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夏令营的较量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22:05 体裁作文
夏令营的较量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读《夏令营中的较量》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夏令营的较量》,心中感触很大。

《夏令营的较量》,讲的是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在乌兰察布盟草原夏令营的故事。它不是一般的记叙文,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读后,我的心里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中国孩子雨日本孩子的差别。日本孩子身上体现出的坚强、刚毅、生存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都是我们中国孩子不能比的。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而日本家长也给我们中国家长敲了警钟。

中国的教育是什么?分数!名次!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不是说中国没有素质与能力教育,而是太少。所以,中国的孩子在学习能力素质上就自然没有日本还在好。

中国式教育的两个最火的话题就是“分”和“能”。我不否认我只能是低能,不骗你,我们都是。现在的我们,大多分为三类:1、低分高能;2、低分低能;3、高分低能。高分高能不是没有,太少,万里挑一。

中国也正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的教育,名义上是改革,可细想一下,又有什么成效呢?只是把百分制换成ABCD而

已,又有什么意义吗?一句空话。

说完了中国教育,我们再来谈谈中国的孩子。吃不了苦,生存能力差,无法坚持到底,只会指挥,没实用能力,素质不好等。是的,我承认我也在这方面不行。但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孩子,可以改,我们还年轻。中国的未来还靠我们。

现在,全球都在竞争,如果只有成绩而不具备竞争力,我们又能干什么?中国能不落后?将来的中国能兴旺?一串串问号,一个个问题,尽管只是写在20×20的文稿纸上,却像刀刃一样一刀刀刻在我的心里。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要有能力得活着。

这次夏令营后,日本人公开说:“你们中国这代孩子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我相信,只要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后都会愤怒,甚至想打说这话的日本人。可是,我们拿什么打?能力比不上别人,智慧也一样。我们要反思的不是别的,是为什么要这么说,说明我们真的比不上他们。就拿这次夏令营来说,去野外磨练,居然不敢承担责任和风险。这是什么磨练?

在夏令营闭幕时,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作了总结。他特意问:“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回答:“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句回答震撼了中国人。这就是日本的大民族精神。我们中国孩子有吗?即使有,有那么强烈吗?

我们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人,当中国有危险的时候,我们能保护中国吗?

不能让中国的以后再我们手里毁灭呀!

注:文笔不是太好,请包涵,但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写的,表达了我的真情实感。

1) 六( 张逸卓

篇二: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篇一: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记得初读这篇文章时,是在十多年前我念初中时,当时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就被深深的震撼了。十多年后的今晚,正值9.18纪念日,当我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再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我思绪万千,不禁对当前国内的教育体制,对当前国内孩子的素质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感慨颇多,下面略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

一、谈谈传统的中国式教育

我个人认为要评论一国教育水平的高与低,优与劣,首先应该看其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当前国内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无非就是两个字——“分数”!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哪一样能离开“分数”。对于教师、家长、学生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非“分数”莫属啦!除了分数,别无他求。有了高分,你就是好学生,就能进到重点学校;有了高分,你就是好孩子,家长也就放了心;有了高分,老师考核的重点指标——“升学率”也就有了保障,有“高分数,高升学率”,老师的待遇等各方面也将得到质的提升,那不追求高分还追求什么呢?但细想一下,为了高分,我们牺牲的却是什么呢?不言而喻。

二、谈谈当前中国的孩子

近日,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篇报道: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界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先生列举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在半个月前,王司长出席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短短两周军训期间,有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当下这些孩子们风吹必倒的羸弱,成为人们称的“军训中的玻璃人”的呢??社会、学校、家庭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引人深思。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儒家提倡的教育模式是以“六艺”为基础课程的,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体能相关的就有两项。古人尚知如此,那当今的现代教育如何呢?据我的了解,现在部分学校由于过分崇尚升学率,大幅减少体育课的课程,更有甚者,甚至直接把体育课改成别的课程,让学生们整体埋头读书。为了追逐高分,家长们竟然对此也视而不见。这真是一大悲哀啊!此外,因计划生育影响,当前国内家庭多为“421”式家庭,这也在一家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而其结果就是在助长孩子依赖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弱了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抵抗力及耐受能力。使我们的孩子在综合素质上远远落后于他国孩子。

综上,我个人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了,并且必须是扎扎实实的落实,这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其实要说国内现在没有素质教育吗?有,肯定是有,但是太少。但我很庆幸把孩子放到了诺贝尔摇篮,因为这里就是国内少数几家一直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机构,因为在这里有谢氏教育理念,因为这里有一批深受谢氏教育思想影响的好老师。在这里,我看

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快乐的,健康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也是放心的!

