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余音绕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27:56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余音绕梁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故事

关于生意的对联

《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横批:兴旺发达

《二》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横批:吉祥如意

《三》产四面八方产品、供千家万户需求。横批:信誉至上

《四》利厂又利民利路亨通好产品、益商兼益国益谋遂意财源兴。横批:厂兴财旺...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1、余音绕梁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

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田登,平时与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后来,他当官做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气更凶了,在老百姓面前摆谱摆得出了格。平时最忌讳别人说出他的名字,而且凡与他名字中那个“登”字同音的,都得换个说法。比如说“蹬”字,只能说“跳”,“登高”只能说“上高”。这还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一个“灯”字,也被换成“火”字。谁要是一时疏忽说了“灯”字,那可就要倒霉了,一顿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么情绪不好,那恐怕还要罚款、革职什么的。反正,当地老百姓以至于他手下的办事员、小官吏、士兵都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元宵节,按老传统要闹花灯了。州府传下命令,可以放花灯三天。可是他手下的人怎么敢写“放灯”呢?想去想来,只好写出了这样的公告牌:“郡守传下令来,按传统习惯,州里放火三天。”

那广告牌写好后,高高悬挂在闹市街头,过往百姓围在广告牌前,议论纷纷。人们讽刺说: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本来这只是统治者专横霸道作风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老百姓却利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的双关义,讽刺揭露他们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的行径,而老百姓呢,连一点正当的行为也常常受到百般限制与刁难。

--------------------------------------------------------------------------------

3、孔子绝粮

孔子有这样一段故事,记载于《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大意是说,孔子在陈国时断了粮食,跟随的弟子都生了病,起不来。子路抱怨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做人的道德标准,不会因为顺境、逆境而有所不同,那么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都坚持住,不动摇,是对自己道德品质的检验。而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与时俱进”,从权宜走向权益,离自己的口号越来越远。

孔子留下做人的道理,维持了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年的道德规范,现代人连这个都敢嘲笑,因为社会的整体道德已经下滑得很厉害了。讲出“做好人”的时候,人们却以为他们有什么政治目的或者精神不正常了,人们已经不知道做人的标准了。

--------------------------------------------------------------------------------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成语源起于南朝宋时《宋书·王微传》中的一封书信,据史书记载,从晋朝到南北朝时期,王氏家族不少成员精通围棋。后又见于《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当局者之所以迷,乃是其执著于棋秤局部之胜负得失;旁观者之所以清,则是其不为眼前个人利害所动,而能纵观全局,考虑整体利益。从修炼角度来看,人之所以迷于世间万物、而无法超越人类所存在的这个空间,乃是人执著于名利情之得失、并为之造业无数所致,因此,必先修炼身心、放下执著、断欲还业,方能返本归真、晓悟宇宙真理,

其他与棋有关的成语:

“举棋不定” “专心致志” “棋逢对手”

成语“长安棋局”源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秋兴八首》之四中的两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说的是唐天宝年间,唐明皇专宠杨贵妃,奸臣弄权,终酿成安史之乱。此时的杜甫生活困苦,既担忧时局,又深知自己无力匡扶国运。于是便在滞留夔州期间,将自己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及对昔日长安生活的怀念,结合眼前萧瑟的秋景,融铸于诗作中,写成这悲壮苍凉、意境深闳的《秋兴八首》。“长安棋局” 后作为成语用于形容动荡不定的政局。

“人生如棋”、“世事如棋”

“治国如弈” 宋代文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周臣传》中曰:“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欧阳修将治国用人比喻成弈棋落子,认为只有知人善任方可治国安邦,反之,用人不当则可能导致乱邦亡国。其拳拳忧国之心尽显于字里行间。

--------------------------------------------------------------------------------

5、吴牛喘月

《世说新语》一书中曾经记载:在晋武帝时,有一个叫满奋的人,向来怕吹冷风,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风。

有一天,风很大,他刚好进宫朝见武帝,看见宫里的窗户是透明的琉璃做

成语故事余音绕梁

成的,好像很不坚

固,不禁发起抖来,脸色变得很苍白。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满奋照实回答。武帝一听,便笑著说:「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风的。」满奋觉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著说:「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意思是说:我就好像吴地里的牛一样,一看到了月亮就吓得喘起气来了。

满奋为什么会有这种比喻呢?那是因为中国水牛多生长在长江、淮河一带,古代这个地方叫做吴,所以那里的牛就叫做吴牛,水牛很怕热,喜欢泡在凉快的水里,它只要一看到太阳,就会全身发热,喘个不停。有一次,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便吓得大大的喘起气来。「吴牛喘月」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吴牛喘月」就是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单从事物的表面观察就能得知真相吗?想一想,该怎么做才对呢?

