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寿县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1:30:12 作文素材
寿县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寿县历史文化名城

寿县历史文化名城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

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

总人口128万。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

(州)寿(州)皆为重镇。”

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寿县胜迹宏博,现在的古建筑有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载于方志的寿

州内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的安丰塘,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特别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都广有影响,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淮南子》的学术团体。“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国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册,万古流芳。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等一b

批谈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

做出了重大贡献。

寿县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优质粮油棉、水产、生猪、白鹅、肉鸡、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导产业。地方特产寿霍黑猪、皖西白鹅闻名遐迩,淮王鱼、银鱼、瓦虾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龙瓜子、寿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寿县交通便捷,即将通车的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淮南铁路蔡家岗站仅8公

里,距合肥机场仅1小时路,区位优势明显。

篇二:关于寿县民间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寿县民间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5月27日

调查地点:安徽省六安市寿县

调查对象:寿县古城民间文化

在学习了《民间文学》这门课程,我们的任课老师为了让我们亲身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亲身的去探索民间文化,于2012年5月27日和陈尚达以及黄克顺老师一同带我们去参观了寿县古城,带我们感受古城的魅力。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战国后期楚国迁都于此。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博物馆内更有许多珍贵的收藏”。

二 寿县著名的古城墙

在经过了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到达寿县的第一站——春申广场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寿县又名寿春,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位于春申广场北面不远的地 方,就是寿县的北大门“通淝门”以及城墙,登上城墙,使我们亲身领略了一下古城墙的风采。登上城墙,漫步在城墙上,走过历史人物走过的路径。

据史料记载,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它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

寿县地处南北冲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历史上这里战争频仍,公元383年的秦(前秦)晋(东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和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

三 寿县报恩寺

我们的第二站是报恩寺,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四文庙

五寿县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寿县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主为,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其中一级品162件(套),二级品163件(套),三级品1443件(套)。收藏的 “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六安丰唐

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

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顷、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

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

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的安丰塘(芍陂),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称为 四个世界之最”。特别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都广有影响,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淮南子》

的学术团体。“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国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册,万古流芳。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等一批谈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色美食

大救驾是一种油酥饼,相传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攻寿得胜进城,因劳累过度胃口不佳。城内饼家作此糕点献上,赵尝后食欲大增。后来他做了大宋皇帝,称此点救过他的"驾","大救驾"遂由此得名。大救驾形扁园,色乳白,外皮数道花酥层层叠起,犹如金丝盘绕,中间呈激流漩涡状,内馅白中现红丝缕缕、青丝条条,食之酥脆,油而不腻。

八公山豆腐

寿县八公山是豆腐的发源地,据说是淮南王(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在八公山炼长生不老的药没炼出来,最后把豆腐给研发出来了。近些年临近寿县的淮南市想把豆腐的发源地定位淮南市,但历史记载的发源地确实是寿县,寿县城外有一个豆腐街,家家都做豆腐,而且所做的豆腐都是用

寿县历史典故

当地“珍珠泉”里的水研磨而成,口感很好。

民间艺术

抬阁 肘阁

抬阁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它集造型、彩扎、杂技、戏剧艺术为一体,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因由人抬着表演,故称抬阁。

抬阁于清光绪末年在县城出现。是在肘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流行于县城、正阳关一带。一般只在大型的灯会和庙会上进行表演。肘阁是一种独特民间艺术形式,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熔戏剧、杂技、舞蹈、彩扎艺术于一炉,可谓寿县民间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花鼓灯

花鼓灯是寿县民间歌舞的一种形式。因主要伴奏乐器为花鼓,故名花鼓灯。花鼓灯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是人们用来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在演出时内容一般比较健康。花鼓灯舞、歌、剧的主要内容多是反映表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他们相互爱慕,挑追嬉戏和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传说等。常演的歌、舞、剧有《团媳妇诉苦》、《懒老婆》、《扑蝶》、《十八里相送》、《游春》、《火烧莲花庵》、《丢手巾》、《对花》等。

篇三:寿县小故事

古塘传说

关于这个美丽的地方,曾有个神奇的传说。

时间要回到春秋时期,那是一个可怕的夜晚,狂风卷着折断的枯枝发出金属般的响声。大雨如决堤的天河之水,倾泻入浊流翻滚的淠河,喀嚓,一道电光隐没进河中,在这一道电光中,河岸的渔村一现,又消失进雨夜的漆黑中。那夜,人们躲在飘摇的茅屋终,狗也钻进柴草垛的洞里,不出一点声响,似乎在哀求与等待这场灾难的结束。

雄鸡唱晓,日光洒在宁静的清晨,人们开始忙着修理被风雨毁坏的房屋,为老汉也补结了渔网领着自己的小孙子出去打鱼了,快走到大河边时,小孙子指着前方对为老汉大叫“爷爷,看,那边好漂亮。”为老汉向前一看只见一道金光闪闪的东西,走近一看竟被吓了一跳。

只见那是一个足有几十米长的东西,满身金麟,头上生鹿角,蛇身鱼尾,躺在地上已经奄奄一息。“龙!是龙!”为老汉大声喊起来。于是,整个渔村的人都跑去看神物。后来,谈到如何对这条龙进行处理,“要不,一起埋了它”“我听说人间美味,莫过于驴肉,天上美味,莫过于龙肉”“这是神物,说不定吃了会长生不老”于是三天不过,这条龙边没了。而一向心地善良的为老汉却没有参与这场血腥的分餐。

渔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没有人再提及龙的事。而此时,天庭里的御龙官正在查找,几天前戏水失踪的金龙。这一日,天神查至凡间,化为一老叟携一小犬挨家乞水,发现渔村的人家饮食使用的碗缶有龙血气,便知道金龙已经化为粪土,天神大怒准备要惩罚下界,但为老汉应当赦免。

