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3:07 作文素材
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作文素材

篇一:高建超

高建超书法艺术

高建超,男,汉族,1966年12月生,河南商丘人。大学学历,中国青年书法家,省级会员。 任河南中原龙子湖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爱新觉罗?溥杰书画研究院(会)”副秘书长;中国实力派书画艺术网终身顾问;中华青少年儿童事业联合会书画艺术联谊会副会长。

自幼酷爱书法,多年来坚持临摹王羲之等大家著名碑帖及颜柳欧赵,练就了深厚的功底。近年来先后参加省、市级以上书法比赛,获

一、二等奖。博采众长,勤于实践,苦心钻研,不断创新。其作品布局端庄,气势雄健,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喜爱,并得到书法大家的认同和肯定。

篇二: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56个民族之间是和谐、团结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让56个民族联手牵手手相握,将心比心心相连,齐心协力向前进,共创美好明天!

诗歌:

青海的草原,

一眼看不完.

喜马拉雅山,

峰峰相连到天边.

古圣和先贤,

在这里建家园.

风吹雨打中,

耸立五千年.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经得起考验.

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千秋万世,

直到永远

篇三:2014年高中民族团结学考复习资料

2014年民族团结学考复习资料

第一课

一、“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

1、“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四个认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4、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二、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遗产

1、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2、960多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和473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疆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我们共有的家园。

3、异彩纷呈、相互包容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民族的起源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源多流

1、古代,以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流,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支源,各部族集团通过夏商西周千余年的各种形式的互动交往融合形成了今天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2、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民族集团,加上华夷五方之民,交错居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通婚联姻不断出现,政治上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初具雏形。

四、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的阶段

1、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孕育

2、 古代的自在民族阶段

(1)、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

(2)、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各民族大融合

(3)元明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 趋稳定

3、、近现代的自觉民族阶段

(1)、1840年后从自发逐渐走向自觉的联合

(2)、辛亥革命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构建

(3)、“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共同归属。

4、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发展新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当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完成。

(2)、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制度和国家管理制度的空前统一。

(3)、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正在走向新的伟大复兴。

第二课

一、中华民族的内涵

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二、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特点

1、“一体”“多元”的含义

(1)、“多元”: 各民族都有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

(2)、 “一体”: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民族复合体。

2、“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多元”以“一体”为前提,是国家和民族统一条件下的“多元”;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同一性,又有各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点的差异性。

三、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

56个民族既有本族认同,也有对中华民族的高层次认同(并不一定取代和排斥各自的认同),对本民族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相互协调,在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基础上保留并发展本民族的特点,形成既丰富多彩又统一和谐的民族复合体。

四、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是一个民族最本质、最深刻的文化特征,集中反映民族的特有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3、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精神品质,反映中华民族

利益和进步观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本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

繁荣富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共同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2) 团结统一:崇尚团结统一、反对分裂。

(3) 爱好和平: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拼搏、节俭勤奋、不屈不挠。

(5) 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开拓进取。

第三课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对爱国感情的提高和升华,是关于爱国的系统思想观点,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祖国具有荣誉感和责任感。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及尊严感的统一。

二、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4、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

1、主 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内在要求----坚持对外开放

3、具体体现----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祖国利益紧密相连

4、崇高境界----紧跟时代节拍,改革创新

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

1、必须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2、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四大文明”贡献力量。

3、 必须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尊心,保持民族气

节。

4、 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培养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从我做起,

从本岗位做起。

第四课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实现了新疆与内地在政治制度上的统一管理。

一、国家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意义

1、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团结合作的基础

(1)、带来辽阔疆域、强大的国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繁荣的局面。

(2)、促进民族融合与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增强民族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3)、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各民族的向心力,提供

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2、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保障

(1)、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为重要;节 (2)、可以形成反对外来侵略的强大力量;

(3)、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

进步。

(4)、分裂会破坏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阻隔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延缓

民族进步,削弱国力。

3、国家统一是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前提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中华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下来;

(2)中华民族每一段强盛时期,都是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和睦相处的时期;

(3)近代以来,国家一度陷入分裂的危机,外强入侵,国破家亡,民族尊严受到严重伤害;

(4)在中共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祖国日益强盛,各族人民同享强国尊严。 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

二、为什么要坚决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安全、统一

1、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国家,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文化认同,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社会意识。

2、民族分裂主义是分裂祖国的邪恶势力,煽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纠纷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

3、、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台独”、“藏独”、“东突”等。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三股势力: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荷包里恐怖势力。

第五课

一、什么是民族团结

1、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相互适应、友好和睦的关系,是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在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

2、在我国,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二、民族团结的意义(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

1、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2、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

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边防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国家才能繁荣昌盛,56个民族才能共同发展进步。

3、民族大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因素

三、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

立场:民族团结是福 民族分裂是祸

行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1、“五个相互”: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爱护、互相支持。

2、学习、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及以民族基本知识。

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团结思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四个人人”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四、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1、学习、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

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思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

定性。

3、积极参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维护民族团结光荣、破坏民族团结

可耻的浓厚氛围。

5、 努力做到“四个人人”和“五个互相”

6、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冒犯少数民族禁忌。

第六课

一、新疆在祖国大家庭中发展进步

1、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3、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5、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6、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7、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二、发展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第一要务

(为什么说“发展是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本途径”?)

