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老师给我的启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36:27 作文素材
老师给我的启示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我的班主任老师给我的启示

我的班主任老师给我的启示

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和蔼可亲、细心的老师。他叫唐老师,唐老师是从一年级开始教我们班的,这几年来,虽然老师很多、但是唐老师是第一个让我看到了当一个教师的负责的人,也是第一个让我改变梦想的人,看到老师我时不时想:如果我自己也是一位老师该多好!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唐老师,唐老师上课时,让我感到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反而让我非常兴奋。在我眼里是这样,在大家眼里也是这样。大家都认为唐老师是一个和蔼的来师,人很好,不像别的老师那样严厉。

我之所以这样说唐老师是应为。

曾经唐老师也对我细心过。

曾经我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至今我可以走上讲台,发言了。这全是老师几年来的批评,使我开了窍。我知道老师是器重我的,关心我的。老师的关心和器重使我这几年来学习都还不错。

所以,为了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我决定要在小学仅有的一年里、挑战自己的胆量,成为一个老师得力的助手。

我也要在暑假里认真的复习功课,下学期有好的开始!

预祝我成功吧!

金川小学五年级:黑色寂寞

篇二: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作文教学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作文教学给予我们的启示

作文教学

2012-07-23 16:56

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的《关注作文教学的“过程化结果” 》,看完之后很有收获。

一、 黄荣华老师介绍

黄荣华,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1984年走上语文教育岗位。2001年始先后师从陈文高先生、黄玉峰先生、于漪先生。现任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在几十年的语文教育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育观教育就是对生命进行文化约束的同时,唤醒、解放其生命力。这种对生命约束与解放的双重意义,也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伴随这种语文教育观的形成,也逐步形成了“生命体验”和“文化贯通”相融相生的教学特色。

实践→总结,总结→实践??循环往复的探索,使语文教育始终处于行进状态。2000年和2003年发表的《语文学习的第一要素是生命体验》和《文学解读的三重障碍》,2008年出版的专著《生命体验与语文学习》,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1999年和2000年发表的《中学语文建立“汉字单元文化概念”的探讨》和《全球化时代汉语诗性特征的价值想象》,2008年出版的专著《穿行在汉字中》,也产生了不少的回应。主编的“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20种),已成为许多中学图书馆的推荐书。作为课堂实践的真实记录与思考,2010年出版的《上海名师课堂·中学语文黄荣华卷》正在走向语文教师中间。

二、作文教学过程化

下面是复旦附中2011届学生高一第一学期前半学期作文过程的粗略呈现 1、2008年9月4日

9月4日,星期五。上午。第一二节语文课。作文。

这是2011届新生第一次作文。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从40多双期待的眼睛中可以看到。我在黑板上写下“九月四日这天”,说这是我们的作文题,两节课完成,希望有精彩的描写。

有同学发问老师,这也叫作文题?

有同学嘀咕就是,这也叫作文题!

多数同学互相发问九月四日是个什么日子?”

“大家写写看。想给大家一个很公平的题目,谁也没有想到过,更没有谁写过。尽你的努力吧。说不准有同学能写出非常棒的文章来!我相信这一点!”我鼓励着。

??

2、2008年9月6日——18日

这些天陆续看完了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感觉极坏,常常反胃,有时很想骂人。两个班将近90篇作文,竟然没有一篇真正把视角投向几十平米的教室外!真的很沮丧!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些作文中缺少阳光,相反却有角角落落的阴影!

我大略统计了一下写同学这天过生日的有15篇,写一星期来的新生测验很失败的有20多篇,写住校一星期了想家的有20多篇,写周末要与其他学校的同学一起去看老师的有20多篇,另外一些大多就是写上高中后的一些新感受,如哪位老师怎样,哪门课程怎样??

我原本期待有同学能写到这天美国的金融危机,写到美国大选,写到股民,写到民工,写到公交车,写到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写到路边的乞丐,写到一缕晨曦,写到一片落叶,写到一只蚂蚁,写到一滴水,写到一片猪肉,写到怎样惦记着昨天没有看完(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老师给我的启示作文)的书,想象这天天堂的情景,想象以前的这天的情景??但这样的内容太少太少!

并且,很少有像样的描写!

