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觞曲水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44:56 字数作文
篇一:曲水流觞,叹如何
伤痛莫过于后悔
曲水流觞、叹如何
人生如梦、易蹉跎
金戈百万、尽在握
饮罢回首、谁知我
当你后悔不曾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当你后悔你曾经虚度年华;当你对当下的自己咬牙切齿,万分不满时;再想想当初的那些愿望,实现了几个。。。自己真真的12分努力去追求了吗?
愿望,并不一定都是伟大的,一张口就改变世界的。我有很多愿望,小小的愿望;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想拥有一双自己的旱冰鞋,我偷偷攒钱去买;再大一点,我想拥有剽悍的肌肉,早早起床锻炼身体;考高中了,我想去呼市2中,我曾努力加油奋斗;再然后,我想走出内蒙,去大城市看看;我想去清华读书,我想成为精英的一员;我想出国,我想看看不一样的思想和理念;不知从哪时开始,这些小小的愿望也长大了,也越来越难实现了。。。
回过头,看看那些曾经想拥有的,而现在,还没有得到的,岁月真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当你发现你挥霍时光,为时已晚,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那一瓢若水,注定让你遗憾。。。
当曲水流觞而过,静坐于斯,感叹些什么: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耳边响起那一曲经典的《老男孩》,眼角不觉湿润,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你我曾来过。。。
篇二: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
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得从三月上巳这一古老风俗说起。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是我国古代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修洁、净身。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以《诗经·郑风·溱洧》一篇中,就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魂,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 到了汉时,三月上巳,才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来,此俗又进一步演变为临水宴饮。魏晋以后,才将上巳正式改定为夏历三月初三为春禊,作为岁时节令中的重要节日。所有临水祓禊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这种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这次兰亭之会,虽也举行修禊祭祀仪式,但主要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绍兴,“曲水流觞”这种饮酒咏诗的雅俗历经千年,却一直盛传不衰。
1981年三月初三,浙苏沪两省一市著名书法家二十七人集会兰亭,倡议建立“兰亭书会”。1982年,经浙江省文联批准正式成立“兰亭书会”。1985年1月,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夏历这一天,中外书法家和绍兴的文人墨客,都要来兰亭进行曲水流觞、饮酒咏诗。大家晋圣献艺,泼墨浑毫,举办书法殿览,盛况更胜当年。
有趣的是,“曲水流觞”这一雅俗又东传日本。公元958年,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天满宫,就首先仿效兰亭“曲水流觞”,举办了“曲水宴”。与会者穿上仿古服装,进行洗尘(修禊)社仪,跳起巫女神乐舞,随后进行“曲水宴”。1983年清明前夕,福冈县书法美术振兴会、西日本电视台、太宰府天满宫联合组织了“曲水之宴访华团”,专程到兰亭朝圣王羲之,与绍兴书法家一起进行“曲水流觞”、饮酒斌诗和书艺交流,足见曲水流觞这一习俗和会稽儒风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阮庆祥)
篇三:2013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兰亭集序》“引”字析疑
《兰亭集序》“引”字析疑
历来中学语文教材及其他诸多选载《兰亭集序》的读本,对文中“引以为流觞曲水”一句都释为“引来清流急湍作为流觞的曲水”。笔者以为,这一因因相承的传统释义极其值得商榷。因为,如是解释,与原文所暗含的诸项语言信息多有舛背。
