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瑶族的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47:04 体裁作文
篇一:瑶族文学
瑶族文学
瑶族文学简
代表作品
《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伏羲兄妹》是一篇洪水遗民神话,反映了伏羲兄妹在人类遭特大洪水几近绝种的情况下彼此婚配再造人类的情形;有关始祖盘瓠的图腾神话,广泛地流传于广西、湖南、广东、贵州和云南的瑶族地区,讲述了龙犬盘瓠征战有功得以与平王之女结婚并进而繁衍出瑶族的过程。
《盘王歌》是在祭祀盘瓠始祖时演唱歌谣的总集,这部有 3种手抄本不同异文的歌集,内容包罗万象,瑶族的神话、传说、古事以及生产、生活、恋情、苦情等等尽收其间,仅歌名就有数十种。
特色
以歌代信,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信歌"是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着"迁徙信歌"、"查亲信歌"、"求援信歌"、"诉苦信歌"和"爱情信歌"等不同的类型;"信歌"用汉字书写,多以口语入歌,具有浑朴晓畅的风格。"说词"是瑶族民间文学中又一个特有的种类,一般不须入乐,以独诵或对诵的形式来朗诵多属排偶句的成文,其内容或涉及乡规民约,或为订亲娶亲、新房落成时说的吉利话。瑶族的传说,分别涉及历史人物、山川景物和民间习俗等内容,代表作有《金龙出大峒》、《太平军过瑶寨》、《千家峒》、《达努节的来历》等等。"动物故事"和"生活故事",是瑶族民间故事中主要的门类,其中《赛本领》、《人和老虎打猎》、《公鸡为何早早啼》等动物故事,反映了瑶族早期先民对各种动物的认知及对某些动物的驯化过程。
《密洛陀》 中国瑶族的神话古歌。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自称作"布努"的瑶族聚居地区。据传,在远古时代,天地混沌一片,只有一位密洛陀女神。她用自己远祖师傅留下来的一顶雨帽营造了天穹,又以师傅的手脚做柱子,撑起天穹的四角,再用师傅的身躯当大柱撑在天的中央。她又造了比天(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还要大的地,再把天边和地边缝缀到一起。地上凸起的为山脉,凹低的是河流。当她走在山上时刮来一场风,就此怀孕产下九个儿子。她指挥他们造了森林,又把造出来的各种动物放入林间;她还教儿子们用蜂蜡蜂蛹捏成人形,放到缸子里,九个月后,"人仔"们都活了,密陀洛哺养他们长大,教他们学会语言,再让他们彼此婚配,并去各地生活。于是,便有了世间的万物和人群。这篇神话古歌,反映了瑶族先民们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对世界起源问题的朴素看法。
的,有反映家庭内部矛盾的,有关于爱情的,如《聪明的阿怒》、《两兄弟》、《五彩带》等等;动物故事,如《蚂告状》、《乌鸦画师》、《喜鹊老师》等。形式活泼,寓意深刻。 瑶族文学民间文献
瑶族民间文献多产于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其内容广泛,大致可分为历史迁徙、族谱、家谱、文学、宗教、医学和农事等几大部类。其中,有的是专集,有的是单篇。内容包罗万象,犹如瑶族的“大百科全书”。这些文献都是以汉文书写的手抄本,十分珍贵。
(一)历史迁徙文献
著名的有《过山榜》、《祖图来历》、《瑶人分基来路总图》、《千家洞古记》等。主要是记述民族的起源、历史迁徙以及发生各种不幸的遭遇等。它是瑶族先民用汉文字书写于纸上、绢上或布上的一种历史文献,在瑶族民间广为流传在中外颇有影响。1949年以后,在中国、日本、泰国等国家都先后出有专集。《过山榜》的产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内容包括记述古代盘瓠神话及瑶族姓氏的由来,以及关于维护瑶民的政治地位,保障瑶族经济利益和提倡自由平等,等等。
(二)文学文献
主要是瑶族民间文学特别是歌谣手抄本,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以创世史诗《密洛陀》、《水淹天》和《盘王大歌》最为著名。
(三)宗教文献
瑶族民间文献的一大宗。据了解,仅在广西十万大山蝻屏乡山子瑶地区就发现有五十多本包括四十个科目约三十余万字的瑶族经典。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专门论道教经义的文献,供道士研习之用;
第二类,是汇集各种法事程式,供道公做法事的备忘录;
第三类,是临场做法事朗读经文、咒语等。
此外,还有勉瑶的《盘王大歌》(既是文学又是宗教经典)、《流落歌》、《祭坛歌》;八排“耍歌堂”用的《歌堂书》(俗称十二本书),做大堂用的《大传书》,超度亡灵用的《阎罗书》,做法事用的《大师爷用疏表》,请神迎客用的《酒秽书》,起云降雨用的《收退书》,也还有请祖先神消灭灾难、保平安用的等等,不胜枚举。
(四)谱系文献
大多是在明末清初产生。其中有族、家谱两类。族谱,主要是记述本民族历史迁徙的经过和分散情况,大多以歌谣的形式出现。如金门瑶的《查族信歌》和《查亲访友古根歌》等。家谱,主要是记述各家曾祖父母、祖父母或父母的阳名(生前名)和阴名(死后名)以及所埋葬的时间、地点等。这对研究瑶族历史上迁徙路线是极好的旁证材料。
篇二:诗歌
诗歌鉴赏考前指导
怎样读懂一首诗?
(一)带着几个[基本问题]去阅读
1.诗意:关注标题、句式、语言、注释、作家、时代
2.情景:写了什么景(人、事、物)?(重在身临其境,努力还原)
抒了什么情(思想、哲理)?(由景推情,抓关键词,抓直接抒情的词句)
3.写法:古代诗歌除了在语言上比较特殊之外,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有相同相通之处。
(二)特别提醒:
1、理解诗歌时,务必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入乎其内,细品诗句;也要出乎其外,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的主基调。不要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诗最后两句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古典诗歌常考题型及应对策略
一、形象
(一)常考题型
