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高雅艺术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13:32 字数作文
高雅艺术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2015汕头 作文《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分析和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

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

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此为昨天( 12月25日)早上进行的汕头一模作文题目。在命题形式上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保持一致,

均为材料引写作范围的新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段以对比的形式组成的文字构成,104字,表述简洁没有阅读障碍,结构层次及内容表述与2014

年广东高考作文高度一致,材料内容紧紧围绕“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展开,此为材料的限制

性,然后在明确的写作范围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引导考生思考的角度,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即限制

性与开放性的平衡。重在考查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这一具体问题的分析说理能力。

我们不妨对材料内容进行解读。

第一段围绕“高雅的艺术作品”展开,列举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是凝重而丰厚,与第二段

的“自由而随性”对比可知,此处的“凝重”应指创造态度,这往往让我们想到诸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

泪流”的呕心沥血,或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著作《红楼梦》的严谨苛刻。创造的过程往往心与血

的交织,凝重如此。“丰厚”应指其内涵,丰富而厚重,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

者都可以在作品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或者通过作品呈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众生百态,囊

括其中。“凝重而厚实”应该是大部分高雅的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特点,但不是唯一。而后主要从三个角度呈

现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一是心灵,二是眼界,三是文化品位,省略号的存在延伸了作用的范围,思

想懒惰的考生或许会从中直接截取,把材料中提及的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作为文中的观点,这未尝不可,

但人言亦云,且立意趋同,难以出彩。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一样,在列举了种种积极意义之后,以

一个“但”字引导考生展开对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辩证思考,“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表述严谨,此种对高雅

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代表了一部分的不同看法,就如阳春白雪,在一般人看来,高雅往往就与高深相关,远

在云端,匍匐于地的人因为可望而不可即往往也就心生畏惧,此种现象的产生既和高雅艺术的内容有关,

也和众人的心态有关,换言之,高雅的艺术作品也应接地气,而作为大众,也应有吟咏高雅的志趣。

第二段围绕“通俗的艺术作品”展开,同样列举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在形式上与第一段关于高

雅的艺术作品的表述形成明显的对比。其用意无疑是通过对比拓宽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

品”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也是命题思辨色彩的重要体现。“自由而随性”侧重特点,自由地表达,随性地创造,

无需过度关注技巧、篇幅的问题,也无需刻意追求深刻,想写就想,想唱就唱,而当下开放的网络平台无

疑为通俗的艺术作品的表达提供了绝佳的平台,网络文学、微电影等草根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

术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因为来自草根,因为通俗易懂,更为普罗大众所接受。而后列举的两个主要作用

纾解压力和放松身心也较为容易理解,但要意识到这两个作用主要是从满足人的当前需求的,同时从作用

出发,我们也可以推知当下通俗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两个原因,一是生活压力过大,二是

身心疲惫,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原因,换言之,材料提供的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两个作用其实也只是

一个作用,因为纾解压力和放松身心其实是有所关联的。同样的,一个“但”字,语意发生转折,突出了通

俗的艺术作品的不足,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这固然是部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不足与真实情况,

但是要注意,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提供的往往不是一个既定的是非判断,仅是陈述情况、提供看法,而考生

是否认同此种事实与看法,则是不确定的,换言之,考生可支持肯定,也可反对否定,而一篇作文,思想

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于此,是否所有的通俗艺术作品都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呢?未必。例如被

置于高雅艺术殿堂的《诗经》,内容主要由风、雅、颂组成,而其中的风即为国风,实质就是当时的民歌

民谣,依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民歌民谣不都是通俗的艺术作品吗?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在也

都被尊称为高雅的艺术作品,但事实上宋词也是来自民间,而且其特点就是俚俗粗鄙,作者和演唱者大多

是下层乐工和歌妓,换言之其实也是通俗的艺术作品,但现在也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属于高雅艺术

之列,除此之外,元曲和明清小说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轨迹。所以通俗和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

并非是必然关系,通俗与高雅也并非是完全割裂、相对而立的。考生如能意识到这一点,思想认识也就有

深度了。

综上所述,本次汕头一模作文命题不管是形式和内容都清晰明了,不存在阅读障碍。在“高雅的艺术作品和

通俗的艺术作品”这一限制范围内提供了多角度的立意方向,且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能检测出不同层次考

