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梧桐雨,白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41:09 作文素材
梧桐雨,白朴作文素材

篇一:第六章 白朴与《梧桐雨》

第六章 白朴与《梧桐雨》

第一节 白朴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概况

一、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倾向

白朴(1226---1306后),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仁甫,又一字太素,好兰谷。是元代文坛上以文采见长的作家,也是终身拒绝出仕的作家,这与其家庭出身及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1、从家庭出身来看:他的祖父白宗尧,笃信佛教,没有做过官。伯父白贲,1202年进士,官至歧山令,精于禅学道书、岐黄之说,是个享名的诗人。叔父是个和尚,法名宝莹,也是诗人。父亲白华,字文举,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官,是金朝著名的文士。总之,白朴的父辈们在金朝是有政治地位,有信仰、又很有文名。

2、从其人生经历来看:他诞生于金王朝走向灭亡、蒙古帝国兴起的时候,从小经历了人生的离乱。他7岁时,金朝为蒙古所灭,此时父亲随金哀宗出奔在外,母亲在变乱中丧命。幸得其父密友、著名诗人元好问照顾,他才得以平安。元好问待其如子,关于此,王博文在《天籁集序》中有详细记载,他说:“元、白为中州世契,两家子弟每举长庆故事,以诗文相往来。太素即寓斋仲子,于遗山为通家侄,甫七岁,遭壬辰之难,寓斋以事远适,明年春,京城变,遗山遂契以北渡。??尝罹疫,遗山昼夜抱持,凡六日,竟于臂上得汗而愈。盖视亲子弟不啻过之。读书颖悟异常儿,日亲炙遗山,謦咳谈笑,悉能默记”;“自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适意”。总之,他少年时代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以及元好问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白朴以后的成长及人生志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1233年,白朴的父亲白华在邓州降宋,倍受压制,于是又于1235年10月,投降蒙古。他的临危变节行为遭到当时人们的多方面谴责,他本身也异常痛苦。回到北方后,他便带着儿子寄居真定,受到北方最早降蒙的史天泽的庇护。他的父亲虽然依附于史天泽,但其内心的矛盾却十分激烈,所以他一心教育儿子读书,不准备让他们出仕。如他在《示恒》诗中写到:“忍教憔悴衡门底,窃得虚名玷士林。”在《是日又示恒》诗中又说:“潦倒吾何用,文章汝未成,过庭思父训,坠地有家声。”白朴在父亲的教育和思想影响下,怀有难以排遣的愤懑,终生没有出仕。虽然在他的应酬之作中,也时有歌颂皇元的词句,但表现更多的还是兴亡之恨,其中充满抑郁消极的情绪。如他的〔石州慢〕《丙寅九日期杨翔卿不至书怀用少陵诗语》中写到:“千古神州,一旦陆沉,高岸深谷。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岁暮意何如?怯秋风茅屋。 幽独,疗饥赖有:商芝暖老,尚须燕玉。白璧微瑕,谁把闲情拘束。草深门巷,故人车马萧条,等闲瓢弃樽无绿。风雨尽重阳,满东篱黄菊。”

3、白朴的生活及人生志向:受其人生经历和父辈们的深刻影响,白朴怀有家国之恨和对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因此尽管有史天泽等人的强烈庇护和积极推荐,他却一再拒绝出仕。他或者与其他杂剧家一样,把酒樽诗笔联系在一起,经常出入青楼,与妓艺人等时相往来。或者与志同道合者一起留恋于清山绿水,在对清山绿水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情怀。朋友曾推荐他从政,他作〔沁圆春〕词予以谢绝,他说:“自古贤能,壮岁飞腾,老来退闲。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愤,日就衰残。麋鹿难训,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唐虞世,也曾闻巢许,遁迹萁山。 越人无用殷冠。怕机事缠头不耐烦。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亲旧相欢。况属清时,得延残喘,鱼鸟溪山任往还,还知否,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在这首词的小序里,他说:“检察师巨源将辟予为政,因读嵇康与山涛书,有契于余心者,就谱此词以谢。”通过这首词和小序,我们可看见他的思想倾向。

二、白朴的创作概况

对于白朴,钟嗣成在《录鬼薄》中下了这样的论断:“娥冠博带太常卿,娇马青衫馆阁情,

拈花摘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幸名。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白仁甫工于词曲,在元初就很有文名。关于其词,王博文在《天籁集?序》中说:“律赋为专门之学,而太素有能声,号后进之翘楚者。”“词语遒严,情寄高远,音节协和,轻重稳惬,凡当酒对歌,感事兴怀,皆自肺腑流出。”他的曲,以“俊逸有神”著称,而小令“尤为清隽”,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称赞他的戏曲“高华雄浑,情深文明”。白朴的作品,现存有词105首,词集名为《天籁集》,清初开始刊刻流行;散曲有小令33支,套曲四组。他的杂剧创作,根据《录鬼薄》记载的名目,当有15种,但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2种,一为《梧桐雨》,一为《墙头马上》。