1、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怎样的景象?说说景物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诗歌(怎样融情于景)
3、诗歌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二)典型题目
幽州夜饮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题目】“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分)
【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解题规律】找出意象→展开联想,再现画面→概括景物的氛围、特点
江行 [宋]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题目】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颔联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等凄迷景象,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题规律】
抓住意象(写了什么)→概括意境(营造什么)→得出情感(表达什么)(点明技巧)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题目】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答案】“摇首出红尘”示其超脱;“醒醉更无时节”示其疏放;“惯披霜冲雪”示其勇毅:上阕表现出的是一个无拘无束、潇洒率性的渔父形象。
【解题规律】
明确诗歌中的形象(基本特征+什么身份);结合诗歌逐点具体分析;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附:咏物诗常用意象:蝉、梅花、松柏、竹子、菊、鹰、马
伤春离别闺怨诗常用意象:落花、暮春、乱红、南浦、长亭、杨柳、辽西、玉阶、屏风、娥眉、危楼
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桃花、绿树、黄鹂、空山、明月、春山、云、白鹭、稻香、细鱼、蛙
羁旅怀乡诗常用意象:月亮、柳树、芭蕉、乌鸦、猿啼、丁香、日暮、茅店、驿站、青鸟、浮萍、飞蓬、沙鸥、莼羹鲈脍
咏史诗常用意象:乌衣巷、淮水、后庭花、商女、芦荻
二、语言
(一)常考题型
1. 炼字(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诗中的某字换作他字,两者有何区别,哪个好?请说出本诗的诗眼)
2. 分析语言风格(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典型题目
南乡子?送述古①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有人认为,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2分)。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因思念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1分)
小村①梅尧臣(宋)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听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②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②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题目】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出季节的寒冷;“啮”,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因水的冲刷枯桑只剩树根的景象,表现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
【题目】首联高唱入云,突兀劲挺。请赏析“天下”、“千秋”两个词语的妙处。(4分)
【答案】(1)”天下”“干秋”二词,一个从空间上(1分),一个从时间上(1分),突出了英雄气充塞天下,至大无垠,英雄气万古长存,永垂不朽(1分),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可想而知,境界雄阔绝伦,也表现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崇敬之情(1分)。
【解题规律】炼字题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内容、手法、情感,有几点就答几点。
常见回答步骤:①某字的字面义②用了**手法③写出了**④表达了**。
八六子
秦观
依危亭,恨如芳草,凄凄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题目】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词眼是“恨”字。上片临亭远眺,回忆分手情景,通过写景抒发离恨;下片通过“怎奈”、“那堪”等词句直接抒发诗人内心之“恨”。
【解题规律】诗眼(词眼)是一首诗(词)中最具有内容表现力或最能表达诗人情感或诗歌主旨的一个字(词)或一句诗。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题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质朴,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
三)。
【解题步骤】明特色→举例证→析感情
附常见语言风格术语: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风趣诙谐
三、表达技巧
(一)常考题型
1. 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表现方法、修辞手法、表达特色、描写角度)?
