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牛马学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8:27:39 体裁作文
牛马学长体裁作文

篇一:《牛马走》读书笔记

读《牛马走》

人如牛马,脚夫是用体力做牛马抬着滑竿。而如西门教授之流则是用嘴做着牛马。人如牛马,只是所用方式不同。

我是抱着去了解抗战时期的重庆风俗人貌去看这本书的。去了解那时的社会百态。这本书是一本抗战重庆的百科全书。了解那时的物价、百姓平时的生活,富商的奢华等等。但是当自己真实的去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化的历史,更是一部勾勒社会百态和众生景貌的画卷。

我从内心是很佩服区老太爷的风骨的,但是对他们也充满了同情,在那样一个生活里,何以生存乃是一大问题。扪心自问,若是换了自己,能否固守清贫?只怕,便不要到区老太爷那般无米下锅的状况,就是生活一旦差了下去,便忍不住要去赚点钱。且越赚越多越好!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不去问从事行业的卑贱与否,如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责,独独少了哪一行业也不行,如农民,很少有发大财的,但是这社会偏偏不可少了农民。如工人,辛苦劳累,但是这社会也不能少了工人。再如西门教授私下所做的掮客,如今社会,也少不得掮客,只是如今很少用这个名词,那些中介,便是淘宝之类,又何尝不是做的极为庞大的掮客?如此说来,这个社会少不得那些职业。

但是,每个时代有不同的时代背景。

在当时中国处于的现实状况中,偏偏不能人人去做了那些职业。少了一个教书先生,那么中国的农村又会多一批不识字的孩子;少了一个医生,那某日便有可能失去了一条鲜活生命;少了一个士兵,那么有可能便失去了一场战役!

因此,在那样的时代,是少不得这些人,需要去坚守自己岗位的人的!佩服区老先生,没有劝亚雄去当那教学字的人,那他坚持当一名笑公务员,为国家出一份力!也佩服去老先生没有责怪自己的儿子去从事其他的职业!

社会于人来说,是一个大涡流,每个人都可能被卷进去,无法抵抗,只得顺着它流。但是人一旦可以坚守住,哪怕只是一根小树枝,也需去伸手抓住,即便下一秒就脆弱不堪被扯断,至少,也曾坚守过。无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早已没有了底线,连伸手的勇气也溃散的无影无踪!

读《牛马走》,曾经鄙视过西门教授的假面子,明则奔走呼号,呼吁抗日,人人尽力。暗则四处奔走,担任掮客,游弋于富商与高官之间。鄙视过西门夫人爱财如命,不懂是非,深谙人情冷暖。但是如今想来,他们也只是这个社会卑微的一面,只是一对可怜的人。被这个涡流肆意冲击的对象,相对于那些出卖体力的脚夫来说,他们只是坐在滑竿上的牛马而已。本质上,又何尝不是牛马。这样看来,反而对他们充满了同情。没有人愿意去当牛马,可是却有那么多的牛马。生活逼着人去当牛马!人逼着人去当牛马!

社会上如此多的牛马,牛马又奴役着牛马,竟然看不到一个人!悲!悲!

在《牛马走》这本书中,依稀可以看到张恨水先生鸳鸯蝴蝶派的风格,从一部小说中淡看这浮生百态!有悲有喜,悲于生活,喜于生活。

在这浮生百态的悲里,我们也需看到一些希望,心中怀有希望,但也不是盲目去相信希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意思。”

结尾,我更愿用这句话去结束这篇读书笔记写作。

人需要希望,也需要除了希望的其他动力!不是么?

篇二:“牛马之争”带来的思索

“牛马之争”带来的思索

——地理教学课例分析

这节地理课,我们正在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当我指着5.21图〈草地的分布地区图〉,让学生观察我国牧业生产的分布图时,学生很快大声回答“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西北地区的是温带牧场,而青藏地区的是高寒牧场。”

师:“对,那同学们读图观察一下,两个牧场中的畜种有何不同?”

生:“西北地区的新疆牧场有细毛羊,内蒙古牧场是三河马、三河牛。青藏地区的有牦牛、藏山羊??”