一日,为老汉梦一白须道人,那道人说:近日天降红尾星,星相大逆,你居之地将有大难,但你吉人天相不在劫数,中秋月圆后三日内,你要留心五十里外古祠门前那对石狮的眼睛,若现血丝,就快带家人向北走出五十里开外,途中切莫回头。道人说罢乘轻烟隐去。为老汉醒来,似梦似真。

几日后天上果然出现红尾星,后面征兆又一一应验。为老汉连忙告诉乡邻,但受到乡邻的嘲笑都说他疯了。乌云重压,天地昏暗,无奈为老汉只得带上全家连夜向北逃离。天晓十分终于走出五十里外,疲惫之下,为老汉见一块大青石,刚想下坐,没想到一回头突然轰的一声,地动天璇,眼前的地面塌陷下去,洪水从裂缝中喷出,顿时眼前一片汪洋,村庄、田舍、草木全归茫茫白浪。为老汉吓得腿一软跌坐在地上,身上背的砂锅在大青石上摔成几瓣。

一晃几千年过去了,传说中为老汉摔砂锅的地方,如今一个名叫戈店(谐音)的集镇开始兴起。古塘岸边垂柳依依,碧波荡漾,传说依旧神秘,风光依旧美丽。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鼓,对面锣”,这句话在寿县已经谚语,寓意是有话当面讲,说话要算数。

在寿县城西门城瓮里,南北两壁上对称镶嵌着两块石刻,一面是锣,对面是鼓。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当在鼓,对面锣”。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寿州来了一位新知县,上任不久,看到古城墙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几次倒塌,下决心重修。于是通告全县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协力,修复城墙。不料告示贴出一个月,却不见动静,这是为何?他哪里知道“捐款捐粮修城墙”已叫喊了三任知县,他们装满了腰包,却没有修城墙一寸。你想,老百姓还相信这位新大人吗?

开工的日子到了,新知县并不因为寿州百姓不热心而泄气,一大早便带领衙役们扛着工具,来到西门脚下和几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这一下可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说:“县官大人都来修城墙了,人们千里迢迢来这招土,还不是为的寿州!我们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说:“还不是做做样子骗人,一任比一任奸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县还在工地上劳动,又过了十天,还见他和民夫们一起运石块,不同的是现在不是几十人,而是几百人了。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自动参加修城墙劳动,一些商会栈行老板主动捐款赠物,支援修城,本来两个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寿州百姓为纪念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门内立了“当在鼓、对面锣”的石刻,表彰他说话算数,廉洁奉公的美德。

留犊祠巷

寿县城南大街西侧有一条深巷,叫“留犊池巷”。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时苗的河北巨鹿人,到寿县任县令。他上任时,没坐高轿,没骑大马,而是乘一辆牛车来的。由于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一年之后,他卸任返乡时,他的那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犊,临行前,时苗把小牛交给了当地百姓,说:“我来时只有一头母牛,没有小牛,这头小牛犊是吃寿州的草,喝淮河的水长大的,它应该属于你们。”老百姓不肯接受,但无论他们如何解释、劝说,时苗还是把这头小牛犊留了下来,而后两袖清风而去!一向企盼清官的寿州人为了纪念这位清官,便把小牛饮水的水塘命名为“留犊池”,在牛犊出生的地方建了一座“留犊坊”,明代时,寿州人又在“留犊池”旁盖了一座“时公祠”,以纪念时苗,这条巷子也因此而得名“留犊池巷”

珍珠泉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八公山下住有十几户人家,男耕妇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不料忽一年大旱,人畜断水,庄稼枯死,人们日不聊生,纷纷逃离他乡另谋生路。这些人家中有一户姓甄的,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是个瞎子,女儿名叫珍珠,聪明秀丽。一日,珍珠姑娘外出找水归来,发现母亲已渴死在床上。珍珠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埋葬了母亲后,便带上工具发誓踏遍八公山也要找到水源。

珍珠姑娘上山找了七七四十九天,干粮吃光了,手脚磨烂了,几乎翻遍了所有山头,不知凿了多少坑穴,可就是不见泉眼。怎么办?就此罢手吗?不!望着山下龟裂的田园和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的人流,想到母亲的惨死,珍珠姑娘发誓一定要找下去!

一天,珍珠姑娘凿洞时,因劳累过度昏了过去。迷迷糊糊中,她看见一位白胡老人飘然而至,拍了拍她的头说:“姑娘,别在山上忙乎了。前面凤凰山脚下有株紫荆树,紫荆树时逢旱年仍然枝叶茂盛,想必树下一定有泉水,何不到那里一试!”说完,老人就不见了。珍珠姑娘一觉

醒来,好不兴奋,直奔凤凰山而去。

凤凰山下果然有一株青枝绿叶的紫荆树。珍珠姑娘在树下挖呀、挖呀,一连挖了七七四十九天,仍是不见泉水,可是她却又累昏了过去。这时候,白胡老人又来了,对她说:“再挖下去,水就出来了,可是出水之时,也是你累死之日!”说完又不见了。珍珠姑娘一轱辘爬起来,说:“就是死,我也要找到水!”接着又凿了起来。一眨眼,七七四十九天又过去了,坑穴里终于冒出了汩汩清泉。珍珠姑娘放下工具,掬起了甘冽的泉水,想喝上一口,却一个趔趄倒在地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八公山下的村民,得知家乡出了泉水,纷纷重又返回了家园,这口泉清清灵脉发,闪闪瑞光浮,从此永远造福于人民。后人为了纪念珍珠姑娘,便将此泉称作为“珍珠泉”。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