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福州的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03:26 作文素材
福州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三坊七巷名人故事

宫巷的沈家大院

福州建城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修建者是越王勾践的后裔

——无诸。

100多年后,西晋战乱,中原望族衣冠南渡。

不知道是什么吸引了这些贵胄,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福州,选

在三坊七巷落脚了。当然,那时的三坊七巷还远远不是现在的样子,

也就是部分中原大姓的家族聚居点。

福州特色的马鞍形封火墙

后来经过数百年几代人的经营,到了唐末,公元十世纪初,福州城已经颇具规模,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在那时初步形成;

宋代三坊七巷完善定型,而且一如既往成为高官显贵们的住宅

区。

岁月更迭,出入坊巷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朱门深院,锦

衣华服,琴韵书香却一直流传下去。

宫巷11号的大房子应该在明嘉靖年间就出现了,因为这样的雕

刻门楣是典型明代建筑的式样。

1855年,这里迎来了一位新主人,他就是沈葆桢。

宫巷

当时只有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由于为人清正,加上时常接济亲友,沈葆桢并无多少积蓄,据说,他是举债才购买了这个宅院。

房子装修好了,父母妻儿都住进去了,沈葆桢却仍旧远在江西任职。

1865年, 沈葆桢的母亲、也是林则徐的妹妹去世了。按照惯例,官员因为父母丧事辞职回乡守孝,被称为“丁忧守制”,时间是27个月。然而,当时的沈葆桢已是江西巡抚,身居要职,再加上当时的国情,朝廷只给了他100天的假期。

1866年6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

棠上疏朝廷,建议在福州设立船政局。20天后,朝廷准旨。

9月25日,陕甘等地的回民起义形势告急,左宗棠接到谕旨要

调任陕甘总督。刚刚筹备不久的船政局,面临无法继续的危险。

左宗棠想到了沈葆桢。

马尾船政厂区母亲死后,沈葆桢不是只有100天的假期吗?百天期满后,“以孝治天下”的沈葆桢说什么也要在原籍守孝满27个月,他向朝廷力求继续辞职在家守孝。

因此1866年的9月,沈葆桢还在福州城的三坊七巷里住着。

左宗棠走进宫巷去找沈葆桢了,不是去一次,而是一连去了三

次。

其实,沈葆桢也看到船政是自强的重要举措;虽然并无官职守

孝在家,沈葆桢却格外关心船政的进度。

听到左宗棠即将西征的消息,沈葆桢当即联合乡绅100多人联

名上书福州将军,恳请左宗棠推迟离任。沈葆桢认为:船政利于万

世,如果事成,则子孙万代享受其利,如失败,则会被外国人耻笑,

令国人寒心。马尾船政局一号船坞遗址

但是,由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染,他实在不想守孝期间出任公职。

可左宗棠更知道,如果不把船政交给一个合适的人,他们将造船作为“自强求富”方式之一的理想,迟早会夭折。所以,尽管沈葆桢推辞再三,左宗棠还是直接上疏向朝廷力荐了。朝廷最后降旨“不准固辞”,到了这个地步,沈葆桢才不得不在居丧期间出任“马尾船政大臣”。 1866年11月,沈葆桢接管船政。

12月23日,福建船政主体工程在马尾全面动工。一个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工业与海军人才摇篮”的地方,在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终于开始发芽了。

沈葆桢延续左宗棠的做法,聘用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分别作

船政正副监督,主持造船管理,并且采用了在当时称得上特殊的聘

用办法——合同制。

不但聘用的外国人多,发给他们的薪金也相当优厚。船政监督

日意格和德克碑月薪1000两白银,比沈葆桢自己还多400两。其他

外国雇员的平均工资也在白银三四百两上下。

马尾船政轮机车间有了先进的洋技术,马尾船政局一下子就站在相当高的起点上了。对工厂的管理,沈葆桢也丝毫不敢放松。

万事俱备,只待开工。然而,在原材料的购买上,等待沈葆桢的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造厂是需要铁皮的,铁皮哪里买?布政司就是负责卖铁的,把各个省各个地方的铁都买下来,他就是不卖你船政。你要买,拿来红包啊,要走后门。