1、关于《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主要通过唐明皇的艺术形象,概括了一代兴亡的变化。它既是白朴历史剧的代表作品,也是白朴得以享受盛名的作品。关于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我们将在下节专门论述。

2、关于《墙头马上》:本剧为旦本戏,演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婚姻故事。该剧受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的启发,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金院本《鸳鸯简》、《墙头马》作为创作的依据。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写道:“妾弄青梅依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剧中写唐高宗时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少俊王洛阳采办花种子,路过洛阳总管李世杰花园,时值三月上巳,总管小姐李千金在圆内赏花,二人相间,以诗柬赠答,互相倾慕。在千金乳母帮助下,二人私至长安,少俊不敢禀告父母,双双隐藏在后花园中长达七年之久,生有一儿一女(端端和重阳)。后值清明祭扫,裴尚书偶然间发行实情,逼令儿子休掉李千金。李千金回到家中,父母已亡,遂守节于家。后来,裴少俊举进士,为洛阳令,复欲迎娶千金,而此时的裴行俭,一则看到儿子为官,二则已知李千斤为李总管之女,态度大变,热心迎接。但李千金看清了裴行俭的虚伪、丈夫的懦弱,执意不肯,后在一双儿子的恳求之下,才与少俊复为夫妇。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塑造了大胆、泼辣但并流于轻浮的李千金形象。为了追求爱情,她勇敢地同封建礼教做斗争。她不同于莺莺,一见裴少俊,就为其吸引,从而明白地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对裴少俊以身相许。她说:“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事情败露后,她同乳母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被裴尚书发现责备后,她不但据理力争,并对裴少俊的软弱行为给予了强烈的批评,她说:“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寝,死则同穴。唱道题柱胸襟,当垆的志节,也是前世前缘,今生今业,少俊呵,与你干驾了会香车,把这个没气性的文君送了也。”“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了沽酒当垆”。二是该作品情节曲折,明快泼辣,引人入胜,具有浓厚的喜剧性。

第二节《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一、李隆基与杨玉环故事的流传

二人故事,长久流传于民间,并为历代文人骚客瞩目。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最著名的诗篇;此外《长恨歌传》、《明皇杂录》、《开元传信记》、《高力士外传》、《梅妃记》、《杨太真外传》等笔记、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文散曲说唱文学,都从不同侧面记写了这个故事。宋金以来,这个故事又成为舞台演出的重要节目,金院本《击梧桐》、宋元南戏《马践杨妃》、杂剧《唐明皇哭香囊》、《杨太真华清宫》、《杨太真霓裳怨》、《罗光远梦断杨贵妃》等都是敷演这个故事的。白朴还有杂剧《唐明皇游月宫》,已失传,就其题材而论,当是《梧桐雨》的姐妹篇。

二、《梧桐雨》杂剧的思想内容

《梧桐雨》是一部抒情诗剧,全书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二人爱情悲剧为线索,对李、杨的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进行了再一次的创造。该剧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诗意,在创造过程中,作者对李、杨爱情生活中的男主角既有同情,又有谴责,对其女主角则更多的是从“红颜祸水”的角度给予丑化。关于《梧桐雨》的主题,

一向众说纷纭,或谓歌颂李、杨爱情 或谓讽刺玄宗朝政得失,或谓借李、杨故事抒发沧桑之叹、盛衰之感。总之,我们认为,在该剧中,既有对历史现实的反思,又有着深沉而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表现出一定的复杂状态。简言之,该杂剧的复杂主题是通过以下的情节显露出来的:

(一)在序幕的楔子中,作者着重刻画和批评了李隆基的用人不当,从而使他的政治生命和爱情生活面临着双重危机。藩将安绿山出师不利,按律当斩。但玄宗一见,便称“一员好将官也”,又因安绿山说自己腹中“唯有赤心尔”,于是便免了他的罪责。留他作个白衣将领。安绿山善跳胡旋舞,得到杨贵妃的赏识,玄宗便赐其为贵妃义子。可以自由出入宫廷。终于和杨贵妃之间有了私情。此事为杨国忠所知,杨国忠对皇帝说:“胡人狼子野心,不可留居左右。”皇帝于是派他为渔阳节度使,统领藩汉兵马,镇守边庭。他负气而走,李隆基的爱情生活和政治生活面临着双重危机。

(二)第一折写李、杨二人于乞巧节在长生殿对梧桐盟誓,在海誓山盟的爱情背后,隐藏着见不得人的东西。李隆基夺取了自己儿子的妻子后,对其宠幸倍至,“朝纲倦整,寡人待痛饮朝阳,烂醉华清,却是吾当有幸。”与杨贵妃“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自从得了杨贵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一心只想着杨妃。”但杨妃的心中想的却是安绿山,她乞巧也是为了散发对安绿山的思念。杨贵妃说:“近日边庭送一藩将来,名安禄山,此人滑点,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赐于妾为义子,出于宫掖。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廷。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作者这样安排,实际上否定了皇帝与美人的所谓爱情。李隆基不明就里,为了博得杨的欢心,赐给她金钗钿盒。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顺水推舟,对皇帝说:“请示私约,以坚终始。”在梧桐树下,皇帝发誓说:“妃子,朕与卿尽今生偕老,百年以后,世世永为夫妇。神明监护着。”妃子问,谁是盟证。皇帝说:“长如一双钿盒盛,休似两股金钗另。愿世世姻缘注定,在天呵做鸳鸯常比并,在地呵做连理枝生。月澄澄,银汉无声,说尽千秋万古情。??咱各办着志诚,你道谁为显证,有今夜度天河相见女牛星。”

