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下任联合国秘书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22:30 字数作文
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字数作文

篇一:联合国历任秘书长

联合国历任秘书长

2006年9月13日下午,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1944年6月13日出生在韩国南部一个小镇,首尔大学外交专业毕业,拥有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也是一位资深外交家。1970年进入(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下任联合国秘书长)韩国外交部,曾在韩国驻印度使馆、驻联合国代表团、驻美国使馆工作,并出任韩国驻奥地利大使兼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曾任韩国外交通商部联合国处处长、美洲局局长、卢武铉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外交通商部次官等职。2004年1月任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外交经验丰富,对国际事务有广泛的认识。他头脑敏捷,观察细致,总能敏锐地抓住细节,摆脱媒体和对手为他设置的陷阱。虽然潘基文以温和著称,但在必要时,毫不妥协地坚持立场,从而确保了他领导下的韩国外交政策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潘基文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同时还拥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专业外交技巧和流利的语言能力。他的工作经历大都与“和平与安全”、“发展与人权”和“民主”有关,而这正是联合国立足的三大支柱。2005年9月,潘基文宣布竞选新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根据《联合国宪章》,秘书长首先是联合国秘书处的行政首长,管理着近1.7万名职员和数十亿美元的预算,需要丰富的行政经验。而新秘书长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宪章》第97条规定:“秘书长应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委派之。”这就是说,秘书长的产生在程序上分两步:首先是安理会的推荐,然后大会任命。秘书长职位的候选人必须得到安理会和大会两者的支持才能当选。除上述《宪章》原则性的规定外,还有联合国大会1946年1月24日通过的第11(1)号决议较具体些,该决议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主要内容有:(1)大会应以秘密会议方式讨论(秘书长)提名与任命问题,安理会应尽可能向大会推荐一名候选人,以避免在会上就提名问题进行辩论;(2)无论安理会或大会投票均应采用秘密投票;

(3)确定首任秘书长任期为5年,期满时可连任5年。关于以后各届秘书长的任期,由大会和安理会根据未来秘书长之经历决定;(4)根据《宪章》第18条和第27条的规定,秘书长应由安理会7个理事国之可决票(自1965年安理会理事国增加到15个后,可决票数也相应改为9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提名,经大会以到会及投票的会员国多数表决任命之,除非大会自行决定需要三分之二多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关于遴选秘书长的许多具体细节是上述文件无法规定的,只是在实践中根据上述文件和各方之间的谅解,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例如,安理会在推举秘书长时不但以秘密方式进行,而且由主席当场开票,确定人选后,紧接着就通过向大会推荐人选及其任期的决议,大会一般根据安理会的推荐通过有关决议。但是,如有两个以上候选人,安理会一般应先进行所谓“摸底投票”,获9票以上且无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得票多者才获正式候选人资格。

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赖伊(1946年——1952年):

特里格夫·赖伊 (Trygve Lie) 1896年7月16日生于挪威奥斯陆,1919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以律师为业,是挪威工党的重要成员。1935年赖伊入挪威政府任职,先后任司法大臣、贸易和供应大臣、外交大臣等。1945年以外交大臣身份代表挪威参加制订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1946年2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赖伊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领导兴建了联合国大厦,负责处理了以色列国宣布成立后在巴勒斯坦发生的战争,1948年发生的印巴克什米尔冲突。1950年,他曾反对将台湾蒋介石集团驱逐出联合国,同年,他又呼吁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其成员国。赖伊于1968年12月30日逝世。著有《为了和平》(1954年出版)。

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哈马舍尔德(1953年——1961年):

达格·哈马舍尔德 (Dag Hammarskjold)1905年7月29日生于瑞典延彻平市,其父曾任瑞典保守党政府首相、乌普萨拉省省长。哈马舍尔德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曾获法学和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执教政治经济学。哈马舍尔德步入政坛后,先后任财政部常务次官、瑞典银行董事会主席。1947年进入瑞典外交部,先后任外交部秘书长、外交副大臣和内阁不管部大臣等。1951年至1953年出任瑞典驻欧洲议会及联合国大会代表,1953年4月10日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1957年9月,他以全票再次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任职期间,曾来华调解中美关系(1955年),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他还同加拿大政治家皮尔逊参与解决了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1960年6月,比属刚果成为独立的刚果共和国,他派遣联合国部队前往刚果,镇压独立后不久开始的刚果内部冲突,此举遭到了苏联等国家的谴责。1961年9月18日,他在赴刚果[现刚果(金)]途中,在比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的恩多拉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同年,他被追授诺贝尔和平奖。1998年10月6日,在联合国纪念维和行动50周年的活动上,联合国为哈马舍尔德颁发了哈马舍尔德勋章,以表彰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做出的牺牲。