布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人事厅和财务厅,职权了得,他开口要红包,谁敢不给。然而,沈葆桢却不买账。他火了,认为布政司这样做是公然违抗圣旨侮慢大臣。他亲自到布政司抓人,审判,最后定下罪名“对抗政治”,杀头问斩。这一下,对那些藐视船政不认真做事的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慑。

在沈葆桢铁腕的治理下,造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与此同时,

培养轮船人才的船政学堂也在稳步发展。

沈葆桢赏罚分明,不但对别人,自己也身体力行。

1868年6月15日,马尾台风大作。风浪冲毁了船厂周围的堤

岸,直接威胁着厂房的安全。沈葆桢闻讯,立即亲率员工抢险救援。

沈葆桢

风浪平息后,沈葆桢仔细检阅厂房,虽然损失不大,但却令人

后怕——他觉得,如果自己事先能够做好让工厂周围免受台风侵袭的准备,那么工厂就不可能受到什么损失。因此对这次事件,他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

陈道章:“他向清朝请求处分,清朝为这么芝麻大的事情处分你一品大臣,不可能;第二次又有这么个情况,又申请,清政府降一级查看,底下都服了,船政大臣因为这么一点的事情都处分,那我敢吊儿郎当吗,不敢。所以船政这个时候是兴旺。”

在沈葆桢的苦心经营下,马尾船政取得了辉煌成果?

1869年6月10日, 船政局制造的第一艘船“万年青”号商船

下水。

这以后,中国自己制造的船只器械先后诞生——

1870至1871年初,湄云、福星、伏波、安澜号兵船先后下水;

1871年6月,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在马尾船政生产完成。

沈葆桢故居

1872年4月,又一艘意义重大的船,杨武号巡洋舰,在沈葆桢

手中横空出世。

在主持船政事务时,沈葆桢念念难忘的就是自强的初衷——要自强,再不受外来欺侮,炮舰必须要有实力。

可是在杨武号巡洋舰问世前,船政生产的船都是150马力的小

型木壳兵船,难以远航,威力不大。因此在制造这艘船时,沈葆桢

果断命令,要增大功率,增加炮位,并且给他取了一个气派的名字

——扬武。

船政监督日意格认为:造这样的船起码要耗时15个月。

然而,从1871年7月开工,到1872年4月下水,扬武号只用

了9个月就制造完成!沈葆桢故居大门

扬武号铁骨木壳,排水量1400吨,,功率250马力,大炮10尊。是我国同时期吨位和功率最大的巡洋舰。

这个庞然大物下水时,两岸无声,大家屏息静气,眼睛随着扬武号轮下的波涛转动。直到杨武号安全靠岸,人群才响起欢呼声——这意味着中国在装备上已经具备了与国外先进国家抗衡的实力!

一位前来参观的英国军官感慨道:“它的技艺和最后的细工可以和我们英国自己的机械工厂的任何出品相比美,而且毫无愧色。”

在沈葆桢主持船政的8年多时间里,共有5艘商船和11艘兵舰

成功下水。船厂由最初的200亩地,发展到600多亩,拥有包括造

船、驾驶等30多个工厂,3000多工人。

在他手中生产出来的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

沈葆桢所画船政规划图

在他手中培养的船政学生,后来成为中国海军甚至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中坚力量,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那时的马尾造船厂,据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型造船厂。

如今这里再也听不到机器的隆隆声。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这些立柱上——这些柱子,当年全部采自东南亚。

1873年,又是沈葆桢,率先以船政大臣的名义,向朝廷提议选

派船政学员赴英法深造。

然而,第二年,中国的海疆发生了一件大事,迫使沈葆桢的这

项计划不得不暂缓实行。

1874年5月,11艘兵舰载着3500名日本兵开到台湾,杀人抢

物,那时“台地千余里竟无一炮”,只能任由日本兵践踏。

面对这种局势,李鸿章担心兵连祸结,上书清政府极力推荐沈

葆桢赴台处理。沈葆桢在台湾所建炮台

1874年5月29日,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并明确授予沈葆桢调兵和财政大权。这次不是升官加爵,而是临危受命,沈葆桢没有丝毫推辞。