(三)第二折写唐玄宗梧桐树下欣赏杨贵妃“霓裳羽衣舞”时,乐极生悲,发生了安绿山的“渔阳叛乱。”安绿山以讨贼为名,发兵的目的是:“起兵到长安,抢了贵妃,夺了唐朝天下,才是我平生愿足。” “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在对李隆基宠幸杨贵妃、倦理朝政有所批评的同时,将叛乱的原因直接归结为杨家姐弟。唐玄宗说:“止不过奏说边庭上造反,也合看空便,觑迟疾紧慢;等不得俺宴上笙歌散,可不气丕丕冒突天颜!”

(四)第三折写马嵬兵变,为了自保,唐玄宗只得忍痛割爱,让贵妃自缢,他们美好的爱情誓言彻底破产。在六军不发无奈何的紧要关头,杨妃没有为玄宗着想,希图得到庇护。而玄宗为了保住自己的帝王宝座,不顾自己的盟誓,忍痛叫高力士“引妃子去佛堂中令其自尽,然后叫军士验看。”他们爱情的虚伪性于此彻底暴露。

(五)第四折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怀念,他的爱情生活和政治生活全部宣告失败。作者更进一步挖掘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对他迷恋杨妃的精神状态作了又一次的深入描绘。他自蜀还京以后,既失掉了爱情,也失掉了权柄。他未能以政治力量来庇护长生殿的誓约,也没有因牺牲爱情而保住皇帝的宝座。他的人生彻底地的失败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始终不忘把爱情纠葛贯穿在政治悲剧中来写。爱情的失败是由于政治的腐败,而政治的腐败又源于荒唐的爱情,两者互为因果。作者通过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既谴责统治集团的荒淫乱政,又显示了浮生若梦的人生变幻,思想感情较为复杂。

三、《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它的艺术成就,为历来评家所推崇,如清代李调元在《雨村曲话》中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结构谨严,在短短的一本四折中,巧妙地安排了李、杨故事的全部情节,而且脉络清楚,首尾完整。每折之中又裁剪得法,繁而不乱,处处显示了作者的组织工夫。

(二)从语言风格来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涛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作者用语自然,凝练而不拘谨,清丽而又有生气。如在沉香亭畔小宴一场,作者对秋来景物这样描写:“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征雁。御园中夏景初残,柳添黄,荷减翠,秋莲脱瓣。坐近幽阑,喷清香,玉簪花绽。”此外,作者还善于体会《长恨歌》的诗意,把他融化在全剧的字里行间,因而使全剧的曲词充满了诗情画意。如第四折〔滚绣球〕写道:“长生殿那一宵,转回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辞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幺》,红牙箸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凑着。暗地量度。”

(三)全剧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能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和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词句清缓,意境苍凉。

如第三折唐宣宗被迫命杨贵妃自尽时的唱词:“他是朵娇娇滴滴海棠花,怎做得闹荒荒亡国祸根芽?再不将曲弯弯远山眉儿画,乱松松云鬓堆鸦,怎下的龀磕磕马蹄儿脸上踏!则将细袅袅咽喉掐,早把条长搀搀素白练安排下。他那里一身受死,我痛煞煞独力难加。”写出了唐玄宗忍痛割爱的复杂心理。特别是“夜雨梧桐”一幕,更见功力。如〔叨叨令〕写道:“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呵,似玳筵前几蔟笙歌弄;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颦操。兀的不恼杀人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么哥,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团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四)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剧中主人公在安史之乱前后的不同处境和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揭示出人生虚幻的主题。

在安史之乱前,他沉迷于享乐之中:“朝纲倦整,寡人待痛饮昭阳,烂醉华清,却是吾当有幸。”“与杨贵妃夜同寝,朝同行,恰似鸾凤和鸣。”“自从得了杨贵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附件:

《梧桐雨》第四折

(高力士上云)自家高力士是也。自幼供奉内宫,蒙主上抬举,加为六宫提督太监。往年主上悦杨氏容貌,命某取入宫中,宠爱无比,封为贵妃,赐号太真。后来逆胡称兵,伪诛杨国忠为名,逼的主上幸蜀。行至中途,六军不进,右龙武将军陈玄礼奏过,杀了国忠,祸连贵妃。主上无可奈何,只得从之,缢死马嵬驿中。今日贼平无事,主上还国,太子做了皇帝。主上养老,退居西宫,昼夜只是想贵妃娘娘。今日叫某过起真容,朝夕哭奠,不免收拾停当,在此伺候咱。(正末上云)寡人自幸蜀还京,太子破了逆贼,即了帝位。寡人退居西宫养老,每日只是思念妃子。教画工画了一副真容供养着,每日相对,越增烦恼也呵!(做哭科)

[正宫端正好]自从幸西川,还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这半年来白发添多少,怎打叠愁容貌!