3、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下午。集体备课,讨论第一次作文,主要是谈如何讲评。全年级汇总后发现,各个班级的情况都差不多,没有几个同学真正有独特的生活感悟。若从这次作文看,他们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真正感知力!他们生活在一种虚假的困窘中!这是多么可怕呀!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通过作文题的引导,把他们逐步引向生活深处,引向阳光地带,真正感受到“物质的诗意光辉向着我们微笑”(培根语)。于是,我决定给学生提供“世界,早安”这一题目,作为第二次作文的题目,并要求注重描述。

4、2008年9月25日—10月12日

在一种复杂的情绪中读完了两个班的第二次作文。第一次作文讲评后,有的同学获得了启示,目光开始真诚地投向教室之外,或以感恩的心向世界问安,或以祝福的心向世界问安,或以宽容的心向世界问安,或以期许的心向世界问安;但大多数同学只是表情生硬地向世界问安,如同被强行拽着去完成一个礼节性的会见,满脸假笑。而我们期待的描述与想象则几乎看不到。

5、2008年10月14日下午

初步汇总后,老师们一个共同的感叹是初中似乎没有过真正的描写训练,因为从490多份作文中我们找不到一篇有像样的描写的文章。再细致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作文几乎也没有真正展开联想。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想一想,我们还是从联想的训练开始,于是,第三次作文的题目诞生了“风的联想”。

6、2008年10月16日—27日

终于有了一些笑意。

第三次作文虽然没有很成熟的文章诞生,但随着“风”的流动,学生产生了一些奇思妙想,足以解颐了。陆续有一些好消息传来,老师们都有了一些收获,大家额手称庆!

不过问题也很突出多数作文有一两段精彩的联想,但缺少整体感。

很快,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出来了“那一张脸”。我们期待学生的作文有描写,有想象,有联想,有整体感。

7、2008年11月7日—11日

本以为这次学生会写得更好,但并非如此。题目是“那一张脸”,几百份作文中却看不清多少张脸,绝大多数脸是概念化的,模糊的。尤其是那一百多张妈妈的脸,何其雷同!那几十张老师的脸,何其相似!

一些学生过来看分数,问他们为何都是一个概念一个小故事的堆着写,答曰中考就这样写的!好得分。

我们只好认了!

看来,要让他们进入生活中,看取生活的真实,发现生活的真美,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我们真的任重道远!

仔细分析前面几次作文后,我拟定了第五个作文题——

题目记忆中的三个片断

要求每个片断都有深刻的印象;三个片断相互关联;以描写为主。

三、特级教师分析

我将高中作文教学的任务大体分解为三个阶段高一主要引导学生表达“存在”与“发现”,少量表达“见解”,写作技能训练以叙述、描写为主,议论为辅;高二主要引导学生在表达“存在”与“发现”的基础上表达“见解”,写作技能训练以议论为主,以叙述、描写为辅;高三引导学生紧贴时代思考世界,反观自身思考自我,形成比较成熟的看待世界的方法——“一分为三”,写作技能训练以结章和恰当运用写作手法为主。

我期待通过这样三个各有侧重又有内在关联(螺旋式上升)的阶段,将写作技能训练融于写作内容开掘的引导之中,引导学生在表达自我生命存在、发现与思考的时候,实现生命成长与写作成长的双丰收。我将此视为“过程化结果”。

由于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所以在三年的作文过程中,我只给他们3—5个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其他题目都紧贴学生作文的实际需要随写作进程而生成。上述五题中,只有第一题与往届同学所写相同,其他都是根据2011届同学的作文实际生成。

“九月X日这天” 是我的一个传统题目,几乎每届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都写。为什么我依旧让2011届同学写这个题目?因为他们与往届同学一样,需要这个题目给他们心灵以撞击。不是九月一日,不是九月十日,不是国庆节,不是中秋节,什么特殊的日子都不是,同学拿着这个题目会感受很强的冲击力惯常的思路与想法在这个题目面前失效了。它需要同学从一个平常的日子中发现自己生活的印记。这个题目其实就是提醒同学,进入高中后,许多东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十五年的生活,同学已经“被遮蔽”了许多,看世界的眼睛的一角早己被一些东遮挡住(写作的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不仅要将其掀开,还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被重新遮蔽了。我希望同学们进入高中后,能带着更真诚、更赤诚的心开始学习与生活。同时,这个题目在写作技能训练方面,也可以很好地从描写、叙述等角度观测同学初中的写作基础,为高中写作技能训练寻找更合适的方略。所以,我以此为高中作文的起点。

四、特级教师分析

1、关注作文教学过程性

新课标强调教与学的过程性,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很遗憾的是,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能真正关注“过程”的教师不是很多,能将作文教学结果视为“过程化结果”的更少。

可能会有很多老师反问按照设计好的三年或四年的作文教学系列进行教学,难道不是关注“过程”吗?如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教学就是一个过程,如按“审题——选材——结章——修改”教学就是一个过程,如按“描写方式——叙述方式——抒情方式”教学就是一个过程,如按??老师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过程”来。

