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欧美诗歌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0:40:21 体裁作文
欧美诗歌史体裁作文

篇一:欧美文学史

I

欧美文学史

2014.5

II

中世纪文学概述

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5—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就文学史的时间划分来看,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不包括上述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它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

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的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但也要看到,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2.

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市市民文学。

5至11世,描写上帝万能、

所进行的血亲复仇斗争以及同自然的斗争,表现出了浓郁的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有《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埃达》和“萨迪”还有芬兰人的《卡列瓦拉》等。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欧洲的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典型的等级制度。当时的大小封建主之间分为不同的等级,小封建主受封于大封建主而成为“附庸”或“封臣”。后来逐渐形成封建主阶级最下层的一个等级或阶层,被称为“骑士”,是大封建主豢养的封建武装。由于征战频繁和骑士阶层的发展,骑士制度逐渐形成。在骑士制度出现以后,也出现了反映骑士阶层思想感情的文学——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

III

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大量骑士抒情诗的出现,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中爱情作品的发端。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其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长篇叙事诗在城市文学中取得的成就最高。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等。 城市戏剧的出现和繁荣,亦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中世纪欧洲文学是在封建社会所特有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在独特的社会矛盾作用下,在多种文明和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形成和成熟起来的。虽然它的总体它终于在13世纪末14

篇二:欧美文学史

第一章

古典时期: 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是对希腊世界(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广义称谓,是希腊语和罗马语文学作品(如埃斯库罗斯、奥维德、荷马等人)繁荣的年代 。

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前100年——17年) “黄金时代”即拉丁语和广义的拉丁文学(包括修辞、历史和哲学)发展史上的古典或辉煌时期,涵盖两位著名人物的活动年代,即“西塞罗时期”(前70-前30)和“奥古斯都时期”(前31-14)。这一时期的罗马进入了大规模扩张阶段,并于公元前27年结束了共和制政体,建立了帝国。古罗马帝国在奥古斯都(即屋大维)治下(前31-14)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拉丁语文学和艺术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屋大维统治时期采取了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得一度动荡的古罗马社会呈现出和平稳定的景象。屋大维本人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笼络文人墨客为自己的文化政策服务,这一时期的大文豪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都曾是他的御用作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缺乏共和时代的哲学探索精神和政治辩论热情,而更多的肯定现存秩序所带来的和平生活和强大国力。文学风格也不及前一时期遒劲豪放,但技巧却更趋成熟,追求形式的完美。 古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17年——130年)

屋大维死后的一百年间,史称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这一时期罗马在政治上不断衰弱,内部矛盾日趋激烈,其文学发展的特点是宫廷趣味日趋浓厚,崇尚文风的花哨和滥用修辞,使得文体显得逼挤、臃肿。这一特点在2世纪前半叶达到高潮。贵族青年以公开朗诵空洞无物的诗歌为时髦,文学更成为少数人的消遣。白银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是反映奴隶主下层思想的讽刺文学和反映旧共和派不满情绪的作品。

古罗马的希腊化:

古罗马经历了一千余年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但古罗马的文学一直都不发达,一直到共和国中期攻陷希腊之后,才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因此古罗马文学几乎从一开始就带有模仿古希腊文学的特点。贺拉斯说过,罗马征服了希腊,在另一种意义上则是希腊征服了罗马。但古罗马人所接触的是衰微时期的古希腊文学,到他们手里变得更文雅化、精致化。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与后世西方文学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其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

古希腊文学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克里特文化

克里克文化,出现在BC2000年—BC1125年,前后1000多年,当时出现最早的文字,线形文字,把文字刻在泥版上,克诺萨斯王集中代表克里特文化的成就。

迈锡尼文化

出现在BC2000年---BC12C,希腊半岛的迈锡尼地区,它反映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过渡到历史。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都没有能保存下来,因此很难说明它的原貌。

古希腊文化分期

1、荷马时期(黑暗时期),不平衡性,生活很差,文化发达(BC12C---8C)

2、奴隶制城邦形成期(BC8C---6C),内在社会结构

3、古典时期(BC6C---4C中叶)全盛,民主制度空前发达,文学繁荣

4、“希腊化”时期(BC4C---2C中叶),伯罗奔尼撒战争。

古希腊文化内容

1、神的故事: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谱、神的故事及人类的起源等内容。(旧神系统,新神系统[奥林匹斯神系])