2. 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或表达某种内容主旨的?
3. 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二)典型题目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题目】“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比喻。(1分)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2分)
【解题规律】明手法——结内容——谈效果
春 日(宋)秦 观 春日书事(宋)张耒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虫飞丝堕两悠扬,人意迟迟日共长。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草满庭门寂寂,数棂窗日挂空堂。
【题目】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秦诗通过对雨后芍药、蔷薇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美丽春景的喜爱之情;张诗通过对春草、窗日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无奈、落寞、孤寂之情。
【解题规律】问全诗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务必着眼于诗歌整体,不可只关照局部。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篇三:瑶族乡村盘王节研究
瑶族乡村盘王节研究
——以恭城瑶族自治县盘王节为例
【摘要】瑶族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瑶族赖以生存的发展的最重要、最独特的资源。瑶族盘王节是瑶族人民为了怀念祖先盘瓠而演变出来的一个节庆活动,是瑶族人民的祖先崇拜,亦是瑶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本文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为例,利用方志等文献资料,对盘王节的庆祝形式、存续现状等作了初步探究,并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瑶族 盘王节 恭城瑶族自治县
作者:莫宇利201202405130
早在隋大业十四年(618年),置茶城县。唐武德四年,茶城改名为恭城。1据民国二十六年《恭城县志》载:“近日文化灌输,平地瑶与汉族同化”,“久与汉族同矣”。长时间以来,瑶族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瑶族原有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我们从恭城的人口变化情况便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1937年恭城的人口为131088人,其中瑶族为14078人,占总人口的14.2%。1986年的统计数据,恭城县总人口为25.49万,其中瑶族11.62万,瑶族的人口比例上升到了45.5%。瑶族人口比例仅次于富川县,列全区第二位。1988年,费孝通先生应邀参加广西30年大庆,积极推动促成恭城建立瑶族自治县。1990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恭城县,正式成立“恭城瑶族自治县。”2
盘王节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瑶族的盘王节已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的重要节日,各地瑶乡的过节习俗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是构成中国瑶族盘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中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
一·恭城瑶族盘王节的起源
瑶族最早的名称“莫徭蛮”、“莫徭”出现于唐初。唐初人唐思廉撰《梁书》,说“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这是瑶族名称的最早记载。宋代,瑶族被称为“徭”、“蛮徭”或“徭人”。明清沿袭宋以来对瑶族的蛮夷化称谓“猺”。民国期间改称为“傜”。新中国成立以后,改用“瑶”统称瑶族。3
与所有瑶族的族源相同,恭城瑶族的祖先为盘瓠。清光绪年间所撰《恭城县志》卷一曰:“恭城之蛮族有二:一曰瑶,本盘瓠之后。相传种类有七:曰背髻,曰蝶板,曰高山,曰平地,曰湖北,曰大梁,曰抚贼,其散处恭城者……”。因此,恭城的瑶族仍有崇拜盘王的习俗。4