师:“同学们你们读图观察内蒙古的三河马和西藏的牦牛有什么不同?” 我话音刚落,下面突然响起一个大大的声音“那还用观察,西藏牧场是牛,内蒙古牧场是马呗。”(是成绩较好的甲同学)。其他学生一听哈哈大笑起来。“用你说,谁不知道是马和牛呀,还是好学生呢,我看和我也差不多嘛。”在笑声中听见另一个声音。(是成绩很差又调皮的乙同学)。“那就是名称不同,有什么好笑的,不对吗???”呼啦啦,一下子,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他们用尖锐的声音对峙起来,并把脖子高高挺起,甚至在语言中夹杂着火药的味道。

看着乙得意的样子,我真是气愤,好好的一堂课让他弄的乱七八糟,他是真想‘表现一下’,还是存心想打乱正常的课堂秩序,一下子我陷入了深思。在备课时我曾考虑过好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这个问题上会小河里翻船。甲是怎样领会问题的呢?这么简单的问题,思维判断能力哪去了?还有乙,懒得理他。但这种情绪只是一闪而过,有一种声音在我心中响起:

“一个教师如果连课堂上出现的一个小小意外都处理不了,就是一个失败者。乙平时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今天他的积极态度值得表扬。只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让他从中找回自信,激发他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这不正是教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契机吗?”

我迅速冷静下来。我轻轻地敲了敲讲桌,示意他们静下来,微笑着说“同学们,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是畜种的名称不同,这点大家都知道,老师想让你们通过读图了解到什么地理信息呢?”这时教室从刚才沸腾的开水终于归于平静了。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乙同学说:“甲同学的答案不对吗?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乙很兴奋:“老师,不光是牛和马的区别。三河马的腿又细又长,身体高大。擅于在草原上奔跑;而牦牛的毛又长又厚,耐寒。身体矮小,腿短而粗,能爬山。”这几句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意识到刚才对乙的想法太过于偏激了,我感到万分的愧疚。“很好,原来乙同学已经观察出来了,真的很捧,回答的完全正确。”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甜。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乙同学:“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

师:“说的太好了??”

我总结:“首先,甲同学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值得表扬,但没有认真思考问题就回答,以至于跑题的教训还是要吸取的。否则也不会出现今天课堂混乱的场面。其次,有不同想法可以站起来提出来,老师会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心声。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思考能力,也不要忽视他人的感受。勇敢的推出你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目光洒向乙同学)同学乙高兴的点点头。

这时不知是谁带的头,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地意识到: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确,并且课下必须加强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教师应一视同仁,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教师只要走出这个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师的机智和耐心中,在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有希望培养出健康、自信、有思考力的学生。

“牛马之争”带来的思索

——地理教学课例

刘 莉

篇三:《人间牛马狗》读书笔记

《人间牛马狗》读书笔记

《人间牛马狗》是一本散文集,题材广且杂,是作者人生感慨、思考、抒感、游历及忆昔。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红尘感慨”。是作者对现今功利社会种种世俗现象的感慨。如在《称书包》、《甜酸专利情》等文中,作者感叹“家长为什么要称书包”?只因为要向学校写个“减负”建议。当作者获得多用扑克的“专利许可”且与转让方办妥了“合同公证”,本以为一切会顺利,但在索取专利费时,面对雁过拔毛,他为什么要“忍”,只因为社会风气如此。在《蜜蜂的设问》、《人间牛马狗》等文中,作者从己身经历出发,思考人间社会的一些问题。再如在《高楼坠蛙》、《放生手记》等文中,作者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情。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为科普短文。是作者对人间社会思索的成果,颇有哲理性。题材小到人的身体和心灵,大至宏观宇宙,均在作者视界及思索范畴。如在《心的断想》中作者提出心是人体各种意愿的出发点,脑子是执行心的意愿指挥部的观点。在文中他将心和脑比喻为“国王和宰相的关系”,我认为很恰当,也得到不少人的认同。那么在特殊情况下,人的意愿和思辨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作者继续思索着。在《闲话帅气》中,作者又提出人的行为是由帅气主宰的观点。在《说梦》这篇短文里,他以自身经历提出“多梦”有益健康的观点,不认同《皇帝内经》关于“多梦有害”的说法。以上种种都是与人体有关的话题。作者写它,一方面是思考的结果,另方面也希望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第三单元为《史事沉思》,以《红宝石》开篇,塑造了一位石雕老艺人形象。通过雕刻红宝石的价值取向,老艺人与所长展开了思想交锋。使一位热爱工艺美术、热爱革命英雄的艺人形象跃然纸上。据悉此文写于文革期间,在今天还可作为多元文化而存在。在《寻思园明园》、《沈园三角情》等文中,作者对人性之私的剖析及对婆媳关系的难处,作了独特的解释,也可看作鲁迅先生的“国民劣根性”说法的延伸。