2、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传说中的英雄都是半人半神的。

古希腊神话特点

1、系统性、完整性:中国文化神话则没有完整系统

2、神人同形同性:有人的模样与性情,有人性。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古希腊神话孕育了整个古希腊文学艺术,荷马史诗、悲剧以及其他作品都以它为题材,古希腊的雕刻、瓶画也大多采用神话故事。它对后代欧洲文学,尤其是古罗马神话和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统称“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相传是BC9C-8C至八世纪由一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BC12C的特洛伊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加工整理而成。该史诗在公元前10C到公元前8C形成口头文学的规模,在BC6C被正式写成文字,到BC3C-2C,经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而成,将两部史诗各分为24卷。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视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荷马史诗是后世西方英雄史诗的典范,它自发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方法也滋润后世,为众多诗人和作家所继承。

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了当时的政、经、文等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歌颂希腊民族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用有限生命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耀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精神的光华。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寻,这是古希腊人的人生观,也是西方“悲剧意识”的源头。

荷马史诗洋溢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古代部落英雄的壮丽颂歌、战争与航海的两大主题,反映了荷马时代的社会风尚,突出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富于开拓和冒险精神的特点。荷马史诗还广泛的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宗教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历史学、语言学、地理学、神话学、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1)谋篇布局:史诗在题材处理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了惊人的水平。两部史诗都涉及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但都是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伊利亚特》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展开,全诗内容跌宕起伏,读来扣人心弦。《伊利亚特》只选10年时间段,这成了西方叙事的故事法则,故事从中间讲起。《奥德修记》虽用“双线发展”,但故事焦点一直或明或暗对准奥德修斯的回归。

《伊利亚特》单线叙事,《奥德修记》双线索,插叙倒叙。荷马史诗环形结构,构成一系列A-B-C-C-B-A的“环”。情节场景有相似之处,开头结尾重复主题。从结构上易于理解其价值判断,有内在规律性。

(2)性格刻画:人物塑造上,主导性格都相当鲜明,同时又在不同情境中表现了性格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3)叙事风格:荷马史诗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一种充分外现的描写,使一切都清晰可感、具体透彻,不仅有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而且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充分得以呈现。这种将一切事件都置于前景中的叙事风格,使荷马史诗呈现出明朗、简朴的艺术特色。

(4)语言特征:在语言方面,史诗有不受重复的诗词,人物也往往冠以特有的修饰词。 ①程式语言;②一些主要人物都有固定的形容词;③陈词滥调也有明显优点。不仅点出了被修饰者的身份、特征、背景和属类,而且也有助于突出作品凝重、宏伟和肃穆的风格。④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往往有几个以上,有的甚至几十个饰词或程式化用语,诗人可根据格律和音步需要来选择使用。

(5)荷马式比喻:大量的比喻,松散的象喻/荷马式的比喻。“荷马史诗”擅用描写性的比喻,喻体多取材于大自然,用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能够增强现实感和形象化效果。

①擅用自然现象作比;②擅用农事作比。

荷马史诗的思想特点

1·乐观:史诗中独有的语气和精神,一种强者的语气和精神。每个人都有一种信念,一直坚持自我命运,面对悲剧的坦然。

2·命运观:命运被神所拨弄,但神也不决定一切,真正决定一切的是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命运面前人神同等,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

3·现实:神话的超自然因素,根本的精神是现实。和经济相关,比如海伦引起争夺与其丰富陪嫁有关。潘涅罗泊的求婚者被杀也有白吃白喝的原因。

(一)英雄主义的理想观;(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三)朴素的宗教观和人文意识;(四)通过对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悲剧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精神分析学术语。指儿童,尤指3—6岁的男孩对母亲产生的一种本能情欲,而对父亲却有一种敌意。恋母情结通常受到压抑,如果这种情欲持久不灭,就会导致精神错乱。

