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满天星光,满屋月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31:19 体裁作文
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夜色不温柔1

如何夜色不温柔

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人生是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萧红《呼兰河传》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呼兰河传》,至今我仍记得那天下午的天光极好,阳光斜斜的扫在桌子上,照亮我一半的胳膊。本是不该读这样惨烈的书的,却忍不住从架上拿起她,翻开。慢慢看着作者用简单到黑白的文字书写那个时代喷薄的热血和凄婉的生命。花儿一样的“小团圆媳妇”惨烈的死去,邻居“冯歪嘴子”皲裂的脸上凝住的泪。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无比庆幸,因为我的时代已经好了太多太多。

可是,就在不久前,和朋友一起回家的时候,她在车来车往的马路边,看着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轻轻的对我说:“生而为人,只能活着。”话语中的无奈把我震惊了。我不明白,父母健在,生活无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慨叹,这是不应该的,不是吗!而我的身边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止一个,那他们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珍惜,放在哪里了呢!

科学告诉我们,生命只有一次,她是被放在滚滚向前的岁月里的,这样不可逆转的珍贵的存在,让我说出她都不敢大声。所以在我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感激。用尽全力去记住所有温暖美好的瞬间。八岁时考了第一名,奶奶做

了一桌好吃的;九岁的夏天家里造了新楼房,躺在冰凉的瓷砖上吃五毛钱的香芋冰淇淋;十三岁时妈妈从远方回家团圆,给一年未见的我买了一件很酷的牛仔外套······这些是我时时记得与人为善的理由,因为他们让我的心始终在一个温暖的地方呆着。

当然,这不是生命的全部,父母常年离家,爷爷过世,爸爸生病,中考失利······但这才是生命最真实地样子,它大部分时候是高傲的,看着浮世中载沉的人们,不言不语。当事实已经既定,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夜色其实并不存在感情,凄凉的只是看的人而已,“冯歪嘴子”受尽了冷嘲热讽,妻子又在难产后死去,虽然眼中常含泪。可是却一直坚强的的看着他的儿子活下去。人们总是说轻生的人好有勇气,其实并不是,那只能算是拙劣的认输而已,最有勇气的事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好好的活着,尊重生命,并找到热爱她的理由。不要想着自己有多苦,总会有人比你更苦,不要想着别有多顺遂,他哭的时候你没有看见。降生在世上,能够睁开眼看这人间烟火,就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看着自己脚下的路,怎样一步一步踏实的走下去,这是终生的课程。

初中的时候,家中生意失利,一度负担不起我的学费,妹妹因此而辍学,当时我想难道活着就是为了理解苦难的意义,那为什么要活着。后来环境好转,我终于可以安心读书,可是严重的偏科让我无比痛苦,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日

记中写满“不要放弃,坚持下去”。高考前,同校的一个女生因为压力精神出了问题,这让我更加压抑万分。终于熬过高考,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当时觉得自己好样的,这么“苦”都坚持了下来。上大学之后随着阅读面的增广,看见萧红说“它们能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让我觉得以前的自己有点好笑,其实建立在“吃饱穿暖”基础上的“苦”可以全部归类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名下。现在,我看见乞讨残疾人的人不管真假,总会帮助一下,朋友觉得不能理解,觉得我们自己都那么“苦”,为什么还要帮别人?我总是笑笑。私心里我把这个当做人生的一种修行,他可以让我的步伐更加坚实。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苦”是因为我们把“甜”定的太高了。吃饱了想吃的更精,穿暖了想穿的更好,仿佛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却总是忘了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最珍贵的生命,赋予生命的父母,温暖的家,温饱的工作,明亮的眼睛,听见音乐的耳朵,可以尽情表达的嗓子。我已经拥有这么多,那么帮助别人不是应该的吗!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春日合欢花开,夏日碧荷接天,秋日梧桐半死,冬日青松凌雪。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一直用柔软的心境欣赏漫天繁星。

篇二:2014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古诗词部分)答案与解释(含白话文翻译与鉴赏)

2014年盐城市《中考说明》语文

古诗词部分答案与解释(含白话文翻译与鉴赏)

