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石羊河流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35:34 字数作文
石羊河流域字数作文

篇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1 流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稍岭以西,祁连山北麓,东经101°41′~104°16′,北纬36°29′~39°27′之间。东南与甘肃省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北与甘肃省张掖市毗邻,西南紧靠青海省,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

流域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见附图一。

(2)地形地貌

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南部祁连山地,海拔2000~5000米,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部走廊平原区,由东西向龙首山东延的余脉-韩母山、红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断续分布,将走廓平原分隔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海拔1400~2000米;北盆地包括民勤盆地、金川~昌宁盆地,海拔1300~1400米,最低点的白亭海仅1020米(已干涸)。北部低山丘陵区,为低矮的趋于准平原化荒漠化的低山丘陵区,海拔低于2000米。

(3)气候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干旱指数1~4;中部走廊平原温凉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

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干旱指数4~15;北部温暖干旱区:包括民勤全部,古浪北部,武威东北部,金昌市龙首山以北等地域,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民勤北部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干旱指数15~25。

(4)河流水系

石羊河流域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条河流及多条小沟小河组成,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5.60亿立方米。

石羊河流域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又可分为三个独立的子水系,即大靖河水系、六河水系及西大河水系。大靖河水系主要由大靖河组成,隶属大靖盆地,其河流水量在本盆地内转化利用;六河水系上游主要由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组成,该六河隶属于武威南盆地,其水量在该盆地内经利用转化,最终在南盆地边缘汇成石羊河,进入民勤盆地,石羊河水量在该盆地全部被消耗利用;西大河水系上游主要由西大河组成,隶属永昌盆地,其水量在该盆地内利用转化后,汇入金川峡水库,进入金川~昌宁盆地,在该盆地内全部被消耗利用。

流域地形地貌及水系图见附图二。

1.2 社会经济

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市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部分,金昌市的永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山丹县的部分地区、白银市景泰县的少部分地区,流域共涉及4市9县。流域主要行政区分属武威、金昌两市,武威市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

地区,金昌市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流域内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有色金属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是河西内陆河流域经济较繁荣的地区。

全流域2003年总人口226.89万人(含古浪引黄灌区9.83万人),农业人口174.57万人(含引黄灌区9.63万人),非农业人口52.32万人;城镇人口73.39万人(含引黄灌区0.35万人),农村人口153.5万人,城市化率32.35%;耕地面积556.75万亩,农田灌溉面积449.98万亩,基本生态林地灌溉面积26.4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农田灌溉面积2.58亩;大小牲畜332.38万(头)只;国内生产总值(GDP)138.45亿元,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为32.87、64.57和41.0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102元,财政收入10.12亿元;工业总产值152.76亿元,农业总产值51.4亿元;粮食总产量113.23万吨,人均粮食产量49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

流域内已基本形成以凉州区和金川区为中心的二元城市发展格局,城镇人口主要集中于凉州区、金川区、河西堡镇及各县城关镇等。流域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绿洲承载人口已达每平方公里300人以上,对于干旱内陆地区来说,人口密度已相当高。其中,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7%,第一产业负担人口所占比重大。全流域2003年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4:46:30,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1.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1.3.1 地表水资源

流域地表水资源主要产于祁连山区,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采用1956年~2000年共45年径流系列分析,八条河流出山口多年

平均天然年径流量14.54亿立方米,见表1-1。

表1-1 石羊河流域各河出山多年平均径流量 单位:亿立方米

此外,还有11条没有水文站控制的独立小沟小河和浅山区产水量,由径流模数推求,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0.48亿立方米和0.58亿立方米。

综上所述,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5.60亿立方米,其中:8条大支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14.54亿立方米;11条小沟小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48亿立方米,浅山区水量0.58亿立方米。

1.3.2 地下水资源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按南北两个盆地分别计算。南盆地紧临祁连山,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北盆地包括民勤、金川~昌宁两个盆地。地下水资源包括与地表水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在流域水资源量总量计算中,仅计入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包括降水、凝结水补给量和侧向流入量。石羊河流域降水、凝结水补给量为0.43亿立方米,沙漠地区侧向流入量0.49亿立方米,祁连山区侧向补给量为0.07亿立方米,三项合计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0.99亿立方米。

1.3.3 水资源总量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6.59亿立方米,包括地表天然水资源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其中地表天然水资源量为15.6亿立方米, 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0.99亿立方米。

按水系分,西大河水系水资源总量2.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1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0.11亿立方米;六河水系水资源总量14.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3.57亿立方米, 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0.88亿立方米;大靖河水系水资源总量0.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0.13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20万立方米。

1.3.4水资源质量

水资源质量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评价时段划分为汛期、非汛期和全年3个时段。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法。

(1)出山口以上河段水质: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和古浪河为Ⅰ类水质,大靖河为Ⅱ类水质,总体属优良水质。