--------------------------------------------------------------------------------

6、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成语沿袭数千年来,毛遂成为自我推荐的老祖宗或代言人。毛遂是谁?他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门下一名宾客,原本名不见经传,却一战成名,随着成语流行而名垂不朽。

平原君名叫赵胜,和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名,合称战国四君子。他们高居相位,为人四海,而且善于养士,所谓「食客」,多达数千人。

西元前二六○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大军攻打赵国,长平一役,斩杀赵军45万人。赵国元气未复,闻秦丧胆,两年后,秦国又进军赵国首府邯郸。赵王紧急派平原君赵胜为使者,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赵胜决定精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门客,组成访问团前往楚国。为什么需要文武双全的门客同去?平原君赵胜的打算是,能够说动楚王出兵相救最好,否则文的不行来武的,强迫楚王答应。

但宾客数千人,真堪大用者,居然凑不齐二十个。这时有个叫做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赵胜不曾见过毛遂,毫无印象,便问说:「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

「三年了。」毛遂答。

三年?待这么久了还默默无闻,怎么会是人才?赵胜冷冷的说:「贤才处于世间,就像锥子在布袋里,锥尖自然会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门下三年,没人称赞推举过你,可见你没什么能耐。你不适合去,留下来吧!」

毛遂对这套说辞不以为然,他反驳说:「如果早让我在布袋里,就会脱颖而出,岂只露个尖端而已?」

赵胜见毛遂这么机灵,便让他参与,另外十九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

赵胜一行人到了楚国,游说工作颇不顺利,从旭日初升到日正当中,向楚王阐述联合抗秦的重要,楚王仍然犹豫不决。

毛遂恼火,按着佩剑走上台阶,对赵胜说:「合纵抗秦一事,利害得失一句话说清楚就可以定夺,怎么从日出谈到中午还不能决断?」

楚王见毛遂倨傲无礼,怒斥说:「还不下去?我和你主人讲话,你来干什么?」

毛遂按剑,继续向前说:「大王斥责我,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咱们相距不到十步,人多势众没有用,你的性命操在我手上。」

毛遂语带威胁,咄咄逼人,楚王不敢轻心。接着毛遂话锋一转,盛赞楚国兵多将广,地大人多,有称霸的本钱,却臣服于秦,是不是很窝囊?毛遂说:「白起,只是一个小角色,却曾率数万之众攻打楚国,一举夺去鄢、郢两座城,火烧夷陵,毁去楚国宗庙,羞辱了楚国祖先(事发于二十年前,西元前二七八年),这是百世难解的怨仇,连我赵国都为你羞愧,大王却不以为耻。现在提倡联合抗秦,其实是为楚国啊!」

毛遂一席话,说得楚王哑口无言。这下楚国不出兵对抗秦国也不行了。──楚国泱泱大国,没有进取心,丢脸一也;二十年前被秦国攻破的羞辱不求洗刷,丢脸二也。于是楚王和赵胜等一行人歃血为盟(用鸡、狗、马的血),订立同盟。赵胜任务完成,回国后叹息说:「我再也不敢自称能辨识人才了。」毛遂从此被奉为上宾。

勤学:

1、孙敬悬发

汉朝的孙敬,一生以读书为乐。 他感到学海浩瀚,书籍如山,要读的书太多了,但自己的时间又太少。因此他读书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很少休息。晚上也尽力集中精力读书,疲劳就不知不觉爬在书上睡着了。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睡着的时候耽误了读书时间非常可惜。 于是他把自己的头发掉在书房的大梁上瞌睡的时候一低头就把他痛醒,而忘掉了困乏,继续读书。

头悬梁--比喻读书刻苦。

--------------------------------------------------------------------------------

2、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七雄并立,战争连年不断,各国都想统一中原。年轻的苏秦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口才游说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希望得到重用。但是由于商鞅嫉妒他的才能,处处与他为难,没能如愿。他曾经十次上书秦王,诉说心志,都没有被采纳。后来决定离开秦国,游说六国联合抗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把家产卖了后,得到路费、衣物、车马、和仆人。在游说的过程中勘察各国的山川地形,风土人情。好几年,他仍然无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钱财用完了,只好辞了仆人,卖了车马,自己担着行囊徒步回家。