确实,这些都可以看作一个“过程”,但这样的“过程”属于只从形式的角度、以关注 “点”上的“结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并非新课标强调的过程——从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角度、以关注文章整体性生成的“过程化结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点”上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如作文教学有这样一个流程老师从文章形式的角度按系列设计在某个“节点”上布置一个作文题目→学生据此写成一篇文章交给老师→老师或详或略地评改并评分或给一个等第。在这个流程中,有的老师可能在学生动笔之前有一定的指导,在评改之后有一个讲评。这看起来也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基本的必要的程序,并不是关注整体性生成“过程化结果”的自觉追求。对教师而言,这是灌输式教育的典型表现;对学生而言,这是被动接受型学习的典型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最看重的还是学生呈现的这次作文本身的质量,学生看到的往往只是老师给的分数或等第,老师看到的往往是哪个同学的文章写得好,哪个同学的写得差,有的老师可能还会看到哪个同学有进步。这种教学其深层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工具”,“把学生当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工具”。

而如果是从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角度关注整体性生成“过程化结果”的教学,就远不只是这样简单了。以高中作文教学为例,恐怕就有这样的一个“自觉的过程”勾画高中三年语文教育的整体构想,明白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每个年级分别要完成什么样的作文教学任务→每个学期要实现怎样的作文教学目标→每篇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学生写作此篇作文表现了怎样的作文潜能、呈现了哪些困难、具有怎样的发展可能→据此篇作文

篇三:《 给我的启示》作文指导示范课

《 给我的启示》作文指导

一、游戏导入,指导观察

1.做游戏——折小棒。

2.指导观察:

预设:(1)你看到了什么?(把过程说完整,试着说具体)

(2)你猜测此时他(她)心理在想些什么?

(3)你此时的感受是什么?

3.小结提升:

预设:(1)老师拿小棒——瘦小同学轻松折小棒(断)——强壮同学费劲折小棒(没断)——游戏结束,得到启示。

(2)?同学们兴奋,猜测老师要做什么——?这么瘦小,会不会折不断啊?——③瘦小同学轻松折断,我比他强壮,折断更容易——④游戏结束了,我得到了一些启示,我还想多做几次这样的游戏。

(3)?团结起来力量大啊!预设:你能尝试用谚语、格言或者联系生活实际来叙述你得到的启示吗??一根小棒易折断,十根小棒难折断。(谚语)③我们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就像是其中一根小棒,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才不会被折断。(联系生活实际)

二、选择材料,确定事例

1.出示:通过( ),我明白了( )的道理。

2.结合刚才的事件完成填空。

通过(折小棒这件事),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3.你还从哪些事中得到了启示,请你也来填一填吧?

4.相互交流,去除错误的启示。

三、剖析例文,探求写法。

1.阅读例文:

折小棒给我的启示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只见我们的语文老师——刘老师一脸微笑地走进教室,手里还拿了许许多多的小棒,她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做个实验,

实验的名字叫‘折小棒’。方法很简单,只要将我给你的小棒一下子折断,行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说:“行!”

刘老师首先请我们班最瘦小的祝强强上台折小棒,刘老师给了祝强强一根小棒,只见祝强强两手分别握住小棒的两端,轻轻往下一按,不费吹灰之力,只听见“啪”的一声,小棒一折为二了。接着,刘老师又请了班里身材最魁梧的曾庆源同学上台,这一次,刘老师要求他将一捆小棒全部折断。只见曾庆源双手紧握小棒的两端,用足力气往下按,没想到细细的小棒只是弯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一根也没断,曾庆源很不服气,涨红着脸,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劲往下折,只听见“啪啪”两声,小棒只断了几根。

刘老师举着剩下的小棒,微笑着说:“同学们,实验到此结束。从刚才的实验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呀?”话音刚落,我班的xxx高举着手,说:“我知道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xxx刚说完,xxx同学也不甘示弱地说:“这真是一根小棒易折断,十根小棒难扯断呀!”随后,刘老师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那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实验后的感想吗?”同学们有的说:“我们班是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根小棒,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不会被扯断。”还有的同学说:“团结力量大,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为我们班争光。”??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得热火朝天。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我们大家只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能克服重重困难,达到光辉的顶点。

2.剖析例文

(1)有顺序: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要完整:运用六要素进行判断。

(3)要具体:?过程具体:分出层次、分出阶段

?描写具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3.对照要求,赏析例文

传电话给我的启示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班做了一次有趣的游戏——传电话比赛。

比赛开始了,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走到讲台前。认真地看了老师写在纸条上的一句话。我们组的朱文洁可真够机灵的,看好后立即回到座位上,迅速贴着我的耳朵,轻声说:“小良赶着一群羊,半路遇到狼”因为朱文洁说得很快,我把小良赶着一群羊,听成了小郎赶着一群羊;半路遇到狼,