(2)平原区河段水质:石羊河干流和红崖山水库水质差,基本为劣Ⅴ类水质,金川峡水库水质为Ⅲ类。

(3)平原区地下水质:武威南盆地地下水水质较好。北盆地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矿化度升高,各种有害离子含量增大,民勤湖区地下水矿化度普遍在3克/升以上,局部地区高达10克/升,不但不能饮用,而且灌溉也受很大程度的影响。

篇二:石羊河流域调查报告

石羊河流域调查报告

时间:2006.8.25

2006年7月8日—7月12日,由我与6名学生组建的社会实践小分队,经过前期紧张的准备后,踏上了为期四天全程四百多公里的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与百姓交谈,与当地主管部门交谈,与在当地进行国家基金项目的工作者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了石羊河流域内社会,环境情况及当地政府,人民在保护绿洲,保护环境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

石羊河的变迁,直接影响到民勤绿洲的存亡。今日,石羊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荒漠化的加剧,生态环境愈加脆弱。为了拯救民勤绿洲,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国家,政府,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用无畏的信心书写生存的悲壮,与抵御风沙的豪情。而水成为维持生存,延续生命的希望。

1.石羊河流域总体自然,社会状况概述

1.1石羊河流域总体自然,社会状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地区东部祁连山北麓,介于东经 100°57′~104°57′,北纬 37°02′~39°17′之间,是河西干旱荒漠区三大内陆流域之一,全长 300 余 km2,面积 41163km2。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石羊河水系是由若干发源于祁连山、主要靠降水补给的相对独立的小河流组成。自西向东主要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及大靖河等。上游的祁连山地属高寒湿润区和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 2~4℃,年降水量 200~700mm;中下游的武威和民勤盆地属温带干旱区,年均气温 6~8℃,年降水量 50~200mm。

石羊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扼守着河西走廊的门户,流域涉及武威、金昌、张掖和白银4市9县(区),空间位置十分重要。这些地区是甘肃省工业集中,农业发达的地区,在甘肃的经济发展中又较重的作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沿途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厂矿聚集,是河西绿洲的母亲河。

1.2石羊河流域各水系的情况

西大河和东大河在永昌出山,西大河最终流入永昌与民勤交界处的昌宁盆地,东大河汇入民勤盆地。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和黄羊河在武威出山,在洪积扇带,地表水大量渗漏转化为地下水,在扇缘地带又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先后汇流成石羊大河。石羊大河北流穿过红崖山山口,进入民勤盆地。古浪河和大靖河在古浪出山,古浪河汇入石羊河后流入民勤盆地,大靖河则消失于下游的腾格里沙漠。在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东大河与古浪河的水量实际上分别在永昌与古浪境内就消耗殆尽,只有少量地下水汇入民勤盆地。也就是说,目前,大河在永昌出山,西大河最终流入永昌与民勤交界处的昌宁盆地,东大河汇入民勤盆地。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和黄羊河在武威出山,在洪积扇带,地表水大量渗漏转化为地下水,在扇缘地带又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先后汇流成石羊大河。石羊大河北流穿过红崖山山口,进入民勤盆地。古浪河和大靖河在古浪出山,古浪河汇入石羊河后流入民勤盆地,大靖河则消失于下游的

腾格里沙漠。在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东大河与古浪河的水量实际上分别在永昌与古浪境内就消耗殆尽,只有少量地下水汇入民勤盆地。目前,仅有在武威出山的径流流入民勤盆地。

1.石羊河西营河灌区段自然,社会状况

2.1流域位置

西营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市城西,于东径101°45′~102°04′,北纬37°30′~38°10′之间,东临金羊、永昌两个井泉灌区,东南邻金塔河灌区,西北与永昌县东大河、清河灌区相依,西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铧尖乡接壤。西营河源出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东部冷龙岭北麓,主干流宁昌河,支干流水管河,支流从东北往西南起有土塔河、响水河、龙潭河、驼骆河、青羊河,平均海拨3312米,主干流宁昌河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铧尖乡水关口处汇合始称西营河,流经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入四沟咀西营河水库,往东北流10公里经西营河渠首引入总干、五干渠,河源到渠首全长约80公里,总干下部分四条干渠,五干下分二坝支干渠,东通石羊河,北接东大河。四沟咀以上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老河道分割成两条主河道,东南侧清水河,流入海藏河、西北侧为五坝河、流入南沙河,汇入石羊河。

2.2自然条件

西营河灌区多年平均径流量3.6996亿立方米,渠首引水量2.58亿立方米,河源上游多年平均降水304.3毫米,灌区多年平均降水17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2000毫米。地表径流以大气降水为主,年平均流量3.83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2.17亿立方米/秒,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总面积67.58万亩