第四单元“江南风情”。是作者深入生活,“上山下乡”,撰写《吴越古村落》一书的副产品,让城市读者进入一种陌生世界。有诸葛村茶馆乡野风情的描绘,有农村族谱趣闻的记述,还有林坑山村风情的描述等。在这一单元中。值得一提的是《西湖雨》,写出了作者细致地品味西湖雨景的心境,充分展示雨中西湖的美丽。据悉,该文已收入《当代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 第五单元《往事漫忆》是“流水账”式的生活实录,但其中的《罪己夜记》、《祭同胞姐姐徐天英文》等寄托了作者对家人浓浓的亲情和怀念;反映作者失去亲人的忏悔之情和愧疚的心灵。令人感动。在《三次小吃知味多》一文中,作者串起了在杭州名店知味观三次小吃的经历,颇为有趣。总的说,通过五个单元的文章,彰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值得一读。

人间是一个复合社会。人的个体有不同的禀性。有的人老实巴巴,禀性如牛,有的人任劳任怨,禀性如马,有的人对权势和财富无限崇拜,摇尾乞怜,行动象狗;还有的人残忍凶狠,禀性如狼;更有一批人贪婪狡滑,工于谋略,在位时不择手段地捞好处和图升迁,禀性象狐狸。一般说,动物的各种禀性,大多能在人间社会找到影子。作者将书名取为《人间牛马狗》,也许是此意思吧。

篇四:牛大胆的云南独行

相同的风景可以轻易地再次邂逅,可,同样的人,还能再相遇么?呵呵,不知道。风景再美,惊叹过后记忆还能停留多久?真正刻骨铭心的恐怕只有在路上所邂逅的感动瞬间,令我流连的,我自定义的,陌生的温柔。

似乎途径广东的列车都晚点了,因为,台风来了。

“列车已经晚点3小时了,你还要取票么?”

“取!”没有半点犹豫。所以,注定走上一条晚点的不归路。

东站的软席候车厅里,一奶奶,一大哥,三个人安静地看电视。相对于那些下午三点的车晚点到十点才能走的人,我是幸运的吧。算是暑假学校放假的高峰期吧,车厢里的过道挤满了人,

拖延症要不得啊,早早地收拾好东西,也许是太过于悠闲,豪弟在旁边干着急,四点二十的火车啊,三点半了我还在宿舍敲键盘。就像平时上课踩点一样习惯性地拖到最后一刻,踏上公车时刚好四点整。幻想着这一路上不会堵车、不会因为乘客上下车而停车,然后十分钟后便可以到达火车站,开始我的百米冲刺。可是,在南宁不堵车的概率并不比买彩票中奖的低啊。后来才知道自动售票机会限制在开车前十分钟取票,所以再不济也要提前十分钟。排队退票的时候好似在面壁思过, 嗯,血的教训啊。K230惊现一张无座票,近日暴雨的肆虐,不敢再轻易冒险,于是每隔十分钟就跑去问有没有收到K230晚点的通知。询问几次后,“已晚点3小时。。。”放佛回到了晚点8小时的节奏,同一趟车,厦门-昆明。呵呵,打死也不上贼船第二回啊,何况只能买无座。好像这不关于运气,而是个人因素所致。只能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好在两家客栈的老板都同意让我延期入住,lucky。拖延的坏习惯伤不起,从此以后也该学会做啥事儿都要提前提前提前。。。

第二天复制了一些情节,当然时间提前了。晚上发现了个打发时间的方法,在车厢来回走动,当然前提是车厢不爆满。一直做的都是硬座,没去过卧铺车厢。因为没遇上查卧铺票的,所以才能畅行无阻。发现了好多空着的卧铺、还有两节车厢空无一人,啊哈坏念头油然而生,果断扛起背包溜到一下铺躺下,不敢动被子枕头,忐忑地闭眼。最后还是有人来查票了,唉,赖了两小时,其实根本没睡着。滚回我的座位还是觉得不甘心,告别对面的叔叔阿姨,转战最后两节空车厢。果然有好多人在那儿睡觉,三个硬座当一硬卧,不错不错,luckylucky,haha。