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吴丹(1961年——1972年):

吴丹 (U Thant) 1909年1月22日生于缅甸班德瑙,父亲是富有的地主和磨米厂主。吴丹早年就读于仰光大学,1928年因其父去世辍学回乡,在家乡马乌宾地区班德瑙的国立中学任教。1931年出任该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任新闻局长(1947年)、广播局长(1948年)和政府新闻部秘书(1949年)。1952年至1953年任缅甸驻联合国代表,1953年起任总理办公室主管规划的秘书,1957年至1961年任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1959年曾任联合国大会副主席。1961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因飞机失事身亡后,同年11月3日,吴丹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6年连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届满后退休。在任职期间,他曾调解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5年印巴争端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74年11月25日,吴丹因患癌症在纽约去世。吴丹是虔诚的佛教徒,是一名教育家,著有关于城市历史、国际联盟、缅甸教育等方面的著作及三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缅甸历史。

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奥地利前总统瓦尔德海姆(1972年——1981年):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Kurt Waldheim) 1918年12月21日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圣安德烈埃城的沃顿。青年时期在维也纳外文学院和维也纳大学学习。1939年应征入德国军队,先后担任翻译和传令官。1942年受伤后退役,重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战后在奥地利外交部任职。1948年至1960年历任奥地利驻外使馆秘书、公使、大使以及常驻联合国观察员等职。1960年至1964年任外交部政治司司长、政务室主任。1964年至1968年和1970年至1971年任奥地利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8年至1970年任奥地利外交部长。1972年至1981年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 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华盛顿的乔治敦大学任专职外交学研究教授。1983年11月至1985年11月任前政府首脑国际行动理事会主席。1986年6月至1992年6月任奥地利总统。著有《建立未来的秩序》(1980年)等。1994年4月,以奥地利联合国协会主席的身份访问中国。

联合国第五任秘书长德奎利亚尔(1982年——1991年):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Javier Perez de Cuellar) 1920年1月19日出生于利马。曾在秘鲁天主教大学攻读国际法。1940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944年至1960年先后在秘鲁驻法国、玻利维亚大使馆任职。曾任秘鲁驻英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和代办,驻巴西大使馆参赞。1960年回国后至1964年历任外交部法律和人事司、行政司、礼宾司和政治事务司司长。1964年至1966年任秘鲁驻瑞士大使和驻奥地利公使。1966年至1969年任贝朗德政府的外交部秘书长和外事办公室秘书长。1969年至1971年任驻苏联大使兼驻波兰大使。1971年至1975年历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和安理会代表。1975年至1978年任联合国秘书长在塞浦

路斯和阿富汗的特别代表。1978年至1979年任驻委内瑞拉大使。1979年至1981年任联合国负责特别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1982年1月至1991年12月31日任联合国秘书长。1994年8月14日回国,21日宣布为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参加1995年4月的秘鲁总统竞选。1999年4月12日起为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委员。2000年11月23日被任命为秘鲁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兼外交部长,任期至2001年7月25日。德奎利亚尔曾于1987年5月访问中国。1988年8月获尼赫鲁促进国际理解奖,1988年9月获拉美记协的1988年银舟奖,1989年1月获“争取国际谅解和共同安全帕尔梅纪念基金会”颁发的10万瑞典克朗(约1.6万美元)的1988年度帕尔梅奖金。1991年12月获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授予的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章。1992年1月24日,秘鲁全国和平委员会授予他名誉主席称号。

