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2:40 高中作文
关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高中作文

篇一:辩论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公告]下面进入立论环节,首先有请正方

正方一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很高兴与对方探讨善到底一定有善报,我方认为善必有善报。首先让我们明晰概念,善指善行,即道德上与人为善的行为。善报是指好的,积极的回报。而“有 ”是说善行的结果中存在善报,并非全是善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第一,从社会学角度讲,现代社会是法制文明的社会。善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一个人有了善行,就会得到社会积极肯定,而自己的内心也有很大满足,人生态度也积极乐观。所以善报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为管行善,人民拥护,为师行善学生爱戴。一个小孩做好事,家长老师的肯定那都是心灵上莫大的善报啊。。不知对方如何将所有善报的途径全部否决呢?

其次,从价值层面上说。善必有善报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指引我们积极行善,如果未必有善报,那我们的所做所为意义何在呢?对自身的善报那是幸福的力量。很多慈善家就是捐的越多,收益更多。我们还知道有人不求回报,但真正没有善报吗?善行的对象得到了帮助,行善人的愿望满足感不是纯真的快乐?

雷峰不是受到我们的大赞赏吗?没有了这种信念,那善可能会变的象冬雪一般,容易消逝呀!

最后,我方要谈谈现实。1.对方可能要受时空局限,将社会上有些善行一时没能得到善报的善说成未必,其实善是一种境界,不是一种状态,不是今天行善,明天得钱的交易。行善人的善报更多是无声的。2.要就事论事,对方可能会认为坏人不太符合必定。其实,善有善报不是善人的专利,因为每人都相信付出有收获。我们要就事论事,坏人行善,也是有善报的,不要弄错了因果联系。3.善心和善行的关系,只有善心不是善,善心表现为善行才能被社会感知,评价为善,所以希望不要捏造假善。4.提醒逻辑。“有”善报可不要理解为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会终身幸福。有时结果可能还不是很理想,但其中只要有善行带来的善报那就是所谓“必定了”。

谢谢,恭候对方批评。

儒商 2005-08-23 13:27

[公告]谢谢正方的立论,有请反方进行立论

反方一辩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人世间本该多情,但太多太多的原因,使一切的一切--往往不如人愿。例如:善--未必有报。

正方辩友说善有善报,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世间本该有情。然而,问世间情为何物?报,又为何?无人以对。那么,就请我方向大家叙一叙。

所谓善,乃慈善之意,即为将心比心;报,乃报答之意,可分善、恶两种,当然,施善后没有得到回报也是有可能的。那么就此辩题来讲,如果没猜错的话,对方辩友可能会认为,如果一个人种下了善良的果实,那么此人必有善报,那我方就不明白了。既然善定有善报,那么“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又从何而来?东郭先生与狼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如此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正得出了一结论:善未必有善报。

第一,善与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首先古语说善而图报非善也。即人们在行善时不会想到报酬问题,相助于他人发自人类的本性;其次,善和报之间没有一一的对应关系,没有说行XX善就得到固定的报答。

第二:同属中国人的我们,也当读过《水浒传》吧,可否认得高俅,林冲二人?如果对方辩友说善有善报,那生性善良,顾及百姓疾苦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何被逼到家破人亡?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善报吗?--歼人所害!--刺配沧州,逃生后又无藏身之处这难道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善报吗?人心隔肚皮,谁能肯定善人所付出的辛劳与善心必定能有善报呢?

接着,我们要确定一点,我方的观点是:善未必有善报;对方辩友的观点是:善一定有善报。那么也就是说,只要说明只要有一例善未必有善报,或者说善未必有报,那么就足以证明--善未必有善报!按这个说法:先前有了林冲与东郭先生二例,也就足以证明善未必有善报。更何况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第三:或许有人会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但是,大多如此并不等于全部如此,谁能说我种下的大籽西瓜种子不能结出小籽西瓜的种子呢?雷电光照等条件都可能造成西瓜基因的改变,这就打破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传统观点,种瓜、豆如此,种善心也自然如此??所以说,善未必有善报。

