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什么让我喜让我忧5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1:29 体裁作文
什么让我喜让我忧500体裁作文

篇一: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

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

考试,是所有学生的职务。我想你们也许会说:“烦死了,为什么总有考不完的试?”的确,我们一生会经历许多次考试。我们现在每年、每月、甚至每周都会考试。这样的日子如此漫长,考试就是这样陪着我们一天天成长。既然考试我们永远也躲不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面对吧,通过考试我们可以查自己是否掌握住知识的程度和水平,当然,考试也有让我欢喜的时候和让我忧愁的时候呢!

考试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万一没考好,找出不足。努力改正,下次要是有进步,肯定会很有成就感,信心大曾,学习上一定会突飞猛进的。考试激励着我们前进。

成绩现在是学生,老师,家长的心情表。如果我考好了呢,父母见了我肯定笑容满面,但如果考不好了,一定不会给我好脸色。也许还会减少我玩的时间,报许多补习班。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保证平均成绩高。考试就成了老师的法宝,一考问题就全清楚了。然后对症下药。

有一次考完试,成绩下来了。我悄悄的走进家门,没想到,还是让妈妈看到了。“鬼鬼祟祟的,干什么呢?快去写作业”我心里乐开了花,“天助我也,看来妈妈把考试的事忘记了。”我偷笑着跑向卧室,这是,妈妈突然喝道:“站住,我好想忘记了什么事情。”“什么事都没有啊,您糊涂了吧。”我心虚的说道,“不对,想骗我,你今天成绩下来了,快,拿来我看看。”唉,还是没有逃过这一劫。后面的结果不用说也知道,我被取消了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还要做一些习题。

我总是告诉自己,分数不重要,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我永远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我要把考试最为一面镜子,找出不足,然后努力进取。可以父母老师却天天给我们定目标。这样我们不得不去应付考试。 考试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

篇二:让我欢喜,让我忧

让我欢喜,让我忧

作者:杨志英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1期

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四科必修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作为第一轮高中课改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回顾三年的高中政治课改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实践性,注重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就是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问题中自主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材只是学习的工具,不要只限于教材探究活动和相关链接中涉及的材料,毕竟教材中的材料是有限的,甚至有些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唯”教材,而是要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及社会实践自主获取新知识。我在使用新教材中做过这样的尝试,例如学习《经济生活》第六课,讲“商业银行”时课前布置学生做社会调查,了解学校周围有哪些银行?这些银行性质如何?主要办理哪些业务?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各是多少等问题。上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把学生调查的信息反馈出来,再及时点拨、设疑、解答。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知识到生活中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分清各种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关注课标,把握教材的深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动机就是旧教材的设置存在繁、难、偏、旧等弊端,内容呈现上存在成人化倾向,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一定要认真钻研,准确把握新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要求。对于知识点哪些该讲,该讲多深,讲到哪个层次,哪些不该讲,都应该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例如:课文中的许多概念都不需要展开讲,“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储蓄存款”、“经济全球化”等概念只要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描述概念或用典型事例讲解让学生感受概念就可以了。有些知识点也不需要进一步展开,例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放在相关链接中呈现;价值规律只讲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没有展开讲作用;讲市场经济,但没有专门讲它的特征。因此,新教材中知识点虽多,但有些不需要刨根问底;有些虽然深入一点,要么用描述的语言呈现,要么将解释放入“名词点击”。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新教材依然保留的知识点究竟在难度上有哪些变化,新增加的知识点又有何要求,这样才能在新课堂上把握好方向。

三、整合教材内容

一是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就要善于整合教材。如《生活与哲学》中矛

什么让我喜让我忧500

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一栏中讲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没有讲到其方法论要求,而在中间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后才讲到其方法论要求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如果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上讲课时,则可先把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提前讲。所以,要“用”好教材,教师就要善于整合教材。二是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来说,整本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从中难以找出方向。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原理通过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方式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使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三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来说,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