第二章

《圣经》基本结构和内容: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亦称《希伯来圣经》,原为犹太教经典,在纪元前的一千多年中陆续写成,直到公元1世纪,传世的圣经才最后定型.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化形成后,继承了这一经典,并以此发展了自己的经书——《新约》,因此,《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

《圣经》对中世纪文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成为许多作品的创作依据。中世纪文学史在基督教神学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神学思维的影响中,中世纪文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术方法,即寓意。这是通过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意义来表达抽象概念和一种教义的方法。

《圣经》的几种不同立场:

1、宗教经文

2、历史文献

3、文学经典

4、《圣经》的影响研究

《圣经》的叙事艺术:

A简约、含蓄的叙事风格;(《奥德修斯的伤疤》与《燔祭以撒》)

B贯穿始终的意识形态性;(《以撒娶妻》)

C提示性的统一; (《以撒娶妻》)

D神话原型与意象体系

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的作者以僧侣为主,也有少数民间诗人。教会文学为宗教服务。主要内容是以《圣经》为指导,讲述宗教故事,歌颂上帝、赞美基督、崇尚苦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教会文学按形式大体可分为韵文和戏剧两种。韵文包括耶稣故事、奇迹故事、圣徒行传、祷告文、赞美诗等,戏剧包括奇迹剧和神秘剧。也有某些下层僧侣的作品往往在宗教的外衣下多少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绪。

英雄史诗:

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成就,这类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往往成为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开山之作。包括蛮族史诗和封建史诗。后者主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4002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骑士文学:

是以冒险和骑士爱情为基本内容的世俗贵族文学,在12世纪至13世纪达到了繁荣时期,骑士文学一方面植根于民间诗歌和传说的土壤之中,另一方面又受到古代文学、东方文学和教会文学的多种影响。在内容上,它们描写的骑士形象,反映了世俗封建主的精神面貌和志趣爱好,但同时也表现出反禁欲主义的思想倾向。

骑士文学以法国为中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主要包括“忠君、护教、行侠”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宗教、爱情、冒险三种主题以及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体裁。例如《破晓歌》、“亚瑟王传奇”。骑士的阶层反映了统治阶层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它不仅具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作了准备。骑士传奇的一些故事,也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城市文学(市民文学):

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影响也采用隐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额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其中长篇叙事诗取得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

市民文学是法国小说创作的一种潮流,也称世俗现实主义小说。中世纪欧洲文学是在封建社会所特有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在独特的社会矛盾作用下,在多种文明和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形成和成熟起来的。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主要特征:

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主要创作手法:讽刺主要体裁: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

△但丁(意大利)身于佛罗伦萨,主要作品:《新生》:(用散文连缀起来的诗)热烈赞美贝亚特丽齐。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揭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诗人的情感飘浮在宗教和世两者之间,表现了诗人兼容新旧时代的创作倾向。形式上属于“温柔的诗体”诗派。

《神曲》(长诗):原名《喜剧》,按宗教思想构思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发扬古希腊罗马喜剧传统,通过象征寓意,突出政治讽刺和社会批评,具有浓重的讽喻意义。被薄伽丘称为“神圣的喜剧”。《神曲》作为中世纪文学的集大成者和最高成就,也是资本主义新文学的开端。作品超越现实,是从哲学本位的高度关照人类存在和道德问题的寓言性总结。

《神曲》的主题: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人类应该依靠理性和信仰的引导,认识罪恶,改正错误,经受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1)创作目的:“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民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

(2)通过构思象征性寓言,引导人“弃恶从善”——即在新旧交替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接受理性和信仰的引导,经过道德净化的途径达到理想境界。

(3)作者自述的四种意义:字面意义——亡灵的遭遇;寓言意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德意义——对人类的警告,对迷途者的指导;神秘意义——对于未来神圣事物的预言。

《神曲》思想意义:

神曲是一部说明基督教救世教义的寓言性的作品。但丁沉浸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借助来世报应观念,通过梦幻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严肃思考,但丁自己曾说:“神曲虽写的是亡灵的际遇,但如果从寓言的意义看,则主题是人,是人们在运用其自由选择的的意志时,由于他们的善行或恶行将得到善报或恶报,因此幻得来世,就是对今世人生的探索,对今世生活有一种道德训警意义。诗人幻由来世,又是以理性和信仰为指导的。《神曲》中的维吉尔象征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象征着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了罪恶和错误,从而悔过自新的过程,贝亚特里奇象征信仰,她引导但丁游历天堂,象征人们在信仰的指导下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换言之,但丁以为人间幸福可以通过理性和道德的实践而获得,天国的幸福,则需要通过基督教的信仰而获得,因此尽管神曲扑朔迷离,充满中世纪的象征和隐喻。但主题明确这就是但丁所说的,这部作品的目的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境遇,引到幸福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但丁在地狱、炼狱,天堂的历程,也是他灵魂的历程,是他的心灵从痛苦迷茫,走向上帝的历程,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人规范帮助他们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

《神曲》的艺术成就:

(1)结构严整完美:谋篇布局,匀称设计,全诗由三部曲构成,每部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诗中三个境界也做了匀称的设计,地狱九层,炼狱天堂加上之后亦九层,三位一体,十即完美,百是完美中的完美。

意大利写作,连锁押韵,ABA BCB CDC···一种对心血之作非常自豪的气质精神,体现了中世纪的宗教传统;使用固定的框架贯穿严整的漫游式结构,通过幻游来串联。为增强时空感每部都以“群星”作结,并标明幻游里程。整部作品布局体现严密渐进的立体感,幽明世界伸手可及。

(2)象征手法,隐喻手法的运用,视觉化的想象。《神曲》的创作也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梦幻的构思,隐喻的使用,乃至谋篇布局,都只有放在特定的基督教文化氛围之中才能得到正确的诠释。善用比喻:通过比喻达到绘画造型的效果,有别于以往中世纪文学的抽象化合概念化。

(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使用非抽象概念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4)场景描写精微:地狱痛苦绝望、色调阴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烘托真实的人性挣扎;炼狱宁静希望、鸟语花香,直接写景以表现渴望升天的亲切;天国则幸福喜悦、光辉耀眼,自然景物用作比喻。

(5)语言通俗易懂:开创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先河,促进民族语言统一和民族文学发展。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但丁无愧为意大利的第一位民族诗人。

人们的幸福是可以通过理性和道德来实现的。天国的幸福则需通过基督教的信仰才能获得。因此尽管神曲扑朔迷离,充满了中世纪文学惯用的象征和隐喻,其目的仍是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境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但丁在地狱-炼狱-天堂的历程,也是他灵魂的历程,是他心灵从痛苦和迷茫走向上帝的历程,从而给读者提供人生的规范,帮助他们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神曲》的创作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许多艺术特征只有放在特定的基督教文化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阐释。

篇三:20世纪欧美文学史试题

欧美文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现实主义小说三杰”

“现实主义小说三杰”是指20世纪初期英国文坛的高尔斯华绥、威尔斯和贝涅特。高尔斯华绥是这个时期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福尔塞世家》,广泛地反映了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巴尔扎克式的笔法和气魄。威尔斯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尤以科幻小说称道,书中充满科学幻想和预言,也饱含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辛辣嘲讽。贝涅特的主要作品是以英国生产瓷器的五个工业城镇为背景的“五镇小说”,反映了工业经济发展给城镇的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带来的变化。

2.“愤怒的青年”p408

此称呼最早出现于1951年文学批评中,并与1953年广泛使用。剧作家约翰·奥斯本发表了轰动文坛的剧本《愤怒的回顾》,因此被当作是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他们注意描写社会,偏重于对外界现实的反映,内容多是对当权集团和保守、狭隘的中产阶级传统势力不满而进行的猛烈抨击和社会批判代表作约翰·奥斯本《愤怒的回顾》、约翰·韦恩《大学后的漂泊》、艾米斯《幸运的吉姆》、约翰·布雷恩《顶层的房间》《向上爬》

3.“布拉格德语文学”

指的是从19世纪90年代-20世纪30年代在布拉格的一个松散的没有组成正式流派的作家圈。布拉格德语作家大约有三十多位,当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文学潮流,对整个世界的文坛具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家有卡夫卡、茨威格等。他们大多都是犹太人出身,作品反映了布拉格的历史和老城的神秘主义气息,以及布拉格德语作家所特有的孤独、压抑、焦虑、惶恐的情绪,大多作品中表现主义的特点非常突出。