2.3用水状况

西营河灌区耕地面积41.1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8.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83万亩,保灌面积25.5万亩,灌区辖13个乡镇、103个村,98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5.6万人,人均占有耕地2.2亩,牲畜23.3万头,年粮食作物产量1.64亿公斤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1.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56万亩,田间配套面积18.76万亩,灌区辖15个乡镇,104个行政村,986个村民小组和部分机关农场,有人口15.6万人。灌区内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荞麦、大麦、谷子,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甜菜、葱、蒜等地方农林特产作物。

3.石羊河流域段沙化地区的治理状况

3.1国家基金项目——节水项目,沙产业。

在武威沙漠公园来自国内科研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国家干旱生态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了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为探索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规律,长期致力于节水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沙漠水合理利用、生态治理等研究,给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和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利用多年试验研究

成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理念与生态治理模式,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对石羊河流域天然生态、小流域水资源、不同农作物等进行观测与试验研究。

据一位中国农业大学(农水系)研二的研究生介绍,目前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进行石羊河流域系统研究,引进国际先进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水资源的机理探索。如沙生植物的蒸发量有多少? 小麦、葡萄、玉米、棉花、西瓜等不同作物的耗水有多少?地下水如何进行转换的? 并带领我们进行了参观。

地处武威市境内东北部的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是1987年经原国家林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的县级事业单位,全境均属腾格里沙漠,总面积18.16万公顷,主要从事沙漠综合治理、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和多种经营活动。 沙产业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最大限度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知识密集型的新型农业产业 太阳能高效率高洁净小球藻生产实验示范。该中心利用美国连体温室引进封闭式管道化小球藻生产线,建成占地604平方米小球藻生产车间,安装四单元太阳能光合生物反应器一座,运用现代高新科技最大限度提高太阳能光合集成效应。采用优化的营养液配方、先进的分离设备和低温干燥技术,生产纯净高蛋白、高质量小球藻产品等先进的技术发展沙产业。

4.石羊河民勤段自然社会状况

4.1流域位置

石羊河民勤段是石羊河水域的下游。南邻武威、西南毗连金昌,西北和东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右二旗相接壤。东径1 0 1°至1 0 4′1 2,北纬3 8′3至3 9′2 7。地跨南北两个盆地其中民勤盆地,东西长2 0 3公里,南北宽1 5 0公里,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倾,地面纵坡为1‰,平均海拔为1 3 5 0米。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横贯在县境东部,习称东沙窝,荒漠连绵,门有大小湖盆,面积约5 5 0 0平方公,为境内荒漠里草场牧业区之一。

4.2气候条件

属温带干旱地带,境内气候属中温带干早区、蒙新区干燥沙漠性气候,年降雨量1 1 0毫米,并分布不均,在7-9月,蒸发量大,年均26 0 0毫米,为降雨量的2 5倍,干燥度5.3 3,相对湿度平均在4 5%左右。绝对无霜期1 3 0天,气候变化剧烈,干旱缺水,风大沙多,热量丰富而水源不足,土质松散而风沙频繁,植被稀疏而联系脆弱,蒸发强烈而盐碱严重,平均日较差15.2C,极端日较差为32℃。。全年多西北风,风力一般在6至8级,最大力11级,春、冬两季尤为频繁。每年8级以上大风在3 0天以上,日照时数长年均在3 0 2 8小时,光辐射强每平方米1 3 7.2 2千卡,昼夜温差大,年均日较差15.2℃;年均气温7.7℃,最低(一月)均温一1 0.1℃,最高(七月)均温23.3℃,经常性灭害天气有沙暴、霜冻、干旱相干热风。尤其夏季危害农作物的干热风达半月左右。冬天多西北风及强烈的起沙风,易卷起巴丹吉林的浮沙相石羊河各新,老河道的淤沙危害最大。故旧县志有“十地九沙,非灌不殖”的正确结论。

4.3 地形地貌

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迤逦于县境西部,习称西沙窝。有茫茫戈壁和剥蚀山丘,面积约8 0 0 0平方公,为本县西部主要牧区。中部绿洲,狭长平坦,属石羊河下游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基本平坦,面积2400平方公里,是本县农业区。北盆地四周低洼环拱,西部包疙瘩海拔1 9 3 6米,为全县最高点,东北部白亭海,海拔1 0 0 0米,是内陆湖盆底,为境内最低凹地。东、西、北二而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所包围,是一个地形封闭的内陆荒漠区。主要农田绿洲,深入沙漠腹地,早窄环状分布, 由沙漠到农田绿洲,由天然荒漠系统到农田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态类别。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潜在的触发沙漠化发生和扩展的因素是普遍的。

