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美丽水乡,古韵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3:20 写作技巧
美丽水乡,古韵由来写作技巧

篇一:姑苏古韵

姑苏古韵

一直认为,旅行是需要理由的,或是朋友所邀,或是心情所至抑或一些别的原因,而我一直以来的行走也皆是如此。唯独苏州,一直到我坐在开往苏州的火车时,都不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何在。也许,只是因为一个北方人对南方水乡的无尽向往?无论如何,苏州,我来了;然后便有了这次不知因何而始,却收获颇丰的旅行。

这一年,壬辰龙年;这一年,高三毕业;这一年,夏至未至。

长久以来,出行第一选择便是一趟过夜的火车,可以在第二天天亮时抵达目的地。如此,既省得一夜住宿,又不会耽误游玩的时间。

出门尚早,老街上几无行人,淡淡的繁华未现,路旁的店铺一个个还紧闭着大门。也正是如此,那种清新淡雅的气息才愈发的清晰,待到十点之后,这里恐怕就又是另外的一番光景了。而在这之前,你可以好好的享受一下人家尽枕河的别致,那瞬间,仿佛这里只属于你一人。

苏州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清秀、水样的,别有一番鲜活灵动之美。苏州拥有无数的古典艺术,昆曲就是这些宝贝中最闪亮的一个。昆曲早在明代成为了全国艺术主题,甚至比京剧还要早上几百年。它的服饰、唱腔、动作都独具风格,每一个细节都拥有十足的韵味。在苏州,各种各样的节日是一场场全民的盛会。石湖串月的情意浓浓,再小的一个仪式都是一段漫长历史的沉淀。周庄、太湖、寒山寺、拙政园等等迷人的美景都如同一颗颗珍珠一样,被镶嵌在苏州这样一个皇冠之上。

拙政园作为“天下园林之典范”自然美景数不胜收,然而越来越大的雨多少有点破坏兴致。江南园林山林中山明水秀,花木繁茂的特点还是体现出来。弯曲的走廊和高耸的楼台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这里是曹雪芹幼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红楼梦》中许多的描述早这里都可以找到,许多的景象都可以让人联想到清廷戏中的镜头。园中有许多的苍天大树仅靠树皮还与树根紧紧相连,正所谓树活一层皮。大雨中在楼台中水调歌头本是非常惬意的事,雨水敲打着湖面和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正所谓“风生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的包里没有书,但是用像素不高的手机拍的一张照片让我颇为得意,至少是我喜欢的。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苏老的这句感慨未必要全信,虎丘景色确实不错,但也并非不可错过的绝佳景致。个人的意见是,如果时间不足,不去也可,如果时间充足又不介意虎丘的距离的话,用一下午的时间,来散散步,蹭导游听听那些已成传说的历史故事,也是不错的。虎丘,有太多人来此寻宝,有太多人来此观景,有太多人来此凭吊,有太多人来此刻写了自己的痕迹,也有太多人在这里留下了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历史的加工大多已成为了传说,而这些传说中的人们,大多为我们熟知。如果虎丘有一个不得不去的理由的话,绝对不是青山绿水,而是那座倾斜的云岩寺塔。从北宋落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在则更像一个迟暮的老人,佝偻的身躯,凝望苏州城。

虎丘剑池,许是虎丘声名最大之所在。传当年吴王夫差葬父阖闾与此山,葬后三日见有白虎盘踞其山,因为得名虎丘。而剑池,相传正是阖闾墓葬之所在,并沉有名剑数百,珍宝无数。只是这无数年来,先有秦皇,再有霸王,后有孙权无不对此传说充满兴趣,可惜举国之力皆无所获。虎丘剑池也因此愈发的神秘起

来。

美丽水乡 古韵由来

每一个来过苏州的人们,都会告诉你,杭州有西湖,而苏州有山塘。不知道白刺史有没想到,当年自己一时兴起的开挖,却造就苏州、山塘这千古的名声。不知道是苏州的夜生活太过丰富,还是苏州人民的生活真的如此的闲适,去过很多地方却从未见过像苏州的商户这般,早上迟迟不肯开张。于是,我便有幸在早上不算很早的时间,看到了个没有喧嚣的山塘,这种安静,难以寻觅。

