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是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7:10 体裁作文
高中是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高中散文

等待黄昏

酣梦犹醒,翘首东望,太阳划破青灰的天幕,驱逐天宇间死寂的阴霾,黎明之后,东天便迸射出万丈霞光,日出无疑是自然雕饰最神奇瑰丽的作品,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 `````大量的染料,都无法渲染这片艳丽的天际。日出时,太阳展开双臂,在盼望,在迎接,在敦促生命的诞生;在呼唤,在咆哮生命的苏醒。但是,我并不喜欢那柔弱的霞光,亦不喜欢五彩缤纷,多颜色使我眼花缭乱,日出显出的是太阳的幼稚和娇气,因此我很少花时间去欣赏东天的风情画,更多时,我就在默默等待那太阳西下的瞬间,那才是舍意的享受,那猖狂,恣纵的情调,给我非现实的幻想,因此我更情愿等待太阳西下的黄昏。

有人对我的等待表示怀疑,如此醉人的朝霞难道比不上那失落的黄昏么。这确实有道理,天有不测之风云,这朝霞过后或许是万里无云,或许是阴韵万丈,或许是狂风骤雨`````太多或许了,黄昏的出现也许是个不定数,确实,人一生究竟能真正欣赏到黄昏,来得匆匆,去得匆匆,连看也匆匆,这莫不是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进黄昏”的慨叹么?能欣赏到黄昏,并领略到其中的韵味,该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享受,因为走过这一遭的人太忙,忽略的太多,名与利的唆使人丧失太多了。黄昏给人一种终结的味,也许这是人清醒的时刻。我等待黄昏,并非为了逃避世俗,而是想饱览自然,体现那分伟大,我的思想比没如此深奥。等待只是一种满足,一种期盼。

跨过沉寂的晌午,天正合我意,我终于等到黄昏的出现,并无丝毫风雨所阻,我很愉悦,终于等到那一刻。

我深爱着这片天际最后的辉煌,深爱这片迷人的黄昏,太阳西下,涂红了山林野草,涂红了青天白云,涂红了村郭都城,那种红,红得鲜,红得艳,红得使人痴痴醉,那仿佛是江东八千子弟兵红袍赤旗其起,仿佛是火神共贡手上燃烧起的熊熊烈火,发亮发烫,给我种视觉的冲击,昂首西天:

太阳此刻正象喝完烈酒,酒醉八分,脸颊通红,醉醺醺地悬吊在天宇之间,旁云也被大片渲染,红通通一片,宛如是天仙宫女身上的虹羽衣;是王母娘娘肩上的红绸缎;是天宫中耀眼的红墙瓦壁`````望着这片通红的火烧云,心海也燃烧起来,心中便料起不少奇妙幻想,此时此刻,不仅仅是眼被映红了,心也红了。

一阵清风习过,太阳渐露出灿烂笑容,一笑云开,彩云如无数把颤动的火把,在风中招展,舞动光芒,舞动力量,伴和着自然的旋律舞动着。云渐渐散开,眼中只剩下只熟透且流光溢彩的石榴,光彩夺目,向大地展现辉煌,光照在湖上,激起粼粼波光;照在山林,映出斑斑树影;照在房屋上,镶起道道金边,黄昏以无限的美丽装点着世界,照亮世上每一个阴霾的角落,充满着光和热,希望与梦想,黄昏的悲壮美是朝霞无法取替的,这便是我追寻黄昏,等待黄昏的借口。

我很不情愿看见烟火的转眼即逝,展放了美丽,最后就要迎接死亡,这是造物主开的玩笑,没有谁能改变。我再次领略到商隐的惆怅之情,那是多么的遗憾,多么的不舍,可世界并没有“永恒”一词,凝望西天水平线,透过那太阳走过的美丽弧线,在日月交替中,天空成了一片青蓝,拉下了最后的帷幕,太阳也引领最后的辉煌,在那逐渐变小的天迸射光芒,无怨无悔,此刻,心中的那团火也缓缓坠落西山,便带来无边黑暗。然而,夜来了:漫漫漆黑的夜,群星闪烁的夜,浮动暗香的夜``````只是夜,漫长的夜,而黄昏只是一个像春宵的轻梦,只在记忆中永存,作为一分纪念。