给听成了遇到梁。虽然心里有疑问,但是为了节省时间,我立刻转过身去,对着孙治耳朵把这句话说了一遍。孙治也转过身去??,大家就这样一个一个往下传话。看着同学们传话,我心里可高兴了,因为我们组传得最快。我心想:我们组准得第一。

最后,当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把传的话写在黑板上的时候,教室里炸开了锅,我们组的同学写的是“小孩感到身上一阵凉”。别的组的人也分别写上“小羊赶跑了一群狼”,“小强赶上天气凉”,“用枪打死一只狼”??总之,六个小组六个样。全班同学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有的前俯,有的后仰,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得直喊肚子疼,还有的??看着全班同学开心的样子,我也禁不住笑了出来。

全班同学大笑之后,我认真地想了想。古人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你差一点,我差一点,传到最后,面目全非。可见,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否则要闹出笑话来的。

要求:请你也来试着给这篇例文列个小提纲吧!

预设:?课堂游戏,传电话比赛。

?走上讲台,看清句子。

③传句给我,我没听清。

④继续传话,心里高兴。

⑤板写答案,哄堂大笑。

⑥认真思考,得到启示。

4.应用规律,改写例文

骑自行车给我的启示

我八岁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它全身是蓝色的,两个大大的轮胎,结构精巧,造型优雅。

我正高兴时,妈妈让我学骑自行车,这简直是太简单了,我一会儿就能学会! 我马上骑了上去,一下子就摔倒了,我想起了妈妈教我的方法,又骑了上去,结果还是摔倒了,后来,我又锻炼了几次,学会了骑自行车。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启示:只要有毅力,万事俱不难。

要求:这篇小例文写得不够具体,请你帮帮忙,改正过来吧!

预设:

骑自行车给我的启示

我八岁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它全身是蓝色的,两个大

大的轮胎,结构精巧,造型优雅。

我正高兴时,妈妈对我说:“儿子,买来的自行车可不是让你欣赏的,你要学会骑它。”“这有什么?三下五除二我就学会了。不行让你瞧瞧。”我得意地说。“看你得意劲,那你骑上去看看,它可没有这么简单就学会的。”妈妈好像故意激将我说。我毫不犹豫地骑上去,只听“呯”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膝盖上顿时起了一个大大的血包,痛得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真不好受。“看你得意忘形了吧?越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越要用心学习。起来,坚持认真学习吧!”我听了妈妈的话,咬咬牙,按妈妈教给我的方法:先将双手握住方向杆,再把左脚放在踏板上,用力一推,使自行车动后,再把右脚放在或踏板上,坐直身子。我按妈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练习。可顾此失彼,时而因没掌握平衡摔在地上,时而因右脚没踩在踏板上摔倒。而且一粒小石子也似乎和我作对,也把我拌倒了,我再也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我的心情由原来的开心变成了现在的气愤。“什么破自行车,我不学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上一小点困难就不学了算什么男子汉?”妈妈鼓励我说道。是呀,万事开头难,只要我用心学习一定会成功的。于是我擦干眼泪,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一个下午的艰苦学习,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启示:只要有毅力,万事俱不难。

四、板书设计 给我的启示

折小棒给我的启示 课堂游戏,同学兴奋有序

瘦小同学,轻松折棒 事件完整

强壮同学,轻敌未断具体过程具体:分出层次、分出阶段 再次尝试,仍旧未断描写具体:人物的外貌、语言、 游戏结束,得到启示 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篇四:魏老师给我们的启示—日记二则

魏老师给我们的启示 —— 日记二则 2011—12—4 星期二 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教

这个星期,利用下午第七节课,我们一小的老师和总校的领导共同观看学习了《魏书生的专场学术报告》的录像资料。这是一次快乐的学习,一次幸福的享受。魏老师的讲解,有着快板书的节奏,舞台小品的肢体动作,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亲历鲜活的教学事例,展示了当代一位教育家的朴素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治学、踏实做事的人格魅力?? 观后更是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消化、吸收。在实践中一起分享松、静、匀、乐的教学幸福。感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用魏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踏实做事,不包装,不折腾。”他列举了在台湾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了在魏老师的课堂上:就是这样一篇在学生的眼里很艰涩的古文,却让学生通过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完成了自主读文、自主理解文意、背诵原文等学习内容,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又收获多多。整节课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环节简单,简单之中却透漏着语文学习的规律,交给了孩子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也在向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迈进。可学生们最初想把学好这篇课