昆明到丽江车程9小时,卧铺一般都卖不出去,于是出现了硬卧代硬座,两张下铺坐满八个人而不像当初所以为得花硬座的钱买到了硬卧。瞅着中铺上铺都闲置着真心不爽,屡次想爬上去睡觉!最后还是没抵住诱惑,利用各种行李把自己掩盖起来,和大家串通一气,让他们帮忙打掩护。除了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妇女,其他都是学生,准确的说几乎都是大理学院的学生(开学了),学弟学妹学姐学长认亲结束后便开始了对学校的各种聊各种抨击。虽说在上面是躺着的,缩成一团,憋屈得很,心里比昨晚赖下铺还要忐忑。自那妇女下车后,几个位置似乎变成了“年轻人的世界”,下面聊得可热闹了,我在上边蜷缩得腰酸背疼,只好滚下去了,这种爬上爬下的傻逼行为又让人家见笑了。不过和他们侃大山还蛮欢乐的,鬼故事,冷笑话(当然他们笑的不是笑话的内容而是讲笑话的人,一如在学校和别人讲笑话的时候人家会反问“很好笑么?哈哈,你比较好笑吧,哈哈哈和”,果然冷,冷。。。。)。最后到站了,也没有留下谁的号码,因为没有发现有谁是志同道合的,也没有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所以,没必要,也许只不过相互帮忙排遣各自在旅途中的寂寞罢了。

很多人喜欢大理胜过丽江,我对大理的期望也比丽江高,不过我还是没有感受到大理的好玩之处,可能是我还没到过那些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啊还是不

能妄下评论。倒是这里挺安静的,小吃满大街都是扒肉饵丝、米线、豌豆粉、饵块、粑粑,除了扒肉饵丝味道不错,其他只能用呵呵来评价了。买饵丝那回,看着那阿姨摸过人民币、握着手机聊了几分钟,直接,直接,直接用手将配料涂在饵块上,然后包了几圈递过来,老子倒吸了一口气。咬一口味道奇怪,完全不像海哥描述的“特别特别好吃”(突然觉得海哥之前宣传得太夸张了,什么云南的小吃都是用“特别特别好吃或者真的很好吃很好吃”来形容),味道难吃加上脑海里闪过阿姨那手指甲缝里的黑色物质,真心反胃了。其实主要还是味道难吃,不然哪来这么多小洁癖,铁定狼吞虎咽干掉它而不是扔掉。自观察到当地没有戴手套就直接用手抓粉面的习惯后,再也不敢尝试那些什么凉面凉豆粉。。。客栈住得也很舒服,安静的地方,适合睡觉。6人间的床位房,只有我一个人入住,爽歪歪。隔壁房间的女孩人特好,我只是询问客栈有没有提供洗衣粉,她们便拿出香皂借我,大好人啊!!!

吃早餐时遇到两个二十多岁的男生,辞掉工作,沿川藏线骑了24天到拉萨,逛了一圈西藏,再沿滇藏线徒步+搭车到瑞丽。已经出来两个多月了,瑞丽算是旅程的终点,结束后再回去找工作。“没有妹子,两个男人在路上拦车挺困难的!瑞丽好吃的东西特别多特别便宜,还没有沾染多少商业气息,绝对比香格里拉丽江大理好玩。。。”他们的路线,川滇藏走一圈,把大香格里拉圈转个遍,这不就是我yy了很久想要在这个暑假实现的小梦想么?可惜,穷光蛋一枚啊怎么上路?现在胆子不算瘦啊勇气也不缺啊,但却不敢奢望我能像张小砚台那么幸运。盲目从众不是老子的风格,不是以某种不寻常的方式去了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很牛逼,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追求,何须去复制?虽然小愿望还在,但只能搁浅,搁浅搁浅不一定是懦弱,有时候倒觉得是理性的思维。“嗯,以后我也会去的,再见!”压抑着加入他们旅途的冲动,疯狂需有度,怎么突然变得淡然了,哈哈。还是先做自己该做的事吧,开学的日子就要到了。后来有人和我说起明年要骑车进藏,再也不会因为这个字眼而激情澎湃,只会用这样的一句“呃,不用实习么?”来泼别人冷水。