此时,我深深感到黄昏的美,我从新把等待的心交付给明天,希望那又是个艳阳天,使我如愿以尝,我遥盼这下一副奇观。

同样,蜂蝶用卑微的生命等待花蕾一吐芬芳; 蜡烛用微弱的光芒等待人们一视关注;

那人呢?人用短暂的人生书写绚丽的篇章,流芳百世。而我,并不图丰功伟绩,我只用我的真心等待那人的出现,等待黄昏的时刻。

风景这边独好

我早已听厌了烦嚣都市的烦弦急管的噪声;看惯了奢侈无度得红灯绿酒的夜生活;观遍了杂乱无章的劲歌热舞;也受够了应试教育的枯燥无味。在节奏急速的生活中,心中永远是浑浊一片,我们似乎遗失了心中的一片宁静与恬淡。

风景无处不在,但“景”对于许多城市人来说,却只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匆忙之中留下的只是片刻倩影。即使在没有刀光剑影的和平年代,我也向往“采菊东篱”的悠适,渴望“独坐敬亭”的幽寂,在天籁包围下的独立思考,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青山绿水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自然的深义。

三月,正值桃花流水鳜鱼肥之时,但城市中只有几声单调的鸟鸣罢了。一好友邀我到郊外垂钓,清晨不见太阳朗笑,而是雾蒙蒙一片,也不见得雨云飘扬,我认为此刻恰到好处。垂钓并非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打发时间,也仿造古人借景排遣心中积聚的郁闷。

一路上,一幅幅风情从眼前闪过,我的视线从高楼大厦转移到青山丘陵,从人山人海转移到菜田稻浪,从灰白的色调转移到绿色。南国的树,从不会像北国的树那样潇洒,一下子黄叶满冠或孤枝独丫,水乡孕育的人和树一样,都是含蓄与典雅,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且绿得深浅不一。眼前的树,又见枝头爆新芽,在墨绿宽大的旧叶下,芽儿愈显得嫩绿欲滴,如稚嫩的新生儿,又似娇羞的小姑娘,偎依在接枝上,等待阳光雨露。黄泥小路两旁是丛生的杂草,在朝露的洗礼下,草儿更加抖擞精神,挺直腰杆,吸吮着日精月华,茁壮成长,泼洒更多一份绿意衬托大地。绿色的屏障上点缀着五彩斑斓的鲜花嫩苞,绿固然是春的主色调,但姹紫嫣红亦是娇春的胭脂水粉,那花儿有独自袅娜地开着,也有一簇簇交织着,淡淡的幽香招蜂引蝶,可不热闹,这才愈显春意盎然。

从小路一旁穿过密密的杂草,便到了山中最美的“瑶池”,那青山环抱着绿水,绿水又映射着青山,绿水旁生长着无数碧柳,碧柳下又有茵茵小草,山间的绿,就这样一层层重叠起来,颇有意思。幽涧的湖虽由一涓涓细流汇聚而成,但湖面却波澜不惊,没有荡起半丝涟漪,绿得犹如天然雕琢无疵无瑕的碧玉翡翠;澄澈得似宫廷顶上透亮的琉璃璧瓦;静得像九天仙女橱窗上的银盘玄镜,映射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似乎不人心划破这绿的薄膜,静静看着,我被山情灌得如痴如醉,湖面弥漫着一层轻纱似的梦,陶醉于此,便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好像在腾云驾雾,此刻诗情画意一同涌上心头:

“两岸群山环抱,一湖碧水悠然。西子妡笑难比拟,诱人迷醉心魄散” 朋友的呼唤打断我的思绪,我从幻想中清醒,此行目的并非游山涉水,垂钓的确是见考验耐心的事,我装好鱼竿,配好鱼饵,抛竿放线,静坐岸边,又开始欣赏风光山情。我闭幕暝想,用宁静的思绪感受自然的睿智与博大,把枯燥无味的学习与烦嚣的生活抛到九霄云外,保持脑海中的一片空白。在宁静仲独处,拥

有一片静谧的空间,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竟思内省······

双手的微微颤动打破我的沉寂,我猛地一回神,双手使劲一提,拉出水面的鱼“叮咚”一声从鱼钩脱落,重新回到水中,“嗖”一声便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道道涟漪罢了。我此刻心中可恨又可笑,便死死地放下新的鱼饵。

静坐半天,却不得半尾鱼虾,但我重拾了一时的宁静,并饱赏醉人的山光水色,聆听了虫声鸟语的天籁之声,风景这边独好,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风景这边独好,让思想者探究生活的奥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心中拥有一片宁静,坐观垂钓者,哪有“羡鱼”情?