生的思维水平。

当然,艺术的话题或许与学生有一定的隔阂,但这不是命题的问题,而是考生的视野问题,因为,本题的

现实感还是相当强烈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尊重和遵循民族审美

标准”、“艺术标准高于商业标准”等主张,再结合近几年“神曲”的是是非非、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等现实,

不难发现,艺术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在于考生是否关注并思考过这些现象,而对现实、社会、时代

的关注与思考恰恰是当下高考作文的命题的重点,而对一个具体的现象、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依然是2015

年高考作文的备考重点。

总评:

本文对艺术作品的通俗与高雅作出辩证的看法,观点明确,结构清晰,内容较充实,能做到前后照应,但论据运用不够准确,阐述分析不够全面,语言表达欠娴熟。

优秀例文

高雅与通俗

毕淑敏曾说过:生命之高下并不在于绵长或短暂,而在于丰美和深邃。以命之长短来衡量生命的意义,确实庸俗。若用高雅与通俗来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却是无知的。在我看来,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高雅的,与形式无关。

以俗写雅,大有人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人物白居易,用他的笔杆子写出了盛世,道出了衰败;他的诗通俗易懂,但凡读过几首诗词的人都能看懂他的诗。你说他高雅吧,他的诗中却无宝石点缀;你说他通俗吧,他却写出了大半个世纪,写出了百姓疾苦,诗中散发出高雅的淡香。以通俗之词道出高雅之意,这就是雅。能让不少文人学者奉为圭臬,让诗人墨客引为至交,让历史学家研究唐宋沧桑的诗,就是高雅。通俗的作品,能让人尝出高雅之味,品出高雅之精髓。

然而,高雅的作品想写得人人都“通俗易懂”,却未必行得通。曹雪芹的那句“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真真说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啊。初涉《红楼梦》,只觉得人名还未记清,故事已发展到高潮。或(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高雅艺术作文)许吾辈皆浅陋,但不要忘记,现代城市水泥林场里的,可都是些“浅陋”的人啊。白居易的诗他们或许能哼上一两句,但让他们说出“黛玉葬花”这句,可真谓难如登天。现代社会有过一般的人是普通知识水平分子,让这些人来读懂被社会学家们作为解释明清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简直是天方夜谭。《红楼梦》不仅高雅,而且高深,高深得让人望而却步。一步作品的成功,不在于他写得有多高雅,或多通俗,能让人读懂,爱读,想读,才是高雅,能读出点味道,那就是雅。

繁华逝,铅华尽,能存留的,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的就是高雅。莫言来自乡村,他的文字自然带上了点俗气。可他的作品不但不“通俗”,还被认作“高雅”之作。因为他写出了实实在在的中国农村风味,展现土地力量。摘取诺贝尔奖时,他的言谈如旧,却不自觉地带出了那么点“雅”,所以说,雅俗之作,不在言谈文字,而在于所写之物是否让人读懂,让人读出味道。

我很喜欢七堇年,她是个网络作家,然而她犀利的文字却能透人心扉,让你看到文学的“雅”;我也很喜欢七七,她那通俗文字拍出的电视剧,在南非播放,把中国的“雅”送到世界另一个角落。

我们无法分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但我们能看明白自己的心。读一部文艺作品,不一定要是出自名家,只要你能从中领略不一样的风光景象,在恍惚后大彻大悟,那么这部作品就值得你回味,因为在你认知里,它就是“高雅”的化身,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高雅”。

适当感受高雅艺术作品的魅力

从古到今,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似乎总是水火不容。高雅的作品是阳春白雪,厚重深沉,能给人精神的洗涤与身心的净化;通俗的作品易于被大众接受,却往往只是“快餐式”的文化享受,难以给人长久的精神滋养。面对

篇二:高雅艺术之观后感

高雅艺术之观后感

在看过这两次的表演后,唤起了我儿时的许多回忆。

作为福州人的我,小时候也是在福州长大,从未出过福州。小时候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在校上课外,我的课余时间就在家看看电视过活,或在家门口走走路、跑跑步而已,这些都跟普通的小孩一样,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家的地理环境跟普通小孩不太一样。我一出生,我的家就已经改在了一座寺庙旁边,而这座寺庙总是会时不时的请一些唱戏的上台演出,然而看这演出也成了我小时候不可或缺的一笔,这也是我不同于其他小孩的地方。这座寺庙陪着我成长,虽然我出生它就已经盖在那里了,可在我的记忆中,我好像从未真正踏进去一步。

