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玛格丽特,米切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32:07 作文素材
玛格丽特,米切尔作文素材

篇一:玛格丽特·米切尔与《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与《飘》

摘要:这篇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两条情节为线: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南方奴隶主在战争中的节节失败。展示了动乱年代南方人民的生活,同时表露出反对奴隶制,支持北方革命的思想、表文通过几个对玛格丽特生活细节的分析探究《飘》中作者的感情和思想倾向。

关键词:玛格丽特 战争 童年

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一、童年生活里的玛格丽特-米切尔

家族的历史和佐治亚的发展史是玛格丽特童年时代听到的许多故事中的主要背景。即使只有三四岁,她已经非常爱听大人讲述亚特兰大历史的故事,

玛格丽特出生在寡居的外祖母安尼,菲恣杰拉德,斯蒂芬斯家里,她的母亲梅贝尔与她的外祖母一样是米切尔家的中流砥柱。她是一个属于亚特兰大最为激进的主张妇女参政团体的主席。在米切尔家的起居室里经常召开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为了使大家看的见她,她就站在凳子上,以一种传教教士布道式的姿势高声谴责那些强烈

加在妇女身上的不平等,

玛格丽特像她母亲和斯蒂芬斯外婆一样,深深感到自己与亚特兰大之间紧密相连。她从摇篮时候起,就经常听她父母讲述内战和内战时候的艰难岁月。以致她认为,他们都是自己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5岁她就知道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所有兴起的工业名称。

玛格丽特的童年,许多个夏季都是在“乡间别墅”—琼斯伯勒农庄度过的。小姑娘常在生动的想象中寻求庇护。她在学校没有愉快,也没有什么朋友。

玛格丽特尽管有她母亲尽力管教,却任然喜欢穿男孩子的长裤和投掷泥球。因为她的男孩子举止和坦率,或许因为她有几分霸道,没有几个女孩子喜欢和她一起,而她没有应邀参加任何一个女子学生联谊会。她最要好的朋友任然是那些旧时邻居的男孩、他们在一起,她才能自由自在。她在华盛顿女子高等中学里远不止是不受欢迎,“她树敌很多”。

二、玛格丽特的生活对《飘》的影响

《飘》写的是作者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战争。主人公思嘉,奥哈拉性格中的几个特点:1)勇气与高傲。在思嘉的信条中,有三件事是她不允许自己去想的:一是母亲,二是过去的美好时光,三是对艾希礼的爱。想起母亲会使她有负罪感;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会阻止她向前的脚步;想起艾希礼,会让她软弱。2)不念旧与现实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回忆其实也是欺骗的一种,它总有过滤的功能,滤掉了当时的尴尬窘迫郁闷无聊痛苦焦虑??滤到最后皆是美好。

3)坚韧与不服输。鲁迅说过:这世上有一种无赖精神,那就是韧性。思嘉受过的挫折很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她都能够凭借其坚忍不拔的意志挺过来,思嘉不止坚强,而且有韧性,在该低头的时候就低头,但在本质上,她始终不曾认输,无论是对待情感还是事业。 对生活的坚韧不拔和超强的适应性无疑受到她家庭女人主事的影响。她的外祖父早逝,外婆和母亲都是坚强的支撑家庭的杰出女性,用自己的行动声援女性存在的价值,是米切尔家的中流砥柱。这助长了玛格丽特强烈的女性意识,灌注给主人公为自身的生存不断付出、进取的一身,自傲艰苦的生活境遇里不屈的担当。

(1)对家庭、亚特兰大以及南方的极大忠诚

玛格丽特的父亲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博览群书中得到许多的乐趣。精通亚特兰大城的历史。米切尔以极大的热情把对父亲的爱交给了书中思嘉一生的梦幻情人艾希礼。并在艾希礼和瑞德之间切入自己的情感倾向。瑞德。一个像她母亲一样有着冒险战斗精神的人。

玛格丽特的童年是在听战争故事中长大的,从小受到内战期悲惨生活的教育,虽然没有亲历战争,但她对南北战争的了解却是丰富的。这在《飘》里表现得很丰富,内战,伤亡,医院护理,犹如亲历。

《飘》中南部的人们对联邦的信仰成了一种信仰。就像玛格丽特时常不断重复的“小小的亚特兰大对南部联邦是如何重要”。人们为了南部联邦所做的坚持,深深的影响着玛格丽特。

“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为佐治亚而战,假如没有的话,他们也能创造一个。没有拿起武器参加西班牙和美国的战争,因为他们认为,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开玩笑一般的战争而已”。但是如果必要的话,他们准备再次送他们的孩子去战争。无论是温文尔雅的艾希礼还是张狂不羁的瑞德,他们无一例外为南部联盟共同作战。