奥地利文学 :“布拉格德语文学”

斯蒂芬·茨威格

传记文学:《三大师》《同精灵的搏斗》 《三位文豪的生平》

“链条小说” :1.《最初的经历》-儿童

2.《马来狂人》-成年

3.《感情的迷惘》-老年

《象棋的故事》

艺术特色:着意于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开掘意识的最深层次,以描写人物细腻的心理状态、情感冲动直至潜意识世界见长,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内心的隐秘

4.“哈莱姆文艺复兴”

“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 是美国黑人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地、集体地反映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探索黑人文化之源的文艺运动。“新黑人”(The New Negro)的形象开始出现在美国文坛。这场持续近10年的文艺运动有两个突出之点:A.在广大黑人的社会觉悟和阶级觉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新一代黑人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并要求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新黑人”形象;B.重视加强黑人文学的艺术性,提出“美是最好的牧师”的口号,主张以现代艺术表现力,描写哈莱姆区黑人“特殊情调”的生活。后一主张强调过分,使少数黑人作家偏向“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就整个文艺运动而言,它对促进黑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黑人民族的自尊心产生了深远影响。

5.“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他以发生在这块土地的若干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作为主要脉络,贯穿于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这些作品以《萨托里斯》为序篇,拥有近600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负荷着从180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0多年的历史,组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规模宏大的小说总集。文学界称之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福克纳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逊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声音与疯狂》。

6.“阿克梅派”

1912—1913年兴起。从象征派内部分离出来的纯诗歌流派,以《阿波罗》杂志为理论阵地。一方面称象征主义为“当之无愧的父亲”,继承它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又明确反对后期象征主义的神学、玄学倾向,主张文学返回“尘世”,返回有声、有色、有形、有时间、有重量的“此岸”世界和“物质世界”,描述人的内心世界、肉体感受、对生与死的认识,并且赋予其具体可感、精致准确的形式。即所谓用明确的、“压实的”语言追求诗歌的男性力度和强烈的画感。1921年消失。

阿克梅派“六杰” ――尼古拉·古米廖夫、戈罗杰茨基、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纳尔布特、津凯维奇。

7.“回归文学”

1986年召开的苏联作家第八次代表大会,要求文学密切配合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运动,从而改变了苏联文学的发展轨道。当时文坛出现了发表作家遗著和解禁作品的热潮。这些作品,有的是苏联作家在国内写成,由于暴露性非常明显,成书时未能获准出版;有的是十月革命后三次移民浪潮中移居国外的俄侨作家在域外创作并首先在国外发表的作品,因为对苏联国情作了否定性描写,无法进入苏联读书界。自1986年以来,这些作品大量回归苏联文坛,评论界称之为“回归文学”。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布尔加科夫的《狗心》,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等,“回归文学”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其作者对十月革命后苏联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变革采取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这使得他们的作品难以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

8.“表现主义”

发端于造型艺术,1910年左右作为一个正式的文艺流派;名称被广泛使用,1914年走向成熟,在德国掀起第一个高潮,30、40年代在德语国家和美国形成第二次高潮。

理论主张和美学特征 :

1.提出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注重对世界主观感受的表现,特别强调内部视野,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激情。

2.大量通过主观幻觉、梦境和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3.流露出一种普遍的抽象化倾向,作品往往具有浓郁深厚的象征意蕴。在人物塑造方面,类型化、图解化是基本的模式。

代表作家,代表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为“长河小说”定义,并简举出五部代表作品。

“长河小说”多指卷帙浩繁的多卷本,或者是描写叙述一个人的全部人生的生命历程,从生到死,或者是写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者是描写许多人物的生活经历,它是以整个社会作为描写的对象,从而小说给读者以一泻千里,奔流不息的长河大川的感受,所以称其为“长河小说”。它们线条清晰,具有长河那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它与传统的长篇历史小说或高尔斯华绥的世系小说具有很大的区别。它虽然由多部小说组成,但往往描写一个故事而不是多个故事;它提示的不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变化,而是一个中心人物的经历与情感生活。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马丁·杜伽尔的《蒂博一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

