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石拱桥2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12:40 字数作文
中国石拱桥2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11中国石拱桥

11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感知说明文中语言准确、科学、严密的特点。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初步感知逻辑顺序。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

导言。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

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

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

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_(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

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

提问:《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议论,回答,明确:l.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2.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3.传播卢沟桥的结构知识。4.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5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小结: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传播有用的知识的文章。上边五个句子,就是从结构、外形、历史各方面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现在先初步了解;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边举出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与它们相同的表述方法。

复习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常用的说明方法。

2、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3、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

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板书)

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

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

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就是符合说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用《中国石拱桥》印证,就可以明确,说明文同以记叙、描写手法为主的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提示: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试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语言运用准确的例子来。学生看课文,议论,准备回答;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提问。回答,明确(举例):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小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文章内容的严密性,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

三、当堂巩固

指名朗读。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注音,不要脱离课本而板书注音。"陡"( )、"墩" )等课本上无注音,可作补充。

四、布置作业

(一)体会下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比较早。

2这座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二)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第二点同第三点能不能互换?

篇二:家乡的公园作文200字

家乡的公园作文200字

我的家乡有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的公园——西施故里。

一进大门就看见一个个千奇百怪、形状不一的木屋,木屋里陈列着著名的书画作品。木屋后面的广场中央站着几个神态各异的铜人像十分引人注目。他们就像忙碌的一家人,正在火热的劳动中。附近有一方小池塘,那里的水清得见底,碧得发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上面有两座石拱桥,一座叫学士桥,另一座叫孝义桥,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把整座桥衬托得诗情画意。离桥不远处,浣沙石上坐着名扬中外的西施,正神采奕奕面对着大家,宛如在说“祝你们开心快乐!”。

西施故里使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爱家乡的公园。

家乡的公园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温江,我爱温江的公园。家乡的公园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早上,河水拉着小音符的手,欢快地唱着。小鸟梳洗一下羽毛,便欢快地高声歌唱起来。洒水车响着美妙的音乐从公园门前行过,所有的一切,形成了一首大自然的歌。雾,大片大片地笼罩在公园里,犹如一群身披轻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些少女会不时走过来抚摸你的脸,嫩绿的草坪上,一颗颗小草头上顶着珍珠般的露珠,它们可真调皮!趁你一不注意,就滚下来滋润草坪。老人们有的跳舞,有的练剑,有的跑步。早晨的公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午,花儿微笑着,太阳公公笑咪咪的。公园门口的人造瀑布犹如一条剪不断的珍珠带子,不断地涌下来,这排水珠还没的及下来,另一排已经迫不及待的下来了。走进去一看,满目清翠。近处,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子,池中有块玉兔雕像,所以这个池叫“玉兔池”。池中五前颜六色的鱼儿真是悠闲自得,它们欢快地游来游去,非常顽皮。这时候游人开始喂食,这些鱼太可爱了,它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争先恐后地抢食。我想:这个池被名为玉兔池的原因大概是天宫的玉兔趁嫦娥不注意,一下子溜下了凡间,就在这块地方玩了一阵子而得名的吧!

晚上,各种各样的灯都亮了。有皮球灯、椰子灯、还有玉兰花灯,整个公园到处流光溢

彩,美不胜收。还有那喷泉更是闲不住啦!在灯光中,那一排排五彩缤纷的水柱子,随着欢快的音乐的节奏左摆右摇,时高时低,不时还变化着花样。人们也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跳起舞来,那场面真是壮观。小孩子则穿着溜冰鞋到处溜来溜去,多么有趣啊。

家乡的公园真美啊!我爱家乡的公园! 家乡的公园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城,以前没有公园,人们没有地方去散步。去年城里修建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它在小城的北边。

一走到公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铜鼓形的舞台,广场的四周有一盏盏美丽的彩灯。每到晚上,公园里的草地上,树丛里就亮起五光十色的灯光。广场的下面有一条金光闪闪的鲤鱼,每天傍晚,音乐喷泉就随着旋律一根根喷出水柱,这时鲤鱼的嘴里也喷出了水花。

走下石梯,又看见清清的水池上有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桥的旁边是绿油油的草坪和美丽的花坛。还有一丛丛青翠的竹子。公园的旁边是一条小河。沿着河边是一条长廊,上面画有美丽的图案。

现在,大人、老人和小孩子们在傍晚的时候就来公园散步,赏花,游玩,锻炼身体,特别是晚上和双休日,公园里就热闹非凡。

家乡的公园真美呀!我爱家乡的公园,我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公园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位于东乡县磷肥厂。那里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幽雅清静。有人喜欢家乡的山,有人喜欢家乡的水……可我喜欢家乡的公园。因为那里是游玩和休息的好地方。