(2)真实的感情倾注

作品中理想的倾注总能表露出童年一些感情的缺失,玛格丽特从小的男生气,使她跟男性走的很近,跟女性的关系却不好,对同性情感的缺失,塑造了她理想中的朋友媚兰。一个温柔,善良而坚强忠贞的女性。同思嘉相比,媚兰显然比不上思嘉热情决绝,也没有思嘉身上荡漾出的活泼的青春色彩,,但她却拥有另一种惊人的力量,这力量是思嘉所不了解的,而这种温柔的力量也同样叫做坚强。如果用火样的性格来形容思嘉,那么媚兰的性格就是水。媚兰如水般的坚强性格主要体现在她的宽容与善良,具有母性光辉,智慧与勇敢。1)她的宽容与善良。除了对家人的关爱与宽容,媚兰对朋友和其他善良的人们也都充满了友爱之情。媚兰的善良和宽容还体现在对待杀人犯阿基的态度上。媚兰不仅收留他,还信任他,把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交给他照料,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相信别人的善良就是对自己善良的证明”。2)在媚兰的坚强性格中,其母性的光辉占了很大一部分,她爱孩子,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3)媚兰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性,这种智慧,不是思嘉在做生意时耍出的小聪明,也不像思嘉在勾引男人时使出的小伎俩,而是一种深埋在内

心的大气磅礴的力量,这力量,是思嘉、艾希礼、等许多人一直都依赖着而又不知道的,是莫不做声而又实实在在的,

《飘》是玛格丽特童年时代听到的故事素材和亲身经历的技术加工,处处显示她本人实际生活或幻想的结果。是源于生活,又高蹈于她本人生活之上的制作。玛格丽特10岁时。心中有个模糊不清的幻想,幻想自己生活在棉花种植园里。爱拉庄园被废时,独独为玛格丽特留下一片棉花地,虽然最后收获的棉花还是被谢尔曼军队所毁,但的玛格丽特到底还是拥有了一个棉花种植园。

三、结束语

作品的题材与思想,是作者长久以来的思想酝酿。不论是亲身经历的还是道听途说,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下作者本人的思想印记。童年的成长痕迹对作者以后乃至创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于在一些不可解的问题上有着暧昧的影射效果。

篇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第九章第七节 玛格丽特·米切尔

(1900-1949)

一,生平与创作

玛·米是一位仅凭一部长篇小说就获得较高文学声誉的美国作家。她一生没有写过其他小说,却从此家喻户晓、誉满全球,《飘》也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

1900年11月8日,她出生在美国南方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母都是美国南方历史和内战史方面的权威学者。父亲还曾担任过亚特兰大历史学会主席。从小她就常听父母和周围的人讲述美国内战和南方重建的历史故事,而讲故事的人都倾向于歌颂南方人的勇敢和取得的胜利,这对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对故乡亚特兰大有深厚的感情,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1918年,在她考入大学一年后,母亲病故。为了照顾家庭,她只好退学回家。家庭生活的重担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和生存的能力。1922年,她经受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离婚后,米—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进入《亚特兰大日报》,从事记者和专栏写作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新闻人物的资料,并写了很多报道。这对她以后创作《飘》起到重要作用。1925年,她和约翰·马什结婚。

1926年,由于小时候骑马摔伤了脚踝骨,这时旧病复发,她只能离开报社,回家养伤。她开始对自己童年时就很感兴趣的美国内战史和以亚特兰大为中心的南方“重建时期”进行研究。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和对南方的感情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开始写小说《明天是另一天》。但她这时还完全没有写出一部畅销书的念头,只是出于对南方历史的兴趣在写。1934年,她遭遇车祸,写出的大量手稿无法修改。1935年,她的朋友把小说草稿推荐给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哈罗德·赖瑟姆,为小说的及时出版提供了一个良机。1936年,麦公司对小说进行了加工,并改名为《飘》出版,结果大获成功。一天就销售5万册,半年销售出100万册,到1939年已达200万册。当时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部作品达到如此大的销量。《飘》的成功使米切尔一夜成名。各种荣誉接踵而来: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1939年获得史密斯女子学院文学博士学位。小说的影响也超越了文学界,1939年被改编为电影;此后还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9年,米—因车祸在亚特兰大去世。