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加利(1991年——1996年):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 (Boutros Boutros-Ghali)1922年11月14日出生于开罗的一个书香门第,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他1946年毕业于开罗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攻读政治学和国际法,1949年获巴黎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54年作为研究学者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客座教授。翌年回国后,他先后任记者、开罗大学国际法教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国际法学家委员会委员、海牙国际法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埃及国际法学会会长等职。加利于1973年步入政界,1977年任埃及外交国务部长,1980年成为埃及民族民主党书记处成员,1987年当选为议会议员,1991年5月出任副总理兼外交国务部长。加利长期活跃在外交舞台上,曾多次代表埃及参加重要的国际活动和国际会议,具有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1991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通过决议,任命加利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任期五年。他是联合国历史上担任该职务的第一位非洲人,1996年12月31日卸任。1997年11月16日任法语国家组织首任秘书长,任期4年。加利通晓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并用这些文字写作。他一直坚持记日记和拂晓起床进行写作,已有100多本著作问世。他学识渊博,是一位国际法专家,深谙北南关系、第三世界和非洲问题,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理论方面著述颇丰,成绩卓著,先后获得二十多个国家颁发的荣誉称号。1995年4月,获希腊奥纳西斯国际谅解和社会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对地中海地区国际问题的解决作出的贡献。加利的妻子是位埃及犹太人,他们膝下无子女。加利曾多次访华。

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安南(1996年——2006年):

科菲·安南 (Kofi A. 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纳库马西市,早年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曾到美国和瑞士留学,先后获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20世纪80年代初,安南调回联合国总部,先后担任人事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作。1986年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负责人事厅的工作。安南1993年3月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曾作为负责前南斯拉夫地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和赴北约特使,协调有关国家的关系。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人质问题。此后,他率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安南担任秘书长期间,曾于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安南是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懂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

他讲话温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诚,头脑冷静,富有幽默感。安南曾于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和2004年10月五次访华。夫人娜内·拉格尔格伦 (Nane Lagergren) 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名职业画家,其父贡纳尔·拉格尔格伦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拉格尔格伦曾担任过律师和法官,并在联合国难民事务署工作过。安南夫妇均为再婚,1981年结婚,有3个孩子。

篇二:历任联合国秘书长

格拉德温·杰布(英国)(代理)

格拉德温·杰布(英国)

于1945年至1946年在联合国初创阶段担任过代理秘书长。

特里格夫·赖伊

1. 特里格夫·赖伊(挪威,欧洲)

特里格夫·赖伊(挪威,欧洲) 1946年2月至1952年11月10日在任

(1896.7.16—1968.12.30在世)

1946年2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达格·哈马舍尔德

2.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欧洲)

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欧洲) 1953年4月10日至1961年9月18日在任

(1905.7.29—1961.9.18在世)

1953年4月10日,年仅47岁的哈马舍尔德成为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1961年9月在非洲北罗得西亚(现在的赞比亚)的飞机失事中殉职(疑为政治谋杀)。

3. 吴丹(缅甸,亚洲)

吴丹

吴丹

吴丹(缅甸,亚洲) 1962年11月3日至1972年12月31日在任 (1909.1.22—1974.11.25在世)

1961年11月3日,吴丹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6年连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届满后退休。

4.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欧洲)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欧洲) 1972年1月1日至1981年12月31日在任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1918.12.21—2007.6.14在世)

1971年9月至1981年,连任两届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瓦尔德海姆于1972年、1977年、1979年五次访问中国。

5.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南美洲 1982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在任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1920.1.19出生)

1981年至1991年12月31日两任秘书长。在德奎利亚尔领导下,联合国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6.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非洲)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非洲) 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31日在任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

(1922.11.14出生)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被简称“加利”)于1922年11月14日出生在埃及开罗的一个基督教科普特教派家庭,他的家族中有一位前埃及首相布特罗斯·加利(埃及首相,1846年—1910年)。加利于1946年毕业于开罗大学,并获得了巴黎大学国际法博士的学位,另外还有巴黎政治研究学院的国际关系学的毕业证书。此后直到1977年,他是开罗大学的国际法以及国际关系的教授。1975年,他成为政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980年,担任非洲政治研究所主任。1954年到1955年,他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1963年至1964年,担任海牙国际法学院研究中心主任,1967年到1968年,担任巴黎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 他于1973年步入政界。在1977年至1991年期间,他担任埃及外交国务部长。自1980年开始,为埃及执政的国家民主党书记处成员,他于1987年成为埃及议会议员。1991年5月至同年12月,担任埃及主管外交事务的副总理。在他就任联合国秘书长职位以前,又担任过社会主义国际的副主席。在其担任外交国务部长期间,在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之间的和平协议签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1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任命加利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任期五年。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此职务的非洲人。被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加利的工作引起了众多争议。人们批评他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中未能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另外在安哥拉内战期间,加利在调停上未能统一联合国的意见。在联合国的作用以及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等问题上,加利遭到了更猛烈的质疑。尽管他的支持者们将之归咎于美国对联合国行动的抵制,但加利已渐渐成为空洞的联合国的象征。