东台市新街镇中学 姚长进 224234

(一)塞下曲 李白

【原诗】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译文】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题一】建湖2010年九年级期中试卷

【问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有人说首联存在科学性错误,请结合物候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1】首联不存在科学性错误。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但根据物候学知识,地势越高温度越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天山海拔很高,常年积雪,所以出现“无花只有寒”的现象。(符合要求即可,计2分)

【问2】颈联中“随”、“抱”两字表现了戍边士卒怎样的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2】 “随”字,表现士卒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精神品质。“抱”字,表现士卒夜间高度警备、不畏艰苦的精神品质。抒发作者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和爱国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计3分)

【题二】2012泰州中考题

【问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

【问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满天星光,满屋月光)

【问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3】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问1】发挥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优美意境。

【答1】示例:在一座古寺的后院,一条碎石小路弯弯曲曲地通向幽静的丛林深处,在那里鲜花怒放,树木繁茂,浓阴覆盖着的禅房若隐若现。

【问2】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2】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以钟声的悠长更能够反衬出寺院的幽静。

【问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3】示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三)西江月

【原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问1】这首词描写农村夜景很有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1】词的前两句写风、月、蝉、蛙等平常之物,经过组合,营造优美的意境。月光明亮使鹊儿惊飞,绕于横斜突兀的枝干,引起“别枝”摇曳。凉风徐徐吹拂时,蝉鸣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让人烦躁,往往让人感到清幽。这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答2】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2】对丰收在望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浣溪沙 苏轼

【原诗】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问1】发挥想象,写出“松间沙路净无泥”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答1】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洁净无泥,清新幽静,使人心旷神怡。

【问2】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2】议论,抒情。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乐观旷达的思想感情。

(五)相见欢 李煜

【原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所呈现的画面。

【答1】示例: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望天空,缺月如钩。

【问2】请你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愁”的特点的。

【答2】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的情感比喻成具体的“麻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离愁纷繁复杂、难以解开的特点。

(六)

【原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亲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都在思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问1】《十五夜望月》中你最欣赏哪个词语?为什么?

【答1】我最欣赏“落”,一个“落”字将秋思拟人化了,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问2】结合两首诗的一二句,比较两首咏月诗歌的意境。

【答2】《十五夜望月》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在万籁俱寂的夜深,秋露轻盈无痕,打湿庭中桂花。全诗营造寂静、空灵、清美的意境。将思乡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望月怀远》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七)2009年扬州中考题

【原诗】

《丰乐亭游春》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间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

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的四处飞舞。

我就迷醉在了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

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

【鉴赏】

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对偶,用对偶的手法铺写了绿树、山鸟、晴风、落花、形象的描绘出春日景色,又在这对偶手法描绘出的景色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鸟与花的活泼,来衬托出“太守”这个主人公沉醉于春光宜人的情感。从而使得最后一句即使春天逝去也还是喜悦无比的心情。

【问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早春(或“初春”)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暮春(或“晚春”“季春”)时的景物。

【问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2】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意对即可)

(八)2011年扬州中考题

【原诗】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涨秋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2.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9.孤:独自,孤单一人。

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10.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岸。

4.连江:满江。 11.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

5.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廉正直。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时吴国所属。 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

6.平明:黎明。 心玉壶,都比喻高洁清白的品质。

7.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译文】

来到镇江,正是一个满江寒雨的夜晚,黎明送别好友,更显得楚山影孤形单。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心地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描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州,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构思精巧,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问1】“巴山夜雨涨秋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答2】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问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的志向。(4分)

(九)2009年扬州市中考模拟试卷

【原诗】

天净沙 · 秋 【元】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⑥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②秋:题目。 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⑧黄花:菊花。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⑨红叶:枫叶。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鉴赏】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以秋日萧瑟迟暮之景与明艳清新之景做对比,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问1】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内容上的不同点。(2分)

【答1】前者在内容上既渲染秋日萧索冷寂的气氛,又展现秋日明朗绚丽的景象,后者则主要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

【问2】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写法上的相同点。(2分)