二,《飘》

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历史为背景,以南方社会生活、特别是亚特兰大及周边奴隶主庄园为场景,以郝思嘉为中心人物,展现了南方社会各色人等在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并以南方女性作家特有的视角和观点对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进行了独特的反映,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进一步思考。

小说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复杂。作为一部历史小说,《飘》真实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画面。战前南方奴隶主庄园的乡间宴会、田园生活,战争临近时南方贵族对蓄奴制的鼓吹,战争初期南方军队的不可一世,北方军队转败为胜的大反攻,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摧枯拉朽的气势,战后重建时期南方社会的混乱与南方贵族衰落的命运,等等。这些生动真实的描写,把人们带回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虽然作者在主观上倾向于奴隶社会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她冷静客观的眼光和忠于历史事实的精神,使她在作品中写出了南方奴隶制社会被这场战争风暴彻底席卷而去的事实,并且揭示了这一历史趋势的不可抗拒和必然性。

作为一部爱情小说,《飘》以郝--、卫希礼、白瑞德、媚兰四位人物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揭示了蕴藏在青年男女身上美好的爱情理想。郝—对卫—的真挚爱情,虽然过于理想、过于浪漫,却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和她身上一系列缺点形成鲜明对比。白对郝的爱,其表达方式独特怪异,但也表现出真诚、热情和耐心。媚兰对卫的爱则是南方贵族妇女爱情的写照。

作为一部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小说,《飘》以伤感的情调、怀旧的情结、忠于历史的眼光,呈现了一幅19世纪中叶南方社会的写真图。战前南方庄园的日常生活、劳动、社交被描绘得富有诗情画意;塔罗庄园、“十二棵橡树”、亚特兰大等地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兴衰更替被展示得栩栩如生;南方人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性格心理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有人称之为“南方种植园传说的百科全书”。

《飘》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在真实的历史生活背景上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富于立体感的圆型人物。

主人公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南方女性形象,充满性格的多重性和传奇性。她是南方种植园主的女儿,作品从她16岁时写起,直到她28岁为止。12年间,她先后嫁过三个丈夫,两度守寡,生过三个孩子。为了爱情、生存、振兴家业,她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在情场上、在战争中、在商场上和家庭生活中奋斗,是一个纯真与野性、自由与自私、善良与邪恶、痴情与无情相混杂,既能吃苦耐劳又贪图享受、既浪漫又现实、既无知又聪明能干的“乱世佳人”。

具体地说,她的性格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塔罗庄园早期生活阶段。

这时候,她是大庄园主杰拉尔德的千金小姐,出场时才16岁的她美丽活泼、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已经学会了如何精心打扮、以娇媚的姿态吸引男孩。由于父亲的宠爱,她从小养成了娇纵任性、高傲自私、贪图虚荣的个性。认为自己是生活的中心,理应得到一切最好的东西。她第一次见到卫—骑马走来,就爱上了他,而且想当然地认为卫--也一定爱她。所以她不能理解也不能容忍卫—和媚兰的婚约。她不顾一切地要得到他。这种想法一直贯穿着她的思想,直到小说结束。这一阶段,郝所表现出来的自私和对传统礼教的叛逆和反抗性格,成为她复杂性格的重要方面。她打算把卫—抢夺过来,但当她的爱情遭到拒绝,眼看卫—和媚兰要结婚时,她又以最快的速度宣布要和媚兰的哥哥查理结婚,而且要赶在媚兰的前边结婚,以示报复。这充分显示了她的特殊性格。

二,初到亚特兰大阶段。

这一时期她的自私、追求享乐的个性和爱好自由、蔑视传统道德的叛逆性格进一步发展。同时,时代的变迁也锻炼了她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婚后不久,丈夫查理参加了南方联盟军,不到两个月就病死在军营里。郝变成了寡妇。她带着爱恨交织的心情离开了塔罗庄园,来到亚特兰大。新兴城市亚---为她性格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天地。在周围所谓“高尚的”南方人同仇敌忾,决心同北方佬决一死战的氛围中,她仍然保持着自私而无知的思想状态。对于战争、北方佬、什么主义或爱国,她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作为一个年仅17岁的小寡妇,她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她渴望的是重返少女时代那无忧无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了寻求生活的乐趣,她大胆冲破旧礼教的束缚,穿着黑色的丧服和白瑞德跳舞。她去当看护妇,到街上当售货员为南方军队募捐,不是为了爱国,不是为了支持战争,只是为了排遣郁闷无聊的情绪。可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她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也逐渐苏醒。在战火中,在没有人帮助的绝境中,她操起剪刀为媚兰接生。凭着难能可贵的毅力和魄力,挽救了媚兰母子的性命。