以三个非洲国家为首(埃及、几内亚比绍、博茨瓦纳)的10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提议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留任第二个五年任期直至2001年。但是,美国表示反对。尽管英国,波兰,韩国以及意大利起初也支持其留任,但在美国明确表示将行使否决权后,这四个国家就不再支持加利。尽管加利不是第一次被否决的秘书长,但他仍然是联合国历史上首位没能连任两届的秘书长。1996年12月31日卸任。

加利的继任者是科菲·安南,这是由于加利没能连任,所以他的继任者须从其代表的非洲选出。

1997年11月16日,加利担任法语国家组织的(La Francophonie)的首任秘书长,任期四年。

加利目前仍担任埃及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席。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出版有两本回忆录:

《通往耶路撒冷的埃及之路》(1997年版,有关以色列和埃及的和平进程)

《不屈不挠:美国-联合国的传奇》(1999年,有关其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

7. 科菲·安南(加纳,非洲)

科菲·安南(加纳,非洲)

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2月31日在任

(1938.4.8出生)

科菲·安南

科菲·安南(Kofi 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纳库马西市,早年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曾到美国和瑞士留学,先后获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20世纪80年代初,安南调回联合国总部,先后担任人事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作。1986年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负责人事厅的工作。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人质问题。此后,他率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安南1993年3月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曾作为负责前南斯拉夫地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和赴北约特使,协调有关国家的关系。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安南担任秘书长期间,曾于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

篇三:第61届联大正式任命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第61届联大正式任命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10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和潘基文在联大会议结束后握手。当天,第61届联合国大会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联大正式任命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组图] 潘基文图片档案

新华网联合国10月13日电(记者 刘历彬 王波) 第61届联合国大会13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本届联大主席、巴林外交官阿勒哈利法女士主持了当天的任命仪式。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大岛贤三首先向联大报告了安理会本月9日通过的关于提名潘基文担任秘书长的决议。在各国代表团对提名进行了礼节性的考虑后,会议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了对潘基文的任命决议。这也是联合国最近35年来以这种方式任命的第五位秘书长。 鼓掌表决后,本届联大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大5个地区组的主席,以及77国集团、欧盟和东道国美国的代表等先后致辞,向潘基文表示祝贺、支持和期待。安南在致辞中赞扬潘基文具有全球意识,希望他能够完成好联合国秘书长这一全球最难以完成、但也是最棒的工作。

潘基文在讲话中感谢联合国成员国对他的信任及韩国政府和民众对他的支持,并表示将一定努力工作,全面推动联合国各项事业及联合国自身的改革,不辜负国际社会对他的期望。潘基文说,言而有信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也希望以此与所有联合国事业的参与者共勉。 任命仪式结束后,各国代表纷纷与潘基文及夫人握手致意。现年62岁的潘基文是联合国历史上的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预计,他的宣誓就职仪式将于12月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完)

外交部:中国祝贺潘基文当选下届联合国秘书长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4日就韩国外长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谈话说,中国祝贺韩国外长潘基文先生当选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亚洲人在时隔35年后再次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实现了亚洲国家的共同愿望,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荣誉。

刘建超说,我们相信,在潘基文秘书长任期内,联合国将继续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和配合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完)

安南发表声明 欢迎潘基文接任秘书长

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一致通过决定,向联大推荐潘基文担任下任联合国秘书长。新华社/法新

安理会提名潘基文接替安南[组图] >>>>更多图片

10月9日上午,安理会15个成员国通过决定,向联大推荐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担任下任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秘书长随后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安理会推荐潘基文。安南说,他非常尊敬潘基文,在潘作为联大主席办公室主任和现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职务的时候,曾有过很愉快的合作。

安南希望联大在近期能对这一重要事情作出决定,使他与新秘书长有时间在明年1月1日前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交接工作。安南还表示,他将尽一切努力,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大岛贤三说,早些时候人们希望10月份能选出下一任秘书长,这是安理会10月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现在安理会很高兴地完成了这一推荐人选的任务,这就使新老秘书长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交接工作。下一步就等联合国大会批准了。

潘基文在此前四轮意向性投票中均以较大优势保持领先。在10月2日安理会第四轮意向性投票中,他赢得了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14个安理会理事国的支持。随后,潘基文的6名竞争对手纷纷宣布退出联合国秘书长竞选。(本报联合国10月9日电/记者何洪泽、邹德浩)