想起前几天看的新闻,东北新闻网2005-07报道,吉林一胡姓公民火海救人的行为已被认定为见义勇为,他的事迹材料也早已上报到吉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而此时此刻,在吉林市河南街中段,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却在顶着烈日跪地乞讨,汗水和泪水打湿了她面前的白布:“救救我爸爸吧,他叫胡茂东,在去年的中百商厦大火中奋勇背出11人,现在病重没钱治了??”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心酸,如何不让人流泪。可是人们问起他的时候,胡茂东回答道:“有啥后悔的,我的朋友都说我傻,说像我这样有技术能干活,一年赚个一两万养家多好!但人不能见死不救啊,谁还没点难事。” 胡茂东是好人,好人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相信善有善

儒商 2005-08-23 13:28

[公告]下面是攻辩环节,首先有请正方二辩选择对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体问,总共问三个回合,回答方只能进行回答

正方二辩

反方2辩

您方说东郭先生的行为是善行那么是不是我今天放跑或者窝藏一个杀人犯我也是在行善呢?

反方二辩

这哪里是善行,这是帮助坏人

正方二辩

也就是说,东郭先生不是在行善了,也就无所谓善报的问题了,好

您说善未必有善报,善行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善报,善行连社会都不能承认你怎么判断这是不是善行?

反方二辩

那对方辩友就是说对善人良民才是善,对平民才是善.我就不明白了,为社么不能相信别人的改过.或者说,知道一个坏到极点的人,你还要说,你过来我这里.我给你找地方住吗?

正方二辩

这可是您方的观点哦,东郭先生么

您所谓的善行又是如何在没有自我认可、没有他人认可的前提下成立的又如何显示您的价值呢?

反方二辩

所以说东郭先生对狼行善是不能得到善报的嘛.

[公告]谢谢两位的精彩辩词

[公告]谢谢正方二辩,有请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提问

反方二辩

正方三辩有请

新中国成立之后,跟着党走,一切听从党指挥,符合社会总体利益,这在现阶段是不是善呢

正方三辩

那就看现在还符合不符合社会总体利益了,这需要社会的评价,就像东郭先生救狼,如果对社会构成危害,那就不是善~~

反方二辩

对方可是回避我的问题.那好,具体一点.在大跃进的时候,每户人家都要把自己的铁啊金属

儒商 2005-08-23 13:29 反方二辩

事实总是事实.当时符合总体利益的变成了破坏,这是当时的"善行"带来的"善报"再次请问对方,南到北京的小伙子王治胜见义勇为追歹徒,却被当时一起见义勇为的市民当成了歹徒的同伙儿,一顿痛打后还将他送进了派出所,好人遭到冤枉,这算是善行的善报吗?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你在善行上加引号,是不是您其实也知道那是一个“反语”呢?

对方辩友第二个例子只能证明善行会有“恶报”,但是您不能由此得出“没有善报”的结论,就好像你看见一位母亲有儿子,您不能得出结论,她一定没女儿一样~~

[公告]谢谢反方二辩,有请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提问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您好。首先想请问您,您个人对一个做了善事的人如何评价?是肯定呢?还是否定呢?