[幺篇]瘦岩岩不避群臣笑,玉叉儿将画轴高挑。荔枝花果香檀桌,目觑了伤怀抱。 (做看真容科)

[滚绣球]险些把我气冲倒,身谩靠,把太真妃放声高叫;叫不应雨泪嚎啕。这待诏,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回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一段儿

妖娆。

[倘秀才]妃子呵,常记得千秋节华清宫宴乐,七夕会长生殿乞巧。誓愿学连理枝比翼鸟,谁想你乘彩凤,返丹霄,命夭。

(带云)寡人越看,越添伤感,怎生是好!(唱)

[呆骨朵]寡人有心待盖一座杨妃庙,争奈无权柄谢位辞朝。则俺这孤辰限难熬,更打着离恨天最高。在生时同衾枕,不能够死后也同棺椁。谁承望马嵬坡尘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也!

(带云)一会儿身子困乏,且下这亭子去,闲行一会咱。(唱)

[白鹤子]挪身离殿宇,信步下亭皋;见杨柳袅翠蓝丝,芙蓉拆胭脂萼。

[幺]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依旧的两般儿点缀上阳宫,他管一灵儿潇洒长安道。

[幺]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筯手中敲。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

[幺]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

(做叹科,云)寡人也怕闲行,不如回去来。(唱)

[倘秀才]本待闲散心追欢取乐,倒惹的感旧恨天荒地老。怏怏归来凤帷悄,甚法儿、熬今宵?烦恼!

(带云)回到这寝殿中,一弄儿助人愁也。(唱)

[芙蓉花]淡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带云)不觉一阵昏迷上来,寡人试睡些儿。(唱)

[伴读书]一会家心焦躁,四壁厢秋虫闹。忽见掀帘西风恶,遥观满地阴云罩。俺这里披衣闷把围屏靠,业眼难交。

[笑和尚]原来是滴溜溜绕闲阶败叶飘,疏剌剌落叶被西风扫,呼鲁鲁风闪得银灯爆。厮琅琅鸣殿铎,扑簌蔌动朱箔,吉丁当玉马儿向檐间闹。

(做睡科,唱)

[倘秀才]闷打颌和衣卧倒,软兀剌方才睡着。(旦上云)妾身贵妃是也。今日殿中设宴。宫娥,请主上赴席咱。(正末唱)忽见青衣走来报,道太真妃、将寡人邀,宴乐。

(正末见旦科,云)妃子,你在那里来?(旦云)今日长生殿排宴,请主上赴席。(正末云)吩咐梨园子弟齐备着。(旦下)(正末做惊醒科,云)呀,原来是一梦!分明梦见妃子,却又不见了。(唱)

[双鸳鸯]斜軃翠鸾翘,浑一似出浴的旧风标,映着云屏一半儿娇。好梦将成还惊觉,半襟情泪湿鲛绡。

[蛮姑儿]懊恼,喑约。惊我来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檐前玉马、架上金鸡,是兀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店店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

[滚绣球]这雨呵,又不是救旱苗,润枯草,洒开花萼;谁承望秋雨如膏。向青翠条,碧玉梢,碎声儿毕剥,增百十倍歇和芭蕉。子管里珠连玉散飘千颗,平白地瀽瓮翻盆下一宵。惹的人心焦!

[叨叨令] 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呵,似玳筵前几蔟笙歌弄;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颦操。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

[倘秀才] 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带云)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觉了。(唱)

[滚绣球] 长生殿那一宵,转回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辞絮絮叨叨。沉香

篇二:白居易《长恨歌》与白朴《梧桐雨》的比较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感人的爱情故事总能够经久流传,而历代的文人骚客也都往往喜欢用这种题材作为自己的创作内容,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他们的爱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总是为后人感叹的,而文人们也都对他们之间的悲剧有着不同的见解。唐代的白居易和元代的白朴就从他们各自的观点出发,重新向我们展示了这段混乱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的爱情。

首先,从文体特征上看它们有着不同的特色。《长恨歌》是白居易用诗文的创作方式所写的长篇叙事诗,诗歌本就极富抒情性,语言文字也都简洁、精练,更有节奏感极强的韵律,使得全文显得和谐而不突兀;而《梧桐雨》白朴在《长恨歌》的基础上写的元杂剧,它遵循着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标准模式,也具有标准的代言体的特征,人物的出场次序明朗,唱词通俗易懂的同时也能体现出各自的性情。元杂剧在发展后大部分作品也都有了抒情性,,在这一点上,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一个是诗歌一个是杂剧),但总体上来说也都属于抒情作品。

其次,从描写内容的侧重点来说它们是不同的。《长恨歌》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其实是有着双重性的,虽然有对政治上帝王荒淫误国的讽刺,但更多的是对那种难得的爱情的褒扬和对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的感叹。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 所以从一定程度来说,他的侧重点是爱情悲剧,