三,回到塔罗庄园阶段。这时,郝的思想和性格又发生了转变。她从一个随心所欲、贪图享受的少妇成为一个精明强悍、敢作敢为、同时又吝啬贪婪、斤斤计较的当家人。她在建设家园、管理家园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她做出的成绩令后来回到塔罗的卫—等男人都自愧不如。在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里,她表现出惊人的生存能力和顽强的毅力。她亲自赶车、下地干活、挤奶、劈柴、种菜,简直比一个男人还要有能耐。经历了生活的磨难,饱受战争、饥饿、贫穷的煎熬,这个昔日的千金小姐充分认识到了土地和金钱的作用。但这也使她变得粗俗、贪婪甚至无耻。在面临交不出税款的困境时,她竟然企图利用自己的色相去向白瑞德

借钱。

四,重返亚特兰大阶段。

这是郝性格发展的高潮阶段。爱情的失意、战争的磨难、饥饿和贫穷的磨练,使她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她认识到,在动荡的社会中要想生存、过上好日子,就要有钱,为此就要和他人争夺。她一方面变得更加贪婪自私,一方面也更加精明、工于心计。她具备了一定的商业管理和经营才能,有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个性特征。(从贵族小姐转变为暴发户似的资产阶级)成为一个唯利是图、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人物。当她借钱遭到白瑞德拒绝后,得知妹妹苏伦的未婚夫弗兰克正开着一家杂货铺,还要开锯木场。于是,她毫不犹豫编造谎言,施展美人计,夺走了妹妹的情人。她经营锯木场比丈夫更精明,也更凶狠贪婪。她利用囚犯充当廉价劳动力,甘愿冒险和北方佬做生意,终于发了财。这时的郝性情傲慢、办事果断干脆、百折不挠。这个出生于奴隶主家庭的娇小姐,当旧世界崩溃时,她不为逝去的日子痛哭,而是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她说:“我决不回顾以往”,“有谁能担着一担使人悲痛的记忆前进呢?”本着“向前看”的思想,她很快适应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社会。她学会了开工厂、做生意。在生意场上得心应手。在第二个丈夫死后不到一年,她就嫁给了富有的白--。这个经历磨难的女性,终于凭借惊人的毅力、胆量和非凡的手段战胜了困难,获得了物质财富。郝是一朵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开放的善恶美丑混杂的“恶之花”。

然而,郝的个性也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她在爱情上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幻想,在生活中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导致了她在爱情和物质追求上的双重失败。她爱卫--,几乎所有的追求、挣扎、奋斗都是为了卫--。但这个卫只是她想象中的形象,她对现实中的卫并不了解。实际上,卫和她完全是两种人。卫是一个脆弱、畏缩的人,是生活的懦夫。这个昔日南方上流社会的佼佼者虽然拥有温文尔雅的风度、正直高贵的品德,但完全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他在时代和环境的巨变中一蹶不振,终日沉浸在对往昔贵族生活的回忆中,完全没有能力适应新的社会和环境,在失去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后,成了一个落伍的、被时代抛弃的多余人。然而自信而简单的郝却把自己最美好的爱情理想寄托在他身上。郝总是以为,自己不能和他结婚,仅仅是因为有媚的缘故。当她明白卫根本不爱她,而且是一个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完全依赖媚兰的可怜虫时,才从痴情中醒来。当她醒悟到爱她、她也爱的人是白时,白却已经不爱她了。也许因为她已经不再纯真和可爱,也许因为她对卫一厢情愿的迷恋终于使白失去了耐心,也许因为她被对金钱和物质的欲望变得越来越粗俗??总之,白冷酷地使出手段,不仅夺走了郝的工厂,而且用各种方法打击和孤立郝。最后郝被所有的人抛弃。她一生追求的爱情、金钱和家园都“随风飘去”了。

白瑞德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位南方贵族家庭的叛逆者。青年时就被赶出家门,成为一个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的人物。他见多识广,对时局、尤其是南方社会的命运看得清清楚楚。在社交场合,他从不多说话,但往往语出惊人,引起贵族们的不满。他结交的人物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因此他在南方名声很坏,不被传统的贵族圈子所接纳,甚至被当作流氓无赖。但是他头脑清醒、眼光敏锐,他清醒地认识到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必将取代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经济。因此他抓住一切机会赚钱,甚至同南方人厌恶的北方