每个有心到苏州的人都不会不知道这条叫做平江的路。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一条平江河,一条平江路,就这么相依相伴的流淌过了千年。沾染了时光的痕迹,却依旧鲜活的存在着。这里,叫平江,没有动人心魄的景致,也没有声名卓著的故物,有的只是一份平淡,千年,未变。

小桥流水人家,在那个遥远到无法触及的年代,马先生用短短的六个字道尽了江南的点点滴滴。从第一次读到这六个字时,便觉得这六个字用得太过随意,仿佛信手拈来,没有经过丝毫的琢磨,但却正是这份随意给了我们太多的向往。 六个字,给太多的国人心里镌刻上了一个江南的梦,小桥流水、小桥上撑着油纸伞的女子、流水上摇曳而过的小船。

六个字,道尽了江南,却讲不尽江南,如果你曾经有个憧憬,那么就来吧,这里和你梦里的江南一样,却又不一样。

在这里,用十分钟喝一杯咖啡、坐坐发呆、写三行字??

在这里,可以不争朝夕,不争名利,看时光静静的从指尖划走,人之一身未见得非要做一番惊天的大事才算成功,我却就是这么的胸无大志?? 夏至,我在苏州,听雨,发呆,赏心悦景。

苏州,也值得你去浪费一次时间。

篇二:48-49 行走 体味西塘水乡古韵

文图/渣渣云吞 体味西塘水乡古韵

自古江南多古镇,古镇因水而兴,也因水而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连我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来到江南,看到江南特有的古镇水乡,也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下《忆江南》这篇绝世诗文。江南的确有太多值得去行走一番的古镇水乡,而上海西塘古镇便是其中之一、

在上海这样一个繁华里,能拥有一个极具特色古韵的古镇水乡,确实不得不让人称赞与游客观览。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达这座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西塘古镇。因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故也有吴根越角之称。

烟雨长廊,曲巷幽深

来到西塘,若是伫立在小桥或沿着水路,摇摆起乌篷,你很自然地能看见沿河而居的水上人家,他们用一根根圆柱状的木柱子撑起黑色的瓦棚,呈缓缓倾斜的姿式长达千余米,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有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唤作:“烟雨长廊”,和如此蜿蜒起伏的廊棚,和谐般统一起来了。西塘的街道被许多廊棚覆盖着,使过往行人无日晒雨淋之忧。这样的建筑风格跟岭南的骑楼文化,可谓:如出一辙。廊棚沿河一侧还设有长椅。供游客休息。当烟雨朦胧或静寂晨昏之时,漫步在这廊棚下,四周寂静无声,恍在时空的长廊里行走,一时间,醉了流年。 在浆声四起的流水声中,一拱如月的石桥,将西塘的长街曲巷奇妙地连接起来,据说西塘有一百二十多条巷弄,最窄的仅仅能容纳一人侧身而过。 漫步在巷子里,高悬的红灯下穿流着熙攘的人群,两侧的青砖马头墙高高地立着,保存完好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特色的江南民居,一间间错落有致的在巷弄曲径间安放着。既有薛宅、种福堂、西园有这样的豪门府邸,又有充满生活情趣的私人民居。在那一扇扇虚掩的门楣后面,光线透过天井,缓缓移动,光阴的声息安静地停在一块块青砖上,不知那些青砖记录了多少岁月的回忆。如今,民宿客栈的发展赋予了老宅新的生命与活力。

而中国纽扣博物馆,江南瓦当陈列馆,张正根雕刻艺术馆,酒文化博物馆······一个个经过岁月沉淀的喜糖元素,散落在这些古巷老宅背后,犹如宝石,镶嵌在这水墨长巷里。据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有纽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产量占据全国生产交易的40%,而那逐渐退出现代都市的瓦当,则记录了水乡闾阎巷里的旧时时光,西塘的瓦当看似古拙,实则造型十分丰富,极其精致,多为吉祥图案,听说能从瓦当里看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喜好。 青豆黄酒,灯火阑珊