不喜欢走寻常路,每天不来点小插曲就不舒坦。在丽江等你客栈,义工的声音很像旺旺的,不,应该是温柔版的旺旺,哈哈。在古城边上,有点偏僻所以很安静,晚上没敢出门,房里的两女孩给我上川话课(被动的,路上遇到过很多四川人,被动受课),她俩第二天就走了。清晨的古城,店铺还没有开,倒是有那么一点古城的气息。好在对丽江的期望值本来就不高,所以当看到传说中穿街过巷的不是清澈见底的流水而是充斥着被污染的浑浊,没有太多的失望。感觉苏州的死水还好些,闻起来不臭看起来是绿色的,至少还可以幻想它很干净,而这里浑浊到发黑,如何想象?当然不是所有的小巷都如此严重,在大水车到黑龙潭那段的水还是蛮清澈的,毕竟,源头在那儿。束河,丽江古城的原始缩影版,这儿的水还没被污染,从雪山留下来的,冰凉冰凉的,多次想脱鞋洗脚,不过好像太缺德了吧,人家可是把水果、饮料放到水里冰冻的。估计还是有人这么干了吧,不然丽华怎么会喝了放在水里的芒果汁(有水渗进去了的)然后就拉肚子了,满大街找WC的赶脚。石板路走太多脚掌要磨出泡来了,光脚走会舒服些吧。溜进一家客栈蹭凳子坐,就这样和在门口卖胡萝卜的奶奶遇上了。想拍她的背影,刚好她转身,我只好傻笑,她也憨憨一笑。OK,上前搭讪!貌似没什么人买胡萝卜(游客买胡萝卜干嘛、、),她便进来坐下。奶奶也是个健谈的人,纳西族的,“丽江话”和普通话差不多的,就是克克克。得知她家就在附近,坏念头又来了,便提出想去参观她家。怎么能随便带陌生人回去呢,奶奶憨笑,没有答应。不甘

心啊,继续聊,聊广西,聊学校。刻意说明我们是学生呢,表明不是什么坏人的,并且特别特别想了解纳西族的文化,当然,说得很委婉。第二次请求,奶奶还是有点为难。好吧,最后一轮进攻,先夸奶奶家很好玩、然后装可怜大老远从广西跑过来不容易啊。。。只能说脸皮厚的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吧,就这样死皮赖脸地得手了。加上已是下午三点多,奶奶也要收摊回家了。Oh 耶!走过一条无人的安静小巷就到奶奶家了,栓在门边的小狗吠得可闹腾了。典型的纳西小院,木房子阁楼,最大的亮点,她家有苹果树!苹果,长在树上的苹果,请原谅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苹果树!一直以为只有北方才有苹果树的,可能是这里海拔稍高温度不高日照强烈才适宜苹果树生长吧,猜测。毕竟第一次看到,难免没把持住便尖叫起来,难免会一直盯着树上的苹果流口水。然后一不小心就被奶奶看到这副傻样,便拿出苹果让我们尝,还没熟透皮儿还青,有点酸,不过真心好吃啊!挺喜欢奶奶家的小院子的,走廊摆满了各种花,院中有苹果树、木瓜、海棠果等等,树荫下是各种菜,住在这样的地方可真享受。像极了曾幻想过的未来,等我到外头闯够了逛累了吃腻了老了,就好好创造我的果园我的花园,安心打理。当然规模不能太小啊,没钱养老就去卖水果卖花,优哉游哉啊哈哈。家里的其他人都去上班了,平时也都是奶奶一个人在家,好在有小院的花花草草还有那只不安分的小狗相伴,孤独感没那么强烈了吧。灰溜溜地告别,不知道奶奶对我们的记忆会有多久,祈祷,再来之时,奶奶依然在。

从一人行到两人行再到雷文洁加入变成了三人行,大包小包塞满,继续上路。草甸,牛马,藏房,峡谷,刺激着小小的心脏,在颠簸的车上舍不得眨眼。新鲜感充斥着,加上视野确实不错,只能说中甸,小香格里拉没让我失望,也是唯一一个令人满意的地儿。街上人挺少的,公交车没有站牌,不过面包车什么的超便宜,但还是不怎么敢搭,网上说的藏族司机会坑人(感觉是偏见。。。。其实人都挺好的)。游人都聚集在月光古城里了,随处可见的藏族服饰,皮肤的高原红,独特的建筑风格,喇嘛穿得有点不伦不类,还是能让人感受到藏族的味,似乎比白族、纳西族富有更浓烈的民族气息,说白了就是还不至于被汉化得很严重。一下车就遇着两女孩在吸氧,呃,这里平均海拔3200m这样,我们仨顶多就头晕,估计是晕车。“谁再提高反这个词谁就请吃饭!”我用此神句把什么头疼啊胸闷啦气短啦高反啦的声音通通淹没了。客栈附近是酒吧,一晚上都在放江南style,突然觉得这首歌一定是世界上最难听的歌。

传说云南艳遇很多,后来才知道艳遇的另一个含义是一夜情。在丽江甚至看到有人这么给自家的酸奶打广告,喝酸奶,可以提高艳遇的机率。。。瞬间石化唉。艳遇这重口味的玩意儿,玩不起。但和驴友结伴倒是件轻易的事,简单直白的说,这是清新版的艳遇,或说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能结伴的主要有几种人,穷游的牛大胆学生,装逼的文艺青年,辞职的闷骚男女,当然,我自定义为第一类。我们怀揣着共同地目的,花最少的钱去最多的地方,能逃票就逃票,该疯狂时就疯狂,相互排遣孤独寂寞,或者寻求安全感。问了一晚上还是没找到同行者去纳帕海,难道就我们仨么?请不要这么残忍地让

