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有哪些零的突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5:25:23 初中作文
有哪些零的突破初中作文

篇一:零的突破

南郊区平旺小学教师导学案设计

篇二:励志故事 零的突破

《“零”的突破》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故事是《“零”的突破》

1984年的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根据比赛日程,这届奥运会上第一个决出金牌的项目,是男子自选手枪慢射。37个国家和地区的5名选手展开了技术与心理的较量。其中瑞典老将斯卡纳切尔踌躇满志,一心夺魁。这位慕尼黑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双料冠军,早就被一家权威体育杂志预测为本届赛事的当然冠军。

然而。前3轮的比赛过后,场上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变化。一直默默无闻的中国选手许海锋竟以两个97环和一个93环的成绩名列前矛。这一下,在场的记者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起身打听这个选手的有关情况,有的记者干脆拉住在场的中国记者问这问那,以至裁判员不得不屡屡出示“安静”警示牌。

一阵紧张的忙乱后,一份有关许海锋的背景材料摆在多国记者的前面,他们楞住了,因为“接受训练两年,参加国际比赛3次”这样简单的经历,他们觉得很难于面前这为一名惊人的中国选手联系起来。

许海峰的父亲是位军人,他小的时候就在军营里长大,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枪的他曾用弹弓打鸟,传说中他打得很准。有一天家里来了父亲的一位老战友,许海峰拎了一把气枪出去打鸟,说是为这位叔叔"备点菜",居然一个多小时打了50多只鸟,这位叔叔惊喜之下连连说,这孩子枪法这么好,没有当兵真是可惜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许海锋走进了地区体委射击班,拿起了手枪。1984年,他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夺得了省运会冠军,同时撞开了省射击队的大门。也就是这一年,他进入了国家射击队教练的视野。备战洛杉矶奥运会的集训开始,他奉召进入了国家队。

通过艰苦的训练和参加了几次热身赛,吃苦耐劳、勤于思索的性格让他的技术提高的很快,今天他代表中国队站到了这个靶位上,参加奥运会的决赛,将要决出1984年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这时,射击比赛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许海峰静静地站在靶位上,一动不动。就剩最后三发子弹了,但就是不见他举枪击发。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溜走,距离比赛结束越来越近,但许海峰还是像一尊石像一样站在靶位上,没有一点举枪击发的意思。

所有的人都开始着急了。中国队的教练和官员们悄悄聚集到了他的身后,手心里都捏出了一把汗。

14分钟过去了。只见许海峰慢慢抬起头,调整了一下呼吸,举起了手里的枪。

9环--不错的成绩,看台上传出一阵低低的骚动声。

10环--在他身后的教练不自觉地抹了一下额头,他的心里非常清楚,这时瑞典的老将斯坎纳克尔和中国的王义夫都已经打完了全部子弹,以565环和564环暂时排在第一和第二位。此时,许海峰的成绩是556环,也就是说,如果下面的一枪是十环,中国人将实现"零"的突破。

第60枪,最后一枪。许多中国人甚至闭上了眼睛。

10环--这是让十亿中国人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永(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有哪些零的突破)远铭记的一个10环。代表团副团长黄中激动地跑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他。而此时的许海峰甚至都没有确定自己已经拿到了金牌,拿到了这枚祖国人民、包括他自己那么热切盼望着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颁奖仪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为许海峰挂上金牌,祝贺他夺得了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中国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比赛归来,许海峰把这枚金牌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他认为,这枚金牌,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篇三:零的突破

零的突破

作者:

来源:《航空模型》2012年第08期

1977年4~12月,国家体委军体局航模研究室组织来自9省市的14名航模教练员集体攻关,研制当时国际上刚刚兴起的遥控模型直升机。当年12月,我国第一批两架模型直升机研制成功。它们全部采用国产器材制作,并在性能指标上达到了国际水平。它们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模型直升机项目的空白,也为我国这一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时任教于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盛焕鸣有幸成为研制集训班的一员。忆起当年的经历,盛焕鸣仍感慨不已。