衷心的感谢各位为了孩子辛勤付出,为了改变中国式教育模式而坚持不懈的诺贝尔人!

篇二: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较量,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面对、如何行动。在人生的较量中,你会怎样选择?

今天我无意中翻开了《夏令营中的较量》,并被这篇文章深深震撼着。

这场较量是真实的,讲的是作者亲身所经历的事情。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孩子共同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不同的是,这个夏令营的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磨砺意志、增进体质、学会生存。因此这个夏令营很苦,设置了无数困难和障碍,面对这些困难,中日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们的态度和行为是怎样的呢?

中国孩子一生病就马上回大本营休息,日本孩子生病了仍然硬挺着走到底;中国孩子家长听说孩子病了,立即开车来把孩子带走,日本家长看见孩子发高烧,只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独自乘车离开了; ?? 作者讲的这一切,是在警醒我们什么?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快醒醒吧,如果再不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那么中国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夏令营较量中输掉,还会在未来的国家较量中输掉,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团队、不愿付出不愿吃苦、见困难就后退的一代人如何担当起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重任?所以,作者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写下了这篇文章,他坚信每个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触动。

确实如此,看了这篇文章,再想想自己,真是觉得很惭愧。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才弹一会儿钢琴就嚷着累死了;早晨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做起事情来总是磨磨蹭蹭;日记是能不写就不写 ??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和谐的音符:豪华轿车中扔出的果皮;走在路上边吃边扔的果壳;气势汹汹的吵架声;无所顾忌的吐痰声;闯红灯、翻栏杆、践踏草坪、乱倒垃圾 ??

在这次夏令营的较量中,从身心素质到精神意志,中国青少年都是大败特败。一次失败不可怕,关键是面对失败我们该反思些什么?该改变些什么?

我给出的回答就是: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篇三: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是一部着名的反映中日青少年素质差异的报告文学作品,由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创作。该报告文学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举行的

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93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通过这个杂志,许多人们感到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足。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夏令营确有其事,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但在文中事例截取过于片面。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的诗歌,评价作者“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孙云晓在2010年表示,《夏令营的较量》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引发了一场中国教育的大变革。首先是大讨论,直到现在为止这场讨论或者争论都没有结束。这篇文章被印了很多次。这17年来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国家已经把素质教学作为国家的一个主体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夏令营来说,许多学校、老师和父母都对夏令营有了新的理解,普遍地开展起这项活动。但是由于过度提高夏令营的重要性,而造成社会盲目跟风,比方说夏令营缺乏制度规范。现状混乱,名不副实,价格昂贵,另外由于担心意外伤害的发生,法律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安全行为训练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目前中国青少年的夏令营活动还处在比较低的生活水平。甚至有持不同意见的网友指出,孙先生的夫人陈延女士恰好曾经是在旅游集团任职,并且还当上了总经理的职务,因此质疑孙先生是否有炒作夏令营之疑。但另有不知名网友透露,神舟国旅集团成立于1999年12月,历任10位总经理,陈女士2005年上任,2009年就已经退休。此系列事件也说明《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影响之广泛,引起的争论之激烈。

不管《夏令营中的较量》中所举事例是真是假,唯一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中国的教育真的长期以往,那么,即使是那些假的事例终有一天会变成全中国人的噩梦。,家长们啊,是时候放开你们紧紧保护的翅膀,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

篇三: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一)

较量,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面对、如何行动。在人生的较量中,你会怎样选择?