潘基文:沉稳务实的外交官

篇四:历届联合国秘书长

0. 格拉德温·杰布(英国)

于1945年至1946年在联合国初创阶段担任过代理秘书长。 1. 特里格夫·赖伊(挪威,欧洲) 1946年2月至1952年11月10日在任 (1896.7.16—1968.12.30在世) 1946年2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2. 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欧洲) 1953年4月10日至1961年9月18日在任 (1905.7.29—1961.9.18在世)

1953年4月10日,年仅47岁的哈马舍尔德成为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1961年9月在非洲北罗得西亚(现在的赞比亚)的飞机失事中殉职(疑为政治谋杀)。

3. 吴丹(缅甸,亚洲) 1962年11月3日至1972年12月31日在任

(1909.1.22—1974.11.25在世)

1961年11月3日,吴丹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6年连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届满后退休。

4.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欧洲) 1972年1月1日至1981年12月31日在任 (1918.12.21—2007.6.14在世)

1971年9月至1981年,连任两届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瓦尔德海姆于1972年、1977年、1979年五次访问中国。

5.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南美洲 1982年1月1日至1991年12月31日在任

(1920.1.19出生)

1981年至1991年12月31日两任秘书长。在德奎利亚尔领导下,联合国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6.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非洲) 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31日在任第6位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

(1922.11.14出生)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被简称“加利”)于1922年11月14日出生在埃及开罗的一个基督教科普特教派家庭,他的家族中有一位前埃及首相布特罗斯·加利(埃及首相,1846年—1910年)。加利于1946年毕业于开罗大学,并获得了巴黎大学国际法博士的学位,另外还有巴黎政治研究学院的国际关系学的毕业证书。此后直到1977年,他是开罗大学的国际法以及国际关系的教授。1975年,他成为政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980年,担任非洲政治研究所主任。1954年到1955年,他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1963年至1964年,担任海牙国际法学院研究中心主任,1967年到1968年,担任巴黎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

他于1973年步入政界。在1977年至1991年期间,他担任埃及外交国务部长。自1980年开始,为埃及执政的国家民主党书记处成员,他于1987年成为埃及议会议员。1991年5月至同年12月,担任埃及主管外交事务的副总理。在他就任联合国秘书长职位以前,又担任过社会主义国际的副主席。在其担任外交国务部长期间,在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之间的和平协议签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1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任命加利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任期五年。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此职务的非洲人。被选为联合国秘书长之后,加利的工作引起了众多争议。人们批评他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中未能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另外在安哥拉内战期间,加利在调停上未能统一联合国的意见。在联合国的作用以及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等问题上,

加利遭到了更猛烈的质疑。尽管他的支持者们将之归咎于美国对联合国行动的抵制,但加利已渐渐成为空洞的联合国的象征。

以三个非洲国家为首(埃及、几内亚比绍、博茨瓦纳)的10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提议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留任第二个五年任期直至2001年。但是,美国表示反对。尽管英国,波兰,韩国以及意大利起初也支持其留任,但在美国明确表示将行使否决权后,这四个国家就不再支持加利。尽管加利不是第一次被否决的秘书长,但他仍然是联合国历史上首位没能连任两届的秘书长。1996年12月31日卸任。

加利的继任者是科菲·安南,这是由于加利没能连任,所以他的继任者须从其代表的非洲选出。

1997年11月16日,加利担任法语国家组织的(La Francophonie)的首任秘书长,任期四年。

加利目前仍担任埃及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席。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出版有两本回忆录:

《通往耶路撒冷的埃及之路》(1997年版,有关以色列和埃及的和平进程)

《不屈不挠:美国-联合国的传奇》(1999年,有关其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

7. 科菲·安南(加纳,非洲) 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2月31日在任

(1938.4.8出生)

科菲·安南(Kofi 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纳库马西市,早年就读于加纳库马西理工大学,曾到美国和瑞士留学,先后获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工作,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1974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他担任驻开罗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民事长官。20世纪80年代初,安南调回联合国总部,先后担任人事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工作。1986年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负责人事厅的工作。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安南负责同伊拉克谈判释放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人质问题。此后,他率联合国小组同伊拉克进行了“石油换食品”的谈判。安南1993年3月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曾作为负责前南斯拉夫地区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和赴北约特使,协调有关国家的关系。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安南担任秘书长期间,曾于1998年赴巴格达进行斡旋,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2001年10月,安南与联合国同获当年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