反方三辩

我个人的评价决定不了善事是否为善事啊,要社会评价才可以,要指出的是而且社会评价也不是评判善行的唯一标准

篇二:老实讲道理: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老实讲道理: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这是人们普遍的生活总结,年纪小的人生活经历时间短,世事人情经历的少,不确信此事是否真实。年龄超过四十岁以上的人,多少会亲自验证这一真理。其实各种宗教及社会科学所采用的普遍真理就是这个真实的自然社会规律。对于自然社会来说,本来就没有什么福祉,所有的福祉都是人们创造的,谁创造谁受用,这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人人都会坚持认可。当然,与福祉相反的灾难,也应该是一样,谁制造,谁承担,这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人人都会坚持认可。人们做利益第二者的善事,得到福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受益人后来发达而受恩报恩,另一种是社会上第三方事后知道而称赞奖赏,但都是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经书上说报应因事体大小而时间变化,平常善事常会在两三年以后出现报应,这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给人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收入多了,才会报恩,或经过几年对某人的观察,人们才知其人之行为高尚而值得奖赏。这个作善得福的过程就是善人以利益他人为手段,以此活动而自然获取第二者甚至第三者的财富地位回报,从而达到使自己富贵的目的。这就是有智慧之人为富贵而使用的自然工具。相反地,恶人作恶得祸的过程就是坏人以损害他人为手段,以此活动而自然获取第二者的报仇、甚至第三者的看不惯而使其贫贱困苦的损害惩罚之回报,从而达到使自己贫苦的目的,这就是愚蠢之人为贫困而使用的自然工具。人人都希望富贵,智慧之人利用作善得福的自然工具而得福,人人都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愚蠢之人利用作恶得贫的自然工具而得苦呢,这就难以让人们理解了。其原因如下,佛教说贫贱之人颠倒想,孔子说小人行险以侥幸。也就是说,小人穷人往往是这样想:做善得祸,作恶得福。如,明知交配只能生育孩子,没有其他好处,还会伤身伤神,而且乱淫还会遭受社会上其他人的鄙视与惩罚。但贫贱之人就是想着与人交配会得到某种好处及没有坏处,而且认为乱淫可以逃避社会上其他人的鄙视与惩罚,结果社会自然规律是客观不变的,作恶不但得不到好处,肯定会得到贫贱困苦等伤害。更有甚者,有人长期不劳动、不作善、只做恶,妄想着得福,却得到了很大灾祸,也不思悔改,而且还继续作恶,以致灾难大到无法生存,妄想以自杀死亡而解脱痛苦。但自杀死亡本身是极苦,自杀死亡怎么会解脱人的苦难呢。唯有停止作恶,坚持劳动,不断作善,终有一天,苦难才会结束,幸福才会到来。

篇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作者:吉万·拉索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4年第04期

一个女人为家人烤面包并额外拿出一个送给饥饿的路人。

她把额外的面包放在窗台上,无论谁都可以拿走。每天当女人向窗台上放面包时,她总是为她出远门寻找财富的儿子做一次祈祷。多少个月了,她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她祈祷他平安回家。

每天都有一个驼背的人来把面包拿走,连句感激的话也没说。

他一边走一边咕噜着一句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每天,驼背的人来,拿起面包并说这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女人感到很生气。“连一句感激的话也没有,”她自言自语……

“每天这个驼背说这句话!他是什么意思?”

一天,出于绝望情绪,她决定做掉他。“我不愿再看到这个驼子!”她说。猜她会怎么做?她在为他准备的面包里加了一点毒药!当她要把面包放在窗台上时,她的手在颤抖。“我这是做什么孽呀?”她说。

她立即把面包扔进火里,又做了一个,放在窗台上。

像往常一样,驼背又回来了,拿起面包,咕哝着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驼背扬长而去,谢天谢地他一点也不知道这个女人内心的挣扎与斗争。

那天晚上,突然响起敲门声。她打开门,惊讶地看到自己的儿子站在门口,他瘦骨嶙峋,衣服破烂不堪。他很饿,很虚弱。当他看见母亲,说:“妈妈,我能回来真是一个奇迹。虽然我已到一英里远的地方,但我都饿得瘫倒了。我本来会死去,但就在那时,一个驼背老人路过。我恳求他给我一点他的食物,他好心地把整个面包都给了我。他给我面包时说:“我每天就吃这个。今天,给你吧,你比我更需要!”

当母亲听到那些话,她的脸变得一阵白一阵红。她靠在门上支撑身体。她想起了她早上所做的毒面包。要是她没有把它扔进火中烧掉,就可能被自己的儿子吃掉,他就会因此丢掉性命!