《申报》得知这一消息,发表评论,对沈葆桢寄予厚望,称他被“乡党众口交推,中外华洋共信”,而且“宏才卓识,闻望声名”,此次前去,必能速奏功勋。

1874年,沈葆桢54岁。他率领船政生产的船只开赴台湾,然后命令扬武、靖远、振威等大型巡洋舰一字排开,游弋在海上,以示军威。同时,沈葆桢要求李鸿章调7000洋枪队支援台湾,随时待命。

紧接着着手修建安平炮台。

沈葆桢做好了与日本作战的一切准备,他给李鸿章写信,说就

是“裹革而归”,于心也安慰。

积极备战之余,沈葆桢在思索着台湾的局势,究竟怎样才能长

远地保证台湾的安全?沈葆桢最令后人赞叹的战略远见在这时应运

而生。

针对台湾问题,沈葆桢站在未来的高度,提出以外交和实力相

结合的对日斗争方针,具体有四点:一联外交,获得国际同情;二

储利器,三储人才,做好战争软硬件两手准备;四通消息,取得长 远便利。 台南沈葆桢塑像

虽然这次台湾危机还是以中日签订《北京专约》作为结局。但是由于沈葆桢坚决斗争的姿态和做法,令日本人有些胆怯,他们只获偿白银50万两,其他再无任何要求。

1874年12月20日,日军全部退出台湾,沈葆桢却没有

走,他上奏朝廷,建议开发台湾。

一年零15天,这是沈葆桢在台湾任最高长官的时间。一

年零15天,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呢?

开垦荒山,解除渡台海禁,让海峡两岸的人们自由往来;

调整行政区划,增设郡县,设立台北府;整编部队;修路开采

煤矿;开发台湾东部。不到400天的时间里,沈葆桢为开发台

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热忱。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起始点川石岛

1874年台湾有多少人?没有准确数字,1690年台湾有三万人口,1690年到1874年之间,海禁时断时续,人口增长恐怕不会太多;而到了1892年,台湾竟有254万人口。

至今台湾对沈葆桢一直眷眷难忘,在台湾岛很容易找到沈大人的遗迹。

而在海峡对岸,沈葆桢当年提出的海峡两岸互通消息的战略方针也在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时代得以实施。

这里是川石岛。

100多年前,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从这里经过厦门,

转到台湾,又从台湾的台北经过福余转到福清,然后再转

到福州,按照沈葆桢的设想,海鲜两岸终于能够毫无障碍

的互通资讯。

如今,小岛上只剩下这些漕孔。海水退去,从这些平

滑的遗迹上,我们依然可以想见当年电缆从里面横穿过

福建全闽师范学堂,现为福建师范大学

篇二:福州概况

福州概况

2006年11月21日10:5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福州简介

福州,福建省会。"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福州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

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

福州市是全国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

福州地处亚热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称"花果鱼米之乡"。盛产柑桔、荔枝、龙眼、橄榄等名果和石斑鱼、黄瓜鱼、对虾、金鲟等水产珍品;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

一。"佛跳墙"更是名扬海外;风味小吃遍布全城,鱼丸、燕皮、线面等具有地方独特风味。

福州市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福州籍海外华侨约85万人。

福州旅游资源丰富。有岩洞幽奇、题刻如林、古刹生辉的"石鼓"名山;有被中外游人称为"海上仙境"的平潭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被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为"未嫁西施"的西湖公园;有岩洞湖泉兼备,以盛产灵芝而得名的青芝山;有"雅胜鼓山"的石竹山以及方广岩、白岩、碧岩、姬岩、三十六脚湖、十八重溪等30多处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外的一批文物古迹,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祠堂、李纲墓,有举世罕见的开元寺大铁佛,有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乌山般若台记,有为纪念百年前中法海战牺牲的中华烈士而修建的昭忠祠,有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枯木庵树腹碑以及闽中名刹涌泉寺、西禅寺等。

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素有"八闽首府"之美称,曾多次成为都城或行都。福州人文荟萃。据统计,福州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原学部委员)、工程院院士共54人,居全国各城市前列。福州近现代出现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林祥谦、侯德榜、张钰哲、高士其、陈景润、郑振铎、谢冰心、邓拓以及旅外科学家林同炎、邓昌黎、林家翘等,近年又涌现出陈章良等青年科学家。