西塘虽小,却处处都是美食,餐馆主要集中在北栅街道,主打当地特色名菜。水乡的菜品主要是以水产为主,清蒸白水鱼、蝉衣包圆、馄饨老鸭煲、荷叶粉蒸肉、白斩鸡等等,还有天下第一面,量少精致,口味偏甜、偏咸。有如此美味,怎能可以少得了美酒呢?喝上一小杯西塘的黄酒是必不可少的。西塘黄酒也有它自己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有一次,诗仙李白来到了西塘古镇,镇上人来人往,

热闹之至,突然他听见一间门庭冷落的小酒店内隐隐传来哭泣的声音,他不禁满腹怀疑走了进去。只见里面有一名女子坐在床边上正伤心落泪,床上便是女子卧病在床的老父亲,李白问其哭泣原由,原来女子这家店只供一种黄酒,因为是祖传技艺,所以卖得比一般黄酒贵得多,因此来关顾的客人十分稀少,没有足够的钱财为病重的家父医治。于是,李白要求女子盛酒来品尝,女子盛上酒,李白品上一口,大赞醇厚甘美,连饮三蛊。后来从女子老父亲口中得知,为了不让祖传技艺失传,宁愿重病在身,也要保存家族名声。李白听后,大为感动,便让女子取来笔墨,挥毫写下了“精工善酿酒,李太白题”几个大字,接着飘然而去。从此,善酿就名声传开,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老人为了感谢和纪念李白,又把此酒叫做“太白酒”。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荷叶粉蒸肉,滑肉爽口,香而不腻,肉香从镬中飘出,弥漫在街巷中,久久不散。

跨过石桥,在河道对岸的塘东街,便是西塘特有的酒吧文化。青春与梦想,时尚和寂静,在西塘这灯火阑珊的夜色中,流水缓缓地流过石桥的拱下,船家们荡起双桨,小船慢慢地浮走在安静的水面上,这一切变得那么融洽而默契。这里的的酒吧与都市里的不同,没有醉生梦死的梦幻之觉,更多的是一种放松的气氛,一种惬意的享受,在这古色古香的水乡夜色里,青春的激情和古韵的优雅交织着,悄然绽放。

浮生若梦,美色流连

脑海闪过朱自清的一篇名叫《水乡遗梦在西塘》的散文,文中这样说道:“江南的古镇应该都像西塘那样闲适中带一点寂寞。”就这样一句不具任何华丽的词藻去修饰的语句便道出了西塘独特的风情。因散漫和宁静,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西塘,温婉细腻,给人无限的遐想。

在五年后的今天还会时刻想起当年游览西塘古镇水乡的每一静,每一美。尽管时间的轴轮碾过西塘大地,留下了许多兴衰的轨迹,或四周早已换就一副新的模样,而西塘古镇水乡依旧保留着它曾经的容颜。若是有机会能到此一游,务必在安静的午后,到一处店家里搬着椅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任凭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射在自身上,这样惬意恬淡的生活,当是与三五知己,捧一杯清茗,在江南小镇缓慢流逝的时光里,细数人生的浮华与黯然,祭奠从指间滑落的青春时光。时光在袅袅的茶香中,悄然流逝,如幻如梦。让人忘记了时间,忘了身处何方,只想洗涤尘世的繁杂污染,感受另一种静谧。虽然西塘古镇水乡历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但它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一直停留在原地,仿佛向世人诉说,西塘古韵,源远流长,流水美色,永留百芳。

篇三: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类别:现代诗歌 作者:安琪伟尔 发表日期:2007-11-22 13:17:15 有一个名字总牵挂着我的守望

装着我怀古的情殇

漂浮在缱绻的梦乡

江南水乡

一个与水结缘的地方

日夜思慕着回望的行囊

蓑衣斗笠

还有油纸伞

夏荷里的几许清凉

散发着只有江南女子才有的

缕缕幽香

忘不了渔歌互答的浪漫

是吴侬软语如何吟唱出的

古韵悠长

江南水乡

也会有紧锁的双眉

那一次次打湿的脸庞

又总掩没于那样的汪洋

沐浴着如火的晨光

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咸湿在一起

那惊起的风

能否将你胸中潮涌的浪花吹干

我走过千里万里

也只是在你的臂湾里

左转右转

不是我找不到方向

只因每个方向

都有你的目光

如果流浪是为了寻觅

如果无助是因为别离 为何

我总能清楚地感觉 有种爱藏在心底 奔腾如四季 却又疼痛似利器

篇四: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旅游开发策略以“吴江同里古镇”为例

案例介绍

江南水乡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好的水乡风光

而成为游客青睐的焦点,近年来各个古镇加强了古镇开发的力度,促进了旅游业的

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

但是古镇在旅游大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开发过程中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

