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宜兴善卷洞门票价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0:10 体裁作文
宜兴善卷洞门票价格体裁作文

篇一:无锡各大景点门票

推荐之一:无锡市灵山景区(凭借世界佛教论坛特殊升等)

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

推荐之二:无锡鼋头渚

宜兴善卷洞门票价格

同程网现推出鼋头渚景区国庆优惠活动,105元的成人票,现只要90元(含游船费),机会不容错过,赶紧预定吧!

去鼋头渚的N大理由:

理由一:

鼋头渚是太湖第一胜景,游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鼋头渚。

理由二:

鼋头渚是世界三大赏樱圣地之一,有“中华第一赏樱胜地”之美誉。 理由三:

阳春时节赴无锡太湖鼋头渚赏樱踏青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春季休闲旅游的必选项目。

理由四:

鼋头渚以水景取胜加以明秀的园林建筑,园内更是花影招展、林木扶疏,湖岸怪石横陈、青波白浪。

景区导航:

鼋头渚公园以水景取胜,加以明秀的园林建筑,园内更是花影招展,林木扶疏,湖岸怪石横陈,青波白浪。较为著名的建筑有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万浪桥、万方楼、光福寺、陶朱阁、光明亭等等。公园现有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景区。鼋头渚的特点是以太湖风景为主,人工修饰为辅,依山傍湖,别具情趣,是观赏太湖的理想所在。游人进园先至“太湖佳绝处”牌坊,过“间津”、“利涉”门后,渐行至长春桥边。这里初春时樱花破绽怒放,排红粉白,一树树,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雾,灿烂眩目。

游玩景点:太湖佳绝处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

游玩景点:长春花漪

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最美的一种。每年4月这里樱花夹道,缤纷艳丽。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游玩景点:太湖仙岛

在湖中远处回望在湖中远处回望鼋头渚,只见上下苍苍茫茫,水天一色,这一带湖岸好似横在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轻轻漂移。湖东有大浮、乌云、龙王等山合成湖东十二渚,西面有青龙、莲花、石埠诸峰合成湖西十八湾。远处有太湖仙岛犹如神龟静浮在湖中。那马山就像骏马奔驰在云雾中,湖上波浪细腾。我们既可以看到太湖的雄伟、辽阔、无边无际,又可以遥望湖中山峦起伏、山重水复,所以说鼋头渚占据了太湖最美丽的一角。

游玩景点:鼋头渚牌楼

鼋头渚牌楼建于1973年,是过去鼋头渚公园的大门,现在是“鼋渚春涛”序列空间的序幕。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了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风景的特色。顺着大道向前,是300米的杜鹃坡,清明时节树丛、林下、溪边的杜鹃花开遍山野,映的满山都是红色。

游玩景点:鹿顶迎晖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198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鹿顶迎晖”一景,1984年动工兴建,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通鹿顶山的道路有四条,还有一条盘山公路,一般游人多从挹秀桥登山。

篇二:宜兴善卷洞旅游作文

宜兴善卷洞旅游作文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点儿不错。今天我格外兴奋,因为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善卷洞旅游。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不断,人人都欣喜若狂。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美丽的景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终于,我们的车直达第一个景点——善卷洞。

站在洞外,只见洞门雄伟瑰丽,上刻着“善卷胜景”四个苍劲的大字,上面花纹精细、色彩典雅,古朴典雅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我们再往里走,一道瀑布自天而降,它虽没有黄果树瀑布宽,也没有庐山瀑布长,但它小巧玲珑、错落有致,宛如一位知性的江南女性,用涓涓的清流温柔地和游客打着招呼。 终于进洞了!善卷洞果然名副其实!

来到中洞,只见整个洞顶呈拱形,洞内宽敞无比,同时容纳两三百人集会也不显拥挤。再往前走,抬头只见四个红色大字“人间红尘”,于是我们便来到了拐进字旁的洞窟。

一来到中洞,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咦?这个??怎么这么像大象?”“它怎么会在这儿?”我疑惑着,再走近一瞧,呦,这不是一块石头吗?可你看,这鼻子、眼睛、嘴,活像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象,怎么能不使人惊叹!导游阿姨用电筒照着一块巨石对我们说:“这块石头像一只横卧的雄狮,狮毛又浓又长,称为狮王。”接着又照着另一块巨石说:这块石头像一只正在散步的大象,称为象王,因此我们称中洞为“狮象大场”。嗬,还真是名符其实呢!

