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南京的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33:33 作文素材
南京的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南京成语典故

起源于南京的成语典故,带有南京烙印的典故,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南京城的各个方位,代表着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简单整理如下: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南京家中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今南京),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今南京)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但周岂页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庚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很不高兴,说怎么能拿丑的东西来比喻美的呢。

6.量体裁衣

典故:南朝时南京有个叫张融的人,颇有才华,齐太祖萧道成很器重他。有一次萧道成把自己穿过的一件衣服送给张融,并附手诏一道,说这是我穿过的衣服,已经让人按照你的体格重新修改,送给你穿很合适。

7.危言耸听

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8.盲人瞎马

典故: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边自然是很危险的。

9.咄咄逼人

典故一: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今南京)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典故二: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卫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其书中说的王逸少就是乌衣巷里的王羲之。

10.流芳百世

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1.遗臭万年

典故:东晋明帝时。驸马桓温专权作乱,萌发野心。他对曾阴谋篡权的王敦暗表赞赏,一次他躺在南京家中床上时对亲信说:“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流露出他想篡权的野心。亲信们听候吓的不敢吱声。桓温扶枕而起,说道:“一个人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那遗臭万年也是不错的。”

12.一往情深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

典故:东晋时有个叫桓子野的人,善于吹奏笛子,也很喜欢听别人吹奏笛子。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当时住在乌衣巷的的宰相谢安听说桓子野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赞赏说:“桓子野对音乐的这份感情应该是发自内深处的,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激动的不能控制自己。”

13.大笔如椽

典故:王珣时东晋大臣,家住南京城南乌衣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人送了一只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王珣醒来后,对人说他预感到会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果然,一会有人来报告说孝武帝驾崩了。而王珣则被任命担当哀册等重要文书的起草事宜。

14.屋下架屋

典故:东晋时,南京有一个叫庾阐的官员,写了一篇《扬都赋》,呈给庾亮,庾亮对这篇赋文大为赞赏,对众人称此赋可与张衡的《两京赋》、左思的《三都赋》相媲美。太傅谢安听说此事后,对人说:“不能这样搞啊!这是在屋子下面再架个屋子罢了!什么事要是都一味模仿学习,那就难免浅薄了!”

15.人琴俱亡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王献之和王徽之都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王羲之年老之后,徽之随父亲从建康乌衣巷移居浙江会嵇。献之留在了建康。公元386年,王献之去世,徽之赶回建康吊丧。他坐在献之床前大哭一场后,取下献之生前喜爱的琴想弹一首曲子给献之听,无奈怎么也不成曲,王徽之将琴掷在地上感慨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16.目光如炬

典故: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17.自毁长城

典故: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把他骗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18.寄人篱下

典故:南朝时张融一贯主张写作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写道,大丈夫做文章应当像孔子删编《诗》、《书》、制定《礼》《乐》那样,而不能一味寄人篱下,模仿别人。

19.一目十行

典故: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据《梁书.简文帝纪》记载,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四岁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就能写文章。随着年龄增长,他读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能够一眼看十行字。

20.江左夷吾

典故:司马睿刚在南京建立东晋时,百废待兴,人心不稳,大臣温峤很是着急。一天他在跟宰相王导交谈之后,欣喜地说江东有王导这样可以跟管仲媲美的人才,我还担心什么呢。

21.草间求活

典故:东晋王敦起兵造反,大臣周靑对另一大臣温峤说,现在朝廷危难我们做大臣的怎么能够为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而投靠外族呢。

22.衣锦还乡

发生地:南京新亭。

典故:南朝柳庆远治兵有方,梁武帝萧衍在还没当皇帝前就很赏识他。萧衍做了皇帝后,封他重安侯,食邑千户。公元505年,又封他为雍州刺史,并在新亭为他送行。萧衍说,你这次衣锦还乡,有你镇守西部我也就可以无忧了。

23.千载难逢

典故:南朝齐国大臣庾杲之深受皇帝赏识,在他年老时写了一本《临终上世祖表》给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在这个表中他说,我本是平凡庸俗之人,碰巧运气好得到皇上赏识,这真一千年也难遇到的好运气呀。

24.多难兴邦

典故:西晋末年晋室衰败,不断受到匈奴的进攻,很多百姓和有识之士都渡江迁到南方的南京。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士。他多次请求东晋司马睿出兵北伐收复失地都被拒绝。在一份写给司马睿的《劝进表》中写道:“或多难以固邦国,或隐忧以启圣明。”