四、创设情境,巧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知识的内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历来人们都认为政治课乏味,其实,它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学生喜不喜欢它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高一新教材直接体现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因此,教师可以把教材新知识渗透到贴近学生实际的情节、场景或故事、诗词中,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感悟。比如:讲到“依法纳税”时,我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探究,而是先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四组小品进行表演,这四组小品反映的行为分别是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巧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重要体现,它既是推进教学的手段,又是巩固教学的手段;它能够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五、联系热点,激活教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教材变为一种动态过程。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应将教材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克服传统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单一性。课堂教学如果脱离了实际问题,有意回避现实中的热点,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比如: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可引用全国许多城市频繁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应该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从这一现象中,加深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

六、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需要综合素质的教师,多年来的分科教学容易使教师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很少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因此,在使用新教材时,要注意各学科教材之间的交叉,统筹全局,达到优化使用。如,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联系就非常密切,很多政治结论都来自历史事实。所以,老师要关注历史课本,经常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查阅历史资料,使知识不断地得到升华。讲“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辛亥革命后张勋、袁世凯复辟的史实。此外,与其他学科也有联系,讲“量变和质变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物理课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讲“高新技术产业”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化学课的内容。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使政治课内容更丰富,避免教师对知识的重复讲解,保证教学进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收集信息、提炼信息能力的提高。

七、使用新课改政治教材中的困惑

由于我们是新课改政治新教材的初次使用者,在三年的使用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困惑。

1.课改前后教材本身的差异带来的困惑。课改前的政治教材会对重要知识点通过黑体字或者是图表的形式自行归纳,教师只需要一板一眼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即可。而课改之后,政治教材显得非常简单,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取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但是,究竟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呢?是依据教师用书吗?事实上,教师用书上没有规定要把握的内容却会出现在各类试卷和练习册的试题中。例如,在讲商品价值量时,依据教师用书,对商品价值总量没有做很强的要求,但是在试题中却屡屡见到。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书上的内容怎么那么简单呢?而题目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呢?这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些困惑:老教材是不是要讲,要讲的话怎样安排时间呢?该如何把握新教材呢?老师都存在种种困惑,更何况学生?

2.命题方式的差异带来的困惑。青海的文科综合考试一直以来都是沿用全国卷,而不是自主命题。要考什么,怎么考,全国卷不可能仅仅照顾到青海的考生,它主要是面对大部分的省份。这对那些有课改经验的省份还是有优势的,尤其是有些省份,可以自主命题,有自己的考试大纲,试卷可以简单也可以容易。但是青海的课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滞后的,到底应如何面对课改后的高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期间的困惑主要体现在对高三政治的复习迎考过程中,目前还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目前,我仍然处在政治课堂的种种困惑之中,希望前辈们加以指点,能帮助我逐渐驱散这其中的困惑,师生都有所提高。

篇三:让我欢喜让我忧

语文,让我欢喜让我忧

语文如同空气,充满我的生活中;语文如同花香,让我心旷神怡。语文时时充满在我的身边。语文,不仅让我欢喜,同时也让我忧.

走在草坪上,草坪的告示牌上写着:“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看见这句话,让忍俊不禁。它充分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写得像个小宝贝似的,让人觉得不忍心去弄伤它。在旅游景点的告示牌上都写着这么几句话:“除了你的脚步,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几句话用委婉温和的语气,告诉游客: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涂乱画,不要带走任何物品中,这样人们一定会留下美好回忆。告示牌中的语文多耐人寻味,它们让我欢喜。

现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现象了,很多广告都盗用成语。比如说,一则宣传某某牌蚊香的广告是这样的:“用某某牌蚊香,打造默默无蚊的生活。”而且,现在许多汉语中还夹杂着洋文。这是文字的不规范,会误导人们的,特别是正在学习文字的学生们,会造成字的老祖宗仓颉再生,看很大的影响。如果造到这些洋字码登堂入室,夹在方块字中间,一定会发出九斤老太之憾吧!

在如今的社会中,文字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文字的规整为我们打造一个浓厚、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保住那透着中国古典、传统、历史气息的文字!