题,古镇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矛盾越来越尖锐。本案例以吴

江同里为典型,从古镇的具体特色和现状等方面入手,探讨旅游开发策略与相关保

护问题。

一、背景介绍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理念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理念

?特色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有特色,才会有注

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

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

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有特色

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

坏。

?市场性原则

旅游资源是作为一种商品向社会推出的,开发的关键是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旅

游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最大效益原则,其基本出发点是以最少的旅游消费比和旅游

时间来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所以我们应尽最大可能地为旅游者提供最完备的服务。

同时,还要根据服务对象和空间跨度的不同,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设计,旅游

路线及配套服务。

?网络化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旅游资源具有共生性,即这一旅

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

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

象是不同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

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关键是,要使旅游景

点形成亮点,形成网络,各个旅游景点在区域内产生互补效应,并同时形成一种大

范围的联合,即提供各旅游地区之间的配套服务。

?开发理念

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

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

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自然

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另外,历史文化、

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必

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否则景点规划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

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是当今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学影视旅游资源是人

文旅游资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与著名作家、经典文学作品、大众熟悉的影视

作品故事内容以及故事发生的真实(或虚构)场所等有着直接而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影视旅游资源的具体形态表现为作家故居或纪念馆、作品故事情节游览线、影

视故事情节发生的场所游览点、诗人作家萍踪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等等。

这些旅游景观或独立成景,或作为陪衬,与其它人文(或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大大

地增加了旅游地的吸引力。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不可只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

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更不是旅游业的目的。其次,也不可为

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

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

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

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我们选择的应该是为开发而保护,为保护而开发。使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

谐共处。

二、讨论分析

(一)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同里概况及其特色

(四)同里开发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五)同里旅游开发对策

(六)总结

(一)古镇旅游资源的特征

?历史悠久,建筑古朴。

?镇中有水,水中有镇,水乡风光独特。

?丰富的人文气息,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现状:

江南水乡古镇的巨大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旅游,同时古镇良好的文化氛

围、富裕安定的生活环境、美丽的水乡风光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各古镇纷纷将自

己的特色进行整合,将旅游业作为自己的主打产业来做。

存在问题:

?商业化气息严重。

?旅游容量过度饱和。

?没有完善、有规范的服务配套。

?古镇居民的保护意识淡薄,古建筑破坏严重。

(三)同里概况及其特色

同里——“东方小威尼斯”

同里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宋至清末,先后出状元一名、进士四十二名、文武举人九十余名,还有不少为人所熟知的名人雅士,有记成、叶茵、陈王道、朱雀龄、陆恢、陈去病、金国宝等。

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同里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总数达87万。

影视摄制组取景同里,所得这一天然的摄影棚蜚声海内外,中国电影家协会在此设立了“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

(四)同里开发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现状:

以科学规划、尊重历史、“原汁原味”为开发理念,重视恢复原样,重视本地的民俗专家,重视收集史料。

(五)同里旅游开发对策

?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为主要特色,配以浓郁的地方风俗文化。

?继续以“ 废墟文化”为理念,强调原汁原味的文化 。

?突出自身特色,大力发掘一些创造于民间,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承袭的民俗风情,因为它们是反映古镇历史、体现古镇生活和传统文化最形象最直观的窗口。 “废墟文化”强调原汁原味,挖掘出来什么样就原样保留成什么样,譬如说北京“圆明园”就是典型的“废墟文化”保护 。

“空心化”:

在古镇保护中,“空心化”认为保住了建筑就是保住了古镇的全部,即把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居民迁出,再对古镇、古宅、古街进行修缮,派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