4.4历史状况

民勤的历史,足一部治水治沙的历史。根据《五凉考治六德全集》第二卷《镇番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民勤仍然是.一个“土沃泽饶”, “可耕可渔”, “繁荣胜于内地”的富饶美丽之乡。 “木多榆、杨而槐、桑、桐并茂”。“果具常品,桃,杏,枣,梨随在有之。葡萄分青紫二色,苹果为上品,惜所殖无多也”。青土湖一带,曾是“碧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成群,游鱼可数”的湖泊景观。

4.5用水现状

民勤段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8%左右,农业用水是民勤用水的大户。民勤耕地灌溉面积多年来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耕地灌溉面积大约在73万亩左右,进入到了20世纪90年代,耕地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最高时达到105万亩。之后随着民勤地表水资源来水量的减少、地下水超采以及盐渍化的加剧,耕地面积逐步缩小。2000年有耕地面积为93万亩,主要集中在坝区、泉山和湖区,占耕地面积的83%。

民勤工业总产值为3.98亿元,工业用水为0.07亿立方米,占全部用水总量的0.88%,折合万元产值为176立方米/万元,比全国平均定额98.6立方米/万元(1997年)高出近1倍。其主要原因是民勤地区多以资源-加工混合型为主,而且技术含量底,所以造成耗水量大。民勤生活用水量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26%,人均用水量为33立方米/人•年,低于全国平均43立方米/人•年水平,与内陆河地区持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水资源利用量将增加。根据民勤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将生态需水提高到一定位置,并予以保证,生态环境才能得到逐步改善。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民勤绿洲生态需水量约为1.23亿立方米。可见农业需水量占有很大比重,其次是生态用水。

水资源严重短缺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是从南部入境的石羊河,但这条唯一的地表径流的来水量在不断减少。目前,流入下游民勤境内的地表水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8000万立方米,流入民勤的地表径流量占石羊河流域总径流量的比例也从以前的30%减少到近年的不足7%。民勤县年需水量7.72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差6.13亿立方米,而供需差全部靠提取地

下水供给,这样全县年净超采地下水就达到4.288亿立方米,照这样下去,用不了17年民勤的地下水就会被抽干。同时由于地下水超采,而地表水补给不足,导致民勤县地下水质急剧恶化,水质矿化度平均达5.8克/升以上,最高的地方达10克/升左右,远远超过了人畜饮用水矿化度临界值。

4.6石羊河民勤段流量的变化

石羊河进入民勤的水资源量不断减少,最高年代达到5.42亿立方米,进入21世纪的前两年,平均为0.93亿立方米。来水量减少的原因是两个,其一是石羊河来水量整体减少,与此同时,上下游的用水比例却一直下降,上游不断地挤占下游用水,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石羊河水的污染也使民勤绿洲受到威胁,由于中上游排污,一些河段散发难闻的臭味。地处石羊河最下游的民勤县,有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每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亿立方米,全县绿洲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缺水和水源污染让民勤绿洲面临严峻威胁。

4.7石羊河红崖山水库库存水来源状况

红崖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的民勤县红崖山水库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石羊河流域末端,总库容993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90万亩,是维系民勤绿洲生存发展的生命工程。它是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是民勤县唯一的一片地面水源,不仅保障着民勤县77万亩耕地的农业灌溉,而且还是当地30万人口饮用水的补充水源。库存水的来源主要有:上游个石羊河水系来水,景电二期工程黄河——民勤调水(经景泰、古浪、武威、民勤四县,将黄河水跨流域输入民勤红水河,经石羊河注入红崖山水库,输水流量6立方米/秒,年调水量6100万立方米。)。民勤县多年平均降水110毫米,蒸发量为265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4倍。民勤境内唯一的地表水资源为石羊河。在民勤地表水资源径流有三部分,其一是基本径流,主要为上、中游灌区露头的泉水;其二是冬、春季余水,它主要是由中游灌区因季节不易利用水组成;第三为洪水,在降水集中期间中上游控制下泻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最终流入民勤城西南红崖山水库。

5.做过和正在做的事

5.1国家领导,省政府的重视

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7次作出重要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01年以来,甘肃省民勤县先后接受国家和省市生态治理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30多个,有效遏制了荒漠化蔓延趋势。2006年2月25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应急项目正式启动了。温家宝总理也非常关心民勤治沙问题,近几年先后作了8次批示和2次指示。今年两会期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甘肃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又一次谈到了甘肃的生态保护问题,这是温家宝总理对民勤治沙的第十一次牵挂和关注。