笔触间渲染的爱情是令人赞叹的。而在《梧桐雨》中,白朴致力于用杂剧的表现形式来烘托出一场政治悲剧,他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对他们的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进行了再次创造,在该剧中既有对历史现实的反思,也有深沉的人生变幻的题旨。作者总是把爱情纠葛贯穿在政治悲剧中来写,爱情的失败是由于政治的腐败,而政治的腐败又源于荒唐的爱情,二者互为因果。总之,他是侧重于政治悲剧的。

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它们是不同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对李、杨二人的爱情展开描写的,尤其是后半部分,原本写到贵妃之死就可以结束了,可是诗人笔锋一折,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梧桐雨》则完全与之相反,梧桐雨的全剧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贯穿全文的,通过爱情故事的发展反映一个朝代的兴亡。元杂剧本身抒情色彩是比较浓厚的,大都有鲜明的是非、强烈的激情。

篇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

“梧桐”意蕴

王敏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下简称《梧桐雨》)是元朝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一题材在文学史上历来为文人骚客所瞩目,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可以称作写李杨爱情的最著名的诗篇,而白朴的《梧桐雨》也正是在《长恨歌》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其名盖出于《长恨歌》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在这一杂剧中,梧桐已非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自然景物而存在,作者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意蕴。

渲染悲剧气氛

自古以来梧桐就经常与悲秋情绪相连结,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将梧桐和秋雨交织在一起来抒发情感的也不为少数。如刘媛《长门怨》:“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泪到昭阳。”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恨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有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绝了无限的悲愁。而《梧桐雨》中,在原有爱情悲剧的基础上,通过对秋雨打梧桐景象的描写,更是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加之无情的秋雨,实谓一曲爱情的悲歌,这也正应了贺铸的《半死桐》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试想窗外秋雨潇潇,打在几将凋零的梧桐叶上,宛如弹奏着一首爱情的怨曲。当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早已随着马嵬坡上佳人的香消玉殒难以挽回,最后只落得唐明皇的孤老终生。如今伊人已去,明皇独憔悴,这其中的追悔、无奈与心痛又有何人能够体会?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作

者在结尾用惊梦的雨声给全剧罩上了一层浓浓的悲剧气氛。 王国维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宋元戏曲史》)《梧桐雨》所表现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无疑是一场大悲剧,作品也正是以这一爱情悲剧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而梧桐在剧中,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李杨爱情和唐王朝兴衰的见证。

想当日“靠着这招彩凤舞青鸾,金井梧桐树影”,两个人“悄声儿海誓山盟”;也曾经“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筋手中敲,他(指杨玉环)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你侬我依,情意绵绵,呈现出一片太平无事、歌舞升平的景象。可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桐,不见倾城貌”,物是人非,昔日的佳人已然不再,空留孤君的凄凉和惨淡,加之“助恨添愁,彻夜连宵”的秋雨,真是“窗外梧桐上雨潇潇,一点点滴人心碎了”。待到好不容易能够盼到梦中相会,却又被恼人的雨声惊扰,于是恨不得将这梧桐锯倒做柴烧,唐明皇的怨恨和苦闷之情在此显露无遗。睹物思人,同样的景物,不同的心境,秋风萧索,秋雨绵绵,全剧所呈现的是一片潦倒凄凉的景象和对李杨悲剧爱情的无限感叹。秋雨梧桐的描写一方面如许金榜所说:“清冷昏暗,助恨添愁,再加上对往日柔情蜜意、歌舞繁华的回忆对比,把唐明皇的愁闷、痛苦、孤寂、凄凉、烦恼的心情写得深刻细腻,酣畅淋漓??”(《元杂剧概论》)另一方面剧中对于往日的欢声笑语、甜蜜情谊的回忆,在这里也似乎变成了对现状的一种无情的讽刺与嘲弄。贵为天子又如何,身为天子依然保全不了自己心爱女子的性命;海誓山盟又怎样,为了国家与权位,钟爱之人同样可以成为牺牲品。在中国的历史上,政治与爱情的矛盾,哪一次不是以爱情的失败而告终的?窗外的秋雨打着梧桐,也正是对这一必然结果所带来的李杨爱情悲剧的一种慨叹与哀悼。

唐明皇的象征

一、《初学记》中称梧桐能够“止鹓雏、俟鸾鷟”。这指的是传说中凤凰只栖息于梧桐树上,关于这一点在古代书籍中也多有记载。如《庄子·秋水篇》:“夫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司马彪《与山巨源诗》曰:“处身孤且危,于何托余足。昔也植朝阳,倾枝俟鸾鷟。”杜甫亦有诗《秋兴》之八:“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而在白朴的《梧桐雨》中,有这一特性的梧桐正成为了唐明皇的象征,他使得人中之凰——杨贵妃最终投入了他的怀抱。

