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满井游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0:19 体裁作文
改写满井游记体裁作文

篇一: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说课稿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首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 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其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第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本堂课使用朗读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必须说明,这节课是我上的满井游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文章的字词意思及文章的脉络大体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学生将其中的写景第二段改写为现代文。)

一、回顾上节课、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普遍问题(学生在赏析写景文章时都只是照字面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介绍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具体过程,介绍“四步赏景法”

1. 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通过配乐朗诵(班得瑞one day in spring),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艺术形象

2. 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第二个步骤的了解,再由教师补充,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

3. 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使他们能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 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要求学生在三个步骤之后再次回顾全文,归纳景点,理清层次,对文

改写满井游记

章有个总体的把握。

5. 对这四个步骤作个简单的小结

三、课堂练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让学生再次重温《湖心亭看雪》,利用所学的赏景方法赏析西湖雪后奇景,力求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作者写景特点

3. 学习赏景技巧

能力目标:

1. 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 培养自身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附简案)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五一”出游经历导入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创作主张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4. 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翻译,教师巡视并指导

5. 教师讲解其中重点字词,例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6. 理清文章整体脉络,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7. 点出文章重点在于第二段之写景部分,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8. 结课并布置改写第二段作业

附板书: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要点】介绍四步赏景法,让学生通过作品领会写景文章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上节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将《满井游记》的字面意思及文章思路理了一遍。很明显,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作者在早春二月时出城游玩,看到了满井的满园春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而《满井游记》可算是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其中描写满井春光的第2段更是写景妙笔。上节课,我布置给大家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将第2段的写景部分改写为现代文。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业情况。

2. 作业情况

现在我念两份作业,大家注意听,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份作业做的好原因是什么。(选择2份作业,一为照课文翻译,一为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加工) 教师小结: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是将第2段直接翻译出来,虽然严格忠于原文,但是少了一点的灵气,请注意,我的题目是“改写”,而不是“翻译”,而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

的语言,将一幅很有立体感的满井春光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十分生动。

3. 联系写作问题

说到写景的文章,大家现在都普遍存在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写这类文章,觉得有点难度,不知道该如何将死的景物写活。要写一篇好文章,首先应该从欣赏同类文章开始,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满井游记》的第2段为例,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赏析一篇写景文章。

二、介绍“四步赏景法”

(一)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从作业看来,很多同学赏析文章只是拘泥于原有语句,思维受到了限制,少了一点的想象力,文字是死的,而如何将它起死回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积极而合理的想象,让作品所描述的形象活现于我们的脑海里,从而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获得鲜明、深刻的感知。说了半天,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现在让我们一起实践一下。

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第2段,同时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北京东北郊的满井,在早春二月时是怎么样的一种风光,听的时候,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呆会请一些同学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

学生自由描述脑海中呈现的满井春光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例如,写到作者一群人初到满井时见到的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我们阅读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对满井风光的总写,而应该在脑海中活现出“高柳夹堤”的形象画面,感受作者“一望空阔”时的神情,只有排列整齐的高大柳树分列在大堤两边这样一幅很有气势的画面再现于我们的脑海,柳树的形象才会鲜明突出,我们对“高柳夹堤”才会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易于感受作者放眼四方时轻松而舒坦的喜悦神情。

通过这样的想象,大家是不是觉得脑海中的满井比起课本上的更加立体了呢,所以在赏析写景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使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赏析写景文章的第一个步骤——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板书)

(二)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接着,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个步骤——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板书) 在我讲之前,先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对这个步骤的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画面是死的,如何使死的画面动起来呢(学生也许会提到景物的活

篇二:满井游记 习题精选

满井游记 习题精选

一、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茗míng 罍léi 髻鬟jì huán 汗出浃背jiá

B.偕jiē 膏gāo 娟然juān 飞砂走砾shòo

C.蹇jiǎn 靧huì 倩女qiàn 脱笼之鹄hú

D.呷xiā 廿niàn 明媚mèi 羽鳞鬣liè

答案:B

二、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B.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冻风时作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E.风力虽尚劲游人虽未盛

答案:C

三、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答案:D

四、问答思考题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参考答案:

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21

基础能力测试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燕地寒 y4n 鳞鬣 li8 倩女 qi4n蹇者 ji3n B.花朝 zh1o脱笼之鹄 h* 堕事 hu9靧面 hu@ C.飞沙走砾 l@ 辄 zh6 罍而歌者 l6I 己亥 h4i D.廿二日 ni4 山峦 lu2n茗 m0ng 鲜妍 y2n 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

[ ]

A.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 ]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5.与“呷浪之鳞”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

A.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C.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品味下面译句,选出译得好的一句

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 ]

A.局束在一间房子的里面,想出去也出去不得。 B.只好躲在房子里面,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②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A.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B.好像镜子的刚刚磨光,冷光闪射从匣子里发出一样。 ③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

A.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就露出明光。 B.冰层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①冻风时作 ②于时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鳞 ②鳞浪层层 C.①于时冰皮始解②始知郊田之外 D.①欲出不得 ②偕数友出东直 8.选出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

A.①娟然如拭 ②悠然自得 B.①游人虽未盛 ②风力虽劲 C.①未之知也 ②曝沙之鸟 D.①泉而茗者 ②红装而蹇者

9.试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含义。 ________

探究能力测试

阅读《初至天目双清庄记》,回答问题。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

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

10.本文是袁宏道所写。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11.翻译句子。

①至双清庄,天稍霁。

②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③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

12.作者极力刻画友人的情绪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3.A C D 4.A 5.C D 6.①B②A③B 7.D 8.C 9.摆脱一些限制,便能够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 10.公安派;性灵。11.①到双清庄时,天稍稍放晴。②小溪的流水激荡着山石发出泠泠的声音,整夜地传到睡觉人的耳朵里。③暴雨下得这么大,将怎么回去呢?只有躺着听山水之声了! 12.作者极力刻画友人情绪的变化,使文章富有情趣,并且天目山的美,在友人的情绪从期盼到失望又到兴奋的变化中,已呼之欲出。

一、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他和、 并称“公安三袁”

二、解词: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局促土膏于时波色乍明 娟然 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麦田浅鬣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呷浪之鳞堕事 恶能无纪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靧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恶能无纪? 四、问答题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7、第一自然段可删否?