家中的父母都是信佛之人,对这寺庙的活动也略知一二。有时也可算出它烧香拜佛的时间,有时也记一些菩萨的生辰。每到这些日子时,寺庙总会大摆筵席让大家吃饭、烧香,顺便添些香火钱。除了这些外,更重要的是在晚上时分,他们将会邀请一些专门的戏子来演唱闽剧,让周围的年长者前来观看。然而,来此观看的群众中,不仅有福州人,也有许多外乡人和在此打工的人有时也会前来凑凑热闹,并增加些对福州的印象。

还记得我第一次听见闽剧时,我在家中吃饭、看电视。吃饭时还好,不管它是如何得吵,都不会影响到我什么,但后来我开始看电视时就感觉不太妙了。小学生的日常作息时间就是在八九点的时候,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都有许多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巧的是,当时唯有看电视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事情,可是闽剧的演出时间刚好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里,

这令身为小孩的我十分

不悦,闽剧的唱腔又特别大声,仿佛在一公里之外,即便不用认真听,也能听得一清二楚一般。更不要说尽在隔壁栋的我家了,即便是羽毛落地的声音我也能听个一清二楚。我把家中的每一个窗户都关上,把每一个门都紧闭,生怕屋外的一丝空气流进来扰乱我的思绪。我把电视声音开到最大,大到不能再大,但仍然还是无法抵过一个小小的一个戏子的会心一笑。痛苦万分的我慢慢地熬过了一小时,我深知这辈子我是抵不过戏剧的,也只有默默的认命,在戏剧的氛围里观看电视了。连续三天的闽剧演出终于结束了,我开心不已,但我却无意在妈妈口中听说,在最后一天的闽剧表演中,戏子们在台上撒起糖来,我就开始期待下一次的闽剧演出了,我可不能白白被戏子摧残了三天却一无所获啊,带着这个信念,我迎来了下一次的演出。

第二次我跟长辈们一起看闽剧,没位置的我被挤到了台阶上坐下,我看着台下人山人海,仿佛连根细小的针都无法插入。台上的戏子把福州话说得栩栩如生,但身为福州人的我却不能完整的翻译出一句来,于是我的视线开始转移了。我发现他们的脸上都化了红红绿绿的妆,服饰也都跟我们的不一样,非常漂亮!我开始想象自己穿上它会是个怎样的盛况了,我十分的向往那个情景,想着想着,我尽不知不觉的跑到了后台看他们化妆了。我仔细的观察着,见证着他们从一个个普通人变为了满脸红妆的戏子,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很神奇。他们穿着漂亮的服饰在外走来走去,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总觉得他们不是来自这个世界的,应该是从哪个地方穿越过来的一般。

台上的演员们唱得绘声绘色的,侧台的人也没有闲着,他们的奏乐也使台上的剧情更加生动,我像个猴子般在观众席于后台中穿梭,无意间让我发现,在台

上的戏子中,有不少人本不是福州人,但他们却讲了一口流利的福州话,这让从小在福州长大的我佩服不已,从而带一点点的惭愧。

现在的我早已长大成人,再一次看见小时候如此亲切的戏剧,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天的节目表演除了戏剧外,还加上了一些唱歌和舞蹈,在我看来都没什么主题感,演出跳跃太快,感觉观众变成了被欣赏者一般,台上的人演着自己喜爱的角色,纯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于我们沟通。让我感觉他们今天的演出就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布置的任务一般,还无演出情感。

在第一天的闽剧演出中,我主要观察的是他们的语言和台上人物的位置改变形式,让我觉得枯燥,没有一丝养分。甚至,我都像以为吃了安眠药的老人一般慢慢入睡了。

不可否定她们还是有些故事情节存在的,但较多的是以舞蹈动作和舞台位置来体现情节的变化的。有些事一群人跟在某个人身后做陪衬的;有些事两两打斗的形式,一人守,一人攻;有些是群殴的形式把一个人团团围住,让他一面受敌,但其实只是在做一个形式,更像是马戏表演,只不过是加上了一些方言罢了。