“盘王节”,又叫“跳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日。瑶族崇拜“盘王”为民族始祖。瑶族“盘王节”历史悠久。晋人干宝著《搜神记》卷十四已提到瑶族先民“用糁杂血肉,扣槽而号,以祭槃瓠。”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山)作《蛮子歌》,说到瑶族“时节祀槃1
2 陶墫·《恭城县志》·卷一·台湾:学生书局影印·1968 《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1994 3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5
4 彭兆荣·《无边界记忆——广西恭城平地瑶“盘王婆”祭仪变形》·广西民族研究所·期刊·2005.12.20
瓠。”瑶族“盘王节”使用的长鼓,也见成于唐代的瑶族民间文献——《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宋人著作亦且提到,称为“铳鼓”。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辑佚注》载:“岁首祭槃瓠,杂糅鱼肉酒饭于木槽,扣槽群号为礼。”5关于“盘王节”的起源,瑶族民间有多种说法。对于新合村的盘王节,流传最广的则是以下这种:
古时评王和高王打仗,评王出了个赏格:谁能取得高王首级,给予重赏,并将第三公主嫁与他为妻。当下群臣议论,无人敢应。瑶族始祖“盘护”应召出征,渡海取回高王首级。盘王因此得配评王第三公主,并受封在“南京会稽山十宝殿”当王。盘王与公主相亲相爱,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后来有一天,盘王上山打猎,不幸被羚羊触下山崖身死。儿女们找到父亲遗体,为了替父报仇,他们猎获羚羊剥下皮,砍到梓树作鼓身,制成长鼓。以后瑶人每到一定时间,都要敲响长鼓,跳起舞唱起歌,纪念始祖盘王。
有关祭祀盘王的内容,在瑶人收藏的文书《评皇券牒》中也有反映:
[评皇]叮嘱男女,莫违孝道,为送死之大事也。敕赐龙犬盘护(瓠)为始祖盘王,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许令男女敬奉,描成人貌之容,画出神体之像,广寿(受)子孙之祭(祀)。敕许今后三年一庆,五年一(乐)。??摇动长鼓,吹唱笙歌、鼓乐,务(使)人欢鬼乐,物阜财兴。??6
此外,在明代邝露的《赤雅·卷上·猺人祀典》也有提及“其乐五合,其旗五方,其衣五彩,是谓五参。奏乐,则男左女右。铙鼓,葫芦笙、忽雷响瓠云阳。祭毕合乐,男女跳跃、击云阳为节,以定婚构。??十月祭多贝大王,男女联袂而舞,谓之蹋瑶。相悦,则男腾跃跳踊,负女而去。??”7
二·恭城瑶族乡村盘王节的庆祝形式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距离桂林市区108公里,是一个不沿海、不沿边和公路国道线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全县辖3镇6乡117个行政村,总人口27.8万人。8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村民每年都要举行4次盘王祭祀活动:三月三许愿祭,六月六保苗祭,九月九会重阳,十月十盘王愿。前面3个祭祀活动的主旨都是向盘王请愿,到了十月初十才向盘王还愿,但是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是六月六的请愿祭,一般仪式活动持续为两天,其他的祭祀活动仅为一天。
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联户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进行。节日期间,瑶族人民杀鸡宰鸭,唱盘王歌,跳起黄泥鼓舞和长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颂先祖英勇奋斗精神。其次,欢庆丰收,酬谢盘王,尽情欢乐。下面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新合村为例,介绍盘王节的整个庆祝过程。
1、祭祀
“还盘王愿”的首要仪式便是祭祀。在村子里的盘王庙,人们早早聚集在这里。在盘王庙中央的祭坛上摆放着祭品,有三牲(猪、鸡、鱼)、三茶三酒和糯米粑等。祭坛上方悬挂着诸神像,正中最大的一张就是盘王像,其左右是真武、5
6 《瑶族“盘王节”资料汇编》·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所编·1984.11 王娟·《梅山图考》·广西师范大学·2007.04 7 邝露·《赤雅·卷上·猺人祀典》,蓝鸿恩·《赤雅考释》·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12
8 黄玉婷·《恭城瑶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07.04