父母原以为倾家荡产的苏秦能换来仕途的发展,一定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谁知贫穷落魄,都骂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败家子。妻子也象看不见他似的。饥寒交迫,向她的嫂子要点饭吃,嫂子说家中没有可烧的菜,拒绝给他做饭。

苏秦饱尝了人间冷暖,不觉潸然泪下::“一身贫寒,妻子不任丈夫,嫂子不认小叔,连父母都不认儿子,这全是我造成的啊。”

感慨之后,他钻入书中消愁。他偶然从书堆中发现一本《阴符》,忽然想到有个名士说钻研此书,肯定有长进。于是看市钻研这本书中的道理。

苏秦足不出户,不分昼夜,发奋读书。夜晚困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头脑清醒,用锥子刺入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面上。居痛让他睡意全消,又可以全神贯注地读书了。《阴符》这本书,让他茅塞顿开,又结合自己周游六国所得到的信息知识,仔细揣摩,不过一年,天下形式了如指掌。

苏秦胸怀大志,再次告别父母去游说各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了六国的信任,接受了他的联合主张。最后,他,兼佩六国的相印,执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 当他衣锦还乡的时候,家人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了,父母把他当做孝子。妻子恭顺了,嫂子也敬重他了,居然不敢抬眼看他了

--------------------------------------------------------------------------------

3、车胤囊萤

晋朝的车胤从小酷爱读书,但是,贫寒,借书。

车胤为减轻家里负担,力所能及干活,白天打柴、浇地,很少有时间读书,夜晚太黑,家里卖不起油灯,不能看书。

有一天晚上,他见到萤火虫飞来飞去。闪亮的尾巴好象灯一样用绢做了一个小袋子,把捉来的萤火虫放到里面。在这种“灯”下,他读了很多书。

--------------------------------------------------------------------------------

4、孙康映雪

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贫穷。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干活,孙康年纪小,但是不例外。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家里没有灯不能读书。孙康问父亲:“为什么别人家里有油灯,而我们没有呢?”父亲回答说:“油灯很贵,咱们要买油灯全家都要饿肚子。”小孙康很懂事,从此就不再提此事。

读的书都是借的,又很讲信誉,到时间一定要还,常常因为没有时间看书而发愁。他曾经尝试在月光下读书,但是太暗,眼睛疲劳。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月光皎洁。他忽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孙康非常高兴,忙坐雪地里看书,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着雪的反射光线读书。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他读了很多的书。最后官拜御史大夫。 许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

5、苏洵发愤

苏洵小时候不喜欢学习,整日无所事实。到了27岁仍然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中了举人秀才,自己浑浑噩噩之人。在羡慕之余才开始后悔自己平时没有读书,那时他的长子已经几岁了,次子已经问世。他不想这样老死山林 也对不起子孙,就下决心发愤读书。 虽然年纪大了,但勤能补拙,。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三年后第三个儿子已经出生了,他一边读书,一边教孩子。

20年后,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和他的次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三子(苏辙字子由)相继金榜高中。父子三人的文才名震京城,人称“三苏”。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学习一门语言的方法就是要尽量多地练习说。

Th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is to practice speaking it as often as possible.

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事例或者名言(格言)呢?

“孝敬”为话题的素材

篇二: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早上天一亮他就起床,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傍晚知道太阳快落山了,才扛着锄头回来。

一天中午,这个农夫在树下睡午觉。突然,一直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拼命的奔跑。只听见“咚”的一声,农夫被吵醒了,发现一只野兔死在树旁。农夫起身捡起死兔子,高兴的回家去了。晚上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中午,农夫依旧在树下休息。这回他可睡不着了,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他等啊等啊,直到天黑,也没见到兔子跑过。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大树旁专心等待野兔窜出来,可又白白等了一天。就这样,农夫每天都在这守着,但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家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1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总是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他天天想这个问题,弄得自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吃不香,睡不好。他的一个朋友看他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就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团积聚起来的大气罢了,不用担心它会塌下来。”杞人听后更加担心了,说:“照你这样说,太阳,月亮岂不都要掉下来吗?”朋友说:“日月星辰只不过是大气积聚而成的一些会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伤不到人。”杞人听后,这才放下心来。

余音绕梁

韩娥是战国时韩国的一个有名的歌女,她不仅长的美丽,而且歌声也悠扬悦耳。

有一次,韩娥来到齐国的都城临淄,在西城门卖唱维持生活。他优美的歌声使围观的人们听得出了神,虽然韩娥唱完歌已经离开,可是他那悦耳的歌声好久也没消失,仿佛仍在屋梁周围荡漾回响,让大家以为她还没有走呢!几天后,仍有人不是来到韩娥唱歌的地方,希望她再次出现。