今天我无意中翻开了《夏令营中的较量》,并被这篇文章深深震撼着。

这场较量是真实的,讲的是作者亲身所经历的事情。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孩子共同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不同的是,这个夏令营的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磨砺意志、增进体质、学会生存。因此这个夏令营很苦,设置了无数困难和障碍,面对这些困难,中日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们的态度和行为是怎样的呢?

夏令营的较量读后感

中国孩子一生病就马上回大本营休息,日本孩子生病了仍然硬挺着走到底;中国孩子家长听说孩子病了,立即开车来把孩子带走,日本家长看见孩子发高烧,只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独自乘车离开了;??作者讲的这一切,是在警醒我们什么?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快醒醒吧,如果再不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那么中国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夏令营较量中输掉,还会在未来的国家较量中输掉,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团队、不愿付出不愿吃苦、见困难就后退的一代人如何担当起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重任?所以,作者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写下了这篇文章,他坚信每个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触动。

确实如此,看了这篇文章,再想想自己,真是觉得很惭愧。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才弹一会儿钢琴就嚷着累死了;早晨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做起事情来总是磨磨蹭蹭;日记是能不写就不写??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和谐的音符:豪华轿车中扔出的果皮;走在路上边吃边扔的果壳;气势汹汹的吵架声;无所顾忌的吐痰声;闯红灯、翻栏杆、践踏草坪、乱倒垃圾??

在这次夏令营的较量中,从身心素质到精神意志,中国青少年都是大败特败。一次失败不可怕,关键是面对失败我们该反思些什么?该改变些什么?

我给出的回答就是: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二)

《夏令营中的较量》是一部着名的反映中日青少年素质差异的报告文学作品,由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创作。该报告文学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举行的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93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

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通过这个杂志,许多人们感到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足。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夏令营确有其事,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但在文中事例截取过于片面。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的诗歌,评价作者“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孙云晓在2010年表示,《夏令营的较量》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引发了一场中国教育的大变革。首先是大讨论,直到现在为止这场讨论或者争论都没有结束。这篇文章被印了很多次。这17年来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国家已经把素质教学作为国家的一个主体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夏令营来说,许多学校、老师和父母都对夏令营有了新的理解,普遍地开展起这项活动。但是由于过度提高夏令营的重要性,而造成社会盲目跟风,比方说夏令营缺乏制度规范。现状混乱,名不副实,价格昂贵,另外由于担心意外伤害的发生,法律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安全行为训练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目前中国青少年的夏令营活动还处在比较低的生活水平。甚至有持不同意见的网友指出,孙先生的夫人陈延女士恰好曾经是在旅游集团任职,并且还当上了总经理的职务,因此质疑孙先生是否有炒作夏令营之疑。但另有不知名网友透露,神舟国旅集团成立于1999年12月,历任10位总经理,陈女士2005年上任,2009年就已经退休。此系列事件也说明《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影响之广泛,引起的争论之激烈。

不管《夏令营中的较量》中所举事例是真是假,唯一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中国的教育真的长期以往,那么,即使是那些假的事例终有一天会变成全中国人的噩梦。,家长们啊,是时候放开你们紧紧保护的翅膀,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

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三)

《夏令营中的较量》是一部着名的反映中日青少年素质差异的报告文学作品,由当代教育家作家孙云晓创作。该报告文学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举行的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最近,我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文章。文章写了中日两国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了“草原探险”的夏令营。在面对重重困难的时候,(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中国的小朋友连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部了解,面对大草原优美的生态环境,他们也不珍惜,不爱护,随意地破坏。而日本小朋友的表现却截然相反。

在文章中,有两个场景让我沉思了好久。“一个漂亮的中国女孩生病了,一见医生便泪如滚珠,于是她便被送回了营地。”“一个日本孩子生病了,我们让他坐车,放下背包,他怎么都不肯,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回去怎么向老师和家长交代?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两个场景、两个鲜明的对照,日本小朋友面对困难表现出的是坚强、不屈不挠,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这个文章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