福州是著名的商贸城市。早在东汉时期就与海外有贸易往来;唐代时,成为国际贸易城;宋代时,发展成为著名的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明代-时,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郑和7次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马尾、长乐一带)停留休整,增加给养后扬帆出海;鸦片战争后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大宗货物集散地。

自然资源

自然

福州市地处戴云山脉的东翼,倚山面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闽江横贯其中,下游为福州盆地,盆地内部是冲积海积平原,城区处在盆心,北部和东部为山地和丘陵,南部是平原。福州地处中低纬度,又濒太平洋,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

充沛,四季常青,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9.6℃,1月平均气温10.5℃,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雨日130-170日,年相对湿度77%。

福州市素有“福海宝地”之美誉,枕山、襟江、面海、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一是大农业资源遍布城乡,粮食类作物,以水稻为主,年耕作制以“三熟”为主;经济作物众多,水果、食用菌产量均居全省第2位,蚕桑产量居全省首位;福州茉莉花茶色纯味香,名冠全国,享誉海外。

二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品种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高岭土等。全市叶腊石总储量达4000万吨以上,占全省96%以上,居全国首位;石英砂总储量达数亿万吨以上,花岗石总储量达10多亿立方米以上,发展建材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属水热型地热资源,平均取水温度在72℃,1996年总开采量达287.47万吨,已广泛用于沐浴、医疗、水产养殖、制革、农作物栽培等。

三是水资源充沛,总量635.2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闽江、鳌江、龙江、三溪、起步溪、大樟溪、梅溪。

四是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福州海岸线长1137千米,约占全省1/3,直线长135千米。可供开发的海港资源主要有20多处,其中,可建万吨泊位的有10多处。主要港口有罗源湾、黄岐港、定海港、涫头港、马尾港、筹东港、梅花港、松下港、海口港等,其中罗源湾是福建六大深水港湾之一,可建多个5万-10万吨级泊位,马尾港是福建省最大的港口。福州沿海大小岛屿有415个,岛岸线长583千米,浅海面积达1116.07多平方千米,滩涂面积达641.96平方千米,沿海滩涂是渔业养殖基地,主要种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贝类。近海有全国闻名的闽东、闽中渔场,盛产大黄鱼、带鱼、马鲛鱼、鲳鱼、海鳗、真鲷、石斑鱼等上万个品种。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1位,水产业已成为福州的支柱产业。福州海洋新能源蕴藏量大,可利用能源主要有风能和潮汐能,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256万千瓦。平潭县是全国海洋新能源开发应用试验基地,风能和潮汐能开发利用前景很大。

资源

政策资源

福州是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经国家批准设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科技园区、软件园、台商投资区、元洪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享有国家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福州还是国家确定的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福州还享受国家授予的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土地批租试点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优惠政策,是中国目前开放功能最齐全、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的城市。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沿海天然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广阔,水质状况好,海洋鱼类500多种,淡水养殖鱼类120多种;矿产资源50多种,具有综合开发潜力。

水资源:淡水资源极为丰富,闽江水年径流量达630亿立方米,居全国各大江河第七位。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具有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分布面广且处在市中心的特点。

森林资源: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

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矿产资源: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叶腊石、明矾石、花岗石、高岭土、硅砂蕴藏量较大,部分非金属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人才资源

现有各种科研机构100多个,普通高校13所,中等专业学校46所,普通中学、职业中学417所,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10余万人。全市每年大专以上毕业生1万余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

华侨资源

福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和台湾祖籍地,旅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达300万,在台湾地区有60多万福州乡亲。

市场资源

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3年居全国商业中心城市之首,具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优势,其市场有很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3小时的车程幅射人口达2000万人。目前福州已建成一批大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批发市场,世界商业三大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已在福州投资设立大型仓储超市。

旅游资源

福州有2200年建城历史,素有"海滨邹鲁"、"福地宝地"的美誉,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鼓山、西湖、青芝山、石竹山、方广岩、三十六脚湖等著名风景区30多处,有华林寺、涌泉寺、开元寺、乌山闽王祠、林则徐祠、昭忠祠、崇福祠等著名古迹。闽菜小吃久负盛名,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等工艺品巧夺天工。