台上的演员都非常卖力的演出,他们时而翻翻跟斗;时而跟同伴一起互相扔接与踢接武器,变幻花样;时而改变舞台位置,增加剧情的高低起伏。其实他们也只是在逢场作戏一般,打又并非真打,不痛不痒的,就像古时候人常说得那样,就点到为止罢了。就算如此,他们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有时根本没有接到对方的兵器,不知道是他们练习的不够到位,还是其他什么。单看舞台上纯粹的打打

杀杀,真的提不起我任何一丝兴趣,没有丝毫看点,但就是有了侧台的乐器演奏,才大大为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添上了一丝重彩。即便如此,但马戏一般的闽剧表演,仍然提不起我一丁点的兴趣,我想,若是第二场也是如此的话,恐怕我还是这样半死不活的看完全部演出吧,那真的是不看也罢了!

就在第一场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主此人的一席话让我开始对明天的表演有了兴趣。明日是闽剧专场,心中一直回荡着这句话,我开始不断想象起来,明日的演出到底是会像今天一般打打杀杀毫无看点呢,还是会有更好的剧情值得等待呢?也罢也罢,明晚便可知晓了。

第二天,我如期在此坐着,期待他们的演出,今天的演出真的比昨天的精彩许多,一场场的剧目环环相扣,描绘了一个故事,让我们看完一幕就想下一幕。演员也比昨日的好太多了。由于这是一部在台面上的演出,为了让后排的观众也清晰的洞悉他们的心情,所以他们的每个动作都会做得非常的夸张,这样才能让后排观众看得一清二楚。这也是我们的表演老师所告诉我们的舞台基本知识。看着演员们的滑稽表演,动作,语言,语气和表情都做得相当到位,让台下的观众看得连连叫好,欢声笑语一片,有时还可以带动观众情绪,让我们主动猜想下面的剧情发展,这才是一部好的闽剧演出嘛。

他们的话语很朴实,不全是福州话,时而加上点普通话,让演出更加生动、有趣味性。一开始,我还在怀疑,他们是不是忘记了这个字的念法,还是念错了?但越看到后面才越能明白他们的心思所在,他们是想让剧情更加有幽默感和趣味性,让我们看得目不转睛。

除了演员的表演精湛外,他们的舞台布置也为这场演出加了不少分数。不管是小小的一套桌椅,还是后面的一个屏风、几个箱子,都不是白放那的,它都有一定的用意在里头,一个好的道具,加上一个巧妙的用法,这才是一部好的闽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好的剧情,带领着我们的思绪前进;好的配乐,让我们的情绪有了高低起伏;好的演员、好的演技,抓住可我们的目光。今天的闽剧表演一直在加分,比昨天的表演好太多了。

但其实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昨日的表演不好,只能说有剧情的表演,对话较多的表演更受我们欢迎罢了,换一种说法,我们懒得思考他们的动作含义,更倾向于他们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的演出。

我可以说我想象的出他们的剧情发展,但我仍然期待他们的演绎方式。他们既幽默,又风趣的表演,让我更加喜爱闽剧了。小时候的我只是单纯的觉得他们的服饰与妆容美,但长大后的我才更重视剧情、表演、道具和配乐上的相互协调,这就是我的成长吧!

篇三:2015届汕头高三一模“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作文评析

2015届汕头高三一模“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作文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此为昨天( 12月25日)早上进行的汕头一模作文题目。在命题形式上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保持一致,均为材料引写作范围的新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段以对比的形式组成的文字构成,104字,表述简洁没有阅读障碍,结构层次及内容表述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高度一致,材料内容紧紧围绕“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展开,此为材料的限制性,然后在明确的写作范围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引导考生思考的角度,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即限制性与开放性的平衡。重在考查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这一具体问题的分析说理能力。