文寄托给老师时,他却风趣地对学生们说:“我这个老师是以‘懒’著称的。学好这课还得靠自己。”一个“懒”字,却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们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学生们自己去做;学生们不会做的事,老师要给一个方向,方法。让孩子们继续前行。真真正正的达到了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就是简单之中的不简单吧。

二、扎扎实实求发展

魏老师说得好:“我们要把目光从远处放到脚下,一节课,一分钟。一分钟,一分钟的抓听、读、说、写;一分钟,一分钟地背着,写着,练着;一分钟能做多少事。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要坚持守住自己的长处,往深做,做细。守住这些,想不创新,想不改革都办不到。”多好的一个当下一分钟—做细—守住—创新,让我们看到了魏老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个当下。特别是他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一分钟真是令人叫绝:一分钟注意力训练,一分钟写字,一分钟背课文,一分钟默写,一分钟读文,一分钟演讲??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那样的充满魔力。也正是在魏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一分钟的扎扎实实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才练就了学生一身的真本领:良好的预习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相互出题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进而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果我们

每一位教师都把精力放在当下,每一节课,每一分钟,研究小问题,注重过程,那么还会有不好的结果吗?

三、本本分分教做人

我和老师们都有同感,魏老师的整个报告,既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把教育的真理融入到朴素的话语中,典型的教育事例中,听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彰显了魏老师从容淡定的性格和良好的平常心态。正如魏老师所说:“课堂上不发火,我让学生做我的监督员,上完课找成功的快乐,无数的快乐就穿成了一串珍珠。课下和学生一起活动,把极平淡的小事做得快快乐乐从从容容。”这就是一个老师在学生面前最真实最具影响力的一面。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形成了乐观、从容、乐业和一颗难得的平常心。这种教育是无痕的,恒久的,更是难得的。我心敬之。学之。除此,他要求学生唱军歌,催人奋进,激发斗志,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他和他的学生都坚持写日记,他说,写日记能使人的心灵向善,向美。从78年2月20日一直到现在,坚持写日记113本。这是怎样的坚持与执着,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对学生有影响力,说服力的教育吗?

听了这个报告,真的是受益匪浅。只是自身才疏学浅,感悟到的还只是管中窥豹,只窥一斑。但只求学之,用之。

一分钟方法给我的启示

看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视频,感觉到魏老师的课是精彩的,那一个又一个的一分钟是精彩的,或记忆,或朗诵,或积累,或演讲。课上没有过多的讲解,但一步一步入微的引导又显得是那么的丝丝入扣,一个又一个的一分钟又显得那么富有情感。这课真的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我认为这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无疑,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乐于挑战的情感品质。

我想,我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在我自己的课堂上试一试。恰好,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尊严》这一课。作者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让这些人物在孩子们的心里活起来,动起来。特别是文中的哈默、沃尔逊大叔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这种写法更值得孩子们学习,可是面对小学生,我又不能给他们讲过多的人物描写的知识,我想在当下,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把文中这一个个经典的人物描写留在记忆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感染,无形中渐渐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采用了一分钟积累的方法,意想不到的是在孩子们展示的时候,有许多孩子都积累了二至三个自然段,看着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迫不及待想展示的神情,我此时的心情真的是

和孩子们一样的兴奋,这是在以往我让他们自己随便背时所看不到的。当我把一颗颗奖励之星送给他们时,每个孩子都感激的对我说声谢谢,小脸笑的像花一样烂漫。我告诉大家以后这样的一分钟比拼还会有很多,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耶、耶、耶!

多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呀,我与魏老师共享这份幸福与快乐,还有一份敬重与感激,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向智者致敬。

篇五:一句话给我的启示作文

一天下午,我正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突然,一道题目像只拦路虎拦住了我的去路,做完其他所有作业,我对着那道题目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可就是解不出来,拆开算不通,合起来算也不对,这可把我急坏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正想去问爸爸妈妈,可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向了“9”。我大吃一惊:“这么晚了?要是在平常,我早就进入梦乡了!”于是我把作业收了起来,心想:反正老师明天上课会讲,便去睡觉了。

早上来到学校,老师讲到这道题时,好多同学因为请教了父母都会了,可我不会,顿时我感到面颊滚烫??

从此以后,每当遇到不会的题目,无论多晚,我都会请教爸爸妈妈,直到弄懂为止。当老师提问时,我总能一下子答出来,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开心极了!

我终于理解了“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句话——人一定要学会主动求知,这句话将陪伴我一生。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