反对“空心化”的专家认为“空心化”丧失了老百姓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与很多建筑保护区相比,古镇的建筑主体一般没有特别高的保护价值,它的价值是与传统的风俗连在一起的,只有与当时当地的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满足并适应人们生活要求的民居,才具有经久不衰的感染力。

?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为主要特色

?部分空心化。

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原住户继续留住,对一些安全状况堪忧的

古居民应立即迁出原住户,另辟新居加以安置。新旧区域之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新区应受老区的约束,如建筑高度要控制,要离开古镇区一定距离等。

?鼓励居民参与。

使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受益是可持续发展旅游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维护古镇的水乡风貌,古镇的意蕴与文脉才能真正延续下去。

?配以浓郁的地方风俗文化

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各类小型博物馆和展示馆、传统艺术和工艺培训中心、历史(古籍)图书馆和专业(古籍)书店等文化性游览设施,扩大旅游内涵,突出同里特色。

在这些节日如:三月廿八朱天会,四月十四神仙会,五月端午竞龙舟,六月廿三闸水龙,七月三十烧地香放水灯,八月初七初八铜铜鼓 ,八月十五中秋节 举办原有的传统民俗活动,常年向游客进行表演。

?借以《半生缘、一世情》的起跳点,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相关产业。

同里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古镇。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同里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 ,还有古桥、茶馆、弄巷、街道、客栈、戏台等国家级保护文物都是旅游的亮点。

同里如水般的柔美与《半生缘、一世情》所要营造的梦幻空间简直是 珠联璧合。《半生缘、一世情》为同里提供了更大的商机。无论是日当午时,还是夕阳西下,老街上的书馆、看夕阳的双桥、临河的水阁,漫步的廊棚,醉酒的作坊,陈去病故居都成了游客们非到不可的地方 。

?借以《半生缘、一世情》的起跳点,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相关产业 ?着重强调同里的文化底蕴,重点开发相关的文化场所,打造同里电影、电视之旅。 譬如陈去病故居或纪念馆、作品故事情节游览线、小说故事情节发生的场所游览点、 文人作家萍踪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等文学旅游景观,使其独立成景,或作为陪衬,与其它人文(或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大大地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 ?以电影电视效应为契机,发展相关产业。

在保证不破坏古镇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适当地在周边商业地区,而非古镇内部设立相关销售项目,譬如影视商品、书籍等。

?规范旅游管理,建立成套完整服务体系,同时注重网络服务开发,吸引更多游客。

江南水乡古镇要作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统一,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尽力保持古镇应有风貌的同时兼顾商业利益,在这两方面取长补短,达到古镇风貌和商业利益的统一。

?同里作为一个每年接待各地游客旅游胜地,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正式的对外网站。网上搜索到的各种旅游网站服务并不完备,对于大量自助游的旅客来说极不方便。 ?规范旅游管理,建立成套完整服务体系

在古镇周边建立专门的商业区,而且商业区的建筑特色及人文气息要与古镇的氛围相匹配,要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下功夫,做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要做好,还要做精;

古镇内部也要适当地留有一些零散商业区。

建立健全的商铺准入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对一些不符合古镇建设要求的商业店铺尽量不予审批或减缓审批,以保持古镇形象。

?注重网络服务开发,吸引更多游客

古镇本身游客量迅速增加,超过了古镇景区游客量的允许限度。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是人满为患,经常处于混乱状态,不仅不能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甚至无法正常游览,并且对古迹、建筑、文物等造成了严重破坏。因为相当大一部分自助游的旅客都不是选择在旺季前来观光,所以大力开发此类游客可以有效缓解古镇旅游容量的压力。

设计理念:

?基本风格:突出同里作为江南水乡灵秀、平和、清雅的特点。

?具体服务:全面周到,降低商业化气息,使服务更人性化。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至今,出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由于古镇间激烈竞争而引发整体吸引力的弱化。

此前,江南六大古镇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充分说明了行业合作与联合的开端,但是到目前为止江南水乡古镇之间至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完善的旅游网络体系。

在古镇之间开辟水上通道,发展水上交通,不仅体现了水乡古镇的特色,而且实现了区域联合,并为古镇风貌的保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