功曹、田公、地母等的神像。瑶族人民尊奉盘王为始祖,故将盘王画像定格为人物圣像型,并以其全身坐姿为定格,力求全面展示盘王完整的神情。盘王所穿瑶锦袍服采用的是瑶族服饰刺绣,宣扬了瑶族特色纹花边饰及瑶族艺术符号,让瑶族美术文化得以充分体现。原来的圣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所以后来只重新请人作盘王画像一幅来替代。在圣像左右两边插有白、红旌旗各6面。师公披上有图案的红袍,戴上有冠带的帽子,点燃香烛,开始祭祀活动。随着几声锣响,两位身着法衣的师公,左手持法器,右手执一铃铛,双膝跪地进行叩拜。起身之后不停摇动铃铛,口中念念有词,不时屈身祭拜。几次之后,其中一位师公手持两片法器开始占卜,随后杀鸡取血,以卜片蘸鸡血,并伴随肢体动作祈祷,口中絮絮叨叨继续念诵。如此反复,直至占到需要的那一卦象为止。在这之后,陆续有村民上香祭拜,并磕头叩拜,祈祷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2、跳长鼓舞
盘王节的祭祀活动,着重“唱”和“跳”,以唱盘王歌和跳长鼓舞为主。长鼓舞源于对始祖盘王的祭祀,源于图腾崇拜,逐步引向宗教,引向娱乐喜庆。有祭鼓和耍鼓两种。祭鼓用于祭祖、还愿和各种庙会,如“头拜山四拜”、“坐堂齐”、“东北鼓”等,都是祭祀仪式必跳曲目。耍鼓表现瑶族生产生活和习俗的风情,如“美人双双”、“竹鸡爬泥”“五足夫”、“三人舞”等。三人舞,以笙、鼓、锣为乐器,三人一组,三组五组或多组联合表演,曲调优美,旋律欢快,节奏活泼,群体造型刚柔并济,队形变化层次分明,场面热烈,舞姿优雅,形象美观,体现瑶家勇敢勤劳、开创生活、倾诉爱情的情趣。
长鼓舞的动律特点可以概括为“弹、扭、稳、矮、”。弹:每个动作都颤动,而且是有力的,好像装有弹簧,动作具有弹性感;扭:是身体运动时的扭腰侧身,这是最常见的姿态;稳:舞步平稳有力;矮:这是最主要的特点,腿部全蹲,重力全在腿上。
3、唱《盘王歌》
《盘王歌》是瑶族诗歌总集,是盘王节必唱的,唱完需要七天七夜,有24路、32段、36段三种,达万行之多。内容涉及创世、迁徙、狩猎、爱情、婚姻等。由1对至3对盛装的未婚男女青年,在师公的指导下唱《盘王歌》,师公助手依歌跳起长鼓舞,表演盘王创业的故事。
《盘王歌》,有些地方叫《盘王书》、《大歌书》、《盘王大歌》、《还愿歌》等,世代流传、转抄于各个支系,是瑶族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品。《盘王歌》包罗了瑶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有人类起源传说歌,有事物起源神话歌,有栽种谷物茶叶的农事歌,还有宗教、爱情、婚姻歌等等,涉及的社会面很广。但是,篇幅大都是为了爱情和祭祀,有时是单纯的唱情说爱,有时是纯粹的唱祭神歌,而相当大的篇幅是爱情与祭神交融为一体。
瑶族是山地民族,交通不便,只好借助节日男女聚会,以歌表达内心的情感。《盘王歌》的二十四路和插曲九,描写了男女相会,围坐筵席边,用歌表达爱慕之心的场面。
三·恭城瑶族乡村盘王节的存在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共享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地区的瑶民对于盘瓠崇拜的记忆开始淡忘,甚至出现断层。一些瑶族地区的年轻人没有听说过盘瓠,更不知
道对于盘瓠的祭祀。盘瓠在瑶族的各种祭祀中也不再处于重要的位置。更有甚者,因为盘瓠为龙犬形象,不愿承认自己是盘瓠子孙,盘王节文化的传承状况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代化对于瑶族盘王节的冲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后,尤其是通信便捷,互联网普及之后,外来文化迅速在瑶族地区传播开来。瑶族人民接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导致对于盘王节节日观念的淡漠。
2、盘王节活动后继乏人。由于瑶族盘王节祭仪的很多文化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而现在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不愿意继承和学习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像长鼓舞,现在真正会跳的人并不多。老艺人老龄化,相继去世,后继乏人。而上一辈流传下来的长鼓,因当地人缺乏保护意识,也缺乏资金投入制作、维修,濒临灭绝的危险。对于《盘王歌》,很多年轻人对其唱腔和韵律、节奏等都不熟悉。
3、政府方面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基本上每一届中国瑶族盘王节都会带有一次捆绑式的展演。如:2007年11月24日到26日,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了第九届盘王节暨第五届桂林恭城月柿节。从节日的名称很容易发现,是一次地道的政府行为,以宣扬民族文化为名,实为宣传本地经济。
4、盘王节祭祀仪式本身所包含的封建迷信内容与当前社会的“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思想主流相悖。
四·保护恭城瑶族乡村盘王节文化的意义
瑶族的盘王崇拜具有多重涵义,不仅通过仪式表达对祖先盘瓠的追思,更是对瑶人祖先归属于华夏文化的肯定。盘王节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瑶族社会各种有关盘瓠神的记忆传说,无不与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下,瑶族跳盘王具有追忆祖先、凝聚人心的文化意义。此外,还有为地方祈丰驱厉的社会功能和推动地区文化旅游的功能。 五·保护瑶族乡村盘王节文化的策略