1、发展是当今时代振兴中华的客观要求。

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识。振兴中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要靠发展。

2、发展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发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边疆民族地区的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各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各族人民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上。 发展经济,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是解决民族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

1、“两个共同”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体现,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概括。

2、既是我党经验归纳,也是对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既顺应伟大复兴的要求,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4、既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深刻内涵,也准确阐明我党制定民族政策的根本依据和理论基础。是行动纲领。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意义(为什么)

1、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56个民族的现代化。

4、是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 5、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

6、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

7、揭示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做好民族工作、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向,有丰富的内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为什么)

1、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2、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对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五、国家的支持帮助与少数民族的自力更生相结合(怎样实现发展?)

1、党和国家把帮助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

2、关键取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离不开兄弟省市的支持帮助。对口援疆:中央决定,2010.3.30. 19省市对口援疆。

第七课

一、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促进(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4)积极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5)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6)尊重各民族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互相尊重; (7)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任何民族没有特权。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平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事务

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十项政策措施:

1、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2、优先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4、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5、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6、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7、不断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

8、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 9、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

10、照顾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

四、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重视培养、使用。德才兼备、适当比例。

2、要紧行爱国主义教育。 3、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4、不断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5、各族干部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充分信任、密切合作。共同作贡献。

五、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篇四:中国民族友好协会请示文件

陕西中际国际城市发展研院

中际院?2012?012号 关于陕西武字区爱国主义教育综合示范基地请求获得工作支持的请示报告

中华民族友好协会: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尤其对拓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强调通过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教育成果,并着眼于建立长远的教育机制,体现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国家领导人也特别指出:“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近日发布的《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众多人口和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的强有力的聚合体,山河相依,唇齿相联,骨肉相溶,思想相通。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勤劳、最

富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上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它拥有雄冠世界的四大发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璀灿峨煌的文明古迹、绚丽多彩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饮食宴乐、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古朴清新的哲学流派、独特玄妙的中医气功、奇绝奥秘的特异功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各兄弟民族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在华夏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团结友好,英勇奋斗,共同塑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共同缔造了强盛的多民族国家,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形象。

然而,不幸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束缚了思想,各民族间的歧视分裂,窒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活力,使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衰落和沉沦,泱泱大国不堪列强坚船利炮所蹂躏;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惨痛经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最为耻辱的一页。她的聪明才智被扼杀,她的辽阔国土被瓜分,她的神圣尊严被亵渎。愚昧、落后、孱弱、歧视、分裂似乎淹没了她伟大的民族精神!

但中华民族决不是一个甘心沉沦、任人宰割的民族。一百多年来,她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挽狂澜于既倒,救国家于水火,使中华民族终于重新昂首站了起来。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与时俱进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顺应历史的大潮流,引导中

国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改革开放,振兴腾飞的伟大征程。二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举世嘱目的巨大变化,中华大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陕西中际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简称CUDI)为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以城市规划的前期策划、园区建设规划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行业规划、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策划、项目咨询及可研编制、项目建设投融资、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城市发展、教育培训及咨询、城市营销、数字城市建设为任。其非企业的社团组织机构特殊性,可以接受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各方(包括政府投资和专用支持资金)项目相关捐助、扶持、活动赞助、教育宣传收费、拥有社会性收费许可资格。广泛开展了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成立了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等若干业务项目部门。在陕西各界人士及革命时期陕西武字区(现三原陵前镇周边渭南、铜川、咸阳部分地域)及三原籍贯的热心人士倡议下,拟选址在三原陵前镇口外村建设陕西武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示范项目。近代历史上,该地系陕西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我们这个组织是本着“爱国报国、振兴中华”这样一个基本方针来的,而且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臶,利用这样一些老同志和社会各界在不同岗位上的作用,共同凝聚一股社会的力量,来为爱国

主义,来为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他们的贡献和努力。这样组织的有社会各个方面离退休的老同志,也有社会名流,还有在不同战线上,比如说经济、文化、思想、体育等战线上的各个同志。除了中国境内之外还有很多海外华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领域中,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爱国报国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做出他们的努力。因为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贡献和不同的作用,汇成一个洪流来发挥他的作用,对我国的建设来讲,对我们人民的生活富裕来讲,对我们祖国的强盛来讲,必将产生巨大作用。

做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延伸以及社会事业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综合示范定位。其中要特别说明的产业定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旅游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连带效应。旅游创意产业不仅涵盖了传统旅游产业中

篇五:第12章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练习题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C )。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C )。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中国梦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共同富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D )。

A.工人阶级 B.全国各族人民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D.中国共产党

4.《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C )。

A.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B.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中国新阶层的先锋队

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由( A )。

A.党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组织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的思想决定的

6.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 D )的根本要求。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保持先进性、纯洁性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7. 政党是有阶级性的,中国共产党是( A )的政党。

A.中国工人阶级 B.中国农民阶级 C. 广大人民群众 D.中国社会新兴阶层

8.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 B )相结合的产物。

A.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实际 B.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

C.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历史 D.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9.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 C )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A.夺取政权 B.解放全人类 C.为人民服务 D.推翻“三座大山”

1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 C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 A )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A.长期革命斗争 B.社会主义建设

C.改革开放 D.加强自身建设

1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 D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新兴社会阶层 D.中国共产党

13.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 D )。

A.全国各族人民 B.工人阶级 C.人才 D.党

14.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D )的坚强核心的任务。

A.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

B.生产发展和走向共同富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5.( C )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6.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大的政治优势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7.( D )强调,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8.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 D )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A.思想 B.政治 C.文化 D.经济

1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 D )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A.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B.集体领导与分工合作制结合

C.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D.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主线”是( B )。

A.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C.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D.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 ABC )。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因为( ABC )。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C.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D.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 ABCD )。

A.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C.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

D.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4.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 ABCD )。

A.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B.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C.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D.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

5.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 AB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C.共产党以外的政党也能救中国 D.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是因为( ABCD )。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