各古镇应转变观念,树立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观念,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形成江南水乡古镇大旅游圈,共同打响“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品牌。

成立古镇旅游区联盟,对几个古镇的旅游线路、交通和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方便游客在古镇之间的选择游览和游线组织,使得游客分流。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和宣传小册子,宣传古镇风光和资源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古镇保护意识。

(六)总 结

近年来,江南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特有的古韵氛围成为乡村旅游市场中的一朵奇葩。

水乡古镇的吸引力主要来自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两方面,即古镇的“行”与“意”。 在旅游开发中,将重点置于“行”与“意”上,使开发与保护并举,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篇五:乌镇古韵

乌镇古韵

“嘎,嘎,嘎……”船桨缓缓地弹奏起清脆的乐章。

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家家临水,户户舟楫,桃红柳绿,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水乡风光,这曾是多少文人雅士魂牵梦绕的古朴之乡——乌镇

小桥流水,摇橹女在长满青松嫩叶的石旁缓缓而过,淳朴的乌镇人就在这儿过着恬静的生活。现在,请把烦恼抛诸脑后,闭上眼睛,你能感受到古老的气息,体味到纯朴的民风,找到一份自由无束的惬意么?

当我们漫步在树荫底下时,前方就迎来了别具匠心的墙雕和精致古雅的亭台,我一边漫步在亭台间,一遍遥望乌镇的景色。看!青翠欲滴的绿叶,清澈透明的河水,形态各异的小拱桥,错落于绿树掩映的水面,似乎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顺着蜿蜒的小路置身于黑瓦白墙的古屋群中,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麻石板铺成的巷子窄长而纵横交错,不少石基青砖筑成的古典民居,门额的砖雕,飞檐的装饰都甚具古典气息。不仅如此,顺着石板路向前,还有描绘青龙的山墙,尽是粉彩绘画的屋梁,可谓诸美集于一游,何乐而不往?

看着处处碧波荡漾,家家临水入影,我又怎能不去领略一下乌镇的水乡韵味?我们雇了一条小船,在河中缓缓前进。船桨轻轻地划动,在水中留下一圈圈的微波,又慢慢地散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彷如怒放的银花,闪闪发光。我看着水中的倒影,情不自禁地舀了舀河水,拨散了倒影,由它一圈一圈的扩散开来。听,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我轻轻地闭上眼睛,享受着余音袅袅。清风拂过,柳条随着这动听的笛声翩翩起舞了,迷迷蒙蒙。沉浸在恬静的氛围中,似乎所有的烦恼都如落叶般,被清风送走了。

依稀中,远处似有古朴的二胡声,嘶哑的叫卖声,甚至是摇椅压在青石板上的吱呀声。小木舟缓缓驶入深巷,昏暗的老屋中玩牌的村民和窗前透绿的幽兰,与这岁月的留痕是那么的和谐。一切显得那么精密,这古朴的老街、幽巷、石桥、旧宅,成为现代生化中传统文化的印证,是流光溢彩的世界中一块难得的回归之地。

时间如同行云流水般稍纵即逝。当船靠岸时,我们才如梦初醒。静的街,清的水,幽的路,富有浓郁江南风韵的屋,都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且在画中铺展,在画中延续…… 漫步在石头砌成的街上,你分不清是古代还是现代,分不清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古今中外都在这里融合了,这就是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的胸襟和品格。马可波罗曾深情地感叹这如她的家乡威尼斯般静谧,其实威尼斯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这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让她积淀了历史的精魂,焕发出独特的光芒,让她在中国众多的历史古城中鹤立鸡群。中国文化应该是包容性的,是容得了古也容得了今、容得了吴也容得了越,是容得了孔孟也容得了苏格拉底,是乃邪恶在农田里耕耘的人、工厂和公司中辛勤劳动的人代表的文化。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一阵稚嫩的童声春来,小女孩踩踏出清脆声响的青石板路缺似乎还停留于这句民谣之中,我高兴地用相机留住了这张满足的笑脸。或许,在这无数的小巷中,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正是这些灵魂,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使这个小镇保存了风韵的核心。这灵秀柔美的水乡,这古色古香的小镇,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