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作文培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22:55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培训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培训班

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特点。

2、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3、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4、掌握单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所以,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也需要做到准、深、新。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三、材料作文的特点

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1、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再来看沙丁鱼,它与强大的鲸相比微小而处于劣势,但它能利用身体小、灵活、需水少的优势向浅水奔逃,得以逃生。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人应该怎样对待诱惑和弱小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身处险境怎样才能战胜强敌的问题。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可以选取主旨的一个方面立意,于是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立意: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把目光放远,才能避免跌进陷阱;藐视弱小,等于自掘坟墓;身处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

小结: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2、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或故事;引用一段或几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3、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解析】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强化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保罗?迪克的祖父留给他一座美丽的森林庄园,不幸的是一场山火烧毁了他的森林。一天,

十分伤心的保罗走到一条街上,看见一家店铺门口在排队购买用于烤肉和取暖的木炭。他眼睛一亮。回去后,他雇了几个炭工,把庄园烧焦的树木加工成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分销店。他用卖木炭得来的一笔不小的钱在第二年春天购买了一大批树苗,终于让自己庄园又新绿滚滚。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很多时候,埋没或毁坏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进行立意:战胜困难,不断超越自己;自己挽救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2、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立意参考: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慎初。防止腐败要从慎初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了。

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坚定持久,走好每一步;善始善终,画好休止符;把关守节当慎初;我们要小心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特别是第一次的第一步; 一个人要想清正廉洁,一定要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2、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3、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如: (200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他感觉自己的

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成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题目有三则材料,要求中明确的提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找准角度,就是要找出三则材料的共同点,这三个材料讲的故事都与发明、发现有关,而这三项发明发现都与他们个人的人生遭遇有关,都是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坎坷或难题促使他们产生了破解的想法,经过主人公的一段努力探索,终于破解了难题,带来了新的发明和发现。因此材料包含的机理是:矛盾的发现解决——问题的出现探求。面条供不应求和污渍洗不去,都是矛盾、问题。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方便面和干洗机的发明就是矛盾和问题的最终解决。这就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以写生活的需要是科学发明发现的原动力,当然还可以写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如果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可以写矛盾的相互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要抓住转化的契机,变坏事为好事,变不利为有利。同样的困难,同样的难题,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遇到,但为什么我们不是那个发现者呢?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转化的契机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有新发现。

还可立意为: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情包含大道理、机遇与挑战并存等。

另外,3个小故事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看你是否能抓住机会,善于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善于思考,善于问为什么,善于求知求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并且付诸实践,这是成功人士的基本能力。

2、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如: (200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款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但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治疗了。

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纷纷给小李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两则材料都说的是资助贫困学生,第一则材料中丛飞资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知恩不报,没有学会帮助别人。而第二则材料中受资助的小学生却懂得知恩图报,学会了帮助别人。这就告诉我们: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帮助别人,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而只接受资助,不想尽任何责任,这是道德的缺失,这样的捐助没有太大的价值。这便是作文的立意点。

3、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全正确。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论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去做一件合理的事情,从此你的工作、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或许免不了终生吃苦,但我们应该活精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对这类材料,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就这组材料而言,爱因斯坦的观点:做好一件事而精彩,普通人的观点:终生吃苦,活得精彩。由此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吃苦——做好一件事——活得精彩。可见,吃苦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做好一件事又是活得精彩的前提。据此我们可以引出这样的观点:我们不但要用吃苦精神做好一件事,获得精彩,我们也要用吃苦精神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可能终身吃苦,但我们一生都活得精彩。

4、综合分析法

有的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想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这类材料就要用综合分析法,将各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如:

(2010·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第一则材料写一条热带鱼,点明了环境的巨大作用,即环境可以造就人。第二则材料写狼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不断体验,从而顽强生存下来,强调了内在动力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写的是外在评价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围绕“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三个方面分别立意,分别谈三者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或作用。也可以把材料看做一个整体,谈人才成长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方面,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

以上几种方法,往往要综合使用,因为材料的组合关系有时往往几种兼有。

【强化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篇二:高中作文专题辅导

高中作文专题辅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为了在这场事关重大的选拔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在自己的写作中求新求异,表现出可贵的独立思考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也有创新的规范,超越了这一规范,就有可能走进误区,适得其反。