佬做生意,大发战争财,表现出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富有冒险精神的资产阶级的投机性格。

在小说中,他又像一个富有的流浪者,行踪不定,颇有传奇人物的风采。他衣冠楚楚,举止彬彬有礼,言谈尖刻而又能一语中的。比如他总是能洞察郝的心思,让郝又羞又恼,哭笑不得。

同时,他的身上也不乏善良和真诚的一面。虽然他看到了郝身上的毛病和缺点,但他却被她大胆直率的性格打动,认为她是他认识的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南方女性。他曾多次向郝表露爱情,但他一向玩世不恭的态度和冷嘲热讽的风格使他的表白总是得不到郝的信任和回应。虽然他爱郝,但当郝以美色为条件向他借钱时,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而当战火中郝

真的需要帮助时,他又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冒险赶着马车把郝和媚送出亚特兰大。他还机智地假装醉酒,救了参加三K党活动的卫希礼。他非常尊敬和看重善良端庄的媚兰,虽然惯于放浪形骸、不拘礼节,但在媚兰面前,他总是彬彬有礼,像个标准的绅士。而他对自己女儿美蓝的宠爱使他赢得了所有正派人的好感。当女儿夭折,郝对他的爱没有回应时,他彻底绝望了。最后,他毫不留情地离开了郝。可见,他是一个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和非凡的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复杂形象。

《飘》的艺术成就:

一, 小说以郝的经历为中心线索,形成严谨的结构。

小说共63章,分成三个部分:战前、战争中、战后。故事情节按照南北战争发生的时间向前推进,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随着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发生变化,线索非常清晰。在每一章,郝都是在场人物,通过她的经历和眼光,作者把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社会尽收笔下。同时她的性格也在这种典型的时代环境中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而开放式的结尾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读者都期待着一个大团圆的结尾,即郝和白的爱情圆满。但小说是这样处理的:白对郝的一次次爱的期望都因为她对卫的盲目迷恋而落空,再加上失去孩子的痛苦,他最终离开了郝。失去一切的郝回到塔罗庄园,期待着明天。明天会给她带来新的希望吗?她在期待着,小说也在这种期待中结束。

二, 出色的心理描写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作为女性作家,米切儿对女性的心理有很准确生动的描绘。最感人的是作品对郝的爱情心理的表现。例如,当郝听说卫要和媚结婚的消息后,她将信将疑,内心掀起无数波澜:焦急、痛苦、失落、希望、失望、嫉妒、恐惧等各种情绪在心中汹涌。她随全家在教堂祈祷时,脑子里还想着第二天如何向卫表白自己的爱情,计划着在“12棵橡树”庄园的野宴上如何征服卫。晚上入睡前,作品对她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极为精彩,把一个陷入盲目的单相思的少女那种热烈执着、自以为是、想入非非的情态刻画得准确传神。

三, 情节曲折紧张,具有通俗文学的传奇色彩。

小说描写的人物的爱恨纠缠、战争的残酷恐怖、从昔日娇生惯养的上流社会堕入生活最底层的命运突变,无不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书中很多场面给人深刻印象,尤其是战争中的场面:在伤兵遍野的情况下,仅有的医生无法抽身,郝只能自己为媚兰接生的情景;亚特兰大在北军逼近时的大火,在此背景下郝驾着马车带着媚兰和初生婴儿踏上亡命之旅;回到塔罗后,郝只有自己下地干活,并发誓以后再也不要品尝饥饿的滋味的情景;她指挥家人杀死抢劫的北方佬的惊险场面等等,都是令人难忘的。作者的描写真实而生动,情节设计巧妙严密,富于传奇性的故事情节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三: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飘》读后感

《飘》作者: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

一直乐观追求自己爱情的思嘉丽在动荡的南北战争时期,坚持自己的所爱艾希礼,不管他是否结婚,他相信自己的感觉。虽然经历赌气和生活洗礼的情况下,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但是她还是怀抱自己的乐观的心一直追求所谓的幸福。在小说中,她敢于突破礼教束缚,敢于追寻自己的真爱是值得肯定的;在动乱年代,她不屈服,不折不饶的与生活作斗争的生活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在遭受侵略之时,她一个女子,敢于承担生活重担,在母亲去世,父亲生病的情况下,居然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扛起整个家族的重担,巾帼不让须眉;在面对自己所爱的人的妻子媚兰难产时,动乱的城市,没有让她动摇救人的决心,嫉妒也没有让她失去做人的原则,她还是毅然决然帮助她,带她逃离战乱。 她得形象是美好的,漂亮,乐观,自信,敢于冲破礼教束缚,但是她也是不幸的。一辈子追求自己所谓的真爱,经历重重磨难与考验,但是到最后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其实一直追寻的那个人其实并不爱自己,自己一直也只是爱自己心中的那个完美形象而已。而一直守护在自己身边的人白瑞德,自己却一直没有发现,其实他才是自己的最爱。等到自己因为固执,因为不懂珍惜,而忽略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时候,等到一直守候的人已经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错了。但是到最后,女主人公还是把她乐观的精