听山

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初次听山,是在幼年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没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 ,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然而,时代履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梢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那人心中的情感也如此,当听的多了,无论怎样的山,都会用心灵聆听出不同的韵味,那韵味留香,香彻心头。

晨起,拉开窗帘,窗外一片雾茫茫。

雾不是很大,走在上班的路上,路边新种的香樟、月季,嫩红的新芽依稀可见。

从小便有晨练的习惯。山区多雾,常常是跑不了多远,小伙伴们就消失在了雾里。高声地喊一声某个伙伴的名字,便会有回答的声音传来,应声寻去,小伙伴们其实就在身前身后的不远处,只是雾太浓,掩住了他们的身影。

前几年晨跑的时候,每天都会经过一个山峡。说是山峡,其实也就是两个矮矮的山坡之间的浅浅的一道低谷。某日经过时发现峡谷里有紫色的光在流动,定睛看去,原来是一层薄薄的雾。晨光淡淡的,照在绿色的灌木与小树上,雾霭变成了浅浅的紫色,煞是好看。

搬家以后就再也没有在清晨时经过那道山谷了。前些日子经过那儿,发现山坡已被推平,一个新的楼盘即将破土动工。看来,那道曾流动着紫色薄雾的山谷,是永远地消失了。

还有多少美丽的事情也像曾流动着紫色薄雾的山谷一样地消失了呢?

少年狂燥时,爱上了一个女孩。日记本里写满了对她的相思,每天晚上在心里默念着她的名字入睡,收到她信息的日子快乐得仿佛节日。那么纯粹美丽的爱情,终于经不起时空的考验,短暂得仿佛一朵昙花,刚刚开放便已凋落。后来很长一段日子里,心头仿佛总蒙着一层雾,无法释怀,无法快乐。

许多年以后再来回忆那段日子,快乐已不再强烈,痛苦也不再尖锐。过去与现在,中间隔着的那许许多多的日子,仿佛一层薄薄的雾霭,模糊了当年的感受,也让一切都变得美丽起来。

如果说有着薄雾的早晨能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那么浓雾弥漫的日子便是一

场灾难了。

每逢大雾天气,电视里都会预先提醒人们外出办事行车小心,高速公路也会封闭。可撞车、连环撞车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甚至还有人在路边行走的时候,因看不清脚下的路,失足从台阶上摔下。

人生当中也有这种浓雾弥漫的时候。

曾有一段日子,无心饮食,无法入睡,做任何事情都无情绪,心情堕入有始以来的最低谷。看不清前面的路,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办,沮丧的情绪控制了一切。那样的日子仅持续了数周,却让人感觉漫长得有如数十年,永远都没有尽头。最终走出这段日子的时候,有一种心头重负终于卸下,拨开浓雾终见阳光的感觉。 其实,谁不曾有过这种时候呢?浓雾弥漫的日子里,需要的,除了自我的努力排遣以外,也需要某个人,或者某个声音,在旁边提醒你,小心啊,别迷路,别摔跤,别掉下悬崖。只不过,这个人,这个声音,有时候是别人,有的时候,是你自己。

浓雾弥漫的日子里,有人提醒关心是好的,如果没人提醒和关心你,就自己提醒自己吧,努力尽早走出浓雾,不要在浓雾里迷失了方向。

夜雨

夜的黑卷着寂寞层层袭来,冷冷的冰雨敲打着孤独的心窗,一个人的夜独自听雨,雨声、雷声如此清晰,那些在念念不忘中被慢慢遗忘了的往事在玻璃窗上忽隐忽现,清晰至模糊,模糊至清晰,乌黑的眸子穿过斜斜的雨帘看那彼岸摆渡的船搁浅在红尘渡口,看此岸花瓣在雨中翻飞飘落,看苍天流泪,落于心,潮湿,泛滥。

雨淅沥雷轰隆,心寂静声低吟,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可就谁也无法替代;有些记忆,真的已经被慢慢淡忘,却总又在不经意间的想起;有些故事,还没开始,便已经结束;有些结局,并不在意,可为什么心依旧会那样的痛?