研制集训班成立

1975年1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1975]19号文件,正式批准恢复原国防体育各项活动。1975年3月,国家体委成立了军事体育局,主管军体项目;同时恢复了原直属事业单位中国人民航空运动俱乐部,将其改称为国家体委北京航空运动学校。不久,叶家锭、张涪生、黄永良等被调入北京航空运动学校,进行航空模型研究室的重建,地点设在了北京西郊射击场。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为此,叶家锭、张涪生二人向国家体委提交了关于研制模型直升机的报告。1977年2月17日,国家体委军体局发出《关于商请派人参加研制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集训班的函》,并指出:“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是应用范围较广泛的机种,利用这种模型可进行喷洒超低量农药、低空大气取样、气象测报、空中摄影、地质勘探和空中架线等工作。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5]19号文件精神,为使航空模型活动为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做出贡献,很有必要集中力量重点抓一下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的研制。”在航空模型研究室众人的努力下,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研制集训班于1977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接到集训通知时,盛焕鸣是北京航空学院从事仪表传感器方面工作的一名研究员。虽然觉得有点突然,但他心中更渴望为中国航空模型事业尽一份力。在孩提时,盛焕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航模迷”。念到高中二年级,他就离开学校参加了国防体育训练班,之后作为中国航模队的队员参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五届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航空模型竞赛。由于之前的经历,1957年他以航模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并每年代表北京队参加全国各类航模比赛,工作后也是如此。于是,盛焕鸣抓紧将手上工作安排妥当,立即前往集训地点。

来到集训班时,盛焕鸣发现其余13名队员早已经到了。叶家锭和张涪生来自国家体委,是研制模型直升机的总负责人。其中叶家锭是总设计师,主管协调各个部件的设计和制作进

度。张涪生则负责组织工作,专门照顾集训班所有成员的生活。当时集训班有自己的食堂,负责每天买菜做饭的就是他的妻子。队员衣向明和郇心祯来自吉林,后者担任模型直升机的操纵手;黑龙江的骆长持和山东的周好智设计和制作发动机;叶树均和李育廉来自湖北,后者负责模型的设备和接收装置;北京的吴大忠负责机身部分;盛焕鸣则负责舵机和控制电路。其余的队员还有河北的陈康生、新疆的刘立天、内蒙古的孙士珠和安徽的王忠生。集训班的队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尽快研制出一款合格的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 一切从零开始

在当时的条件下,研制一架模型直升机可谓困难重重。国内的航模活动刚刚恢复,而能得到的国外模型直升机的相关资料非常少。此外,那时遥控器等器材无法直接从国外订购,而国产微型电机的质量不好,舵机的精度也不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集训班队员原本是各省市的航模教练员,在固定翼模型飞机项目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最终团队商定各自负责模型直升机的一部分,借鉴固定翼航模的经验进行研制。

盛焕鸣一直从事自动控制专业的研究工作,这次被分配的任务是研制模型直升机的舵机和遥控器电路板。对他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从未见过国外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上的舵机。不过多年的航模生涯让他迅速做出判断:既然无法搜集到国外资料,那么可尝试将固定翼航模上的舵机小型化。

当时国内航模上用的舵机,最开始是电磁铁式,之后又出现了气泵气阀式,而这次需要做的是国内尚未出现的电动舵机。没有可参考的对象,盛焕鸣就从电动舵机的工作原理开始分析。真正操纵飞行时,只要遥控器里的电路板发出一个信号,舵机就要有相应的响应,接着该响应被按比例放大,模型直升机就执行一次命令。电路该如何设计和连接、命令信号该怎么让模型部件起作用、舵机上电机的转速如何减慢、是否要增加反馈电位计……这些都是盛焕鸣在研制过程中每天思考的问题。

资金不足是当时研制工作的另一个难题。不过这难不倒航模人,对他们来说,生活里处处有制作航模的材料。对电动舵机和遥控器电路板的工作原理有了大致认识后,盛焕鸣开始着手制作。最后做成的舵机,电机来自玩具车,减速齿轮来自座钟,机械传动装置则来自废弃的自行车车条。当时国内没有集成电路板、单片机等高科技产品,遥控器的电路板完全靠自己手描。他先裁出一块带铜片的环氧玻璃板,然后用漆在板上描出电路,再将整块玻璃板浸在三氯化铁溶液中做腐蚀处理,就这样制成了需要的电路板。