安南是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懂英语、法语和几种非洲语言。他讲话温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诚,头脑冷静,富有幽默感。

安南曾于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和2004年10月五次访华。

夫人娜内·拉格尔格伦(Nane Lagergren)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名职业画家,其父贡纳尔·拉格尔格伦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拉格尔格伦曾担任过律师和法官,并在联合国难民事务署工作过。安南夫妇均为再婚,1981年结婚,有3个孩子。

8. 潘基文(韩国,亚洲) 2007年1月1日上任

(1944.6.13出生)

大韩民国前外交通商部长官、政治家。潘基文先生1970年获国立首尔大学国际关系学

士学位。1985年,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潘基文先生多次在国家和国际上获奖,被授予各种奖章和荣誉。鉴于他对祖国所作贡献,1975年、1986年和2006年获颁大韩民国最高勤政勋章。

潘基文先生生于1944年6月13日。他和夫人(潘)柳淳泽女士于1962年上高中时结识,育有一子二女。除韩国语外,潘基文先生还讲英语和法语。

潘基文在当选为秘书长时,其职务是大韩民国外交通商部长官。他在该部长期任职,先后在新德里、华盛顿和维也纳担任过职务,资深历广,包括总统外交政策顾问、总统首席国家安全顾问、政策企划次官补和美洲局局长。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和平的朝鲜半岛,在促成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潘基文先生同联合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1975年他在外交部联合国处任职之时。此后,他的有关工作经验逐年扩展,从派任纽约大韩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外交部首尔总部联合国处处长、到驻维也纳大使。在大使任内,他曾于1999年担任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委会主席。2001年至2002年期间,大韩民国担任大会主席,他作为办公室主任促成大会通过此届会议第一项决议,对911恐怖袭击予以谴责,还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大会工作的主动行动,从而帮助以危机和混乱开始这一届会议成为通过了若干重要改革的会议。

潘基文先生还积极参与处理朝韩关系问题。继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宣言》之后,他于1992年担任南北联合核管制委员会副主席。2005年9月,作为外长,他又发挥主导作用,促成了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问题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即六方会谈通过的关于解决北朝鲜核问题的《共同声明》。

篇五:联合国秘书长资料

鹏以权理事会将成立

170票赞成4票反对3票弃权,联合国人权理事会3月15日通过表决即将成立。这一机构将于6月取代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人权委员会。

七大不同:新成立的人权理事会与即将成为历史的人权委员会相比,在成员数量、所属机构、选举方式、任期、会期、职权和席位分配上存在不同。

1. 人权理事会由47个成员组成,人权委员会为53个。

2. 人权理事会将成为联合国大会下属机构,联大将在5年后对该理事会的地位进行审

查;人权委员会属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管辖。

3. 人权理事会成员由联合国大会无记名投票产生,当选者必须获得联大191个成员半

数以上支持,即至少96票;人权委员会由各地区组织推荐,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批准产生。

4. 人权理事会成员一届任期3年,最多连任两届,连任一次后,至少再等一届,即3

年后,才可再次成为理事会成员;人权委员会没有任期限制。

5. 人权理事会每年至少举行10周会议,并可以召开紧急会议;人权委员会每年至少举

行6周会议。

6. 人权理事会负责对联合国所有成员作出阶段性人权状况回顾报告,首先由理事会成

员国开始,经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联大可中止严重违反人权国家的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格;人权委员会没有此类职责。

7. 人权理事会席位根据地区划分:非洲13席,亚洲13席,东欧6席,拉美和加勒比

海地区8席,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一共7席。

美国不爽: 3月15日的表决中,美国、以色列、马绍尔群岛和帕劳投了反对票,委内瑞拉、伊朗和白俄罗斯在表决中弃权。联大共有191个成员国,但7个成员国因拖欠联合国会费被取消了表决权,另有几个成员国未参加投票。

美国此热希望,新成立的人权理事会成员数更少,新成员当选要获得联大三分之二多数支持,而且那些因与破坏人权或恐怖主义行为有关而遭联合国制裁的国家不得成为人权理事会成员。美国称,这些条件可以解决成员国“可信性”问题,尽量保证那些它认为不够格的联合国成员没有机会进人人权理事会。不过,这些条款全未进入最后决议。