牛马学长

一个路痴带着两个傻逼(老子看起来有这么靠谱么,你俩为嘛说靠你了靠你了)去摸索道路。运气又来了,早上发现两男生在检查院子里的山地车,一打听是要骑车去纳帕海,比起不停翻地图找路我更愿意死皮赖脸地求他们带上我们,得逞了冯提多得瑟啊,然后看到一个就拉拢一个不断扩大部队,一起吧一起吧。。。感觉像是在大理,河南妹子看我一个人,说咱两结伴吧。好啊,可其实我不认识路的。不想因为看路而错过路边的风景,立马再逮两男生,你们骑车去哪儿呢,带上我们吧。只能厚着脸皮搭讪了,还好

遇上的都是活菩萨,才没被扇一巴掌拒绝拒绝。。。环草原骑行一周,随处是景,牛羊马野猪鸡鸭老鼠什么的,十二生肖都要齐全了么,哈哈。一广东仔进一家牧民家买泡面,机缘巧合,没有做好功课不懂什么礼仪禁忌,参观藏民的家,把兜里的零食掏出来给他们家的两个小妹妹,阿嫲嫲就说请我们喝酥油茶。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我们像群土匪,毫不矜持,兴奋地等着酥油茶。广东仔更是有种为了吃的拼命的节奏,在锅炉边卖命地扇风。牛奶拌青稞面粉,搅成团,喝一口酥油茶,吃一口面,是最佳的吃法。第一口,青稞面特别香,多吃几口就会腻,酥油茶的味道不敢恭维,估计是喝不惯吧。奶酪咬了一口,hold不住,偷偷地吐出来包到纸巾里。这些青稞面得拿到城里去打成粉,酥油茶,青稞面,便是他们的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饭。土匪也是有良心的,吃了人家那么多东西心里挺过意不去的,多买些他们家的东西来补偿吧。后来孩子的爷爷回来了,说要一人收十块酥油茶的钱,可当嫲嫲说请我们喝酥油茶就感觉特别真诚不像是在卖茶,我们交钱的时候特地看了一下嫲麻的表情,有点尴尬,嗯,足够了,就像广东仔说得,她一开始不打算收咱们钱的,真的。不过,这样也好,我们也能心安理得地离开了,哈哈。继续上路了,队伍了有个从成都骑车来云南的,经验体力比较足,休息了半小时还没等到我们,他便自个走了。广东仔本来就是一个人,估计不喜欢和一群傻学生一块,也走掉了,八个人又变成了五个。吃饱喝足了,得瑟了有力气了,然后就没注意看路翻沟里了,永远忘不了韦丽华童鞋指责“郭靖”的雷句“啊,刚才你应该拿你的单反帮我拍张照再拉我起来的!”我还能对这傻逼说什么呢!!!再摔一次,老子帮你拍。呃,生命宝贵,请珍爱并深爱!“郭靖”在泸沽湖骑车也翻过车,满身伤,小单反镜头裂开了,损失不小,但还是生龙活虎地继续前行,牛大胆学生类型,噢不,好像他自定义是文艺文艺文艺。。。后来在旅院帮丽华洗衣服的时候觉得挺惭愧的,是我把徒步说得很刺激很好玩诱惑她一起上路的,结果肩膀负伤、指甲掉了一块,折腾了一遭徒步不成自己独返丽江,几天不能洗澡不能碰水,唉,罪过啊。