一、主要失误:

1.内容真实,但善恶不辨,缺乏是非观念;或缺乏辨证的思考,观点偏激。

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而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作文,决不能为作文而作文,高考作文更是要旗帜鲜明地发挥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功能,任何在立意上超越了道德底线的作文都只能遭遇“红灯”。举例:

(1)话题:幸福;

立意:有权有钱就是幸福,流露出对权与钱的向往与追求;

(2)话题:读书

立意之一:读书可以做“人上人”;可以光宗耀祖;以免受劳役之苦;

立意之二:现在舍弃享乐,将来就会多一些享乐。

(3)话题:感受高三

立意:

——写学校生活,把学习写得像服苦役,把老师写得面目可憎,把考试制度说得一无是处。如:生活像地狱,学习像一张网;

——写家庭生活,父母成了唠叨、专制、保守等的代名词,对父母缺乏宽容和理解,流露出对父母的极浓的厌弃情绪。

(4)话题:可贵的平凡

立意之一:做一个平凡的人才能随心所欲;

立意之二:我们不能像伟人那样有改变生活的誓言,也不能像古人那样去忍受耻辱卧薪尝胆。 准则:作文题材无禁区,但价值取向有禁区。

2. 张扬个性,但或顾影自怜,或孤芳自赏,缺乏对自我的深刻高远的超越,缺乏对更高的精神、价值的追求。

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其根本目的在于根治大话套话充斥全文的“顽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但此类作文有三种倾向值得注意:

其一,局限于个人的狭小天地,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上,缺乏对更高的精神价值的追求。例如:

话题:失落

立意:情感的失落;追求(主要是学习)的失落;写一次情感或考试的失败后的感受,写自己的伤心、痛苦、绝望,大有一蹶不振之势。

其二、孤芳自赏、高人一等、盛气凌人、漠视万物。例如:

话题:感受高三

内容摘录:看看周围的同学吧,他们对时间的利用真可谓淋漓尽致,见缝插针。他们整天在各科的题海中挣扎,瞪着空洞无神的双眼,几近毙命,还在追求着所谓的“理想”;再看看我们的先生们,他们今天“提醒”,明天“注意”,后天又来一条“规律”,似乎他的话都是金科玉律,他就是这个行当的“龙头老大”。其实,在我看来,他们就好比是那没上过战场而又缺乏实战训练的士兵和将军,在临战之前,早慌了手脚。他们只懂得有备无患,哪里还记得劳逸结合、以逸待劳、重点突破等作战法则呢?

其三、随心所欲,无视公众法则。如有的学生在《感受高三》中用赞美的笔调描写他所欣赏的个性:着前卫的服装,哼时尚的歌曲,嚼着口香糖招摇过市,或旁若无人地进进出出,全不管他人诧异的目光??作者把诸如此类的行为视为“潇洒”,而完全忽略了当事人外在表象之下的精神实质。刘国正先生说:“把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培养独立思考与发展个性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两者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与灵气,与尊重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利益与价值并不矛盾。

准则:海阔凭鱼跃,但鱼跃只能在大海。

3.想象丰富,但或不合情理,或细节失真,或格调低下。

丰富的想象,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但需要说明的是,想象也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必须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运用推测想象,要注意合乎生活常理和逻辑,要让人相信(教材第一册116页)。脱离生活真实的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或胡编乱造。例如:

——2002年高考作文:一辆火车开过来,轨道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而另一条废弃的轨道上只有一个孩子。你是扳道工,这时你会选择扳向哪一方?答案是扳向轨道外,让火车出轨。还有一篇《雨殇》,写的是洪水来了,主人公驾船去救人,最后只剩两家,一家是女友一大家人,另一家是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结果主人公去救了另一家,女友一大家则被洪水吞噬。

——2002年高考作文:一个医生给肿瘤病人开刀,打开腹腔,居然是一个婴儿。一个人冒着烈火拼命去救人,救出来的竟是一个塑料模特。还有一篇《心灵的选择》,写家境贫寒的“我”考上高中的时候,家中无力供“我”上学,父亲让“我”到山里看玉米,自己去挣钱。第二天晚上,一个黑影摸了上来,“我”上前一棒,打死了,原来是父亲。

——我有一支魔笔:拥有这支魔笔后,平时可以放胆地玩,笔记由魔笔记,作业由魔笔做,考试可以轻而易举地得高分;还有,嫌父母土气,拿起魔笔,轻轻几笔,潇洒有钱的父亲,年轻漂亮的母亲,便相伴左右;还有,魔笔是万能的,可以变别墅,变汽车??