穿过中洞,我们又来到了上洞。上洞比中洞还大。洞中最绝的则是一幅“倒映莲花图”,它实为一块在洞壁上的奇石,石块倒映在下面的水池中,便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石洞里不仅有奇景,还有一幅“石画”:两根石柱上的水珠顺着石柱滴下来,凝结成了冰棱状的钟乳石。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石柱还在成长,越长越高,一根从上往下长,一根自下往上长,最终连为一体。像两根不怕风霜的梅花枝在风中坚强地成长,所以它叫做“千年寒梅”。洞中还有一怪,便是“冬暖、夏凉”。我们一往上走,就感觉酷热难当,正当大家想脱掉羽绒服,使自己凉快一些,可往下走时,突然变得凉快了很多,真是太神奇啦!

最后,我们去了“泥吧”好好体验了一把。因为宜兴是“陶都”,所以我亲手做了两个陶泥作品作为纪念品赠送给爸爸妈妈。

这次活动可真有意思,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来。

篇三:无锡旅游景点收费一栏表

秦邦宪故居、无锡碑刻陈列馆、钱钟书故居、顾毓秀纪念馆、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张闻天旧居、泥人博物馆、锡剧博物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惠山古街、蠡湖公园、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十八弯风景区、蠡湖大桥公园、运河公园等景区(点)继续免票向广大市民开放。

篇四:善卷洞

善卷洞风景区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 发现于2700多年以前,是宜兴最古老的溶洞。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善卷之名由来以久,相传在4000多年前,有位善卷先生避虞舜禅让,在此隐居,因而得名。善卷洞区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可分上、中、下、水四个洞穴,洞穴之间相互连通,景色不同。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维妙维肖,形态逼真。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 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

步入洞内,宛如走进一座地下宫殿。上洞之景以缥缈之美而名扬四方。洞内往往云雾弥漫,故而又得名“云雾大场”。洞长70米,高为30米,环壁奇石应接不暇,有的状如绵羊,有的形似骏马,栩栩如生,姿态万千。泉水由石缝之中汩汩流出,各色钟乳石映照于水中,五彩缤纷,甚为美观。中洞为善卷洞的入口。入门即见“狮象大场”——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石厅,形如守卫的巨型钟乳石立于门口,审视着每位游客。石厅的两侧立有形如青狮、白象的巨石,因而得名“狮象厅”。下洞景色斐然,具有乡间田园景致。飞流瀑布由山崖之上倾泻而下,澎湃激昂。洞内的钟乳石也与上、下二洞不同。这里的钟乳石或如香蕉、或如莲藕,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水洞景色可谓一绝。溪谷流泉,曲折幽深,水平如镜。各式彩灯映于水上,氤氲灯光折射出迷幻效果,宛如东海龙宫,晶莹剔透。舍船步行可至善卷后洞。后东为善卷梁祝文化汇集之所,既有“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又有“祝英台读书处”等景观,让人在观赏景致的同时回味了一遍这篇享誉世界的爱情悲剧。洞前有一个巨大的石笋,绕过它,就进了中洞。中洞极为宽阔,大约有1000多平方米。中洞两旁的那两块石头样子有些奇特,左边的那只像狮子,右边的那只像一只大象,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栩栩如生,从中洞进入上洞又别有一番情趣。两棵“石树”屹立在上洞里,就好像在支撑着上洞。左下角有一个荷花池,虽说是荷花池,可却没有真的荷花,而是上方的钟乳石倒映在池水里,就像一池荷花一样。而且上洞还冬暖夏凉,一年四季的温度都可以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出了上洞,从中洞穿过一条石壁来到下洞,洞顶有一组石幔,样子奇特。穿过石幔大约10米,就有一个小瀑布。它没有庐山瀑布的雄伟,黄果树瀑布的美丽,但有自己独特的幽静,阵阵凉意,很有诗情画意。回到下洞往前走就来到了水洞。你到了那,就可以乘船出洞,那五彩的水加上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会让你流连忘返。那些工作人员会给你划船,不会,它们的方式有些奇怪,是用手一点一点拉着岩石出去的。过了三道湾,就到了出口处,洞里的黑暗与洞外的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出了洞还会有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等着你。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篇五:宜兴善卷洞-工程地质实习