篇四:让我欢喜让我忧

让我欢喜让我忧

歌德曾今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我也是一位书忠实的发烧友,但他却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读过很多书,书使我快乐。我最爱的读物是一册连环画,叫做《铁道游击队》,是爸爸在山东学习带回来的,我可喜欢这本书了,一到手就在上面方方正正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当看见游击队获得了日军内部情报时,我拍手叫好;当看见林芳嫂被敌人抓去审问,急得我眉毛都拧在了一起??

后来,我房间的书柜里都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不开心时,随手抽出一本笑话故事,伤心就过去了;写作时,拿出一本作文选,作文就算再难也都不是事儿;什么?嫌不够恐怖,那我就会抽出一本《查理九世》??

好看的书遇见爱书的人,就好比吃货撞见了满汉全席。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小说就像一颗酸酸甜甜的糖,讲述了发生在马小跳身上的有趣故事;伊索寓言好比一杯浓茶,细细品味,才能发现真理;辫子姐姐著的《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似一杯奶茶,温暖人心;童话故事犹如一块饼干,干干脆脆,有趣,易懂??书就像我的一位忠实的朋友,在我开心时,伤心时,兴奋时,随时随地都陪伴着我,所以书使我快乐。虽然书使我快乐,但书也使我忧愁,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本小说,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时间就一分一秒的悄悄溜走了。好不容易看完了前三章,我抬头一看,呀!已经是四点多了。于是,我依依不舍的放下书,伸

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晃了晃酸痛的脖子,当目光扫到桌子上的书包时,我一拍脑门,赶起作业来,原来,都星期天了我作业还未完成呢!书还是我笑笑得鼻梁上架上了一副厚厚的眼镜,只要一取下,鼻梁上就留下了红色的小印子,但我对书的喜爱依旧有增无减。

书,是我忠实的朋友,也是我最大的“敌人”。唉,书真是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东西呀!

篇五:让我欢喜让我忧

当唐诗宋词遇上智慧芯片

裴琦

从仓颉造字开始,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古典文化发展到唐诗宋词更是达到了顶峰。唐诗宋词,后人不仅仅融进了字的灵动美观,更是掺入了一股股饱满的生命情感。

在“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中,我看到了太白泰山一览轻鸿毛的狂态;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我感觉到一股悲愤之气的氤氲而生;在“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叹息里,我见到漱玉泉边一位女子正蹙眉低吟。

危地马拉诗人阿斯图里亚斯曾说“情感是诗的结晶,美是文学的产物。”当智慧芯片的时代来临,唐诗宋词不再是文人骚客的所有物,任何人都能轻易地吟诵唐诗宋词。可是,他们却根本体会不到半点诗意,更不用说去品味诗人字里行间蕴藉的情感了。如果只是追求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信手拈来,那又怎能品尝到唐诗之瑰美、宋词之绮丽?

当唐诗宋词遇上智慧芯片,又会是怎样的一次滑铁卢?或许本就不应该这样比较,一个是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情感结晶,另一个是21世纪最强大的科技产物,它们之间隔着的不仅仅只是几千年时光的积淀,还有人类精神文明和生命情感的衰退和麻木。

拥有了智慧芯片,却失去了发现诗意美的眼睛,又怎会有为良人缝寒衣的怨妇在七月流火中的叹息?湮没了原始的生命情感,又怎会有一曲曲阳关三叠,一枝枝折柳送别,一涟涟十里长亭的泪?

用虚伪的“立地书橱”来换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灵动,用做作的“学富五车”来换取“东坡夜醒酒复醉”的恣意洒脱,用缥缈的“才高八斗”来换取“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宁静淡然,这又何尝不是一次赔本的买卖呢?用失去唐诗宋词的代价去换取智慧芯片,谁又能说这是等价交换呢?