篇三:亲情满屋

亲情满屋

海兴县高湾中学九(2 )班 魏梦蝶 阳光透过纱窗,折射出温馨的曲调;桌上水温正好,弥漫关怀的味道;彼此对视,微笑出微笑勾勒出的对号。一声嗔怪,一声宠爱,亲情让这个小屋如此美妙。

当太阳从夜的背后悄悄升起,一声“起床”侵袭耳旁,把头猫进被里,再也不出来,可黑乎乎的却出现一丝光亮和一座“五指山”,只得拿出“绝门武器”,一声撒娇的“不舒服”,妈妈立刻嘘寒问暖。我知道这并非善意的撒谎,但舍不得坦白,我贪婪的享受着,无比快意。

分明星星稀疏,显然,小屋仍未安寂,匆匆的脚步声将月光踏碎。温度计、热毛巾、白开水,我和爸爸在妈妈身旁寸步不离,直到她发烧退去,直到她脸上不再有心痛的含义。一不争气,两颗泪珠滴落床边,妈妈强忍着病痛微笑:“没事儿,这孩子!”这晚就这样吧,守在她的身旁,守着爱的轨迹,就算屋外风乍起、雨淋漓,也丝毫捍不动这亲情堡垒。

笑声从小屋飞溅出去,月亮觉得好奇了,也袭一身纱衣潜入屋里,四处张望,却都只是爱的旋律,不忍打破这份甜蜜,便偷偷溜回自己那里。我有绝对的权利把爸爸赶到另一个沙发上而独霸妈妈的抚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聚焦于电视,一起欢笑、紧张、落泪,那是亲情才有的默契,节目没了,我仍依偎在妈妈怀里不肯离去,痴痴地想:要是没有屋顶多好,我就可以仰着头数星星,一、二、三、四........,妈妈笑了,很美、很甜.......

沙,侵袭了小屋,我在父母回来之前打扫干净;偷偷早起做了次有糊味的早餐,却得到含泪的称赞;给父母捶背时,感觉像在赎罪;端一次洗脚水,体会到另一种滋味;一句“长大了”,已足够,真的,我不累!

我要早早入睡,因为我知道有人会看着我睡再睡;我不能落泪,因为我知道有人会在安慰完我后流更多的泪.......

钻进小窝,我笔尖一触,倾泻下一时感受——这个小屋,爱意绵绵亲情深深。

指导教师: 宋俊玲

篇四:抬头,请看见满天星光

抬头,请看见满天星光

一件挺悲哀的事情是,活了二十来年,当别人问我你有什么梦想的时候,我竟然回答不上来。一件挺幸运的事情是,遇见了告诉我请拥有梦想的人,于是真的思考起来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梦想,可以很小家子气吧。在有着桔子花开纯白和雨后荷花清新的小镇上长大的我,想着以后自己最好的生活就是平静淡然,接近于人生至味的寡淡。找一个长江以南的小城,不繁华也不用太诗意,栖息在春华秋实偶尔有雪的四季分明里。有一个温柔的妻子,养两个小孩儿,最好儿女成双,父母也还健在,他们的笑会很温暖,我的手掌也是。勤恳工作,认真生活,对社会有责任心,不皱着眉头让岁月刻在脸上,做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人。

梦想,可以是和大家一样的吧。都说,世界很大,我说,我也想去看看。我是个球迷,我想去米兰梅阿查看我最爱的蓝黑剑条衫,我想去慕尼黑安联晒绿茵好莱坞的灯光,我想去每一届世界杯举办地的比赛现场,里面有中国队。我是个吃货,我想去吃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披萨,西班牙瓦伦西亚的海鲜拌饭, 加拿大蒙特利尔风的烟熏肉。当然我最爱的还会是火锅,世界上那么多美丽的地方,我都想开一家火锅店,浓浓的中国味。我想写书,我希望里面会有,库肯霍夫的郁金香,爱琴海的灯塔还有珠穆朗玛的雪。重要的是,我想要