论宜兴善卷洞的喀斯特地貌及地下溶洞资源环境保护

21010226 唐睿

内容提要:

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喀斯特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湘西、鄂西、山西等省区,此地处于我国第二地貌阶梯的东部,是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所以自古以来喀斯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公元前五~四世纪就出现有关喀斯特的记录,为世界上喀斯特记载最早的国家。 明代徐宏祖所著的《徐霞客道记》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区域特征,记载了洞穴形态、气象和水文情况,是我国古代最为系统的喀斯特著作。这次我们工程地质实习所参观的善卷洞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善卷洞

正文:

善卷洞概况

善卷洞风景区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景区内,林木葱茏,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宜兴善卷洞发育在下青龙组灰岩中,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

游程约800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四部分,洞洞相通。善卷洞四周离墨山高100-120米,地层是下中三叠统青龙群(T1+2)地层,与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岩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20度。主洞方向为N60度E,几乎平行于燕山晚期的煌斑岩脉,与一组断裂构造有关。另外,洞顶有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裂隙呈网状切割地层,洞内沿这两组裂隙滴水、渗水,形成石钟乳,可见这两组均为走水裂隙。

善卷洞开始形成要从距今约2亿1千万年的三叠纪时算起,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富含碳酸钙,并逐步沉积,形成石灰岩沉积地层,地壳变动,水的冲刷,先形成上洞;而后地壳再变动,再形成中洞;最后形成下洞和水洞;约在100万年前基本定形。善卷洞总的形成于青龙群石灰岩生成以后,所以洞的规模大,地质地貌丰富,地层分明。

(1)中洞——善卷洞入口处

洞穴形态为天然的弯形大厅,长60—70米,宽14—15米,高11—12米,可容纳二、三千人。

洞穴堆积,洞顶岩层裂隙处有近期堆积物。洞口兀立的大石笋高达7米多,如中流砥柱,故名“砥柱峰”。经考查,其生长速度为1cm/30—50年据此推算该石笋已形成三万多年。左右洞壁上灰华堆积形似狮象,故中洞又称为“狮象大场”。洞顶、洞底均经人工修饰,洞穴堆积不发育。在中洞的东南侧,有北东向裂隙,现今上洞之水仍流经中洞转入地下,说明洞穴的发育与岩组断裂构造有关。

(2)上洞——原属中洞,因崩塌后经人工处理而成上洞

洞穴形态:宽度大于高度,为一倾斜状扁形溶洞,形似螺壳,规模比中洞还要大一倍。

洞穴类型:上洞仅一出口,向高处封闭,为一盲洞。由于该洞正处在螺岩山的中心部位,洞中不见曦日,常年气温保持在23摄氏度—27摄氏度,冬暖夏凉。洞内霞雾迷漫,烟云缭绕,故又称“云雾大场”。

洞穴堆积:洞内石钟乳、石柱、石幔等堆积物,形态怪异,琳琅满目。特别是洞中央的两株五、六人才能合抱的石柱,连绵到洞顶,享有“万古双梅”之誉。上洞东南侧北东向裂隙以及沿此裂隙排列有序的堆积形态,证明溶洞延伸方向与此断裂构造的密切关系。

(3)下洞与水洞——这里最大的特色是水

洞穴形态:长度>高度>宽度,为裂隙状和锥状溶洞。长180米,宽18米,高度20米。洞穴类型:有进口与出口,为一穿洞。

地下河(水洞):下洞有地表水贯入,人工垒砌的石陡坎高达6米,形成“飞瀑”景观。随着高程的降低,水流到后洞形成地下暗河。地下河长达125米,最深处4.5米,河面最宽处6米,水面距顶2米左右,常年可通小船。地下河的洞顶与洞壁灰华都不发育,显示出溶蚀、冲蚀的特点。地下河码头处有圆度较好的石英质砾石堆积,证明地下河有异地成分加入,不是溶洞河,而是伏流。地下河为北东方向,接近后洞时,有三个近90度的大转折即到豁然开朗的后洞口。 喀斯特地貌简介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溶洞景观在我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较为广泛。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

于喀斯特。

典型喀斯特地貌

(1)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

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这样的地貌称为石锅。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这两种溶蚀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见。

(2)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是溶洞景观中的精华部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溶洞中你尽可以欣赏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