余秋雨先生曾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脉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当唐诗宋词遇上智慧芯片,也许我们只能淡淡绝望点点悲哀。但是我希望唐诗宋词还在,那些美好还在,愿那在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中唯有一处的生命情感还在。

因为不知,所以探寻

王珊珊

所谓智慧芯片,不过是一个用于偷懒而一劳永逸的工具罢了,这种高科技所带来的知识文化大一统局面将会是一场“灾难”,消磨人类求知欲望的“灾难”。求索知识,本就不必全面,因为不知,才有各色追求知识文化的道路,最终通向知识大殿。

如果每个人所掌握的东西一样完美无缺,好比每个人长着同一张圣人脸,试想相同的面孔充斥整个世界,生活将变得怎样单调乏味。

古之圣人,虽说个个思想境界高乎山巅,但同样各有个性,各有不足。孔子坐在儒学的毡席上,庄子穿着道学的道袍,韩非子手执法家的准绳,墨子高举墨家的旗帜。经后代人研究,他们引以为傲的学派各有不足,然而正是拥有个人知识,据理力争,才成就了百家争鸣的恢宏场面。如今科技竟骑在文化头上,有了智慧芯片,人人都成大学士,你唱一句,我喝一声。这种过于平静的局面绝不是文化发展的前奏,只有通过不断质疑,才能促进人类进步。

努力探寻,积极思考,才能领悟知识的真谛。一段曲折回环的路不是障碍,而是历炼你的金石。

亚里士多德最早踏进物理学的门槛,成就遍及各个领域的他却将谬论延续千年。但后人绝无批判之意,因为知识是宽容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正是有先驱的疑问,才诱发无数探索者的研

究。

居里夫妇献身于科学研究,在物理与化学的神奇世界里,他们把玩微观粒子,欣赏放射射线。无数次失败与成功所带来的悲喜,是脑袋里塞满公式的庸者永远无法体会的。

柳永醉于市井繁华喜吟“衣带渐宽终不悔”,陶潜乐于山水田园闲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等洒脱,这等悠然,又岂是街边小贩大娘、外国金发姑娘所能体悟的?

获取知识不是目的,体验知识才是硬道理。没有经过个人用心用脑思索实践的东西,即使一股脑儿倒进去,也是徒增垃圾废物。

当然,与众不同的多元文化同样能够融合,用一个人的知识补充另一个人的不知,每个人分享自己的特色,就能加强交流,促进文化碰撞与进步。这样的统一不是压迫,不是限制,而是一种真正的和谐局面,远比千篇一律的文化大一统要好。

求知源于疑惑,探寻为了解惑。人是一根会思考的稻草,每个人用智慧去创造,定能形成全民学习的热烈氛围。

让我欢喜让我忧

黄鑫

英国大科学家霍金在其著作《时间简史》的末尾,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人类将宇宙的奥秘总结成了最简洁、最优美的形式,任何人都能够理解,任何人都能尽情思考,任何人都能对这个世界运行的本质发表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霍金所描绘的世界与智慧芯片存在的世界有些不谋而合。

这样的“芯片”若是存在,应该是人类文明极度发展的产物吧!但它却是使我欢喜使我忧的一件矛盾的东西。

它让我欢喜,我欢喜知识的圣殿再也没有门槛,欢喜知识不再是少数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的专有品。

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即使遭到他人投诉也坚持允许流浪汉进馆学习,因为他相信,任何人都有学习的权利。

是的,人的社会地位也许有高低之分,但在知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知识不仅仅是武器、力量,它更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种氯化钠之外的生存必需品。每个人都需要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知识。有了这样一个芯片,知识就不再是奢侈品,而能走进每个人的头脑,滋润每个人的心。

从另一方面,知识的“平民化”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是有限的,而若是每个人都拥有了专业知识,人类群体就能够发挥出极大的创造力。就近看,由互联网行业掀起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便是最好例证。

可是这样一个芯片,同样使我感到忧虑。

有人把人类分为四种:德才兼备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下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当每个人都掌握着那个时代最新的知识,有谁能够保障他们每个人都是德才兼备的上品?先进的知识若是被人滥用,就成为了巨大的公害,显著的威胁。

而即使知识的安全利用得到确保,那么当知识的获取、掌握变得轻而易举,学习不再需要付出努力,人们是否还会继续奋斗?自己已学会世界最先进的知识,即使自己努力,也难以取得突破,那么何必要如此辛苦?轻易就能获得的知识,也许反而成为了前进的阻碍。

如此一个芯片,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所幸它并不存在,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去想出解决问题、趋利避害的方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