就在这时,她才意识到那句话的含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积德行善,永远不要停止做善事,即使眼下没人感激你。

篇四: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内容摘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般被人称作因果定律,其实在佛教里面的全称,是因缘果报定律,不会善有恶报。只是一个很实在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而已。就如同物理中牛顿三大定律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是世间普遍并且通用的法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简单的四个短语与物理学中的概念,思想存在着某些不谋而合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物理学

1. 经典物理学中的因果概念

科学的考察都是从某种确定的假设出发的,人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把它视为科学考察的 目标,并且所有的知识都应溯源于它。以往科学的发展表明,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科学假设像人们通常所谓的“因果假设”那样,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如此重要的作用。这种假设可表述为:科学研究事实上也就是“因果关系研究”。因果律是一个客观规律,是超经验的先验的。

(1)“相对性”概念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在观察一个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时,总要选取其他物体作为标准,选取的物体不同,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也就不同。这就犹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所谓的善与恶并不是绝对的概念,善恶只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观念而形成的结果,但是无论善恶总会有其想对应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因果理论。

(2)“必然性”概念

罗素说:“如果说B‘必然’跟随着A,那么这只是表示,依照某种普遍的准则——这一准则已被大量的观察所证实,并且没有在任何情况下被证明是假的 ——B类事件是紧跟A类事件出现的。这里我们无需任何‘强制’概念,好像是原因强迫结果出现似的。强制概念之不适合于结果,就如同它不适合于原因一样。如果说原因强迫结果出现,那么,这个说法正如同人们反过来说结果强制原因出现一样,会导致同样的谬误。强制是一个拟人论的概念。一个人在想做某件事情时,却被强迫去做相反的事情;但在既不考虑人的愿望,也不考虑动物的愿望的地方,强制概念是不适用的。科学要研究的只是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必须发生的事实。

同理善恶报应也有它的必然性因素,善恶因果,主要依众生的相互关系而建立。对他人于自己之损益恩怨施以报偿,是一种本性。这种本性相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物理定律,即牛顿第三大定律,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互以对方为自己的存在条件,同时产生,同时消灭,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属于同种性质的力。《无量寿经》佛告诫世人:“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人类所产生的白色污染(一次性垃圾) 、空气污染(汽车尾气) 、水污染(开采石油) 、工业污染(有害化学物质) 、农业污染(农药) 、核能开发(放射性危害) 、光污染(反光强烈等)造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出现臭氧洞、强对流天气(台风、冰雹、飓风、雷电等)增多、全球沙漠化加剧、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健康等等诸多问题。

如弹性力是由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弹簧被拉伸或压缩使其产生形变必然会有恢复原状的趋

势的力便是弹簧弹性力。再者犹如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必然都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杂乱,也不可能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

(3)“决定论”概念

物理学中的“决定的”一词的确只能像石里克所做的那样,被理解为“可预言的”或“可预测的”。陈述“A决定B,或B被A决定”是指“B可以根据A来预言或预测” 。人们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推演未来,此外,这个公式必须是普遍的决定着未来。只有借助于这个公式,即借助于这个公式的普遍性,那些命题就能得到某种有意义的东西,这便是“决定论”概念。 比如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例如:“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壶盖顶起,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流通过电热丝做功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等等。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说明了一种形式的能的减少便决定着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这个定律广泛应用与:保守力学系统: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能量表现为机械能(动能和位能),能量守恒具体表达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热力学系统:能量表达为内能,热量和功,能量守恒的表达形式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对论性力学:在相对论里,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变。计及质量改变带来能量变化,能量守恒定律依然成立。历史上也称这种情况下的能量守恒定律为质能守恒定律。

延伸至国家的赏罚制度,当一个人拥有贡献或者产生对人有益的成果时 ,国家会颁发奖项鼓励,给于补贴等等。而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做出损害国家、社会、人民的事情,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国家则会以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制裁。而其中的奖赏价值的大小与惩罚严重的程度与个人贡献亦或者损害的程度是成正比,是由其决定的,这就从反面论证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的决定性概念,善报与恶报的程度是与善与恶的程度想吻合的,是受其由其决定的。