篇三:石羊河流域综合规划

2008-10-23 15:45:54--来自:设计院

石羊河流域情况复杂,流域规划编制工作起步早,主要成果有1989年完成的《石羊河流域初步水利规划概要》和2007年完成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1)1989年9月编制的《石羊河流域初步水利规划概要》摘要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流域内有8条发源于祁连山的中小河流,在中游武威市以北诸条泉水河流汇集以后称石羊河。流域总面积4.16万km2,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15.7亿m3。该流域灌溉历史悠久,解放前夕全流域灌溉面积201万亩,占河西灌溉面积393万亩的二分之一,人口也占河西总人口的二分之一,而河川径流量却只占河西河川径流量72.6亿m3的22%,尚有宜农荒地160万亩,该流域人口众多,土地广阔,矿产丰富,水资源少,水资源是本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石羊河流域按地形、地质、河流归宿、水文地质及所辖灌区可分为三个子系统,由东向西依次为:大靖~海子滩系统,其山水河流为大靖河,所辖灌区有大靖河山水灌区及海子滩井灌区;武威~民勤系统有山水河流6条,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和东大河,所辖灌区有6条山水河所属的6个山水灌区,还有吴家井、金羊、清源、永昌、清河、环河6个井泉灌区,坝区、泉山区及湖区等3个混合灌区;永昌~金川系统山水河流为西大河,其下游河段又称金川河,所辖灌区有西大河山水灌区,四坝泉水灌区,金川混合灌区及昌宁井灌区。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986年资料):全流域地表水资源16.27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1.01亿m3;水资源总量17.28亿m3。已建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14座,总库容2.44亿m3,兴利库容1.9亿m3;建成总干渠12条,长245km,高标准衬砌173km;干渠99条,长1208km,已衬砌1008km;支渠602条,长2509km,已衬砌1214km;斗渠3285条,4240km,已衬砌717km;有机电井1.61万眼,配套1.26万眼,配套动力18.93万kW。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2处,灌溉面积发展到399万亩,实灌面积337万亩,其中山水灌区151.9万亩,井泉灌区96.2万亩,混合灌区88.9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4.8亿斤,提供商品粮4.1亿斤,工业产值达8.4亿元。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量调配失控,导致下游水量递减。迫使民勤灌区超采地下水,导致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水质咸化、生态恶化;灌水技术落后,净灌定额大,渠道防渗衬砌率较低,田间工程配套差,水量浪费严重;水库调节不完善,有几条河流的河川径流,尚达

不到年调节要求,杂木河尚未修建水库,地表水不能充分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植被破坏;机井设备老化,能耗超标;急需成立有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

(3)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不足,在流域水利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遵照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承认历史,尊重现实,团结治水,共同协商,农林牧工协调发展,上中下游、城市之间合理分水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要统一调配,合理使用,执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创建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镇;开源与节流并重;在工程措施上要蓄、引、提(井)、灌、排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切实研究跨流域调水方案,近期应尽早兴建硫磺沟引水工程。

(4)近期(2000年)规划指标

农村人口增至180万人,粮食总产达到18亿斤,人均千斤粮,提供商品粮

5.4亿斤;

工业产值增至30~38.5亿元,工业城市供水量2.1亿m3;灌溉面积达到343.53万亩。民勤县总需水量为3.37亿m3。

(5)近期规划工程措施

①调蓄工程:新建杂木河毛藏寺水库,总库容4000万m3,新建黑松驿水库,总库容554万m3,加固改建红崖山水库;

②输水工程:杂木河~香家湾输水渠,年输水3000万m3;东大河~清河输水渠,年输水2000万m3;西大河~金川峡输水渠,年输水1亿m3;香家湾~跃进渠首输水渠,年输水7000万m3;

③田间高标准配套面积共162万亩;

④新打机井及旧井改造;

⑤跨流域调水工程,新建硫磺沟引水工程,年调水量4000万m3。

对民勤平水年所需3.37亿m3水量的解决途径:

①6条河流的回归泉水1.91 m3;

②由杂木河至香家湾输水渠调杂木河、金塔河及西营河水量0.4亿m3;

③由东大河至清河输水渠调东大河水0.2亿m3;

④沙漠凝结水、降水入渗补给量0.2亿m3。以上四种途径共可解决2.71亿m3,不足的0.66亿m3水,拟在腾格里沙漠周边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

(6)远景(2020年)规划指标

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万人;工业产值60亿元,灌溉面积400

3万亩,粮食总产量24亿斤,外调水量1.46亿m,其中硫磺沟引水0.4亿m3,

景电二期调水0.4亿m3,引大济西、引大入秦东二干调水或调庄入古水量0.66亿m3。

(7)远景工程措施,除完成近期工程措施外,还须修建西营河石嘴子水库,西大河石梯子水库,建成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引大济西、引大入秦东二干调水或调庄入古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进一步加强田间配套工程,切实推行节水措施。

建议尽快建立有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协调

流域内市(县、区)之间水事纠纷。

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90年2月24日以甘政发〔1990〕25号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石羊河流域初步水利规划问题的批复》原则批准了石羊河流域初步水利规划。现摘批文要点如下:

(一)原则同意《石羊河流域初步水利规划报告(报批稿)》,作为今后石羊河流域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节约用水应当成为石羊河流域的头等大事。石羊河流域是我省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工农业和上下游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下游地区,特别是民勤县和金川区水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按照规划进行的水量分配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跨流域调水又一时难以实现。因此,必须把节约用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当前,除抓紧实施规划中提出的搞好田间配套、渠道衬砌、修建调蓄工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外,应抓紧制定本流域内节约用水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包括降低工农业的配水定额,提高水费标准等,强制各部门节约用水。

(三)关于中下游之间和工农业之间的水量分配,要保证民勤绿洲长期生存的最低限度需水量。近期,香家湾平水年来水量应在不少于现状2.3亿m3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永昌和武威给民勤调水的前提是通过修建工程,增加可用水量。为此,同意东清输水渠,建成后平水年按渠尾计量向民勤输水500万m3,东河和清河灌区节水改造后,按渠尾计量平水年向民勤输水2000万m3。同意修建杂木河水库和杂木河至香家湾专用输水渠,平水年按渠尾计量

向民勤输水3000万m3。同时在民勤境内采取工程措施,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力争在2000年以前使民勤来水量达到3亿m3。

西大河系统的工农业用水的水量分配问题,按冶金工业部(73)冶基字2120号《关于皇城滩水库初设的批复》执行,即皇城滩水库放水口计量给金川公司平水年分配水量8800万m3。关于金川二期投产后的用水问题,应及早抓紧实施从硫磺沟调水的方案,并继续研究从大通河和其它河流给石羊河流域调水的可能性。

关于成立石羊河流域管理机构的问题,请你厅专题另报。

2)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我省从2002年开始组织力量启动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规划编制和石羊河流域治理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措施,督促地方加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着力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中游过渡引水和下游超采地下水的问题,同时加大了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水利部组织对规划进行了多次审查,并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征求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论证和评估。根据各部门及有关方面的意见,我省对规划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於< styl>

浅谈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李有林 730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石羊河流域的基本水环境与生态现状,并对石羊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与环境问题做了简要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提出的“土地革命”、新移民法、谈化商品粮基地等有一定的新意。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水环境 生态 可持续发展

1、问题的提出

河西走廊东端是石羊河流域,流域内南部祁连山区主要河流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南营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平原区主要河流有干流石羊河,支流金川河、洪水河、杨家坝河等。走廊区北部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低山丘岭分布;中部为走廊区,主要有绿洲、丘岭、戈壁、荒地分布;南部为祁连山区。解放以后流域内农业、工业高速发展,为了提高供水能力,建设了山区几座水库和一座平原区水库就是红崖山水库,工业农业用水量逐年增加。特别是由于七十年代开始的井灌,致使农业发展加快,灌溉面积加速扩大,

耗水不断增加,加之气候等因素,致使中下游地表水快速减少。为了被扩大的灌溉面积灌溉有保障,快速发展井灌,逐步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流域上游区耗水量的大量增加,致使石羊河干流的水量已经由1949年约4.0亿m3左右,1970年的3.5亿m3/年左右,逐年减少到目前的0.8亿m3/年左右,年径流量是1949年的五分之一。1970年~2004年下游累计减少地表水量约80~100亿m3,2004年7~8月出现石羊河干流历史上第一次断流,断流时间长达一月,这对下游民勤县来说是灾难性的。石羊河流域自七十年代发展井灌以来,己由当时的少量浅井发展到目前的13200多口机电井,井深由原来的几米发展到井深300多米,致使地下水埋深逐年增加,流域地下水水质纵向垂直也发生变化, 民勤盆地矿化度累积区已经由北向南呈上移趋势,北部250米以下水质矿化度高达5g/L以上(原来的饮用水), 地下水水质垂直恶化是由大量深水井提灌回流补给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与水质恶化己造成湿地消亡,防风林带成片死亡,土地沙化加快。名为商品粮基地的石羊河流域已经存在十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如果不采取极积的补救措施,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将使金昌市的昌宁盆地和武威市的民勤盆地耕地沙漠化、绿洲侵蚀、最终致使绿洲消失。这种环境恶性发展趋势,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停止地下水严重超采现象,走节水灌溉之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政策措施,逐步恢复石羊河流域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如果要实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愿望,必须坚持流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科学的、有计划的开发,使开发造成的影响与自然恢复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长期共存。目前,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量不平衡;耗水量与可用水资源不平衡;地下水采补不平衡,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自然恢复不平衡十分严重。流域内现在是上游人类吃下游人类的饭,现代人类吃子孙一代的饭,人类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必将受到自然的无情惩罚。要实现石羊河流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以下几点十分必要:

2.可选择的主要措施

2.1对石羊河流域的工农业发展政策进行实质性调整

篇四:石羊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变化及其区域气候响应

在空间上,祁连山东段和中段积雪面积呈减少趋

势。利用石羊河的气象站温度、降水、蒸发等资料分析其气候条件和积雪面积变化,发现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