郭靖东西太多不太想虐待自己就和丽华回丽江了,517驿站那个说要一块徒步的因没号码联系不上,只说动了东方红加入徒步行列,这下又变成三人行了。回桥头那天几乎都把时间耗在车站里了,东方红提议去松赞林寺,昨晚逃票不成还不死心,貌似这重庆娃对逃票最感冒,有时候觉得挺不像已经工作了的人。以为挺靠谱的,其实也不懂路,寺庙找不着,却赚到了阵阵狗吠声。姗姗姐在桥头下车时遇到的,徒步队伍太小,能扩大就扩大,嗯,四个人了。这一路上,先是我自个一个人溜达,然后找到了丽华,接着雷文洁加入,再然后死皮赖脸跟着那几个男生屁股后面骑车,现在又拉拢到姗姗。一人行,两人行,三人行,四人行,五人行。。。不同的故事上演着。桥头店铺的老板娘把现在雨季徒步虎跳峡说得挺吓人的,劝我们别去,来都来了,不试试怎么知道前途如何?很幸运地遇到了一家住虎跳峡里面的大叔,表示可以带我们逃票进去并送到纳西雅阁,哈哈,管它什么危险不危险先进去再说,我们是牛大胆。我们躲在面包车的座位里,不能说话,过了收票站才能坐到位置上,侥幸心理,不过真的挺刺激的。倾斜角大于45度的盘山曲折小路多么考验司机的技术啊,一不小心我们就没了。“大叔,您慢点开哈慢点开,我们不是很赶时间的。。”,“放心,我是不会和你们死在这儿的”。。。。。好吧,有您这话我们就放心了。。。丽华童鞋一直想住的纳西雅阁呀,可惜啊可惜啊,当天下过雨,玉龙雪山蒙了一层雾,看不到什么夕阳雪山,所以你不要太遗憾哈,我们也没看到。前段时间出现塌方,有些路段还在修着,现在下虎跳到大具的渡船已经停运,于是我们有点想打消徒步两天的计划,打算只走

到中虎跳。客栈里只有我们四个客人,其他人都走光了,所以队伍没有扩大。为了看日出,我们四个早早就起床。其实徒步没多累,可能是很久不爬山了,有点吃力。小时候爬这种山就是小case,老子又不是没见过山,虽然咱们那儿的山只能算是小山丘。行走在大山间,想到最多的是小时候和堂哥堂姐们上山摘果子、捡柴火,忒好玩。大概是下午四点半走到中虎跳的,买了10块钱的过路费就冲下去,在谷底呢,下去得半小时,上来得一个多小时。就想着下到半山腰能看到下面的激流就好了,绝对不会为了拍几张照奔到谷底把自己折腾得累死累活。走了一天,再折腾往前走也没什么意思了,只想早点回去。还是出现了些不愉快,明知道大家是要赶7点的车,为什么明知道时间不够还要一意孤行奔到谷底?在上面等得直发火,还真就打算和雷文洁搭车先走了!如果别人不考虑你的感受你有必要顾及他的感受么?老子急起来就不得了了,管你们累到面色发白还是要吼几声出出气。后来也没觉得很过分,因为你们也没有对我们解释什么。在六点五十多赶到了桥头,可并没有班车经过。绝望之际,我想尝试拦车。试试吧,果然,又走运了,不到两分钟经过了三辆停了两辆,我这臭傻逼还跑去问后边的吉普车,前面开着小车的丽江小帅哥明明就打着边灯一直在等着啊。第一次拦车成功,激动得在车窗边蹦蹦跳跳,比看到苹果树看到草原看到雪山露脸还要兴奋!走二十八拐的时候还觉得以后徒步进藏无望,现在发现老子还可以拦车可拦车啊!总是在深深的绝望了遇到美丽的惊喜!啊哈哈笑死我了,感觉又有了希望。在大理又看到一男一女拦车,估计也是进藏,举着“搭车”的牌子,可我跟着别人骑车转洱海出来的时候还看到他俩。现在突然觉得还是直接写目的地好,人家看到你的目的地要是顺路可以捎上你,可举着个“搭车”的牌子大多数的人懒得停下来问你要去哪儿。再者也不能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吧,像我这种举着张小纸条的就该加上肢体动作,又蹦又跳吸引过往车辆的注意,才会这么轻易的得手。当然,最主要的是小帅哥乃真好人,愿意载我们。最后还把我和雷文洁送到旅院,再把东方红和姗姗送到古城,啊,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呐!

篇五: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广播电视学邓宇晨2013141043080

我从来不是最优秀的那类人。

从大一加入辩论队,组织部开始,在各类组织里我既不是那个能够统筹全局高瞻远瞩的,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低头做事的,相反,我更像一个投机主义者:偶尔在我认为适当的时机抛出几个妄想一鸣惊人的建议;另一方面又不想显露出自己因为懒惰而无能的样子。我也在试图为自己找到一个目标去模仿,这些目标往往是我极其敬佩的学长学姐,这样做反而让我痛苦不堪,难以企及或者说风格不符的目标只会扰乱前进的方向。

所以说,其实我是个现实主义者,常常在与理想的争斗中灰头土脸的挫败,缺乏抗争的勇气而懦弱胆怯,然后屈从在现实的淫威之下,成了鹰犬走狗,家畜牛马。

我已经很少会回忆起我的高中了,那时候天不怕地不怕,身体被教室束缚着,心却是无限大,仿佛哪里有黑暗就要身化为烛点燃光明,哪里有丑恶就要代表月亮维护爱与正义。每天为了高考拼命作践自己,仿佛做一切事情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分数便是可耻的。