准则: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情合理。

4.形式新颖,但或漏洞百出,或内容贫乏,或语言苍白。

作文创新,在思想内容的新颖独特之外,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部分考生大胆创新作文形式,将小标题、题记、分镜头组合、广告、病历诊断书等形式引进作文,给作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而部分考生在打破一些常规模式的同时,又忽略了新形式的规范,或者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例如:

——文体不明;《在这0.1秒钟》,前一半记述一个家庭会议,是记叙文;后一半展开议论,是议论文。《孙悟空找吴承恩算帐》,前半部分采用魔幻式的手法,写孙悟空为了过上一种平凡的生活,先上天庭,后入地府,寻找他的生活的设计者吴承恩算帐;后半部分则展开大段的议论,显得不伦不类。

——文体错误;采用书信体,主人公是一位空姐,在飞机遇到寒流,降落伞不够时,主人公和机组全体人员都选择了献出降落伞。本文无论是内容、主旨,还是语言、结构,均属一等偏上,但由于书信格式有错误,又没有标题,最后只评为一等偏下。

——重形式轻内容;《曹操、陈宫的选择》,只是将三国故事再版,没有任何加工创造;《生存》,以独幕剧的形式,写警察与小偷的对话,所反映的主旨是:警察抓小偷,小偷偷东西,都是“生存”的选择。

准则:定势模式要打破,文质皆美要追求。

二、应对策略:

1.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把握生活的主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在比较中认识生活,客观地分析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对一些表面上看来极具魅力的生活现象,要善于认识其内在实质。

①要善于辨证地分析生活,还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学校生活:对课业负担的评价;对考试制度的评价;

——家庭生活:对父母的唠叨甚至武断的评价;

——社会生活:对腐败的看法。

②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包括中学生的服饰);

——对早恋的看法;

③学会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

2.掌握一些比较常见的文体形式。如:

日记体和书信体。这是抒发情感,刻画内心世界的最好形式,可以将复杂的情节演化成具体的时间流程,也可以借助第二人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001年《黑色七月日记(山东)》写自己在高考几日的见闻感受,表达一个诚实的考生对作弊现象的忧患意识;《给陈至立部长的一封信(江苏)》写一个中学生对有的学校只重知识教育不重品德培养,导致有些青年道德品质低下的现实的忧患意识。)

章节体。便于表达多重情感、多层论点,叙写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许多复杂的故事和情感变得条理有序。(《女孩,I am sorry!(福建)》四个章节,追忆一个男孩一段不成熟的感情经历,表达了对没有诚意的昨天的歉意。)

剧本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将故事情节压缩在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和几段对话中表现独特的主题。(《门的变迁[江西]》以门为线索,设计了三幕短剧:原始时代,面对危险,人们渴望一扇木门;唐代,人们害怕强盗,渴望一扇铁门;现代,经济繁荣,但邻里之间人情的淡漠,信任的失落,使小儿子渴望没有那扇防盗门。

童话、寓言和科学幻想。有利于发挥想象,通过对大自然和未来世间的描摹,写出生动、神奇的故事。(《另类童话[浙江]》想象希腊神话里丘比特等神灵,叙述讲诚信的缪斯吃不饱饭,造假货的丘比特发大财的故事。)

调查报告。便于客观地叙述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事实,并进行概括性评价。(2001年“诚信”山东一考生的《乞丐的故事》,写作者亲自调查了趵突泉公园门口、天地坛街、大明湖西南门、火车站和大观园等地的形形色色的乞丐,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和与他们的交流,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缺少诚信的群体的生存状态。)

此外,小小说、演说辞、个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和故事新编等我们非常熟悉而可操作性很强的文体,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3.把握三个原则。

创新只是对传统作文模式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鉴甚至模仿一些成功的范例。在借鉴、模仿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取其旨,叙自己的事。看到他人的某种思想、感悟,自己也曾有过,但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够准确。这时,就可以借他人的主旨,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内容必须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给人真实自然的感受。例如,习作《穷,并快乐着》其题目借鉴了白岩松散文

