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秋天的断想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6:53 初中作文
关于秋天的断想的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秋的断想

秋的断想

古往今来,秋是悲伤的代名词,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尽将凄凉的秋景和旅人凄苦的心境表达的真切而生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丕在《燕歌行》中“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映入人的眼帘,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愁,心之秋也。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之际,诗人酬志无门,只能游于江渚之上,当他体验了底层的苦难,便获得了精神的回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却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

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是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对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人王士祯则是独钓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其境旷世高古摄魂夺魄。世人总喜欢春天的繁华似锦,排斥秋天的无情与落寞,然而,秋天却是人们回避不了必然经历的季节,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才有艺术的苍老之境。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刘禹锡有《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诗人杨万里则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秋天的别样美景,他的《秋凉晚步》云: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李白从秋山秋水中,感受秋天的逸兴湍飞,秋高气爽宜人秋色直入笔底: 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秋,

是走向衰老的标志,成语“老气横秋”是也。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成熟与老辣的象征,是清寒与寥廓的外显;是秋月朗朗,鹊桥飞渡;是枫叶萧萧,秋蝉默默。此刻,树叶完成了一个轮回,把自己交给大地,交给粗壮的根,在蜕变中孕育新一轮的成熟与丰收。因此,秋又是落叶对根的情思,是大雁对长空的向往;秋天的奉献是无私的,秋天给人的境界是深远的。

我独爱着秋天,秋天是令人怀念的。与春天的浓艳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繁茂蓬勃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蕴藉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将满脸的皱纹满身的沧桑慢慢沉淀。秋天,我为你的每一片落叶而阵阵讴歌!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处苍老而击节赞叹! 秋天,我为你举杯!为你壮行!

篇二:小学作文:竹林断想

竹林断想

在南方,秋在亿万年前就已沦陷,一并成为夏的领地。

细碎温润的雨后,漫步在竹林小径中。这条路曾经是我上小学时每天必经的路,自从学校与外校合并后,这里便出奇地人迹罕至起来,被大自然所占领。池塘中的白荷一如往日,依然比大红大紫的睡莲来得动人。毒辣的太阳无法令此处升起半丝热炽,地底溢出的凉气让人通体舒畅。一阵阵的清风微微掠过,阴凉着我曾经纯真的流年的婆娑树影便雀跃起来。

人们都喜欢缅怀过去,只为曾经的纯洁天真。却又不愿真真正正变回原来的自己。因为现在的自己就是由现实和自己联手摧毁过去的自己蜕变而成的。

喇叭花盘踞了发黄的学校围墙。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嚣着,空气中不安的浮躁开始翻腾滚动。又一股流动的空气迎面拂来,身旁熟悉的老榕树按耐不住开始“沙沙”地响,用充满生命的口吻诉说着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个孩子的曾经……

纵使现实再难逃避、再复杂,人心再难测,世事再难料,在这片景致中,都化作缕缕轻烟而变得微不足道……

享受着一派聒噪的宁静,有那么一刹那,我变回了那个曾经的大眼、纯真的女孩……

篇三:关于网络写作的断想

关于网络写作的断想 写作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但喜欢写作的人如一个瘾君子一样,一旦成瘾就很难戒了。网上写作始于2005年,也是家里正式买了电脑之后。

工作之余,恰当安排好业余生活也非常的重要。平生喜欢两件乐事。一是户外运动,二是网络写作,归结起来这两件事都极为惬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回首自己几年来网络写作,最初成为盘龙中文网的驻站作家,后来感觉盘龙中文网名气不怎么就转站于红袖添香和榕树下及好心情原创文学网站,均成为三个网站的驻站作家。穿梭于三个水平相对较高的文学网站之间,同时在红袖添香网站担任长篇小说编辑,当长篇小说编辑,特别费时,终因诸多原因辞去编辑之职,工作之余,茶余饭后,在网络上写文,最后钟情于红袖添香。几年的网络写作,有许多感受:

其一,网络创作是自由的。网络文学的作者在网上写作,在网上发表,几乎是摆脱了实用功利主义的束缚。因为没有稿酬,不再以赚钱为写作目的,纯粹属于个人喜好。说到这一点,我的一个同事,专业和我一样,他见我经常在写东西便问我:“你写这些得了多少稿酬。”我说:“写这些东西我不是冲着那几个子儿,纯粹是玩。”网络写作,率性而为,由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自己对自由情感的驱使,对文学观念的个人理解,因为没有编辑的干预,大多数人不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左右,尽管用网名,但我却把它视作真名。由于专业和职业所限,依然按照和遵循国家关于网络的规定来操作,严格尊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生产精神垃圾,积极发挥正能量。网络写作与功名无缘,正因为如此,才能尽情舒洒。可谓是“创作自由”,我写我心,我抒我感。网络上写作,我曾试过多种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均写过,