25.解铃还需系铃人

发生地:南京清凉山公园。

典故:南唐时南京清凉寺有一位法眼禅师,一次他在讲经时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问他。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

26.东山再起

发生地:南京江宁东山。

典故:西晋时谢安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41岁那年,来到南京(当时叫建邺)做了官,在南京城东三十里的土山建别墅,并称东山。东晋初年他指挥了淝水之战,由此登上了他仕途的巅峰。

27.画龙点睛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安乐寺。

典故:南朝画家张僧繇在新建的安乐寺墙壁上画四条龙,却都没有画眼睛。旁人不解,张僧繇回答说我怕画了眼睛后龙会飞走。旁人听了此话以为他吹牛,坚持让他画上眼睛看看。结果画上眼睛的龙真的飞上天去了。

28.坦腹东床

发生地:南京乌衣巷。

典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住在南京乌衣巷,有一次太傅郗鉴派人到乌衣巷的王家选女婿,王羲之的兄弟们听后都打扮得油头粉面希望被选中。唯有他不以为然,照旧半扣着衣服躺在东厢房的床上读书,结果反而被选中。

篇二:南京的历史文化

南京的历史文化

(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谋士范蠡在秦淮河畔的古长干里构筑越城,迄今已有2700多的建城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清凉山筑金陵邑。此后,秦朝称之为秣陵,东吴称之为建业,东晋称之为建康,唐朝称之为白下、上元,元朝称之为集庆,明朝称之为南京,清朝称之为江宁府治,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1927年设南京特别市,1930年改称南京市。期间,六朝时期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还有南唐、

明初、清末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有54位帝王、元首在位,建都历时447年。南京还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结,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更清晰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南京文化光辉灿烂,从汤山古猿人类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古都与文化的交融,彰显出南京文化的最大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而且南京共有市以上文保单位27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4处43个点,省级文保单位110处117个点,市级文保单位129处。2003年明孝陵“申遗”成功,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拥有70多座各级各类博物馆、档案馆、陈列馆和纪念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标本。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跨越时间之长及保护手段之有力,位居同类城市之前列。近年来,南京有几十项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三处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处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等南京特色文化具有人无我有、异彩纷呈的鲜明个性,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品牌。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

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篇三:南京十朝讲解词--终稿

《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讲解词

(中文版)

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参观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展览馆。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公元229年东吴在南京建都开始,先后有史称“六朝”的东吴、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十个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先后有过49位皇帝和2位元首。故南京又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都城文明。

本展馆通过“十朝历史文化”主题展和“佛都金陵”、“十朝珍宝馆”三个专题展全方位地展示古都南京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序 厅

“十朝历史文化”主题展从南京的文明起源开始。穿越时空,我们现在正漫步在世界第一城垣——600年前的明城墙上,领略秀美的玄武湖、巍峨的紫金山、古老的秦淮河、雄伟的石头城,以及明清时期的金陵四十八景。脚下的“中国历史年表中之南京十朝”图表告诉我们: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2230余年,南京作为首都450年。加上南宋偏都141年,明朝留都224年,南京作为都城时间长达816年。南京建都史自公元229年至1949年,跨度1720年,为中国历史之最。古都南京在中华5000年历史文明的长河中,承载着继往开来、传薪播火的历史责任,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明肇始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依傍大江大河。南京,是长江下游人类最早聚居地之一,见证了洪荒远古时期人类祖先的遗迹。在南京城东约30公里处的汤山街道雷公山溶洞发现了2具距今60万年的南京猿人头骨化石,虽晚于77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但因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战争中丢失,所以,南

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中国现存最久远的猿人头骨化石。

在南京还发现了大量新旧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

1977年,在溧水县回峰山神仙洞发现了距今约1200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化石。神仙洞中发现的陶片,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陶器。

1997年,在高淳县境内考古发掘了“金陵第一古村落”,南京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距今约6000年的薛城文化遗址。

位于南京城内鼓楼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距今5000多年,属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是一处延续千年之久的氏族部落的聚集地,被称为南京城市文明的发源地。

1951年,最先发现于南京江宁的湖熟文化,是中国江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距今3000多年。

南京的建城史始于春秋时代末期。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今南京朝天宫所在地设置冶炼作坊,铸造兵器,被称为“冶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城市雏形,也是历史记载中南京最早的名称。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公元前473年灭吴。第二年,越王勾践命大夫范蠡在今天南京城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规模很小,城周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被公认为南京建城史的开端。