作品中的杨贵妃能歌善舞,最初被选为寿王妃,后因其“貌似嫦娥”,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半后服用,宠幸殊甚”。在这里我们且不去追究杨玉环是否真心愿意侍奉唐明皇,然这犹如凤凰般的贵妃最后却终止在明皇这棵“梧桐”上了,与他“朝歌暮宴,无有虚日”,整天伴在他的身旁;而安史之乱后,唐明皇“退居西宫养老,每日只是思念妃子”,也正应了李商隐诗中的一句:“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丹丘》)时过境迁,物在人亡,一切的思念只能是空留遗恨与感伤。时间所带来的也只有对往日欢乐情景的悲凉回忆。

二、孤生。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梧桐大多是与孤独相联系的。张协《七命》曰:“寒山之桐,山自大冥,含黄钟以吐干,据苍岑以孤生。”因此,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孤桐”一词时有出现。如谢灵运《游名山志》曰:“吹台有高桐,皆百围。峄阳孤桐,方此为劣。”南齐谢眺《游东堂咏桐诗》:“孤桐北窗外,高枝百丈余。叶生既阿那,叶落更扶疏。”又梁朝沈约《咏孤桐》诗:“龙门百尺时,排云少孤立。”在《梧桐雨》中,马嵬坡之变以后,唐明皇让位太子,此时的他,失去了权位,失去了爱妃,置身于昔日的欢乐之地,回想起往日与贵妃朝歌暮宴的生活,顿时感到无比的孤寂与凄凉。“自从幸西川还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这半年来白发添多少,怎打叠愁容貌!”正是在这样一种凄凉和痛苦之中,使他感到“一阵阵雨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作者用往日的欢娱情景与此时唐明皇独处西宫的

凄凉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写尽了明皇孤寂、痛苦、悔恨的心情。这位荣耀不再、失去了权位与爱妃的孤君,最终只能如梧桐一般半死、孤生。

朝政清明的标志

明代俞弁在他撰写的《逸老堂诗话》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句古语:“梧桐可知日月正闰。生十二叶,一边有六叶,以下数一叶为一月,至上十二叶。有闰十三叶,小余者。视之,则知闰何有也。故曰梧桐不生则九州异。”这表明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梧桐代表了祥瑞的征兆。又南齐永明中庾温在《瑞应图》中曰:“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在这里,梧桐已成为检验朝政是否清明的一种标志。而《梧桐雨》中,被秋雨打落的梧桐叶可以说正是对唐王朝朝政腐败、君主失德的一种反映与哀悼。

作品中的唐明皇不理朝政、沉湎声色,“自从太真入宫,朝歌暮宴,无有虚日”,极力宠幸杨贵妃,将其“哥哥杨国忠加为丞相,姊妹三人封做夫人,一门荣显极矣”。为了讨贵妃欢心,竟将蕃将安禄山赐给她做义子,并欲封其为平章正事,后因杨国忠、张九龄的极力反对,方改为渔阳节度使。这一切无疑反映了唐明皇的昏馈,也给安禄山日后的叛乱提供了可能和借口:“如今明皇年已昏眊,杨国忠、李林甫拨弄朝政??”而玄宗更因贵妃“好啖荔枝”而劳民伤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危机终于爆发了。

安禄山反叛渔阳,攻破渔关,直逼长安,而此时多情风流的唐明皇却依然听曲观舞,饮酒作乐。李林甫向他报告安禄山叛乱的消息时,他非但没有感到一丝的震惊与着急,反而埋怨李林甫不该酒筵奏事,扫了他的兴致:“止不过奏说边庭上造反,也合看空便,觑迟疾紧慢。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气丕丕冒突天颜!”接着作者借李林甫之口指出“只因女宠盛,谗夫昌,惹起这刀兵来了”,而唐明皇对此却仍然没有丝毫的醒悟,反而斥责道:“你道我因歌舞坏江山,

你带好是占奸。”于是将责任往大臣们身上一推:“你众官计议,选将统兵,出征便了。”当李林甫答道“京营兵不满万,将官衰老”无法抵挡时,唐明皇又埋怨道:“你文武两班,空列些乌靴象筒,金紫罗襕,内中没个英雄汉,扫荡尘寰,惯纵的固无徒禄山,没揣的撞过渲关。”对于自己所造成的灾难没有丝毫的认识,最终只能接受李林甫的建议,幸蜀避兵。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唐明皇的昏庸无能,而这一点,结合白朴的自身经历是有其深刻的意义的。白朴七岁“遭壬辰之难”,哀宗出奔,在逃亡过程中,他又“仓皇失母”,因此这一痛苦的经历使他对昏庸无能的统治阶级十分痛恨。在作品的第四折,白朴安排了唐明皇被秋雨打梧桐的声音惊起好梦的一段情节,这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增添了凄切感人的心境,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未尝不能将它看作是对统治者的警戒与教训,提醒君主不要一味地沉酒于欢乐与安逸的好梦,避免“昔日的欢乐导致了今日的痛苦”(孙谦《论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琴”的象征