原文有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历来中学语文教科书对“修禊”或“禊事”都解释为:古代的一种风俗,是古代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既是在兰亭修禊,则兰亭当必在水边无疑,并且这水也必定是属天地神灵的自然之流,而不可能是人工凿源引来之水。在兰亭水边祈福,名士们在此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高雅嬉游之举,则嬉游之所,即用来“流觞”的“曲水”,自然也就是临之祈福的同一水流,而绝不存在凿渠引水来作“曲水”的可能。所以从古代“修禊事”的风俗来看,把“引以为流觞曲水”句中的“引”字解释为“引来”之意,显然与当时的民俗相悖。
文中描写兰亭周边的风景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水流如带于亭之左右,写出水流左右夹亭而过,倒映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仅凭这一节写景已可看出,兰亭乃两面临水而建。这一描写也正与兰亭的建造地点相吻合。兰亭建在兰渚,渚者,水中小块陆地也,则兰亭当然是两边临水,故曰“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正因为兰亭如此临水,水中又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绝美倒映风光,山、水、树、竹、亭,上下天光风景,自成一派人间绝景,理所当然也就既成了一个修禊事的好所在,成为名士们聚会嬉游的绝佳处;而用这如带而过、现成的清流激湍作流觞的曲水,临水赋诗,便成为聚会于兰亭的名士们的雅行。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在自然的怀抱中,列坐在顺势自然流淌的水流旁,行流觞赋诗的雅兴,尽享名士聚会的雅趣和愉悦,这才正合“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本真情怀。如果为了流觞的需要而兴师动众,专门开凿一条人工的渠道,将“清流激湍”引入兰亭,或引入兰亭之畔,那么,人工刻意而为渠,又还有什么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纯乎天然、一派本真的意趣可言呢?名士们怡情自然山水的情怀,又还何所寄托呢?自然天真的意趣也就大减甚或尽失,那么,一觞一咏又怎么能够“亦足以畅叙幽情”呢?所以,从名士情致上说,人工凿渠引流无疑是一桩大煞风景之举而断不可为的;所谓“引来水流而作流觞的曲水”的解释,无论与事理或与名士情怀,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再从文脉上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意谓此地不只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还有映带于兰亭之左右的清流激湍,这清流曲水正好用来流觞,于是名士们在水边列坐。这段行文亦正如兰溪之水,一路顺势而
行,文意流利畅达且又晓白,文理逻辑自然严谨。如若将“引”字解释为“引来”,则“引以为流觞曲水”的句意成了“引来清流激湍作为流觞的曲水”,便与前句“又有清流曲水,映带左右”中断了连贯,成为整个复句中的一个旁逸的枝节而脱离了句子的整体句意,因而显然是一个误解。
即或从句法上说,将“引”字解释为“引来”也殊为不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由两个分句连贯一气的承接复句,前后两个分句为连动承接关系。前句说,这湍急的清流曲水正好用来流觞;后句则紧接着说,作出此一抉择后,名士们于是便在曲水边依次列坐。两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一气,两个承接动作句在时间上紧紧相连,不存在时间间隔;因而“引以为流觞曲水”是来到“清流激湍”之地后的即地、即时、即兴之举。所以即使从句法上说,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动作,也具有明确的及时相关、连贯性;足可见,绝不可能是先完成凿渠的工程后再在渠边列坐。
甚至还可以从最简单的事理上来佐证。兰亭既是建于兰渚之上,两边临水,而人们却不在天然自在的水流旁流觞,却偏要去人工凿渠引水而流觞,这又合乎最起码的事理逻辑么? 至于“引”字的释义,《古代汉语辞典》收有这样的义项:“引5用,拣取。《战国策·秦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在这里,“引”的释义为“用”。“引”字的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也屡见不鲜,如“引以为豪”等等,都是“用什么作为什么”,“把什么看作什么”的意思。观《兰亭集序》中“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此处“引”字当以“用”释之最为合宜:用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于是众位名士列坐其次。“以”字在此语境中与“为”字共同表达“作为”之意。这样解释,整个句子解读翻译起来才顺理成章,文意贯畅,合于原文之意。
.