战国初年,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图谋天下,于公元前333年在峭立江边的石头山上建城,置金陵邑。从此,金陵成为南京最具影响力的别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治所在今江宁区的秣陵街道,隶属鄣郡。这是南京第一次设县。相传,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至金陵,风水先生对秦始皇说金陵有王气。于是,秦始皇命人凿断今南京城南的方山,使秦淮河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寓意为“牧马之地”。

建都立业 —— 东吴

公元229年4月,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以吴为国号,史称东吴。同年9月,迁都建业(即今天的南京),世称“一代宏图开建业”,由此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为日后南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252年,孙权病逝,葬于钟山孙陵岗,即今天的梅花山。那么孙权为什么要迁都南京呢?相传,当年诸葛亮出使江东,途经秣陵,登上石头山,眺望秣陵山川形胜,不禁赞美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在诸葛亮等人的劝说下,孙权欣然定都建业。而“龙盘虎踞”则成为赞美南京山雄水秀的专有名词。

东吴时期,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著名译经家支谦、西域僧人康僧会相继来到建业译经弘法,影响颇大。孙权为康僧会建造寺庙,取名建初寺,为江南第一寺。

东吴政权时期,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及文化交流,远涉朝鲜半岛、日本、南洋群岛、印度、罗马等国。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天的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东吴时期的书画艺术成就非凡。刻于276年的《天发神谶碑》,相传为皇象所书,被列入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名碑”。“孙权拂袖弹苍蝇”的历史典故就是盛赞被称为中国“佛画之祖”的佛像画家曹不兴的高超画技。

东吴迁都建业后开始了大规模的都城建设。建业都城北依覆舟山、鸡笼山和玄武湖,东凭钟山,西临石头,一座古代名都,就此形成。不但东晋、南朝的建康都城相沿不变,以后南唐金陵城和明代南京城也都是在此城址上扩建的。

衣冠南渡 —— 东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公元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重建晋朝。因都城建康在旧都洛阳东南,故史称东晋,历时104

年。这是在南京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东晋定都建康,是中国首都迁至江南的开始。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所在。

这一时期,发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迁徙:“永嘉南渡”。当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陷,近百万人的中原士族和汉人百姓,离开滋养了他们千年的长安、洛阳,涉险渡过长江天堑,迁居江南。“永嘉南渡”促进了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文化的大融合。

公元383年,中国北方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发兵南下欲灭掉东晋政权。宰相谢安冒死主战,并指挥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三大经典战役之“淝水之战”(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最终,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败前秦八十万军队,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正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明的核心。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东晋时期最显赫的王谢两大世家,即以王导为主的王家和以谢安为主的谢家。

王导因支持琅邪王司马睿称帝并建都建邺,后以“中兴”功臣出任丞相,使王氏家族达到了政治权利的顶峰,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是王导的侄儿。谢安官至宰相,主持朝政二十多年,因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成为国家的核心。谢安家族人材辈出,势力几乎遍布全国。

东晋定都南京后,中国的文化重心也转移到江南地区。文学、书法、绘画、哲学、宗教等在江南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东晋的晋书,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峰,南京就是其代表之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被誉为“书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其名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与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并称为中国“画家四祖”的顾恺之是六朝最出色的画家,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斲琴图》、《列女仁智图》等,其中《女史箴图》现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同时期的道教学者葛洪在世界医学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天花和恙虫病两种传染病,天花的记载比阿拉伯医生雷撒斯早500多年,恙虫病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早1500多年。

东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阮咸、王戎、向秀、刘伶等人崇尚老庄的玄学思潮,对六朝的文学、艺术、书画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高僧法显也生于这一历史时期。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出发,西度流沙,越葱岭,到达天竺(今印度),后由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经海路乘船归国,历时14年,途经30余国。413年,法显来到建康,居于秦淮河畔,译经传法,写成了第一部中南亚史籍《佛国记》。

元嘉之治 —— 宋

东晋以后,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在南京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存在时间都比较短,最长59年,最短23年,共169年,史称“南朝”。南朝四个政权以长江、淮河作为天然屏障,以苏州、吴兴、绍兴“三吴”地区为经济支撑,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文化、经济得到了繁荣发展。

公元420年,出身庶族的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强盛时期的刘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王朝,“元嘉之治”就出现在这一历史时期。当时重要的文学成就是由谢灵运开启的山水诗和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是六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于中国文学、史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所著《三国志注》与南朝梁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三大名注,被誉为“不朽”之作。有“陆得其骨”之称,被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一的陆探微也生于这一历史时期。

南朝杰出科学家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