福州历史

历史人物:福州人杰地灵,贤才辈出。早在唐开元间就设置了丽正书院。在贞元、元和间学者益盛,当时大文学家韩愈曾赞誉"闽越有奇才,季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与京都长安相等了。五代时福州设立了招贤院和四门学(即大学)。宋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巢经楼。当时的石鼓书院与庐山白麓、衡山岳麓、南京应天等三大书院齐名。据志书记载,仅宋朝福州府中进士者高达2247人,其中中状元者9人,如许将、陈斌、林昭年、王仁堪、黄璞、郑杏元等。出现了音乐理论家陈日易、词人张元干等。明清之后福州更是人才辈出,如明代礼部尚书曹学全、经史文学家林瀚、福清人叶向高在朝独相十三载、清代编辑《古今图书集成》的陈梦雷、编辑《古文析义》的作家林西仲、民族英雄林则徐、马尾船政的兴办者沈葆祯、海军老宿萨镇冰等。此外近代史上还有黄乃裳、林森、陈宝琛、陈绍宽以及方声洞、林白水、郑振铎、谢冰心、胡也频、林觉民、邓拓、侯德榜等著名人物。

福州历史人文荟萃,代有名人。诸如汉闽越王无诸,晋代太守严高,唐代兴办教育的常衮,五代闽王王审知、名僧义存(禅宗五派中云门师备、法眼、文益与文偃均出其门下),宋代书法家苏舜元、蔡襄、文学家曾巩,著有《乐书》二百卷的音乐家陈旸,以画墨龙闻名的画家陈容,爱国词人张元干、辛弃疾、叶梦得、陆游、刘克庄、黄龟年,理学家朱熹、黄干,爱国名臣李纲、文天祥、陈文龙、张世杰、高应松;元代诗人萨都刺;明代倡编《隋唐志》林瀚,学者谢肇淛,抗倭名将张经、戚继光,音韵学家陈第,名臣叶向高、董应举、翁正春,爱国者曹学佺;清初东渡日本创立黄檗宗的隐元和尚,编撰《古今图书集成》的陈梦雷,名医陈修园,著名学者、著作等身的梁章钜,严禁

鸦片抗击英国侵略的伟大爱国者林则徐,创办福州船政的左宗棠、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家林纾,甲午海战烈士林永升,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辛亥革命志士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森、林述庆,报界先驱林白水;华侨领袖黄乃裳,南社成员林之夏,一代才僧弘一法师;中共领袖、工人运动先驱王荷波,"二七"烈士林祥谦;现代文学家郑振铎、谢冰心、郁达夫,史学家郑天挺,科学家侯德榜、高士其、天文学家张钰哲、当代杂家邓拓等诸多名人的行迹、故居、祠墓,使得福州古城增辉生色。

历史故事:

故事一:"三山"由来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故事二:五次定都---无诸定冶城、闽国定都福州、南宋赵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临时王都、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故事三:六次建城---无诸建冶城、严高建子城、唐建罗城、梁建夹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历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寓居于今平潭县壳丘头。随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青铜时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闽江下游沿岸的昙石山、黄土崙等地长期定居。其土著居民为"闽人"。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国所败,王族南奔,进入福建与闽族人结合,史称"闽越人"。又传七代至无诸,自立为闽越王;秦时将其降为君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助汉灭楚有功,复封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都东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带创"冶城",至今2200周年。经过晋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唐末五代"十八姓从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与闽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城池不断扩大。晋代修"子城",唐末五代连续筑"罗城"和"夹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这前后6城,奠定了福州城区"三山鼎立、两塔对峙"的传统格局。其次,福州从秦代设闽中郡,而后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晋代起屡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确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别是先后5度建过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闽越国都,闽王王审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两次临时京都;1933年"福建事变"中,又定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国都。第三,福州从汉代起即有海外贸易。三国吴开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这里与泉州并成为国际贸易港。宋代为全国造船中心。明朝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这里候风、补给、增员,然后扬帆远航。戚继光抗倭,在这里创下光辉业迹。近代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港口。

