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泊秦淮改写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19:05 字数作文
泊秦淮改写散文字数作文

篇一:泊秦淮

泊秦淮

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文体:绝句

二)选自:《樊川文集》。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作品赏析:

【注释】

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 。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古诗今译】

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还在对岸的酒店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诗人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次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牵出“不知亡国

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现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简析】

建康是(指:金陵一现在南京)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 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就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勾画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图。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与“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二句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然而,“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点——“夜”,也点明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使之更形象,更具体化。这一句不仅巧妙地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

“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

三四句重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诗人内心不胜感慨。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随景至,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之痕迹,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

全诗构思缜密,语言含蓄,被后人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绝唱”。

篇二:初三优秀诗歌改写

——改

沙 滩似乎都很水与过,毫不客罩着,什么都看那临河的灯还在这中闪亮着。

远的地方划水声,么影儿在现。这声,模糊的越清楚,一只小船光划去。小船靠着来。许久,。,谁不栖近水一家宛转的歌寻欢作乐这声音时而低回,不惊的水缓缓流逝…

潺,绵。小动静。身影立了了低

矮的大唐诗人于抑不住内来!曲子?这陈后主所后庭花》他的小朝廷音。的忧思越岸边的景愁绪所感不得我的不忍见得,躲进厚厚。楼里寻欢——那些沉湎在这中。灯红斛光哪来的天下?!

舟掉头而那泛着红了一眼,。船远远在

罩着这世洁的月光一同消失就没有了亮

清平乐 村居

天气燥热,绿树成云影,似儿。树木影倒影在微风吹来了大小不翠色欲滴也随浮动起远处,又低又小小溪明如里的小鱼楚。一条小溪这个美山庄。面就像闪在灿烂的面显得波么耀眼,泛起一阵面上有几的含苞待经开花了放似没放,粉里透个羞涩的笑。小溪油油、青草,在小溪得更加可爱了

诗人隐隐屋里有人南方口音些醉意在笑。是谁奇的

探了望了望。在屋檐下白发老夫妻坑上,酒杯,一酒,一边言亲热地时不时得老爷爷还讨论着他的事。看了一杯说:子们个都了啊!子们都会了!咱们清福了!上带着醉夫妻一边的美景,们的三个么,他们,看到这都欣慰的笑

面有一块的庄稼地绿油油的子正拿着一点地给得多么卖喃自语:完,豆就又圆,一有了着落能拿去市取一些需品。”如了,

就坐水。再擦晶莹的汗有怨言,兴。大儿了,一个,可真勤劳?虽然他那样的好也没有闲能及地为情。他坐一群鸡在走去,咯,好像再做什么呀来他在编分专注。织得好一些,就能家,能生又能孵许有鸡蛋吃两得。他子不一会就成年人喜爱子呢,事,只能一边调皮,说是卧会儿躺下站起来,下,活像小泥鳅。个莲蓬又水都快流把它

篇三:第二篇散文

第二篇 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

1.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如“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

2.考查对文章脉络、顺序的梳理,如“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 “第②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步展开的?请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西藏的山上也应多种些树→ → → ”。

3.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如“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句话”、

“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

4.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如“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

5.考查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如“如何理解全文最后一话:心中有一朵花,它慢慢鼓动花瓣,发出的

声音以一个开端的姿态去大及你的骨骼,唤起了一丝一丝的光线,越来越多的织成希望,在你心中铺张”、“在(6)段中作者写道:‘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作者对新花表达了赞美,联系全文看,作者有什么用意”。

6.拓展性、开放式考查,如“‘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从文中看,作者对一朵蒲公英有着一种不寻常的感情,你在生活有是不是也有最钟情的事物 ,选择你钟情的一种事物抒发你对它的感情”。

【方法解答】

1.在“形散”的外套下把握“神”。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同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

2.抓住线索,理清顺序。

抒情散文总是以景或借托物为材料,作者通过写对物或景的认识过程来表现自己的情趣,这种物象和

情态在文中总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抒情散文的线索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从作者与借托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去寻找。这条线索可以是景、物、人;也可以是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移步换景,从而在此基础上理清顺序。

3.紧扣修辞,品味语言。

抒情散文侧重于描写。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在品味语言时,

要更多的关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将内容与形式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4.感受语境,依葫画瓢。

仿写这一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时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要

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你做什么,怎么做;(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同时,所写的句子要符合语境,

做到语意连贯。

5.推敲揣摩,重点突破。

一般来说,抒情散文中的重点句(关键句),或从微细之处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寄托作者的感情;或

从哲理的高度将描写与议论结合起来,深化中心;或从结构上起着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等作用。答题时,

就需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特点,再从局部推敲揣摩,使自

己对重点句的感悟与全文协调起来。

6.感悟形象,拓展思维。

抒情散文的拓展题,或者要求写出从文中的景物上所获得的人生启迪,或者要求模仿文中写作方法一

一个类似的片段。回答这样的题应该感悟出形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读懂形象,把握其象征意义,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坚强”“高尚”等;(2)学习托物言志等

手法,在描写中突出景物所蕴藏的精神内涵。

【真题讲解】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

②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

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

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慑人心魄的

画,令人震撼无声。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

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不死的树,是生命的树,是神树。那种遇强则强,

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

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青山,是绿水,是城市,是村庄,

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

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

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

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

移动的流沙,竞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

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

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⑦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中坚,总有那么一批甘于寂

寞的士子,如胡杨般昂首,如中流砥柱般挺立。如此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同理,不被人知的

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

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作者笔下的胡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上文加方框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4.请认真阅读第⑤段文字,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感悟深

刻,语言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

【解题思路】

第1题考查对所景物的特点把握。答题时,通览全文,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

如“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就能得

出正确答案。

第2题考查对文中所运用的写法的理解。在这里,涉及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二

是结构上的铺垫作用,三是内容上的充实作用。抓住这几点就能比较好的答题。

第3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题干中所说的“语言运用的美”、“情感表达的美”,就是要求从语言(如

修辞)本身的角度来分析,同时能指出其中所传达的感情或所描绘的形象的特点。同时需要联系比喻、拟

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

第4题是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要紧扣胡杨的内在精神,感悟符合“和谐共处、团结协作、包容理解、

荣辱与共,执著顽强”中的一点,要深刻、简练。

【巩固练习】

秦淮河上寻桨声

龚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杜牧的《泊秦淮》。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

裹挟在一块的。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摇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上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有些变味儿,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准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于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船游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