集的书名《痛,并快乐着》而主旨则来源于他所读过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贫穷的生活赋予我坚韧、淳朴、勤奋的品质,并会使我成为一棵松树。花总有凋谢的时候,松树却可以常青。”正文分两个小标题,“幼时贫穷是块宝”和“穷且益坚”,叙述贫穷的家境使他养成的不怕苦、不服输的性格和使他感受到的种种幸福。虽然主旨及语言都有借鉴他人之处,但叙述的却是自己的真实的经历,所以文章并不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

——摹其思,写自己的话。“思”,即构思。巧妙的构思,以他的新颖、独特令人叹服,聪明的读者总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去模仿、学习。如面对话题“放弃”,有位学生就模仿2002年河南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我选择善良》。河南考生在他的作文中采用梦幻手法虚拟了权力、金钱、善良三扇门,通过引导者的介绍形成对比,从而展示“心灵的选择”。这位学生就模仿其构思,也采用梦幻手法虚拟了金钱、权力、亲情三个山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三个山谷里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对比中表现自己的取舍。这样,既脱胎于他文,又突破了原文,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因而也就写出了新意,有了创新。

——仿其形,立自己的意。这是借用现成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写作意图的写作方法。在第二个问题中所谈的几个方面都属于这种方法。

4.归纳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

在语言运用的复习中,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仿写、续写的训练,把这类训练的成果运用于写作,一定会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三、“故事新编”类作文写作指要:

1.吃透原作。

故事新编,对原作的准确把握是基础。没有对原作的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甚至文中细节的准确把握,是不可能写出佳作的。以2001年佳作《赤兔之死》为例,文中赤兔马所述关羽虎牢关之英勇,白门楼之义气,无不来自原作。赤兔马的自述之词“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其实是反映了关羽的为人。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与原作相扣甚紧。

2.紧扣话题。

故事新编不是任意编造,必须紧扣话题的要求。仅仅复述原作情节的“就地打滚”,或以原作的某一人物为由头敷衍一个故事的“膨胀”式炮制,是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故事新编,一在“新”,二在“编”。要做到“新”,就不能仅止于复述原作;必须紧扣话题要求,抓住与话题关系密切之处进行放大。只有这样,才能选准原材,合理安排,写出佳作。2002年江苏考生的《华容道》一文,以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一故事为基本情节。作者

篇三:高中议论文写作辅导-观点明确、论点集中

高中议论文写作辅导:观点明确、论点集中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我们谈论某个话题、评说某种现象,自己应该有明确的观点和看法,这个观点与看法对于议论文来说就是我们所说的论点。

议论文的写作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观点明确、论点集中。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即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可以有分论点,但分论点是服务于中心论点的,所以不管怎样,作为议论性的作文,只能有一个观点,展开议论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个观点作多层表述,切不可旁枝斜出,中途偏离目的地。固然,我们的作文是需要联想, 需要挥发,但联想与挥发不是旁枝斜出,而是围绕观点的一种艺术阐述,一种层进的展开。而议论性文章的旁枝斜出并不是丰富内容,而是损害内容的表达,会把议论引入到岔路,使行文脱离方向。

一、 确立论点的原则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要表明己见,进而关注生活,所以议论文确立论点的原则是:

首先观点明确。明确是要态度鲜明地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要陷入绝对和片面的境地,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

第二论点有针对性。因为议论文一般只要解决一个问题,所以立论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让读者读后一目了然知道作者要传递的思想和看法。

其三论点有新意。这里所说的“新”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人无我有。另一层是已有说法,再另创新意

高中作文培训

。在日常议论文写作中要求篇篇文章都有新意是比较困难的,但“新意”是议论文写作的追求所在,应该把这条标准作为始终追求的对象。

其四论点要集中。一般一篇文章论证透一个论点就很不容易,所以千万不要贪多求大,东拉西扯。

这四个方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观点明确、论点集中这两条。

二、怎样使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明确

要使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不仅表现在论点提炼得鲜明、深刻和新颖上,更表现在整篇的论证上和文章整体效果上。因此,应该注意这样三点:写前明意、写时宗意、写后查意。