模型直升机的每一个部件都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发动机是大伙儿用车床加工的,直升机旋翼头从外形设计到加工工艺都由队员完成。让盛焕鸣印象最深的是由吴大忠负责制作的机身。当时航模研究室订阅了德国和日本的一些遥控模型杂志,模型直升机的机身便借鉴了这些杂志刊登的图片。每天天一亮,吴大忠就在宿舍外面制作机身了。他先将木头削成机身外形

作为阳模,接着在阳模上覆盖材料做出阴模,最后在阴模里一层一层地刷上玻璃钢材料做机身。纯手工打造出的模型直升机机身非常漂亮,每个细节处都没有疏漏。

艰辛的外场试飞

1977年8月,模型直升机的主要部件制作基本完成,整个团队开始了辛苦的外场试飞和调试。那段时间只要手上没有其他工作,集训班的队员就会去试飞现场。

最初的试飞在北京西郊射击场进行。为稳妥起见,试飞的第一阶段主要测试动力。由于发动机采用垂直安装且依靠电热塞启动,因此模型直升机无法在地面发动,于是又为它专门制作了一个训练机架。接下来要测试模型能否正常飞行。可是操纵手郇心祯之前一直飞F3A项目,完全没有飞模型直升机项目的经验。为此大家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试飞时模型先不往高处飞,在其起落架系上4根线,分别由4个队员拉住,一旦倾斜可配合将它拉平或迫降。考虑到遥控器使用的天线频率较低,模型易出现失控甚至坠毁的状况,现场也准备了一些易损坏部位的零件。起落架系线试飞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模型直升机也在每一次失败后都进行改进,直至迎来最后的航线飞行。

1977年12月,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研制成功。成品一共2架,分别命名为“77-01”和“77-02”,代表1977年研制的“01”号和“02”号模型直升机。

篇四:28、0的突破

汝阳县实验小学“七环四段导学课堂”学习案

执教时间:年 月 日(星期 ) 执教人 设计人袁会利 审验

篇五:零的突破教学设计

零 的 突 破

淅川县上集镇镇直小学 贾红涛

一.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B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设置情境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并活用词语。

2.分层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伙伴互助、评价等方法,练习读好课文。

C情感目标:

感悟?‘零’的突破?所蕴涵的意义,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运动员训练的顽强意志和为国争光的壮志豪情。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零?的突破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词语、收集中国体育史上辉煌的成就

教师:在小黑板上准备导学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激情导入

2.出示知识性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合作互动

1.出示探究性问题,学生先自学批注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边交流师边引导学生朗读重要自然段,交流读后感受。

3. 教师引导点拨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 ?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

○?关键的一枪啊,艰难的一枪!他举起,放下,放下,举起……?

○语言训练:说一说在中国在体育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对祖国的无限自豪感。

(三).导学归纳

1. 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离不开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四).反馈训练

1、说一说,?零?的突破指的是什么?

2.读课文,说说从下列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

②他举起,放下,放下,举起……

3.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你还知道哪些?零的突破??

五.作业布置

1. 搜集文中的好词佳句。

2. 小练笔:反复读文中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文中?反复?修辞方法的妙用,通过写一个场面,去刻画一个人.

六.板书设计

突出表现 20发194环

艰苦训练 麻木 僵硬 意志坚强 零的突破 咬咬牙 扣不动

取得冠军 沉着冷静 为国争光

战胜自我

重大意义 第一金 诞生

零 的 突 破

导学提纲

一、 简要提示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中,以569分的成绩夺得自选手枪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中国运动员夺得的第一枚金牌。从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迎来了中国奥林匹克历史上的新时代。

二、认知与探究

(一)知识性问题

1.读通读顺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重点学习?以致、镇定自若、不偏不倚、鲜为人知、名垂?等词语。

3.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探究性问题

1、许海峰开始在赛场上有什么样的出色表现?他的射击技术为何如此高超?

2、许海峰在比赛中表现得怎样?比赛中出现了怎样的意外?许海峰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3、许海峰取得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奥运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4、从1984年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说明了什么?

三、梳理与反馈

1、知识梳理

(1)许海峰能为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靠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体?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2、反馈训练

1、说一说,?零?的突破指的是什么?

2.读课文,说说从下列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

②他举起,放下,放下,举起……

3.在我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你还知道哪些?‘零’的突破??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