一个人留守红尘,在落寞的雨夜,品味着孤独,习惯了寂寞,学会了在坚强中隐藏悲伤,假装快乐。每每在人面前,都会嘻嘻哈哈的绽放快乐的笑声,殊不知,这样的快乐隐藏着几多孤独几多寂寞啊,也唯有自己能体会了。

一个人的雨夜一个人听雨,斜斜的雨丝淅淅沥沥和着阵阵雷鸣声从空中飘向大地,冲刷着红尘里来来往往过客的足印。雨幕中,那杆孤孤单单的路灯依然闪着灰白色的光芒伫立在原地,恰似我孤寂遥望彼岸渡口守候那摆渡人的雕像。 一个人的雨夜一个人独舞,苍天泻下了眼泪,流淌着伤悲,敲击着大地,发出清晰而又凄楚的平平仄仄的韵律,那是我踩着忧伤的节拍,空旷的天地,红尘无约,寂寞一层层把舞台包围,婀娜的身姿,衣袂飘飘,舞一段寂寞的情怀。 一个人的雨夜,寂寞在吟唱;一个人的独舞,孤独像流泪的红烛,没有喧嚣,没有掌声,没有鲜花,连对白也是自言自语。

心,在风雨中徘徊飘摇。今夜,谁与我共舞谁与我对白?今夜,雨幕里少了哪些曾经的画面?今夜,雨丝情丝淋湿了谁的眼?今夜,谁与我共做一个连风也摇不醒的梦?

一个人的雨夜,一个人听雨,一个人独舞,没有观众的舞台,孤独的滋味,透过那雨帘,弥散进夜幕之中。

篇二:高中散文阅读

一、(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

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答: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答: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

二、(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耕作的诗人

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大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

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①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

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 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 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 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1. 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答:

2.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 答:

3.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答:

篇三:高中散文阅读课件

高中散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概念

1 戏剧

2,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 时间跨度大

表达方式活

注:散文的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

二:分类

记叙

分类

议论

注:议论散文跟议论文的区别在于——散文文学色彩浓郁,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地描绘,感情的抒发,不需要严密的论证和逻辑推理。

三:线索

1

高中散文阅读

时间线索 情线

理线

明线/暗线——虚实结合,从明线中把握文章的选材,从暗线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荷塘月色》是以作者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由出家门到欣赏月下的荷塘,再进一步欣赏塘上的月色,最后回家。而“心里颇不宁静”的复杂心理贯穿整个事件,因此所写景物中均带有一层心里烟雾(情感),分析这一暗线,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孤独与苦闷的情感,明确主旨。

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

文章中议论和抒情

四:语言(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

鲁迅的散文——精炼深邃

巴金——朴素优美

冰心——委婉明朗

孙犁——质朴

刘白羽——奔放

杨朔——精巧

五: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2

高中散文阅读

(二)散文赏析

一,鉴赏散文的第一步:声——情(读)

刘熙载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声情并茂

首先是要“读”,循声得情,根据文章的语言特点去诵读,言之长短,声之抑扬,通过诵读来体会作者贯穿在作品里的情感。

欣赏散文切忌像读科学论文一样着意去分解,而应是把时间放在诵读上,由此体会文中的奥妙。

其次是要“感同身受,再现画面”,感同身受,才能渐入佳境。

文学是以形象反映生活,所以欣赏文学作品不能匆匆地“走马观花”或一味去寻找什么概念,而是要在脑中去复现作者所描绘的景象、画面、人物,去感受作者通过描绘形象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