(4)“循环性”概念

在物理学中如外力矩对绕定轴转动的刚体所作的功等于刚体转动的增量,还有带点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是不断的回旋等都是循环性的概念。而在善恶论即因果论中也同样存在循环性概念,不过有分为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为造业有受报,所以就不存在无限的恶性循环。从规律上,只能说造恶业者必然要受恶报,不能说造恶业者必然要造更多的恶业。其实,造恶业者,正因为要受恶报,所以才不会造更多的恶业。从单个事件来看,人心恶的程度,总是有限的。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如果不受报,也即不受遏制,则会有加大的趋势,才会去造更多的恶业,这也是逻辑上和事实上理所当然的结果。因此,所谓恶性循环,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造恶者又造更多的恶,但是,生命有期限,死亡,是对造恶者的最好限制,所谓堪叹欲无止境,奈何命有穷时。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而正是业必有报,才使得众生的堕落是有限的。业力规律,就是宇宙生命发展总趋势的规律。

同样,良性循环也是有条件的,心力、因缘也不可少。因此,以愿力往生显得很重要。所以就有一生解脱和三生解脱,三大阿僧祗劫解脱。业力与心力的相互作用是关键。那么,对于作恶者来说,即是来生随业受报,而对于修行者来说,则是由善业作增上缘,不断精进,直至解脱境界。所谓,只要你找到一点火星,就能使光明遍及万物,黑暗就会消遁。由于人心天性喜乐恶苦,因此,善恶报应的法则,就将恶性循环限制了,而将良性循环推动了,所以,大势至菩萨,就是宇宙这种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象征。正因如此,所以经云一切众生终将成佛。

关于良性循环,佛经里有个譬喻,一支箭射在另一支箭的尾巴上,相当于现在的多级火箭,

才能脱离地球的吸引力一样,这样积累功德,才能解脱轮回。其中,心力起关键的作用,所谓“菩提心为因”,就是如此。当然,也少不了佛菩萨的加持,即所谓相应。善根、福德因缘,要具足圆满才行。有漏功德,是不能解脱的,就在于此。又,一入耳根,即成道种,童子聚沙成佛道,等,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的过程,因缘成熟期。

2.因果论与统计物理学

统计物理学是根据对物质微观结构及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认识,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的物理性质及宏观规律作出微观解释的理论物理学分支。又称统计力学 。所谓大量,是以1摩尔物质所含分子数(其数量级为1023个)为尺度的。研究对象从少量个体变为由大量个体组成的群体,导致规律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化,大量粒子系统所遵循的统计规律是不能归结为力学规律的。统计物理是由微观到宏观的桥梁,它为各种宏观理论提供依据,已经成为气体 、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理论的基础,并在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气体动理论(曾称气体分子运动论)是早期的统计理论。它揭示了气体的压强、温度、内能等宏观量的微观本质,并给出了它们与相应的微观量平均值之间的关系。平均自由程公式的推导,气体分子速率或速度分布律的建立,能量均分定理的给出,以及有关数据的得出,使人们对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分子的热运动、碰撞、能量分配等等有了清晰的物理图像和定量的了解,同时也显示了概率、统计分布等对统计理论的特殊重要性。

关于概率推理;因果报应你不可能永远只是伤害别人而不受伤害,你不可能总是伤害了别人而都能侥幸逃脱,你也不可能总是只宽容别人而不被别人宽容,等等。从漫长的乃至无限的轮回中,这个概率刚好就是对半,或者说,相互抵偿。例外几乎是无限小,几乎是零。这也就从反面证明了因果报应的,也即,误差几乎是零。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概率统计理论也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按佛教的理论崇尚“行善积德

“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仁、义、礼、智、信而已。上面各楼说的都非常好。

“积德”:是行善的结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被子孙后代。“积善”就是积德的意思。说是人是参与轮回的,众生都如此。那么你前世所做的恶,会在现世得到罚,前世所做的善,也会在今世得到回报。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今生你运气特好,好事追着你,那么就是因为前世你做了好事,行了大善的结果。如果病痛缠身,运气巨差,就是前世你做下了很多恶事,现世报了。所谓“行善积德 “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仁、义、礼、智、信而已。上面各楼说的都非常好。 “积德”:是行善的结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被子孙后代。“积善”就是积德的意思 。