(一) 写前明意

为了使文章写得好,对自己提炼出来的论点,要不断加深认识,并力求使它在自己头脑中扎根。作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具备了动笔写作的条件。清人刘熙载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致手忙脚乱。”(《艺概》)这话强调“意在笔先”、意熟于

胸,方能从容不迫地写文章,否则就会手忙脚乱。因此,对自己提炼出来的并选用的论点,不断加深理解、加强认识,不仅使选材、说理方向明确,而且对将成的文章有一种整体的统摄感。

(二) 写时宗意

论点在自己头脑中牢固树立起来之后,在形成文章的过程中就要时时来突现它,证实它,始终把它作为一个宗旨来看待;不要转换论题,不要旁逸斜出,不要节外生枝。当然,论证要灵活,行文要摇曳多姿,文章要写得生动活泼,不是说每一句话都要和论点挂钩。但是论点这个中心不可淡忘,不要出现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的局面。文章的统摄意识得到了贯彻,中心论点也将会得到极好的证明。

写时宗意要强调的是:

其一要有观点。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文章中罗列现象,只字不提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淹没在材料中,让人感到混沌不清。

其二是观点一贯到底。学生作文犯的毛病是,文章的开头看似有观点,但后面的材料东拼西凑,不能支持观点;观点是敲门砖,后面的文章再不见观点的踪影。

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1、文章开头点明观点

论点的位置在文章中没有一定的限制,根据议论的需要,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行。初写议论文最好采取开宗明义的手法,开门见山,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中心的现象。因为高考作文的特殊性,我主张必须在开头提出观点。文章的开头点明观点,让评卷人知道你的文章要讲什么道理。必要时可以把提出的观点另起一行,来表示观点明确。

开头提出观点有四种形式

1、直入式(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这种提出观点的方法、简洁、明确,不拖沓、不隐晦,让评卷人一读即明白文章的观点,不至于产生文章没有观点的误解。

2、引入式

这种方法通过引述故事、名言、歌词或创设一种情境再提出观点,可以以情取胜,吸引评卷人的注意,引发阅读兴趣。

3、对照式(正反对照提出观点)

这种方式从开头就使体现考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正反对照强化观点,使观点更集中、鲜明。

4、置疑式设问——提出观点

这种方法通过先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再自答,提出观点,可以让评卷人顺着观点去阅读文章,不至于形成“审题不明”的误判。

2、观点贯穿全文始终

观点的明确,还在于行文过程中将观点当作一条主线,贯穿文章的始终,具体说,可以用分论点展开观点;论据紧扣观点;行文过程处处照应观点三种基本形式:

1)分论点展开观点

分论点的提出要回答总论点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

比如:材料: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以材料的含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动物——生存——物质

人——生活——理想

本质在理想观点的两个角度

(1)人的生活与理想的关系——实质是理想对人的生活的关系

(2)人的生活中物质与理想的关系——生活中对物质和理想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以《人的生活与理想》一题为例:

观点:理想决定着人的生活

以下提出三个分论点:

分论1:理想确立人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人活着为什么?

——不是为活着而活着(动物的生活);

——人应有所追求(人的生活)。

人生的追求,层次越高价值越大。

分论2:理想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人有了追求才能正视生活;人有了追求才能迎接现实的重大考验,正确解决生死观、苦乐观、公私观、荣辱观。

分论3、理想可以充实人的生活内容

单纯的物质追求——贪饮无止境,内心空虚、庸俗。 有了美好的理想——可以有高尚情操可以振奋人的精神。

2)正文部分紧扣观点

议论文的正文部分,是展开观点、论证观点的过程,每一段的论据,无论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要紧紧住扣观点而展开。

为此:

(1)每个正文段落,必须有一个既分解观点又能统摄事实材料或总结事实材料的中心句。

例段:

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轻信谗言,偏听偏信,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历史上俯拾皆是。

〔评点〕

这一段的论据紧紧扣住“情感与理智”,划线的两句话要言不烦、从正反两面统帅事实论据而又从历史的角度分解阐述了总论点和话题。

(2)正文段落选取事实论据阐述观点时,要做到主旨细辨别,取舍有角度。

选用论据时要主旨细辨别,取舍有角度。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