2.试对比布莱希特的叙事剧与传统戏剧的区别。

传统戏剧:舞台化身为事件,把观众卷入活动中,使观众成为观察者,消耗观众的能动性,使观众产生感性,经历事件,把观众带入情节中去,用暗示手法,保持感性,人被当作熟悉的对象,人是不变的,表现人的本能,情节直线进行,情节自然地稳步前进,表现世界的本来面目。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舞台叙述事件,使观众成为观察者,唤起观众的能动性,使观众作出判断,理解事件,把情节放在观众前面,说理手法,感性变为认识,人被当作研究的对象,人是可变的并正在变化,说明人的行为的动机,情节“不规则”地曲线进行,情节有跳跃,表现世界将变成怎样

3.试析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类型(还需要补充一些内容)

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A.“边缘人”:“人人都是犹太人,只是他们不知道。”

索尔·贝娄的《摇来晃去的人》(1944)中的约瑟夫、伯纳德·马拉默德《呆头呆脑的人》(1952)中的霍布斯以及艾萨克·辛格《冤家:一个爱情故事》(1970)中的赫尔曼·布罗德

B.“受难者”、“牺牲者”

C.“傻瓜”、“倒霉人” :艾萨克·辛格《傻瓜吉姆佩尔》(1957) 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1957)中的莫里斯、索尔·贝娄的《只争朝夕》(1956)中的威廉、《赫索格》(1964)中的赫索格

4.试析《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结构艺术(这道题??比较汗??大概看看吧??)

《大师与玛格丽特》(1940):多种主题互相交织,充满时空的切换变幻,融历史传统、宗教故事、神秘幻想、现实世界于一体

【多种主题互相交织,充满时空的切换变幻,融历史传统、宗教故事、神秘幻想、现实世界于一体 】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米·布尔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家为此呕心沥血,八易其稿。小说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揭示了惩恶扬善等主题。

小说中两个叙事层面交替展开。一个是现实与幻想交融的层面。小说一开始由魔王沃兰德及其随从来到莫斯科考察人心变化引出情节。由于魔王的到来和活动,小说中频频出现魔幻的场景,如剧院里下起了卢布雨,公寓里开起了撒旦舞会,凡人涂上魔油后变成了会飞的女妖??。然而,透过这样的场景,人们看到了真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品质恶劣的文联主席、贪污受贿的房管主任、贪图钱财的小市民等等。当然,生活中也有美好的人和事。小说中那个无名无姓的大师为人真诚,有才华,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真谛,他因害怕遭迫害而躲进了疯人院。他的女友玛格丽特则要勇敢得多,她不屈不挠地寻觅她的理想,并最终和大

师一起获得了他们所期待的和谐的内心、自由的空间和平静的生活,而这也是作者本人所理想的境界。

另一个是历史与传说交融的层面。小说中描写了罗马帝国的犹太总督彼拉多审判并处死约书亚(小说中,他既是耶稣的化身,又不同于耶稣,他是善的意志的代表)的故事。彼拉多形象具有双重性。作为耶路撒冷的统治者,他残酷暴戾;作为人性未泯的地方官员,他矛盾胆怯。政治上的高压,使他最终还是不很情愿地处死了约书亚。他试图赎罪,试图为自己洗刷罪行,但是他仍未逃脱长达1900年的良心的折磨。小说表明:胆怯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 在作品的卷首,作者引了歌德《浮士德》中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的两句对白:“你究竟是谁?”“我是那种力的一部分,总是想作恶,结果却总是行善。”作者借此来彰显小说中的重要形象魔王沃兰德的本质特征。这一形象与圣经故事中撒旦有区别,他不是恶的化身,反而是恶的揭露者,在作品中起了惩恶扬善的作用。

小说通过巧妙的架构和时空的切换(如魔王的讲述、大师的小说、“天真汉”的梦等),将两个层面以及相应的事件和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小说充分显示了布尔加科夫寄真实于魔幻、寓庄严于谐谑的深刻和机智,他让读者在他营造的独特的艺术氛围中品味人生的哲理。

5.试论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20世纪高度发展的西方现代文明使人处于严重的异化之中,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化与文明的批判,正基于西方人力图摆脱异化走向自然的愿望,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四方面表现出来。