篇四:流觞曲水 笑侃历史
流觞曲水 笑侃历史
漫画是指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按其内容划分有政治类、
科幻类、神话类等形式,按其用途划分有讽刺漫画、幽默漫画、教
育漫画、宣传漫画等多种类型。在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较多
是政治类的讽刺漫画。下面笔者以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人教版)为例谈谈历史教学中的漫画教学法。
一、实施漫画教学法的可行性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介绍了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爆
发的两次世界性大战和一系列局部战争,涉及的国家、人物繁多,
头绪错综复杂,如何让学生在纷繁的国际关系中能快速地掌握各国
的立场、态度,理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漫画其自身的优势使之成
为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漫画的时代性。
漫画纪录历史,漫画写照时代。《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所记述
的国际关系跌宕起伏,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而漫画家们在尺寸之间,
用他们敏锐的目光、睿智的笔触,抓住能够决定社会变革、决定世
界格局的人物和事件,折射出时代的光芒与龌龊,解读着政治宣言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流觞曲水的意思)与道德面具之下的各种人性。比如1945年,在意大利法西斯投降
之后,德日法西斯还在做垂死挣扎之际,我国的漫画大家华君武就
画了题为《榜样》的漫画(如下图一),昭示了德日法西斯必然灭
亡的命运。
(二)漫画的生动性
在20世纪,无论是世界大战还是局部性的战争,都牵涉了纷繁复
杂的国家关系。如何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洞察其中的缘由,漫画作为
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非常简单
明了的途径。如一战爆发前,三国同盟于1882年就已形成,而三
国协约的最终形成却将近晚了25年,这与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有
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这幅漫画(下图二)
使得相对抽象的外交政策在图中生动的表现出来,避免了教师僵硬
的说词,达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一)漫画的透彻性
漫画作为漫画家们介入政治的方式,它以一种理性的抗争方式,
或无情的揭露、辛辣的讽刺,或真切的同情、调皮的捉弄,深刻透
彻地表露了他们的态度、立场。在漫画里,历史的本质淋漓尽致、
一目了然。《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貌似严肃高深的政治活动、
外交政策在漫画中现出了原形,或发人深思或令人喷饭。如《荒唐
的伴侣》这幅漫画(下图三)和《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
诱人了》(下图四)描绘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希特勒和
斯大林的关系,使得学生为斯大林的这一自食恶果的举动感到可笑
又可悲。
二、实施漫画教学法的策略
新课程提倡情境教学,漫画的时代性、生动性以及透彻性使得它
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以至于在高考中以漫画为题材的题目也
经久不衰,如上海卷2000年第38题、2001年第10题、2003年第
14题、2004年第27题、2007年历史a卷第11题、b卷第13题、
2008年第27题,江苏卷2007年第21题、2008年第7题,天津文
综卷2008第23题等。因此,无论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
作为一种应考策略,漫画教学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那么,
在我们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展开漫画形式的情境教学呢?
(一)紧扣中心 ,精心选择。
漫画也许不如文字史料那样浩如烟海,但也是数量可观,在众多
的漫画中该如何取舍呢?笔者认为,教师要紧紧扣住教学中心设
计,精心选择。对能将教学重点内容具体化、难点问题简单化,诱
发、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漫画展示给学生,使
所选用的漫画既适合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水平,便于教师驾驭,又符
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加选择地把实际效果不大的漫画选入。
(二)仔细观察,用心琢磨。
一幅漫画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浓缩,要让漫画真正起
到创设情境作用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漫画进行仔细
观察,而不是一笑而过、走马观花。漫画常用的手法是夸张,它的
夸张之处即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所以,在观察漫画时,要认真
观看漫画的画面,特别是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在图画之外,必须引
导学生重视漫画中的文字,不能遗漏。文字部分包括标题和画注,
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言简意赅,却是整幅漫画灵魂,对
理解漫画寓意起着导向和引领的功能,补充画面所不便给出但又是
十分重要的信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漫画的主题。画注,也就是对
漫画情景的提示和注解,一般以画中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字数简
约,但意味深长,它传达的信息往往会决定思考的正确与否。因此,
对画中的语言文字,一定要细心品味。
(三)巧妙设疑, 深入拓展。
在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的同时,教师必须结合漫画精心设计一些问
题,否则观察漫画就流于形式,起不到该有的效果。这个环节也是
我们进行漫画教学法的核心所在。例如,在学习巴黎和会这一课的
时候,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幅1921年刊登于德国杂志上的一幅漫
画,如下图(图五)。
在学生观察漫画的同时,笔者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一)师:漫画中的五头怪兽代表了哪几个国家?表达了德
国人怎样的情绪?