人格。从小培养孩子有爱心;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必不可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自我约束的能力。二、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从小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家里,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同学中间,要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特别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到大家欢迎的人也成了他们的一门必修课。三、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养成过程,好习惯养成五步:提高认识、明确规范、坚持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四、儿童健康成长因性施教。针对男孩女孩不同的性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性施教。男孩大都属于运动性的,酷爱运动,如今校园运动量的减少对男孩的成长极为不利,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运动,保证他足够的运动量,让他找到释放能量的空间。

篇四:读中日夏令营较量有感

读中日夏令营较量有感

读《中日夏令营较量》有感

《中日夏令营较量》讲述了发生在1992年8月的一次夏令营,读过以后令我思绪万千。

文章主要写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蒙草原上举行了一次中日夏令营较量,通过生病、过艰难路段等几件事暴露出了中国的孩子太娇气、生存能力差和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等弱点。另外还有作者的一些感想。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深感,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自己吃点苦头了?是不是应该挣脱出父母的双手,自己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如果我们还像上一代一样的话,那么在将来的社会上,有几个人能站稳脚跟?中国又如何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日本注重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可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过多的呵护已使我们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难道棉队中国辉煌的 历史,我们就真的问心无愧吗?

十几年前的孩子是这样的,十几年后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呢?生活上我们暂且不论,可学习工作方面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我相信有许多大人也做的不好。学生中一定有不少人都是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去看电视或去玩,等到看够了、玩够了,再去写作业,可能有些人还是边写别吃东西。而大人呢?有谁会在下班后看看会议记录,替公司的下一步筹划一下。是的,这都是些小事,可是为什么没几个人把它们做好?它们有那么难吗?

中国的新一代不如日本,这是事实,但事实不是历史,它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但愿这个事实可以在不久的见来得到改变!

篇五: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暑期里我看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本书作者孙云晓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培养一个真正的人》集中展示了孙云晓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为我们培养和教育儿童成人成才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是一本非常适合广大父母和教师阅读的好书。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奇百怪。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织成的网精密程度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可这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有一个事例好多人都耳熟能详,即外国人的孩子摔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父母一般是不过来帮忙的。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会飞速赶来,心疼地把孩子抱起来。专家推测:中国青年至少比西方青年晚独立5到10年!此外,全中国的父母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许多人却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显然,父母关心孩子的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健康,再次才是思想品德。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教育专家孙云晓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依据所掌握的客观事实,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即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这是父母和老师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而培养真正的人,应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习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书中围绕着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这一主题,对习惯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刻,最佳时期。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和有效途径。书中所强调的习惯主要是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其中做人的习惯起关键作用。健康人格的基础是需要基石搭建的,基石就是爱心、诚信、责任心、自信心。道理并不深奥,那就是:拥有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因为爱,世界才存在;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少年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让人们认识爱心、诚信、责任心、自信心的内涵,书中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加以佐证,读起来简洁

明了,容易入脑入心。

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是少年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春天。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就如同播下了春天的种子,播下人类的文明,播下世界的希望。只要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做人的问题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书中总结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作者认为,培养习惯主要有四个原则与方法,即尊重儿童的权利;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重在培养人格化学习习惯;尊重规律,讲究方法。这四个原则与方法是有机的整体,互为条件,融会贯通,只要坚持去做了,定会有所收获。读到这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深体会到肩上所负的责任之重大。长期以来,我都担任低段的班主任,低段学生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纪律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扎实细致,加强训练。比如说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我又分为作业习惯、上课习惯、课外预习复习等习惯。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位。其次是督促检查,表彰及时。比如在对纪律习惯的培养中,分为课堂常规的培养、课间活动的纪律、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等方面。我利用“教师节、国庆节、老人节、妇女节、植树节”等一些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教育;利用学校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我又经常在晨会课、班会课向学生反馈他们一天中的表现,谁表现好,我就及时在班级中进行表扬,并在表扬栏中为他们贴上小苹果,让这些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句话的份量究竟有多重,可能不同的人对这句话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曾几何时,追求分数的高低是我对教学的唯一追求;曾几何时,学生获得的奖项是我开展活动的唯一目的??如今,作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将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对我的鞭策,我将以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追求。只有培养出真正的人,从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做起,我们的学校才可能再上新台阶,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我们的民族才有发展壮大的希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