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诗歌起兴的判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40:28 体裁作文
诗歌起兴的判断体裁作文

篇一:诗歌典型例题分析

诗歌第8题分析刘青姣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破

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

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

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

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

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2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

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赏析】这是一首闺中念远怀人词。开首句以“红叶黄花秋意晚”起兴,暗寓闺中人悲年华消逝之忧愁,

故思念千里外的爱人,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又无处可寄音书。离愁别恨,如是之深。触发出泪弹不尽,

无尽泪水滴入砚池,纵无处递笺,仍要挥笔摅怀,一派痴情,无以自控。此时墨泪交莹,滴洒不止,红笺

湿透,彩色褪尽。墨耶、泪耶、情耶?浑化难分,凄楚欲绝。此词最妙之处在于写“泪”。词中先写泪珠

弹淌,衬写相思之苦,还是常事;而以泪研墨,已属异态,以泪和墨作书,更是奇想;不说红笺因泪水湿

褪颜色,却说是情深而使红笺无色,则尤见巧思。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

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

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

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

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3高考诗歌鉴赏之新课标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

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②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②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参考答案:

(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014年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8.【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思路点拨】从词的上半阙看,景物描写中的主要意象是“春风吹雨”“残枝”“落花”“寒渌”“日西”。从“残”“落”“寒”“西”等字来看,这些意象的特征整体上是低沉、凄清的,由此可见主人公的心境也是凄凉的。这便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然后沿着“意象——特征——心境”的思路,进行赏析。“春风吹雨”给人一种凄清迷茫之感,这就更增添了独守空闺的人的孤独、落寞之感。“残枝”意味着花儿不再,却仍被风雨吹打;“落花”满地,沾泥不起。景象惨淡,主人公的内心更为凄凉、悲伤。“寒渌”“日西”描写出风雨虽停,但池水清寒,暮色浓重,进一步为主人公的心境抹上一层暗淡哀婉的色彩。

9.【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思路点拨】“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的大意是:回过身来,接着准备下完残局,沉吟之间,应劫时迟缓了。心中便有疑惑:为什么“迟”呢?下阙的前三句交代了一些原因:半卷珠帘,看到燕子双飞,主人公感到痛苦,想隐藏起来,可是却无奈在眉间显示出来。“燕双飞”引起愁思,大约是人不归、身孤独。后两句,主人公转身下棋,显然是想转移这种愁思,但是既然愁情能表现在眉间,也必然表现在下棋的动作上:心思重重,以致下手迟缓。一个“迟”字就点出了内心的烦乱无绪!

2015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见,作者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边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致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试题分析

诗歌内容

课标一卷所选诗歌是以唐诗和宋词为主,唐诗2次,宋词3次。诗歌类型上看,写景抒情诗是主流, 作者情况

从作者来看,有3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2012年晏几道,2013年陆游,2015年岑参。有两次是相对较陌生的作者的作品。所以学生备考时也不要回避熟悉的大家作品,但涉及的作品往往不是名篇。 考查内容

第8题考查思想感情3次,考查景物描写对思想感情的作用2次,考查景物描写的角度一次。 应对策略:

对于诗歌鉴赏的复习,要全面撒网,重点还是唐宋诗词。要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解读诗歌的技法和思想感情。诗歌的写景技巧仍要总结分析。

诗歌鉴赏高考知识总结:

1、考查要点:

(1)正确理解字句的含义:①理解词句的意义(情景结合);②理解诗眼蕴涵的情思(诗眼是最精炼传神,最能表现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字或词);③注意词序倒置,突出重点的作用④把握谓语动词(理解语句的关键)、形容词和特殊名词(领悟意境,理解意象的关键)的妙用。

(2)对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的识记、理解,理解运用典故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关键。

(3)对修辞手法和技巧的辨识、理解,通过修辞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轨迹。

(4)对意境、艺术形象、主旨思想感情的把握:①联系其人其事,②整体把握作品,③抓住词句中直接透露出来的情思信息,理解作品意象的理性意义和情态意义。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怀人、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5)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