神坚持到底,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挽回白瑞德的心。

篇四: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米切尔 by 文艺生活周刊 on 六 19, 2013 ? 14:09

暂无评论

编辑 / 高晓倩

玛格丽特·米切尔 ? 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协会主席。

? 米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 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 ? 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她从 1926 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 年之后,作品问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1937 年,《飘》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 1949 年,米切尔因车祸离开人世。

【代表作品】

《飘》

【精彩书摘】

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它使你无法看到危险。 我想让你好好的玩耍,像个孩子似的好好玩耍,因为你确实是个孩子,一个受过惊吓但仍然勇敢而倔强的孩子。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

“不管你们在不在这里,”她睡意犹浓地喃喃自语道,“祝你们晚安,谢谢。”

【我读玛格丽特?米切尔】

抛诸去日,紧握朝阳

朝海专栏 偏执的无神有鬼论者,因为信仰文字与音符的倾诉力量而投身到孜孜不倦地创作中去。崇尚金属精神的不靠谱女主唱,要写遍人性丑恶也要乐观犯二的拖稿小说作者,无可救药的古典文学痴迷幻想家。新浪微博:@朝了个海的猫

人们无法选择生活带来的痛苦,却可拍一拍身上的土,起身紧一紧拳头,笑着说一句:“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说起上个世纪里美国的女作家们,便不得不提起一个传奇的名字。她一生只出版了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冲击之大,从它一经出版,前六月的发行量便高达 1000 万册,日销售量最高达到 5 万册中可见一斑。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使它在 1937 年荣获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更不用提小说改编的电影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它更加声名远扬,以至于截止 70 年代末期,小说被翻译成 27 种文字,畅销全球。

玛格丽特?米切尔绝对称得上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最为璀璨的明星。

她出生在 1900 年那个新世纪的开始,象征着一切消亡与一切诞生的时代。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是她的故乡。父亲是律师,曾担任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的主席。作为南北战争中落入北方将领舒尔曼手中的南方要塞,那个燃烧的夜晚成了每个亚特兰大市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受到父辈们的影响,玛格丽特自小便对那个未知的战争年代充满好奇,这好奇敦促着她探寻一切历史的痕迹。她骑马与老兵出游,听他们讲述战争的故事,再加以肆意想象。这些想象出来的故事,只怕正是日后那个伟大故事的雏形。 玛格丽特极善于从眼睛来描写人物特点,常常寥寥数笔便能使人活灵活现。她不喜隐喻,不用复杂的形容辞藻,不爱华丽的排比句式,更拒绝朦胧婉转的表述。她只是忠实地、利落地,将自己脑海中浮现的脸庞如实描绘出来。常常觉得,米切尔用于写作的笔必定有着极其锋利的笔尖,才助她写作时如风般迅疾而不拖泥带水,席卷之后,隐隐现出女性的柔美之感。小说一开篇便是极锋利的一句:“斯嘉丽?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然而犀利过后,她又细细地公正地描述了这位女主角的长相,像是怕人想象不出似的,一眉一眼都实打实地写在纸上。最妙处是写眼睛。斯嘉丽猫一样狡黠的绿眼睛,瑞德巴特勒戏谑而带着暖意的黑眼睛,阿希礼忧郁的淡灰色瞳孔,玫兰妮母鹿般温顺的棕色瞳孔,处处透着它的灵魂,每每都比人物动作更快地反应出情感。即便是玛格丽特本人有意贬损的人物,她也调皮似的着意从眼睛落笔,像她借斯嘉丽之口形容英迪亚的睫毛稀疏如母兔,当真是又形象又刻薄,叫人忍不住也学着瑞德巴特勒一样,低低坏笑出几声来。