生:英、法、美、意、日五个国家。表达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
约》的强烈不满。
探究(二)师:试结合史实说明德国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这
表明巴黎和会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生:因为战胜国的处置使德国失去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丧
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还需要向战胜国赔款,因此对德国来说是
一个强制性的和掠夺性的条约。因此,巴黎和会是一个帝国主义的
分赃会议。
探究(三)师:结合这幅漫画,分析凡尔赛体系最终瓦解的原因?
生:凡尔赛体系下蕴含了众多的矛盾。比如因分赃不均形成的战
胜国之间的矛盾、宰割战败国造成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等。所以,这一体系是不稳定的,随着德国实力的恢复发展,它必
然要挣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探究(四)师:巴黎和会以及凡尔赛体系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
那如何才能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呢?我们从凡尔赛体系中应该吸
取怎样的经验教训呢?
生: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维和组织调节各国矛盾??
教师提出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果关系把握的能力和前
后知识的联系能力。如上述的五个问题,既考察了学生对于巴黎和
会、《凡尔赛和约》的一些基本知识,又使学生深入了解巴黎和会
的本质,分析导致凡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同时还引导学生探
究如何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问题。
精心选择、细心品味、深入探究,通过漫画创设情境教学,把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环节有机结合,这就
篇五: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之—家门口的那座青石板桥
2013级1班 方天炜 指导老师:李彦
那座青石板桥,静静地,屹立在家门口的那条小河上,静静地,默默地。 那条河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有人叫曲水亭河,有人叫曲水河,我则习惯叫曲水,一则短小,二则认为带水字的都是河名罢。 那座桥长不过三丈,宽不过一丈,青石铺成,除了一层上好的青石外,也便无什么值得夸耀的了——既无栏杆,更无华丽的饰品。不过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板桥罢了,朴素又实用。 可这座石板桥,却承载了我幼时的美好回忆。
石板桥无栏杆,夏天天热的时候,我的小伙伴们便从小桥上一个个扑通扑通跳到河里,溅起一个个大坑似的水花;他们撒了欢似的在水里嬉闹着,你拍我,我呛你,全然不顾赤裸的、暴露着,只顾开心快活。狗刨式的,蛤蟆式的,甚至捏着鼻子潜进水底乱摸都是自学成才的。不知何时从上游飘来半个西瓜皮,这可成了好东西,被他们抢来抢去顶在头上,瓜皮帽好看又防晒呢;但有时也会飘来一只破拖鞋,又成了他们你抢我夺互相攻击的武器;我站在桥上被太阳炙烤着,也很想下水玩一会儿,可我却胆小,不敢挪动半步,还得不时躲闪从水中飞出的那只破拖鞋,真有被砸中的可能。看到我胆小的样子,他们有时还故意吓我,拍起河水向我泼来。哄笑着,我也笑着,高兴地傻笑着……当然现在河中再无他们的身影,而我也能在泳池中自如的扑腾了。
这座石板桥上,有已经去世的邻家爷爷摇着蒲扇牵我走过的足迹;
有报社记者来拍照给我留下的懵懂影像;有自行车三轮车、街坊们或悠闲或急匆匆的来往身影……,我们嬉戏过、打闹过、追逐过……
2006年的一天,随着挖土机的轰隆一声,这座桥与美好记忆一并沉入河底……,之后便有了现在的汉白玉的石拱桥,依然没有名字。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