【《北京青年报如月17日黄但文】

,挪威人特变格夫·赖

伊1896年7月16 H生于奥

斯陆,他 1919年毕业于奥

斯陆大学。获法学博士学

位。曾以律师为业,是挪

威工党的重要成吊n1935

年赖伊人挪威政府任职川书长白多’一I

先后任司法大臣、贸易和供应大臣、外交大

臣等。1945年以外交大臣身份代表挪威参

加制订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 1946年2

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_

赖伊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担任联合

国秘书长的他严然是一个世界领袖,常常代

表联合国发言和处理问题。赖伊运用他的法

律知识、研究报告、预算限制等,对联合国各

机关的议事日程和表决结果有相当影响。

提出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

赖伊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

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二被迫于1952年 11

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作为联合国秘书长,赖伊领导兴建了

纽约的联合国大厦,支持以色列和印度尼

西亚建国,为苏联从伊朗撤军、为克什米尔

西h班红,卜干石力不爿一

赖伊是最早提出恢复中华人民

共和国联合国席位的西方政治家之

一。他认为.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

能完全履行联合国成员国的所有义

务。为此,赖伊曾展开外交斡旋。1950年、他

曾主动约见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还向

联合国59个会员国发函,建议解决中国在

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但是,当年朝鲜战争

爆发,赖伊的斡旋活动不得不中断。

作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赖伊的确为

世界和平作出过贡献,但也犯下了错误。他

的批评者认为,他的立场受大国左右,而他

为人傲慢、性格固执,也得罪了不少人。虽

然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赖伊是一位坚毅

而务实的政治家。_

赖伊从联合国辞职后重返挪威政坛,

担任过内政大臣、贸易大臣等。1968年12月

30日,赖伊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2岁。

1953年3月 31H,法国提名来自中立国

瑞典的外交官达格·哈马舍尔德为候选人。

这一提名立刻得到了英国的支持,美国和

苏联也没有反对_。

.达格·哈马舍尔德出身于瑞典名问望

族,他的家族从17世纪起就开始效力于瑞

典王室。达格1905年7月29曰出生于瑞典南

部的约乔坪市,但他大部分童年时光在乌

鲁萨拉度过,因为他两岁时父亲亚里马尔

就被任命为乌普萨拉省省长。

家族的传统和自身的努力使得哈马舍

尔德仕途一帆风顺,31岁就被任命为瑞典财

政部次长,36岁时又被任命为瑞典国家银行

股东会议主席,成为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

一颗孤独的心灵

1947年,哈马舍尔德正式进人外交界,

作为瑞典代表团团长出席为美国援助欧洲

的“马歇尔计划”开路的巴黎经济合作会

议。到1951年,哈马舍尔德已成为外交部常

务副大臣,是外交部的实际领导者。-

~从步入外交界到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哈马会尔德只用了6年时间。。。_.