历史遗迹:福州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1600多年前,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国二绝"记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广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莲花山等。

名寺有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万福寺、云居寺等。

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严复墓、陈宝琛墓等。

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

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

名桥有万寿桥、迥龙桥、龙江桥。

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弥勒造像、林则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历史文物:福州文物底蕴丰厚。先后发掘了汉代土坑墓,以及晋、南朝、唐代、宋、明等数以百计的古墓. 1974年闽侯黄土山仑发现了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要特征的青铜器时期文化遗址,是继昙石山文化之后又一重要的古文化遗存。1975年10月在北郊新店浮仓山发现黄升墓,是福建考古重要发现。怀安窑址,出土器物,窑具约1万4千多件,还发现有"大同三年四月廿日"刻文;福清少林院遗址平潭县壳丘头遗址是全省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闽侯县昙石山遗址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文化遗存。闽侯县黄土崙遗址是中国南方几何印纹硬陶文化的代表。近年来城区冶山一带的考古发掘,为提供冶城遗址实证爆出了冷门。市郊怀安窑址出土的万余件南朝至唐代中、晚期的瓷器,证明了福州陶瓷工业发展的灿烂历史。唐天宝年间,修筑于福清市融城镇的天宝陂,为福州现存最古的巨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作用。闽侯县雪峰枯木庵的五代树腹碑,是千年幸存的稀世珍品。宋初始建的华林寺大殿,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又保存最完好的木构建筑。现在鼓山涌泉寺前的北宋千佛陶塔,是福州古代陶瓷工艺中最有价值的瑰宝。芝山开元寺重10万斤的大铁佛,体现了宋代福州冶炼业发展的水平。福州的万寿桥、福清瑞岩的弥勒造像都是福州元代建筑的杰作。福州特艺"三宝"的寿山石雕,早在南朝就已发现;而宋墓出土的巧夺天工的雕漆和大量精美的丝织品,均属全国罕见。其他如安塔、乌塔、白塔、罗星塔、迥龙桥、龙江桥、十四门桥,以及闽王庙和闽王墓、桂斋和李纲墓、金山塔寺和张经墓、戚公祠和补山精舍、林则徐墓和林公祠堂、昭忠祠和甲申马江海战烈士墓,还有林祥谦陵园等等,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为福州增添了历史光辉和文化内涵。所有这一切,在今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篇三:名人故事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

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

张作霖捉弄日本人

张作霖是现代史上有名的军阀。他出身“红胡子”(土匪),由清军管带起家,成为“东北王”,1927年攻进关内,任

安国军大元帅,组织北洋政府。后因不甘受日本人的支配,而于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由于他经常跟日本人打交道,因而关于他和日本人交往的趣闻很多。

张作霖因经常要与日本人打交道,故不得不学几句寒喧用的日语,但他只学了三句日语:“阿里安多”(谢谢)、“巴格牙鲁”(混蛋)、“沙约挪拉”(再见),而这三句话,他常常弄错。

一次,他请日本一位大将吃饭。为了向光临寒舍的大将表示谢意,他与大将握手时,连连说道:“沙约娜拉!沙约娜拉!”大将感到莫名其妙,几乎拂袖而去。经日语翻译解说后,才明白乃是误会,是把“阿里安多”说错了。酒过三巡,副官上菜时,不小心将菜汤滴在大将身上了,张作霖连忙用: 皇冠网址 澳门赌球网 皇冠开户餐巾为大将揩拭,一面大骂副官“阿里安多!阿里安多!”这时连那日本大将都知道他又是将“巴格牙鲁”说错了。宾主尽欢后,张亲自送日大将至门口,握手道别。当大将的车开动后,张热情地挥手,口里大呼:“巴格牙鲁!巴格牙鲁!”