2、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1>写什么(人事物景)2>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3>为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思想感情)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入景而悟情。(顺序:意象――想像――画面[意境]――情感)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3、答题要领:【全面把握鉴赏要领,做到三练:①练判断,②练理解,③练表述】

(1)“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作者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关系方面去探寻和体味。写景是抒情的基础与铺垫,抒情是写景的目的和升华。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2)分辨把握四种类别诗词的答题规律和不同特点a写景抒情、b咏物言志咏史怀古、c边塞征战、d、即事感怀(送友、思乡、闲情、人生感悟等,也称杂感)。

(3)把握诗词起承转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先景后情的特点。

(4)“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叙写表达出来的。

(5)“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6)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视觉:形、色;听觉:声;状态:动和静、远与近、时间与空间;情感:虚与实;触觉:味。

4、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表达方式:①抒情:(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②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③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④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②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③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①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

②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

③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

④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4、答题方法和步骤:

⑴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

⑵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求同,析异;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⑶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

5、规范表述:(参见附件《古诗鉴赏答题模式大全》)

(1)古诗鉴赏表述:【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写的景象,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所产生的效果。】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2)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意(表层含意)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4)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5)词语作用的表述同大阅读。

(6)抒情形象的分析的表述: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7)所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8)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

感情。

(9)表现手法的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的情感。

(10)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该诗的语言特色+特色体现及分析+表达情感

篇二:九上诗歌赏析

九上诗歌赏析

★一、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天山五月就开始下雪了,哪里都没有鲜花,只有严寒。在征人的笛声中可以感受到对南方家乡的思念,然而在这里却连春色都看不到。破晓时跟随金鼓的声音战斗,夜晚休息时还要寸步不离玉鞍。只愿腰间的长剑,可以在楼兰斩敌。

【赏析题目】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

2、本诗(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所以只能演奏《折杨柳》曲子;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 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4、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手法是反衬和用典。

用典,是指用"折杨柳"典故和"斩楼兰"典故。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6、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① .守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

二、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3、【赏析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请描绘出来。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具有怎样的双关意义? 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边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怀乡之情。

三、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赏析题目】

1、一、二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将军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暗示了将军极富作战经验。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故留

四、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题目】

1、这是一首题画诗,艺术地再现了画面中的景物。其中背景为江边丛竹、竹外桃花、满地蒌蒿、初生芦芽,主景为江中春鸭戏水;画中没有的景物是河豚欲上时

2、全诗动中有静,虚实相生,传递着早春的信息,充满着无限生机。

3、诗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含有理趣,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概述该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春江水暖”的信息,鸭子之所以最先知道,是因为它经常活动在江水里。它告诉我们“实践者先知”的道理。

4、作者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五、诗经?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题目】

★1、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比兴手法,由雎鸠鸟的和鸣引出淑女是君子的佳偶。自然贴切,表现了君子爱情的纯洁真诚。

2、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六、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

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赏析题目】

1、本诗以蒹葭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3、请简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七、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赏析题目】

2、下阕抒情,抒写了心头难以释怀的愁苦之情。但作者并未具体描述,你能体味“别是一般滋味”具体内容吗? 下阙抒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出作者内心极度纠结。

3、请描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并且说说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情感有什么铺垫作用?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特点及作用:写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渲染了孤寂凄苦的环境,表达作者的孤独凄冷的现状。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怎样的感受?

表达诗人对国家的沦亡,家庭的不幸,个人的屈辱那种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孤苦伶仃的处境与凄凉沉痛的心境,是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之语。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亡国哀思)

★八、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题目】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落寞孤独 。

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新”与“旧”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对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⑵“去”与“来”的对比。好处:“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抒发了惜春伤时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之情,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之情。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赏析这两句)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将景物和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谈谈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表达技巧:主要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

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借助夕阳西下、花落、归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倾诉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表现作者对岁月和生命的珍惜。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8、词人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夕阳、落花、归燕、小园香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