1、加强政府部门的关注度,使其承担起保护的主导人。政府传承对民间传承具有保护性和延展性,而民间传承对政府传承具有对应性和补充性,两者相辅相成。但是总的来说,政府部门居于主导地位。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让瑶族乡村的盘王节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2、依法处理好关于盘王节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盘王节蕴含着商贸开发的潜质,通过经济开发可以促进瑶族乡村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使得盘王节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才能不断开发、挖掘,形成保护、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民族文化宣扬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政府部门应着力打造好“盘王节文化”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人关注和重视盘王节。当然,文化发展是要以经济为依托,但不能唯利是图,不能以经济利益作为文化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好当地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要是最初的原汁原味的文化被篡改得面目全非,那就得不偿失了。
3、做好盘王节传承主体的保护工作,推广普及“长鼓舞”等民族文化遗产。由于瑶族的歌谣、舞蹈等大多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存在着许多弊端。因此,当地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鼓励老艺人们培养传承人,抢救正在濒
临消失的文化。此外,因为当今年轻一代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可以将长鼓舞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这样既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又让青少年从小就培养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结语:“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是因为吸取着本民族精神的养分,享受着民族历史长河的熏陶。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和道德准则,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9盘王崇拜不仅仅是世代相传盘瓠神话的美好回忆,更深藏在瑶人世代传承的跳盘王仪式的集体记忆之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才能保障瑶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促进民族和谐,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陶墫·《恭城县志》·卷一·台湾:学生书局影印·1968
[2]《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1994
[3]《中国少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5
[4]彭兆荣·《无边界记忆——广西恭城平地瑶“盘王婆”祭仪变形》·广西民族研究所·期刊·2005.12.20
[5]《瑶族“盘王节”资料汇编》·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所编·1984.11
[6]王娟·《梅山图考》·广西师范大学·2007.04
[7]邝露·《赤雅·卷上·猺人祀典》,蓝鸿恩《赤雅考释》·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12
[8]黄玉婷·《恭城瑶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07.04
[9]杨胜龙·《民间问题民族文化论集》·民族出版社·2004
[10]张有隽、玉时阶·《瑶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第6辑)香港展望出版社
[1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9 杨胜龙·《民族问题民族文化论集》·民族出版社·2004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