写的会是中国人的故事。

梦想,可以遥远一点吧。当月光看着我的时候,总是想着月亮上会是怎样。小时候,吴刚在砍着桂树,玉兔在捣着药,嫦娥姐姐在广寒宫里痴痴凝望,这些都只是神话。现在知道,去捧一把月亮上的沙不是痴心妄想,可那些星星还是远远地眨着眼,想去看看很难。怀着人类的征途本就应该是星辰大海的信念,我也想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员,我想把国旗插在月亮上火星上还有太阳系之外的银河。

我的梦想毕竟只是我的梦想吧。若说,梦想要无私一点,所以还要有你我一起的梦想。你和我,看到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雾霾,难道不想还天地一方净土,让蓝天白云下有追着风筝跑的笑声?你和我啊,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有一份责任心,都可以多让一个好人多一份好报,多让一个孩子走出大山,多让一个老人死于安详,都是为了共同的梦想,就这么简单。你和我,不能只是看到。中国梦,你我的梦,我们能做的很多,梦想并不虚幻,只要踩下去的步子很实在。

青春和梦想,多么契合的两个词。让你我向上的力量,梦想和青春都是。我们年轻,所以,请拥有梦想,也请为了共同的梦想各尽其责。你和我,抬头,请看见,满天星光。

梦想啊,我,我们,会披着星光,用青春,去拥抱你。

篇五:毕业论文二稿.

浅论《呼兰河传》中“荒凉”的意蕴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09级2班 李霞 200905110235

摘 要:萧红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饱经磨难。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看待生活的方式和对人生悲苦的体悟,因而萧红的许多作品中都浸透着一种“荒凉”的人生意蕴。本文拟从《呼兰河传》中“荒凉”的文化环境和“荒凉”的成因方面来论述“荒凉”的意蕴和内涵,以及“荒凉”的文学审美价值和意义。

关键字:萧红;《呼兰河传》;荒凉;意蕴

历代评论家习惯于把萧红看成是一个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的抗日文学作家。这种解读实际上大大的削减了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审美意蕴。虽然萧红的创作离不开她生长的土地和她所处的特殊时期,但是“萧红的主要价值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她写了抗日,或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国民性批判传统,她有着与鲁迅不同的关怀。”[7](P101)萧红以一个女性作家的视角和体验表达了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认识。通过对生命的认真审视和剖析,萧红的作品中才会有了力透纸背的“荒凉”意蕴。这种荒凉感成为她对世界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基础和独特的方式,她将浸透着个人身世的悲剧与生活中弥漫着、飘荡着的悲剧气息交相融合,从而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普泛的人生感受。

在小说《呼兰河传》中作者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充满暴力和血腥的故事,一个个含着微笑哭泣的世界。本文拟从“荒凉”的文化环境和“荒凉”的成因两方面来品读“荒凉”的意蕴,以及这种“荒凉”文学审美价值和意义。

一、“荒凉”的文化环境

(一)喧闹民俗背后的“荒凉”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所传达出来的理性的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神意义或者某种主旨,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而“荒凉”正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所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和情感。

小说《呼兰河传》总共七篇,作者用了两篇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多次通过对民俗场景的描写来力图渲染那片继承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黑土地。从文化意识心态和民俗意识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呼兰河城的总体印象。在那里人们以最原始的精神状态生活着,没有尊严,没有地位。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

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作者自觉的人文精神,促使她以大量的笔墨描绘了故乡农民浑浑噩噩的死和寂寞无聊的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荒凉的世界进行深刻细致的诠释。文本中暗淡无光的场景,和她所写的那些沉滞的市镇、麻木愚昧的乡民构成了一个混沌的整体,从另一个侧面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故乡农民的愚昧和盲目,精神上的困顿与孤独。因而让我们感受到喧嚣背后的沉寂,热闹背后的荒凉。这种通过对风俗场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理性认识,即为民俗场景中的“荒凉”意蕴。