有一次日军杀死了一个中国兵,张作霖亲自去向日本领事交涉,提出抗议。日领事说:“这事情很简单。”说着随即

离坐走向写字台,写了一张50000元关东券的支票,交给张作霖。张回去后立即下令,全军一半人放假回去,遇着日

本人就杀。不过那时已是半夜,结果只杀掉两个日本人。晚上三点钟,: 皇冠网址 澳门赌球网 皇冠开户日本领事来

找张作霖了,说:“怎么的?你们中国人杀死了我们两个日本人!非常严重!”张作霖忙说,“那简单得很。”随即交还了

日本领事给他的那张支票,另外再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交给日本领事。事后他说:“这就叫以牙还牙。”

一次,日本人请张作霖写字,张的书法不怎么样,但还是马上答应了。他写了一幅条幅后,署名为“张作霖手黑”。副官提醒他,应该

是“手墨”,下边还有个“土”。谁知,张作霖大声地说:“我张作霖就是不愿意把?土?送给日本人!”

伟人邓小平的小故事

精神:艰苦朴素

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

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

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

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

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

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

福州的名人故事

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

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

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

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

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

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

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

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

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

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

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

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

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

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伟人的大度——毛泽东的故事之六

许世友蒙冤大骂毛泽东

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了对张国焘长征途中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批判运动。由于这场运动出现了一些“左”的做法,激起了原红的强烈不满。血气方刚的许世友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串联了一批原红四方面军的高中级指挥员,秘密商定重返大巴山打游击。事情泄

世友、洪学智等30余人一起被抓,投入大牢。

作为“反革命武装集团”的首犯,许世友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他被戴上手铐,上了脚镣;原本每天必喝的酒也给断了。

是个性情刚烈的人,如今,冤屈加断酒,他怎受得了?许世友把这一切全部归咎到毛泽东身上,他当着看押人员的面大骂毛泽东。毛分震惊。他了解到这起串联外逃事件并不是一次反叛行为,只是这些人对批张运动存在的扩大化倾向,把整个四方面军的官兵和张国

成批判对象而感到强烈不满,因此愤而反抗。

知道,许世友是个打起仗来不怕死,喝起酒来不要命的人。此时给许世友断酒是十分失策的,他当即让警卫员给许世友送去两瓶茅台许世友。毛泽东没有料到,许世友并没有消减半点怨气,酒他喝了,却是边喝边骂,他甚至一步蹦上前要和毛泽东拼命,吓得卫士们绳捆得结结实实。许世友仍冲着毛泽东破口大骂:“我要有枪,今天就一枪崩了你!”毛泽东是领袖,但同样也有着平常人的喜怒哀乐

片好心被许世友弄了个没趣,心中自然有气。因此,当有人提议杀掉许世友,以示惩戒时,他竟点了头。

达后,毛泽东又有些心绪不宁了。当罗瑞卿向他报告,说许世友要求枪毙前再见毛泽东一面时,毛泽东未加思索地便答应了。没想到

持要带上他的手枪。毛泽东告诉罗瑞卿:“把枪还给许世友,告诉他,还可以装上子弹。”

许世友听了以后惊呆了。眼前的事实,使他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位伟人的光明磊落、无所畏惧的胸怀……

罗瑞卿便将许世友带进了毛泽东的窑洞。“许世友同志,你受委屈了。”毛泽东亲切地说道。听了这句话,许世友感动得泪花闪闪。他“,说道:“毛主席,他们要缴我的枪,我不给,我把它交给你。能在死前见你一面,够了!我许世友只有一句话,姓许的不是反革命,

詹才芳、洪学智、陈再道他们也都不是反革命!”

双手将他扶起,动情地说道:“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党的宝贝,不是他张国焘个人的干部。张国焘的错误应该由他自己负

们这些同志没有关系。”

许世友哽咽道:“毛主席,要早一点听到您这句话,我们就不会犯错误了。”

就这样,毛泽东以他伟人的大度和气魄,解救了许世友,解救了一批党和军队的栋梁之材。

农民赋重怒骂毛泽东

初,日本侵略军对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本地实行更加频繁、更加残酷的“蚕食”、“扫荡”。是年秋,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饷,并对抗

实行经济封锁。与此同时,边区内又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天灾人祸一并侵吞着本来就困难的边区经济。

题,是当时边区经济工作中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外援断绝后,只能全部依靠征粮。而1940年征收的公粮,供应到1941年3月时现断粮现象。政府先后借粮两次,才勉强支撑下来。为了保证1942年的供给和归还1941年的借粮,中共中央与边区政府经过再三研

已决定加倍征粮。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负担过重而引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