二,鉴赏散文的第二步:分析文章

1、抓结构线索,把握选材

常规的办法是对所选材料归纳综合,把握作者的情感,明确写作意图。如《灯》作者写了深夜的灯光、夜行经验、哈里希岛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的火炬、友人的故事等。透过众多的材料,我们可发现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和对正义力量、人类希望的代表者的热爱的情感。

2、分析语言,把握情感(抓住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字词) 面对一篇散文,要正确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情感,认真体察作者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景仰什么,鄙视什么……(抓住大的情感取向,情感基调)

在准确把握了作者在文意中表露的感情基调之后,就应当想一想“为什么”了。即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缘由,对某事物为什么热爱,为什么憎恶,为什么景

3

高中散文阅读

仰,为什么鄙视……这样,阅读就深入一步了。

一篇优秀的散文,提到的都是与表情达意有关的物,其中绝无“废”物,因而读一篇散文就必须考虑,作者写到哪些物,为什么要提到这些物。

作者在表现中心、抒发情感时,一般都不那么简单、直白,而是很讲究表现手法。这些手法都有不一般的表情达意功能。

结构/鉴赏散文语言

思想情感

中、高考散文阅读的选文一般是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散文精品

(三)【典型例题】

[例1] “诚斋体”意味着抛开书本这个“拐棍”,直接在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获得诗兴。杨万里有诗云:“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情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诗人主张融身心与大自然中,物我两忘,以一种审美态度观照自然,大自然便会呈献诗思。在诚斋诗中,大自然被诗人赋予了人的灵性,十分亲切活泼。诗人写山:“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陟(zhì)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写春光:“拂花红露溅春衣,柳外春禽睡未知。天借晴光与桃李,更将剩彩弄游丝。”;写夕阳映山:“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这是一种“人化的自然”,自然物象与审美主体融而为一了。

改变了那种依傍前贤、在书本中找诗材的思维定式,在与大自然的遇合中获取诗思,便形成了触处生春、随机感发的审美创造方式,这是“诚斋体”的构思特点。

1. “?诚斋体?意味着抛开书本这个?拐棍?”一句中的“拐棍”的含义是什么?

4

高中散文阅读

答:题干中有“抛开书本这个?拐棍?”的重要信息,也就是说“拐棍”就是“书本”。但是,仅仅这样回答是不够的,联系文章第2段的首句,就可以准确地得出“依傍前贤”,“在书本中找诗材”的完整答案。

分析:对词语的意义或修辞意义进行解释,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微观”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答题关键是“寻找题目和文章中的语言信息”。熟读“题干”,准确把握它所隐含的或显现的“信息源”,再依据这个“信息源”解读文章的相关内容,答案就会“跃然”眼前。

[例2] 古诗文中“忙”字少见,倒是“忙”的死对头“闲”,在古诗文里头真忙得不可开交。请看,唐·李白“孤云独去闲”,皎然“事外水塘闲”,李昂“心向白云闲”,贯休“风清闲客去”,宋·孔武仲“地闲花木为留春”,陈颢夫子也“将谓偷闲学少年”,徐照倒也老实:“爱闲却道无官好”,等等。唐·李涉官至太常博士,也昏而闲,得闲就喜:“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连戎马半生的陆游,都闲笔闲游:“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可见,古人那里闲的种类丰繁多姿,有地闲,有客闲,有清闲,有帮闲,还有闲情闲绪,当然是闲事最多。古人对于闲的感情也丰富多彩,有爱闲者,有闲游者,有去而闲者,更有“小醉闲眠”,像陆游《采桑子》:“小醉闲眠,风引飞花落钓船”,最妙,能两种闲趣都鱼与熊掌得兼。

1. 作者列举李白、皎然……陆游等一些作家的诗句,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分析:这是对“材料与观点”关系的理解,也是考试中的常见题。此题有两种选择的可能:一是“闲,在古诗文里头真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如果作者用诗句仅仅想阐述“闲”在古诗文里“多”,似乎没有多少意义。再者,依此类推,几乎任何一个汉字,都可以寻找到许许多多的“诗句”来作为“例子”。由此看来,这样的观点没有价值。其实,文中有“可见”一词作为提示:“可见”这个词“支配”的对象是什么?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判断。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