8、文中细腻刻画了哪些初春景色? 9、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景顺序?

10、直接抒写作者心情的语句有哪些?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部分答案:

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篇三:《满井游记》公开课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2.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会观赏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新课入

1.导语:跟袁宏道同时代的张岱说:古人写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也就是说:古人写山水文章最好的是郦道元,其次是柳宗元,与他同时代的就是袁宏道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袁宏道的代表作《满井游记》。

2.作者简介:生读课下注释作者介绍部分。

二、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跟着古人游览名胜,有两道门槛必须迈过去:(一)诵读

课文;(二)疏通文意。

温故知新。

1.断句,师: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挑战的机会,请看大屏幕。(出示两句没有标点的话)

学习古文会断句那可真是基本功!没有标点还能读的通顺,那才叫真功夫!学习古文乃至学习语文的诀窍。就是反复诵读,才能读出节奏。

2.“之”字句,师:古人常常用之字来舒缓句子的语气,这样读起来也更有韵味了。另外,要想读出古文的韵味,还特别要注意语速稍慢,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给读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师:下面小组合作朗读全文,组长分工,每人选择一段或一部分。听读时,互相纠正字音。

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师:迈过了第一道门槛,我们再来疏通文意。同桌两人合作一人一句把大屏幕的句子大意疏通一遍,互相倾听、启发、提示,(大屏幕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学生同桌二人合作翻译。

例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

三、讲读第一段:

师:迈过了两道门槛,我们终于可以和袁宏道一起游满井了。指名翻译第一段

师:听说过花朝节吗?在我国古代,花朝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比如结伴赏花,踏青,游园,唱歌,跳舞??《红楼梦》里有一个人的生日就是这一天,林黛玉。可见作者是多么偏爱他的林妹妹,居然点她为百花的主人。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过花朝节了?(学生讨论)

师:可见我们更多的关注了与人有关的节日,却忽略了身边的花,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师:花朝节后,北方的天气很寒冷。哪个字看出是北方?寒到什么程度?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师:人受拘束是什么感觉?备受压抑的袁宏道终于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走出来了。哪天?

师:袁宏道感觉怎样?(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读出轻松愉快的感觉。

师:袁宏道从笼中飞出来,一路飞来一路看,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水、山、柳、人、动物、麦田)

师:看到如此美景,于是他长叹一声,发出了一句警醒后人的肺腑之言,大家一起读出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谁来翻译这句?

第二课时

四、品读提升:

师:现在,你就是脱笼之鹄,你最想在作者笔下的哪种景物中驻足流连?为什么?把驻足流连的理由写在一旁。选定句子后,充

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把文字变成画面。(大屏幕出示例子)

“麦田浅鬣寸许”:我最想在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中盘旋。因为浅绿的麦苗已经从微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像短短的马鬃一样。微风吹来,麦田变成了一匹飞驰的骏马,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学生批注读书、交流

师:作者把山水视作知己了,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然中了,爱屋及乌,所以他恨不得用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来形容眼中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师:我们为什么只看到了山外在的高大伟岸呢?(“忙”字怎么写?心亡了,心丢了。(板书:忙)我们少了一份闲情雅致,对身边的美好景物熟视无睹了。)

预设1:我最想在水中流连。因为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很自然地联想到新打开的一面面亮晶晶的镜子。这个新奇的比喻准确写出了春天到来之时河水“清澈”的特点。波光与镜光都给人以冷的感觉,“冷光之乍出于匣”,又极为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特点。

预设2:我最想在海面上飞翔。因为这里的鱼自由自在,这里的鸟还悠闲地晒着太阳,我很羡慕。春天来了,它们终于都高兴的出来了,我也想和它们一样快乐起来。

师:此时,他是乐在山中,乐在水中,乐在鱼中,乐在鸟中,乐得不亦乐乎!读出这种快乐吧!

一模仿古人的情态,边摇头边读;二模仿现代人的情态,让身体左右摇摆起来,让形体快乐起来。

师: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脱笼之鹄,尽情飞翔在满井早春的上空,时而掠过水面,时而飞过高山,时而择柳而栖,时而俯嗅麦香??

五、拓展迁移

师: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曾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屏显)中郎文章“出自灵窍,吐于慧舌,写于颖,潇潇泠泠足以荡涤尘情,消除热恼。”—袁中道(弟)

师:能写出这样清新脱俗的文章的人,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全文以及你所了解的袁宏道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他是个热爱自然的人;崇尚自由的人;很浪漫的人; 他是个很悠闲地人;他是个高雅的人-----

屏显作者介绍: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愿做官,请假归家。又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纵情山水,访师问学,引领“存真去伪,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写作风格。

师:结合材料再来谈谈,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他是个豪放不羁的人;他是个潇洒地摆脱官场的束缚的人。

师:正是因为他甘愿做一只脱笼之鹄,而不屑做忙于世俗的鸟,他才恍然大悟: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也正是因为他投身自然,纵情山水,他才有了意外的惊喜。也正是因为他潇然物外,超凡脱俗,他才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六、感谢作者

感谢袁宏道给忙忙碌碌的我们一种深刻的人生启示,我认为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