跨进公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大树正在茂盛时期,好像把它们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看。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似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似的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再往前走,看见的是一个鱼池。鱼池上面有个拱桥。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鱼池旁片的草坪是我的最爱,也是大人的最爱。在清晨,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一坐。有时看书,有时看水,有时听水声,有事闻翠绿的草发出的淡淡的清香。

啊!家乡的公园,你是我流连忘返。

家乡的公园作文450字

我的家乡白城市虽然没有大城市那样繁华美丽,但是位于市中心的公园却很美。

公园的早晨很热闹,我和我妈妈去打球,每次打累了总会去公园的金鱼湖边散步。湖边的树林里有放着音乐打太极的,湖边传来了一阵阵熟悉的“嗷、嗷”的狮子吼的声音,那是在干什么?原来他是在练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武功——狮吼功,据说这种武功练成后,吼出的声音可震碎玻璃,甚至可以震碎人的五脏六腑。我又听到了一阵阵“啪、啪”的响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在耍长鞭,他用力把长鞭抡起来,然后使劲一甩,那条钢鞭就发出了清脆的“啪啪”声。湖边又新建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械,有:室外跑步器、角力器、按摩器……在器械上活动的人真不少,我们来到了金鱼湖的东边,看到了孔子写的一卷大书《论语》,是放在石桌上的,这卷书好像是用甲骨文写的,我看不懂,猛然我发现那绿色的山连着绿色的水,绿色的水倒映着绿色的山,再加上山顶白塔耸立,岸旁杨柳拂动,湖光山色,熙熙攘攘的人群,异常美丽,这仿佛就像是一幅现代版的淡雅的水墨画。

到了傍晚,宁静的公园又热闹起来了。新修的路灯给金鱼湖嵌上了一圈金黄色的相框,这时“流动大军”来了,他们有的玩运动器械,有的散步,谈笑风生,这又是一幅水墨画。这两幅水墨画令人难以忘怀,你们喜欢吗?

篇三:中国石拱桥-杨邦俊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评点----杨邦俊老师

授课班级:湖北省宜都市枝城中学初二(五)班。

教学构想: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桥。仔细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桥。

2.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课堂实录

师: 前面我们布置大家观察了桥, (教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

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

[评点: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说明对象。]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评点:引导学生把直觉形式转换成言语形式,为训练张本,对于学习中的分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澄清是非。]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准确?

生:不够准确。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抓事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什么做材料,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接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评点: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重要特点,能力训练即从此始。)

师: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按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什么共同点。

生: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评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训练开始,把一般的方法变成学生的经验。]

师:说得较好,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我们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并不像这样显而易见,需要我们仔细。

研究。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再缩小来研究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征,可能难度就会增大。请同学翻开课文《中国石拱桥》,先看课文写到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找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中国石拱桥》有哪些共同点。

生:形式优美。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生: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生:作者在写赵州桥的时候这样写“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生:卢沟桥也是一样,“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评点;训练由浅入深,让学生技能的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师:说得不错,中国石拱桥除了形式优美以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特点?

生:有,那就是结构坚固。

师:(板书“结构坚固”)何以见得?

生:书中说这种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生:书中还说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师:回答得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课文中看到中国石拱桥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历史悠久。

师:(板书“历史悠久”)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1)形式优美;(2)结构坚固;(3)历史悠久。那么怎样说明才能把这些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作法是精选例子,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选择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例子。

[评点:通过总结巧妙地过渡,从一个训练重点转移到另一个训练重点,保持训练过程的清畅。]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

中国石拱桥200字作文

拱桥的特点吗? 生: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这两座桥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这两座桥作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评点: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说明文选例子的方法,为后面总结规律做铺垫。]

师: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简是简洁,但是那样就不够全面。

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全面的反映中国石拱桥的面貌。

[评点:欲擒故纵,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道出秘诀。]

师:看来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还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主要方面有代表。选例子很重要,选准了例子把例子写好,通过它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重要。下面我们看课文是如何写例子的。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 生:4、5段写赵州桥,6—8段写卢沟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4、5段,读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先总写桥的外形和使用情况,给人以总体印象,再详细地写这座桥的四个方面的特点,给人以具体的形象。

[评点: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汶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作者说它“雄伟”准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物体雄伟主要不看它的体积如何如何大。

师:那看什么?

生:主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雄伟的天安门”,“雄伟”一词能说用得不准确?(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评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验在教学中直接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6~8段,其余同学们思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么异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默然)不要紧,我们先来研究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了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特点,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评点: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验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但不管什么笔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有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评点: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到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上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评点: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

[评点: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评:本教例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说明特点这一训练主线有效地进行。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非常清晰,由于训练做到了有层次、有纵深的推进,所以训练比较到位,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落到实处。课文学习成为了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