试的目的,以期确定自己最擅长的体式。最后感觉在散文和小说上略可涂鸦。散文和小说又觉得前者稍能从之。

其二,网络写作融合多种艺术样式。语言文字作为文学的惟一媒介的现象经过网络已经被改写。一个作者,只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在网络上,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书写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运用技术化的手段,在自己的QQ空间或者博客上,把相关的绘画、音乐相片等作品剪辑到文字之中,使得自己的“文学作品”具有一种直观感,让读者可以同时获得多种艺术形式的享受。这虽然有碍于传统文学观念中力求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但不排斥直接诉诸于读者感觉器官能够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其三,网络写作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空间。新的语言往往是一场文学革命的导火索,对此可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找到充足的证据,最典型的莫过于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新文学的先驱们断然地舍弃传统文学的文言文,而采用活在引车卖浆者口中的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从此一个新的文学诞生了,这就是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成为主潮的现代汉语文学,并积累为一种新的文学传统。网络写作的同时自己亦看写得好的网文,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空间。诸如“喜欢”叫“稀饭”,“我爱你”叫“爱老虎油”,“520”,“为人民”则变成了“4人民”。其实把网络语言看成是一个自成系统的语言的话,这些表达又是合逻辑的。在这个系统里,数字、英语字母都成为了词素。所以,马屁精就成了MPJ,谢谢就成3Q,再见则成了3166。如果不是网络写作、不是看网络文章,这些新的语言八成我是看不懂的。如今,网络语言正处在一个异常活跃也异常不稳定的阶段,它将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逐步走向规范化,我觉得不必将其视为现代汉语的污染源,像防止洪水猛兽一般地抗拒它。应当积极引导,生命力极强的语汇还当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使其常青常绿。

其四,网络写作,读者与作者沟通非常的便利。因为都在一个交流平台上,读者可以和作者及时交流,那怕你是贫民百姓亦可和大家交流。网络写作因为没有了功利,唯有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看到,当然更希望得到读者认可和鼓励,就是一个点赞的指头、一朵鲜花、都能鼓励作者,如果有不吝笔墨之读者留下鼓励的评论或者意见、建议当是心里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篇四:理想断想作文800字

理想断想作文800字

理想断想作文800字

宜昌市第十中学703班 杨鑫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网上流行的一句笑话,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实往往会把我们理想中的一切美好东西打破,然后轻而易举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终究会输给现实。但是,古往今来,总是有许多人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是啊,如果失去了理想,生活就没有了色彩;没有了理想,生命之花就会凋零。可是,当我们翘首回望,我们世界里的那些所谓的理想,是否都实现了呢?

李白一度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一生不求功名利禄,以清高自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可是到最后,还是没有实现他那“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理想。

曹操低调地说:“孤本愚陋,始举孝廉。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征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从文字表面上看,曹操的理想好像不高,已经实现;从灵魂深处上看,曹操的理想却是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对照三国历史,我们知道他的理想并未全部实现。

有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海子的理想生活也不过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他寻寻觅觅理想一生,最后还是被当作疯子孤孤单单离去,带着他的所有理想进入坟墓。

尽管如此,古今中外,人们还是没有停下追求理想的脚步。因为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当然,理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难有易,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伟大和平凡之别。比如有的人希望获得一份满意的分数,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等,这是凡人的理想。有的人希望打破一个旧的世界,渴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是伟人的理想。如毛泽东领导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我们除了仰望天空,还要脚踏实地。无论前方是荆棘,还是坎坷,我们只能行动,冲破阻力,勇敢地去接受生活或者命运的挑战。要像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要相信,命运往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愿每一个有美好追求的人们,都奋斗在理想的路上吧!

指导老师:张萍 《理想断想作文800字》

篇五:高考作文评卷断想

高考作文评卷断想

作者:陆锡征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10期

我有幸参加了2006年高考作文评卷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对作文命题的看法

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无疑是人们极为关注的。它对作文教学的直接影响怎么说也不过分。从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文依旧是“占统治地位”,然而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全国卷I、全国卷II就明显地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当然,这并非是对早年的材料作文来一个简单的重复。题目中的提示语、要求语就是明证。以全国卷I作文题为例,“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就表明了某种限制。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无限制地“自由发挥”,则各种套作或偏题、跑题之作就产生了。众所周知,话题作文有许多是可以经“改头换面”之后而互相“移植”的。材料作文也具备话题作文所没有的优势。不能说“走回头路绝不可能!”要看怎么个走法。改革和发展是时代的主流,高考作文命题也在改革中发展。作文教学中思想僵化肯定是要不得的。只懂话题作文、面对材料作文无从入手,今年部分考生的这种情况令人反思。