整部《呼兰河传》叙事散淡,全书的故事和人物是零碎的,片段式的。在第二章中作者用议论的手法写呼兰河传的各种民俗风情,然而大多数却是为着鬼神服务的: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在这里还有不少丰富的精神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只有在这些信仰和风俗中才能找到一点卑微的让他们生存着的理由和乐趣。相对于生,人们更重视死,更重视鬼神的世界,因为“在东北,生存的压力是巨大的,生存的意志是人的基本价值尺度,感情的东西,温暖的东西,都被生存的意志压抑下去了,人与人的关系没有了那么多温情脉脉的感受,一切的欲望都赤裸裸地表现在外部。在精神上,人们感到孤独与荒凉”。[1](P62)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即对于活人冷漠残忍,对鬼神顶礼膜拜。呼兰河的乡民靠着与生俱来的坚韧与盲目,简单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灾难和生活的困顿,对于存在、幸福他们没有丝毫的想象、憧憬,只是凭着一种动物的本能与对命运的顺从活着。现实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无奈,对生命他们抱以漠然态度,然而对鬼神却保持着崇高的敬意和极大的热情:

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 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

跳大神有鬼,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把灯放给鬼,让 他顶着个灯去脱生。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狮子、龙灯、旱船……, 也似乎跟祭鬼似的,花样复杂,一时说不清楚。[2](P210-211)

“揩油借光”四个字把人的地位降到了最低,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不知生为何物亦不知为何而生,只是习惯性的逆来顺受。这让我们心疼不已,在喧嚣的背后隐藏着一颗颗孤独、干瘪、寂寞的灵魂。

以荒诞的神鬼为中心,热闹的请神、送神场面更能够让人体会到那热闹喧嚣背后人们精神的孤独和荒凉,而正是这种忧伤的情绪,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被那荒凉触及:

跳到半夜时分,要送神归山了,那时候,那打鼓的打得分外的好听;左

邻右舍,十家二十家的人家都听得到,使人听了起着一种悲凉的情绪…… 这唱着的词调,混合的鼓声,从几十丈远的地方传来,实在是冷森森的,越 听就越悲凉。听了这鼓声,往往终夜而不能眠的人也有……跳到了夜静十分, 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那 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 着他的迷茫,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 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的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2](P190-191)

人们通过那些虚无缥缈的鬼神来安慰自己空虚无知的灵魂,在寂寞寒冷的夜晚,作者发出了“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人生如何,为什么这么悲凉”的感慨,就像作者说的“他们就是这样,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因为无力抗击寒凉的命运,因而生命的悲哀便产生了。在请神的这段里,可以说将《呼兰河传》风俗场景中荒凉的意蕴描写到了极致。那半夜寒冷的夜雨,缓慢而有节奏的鼓声,将蜗居在灵魂深处的恐怖感慢慢的扩散到每一个乡民的细胞里,挑动着每一根麻木愚钝的神经。也许就在那一时刻,过着守旧单调生活的乡民会想起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或苦或甜,或喜或悲。生活给予他们的悲伤就像那丝丝的夜雨,在寒冷的风雨中,一点一滴地浸透着他们沉睡的灵魂,牵动着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七月十五放河灯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浓郁的乡俗色彩,作者写了河灯的初放,随后是从上流拥拥挤挤的地往下游浮来;河灯来到眼前时的繁华热闹;月到中天,河灯流向下游,而后作者写了如下的文字:

可是当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等流过了自己,也还没有什么,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去的时候,使看河灯的人们,内心里无由地来了空虚。

“那河灯到底要飘到哪里去呢?”

多半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抬起身来来开河沿回家去了。于是不但河里冷落,岸上也冷落了起来。

这时候再往远处的下流看去,看着,看着,那灯就灭了一个,还有两个一块灭的,于是就真象被鬼一个一个地托着走了。

打过了三更,河沿上一个人也没有了,河里边一个灯也没有了。[2](P194)

这是一段抒情诗一般充满忧伤情调文字,作者借助那流动的河水花灯,将自己和乡民的惆怅表达地近乎完美。那种繁华过后的凄凉,由那飘忽不定的灯光而生。向我们传达着一种普泛的人生感受——悲凉。

这一幅多彩的民俗风土画,展现给我们的不是人们生的快乐,而是生命在这个时空下的无意义和沉沦。为着鬼神而做的一切似乎造出了一种喧嚣,然而在喧嚣中却裸露出这是一片荒原的事实。在这片荒原上,人们渴望新鲜、刺激。却又本能地反对任何改变他们现有生活状态和做法的事情。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对这些新事物进行所谓的“合规矩化”处理,达到排挤和封杀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生命意识形态上固有的愚昧和守旧是导致呼兰河人人生悲剧和荒凉的根本原因。