写人写实,写事更加真实,这是玛格丽特明显不同于其他女性作家的一点,她的文法似乎更像她个性本身,说的再直白些,或许更像她笔下的斯嘉丽一样,毫不避讳。细观玛格丽特的一生,桩桩件件,似乎都能和她笔下的故事有所牵连。《飘》的故事落脚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取材于可信的历史故事,再加上米切尔本人的个人经历,几乎是真实到触手可及的地步。譬如她从小生活的菲茨塔拉德庄园便成了文中野餐烤肉的重要场景,阿希礼的原型便是玛格丽特年少时初恋的那位早亡的英俊军官,而斯嘉丽的几段遭遇更赫然就是米切尔自己生活中不幸的投影。母亲的病逝为玛格丽特的人生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她从不得不成为父亲与兄弟的支柱,到失去生的活力而选择逃避,这和文中的斯嘉丽是多么异曲同工!唉,若不是生活中有着真真切切的痛苦,人们如何从她的文字里读得出那么多无可奈何的叹息呢。

事实上,作品中处处流露出的温厚的女性主义光辉,也是玛格丽特所独有的。她的外祖母曾是亚特兰大最

篇五:解析玛格丽特

解析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主义观点及在其著作《飘》中的表现

⊙江

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摘要: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著的长篇通俗小说《飘》发表六十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至今魅力不减。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在这本著作中,她抨击了旧南方和传统的南方妇道观,向读者揭示南方妇道观鼓励虚伪、危害社会、压抑女性的本质。本文从作者的生平介绍出发,介绍了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和小说中通过女主人公斯嘉丽所反映出的女性主义观点。关键词:玛格丽

特·米切尔《飘》女性主义

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写了一本书《飘》,这本书却让她名满天下。她从没想过会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飘》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形象,真实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尽管有评论家指责这本小说没有艺术,也没有精湛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洞察力,但这部小说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追捧。究其原因, 这与书中所塑造的生动的女性形象是分不开的,作者赞扬了她们对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的追求,同时抨击了旧南方和传统的南方妇道观,揭示出南方妇道观鼓励虚伪、危害社会、压抑女性的本质,突出了女主角追求爱情的执著,信守爱的承诺,赞赏她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坚强

地让自己跟家人生存,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一、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平及其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

1.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平介绍

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她的父亲EugeneMitchell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常常与朋友们谈论南北战争。她的母亲MaybelleStephens是“LeagueofWomenVoters”的创立者之一,致力于女性权利的追求。玛格丽特父母的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到她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形成。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玛格丽特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玛格丽特生来就有一种反叛的气质,她一时冲动与一个冷酷无情的恶棍结婚,在经历了这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并且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

2.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原因

女性主义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努力追寻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要求以女性视角重新阅读经典文本,探究女性独特的书写方式。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1791年,妇女运动领袖奥林匹.D.古日勇敢地举起妇女权利的大旗,发表了《女权宣言》,主张两性在社会生活中应平等、互助,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妇女们成立了“全国妇女反奴隶制联合会”。废奴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南方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冲击,对生活在改革、动荡年代,并一直活跃在新闻界的玛格丽特来说,这种冲击明显对其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再加上玛格丽特·米切尔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一生都在为争取妇女的政治权利以及妇女解放运动而不懈奋斗。

在内外环境双重作用下,拥有独立事业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在这样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以

及时代巨变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其女性主义思想,并且创作了她的不朽之作《飘》。

二、女性主义观点在《飘》中的体现

作家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总是通过作品及其人物言行表现出来的,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在主人公斯嘉丽身上就得到了极为充分的体现。玛格丽特通过这个角色表达了其女性主义意识

的萌芽、冲突和发展过程,斯嘉丽的行为和思维特点都一直存在着矛盾,她的身上并存着美与丑、新与旧、善与恶的交融,她所受的教育、她的理性思路是属于过去的那个时代的,但在新的环境里,她的本性的发展和追求又违背了她的教养与理性,使她背离了她所属的那个

阶级,转向那个更有生命力更有发展前途的阶层。

小说纵横

小说纵横

63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1.斯嘉丽的爱情

一直以来,斯嘉丽最受人指斥的就是她情感不专一、玩弄男性,被人视作“狐狸精”式的人

物。而事实上,她真心渴求的只有两个男人——

—艾希礼和白瑞德。斯嘉丽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在塔拉庄园的游廊里与仰慕她的斯图尔特和布伦特兄弟调情。当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艾希礼要娶媚兰的消息传来时,仅仅经过短暂的惊诧,她便很快平静下来,向艾希礼大胆表白。当受到拒绝之后,斯嘉丽恼羞成怒地骂

道:

“那么你为什么不说?你这懦夫!你怕跟我结婚!你愿意跟那傻小丫头过日子,她是百依百顺的,过几天替你养出一窝小猪来!”之后不久,斯嘉丽和查理闪电般地结了婚,以激烈的行动来报复艾希礼。很显然,这次婚姻没有使她变成贤妻良母,给她带来的只是厌恶感和寡妇

的黑丧服。自此开始,她逐渐站到

“教养”的对立面,执著于自我的意识和感觉。为了保住塔拉庄园,斯嘉丽在第二次婚姻中又扮演了一次不道德的角色,她抢走了自己妹妹的情人。而白瑞德,作为书中的男主人公,

一直深深地被斯嘉丽的美丽和勇气吸引。

斯嘉丽一方面被白瑞德的风度、能力和财富吸引,另一方面又不愿屈从于白瑞德,总是对他不屑一顾。当白瑞德对她一往情深时,她总是不懂得珍惜,而当白瑞德最后决定离开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早已爱上了白瑞德。而在此之前,斯嘉丽一直把艾希礼当做精神寄托,无怨无悔地爱着艾希礼,并愿意为他做出任何牺牲。斯嘉丽对爱情的执著,无怨无悔,在感情生活上的倔强和坚持,都强烈彰显出她的女性意识和独立精神,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忠实于

自我的情感,经过执著的追求终于醒悟到自己情感的趋向,走出了迷失的境地。

2.斯嘉丽的蜕变

回顾斯嘉丽由一个“南方淑女”转变为资产阶级妇女的人生历程,尤其是她对于情感的追逐、婚姻的歧途、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以及事业的痛苦求索,让我们看到,斯嘉丽的巨大转变与

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密不可分的。

从小时候起,斯佳丽就沿袭了父亲不拘小节、豪爽,甚至粗犷、脾气暴躁的性格,表现得与众不同,内心充满了叛逆和反抗,很想摆脱上层社会的压力和束缚,成为一个背离传统的自

由人。

正如小说中所说:“她脸上混杂着两种特征,一种是母亲的娇柔,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前者属于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后者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她憧憬着“总有一天,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人家不喜欢,我也不在乎”。可尽管如此,她仍然遵循着母亲的教导,把母亲当做偶像,通过约束自己的言行来当一个所谓的上等女人。“在自己很想吃东西时,偏装得像小雀子那样只能吃一点点;在自己想跑时,偏要慢慢地走;在

自己能够连跳两天也不觉得累时,偏要装得跳一场华尔兹就晕倒了”。

然而,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她身上那种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种异质的均势,父亲遗传下来的爱尔兰性子在斯嘉丽身上日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亚特兰大医院服务期间,她从开始的不情不愿,极度厌恶替病人服务,到后来渐渐地同情那些伤病员,并且用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父亲辛苦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价值十好几万的棉花,被北方军队的火把付之一炬后,斯嘉丽并没有被击倒打垮,而是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勇敢地从战后的废墟上站了起来,肩负起重建家园的重担,在战火中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蜕变。面对完全陌生而又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斯嘉丽以其特有的果断、狡黠和惊世骇俗之举,在男性世界的夹缝中,顽强地开辟着自我生存的空间。她买下了木材厂,又同时经营店铺,凭借其胆大心细和能屈能伸,最终战胜了一

个个竞争对手。正如她站在那棵大树下的呼喊一样:

“让上帝为我作证,北方佬不会把我击垮。我要挨过这一关,等这一切过去我就不会挨饿。不,我的亲人也不会挨饿。即使我不得不去偷,去杀人———上帝为我作证,我再也不会忍

饥挨饿了。”

在一系列的挫折中,斯嘉丽改造了自我,也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成为时势造就的新女性,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获得自主权利的要求。而唯一不变的,是她身上惊人的自信心,

即使这种自信心几经折腾,屡受打击,却依然如故,坚不可摧。

《飘》作为一部女性文学作品,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以及其独有的生活经历和情

感体验在书中表达出一种矛盾、

复杂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著作中虽然不乏对战争恢弘场面的描写,但作者始终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描写了留在后方家园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表现出了丰富复杂的女性意识。和主人公斯嘉丽一样,玛格丽特也是个充满生气和斗志的女性,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顾世俗的约束,她争取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努力追求

自己的幸福,实现自身价值,最终,她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1]米切尔.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诺思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4]

杨慎生.英美小说史

玛格丽特 米切尔

[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江凌,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

研究方向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史和外语教育。

辑:魏思思

E-mail:sxmzxs3@163.com

小说纵横

64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