生命消失的那一刹那,不知道他能否理解我们人类的方式,希望他能,因为这一切同样源自爱。

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尊严的成全,对于嘱托的义无反顾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顽强,爱的伟大。如果说多难兴邦,那么,或许是因为经历了灾难的人们更能认识生命的可贵,更能理解生命的内涵,如此以来就将生命的潜能发挥到了极限,于是,哀兵必胜,兴邦就水到渠成了。

篇五:大学语文复习题 《神话六则》

大学语文复习题

《神话六则》

一、文学常识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上古神话起源的时间大约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最初是(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字了同现后,散见在后世的(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典籍中。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3、《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是最古老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内容。它受儒家的思想影响较小,因此保留了较多的神话。最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作者(不详)。

4、《淮南子》 是(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思想接近道家,是(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它常通过一些神灵怪异故事阐发某种哲理,书中保存了较多神话。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保留在《淮南子》中。

二、理解归类

1、神话的产生: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2、神话的作用: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来,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3、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故事。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始祖神话:女娲补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部族始祖神话反映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民族自豪。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一种自然灾害,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炎黄之战。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夸父、燧人氏等。神话进入英雄时代。

4、神话的主题(解读各则神话)

《精卫填海》是一则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黄帝大战蚩尤》战争神话写了部落联盟时期我们先祖的融合,并赋与我们的先祖各种异能。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以及为此而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女娲补天》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劣和我们祖先敢于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

《后羿射日》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人民对太阳奥秘的理解及战胜旱灾的迫切愿望。大约是人民与旱灾斗争的过程中,幻想出一位善射的神弓手后羿(羿字又作弓,像弓箭形)射杀九日解除旱灾,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

《姮娥飞天》反映了远古人民幻想征服月球的愿望及重生(幻想长生不老)的精神。

5、分析上古神话中女娲的人物形象:远古时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从中可表现出女娲神通广大、化生万物,她慈祥地创造了人类,又勇敢地照顾他们免受天灾,是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心系百姓、乐于奉献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6、从鲧窃息壤、死后尸体3年不烂中能看出什么?鲧不计生死,为了拯救人民而窃息壤、触犯天庭,有一种大无畏精神;鲧后尸体3年不烂,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生死,而是因为惦念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治水还未成功,而人民仍旧生活在苦难之中。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7、试分析《精卫填海》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精卫填海》是一则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的人。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晋陶渊明在他的《读山海经》中将精卫一弱女子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凸显出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邶风·击鼓》《郑风·子衿》

一、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二、背诵

1、背诵邶风·击鼓 2、背诵郑风·子衿

三、古诗欣赏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① 补充文中括号内的诗句。

②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概述这首诗所描述的主题。

④ 把这首诗改写成现代诗。

⑤ 解释下列词语

镗:鼓声。 契阔:聚散,离合。 成说:立下誓约。 活:相会,借为“佸”。

《李将军列传》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2.(《史记》)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3.《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史记》一书,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弘先河,分为本纪、(列传)、(世家)、(书)、(表),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皇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

5.《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选择题

1.“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出( B )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王安石 D.李广

2.《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与李广构成对比关系的人是 ( D )

A.匈奴射雕者 B.卫青 C.程不识 D.李信 3..《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B )

A.骁勇善战 B.不幸遭遇 C.负能使气 D.爱护士卒

4.《李将军列传》中引用文帝的话"惜乎 子不遇时" 所暗示的一条行文线索是( C )

A. 李广骁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B. 李广爱护士卒的治军作风

C. 李广遭遇不平的悲剧人生 D. 李广负能使气的性格弱点

5.《李将军列传》中,作者通过“上郡遭遇战”的描述,主要表现李广的( A )

A. 处变不惊 B. 骁勇善战 C. 负能使性 D. 爱护士卒

三、理解归类

1.简述李广的人物形象

答案:射技高超,英勇善战,爱护士兵,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形象。(意近即可)

2.你是如何看待李广斩杀霸陵尉这一事件的?

答案: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但也有自己的缺点,家居时,曾因违犯夜禁,被霸陵尉拘留,后来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的小肚鸡肠,公报私仇。这正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实录”的述史精神。

四、阅读《李将军列传》压缩选段,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作者对李广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

答案:肯定、赞赏。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自不正,虽令不行,其李将军之谓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早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D)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李将军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

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西洲曲》

1、西汉时期的乐府指(音乐机关)。

2、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源头是(《诗经》),现实主义源头是(《楚辞》)。

3、西洲曲是( B )A 、北朝乐府 B、南朝乐府 C、五言诗 D、传奇

4、汉乐府创作的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5、南朝乐府按情感内容分为(生死离别)类、(盼情望爱)类、(顽皮勉散)类、(苦苦相思)类。

6、《西洲曲》被纳入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的( B )

A、清高曲辞 B、杂曲歌辞 C、杂歌曲辞

7、南朝乐府的特点是(凄清婉丽)、( 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具有哀婉之美。

8、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

9、《西洲曲》的艺术色(① 以景写情,情致深婉 ② 动态刻画,微妙出色 ③ 结构奇特,声律精妙) 。

10、“莲子”同“怜子”,“莲心”同“怜心”,这两句都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11、文中哪几句写出相思女子的温柔情怀的?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12、哪几句是表现尽目凝神眺望的痴情的?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13、哪几句又将姑娘的所见所感变现得如梦似幻,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余味无穷的。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汉江临眺》《与诸子登岘山》

一、文学常识

1、 唐代涌现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艺术天才,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王白居易、

诗佛王维,每一位都是开宗立派、具有一定创作风格的大家。

2、 唐宋散文八大家,唐朝的有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有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3、 田园诗的鼻祖是晋代的陶渊明,山水诗派开创人是谢灵运。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苏东坡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写出下列名句的作者。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