我们不妨对材料内容进行解读。

第一段围绕“高雅的艺术作品”展开,列举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是凝重而丰厚,与第二段的“自由而随性”对比可知,此处的“凝重”应指创造态度,这往往让我们想到诸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呕心沥血,或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著作《红楼梦》的严谨苛刻。创造的过程往往心与血的交织,凝重如此。“丰厚”应指其内涵,丰富而厚重,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作品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或者通过作品呈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众生百态,囊括其中。“凝重而厚实”应该是大部分高雅的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特点,但不是唯一。而后主要从三个角度呈现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一是心灵,二是眼界,三是文化品位,省略号的存在延伸了作用的范围,思想懒惰的考生或许会从中直接截取,把材料中提及的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作为文中的观点,这未尝不可,但人言亦云,且立意趋同,难以出彩。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一样,在列举了种种积极意义之后,以一个“但”字引导考生展开对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辩证思考,“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表述严谨,此种对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代表了一部分的不同看法,就如阳春白雪,在一般人看来,高雅往往就与高深相关,远在云端,匍匐于地的人因为可望而不可即往往也就心生畏惧,此种现象的产生既和高雅艺术的内容有关,也和众人的心态有关,换言之,高雅的艺术作品也应接地气,而作为大众,也应有吟咏高雅的志趣。

第二段围绕“通俗的艺术作品”展开,同样列举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在形式上与第一段关于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表述形成明显的对比。其用意无疑是通过对比拓宽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也是命题思辨色彩的重要体现。“自由而随性”侧重特点,自由地表达,随性地创造,无需过度关注技巧、篇幅的问题,也无需刻意追求深刻,想写就想,想唱就唱,而当下开放的网络平台无疑为通俗的艺术作品的表达提供了绝佳的平台,网络文学、微电影等草根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术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因为来自草根,因为通俗易懂,更为普罗大众所接受。而后列举的两个主要作用纾解压力和放松身心也较为容易理解,但要意识到这两个作用主要是从满足人的当前需求的,同时从作用出发,我们也可以推知当下通俗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两个原因,一是生活压力过大,二是身心疲惫,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原因,换言之,材料提供的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两个作用其实也只是一个作用,因为纾解压力和放松身心其实是有所关联的。同样的,一个“但”字,语意发生转折,突出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不足,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这固然是部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不足与真实情况,但是要注意,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提供的往往不是一个既定的是非判断,仅是陈述情况、提供看法,而考生是否认同此种事实与看法,则是不确定的,换言之,考生可支持肯定,也可反对否定,而一篇作文,思想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于此,是否所有的通俗艺术作品都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呢?未必。例如被置于高雅艺术殿堂的《诗经》,内容主要由风、雅、颂组成,而其中的风即为国风,实质就是当时的民歌民谣,依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民歌民谣不都是通俗的艺术作品吗?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在也都被尊称为高雅的艺术作品,但事实上宋词也是来自民间,而且其特点就是俚俗粗鄙,作者和演唱者大多是下层乐工和歌妓,换言之其实也是通俗的艺术作品,但现在也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属于高雅艺术之列,除此之外,元曲和明清小说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轨迹。所以通俗和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并非是必然关系,通俗与高雅也并非是完全割裂、相对而立的。考生如能意识到这一点,思想认识也就有深度了。

综上所述,本次汕头一模作文命题不管是形式和内容都清晰明了,不存在阅读障碍。在“高雅的艺术作品和通俗的艺术作品”这一限制范围内提供了多角度的立意方向,且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能检测出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水平。

当然,艺术的话题或许与学生有一定的隔阂,但这不是命题的问题,而是考生的视野问题,因为,本题的现实感还是相当强烈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尊重和遵循民族审美标准”、“艺术标准高于商业标准”等主张,再结合近几年“神曲”的是是非非、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等现实,不难发现,艺术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在于考生是否关注并思考过这些现象,而对现实、社会、时代的关注与思考恰恰是当下高考作文的命题的重点,而对一个具体的现象、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依然是2015年高考作文的备考重点。

(----------佛山顺德乐从中学 谢植宣)

篇四:高雅的艺术作品

2015届汕头高三一模“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

品”作文评析

佛山顺德乐从中学 谢植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此为昨天( 12月25日)早上进行的汕头一模作文题目。在命题形式上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保持一致,均为材料引写作范围的新材料作文。

材料由两段以对比的形式组成的文字构成,104字,表述简洁没有阅读障碍,结构

层次及内容表述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高度一致,材料内容紧紧围绕“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展开,此为材料的限制性,然后在明确的写作范围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引导考生思考的角度,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即限制性与开放性的平衡。重在考查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这一具体问题的分析说理能力。 我们不妨对材料内容进行解读。