除了每天早上的朗读。

当然朗读也是有现实原因的,私心里想着如果能够模仿这种风格当然是最好不过的,搜罗来每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煞有其事的装在文件夹里,每天早上偷偷瞄着老师不在的时候便拿出来大声朗读,当然语文老师不在此列,那时巴不得献宝似得让语文老师看到自己的新闻理想,然后夸几句以资鼓励,到最后被同学赞有南周之文风的时候,心里乐开了花。

可能是人都是这么贱:越是匮乏贫穷越是珍惜,如果极大富裕反而不屑一顾。那时一份《南方周末》买回来看的如痴如醉,同学借的时候三番五次的叮嘱不要折角损坏,现在只觉得用南周垫桌脚要比人民日报轻浮一些,毕竟自由主义的东西来的更不切实际一点。

虽然每次看到如鸡汤般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觉得受益匪浅,但也没有

能力去反思过为什么当时自己发了疯的也要学新闻。

一直声称自己是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理想主义者,有时候会被小伙伴说几句:“哟,你还挺有新闻理想的嘛。”这话听起来颇为讽刺,最应该有理想的一群人早就丧失了对现实的希望。所以纷纷转战房地产公关,摇身一变成了说假话都要大张旗鼓的人。

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便是自身的准备不足。窃以为,如果说“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一种对记者的称赞的话,那所谓的“时代的无冕之王”、“社会的灯塔”真的是一群掌握着话语权的媒体人的自吹自擂了。多少高中生被记者这一道德天然高尚,行为天然正义的群体想象的太过于美好,或者说,能够试图用自己文章推动这个社会的体制变革。然而当他们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不是如何去潜伏卧底、打黑耙粪,而是喉舌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想象中的老师们的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而现实中大部分老师也只流于将教科书照本宣科。即便进入媒体之后,发现自己可以报道的也只有处理市民们诸如下水道堵塞,垃圾没倒之类的抱怨。再宏大的梦想也会流于最细碎的庸俗之中,于是产生了失望和疲态,于是心灰意冷从此不碰媒体。

其二是媒体的生存环境恶劣。前段时间听学长学姐抱怨媒体招人太少难以进入。如今纸媒大都在裁剪人员,加之近些年收紧舆论的态势,更是雪上加霜。网上的一片抱怨之声在此笔者也不想多提。

其三则是新闻院校缺乏对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新闻学的是“杂家”,即所谓取百家之长。然而如今不仅百家没有学到,连“一家之言”都学的不够扎实。如此看来,新闻学倒不像是一门学科,更像是一种技术,“新闻采编”更应该开在职业院校而不是大学中。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理想这个金灿灿的东西就显得尤为可贵。

确实,给新闻这种产品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预期是不对的。新闻本不应该承担这样的作用,由新闻而引起的舆论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不够高明的改革策略,因此尽可能不用就不用,只是在当今中国这似乎是唯一的改革方式。

如果一定要为新闻的作用做一个概括的话,我宁愿只有“提供真相”,只有真相,因此新闻专业主义不管说了多少年都是值得被重复和铭记的。但是这不代

表你不能在新闻中体现你的思想和倾向,只提供真相的新闻依然可以传达着某种作者的个人意见。

我向来敬佩那些身先士卒的人,因为我自己总是缺乏这种秉持着某种坚固的价值观的勇气。对于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黾岢肿抛约旱姆绞缴畹娜耍叶季醯盟鞘侵档镁磁宓模蚁M铀巧砩涎扒蟮侥承┪胰笔У木窈陀缕?/p>

我对于任何我没经历过的事都保持好奇,并愿意亲身尝试。每一种生活都是一个故事,穿梭在每个人的故事里,如同亲身经历过。这让我觉得刺激,并为此迷醉。

我对于许多大学生并不在意的事件有着不同寻常的兴趣。我想知道身处在事件中心的主人公的想法是什么,他们那种或是怪异或是淡漠的表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杀人者是否有着自己的家庭,抢劫者是不是有着刚出生的孩子,如白莲花的好人是否真的不沾一尘?看似十恶不赦的坏蛋是否值得我们去同情和原谅?我希望从这些事件中听到双方的意见,为每一个亲历者提供讲述的机会。

我是一个天然的乐观主义者,我期待着一个更好的时代的到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