(二)生命个体的“荒凉”

萧红在思想上是一个觉醒的灵魂,她用自己的温情的笔蘸着血泪写下了对呼兰河小城有着不幸命运人物的悲悯。这里的主人公是一座小城,在这座小城里有很多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地位,没有话语权的城市贫民。在这座寂寞的小城,个体的生命价值是一片可怕的空缺和荒芜,受害者承受着他人的漠视和轻贱,终日都处于被迫害和被嘲笑的窘境。如果有人反抗,也会遭到其他人的挤压和封杀!小说中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王大姐、冯歪嘴子的故事,舞步透露着这样的讯息,对于这些有着不幸命运的人都透露着作者对他们的悲悯,每一次的叙述都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生命被戕害和被摧残的震撼,当身体的摧残已经不能满足愚昧乡民的生活时,他们转而开始对这些人精神上的摧毁。在摧毁和被摧毁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看见了那里不幸的一切。这种不幸让我们更清醒的意识到呼兰河人的生存方式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不尊重,穿过历史让我们再一次看见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生命的无意义和灵魂的沉沦。

1.用生命谱写“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中的后几章在平静的叙述中,向我们展示了两位女性由鲜活到死亡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以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姐的故事向大家论述悲剧性人物生命个体的“荒凉”意蕴。作者运用大篇的篇幅向我们叙述了小团圆媳妇的故事。那么小团圆媳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是如何从一个生性乐观“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直至被折磨而死的呢?

在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年纪仅仅十二岁却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

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的笔直,走的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她拥有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天真烂漫,对生命本能的追求和渴望。可是令人痛心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健康和快乐,直率和天真却成为了婆婆折磨她和改造她的理由。先是被婆婆打出病,接着被庸医和云游真人误诊然后是跳大神的折磨、摧残,到最后终于半痴半傻可怜的死去。

作者通过对小团圆媳妇和周围人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的刻画了小团圆媳妇受折磨的过程,我们可以直接的感受到生命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如一件扎在彩人身上的衣裳值钱,也会感受到那种拿折磨她人生命来炫耀自己“慷慨”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和可笑,周围人看客似的举动既推波助澜又充当了帮凶。人们络绎不绝地来看热闹,他们觉得“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当小团圆媳妇受尽了折磨昏死过去的时候,他们围拢过去,看看有没有死,到最后人们散去,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这种对鲜活生命逝去的冷漠态度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还有像一颗“大葵花”一样的王大姑娘,本来在所有人的眼里她是“真响亮”“带点福相”的优秀的姑娘,但是她出乎意料的与一贫如洗的冯歪嘴子相爱结合,这是极其不符合当时的规矩和传统的。于是人们的议论开始肆无忌惮地喷向这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年轻女子。“全院子的人给王大姑娘做论的做论,做传的做传,还有人给她做日记的。”[2](P293)这个世界人言可畏,最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无情的岁月和众人的冷言恶语中凄惨、抑郁地死去。

萧红以其觉醒的灵魂和对生活敏锐的感受挖掘出女性悲剧性命运的深层因素。所有的人都认为对小团圆媳妇的做法是正确的,认为是对她好,好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团圆媳妇”,于是就有了吊在大梁上毒打、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脚心、扒光她的衣服用开水洗澡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我们在痛斥这些行为发出者的时候,内心却充满了无奈,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毕竟她们也是传统文化的受害者。在《呼兰河传》中生命个体的“荒凉”最集中的体现便是传统文化的受害者用套住自己的枷锁去劈杀别人,用自己流血的手去摧毁向着美好生活的生命个体。这种病态的心理和过激的行为让人着实地感受到生存的艰难。在这里一切所谓的规矩和帮助不过是用来掩饰人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的变态心理。可怕的是,人们习惯了这一切。麻木是人类精神萎缩的表现,也是人类最大的不幸,而生命的荒凉便由此从心底而生。

弱者的反抗能力是微小的,小团圆媳妇不仅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连反抗的理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