一件意外事故发生了。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天气本来好好的,没想到突然间天降大雨,电闪雷鸣,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电击死。这事被一位农民知道了,他借故发泄对负担过重的不满,逢人便骂:“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保卫部门要把这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但被毛泽东制止了。这事引起了毛泽东的深思:这个农民为何要骂自己?是什么事引起农毛泽东决定对此作一番了解。在实际调查中,群众纷纷反映:“救国公粮任务太重,群众要饿死了。”“吃公饭的人那么多,我们怎么养得

当群众的意见反馈到毛泽东耳中时,毛泽东才恍然大悟。

决心要将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他重点抓了两年事:一是号召大力发展生产,二是实行“精兵简政”。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开荒生了大生产运动。边区政府则出台了支持移民开荒、开展减租减息、倡导劳动竞赛三项政策,把大生产运动推向高潮。大生产运动,使

红军部队和学校实现了粮食部分自供自给。

政”这个“极其重要政策”是党外人士、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提出来的,毛泽东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在党、政、军机简政”实施后,各地大幅度裁减了财政供养人员。到1942年底,陕甘宁边区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农民负担减轻

牛顿的黑匣子

1727年3月20日,伟大的科学家牛顿逝世。在他84岁离开人世时,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以及大

法官。伏尔泰是这样描述的:“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的臣民爱戴的国王一样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没有哪一位科学家

享受如此殊荣的。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屈指可数。”就在牛顿去世后不久,18世纪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薄柏

总结了世人对牛顿的评价:自然和自然规则在黑夜中躲藏,主说,让人类有牛顿!于是一切被光照亮。这句诗仍铭刻

于牛顿的墓碑上。

从18世纪起,牛顿开始被认为是现代科学家时代首屈一指的最伟大的人,一位理性主义者,一个教会我们在冷静

的和纯粹的理性路线上思考的人,牛顿的名字一直是科学的代名词。

但是,牛顿的真实面貌其实并不完全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一切都源于一个神秘的箱子———牛顿的“黑匣子”,这

个大箱子里,保存着许多证据,这些证据能够告诉后人,曾经占据和完全吸引着牛顿那颗热情和智慧的心灵的东西到

底是什么

牛顿是在剑桥大学工作时留下这些东西的,但他没有在离开剑桥的时候销毁它们,而是把它们保存在那个箱子里。

黑匣子里的东西深深震惊着任何一双18或19世纪,甚至是我们现代人的探索的眼睛,那里面保存着数以百万字的他

未发表过的着作。这些着作是牛顿在整个一生中艰难地隐藏着的秘密。

秘密随他逝去,在他死后,有人试图了解这个尘封的秘密。毕肖普·霍斯利奉命检查过这个箱子,并希望出版箱子

里的那浩如烟海的作品,可是他看了箱子中的内容后,惊慌失措地猛然把箱子盖盖上了。100年后,戴维·布鲁斯特再

次查看了那个箱子,但他通过小心地摘录和几个严肃的小谎言便把“黑匣子”里的真相完全掩盖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黑匣子”里的秘密最后终于还是被解开了。人们被“黑匣子”里的东西惊得目瞪口呆,那些证据表

明,牛顿当时潜心研究的是长生不老药和废金属向黄金转化的方法。正像剧作家乔治·伯纳德·肖在戏剧《在好国王查理

的黄金岁月》里放入牛顿口中的话一样,剧作家借角色表达了牛顿的心声:“有如此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废金属

向黄金的转换,长生不老药,光与颜色的魔术,压倒一切的是圣经的隐义。我却把时间浪费在了其他地方,多么大的

时间浪费,无价的时间!”秘密着作的另一大部分是他推想和求索的宇宙的秘密真相———所罗门神殿的力量,圣经启

示录、丹尼尔之书和关于教会历史的数百页论述。

看过“黑匣子”中的证据后,所有人都会认为牛顿不是理性时代的第一人,而是魔法家中的最后一个。牛顿的天性是

玄奥的、隐蔽的,并且还有着深深的神经过敏,他的后继者惠斯顿把他评价成:“其性格是我所曾知道的最惧怕、最小

心和多疑的性格之一。”所以他整个一生都疏远女性,终生未娶。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