第一段围绕“高雅的艺术作品”展开,列举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是凝重而丰厚,与第二段的“自由而随性”对比可知,此处的“凝重”应指创作态度,这往往让我们想到诸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呕心沥血,或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著作《红楼梦》的严谨苛刻。创造的过程往往是心与血的交织,凝重如此。“丰厚”应指其内涵,丰富而厚重,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作品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或者通过作品呈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众生百态,囊括其中。“凝

重而厚实”应该是大部分高雅的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特点,但不是唯一。而后主要从三个角度呈现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一是心灵,二是眼界,三是文化品位,省略号的存在延伸了作用的范围,思想懒惰的考生或许会从中直接截取,把材料中提及的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作为文中的观点,这未尝不可,但人言亦云,且立意趋同,难以出彩。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一样,在列举了种种积极意义之后,以一个“但”字引导考生展开对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辩证思考,“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表述严谨,此种对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代表了一部分的不同看法,就如阳春白雪,在一般人看来,高雅往往就与高深相关,远在云端,匍匐于地的人因为可望而不可即往往也就心生畏惧,此种现象的产生既和高雅艺术的内容有关,也和众人的心态有关,换言之,高雅的艺术作品也应接地气,而作为大众,也应有吟咏高雅的志趣。

第二段围绕“通俗的艺术作品”展开,同样列举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在

形式上与第一段关于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表述形成明显的对比。其用意无疑是通过对比拓宽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也是命题思辨色彩的重要体现。“自由而随性”侧重特点,自由地表达,随性地创造,无需过度关注技巧、篇幅的问题,也无需刻意追求深刻,想写就想,想唱就唱,而当下开放的网络平台无疑为通俗的艺术作品的表达提供了绝佳的平台,网络文学、微电影等草根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术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因为来自草根,因为通俗易懂,更为普罗大众所接受。而后列举的两个主要作用纾解压力和放松身心也较为容易理解,但要意识到这两个作用主要是从满足人的当前需求的,同时从作用出发,我们也可以推知当下通俗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两个原因,一是生活压力过大,二是身心疲惫,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原因,换言之,材料提供的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两个作用其实也只是一个作用,因为纾解压力和放松身心其实是有所关联的。同样的,一个

“但”字,语意发生转折,突出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不足,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这固然是部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不足与真实情况,但是要注意,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提供的往往不是一个既定的是非判断,仅是陈述情况、提供看法,而考生是否认同此种事实与看法,则是不确定的,换言之,考生可支持肯定,也可反对否定,而一篇作文,思想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于此,是否所有的通俗艺术作品都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呢?未必。例如被置于高雅艺术殿堂的《诗经》,内容主要由风、雅、颂组成,而其中的风即为国风,实质就是当时的民歌民谣,依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民歌民谣不都是通俗的艺术作品吗?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在也都被尊称为高雅的艺术作品,但事实上宋词也是来自民间,而且其特点就是俚俗粗鄙,作者和演唱者大多是下层乐工和歌妓,换言之其实也是通俗的艺术作品,但现在也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属于高雅艺术之列,除此之外,元曲和明清小说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轨迹。所以通俗和缺

篇五:观《高雅艺术进校园》有感

观《高雅艺术进校园》有感

今天,我们要去看《高雅艺术进校园》。到了第三节课,我们成群结队地走出教室,排好队,来到操场上。

只见操场正中央,有一个漂亮的大舞台。我们席地而坐看他们表演节目。最让我感到精彩的是魔术表演和杂技表演。

魔术大师出现了,他从身边拿出一块布,再一甩就变成了一把扇子。她又从身后拿出一块红色的布,“嗖”的一下,就从布变成了红旗。啊,这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怪不得小孩子那么爱看魔术。

难度高的杂技表演开始了,一位年轻的女士走上舞台,旁边站着给她送东西的人。她先拿一块用玻璃制作的板放在头上,然后在板上放4个小的透明杯。透明杯上面再放一块板,就这样连续放了4个板也没掉下来,更何况她还把呼啦圈转在身上呢。我想:这得需要练多久才能保持平稳啊!

这些厉害的人都是从小练起的,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天才,而是通过努力。所以我感到打心眼儿的佩服他们。

书院中心小学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