变化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① 摘 要: 利用GIS技术和数据空间化方法,通过Kriging插值获得石羊河流域平均降水量栅格图层,并以石羊河流域森林类型栅格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运用ArcGIS栅格计算功能及聚类方法生成石羊河流域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等生态效益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个栅格图层,得到全流域森林生态效益量分布图,直观地反映研究区森林生态效益的空间分布状况。研究表明:石羊河流域单位面积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0. 73×104元·hm-2·a-1,相对较低;在空间分布上,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具有两区三中心的格局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上游的祁连山地区,低值区分布在从山麓地带向北到北部荒漠区的广大地区,表现出与植被景观分布格局类似的垂向地带性;服务价值的3个高值中心分布在西大河、西营河和金塔河上游河谷及附近海拔2 000~3 000m的区域,与该地带水热分布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有密切关系,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而言,祁连山地区在整个石羊河流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

中游武威绿洲用水量减少,荒漠化动态分析 石羊河流域主要覆盖了武威、金昌两市的凉州区、金川区、永昌县、古浪县、天祝县、民勤县。民勤

绿洲的生态环境恶化是全流域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而造成的。 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

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定量揭示了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及其对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人类活动加剧,

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减少趋势;②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粮食作物水足迹占最大比重;③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游农业水足迹每提高,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是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减少的最重要人文活动,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对下游来水量的影响很大;④通过控制农业生产规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降低单位农产品的虚拟水量,进而控制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增长趋势

是缓解下游民勤绿洲生态恶化的重要手段。

? 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民勤绿洲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末端,近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生态恶化。

该文从人口变迁、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以提高水效率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民勤用水结构不合理)

构,发展风力发电和用水较少的高科技工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变革农

作制度,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膜下滴灌、垄沟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实现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 红崖山水库径流量减少与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分析

摘 要:民勤绿洲是武威、金昌等重要经济区的生态屏障。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石羊河中游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发

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致使红崖山水库入库径流量不断减少,进而引起了下游民勤绿洲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到

了“崩溃”的边缘。本文在定量分析入库径流量减少原因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

并以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依据,提出了解决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之途径。

石羊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工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这里也是全省水资源最短缺、中下游用水矛盾最突出、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按照水文地质学的观点,中游为武威盆地,包括武威市、永昌县、古浪县和天祝县的部分地区;下游为民勤—昌宁盆地(简称民勤盆地,下同),包括民勤县和金昌市。自古以来,民勤绿洲就是武威、金昌等重要经济区的生态屏障。中游和下游以民勤红崖山水库(简称红库,下同)以及所在的沿EW向展布的走廊山脉为界。

? 石羊河流域及其典型绿洲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根据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在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及

武威和民勤两个典型绿洲近15 a来的景观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在整个流域水平上,虽然发生了景观结构的空间变化,但总体上相对稳定.在典型绿洲区,特别是民勤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较大,表现为景观的破碎化,形状的简单化和景观多样性的降低,以及耕地、沙地的增加和林地、草地的显著减少,沙漠化趋势加剧.

? 基于遥感分析的近20 a来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研究2 0 0 8年2月

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提取的农业绿洲NDVI累积作为人类活动因素综合,结合石羊河流域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和下游控制站蔡旗水文站1981年10月至2003年9月平均径流资料,分析近20 a来人类活动,主要是中下游人工绿洲农业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0 a来在出山口径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游蔡旗水文站的来水量明显减少;中游人工绿洲NDVI累积与蔡旗水文站径流量呈明显负相关,而与上下游径流差呈正相关,这表明可用NDVI累积数据代表人类活动因素分析其对径流变化影响的研究.1992年以后中游人工绿洲NDVI累积与上下游径流差相关关系明显好于1992年以前的关系,由此可见1992年以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要强于1992年以前.中游人工绿洲NDVI累积与上下游径流差呈正相关表明,中游人类活动直接导致下游径流量的减少,而下游绿洲NDVI累积的变化与下游河流来水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可能与下游绿洲的发展依靠地下水的过渡开采实现,这种方式的绿洲发展可能难以长期维持.农业绿洲NDVI累积

趋势分析表明,中游农业绿洲有向外扩张趋势,而下游民勤农业绿洲有东退西进之势.

? 基于DEM的山地总辐射模型及实现(反演反照率有用)

摘要:总辐射状况是决定山地气候的主导性因子。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总辐射分布差异显著,为了便于研究山区总

辐射的地域分布规律,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DEM模拟山区总辐射的方法,通过提取数字坡度模型、数字高度模型

以及地形遮蔽度模型等信息,并采用多层面复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山区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总辐射的数字模

型。实验证明,太阳总辐射及其分量在山区中有很强的地域分布规律。该方法采用的DEM精度高,能够精细地反

映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差异,为山地气候资源调查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乃至精细农业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 石羊河流域及其典型绿洲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根据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在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及武威和民勤两个典型绿洲近15 a来的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流域水平上,虽然发生了景观结构的空间变化,但总体上相对稳定.在典型绿洲区,特别是民勤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较大,表现为景观的破碎化,形状的简单化和景观多样性的降低,以及耕地、沙地的增加和林地、草地的显著减少,沙漠化趋势加剧.