2

梁上君子

陈寔是东汉时太丘县长,为官清廉,品行端正。一天晚上,他发现房梁上伏着一个小偷,便把儿孙们叫到自己跟前说:“人应该时刻勉励自己上进,如果平时不知道克制自己,做坏事成了习惯,就成了真正的坏人,像那位藏伏在屋梁上的人就是这样。”小偷听了陈寔的话,赶紧从屋梁上下来,跪下请罪。陈寔看看小偷,觉得他不像是惯偷,便送给他两匹绢,放他走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其他小偷都知道了,他们都感到非常惭愧,纷纷表示悔改自新。从此,县里再也没有发现过小偷。

大器晚成

东汉末年,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性情沉默,不爱讲话,人看起来也不是很聪明,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甚至贬他才智不足,认为他没有出息。崔琰却不这么看,他常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显露头角,崔林年纪大些的时候,一定会成大器的。”崔琰的眼光果然没有错。其实崔林非常有才干,他一直刻苦学习,注意天下大事的变化。不久,崔林被曹操发现了,先是任命崔林为主簿,后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到魏文帝时,崔林竟官至司空,被封为安阳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3

举一反三

有一天,孔子对弟子们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先生举出一个墙角,学生就应该独立思考,融会贯通,而联想类推到其余三个墙角,并用其他三个墙角反证先生指出的那个墙角。如果能这样用心去学习和思考,使推理灵活化,那么,老师就用不着再教他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一鸣惊人

齐威王整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使齐国的国势越来越弱。大臣们很是着急,但又不敢直言进谏。一天,一位叫淳于髡的大臣请齐威王猜个谜语:“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宫廷之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它不飞也不叫,您说这是只什么鸟?”齐威王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在讽刺自己,于是说:“这只大鸟嘛,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果然,从那以后,齐威王精心处理国家大事,齐国也越来越强大了。

4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很快堵上了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入羊圈叼羊了。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到邻国去拜师求学。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羊子忽然回来了,妻子很是吃惊,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学成回来了?”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实在想家,就回来看看。”听罢,妻子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的布剪断了,然后说:“布是一丝一丝织成的,我现在把它剪断了,以前的功夫就白费了。你求学和我织布不是一个道理吗?”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马上告别妻子,回到邻国,直到七年后学有所成才回家。

5

篇三: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一叶障目》《天衣无缝》《世外桃源》《对牛弹琴》《水中捞月》《画蛇添足》《百步穿杨》《东施效颦》《螳臂当车》《朝三暮四》《一箭双雕》《老马识途》《杀鸡吓猴》《此地无银三百两》《骑驴找驴》《自相矛盾》《空中楼阁》《黔驴技穷》《返老还童》 《对症下药》《熟能生巧》《杞人忧天》《按图索骥》《解铃还须系铃人》《塞翁失马》 《杯弓蛇影》《狐假虎威》《鸿鹄之志》《一举两得》《为虎作伥》《叶公好龙》《望梅止渴》《滥竽充数》《三人成虎》《瓜熟蒂落》《瓜田李下》《鹬蚌相争》《夸父追日》《凿壁偷光》《沧海桑田》《草船借剑》《盲人摸象》《囫囵吞枣》《入木三分》《见怪不怪》《程门立雪》《名落孙山》《两败俱伤》《邯郸学步》《一鼓作气》《盲人瞎马》《愚公移山》《一字千金》《悬梁刺股》《呆若木鸡》《疑邻盗斧》《买椟还珠》《道听途说》《起死回生》《相煎太急》《请君入瓮》《打草惊蛇》《闻鸡起舞》《一字之师》《孺子可教》《三顾茅庐》《以讹传讹》《夜郎自大》《瓮中捉鳖》《毛遂自荐》《呕心沥血》《州官放火》《胸有成竹》《金石为开》《游刃有余》《黄粱一梦》《梁上君子》《郑人买履》《感恩图报》《两袖清风》《同舟共济》《余音绕梁》《围魏救赵》《江郎才尽》《破釜沉身》《破镜重圆》《月下老人》《价值连城》《精卫填海》《水滴石穿》《唇亡齿寒》《卧薪尝胆》《班门弄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累卵》《指鹿为马》《高山流水》

《后生可畏》《讳疾忌医》《危如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