3.因果秩序与时间秩序

我们只要谈到事件的严格因果秩序,就必定涉及时间秩序。这两者的紧密联系的表现在于 所谓客观时间只有借助于因果考察来把握,任何与时矢相联系的事件秩序,都已被我们标志为因果依存性;以通常方式定义的因果律表明,只有未来是由过去决定的,自然规律才是可能的。反之,所谓目的论则认为,过去的任何规定都取决于未来,换言之,过去是由未来决定的。这两种观点都从因果关系中寻求自己的论据,因此在因果观中,结果是由原因决定的,而对目的论来说,情况则相反,原因是由结果决定的。如果这两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是合理的,我们则必须首先追问,我们怎样和以什么特殊经验才能检验那一种观点的正确性

普遍都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例如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等都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更有爱因斯坦相对论里当钟以接近声速远离时,由于声音传递需要时

间,听到的钟声比本地的钟慢,当钟以接近光速远离,由于光传递需要时间,看到的钟比本地的钟慢,这才是爱因斯坦计算出的钟慢效应的本质。

恶报应中后两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便是对因果论中的时间秩序与物理学中的滞后性相联系。这便不得不联系到佛家轮回的概念,经验推理与时机成熟;怨怨相报与以德报怨:如:你伤害某人,某人如果不是悟道者,则肯定要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只是视时机条件而定。所谓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正因如此,佛教强调,不能以仇止仇,不可以怨止怨,怨怨相报何时了,因此,欲止息仇恨、痛苦,当以德报怨,欲免轮回递偿相报,当忍辱消业,即是解脱。当然,真正的报应,并非狭隘的互相之间的报仇或报德。恶业伤人,是必然后果。从逻辑推理看,你伤害了别人,可以侥幸逃脱的话,那别人伤害了你,也可以侥幸逃脱,从宏观上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报应。同样,别人可以宽容你,你也会宽容别人,这也是一种报偿。因此,整个世界,从宏观看,善恶也是相抵偿的,但是可能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当一个人行善或行恶时,不一定马上就会产生善或恶的报应,但要相信想对应的善恶报应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降临。

4.因果性与量子力学

现代宇宙学说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以前宇宙是何样?爆炸的中心在哪?一次大爆炸能产生那么多能量(E="mc2)?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宇宙无所谓起点,它就是一种存在。近代物理学做了科学的证明:客观世界由原子构成,原子有一个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外面有电子围着原子核快速转动。质子、中子、电子作为宇宙的最小组成成分基本粒子,又是怎么来得呢?共振态粒子的发现,揭开了基本粒子的奥秘。形成基本粒子的外因是物质波的交汇,交汇处形成一个波包;内因是交汇处发生了共振,决定了它的性质。这样产生了一个基本粒子。物理学上叫共振,哲学上称因果。

现代力学中人们之所以谈到电子的不确定性,是因为人们只有放弃空间坐标 系的确定性——这一确定性与速度的确定性结合起来,使准确地确定电子[状态]成为可能——才能确定电子的速度。我们要准确地测量电子的位置,就必须首先假定一种波长极短的光线,而这恰恰妨碍了确定电子的速度,因为测定位置所需要的光线使电子逸出了自己的轨道,因而使电子动量发生了不连续的变化。而且我们要越准确地测定位置,所要求的波长也就越短,因而动量的变化也就越不连续。当我们用长波射线代替短波光线时,显然电子动量的改变非常小,因而我们能准确地测量电子的速度,但是对位置的测定却不准确了。人们通常是这样表述这一理论的:对电子位置的测量越准确,对其速度的测量则越不准确。海森伯把这描述如下:“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准确地被测定。要测定电子的位置,就必须照亮电子。这就假定了一个光电效应,所以也可以这么加以解释:光量子撞击电子,并被电子反射回来或改变方向。因此,在这个瞬间,电子肯定要不连续地改变其动量。对位置的测定越准确,也就是说,所用的光线的波长也就越短,动量的改变就越大,因此,位置被测定得越准确,动量就越不准确。人们也能够通过高速粒子的撞击实验来测定电子的位置,但这又意味着动量的不连续的改变;另一方面,粒子的动量可以通过测定其速度而得到任何预期的精确测量,但这就必须假 定光波是长的,因此,反冲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这 时,位置却相应地不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