梧桐是造琴的上好材料。《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曰:“梧桐梓漆,爱伐琴瑟。”《齐民要术》云:“梧桐山石间生者,为乐器则鸣。”又《尚书·禹贡》曰:“羽吠夏翟,峄阳孤桐。”孔安国注曰:“峄阳特生桐,中琴瑟也。”在《梧桐雨》中,对于这一点也有着直接的应用。如第二折中唱的“红牙筋趁五音击着梧桐按”,这里的“梧桐”即是“琴”的代称,而这句话就是指唐明皇亲自为杨贵妃抚琴。

琴,在古时常被君子用来向淑女表达爱慕之情。《诗·周南·关雎》即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相传历史上司马相如也正是以琴传音而最终获得了卓文君的芳心。在《梧桐雨》中,明皇亲自为贵妃抚琴,也充分说明了他对贵妃的宠幸与喜爱。

另一方面,琴在古人看来,又有着禁止某些淫邪风俗的作用。《白虎通·礼乐》有“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

篇四:长生殿和梧桐雨的异同

姓名:蒋婷婷 班级:11语教1班 学号:20111203105

《长生殿》与《梧桐雨》的异同

长生殿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李、杨爱情是戏的主线,这条主线又以一组道具——一对金钗、一只钿盒贯穿始终,随情节变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属于交代性的第一出《传概》不算,剧本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他们二人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信物,而后经过一番波折,至七夕长生殿盟誓,形成一个高潮;紧接着安史乱起,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惨死,李、杨的爱情转化为悲剧,而作为信物的金钗钿盒成为随葬品;其后再描写他们“那论生和死”(《传概》)的深情,已成蓬莱仙子的杨贵妃拆金钗一股、钿盒一扇托道士转交唐明皇,又坚前盟;最终二人在天宫团圆,金钗再成双、钿盒又重合。对“钗盒情缘”的刻意描写,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在艺术表现上,《长生殿》继承了《梧桐雨》、《浣纱记》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特别是上卷以更多的批判态度揭露封建统治者昏庸腐朽和政治上的黑暗,基本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下卷在对爱情悲剧的处理上,通过一些幻想的形式,歌颂精诚感动天地的爱情,这又吸取了《牡丹亭》的浪漫主义手法,但由于缺乏现实基础,显得虚无飘渺,冗漫弛缓。

《长生殿》场面壮丽,情节曲折,笼罩着全剧的气氛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上卷,一方面通过从《定情》到《密誓》的过程,反映爱情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贿权》到《陷关》反映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场次与场次之间,互相对照,交错发展。下卷里作者抒写了风雨飘摇的局面和生离死别的哀怨,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气氛。

《长生殿》的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例如《弹词》一出中,用北曲〈转调货郎儿〉九支曲子,从金钗钿盒定情弹唱到銮舆西巡,低回深郁,曲曲动人。

《长生殿》也有些无聊的插科打诨。如在《禊游》、《驿备》中对市民的描写有些丑化,甚至在《进果》中对受迫害的人民也使用了庸俗的科诨,这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缺陷。在结构方面,下卷不如上卷那样紧凑,为了求得两卷对称,故意铺张,有些拖沓,如《仙忆》、《驿备》等出就是。

《梧桐雨》是元代杂剧作家白仁甫(白朴)的作品,是历史传说剧的代表,也是使他得享盛名的作品。该剧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此剧直接取材于

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长恨歌>有很大的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捂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代了李窿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暴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私情.故<梧桐雨>显然不是要歌颂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团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

《梧桐雨》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的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作品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仔细分析这两部戏, 关于马嵬事变赐死杨贵妃一段的描写, 白朴与洪升主要在以下四方面不同:首先, 这一段在全剧结构线索中起的作用不一样。白朴是完全按照一部悲剧的要求来写作梧桐雨的, 重点放在唐明皇对失去的爱情的感喟与怀念。其次, 杨贵妃在马嵬事变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一样。梧桐雨?采用的是末本的形式, 杨贵妃没有咏叹宣叙的机会, 仅靠一些较简单的对白吐露心声。再次, 两剧中的唐明皇面对事变的表现也不一样。马嵬事变是李杨爱情的转折点, 这里发生的生死考验检验着李杨对爱情的真诚程度。梧桐雨?里唐明皇发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做的努力已保全不了杨贵妃, 便坦言:不济事了, 六军心变, 寡人自不能保。权衡过江山王业、个人生死之后, 唐明皇背弃了七夕的誓言, 虽然痛煞, 却又说: 卿休怪寡人, 不肯承担绝情和卑伪的责任。长生殿?将唐明皇塑造得更重情义一些, 否则 埋玉后的二十五出便没有了感情基础。第四, 对杨贵妃尸身的处理, 两剧有不同之处。梧桐雨中杨贵妃自缢后, 六军进去检视并马践其尸, 将一个尸首卧黄沙, 最后只剩下汗巾。白朴沿用了宋金杂剧马践杨妃的情节, 原因说得很明白: 禄山反逆, 皆因杨氏兄妹 使六军马践其尸, 方得取信。在白朴笔下, 杨贵妃作为祸首必须受此惩罚, 即使皇帝求情也不能免遭此灾, 可见在白朴心目中杨贵妃罪名之重。而长生殿里的杨贵妃并未被当作亡国祸首。