二、对“审题立意”的思考

审题立意最关键,这是作文评卷人的普遍感受。审题,是阅读理解题目的过程。立意,是思考加工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实际上就考查了考生的几种能力:感受体验能力,提炼开掘能力,思维分析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审题立意或许是较简单的事情。但真正应该关注和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吗?面对考生因审题立意而导致作文严重丢分的情况,我觉得教师更应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所在,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换言之,我们不要只把精力花在“应该怎么样”,而要下功夫解决“为什么不能这样”的问题。审题立意出现偏差的情况多数属于对与错、是与非之间,往往就是“一步之差”。以全国卷I的作文为例。有些考生对材料中“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一句理解有误,把立意定为“人不能忘

本”“要有忘我的奋斗精神”“要爱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忘记也是一种美丽”……有些考生从乌鸦的举动谈“选择”、谈“学会放弃”、谈“强者与弱者”、谈“完美的主见”、谈“先天

关于秋天的断想的作文

与后天”、谈“职位与职责”、谈“笨蛋”的种种可笑……审题立意这一作文前提、基础出现了问题,则文章的“等级”可想而知!要解决理解和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努力提高上述包括思维分析能力在内的几种能力是不行的。要做针对性训练,要从分析错误中找到更好、更快地提高能力的办法,这也许就是当务之急。

三、对“发展等级”的感想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对“发展等级”有几点认定: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意。也许“深刻”是不容易达到的缘故罢,于是有“自知之明”的考生力求在“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意”方面花心思。他们所运用的技巧使人在叹服中国人应试能力之强外却不免生出某种悲哀:有个性的文章少了!让我们列举一些例子吧。内容要丰富吗?好办!“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随便提几个,再请出“李白”、“杜甫”、“陶渊明”等“古代名人”,也扯上“爱因斯坦”、“牛顿”、“贝多芬”等“老外名人”。语言要有文采?不难!开头和结尾必用排比加比喻的句式!要“有创意”?容易!“阿Q新传”、小品戏剧、广告梦幻、新诗呓语……当然,对“千人一面”的此类文章评卷员不能“审美疲劳”、要公平公正。但是,弄巧成拙的“创意”,明显模式化、僵化的表达,没有新颖可言的材料,这一切能算得上有灵性、有个性的作文吗?没有灵性和个性的作文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命题的本意也是如此的。写作说到底就是“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作文题目只是提供了一个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学生应该以自己的感悟去作文——真实的,独特的。许多高考满分作文不就是这样吗?我们的作文教学若以应试为目的,则无疑是舍本而逐末了!

四、对作文中“另类”思想感情的认识

如前所言,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问题是,作文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认识和对待作文中的“另类”思想感情!在作文评卷过程中,我对那些“另类”作文所表现的“另类”思想感情,既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公平公正待之,又因此难以稀释心中的悲怜、郁闷之情。古语云:“文如其人。”读文也是读人。有些考生在作文中表明自己的复读生身份,尽情诉说自己的人生、情感遭遇,语言流畅、有文采,感情真切哀婉,但是与写作要求不符——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理会什么“要求”!有些考生借乌鸦这个“题”发挥,以冷漠、嘲讽的口气描述“天下一片黑”;有些考生借高考作文“诅咒”教育、语文和作文;有些考生在记述自己的种种严重错误之后,仅以一句“后悔忘记自己、不做自己”作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另类”的思想感情不仅“作者”自我肯定而且有成为“时尚”之可能。我们必须正视、认识、引导这个“时尚”!我也深感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已远超出作文的范围了。我对此的初步认识有几点:1、“有节制才有艺术”,作文不能任意地宣泄自己的未必正确和不成熟的思想感情。2、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故而不能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不能不考虑它可能产生的影响。3、个性离不开共性,个人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思想观、价值观终究要和社会的潮流、人民的立场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其活力和意义。当年周恩来总理对待美国“嬉皮士”青年的发问,真诚、机智地说了一番引导之语,至今对我们都有借鉴作用。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自信心的人,关注自己、他人和社会,这样就是有美好思想感情的人,这样才能写出美好的作文。4、作文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和精神品质。北大、清华对大学入学新生的语文高考成绩、极为重视,真可谓远见卓识!语文兴,文化兴,国家兴。作文就是做人,教作文也就是教做人了!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