参考文献:

【1】B.罗素:《物的哲学》,1929年。 【2】H.柏格曼:《在现代物理学中围绕因果律的斗争》1929年。

【3】费格尔:《物理学中的理论与经验》,1929年。“经验与概率”,载《认识》杂志,1930年。

【4】赖兴巴赫:《世界的因果结构》,1925年,慕尼黑。物理学中的因果问题”,载《自然科学》杂志,1931年。 【5】《普通认识论》,1925年。

【6】“对因果原则的自然哲学考察”,载《自然科学》杂志,1920年。

【7】H.魏尔(Weyl):《自然科学的哲学》,1927年。 【8】“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关系”,载 《自然科学》杂志,1931年。

【9】 《人和世界》(Mensch und Welt),1930年。

【10】B.罗素:《物的哲学》,1929年。

篇五:辩论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公告]下面进入立论环节,首先有请正方

正方一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很高兴与对方探讨善到底一定有善报,我方认为善必有善报。首先让我们明晰概念,善指善行,即道德上与人为善的行为。善报是指好的,积极的回报。而“有 ”是说善行的结果中存在善报,并非全是善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第一,从社会学角度讲,现代社会是法制文明的社会。善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一个人有了善行,就会得到社会积极肯定,而自己的内心也有很大满足,人生态度也积极乐观。所以善报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为管行善,人民拥护,为师行善学生爱戴。一个小孩做好事,家长老师的肯定那都是心灵上莫大的善报啊。。不知对方如何将所有善报的途径全部否决呢?

其次,从价值层面上说。善必有善报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指引我们积极行善,如果未必有善报,那我们的所做所为意义何在呢?对自身的善报那是幸福的力量。很多慈善家就是捐的越多,收益更多。我们还知道有人不求回报,但真正没有善报吗?善行的对象得到了帮助,行善人的愿望满足感不是纯真的快乐?

雷峰不是受到我们的大赞赏吗?没有了这种信念,那善可能会变的象冬雪一般,容易消逝呀!

最后,我方要谈谈现实。1.对方可能要受时空局限,将社会上有些善行一时没能得到善报的善说成未必,其实善是一种境界,不是一种状态,不是今天行善,明天得钱的交易。行善人的善报更多是无声的。2.要就事论事,对方可能会认为坏人不太符合必定。其实,善有善报不是善人的专利,因为每人都相信付出有收获。我们要就事论事,坏人行善,也是有善报的,不要弄错了因果联系。3.善心和善行的关系,只有善心不是善,善心表现为善行才能被社会感知,评价为善,所以希望不要捏造假善。4.提醒逻辑。“有”善报可不要理解为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就会终身幸福。有时结果可能还不是很理想,但其中只要有善行带来的善报那就是所谓“必定了”。

谢谢,恭候对方批评。

儒商 2005-08-23 13:27

[公告]谢谢正方的立论,有请反方进行立论

反方一辩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人世间本该多情,但太多太多的原因,使一切的一切--往往不如人愿。例如:善--未必有报。

正方辩友说善有善报,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世间本该有情。然而,问世间情为何物?报,又为何?无人以对。那么,就请我方向大家叙一叙。

所谓善,乃慈善之意,即为将心比心;报,乃报答之意,可分善、恶两种,当然,施善后没有得到回报也是有可能的。那么就此辩题来讲,如果没猜错的话,对方辩友可能会认为,如果一个人种下了善良的果实,那么此人必有善报,那我方就不明白了。既然善定有善报,那么“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又从何而来?东郭先生与狼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如此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正得出了一结论:善未必有善报。

第一,善与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首先古语说善而图报非善也。即人们在行善时不会想到报酬问题,相助于他人发自人类的本性;其次,善和报之间没有一一的对应关系,没有说行XX善就得到固定的报答。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关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第二:同属中国人的我们,也当读过《水浒传》吧,可否认得高俅,林冲二人?如果对方辩友说善有善报,那生性善良,顾及百姓疾苦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何被逼到家破人亡?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善报吗?--歼人所害!--刺配沧州,逃生后又无藏身之处这难道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善报吗?人心隔肚皮,谁能肯定善人所付出的辛劳与善心必定能有善报呢?