可见, 虽然梧桐雨与长生殿写的是一回事, 却形似神异。它们各自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意图, 带给读者的是不同的艺术审美, 是中国戏曲史上两位风格迥异的花间美人。

篇五:白朴

白朴

白朴(122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白朴(1226—1306以后)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怠K月筛持奈辖芸旒匆阅苁聘扯F涫保梦饰拮鸪肥榧渤3鋈氪蠖迹佣从谡娑ǎ匦淖潘难б担恐疗浼遥家傅妓窝啪叮惺湓薨灼铀担骸霸淄揖桑罾啥廊晗汀!泵憷炭嘤霉Γ删鸵环乱怠H欢晒磐持握叩牟斜┞佣幔拱灼有牧樯系纳撕勰岩云礁矗悦晒磐持握叱渎搜岫竦那樾鳎穆砺抑心缸酉嗍В顾S猩酱恐荆械轿持握咝Ю偷目杀R虼耍牌斯俪∶恼穑酝龉琶褡允剩源矢澄胖担酶枭棺约盒刂械挠艋?/p>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

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着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着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编辑本段白朴剧作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戏曲史上,宋、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元代的杂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方面,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可知其情节曲折,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剧中人物,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与关汉卿相比,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写出象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编辑本段白朴散曲选

夺锦标

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弄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

惆怅龙沉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

天净沙

,流水无情、落花狼藉。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与招魂,梦里行云消息。 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犹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天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仙吕]寄生草 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中吕]阳春曲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越调]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 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越调]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越调]天净沙* 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驻马听]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驻马听] 弹

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林莺山溜,夜深风 雨落弦头。

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

[驻马听]歌

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花朝月夜,个中唯 有杜韦娘。

前声起彻绕危梁,后声并至银河上。韵悠扬,小楼一夜云来往。

[驻马听]舞

凤髻蟠空,鸟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

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址,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胧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仙吕】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

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中吕】阳春曲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

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

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

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

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中,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

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迄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慷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

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风。

慷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

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

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

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

赠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越调】小桃红

歌姬赵氏,常为友人贾子正所亲,携之江上,有

数月留。后予过邓,往来侑觞。感而赋此,俾即席歌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梧桐雨,白朴)

之。

云鬟风鬓浅梳妆,取次樽前唱。比著当时□江上,

减容光,故人别后应无恙。伤心留得,软金罗袖,犹

带贾充香。

套数

【仙吕】点绛唇

金凤钗分,玉京人去,秋潇洒。晚来闲暇,针线

收拾罢。

【幺篇】 独倚危楼,十二珠帘挂,风箫飒。雨

晴云乍,极目山如画。

【混江龙】 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

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

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穿窗月】 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冤他。

吟鞭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 歧话。

【寄生草】 凭阑久,归绣帏,下危楼强把金莲

撒。深沉院宇朱扉亚,立苍苔冷透凌波袜。数归期空 画短琼簪,揾啼痕频温香罗帕。

【元和令】 自从绝雁书,几度结龟卦。翠眉长

是锁离愁,玉容憔悴煞。自元宵等待过重阳,甚犹然不到家。

【上马娇煞】 欢会少,烦恼多,心绪乱如麻。

偶然行至东篱下,自嗟自呀,冷清清和月对黄花。

【小石调】恼煞人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江上晚景寒烟, 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

【幺篇】 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

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

【伊州遍】 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

底末,受尽平生苦。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恨冯 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到如今 刬地吃耽阁,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

【幺篇】 故人杳杳,长江风送,听胡笳沥沥声

韵聒。一轮皓月朗,几处鸣榔,时复唱和渔歌。转无 那,沙汀蓼岸,一点渔灯相照,寂寞古渡停画舸。双 生无语泪珠落,呼仆隶指泼水手,在意扶柁。

【尾声】 兰舟定把芦花过,橹声省可里高声和。

恐惊散宿鸳鸯,两分飞也似我。

【双调】乔木查

对景

海棠初雨歇,杨柳轻烟惹,碧草茸茸铺四野。俄

然回首处,乱红堆雪。

【幺篇】 恰春光也,梅子黄时节,映日榴花红

似血。胡葵开满院,碎剪宫缬。

【挂搭沽序】 倏忽早庭梧坠,荷盖缺。院宇砧

韵切,蝉声咽。露白霜结,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 秋香次第开彻。

【幺篇】 不觉的冰澌结,彤云布,朔风凛冽。

乱扑吟窗,谢女堪题,柳絮飞玉砌。长郊万里,粉污 遥山千叠。去路赊,渔叟散,披蓑去,江上清绝。幽 悄闲庭院,舞榭歌楼酒力怯,人在水晶宫阙。

【幺篇】 岁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

世功名总是空,方信花开易谢,始知人生多别。忆故 园,漫叹嗟,旧游池铺,务做了狐踪兔穴。休痴休呆, 蜗角蝇头,名亲共利切。富贵似花上蝶,春宵梦说。

【尾声】 少年枕上欢,杯中酒好天良夜,休辜

负了锦堂风月。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