3.2 景观水平上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分析

篇五: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原因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原因

石羊河是河西走廊东端的一条内陆河,汉时称“谷水”,北魏时称“马城河”,明时称“三岔河”,清时称“郭河”,近代以来称“石羊河”。石羊河流域绿洲植被景观的大规模改变始于汉武帝驱逐匈奴之时。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归汉后,直至清末,石羊河流域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即两汉时期、隋至盛唐、明清时期。在这期间,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在逐渐地发生演变,本文试从这三个阶段来论述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

一、两汉时期

汉朝为了充实边防,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设置郡县、移民实边、引水灌田、屯垦积谷,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大规模的开发经营,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在石羊河流域迅速发展起来,正如《汉书·地理志》所说:“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由此大大改变了绿洲迁徙牧业时期那种较原始的自然生态面貌,农田栽培作物大量取代了原生植被,大片的绿洲草原、牧场、荒野被辟为田畴,自然界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人为作用的印记。

二、隋至盛唐时期

逮及隋唐,石羊河流域进入了第二次大规模开发阶段,唐代前期,石羊河中游凉州一带,人口成倍增长,进入更大规模的开发时期。特别是唐太宗在石羊河流域推行足兵足食的政策,实施屯防、屯粮、屯牧之举,使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开发获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史载:

“凡军州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通典》记载,天宝八年(749年),全国屯田总收成为1913960石,其中河陇地区总收成790990石,占全国粮食总数的37%。河陇33州中,“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唐代诗人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吟:“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凉州一带的这种惊人发展,必然大量耗用灌溉水源,从而严重影响下游地区的来水量。这一时期中游地区的土地大规模开发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下游地区的土地荒芜为代价的。中游开垦愈烈,注入的水量愈少,则下游荒芜愈甚。同时由于唐代相对干旱,流域水源总量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产生。 这一时期祁连山林草的砍伐更是有增无减,姑臧城的建筑富丽宏大,“凉州周回二千里??城周四十五里,李轨所筑”,较前凉时周长30里增加了一半。大型城池难免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木材。与此同时,对绿洲边缘植被的破坏也更为严重,尤其是采打草籽。除此之外,对绿洲边缘的枝柴、柽柳等砍伐也十分严重,这就直接影响到农田的保护和防沙固沙,带来明显的生态恶果。

在唐时繁华景象的背后,沙漠一直没有停止南移的步伐。由于历代移民驻军的过分开垦、砍伐森林,石羊河的所有河流、湖泊、草原和牧地,都发出了河流断道、湖泊缩退、耕地沙漠化、绿洲消失等生态恶化的信号。

三、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为河西绿洲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开发时期,本区再度大

规模移民,区内民户大量增加,兴修水利,大力垦辟土地,开垦的地域向绿洲边缘较难利用的一些地段扩展, 开发的声势和规模超过汉唐两代。

1. 明清时期绿洲边缘植物的破坏

清代以来,改明代屯军征收草束为民户征收,“刍粟并征”。据乾隆《武威县志》和《镇番县志》载,乾隆时武威、镇番年征草束约计70万束,相当于刈伐荒漠草地50余万亩。绿洲边缘固沙植被被砍伐以后,沙质地表直接裸露,风沙物理过程迅速加强,进而形成流动沙丘。

2. 祁连山区植被的破坏

及至明清,祁连山林草的破坏日益加剧,嘉靖八年(1529年),明室“题准甘肃等边??南北山地听其尽力开垦,永不起科”。鼓励人们向山区进军,此举酿成严重的恶果。祁连山东麓原有“黑松林山”,到了清乾隆时,“昔多松,今无,田半”;至嘉庆十年(1805年),祁韵土所见,这里“绝少草木,令人闷绝”;宣统元年(1909年)所修《甘肃新通志》中写道:“黑松林山,(古浪)县东南30里,土多松,今成童矣”。

3. 明清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区域

石羊河流域是明清时期河西地区开发强度最大、人口密度最大、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同时也是沙漠化最突出,危机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明清两代形成的沙漠化土地约130平方公里,主要的沙漠化区域有:红沙堡沙窝;黑山堡、红崖堡到野猪湾堡一带;青松堡、

石羊河流域

乐堡、沙山堡一带;高家—湖马沙窝;高沟堡沙窝;古城梁、乱墩子滩一带。

大自然是最公正无私的,疯狂的掠夺必然导致无情的报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正是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历代土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日趋加剧的。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