接着,我们要确定一点,我方的观点是:善未必有善报;对方辩友的观点是:善一定有善报。那么也就是说,只要说明只要有一例善未必有善报,或者说善未必有报,那么就足以证明--善未必有善报!按这个说法:先前有了林冲与东郭先生二例,也就足以证明善未必有善报。更何况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第三:或许有人会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但是,大多如此并不等于全部如此,谁能说我种下的大籽西瓜种子不能结出小籽西瓜的种子呢?雷电光照等条件都可能造成西瓜基因的改变,这就打破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传统观点,种瓜、豆如此,种善心也自然如此??所以说,善未必有善报。

想起前几天看的新闻,东北新闻网2005-07报道,吉林一胡姓公民火海救人的行为已被认定为见义勇为,他的事迹材料也早已上报到吉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而此时此刻,在吉林市河南街中段,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却在顶着烈日跪地乞讨,汗水和泪水打湿了她面前的白布:“救救我爸爸吧,他叫胡茂东,在去年的中百商厦大火中奋勇背出11人,现在病重没钱治了??”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心酸,如何不让人流泪。可是人们问起他的时候,胡茂东回答道:“有啥后悔的,我的朋友都说我傻,说像我这样有技术能干活,一年赚个一两万养家多好!但人不能见死不救啊,谁还没点难事。” 胡茂东是好人,好人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相信善有善

儒商 2005-08-23 13:28

[公告]下面是攻辩环节,首先有请正方二辩选择对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体问,总共问三个回合,回答方只能进行回答

正方二辩

反方2辩

您方说东郭先生的行为是善行那么是不是我今天放跑或者窝藏一个杀人犯我也是在行善呢?

反方二辩

这哪里是善行,这是帮助坏人

正方二辩

也就是说,东郭先生不是在行善了,也就无所谓善报的问题了,好

您说善未必有善报,善行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善报,善行连社会都不能承认你怎么判断这是不是善行?

反方二辩

那对方辩友就是说对善人良民才是善,对平民才是善.我就不明白了,为社么不能相信别人的改过.或者说,知道一个坏到极点的人,你还要说,你过来我这里.我给你找地方住吗?

正方二辩

这可是您方的观点哦,东郭先生么

您所谓的善行又是如何在没有自我认可、没有他人认可的前提下成立的又如何显示您的价值呢?

反方二辩

所以说东郭先生对狼行善是不能得到善报的嘛.

[公告]谢谢两位的精彩辩词

[公告]谢谢正方二辩,有请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提问

反方二辩

正方三辩有请

新中国成立之后,跟着党走,一切听从党指挥,符合社会总体利益,这在现阶段是不是善呢

正方三辩

那就看现在还符合不符合社会总体利益了,这需要社会的评价,就像东郭先生救狼,如果对社会构成危害,那就不是善~~

反方二辩

对方可是回避我的问题.那好,具体一点.在大跃进的时候,每户人家都要把自己的铁啊金属

儒商 2005-08-23 13:29 反方二辩

事实总是事实.当时符合总体利益的变成了破坏,这是当时的"善行"带来的"善报"再次请问对方,南到北京的小伙子王治胜见义勇为追歹徒,却被当时一起见义勇为的市民当成了歹徒的同伙儿,一顿痛打后还将他送进了派出所,好人遭到冤枉,这算是善行的善报吗?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你在善行上加引号,是不是您其实也知道那是一个“反语”呢?

对方辩友第二个例子只能证明善行会有“恶报”,但是您不能由此得出“没有善报”的结论,就好像你看见一位母亲有儿子,您不能得出结论,她一定没女儿一样~~

[公告]谢谢反方二辩,有请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提问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您好。首先想请问您,您个人对一个做了善事的人如何评价?是肯定呢?还是否定呢?

反方三辩

我个人的评价决定不了善事是否为善事啊,要社会评价才可以,要指出的是而且社会评价也不是评判善行的唯一标准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