2.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现代主义作家视客观实体为非真实,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认为艺术的使命是非写实的、泛表现的,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3.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方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神话式象征的意义在于对未知领域的诗性揣摸,是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悟转化为认识的对象,现代主义作家不注重对社会生活的表象作直观的再现,而往往用非纪实性、时空颠倒与变形、结构错乱等手段,构建一个象征性的神话式艺术世界,以揭示生活中更深刻、更广泛的意蕴 ,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现实走向超现实,从所指走向能指,形成一种文学艺术的深度模式。

4.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5.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现代主义作家信奉艺术本体论,认为形式即内容,追求“艺术的非人格化”。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反传统特征。

6.试比较前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19世纪70--90年代法国:前期象征主义

20世纪20--40年代世界:后期象征主义

1.前期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后期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辨。

2.前期注重感情象征,后期表现理智

3.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诗歌意境,把直觉、梦幻、暗示、象征、音乐性等熔于一炉 ;后期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秘之中,将玄学、神话、宗教与象征融于一体 。

三、论述题(?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庋∽銎渲辛教猓刻?5分,共50分)

1.在西方现实主义发展史上,罗曼?罗兰是一位既继承了19世纪传统又勇于开拓创新的先

驱人物,请结合具体作品试论其对于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建设的贡献。

罗曼·罗兰 20世纪初期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开拓了小说艺术新途径:

1).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变为注重内部世界。小说“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 ,以“表现心灵”来再现生活 。【《贝多芬传》“让人们感受到英雄的呼吸”,开头写道:“他是现代艺术中的英雄人物,是—切受苦人和战斗者的伟大良友。”他以无限的爱去描写贝多芬的悲剧,把贝多芬描绘成能对命运逆来顺受,但在心底里和生活中涌动着与命运抗争激流的英雄主义典范。正如他对英雄主义的诠释那样,“我所说的英雄,指的只是那些具有伟大心灵的人”。】

2)在典型化的处理上,表现性格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并突出人的精神力量对社会环境的反弹和超越。【《托尔斯泰传》书中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的社会洞察力、人道主义态度、现实主义艺术观以及创新的心理描写手法 。托尔斯泰认为,平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为了找到这种真正的生活,他像骑士抛弃自己的宝剑一样破坏了自己的安宁,挣脱了家庭的枷锁,以终日狂热的怀疑消耗自己的生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3)在正面性格的结构形式上,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开创了一种多方面多角度描写的典范。

【《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在痛苦中追求快乐,并一再号召人们与命运抗争,去争取欢乐和尽情地享受欢乐,米开朗琪罗的伟大之处则在于他像耶稣基督那样,把痛苦当作十字架一样承受,把全部仇恨和苦难全都用力打进可以忍受一切的石头,把它们变成艺术品。他终日怏怏不乐,无休止地工作,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艺术。在罗曼·罗兰笔下,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基督徒,是一个没有欢乐、也不追求欢乐的艺术天才。“忧郁就是我的欢乐”,“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4)首创了“长河小说”及与之相辅相谐的“音乐小说”的小说艺术结构形式。他力求把克里斯多夫的性格及精神发展同各种音乐主题进行对比,形成序曲、发展部、尾声的总体结构;每一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的乐思、情绪和节奏韵律的乐章,通过整体组合,创造出交响乐一般的华美瑰丽的艺术效果,从而开创了“音乐小说”这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2.请结合具体作品试析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3.《荒原》是艾略特的“非个人化”和“客观对应物”理论的成功实践。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个象征主义理论在诗中的运用。

4.试析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小说时间的巧妙处理和对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有影响的作品。书名出自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麦克白》中的一段台词:人生“是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小说描写康普生世家的没落以及各个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全书分四部分,由四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这部小说最充分地表现了福克纳“抛开时间的限制,随意的调度书中人物”的创作特点。小说所写的一切在时间的顺序上颠倒混乱。来回跳跃。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时间是1928年4月7日。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叙述时间倒退到1910年6月3日。第三部分是节生的部分,叙述的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⑸?928年4月6日。第四部分是“迪尔西”的部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