者。他不依靠别人。_他不结婚。他认为,对一

于像秘书长这样有着极大工作负荷的人来_

说,结婚应该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认为

哈马舍尔德一生当中的真正伙伴和知己只

有文学和艺术,”厄克特说。——

。1%3年尽月ic日。,年仅47岁的哈马舍尔一

德成为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

哈马舍尔德在任期内试图缓和以色列

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1%5年,为商讨

一释放朝鲜战争中fi名被俘美军飞行员事宜,

哈马舍尔德造访了中国一,成为第一位访问新

.《国的联合国秘书长。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

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苏伊士运

河”危机爆发。为解决危机,哈马舍尔德与加_

拿大外长莱.·皮尔逊一起积极参与促进危机

的解决,并组建了第一支联合国紧急部队。

1958gu月,哈马舍尔德的第一个任期

期满之前,联大就一致通过了再选他任第二

个五年任期的秘书长,这是对他任期工作的

肯定。哈马舍尔德曾坦言:“联合国秘书长的

任务,是在人类社会的刀刃上工作。”-

,追授诺贝尔和平奖。

1960年刚果爆发危机,刚从比利时独立

出来的刚果共和国内部各派爆发冲突。除了

刚果与前宗主国比利时的利益冲突外,在冷

战年代.刚果内部矛盾不可避免地打F了美

苏争斗的烙印。哈马舍尔德无法左右逢源,

对刚果危机的处理遭到苏联批评。’。

196lgu月 18日,在赴@棵调解冲突途中,

哈马舍尔德乘坐的直升机失事,秘书社她比。

15名Iff人员jinJ:livw’x员全部遇难。有关这起。

事件究竟是受沙N丕是袭击依然是个谜。。-

’哈马舍尔德死后被追授当年诺贝尔和

平奖。1998年10月6日,在联合国纪念维和

行动50周年的活动中,联合国为哈马舍尔一

德颁发了哈马舍尔德勋童,以表彰他在联

合国维和行动中作出的牺牲。现在,联合国

总部.的图书馆以他的名字命名。

哈马舍尔德死后,缅

甸人吴丹成为接替他的

候选人,这个提名也是联

合国内部斗争了6个星期

后各方妥协的结果。

-。

,吴丹是一名虔诚的

佛教徒,他戴一副眼镜,。

说话不紧不慢,具有东方

人特有的风穹。

吴丹1909年1月22日出生于缅甸班德

一淄一,曾就读于仰光大学,1928年因其父去世

辍学回乡,后来在家乡马乌宾地区班德瑞

的国立中学任教。1931年出任该校校长。这

其间,他结识了后来担任缅甸总理的吴努。

二战后,‘吴努担任总理,召吴丹任新闻局

长、广播局长、政府新闻部秘书等职,后被

派往联合国任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

吴丹上任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刚果

危机,但他吸取了前任教训,行事更加谨

慎,倾向“中立‘’立场:“所以在美苏争斗越来

越激烈的年代,吴丹仍能胜任联合国秘书

长一职,并于lop年连任,一直干到ngl年

12月两届任满退休。——-.

in%fr国,$ "g#giHtW#triiRtr、-‘

(impnyss@gattesaregi:haoounMwr.

瓦尔德海姆191$12月ZI日出生于维也

纳附近的圣安德烈埃城的沃顿。青年时期,瓦

尔德海姆曾进人维也纳gFy学院和维也纳大

学学习。可是踏人维也纳大学校问后的第二

年,奥地%OW德国吞并。-1939$,瓦尔德海姆

应征对D人德国军队,先后担任翻泽和传令官。

’关于瓦尔德海姆何时退出纳粹军队,存

在不同说法。然而无论哪种说法都不能抹杀

他曾在纳粹军队中服役的历史,而这段历史

也成了瓦尔德海姆一生摆脱不了的阴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瓦尔德海姆进入

奥地利外交部任职。由于才能突出,他1964:

至l96部丰、1970至1971年两度出任奥地利

常驻联合国代表。两任联合国常驻代表任

期期间,他还担任了奥地利外交部长。”

十?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潦肌⑼叨潞D肪臀擅妆妊?/p>

问题奔走呼号。他对公正。和平的信念赢得

了发展中国家的信任和理解,也赢得了国

际舆论的好评。

团团长乔冠华宴请瓦尔德海姆几次。瓦尔德

.海姆口才雄辩,谈起法律问题来如数家珍。

瓦尔德海姆于1972年、19刀年、1979年

五次访问中国>。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

统文化钦佩本色。同意接殒与全席去世时;”

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演

讲,说这两位领袖是世界罕见的伟大政治

家,这类联合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举动。-

— —…

瓦尔德海姆1981年两届任期结束后还

试图第三次连任,但他这次努力没有得到.

关键国家的支持。离开联合国后。瓦尔德海

姆于一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华盛顿的乔治

敦大学任专职外交学研究教授。。--

-‘瓦尔德海姆曾于l,971年竟选奥地利总

统后抹成功。198碎,倾包退谏,终于获胜。

。谦虚内秀”

德奎利亚尔1920年1月19日出生于秘鲁

首都利马一个相当有影响的中产阶级家庭,

早年就读与利马天主教大学、主修国际法。

194OW,ZO$的德奎利亚尔进人外交部,

开始了持续一生的外交生涯。德奎利亚尔属一

于内秀型外交宫。他外表文静,做事低调。比

如说,当选秘书长一职后,时任联合国大会主

席致辞说:-“愿联合国在他领导下再进一步,

成为宪章所设想的协调行动的中心。’胆德奎

利亚尔并没有被这番话语鼓动得热血沸腾,”

发下宏愿而是谦虚地说自己不作任何承诺。。

然而。虽然说话保守,德奎利亚尔的行动

却相当具有决断力和开拓性。《联合国春秋》、两伊战争一。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

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