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26:42 初中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初中作文

篇一: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选材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取暖”为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5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

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满分解密

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

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

篇二: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口头作文的定义以及口头作文的训练功能。

2.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口头作文的一些技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口头作文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人间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了解并掌握口头作文的技巧。

三、教具:一幅漫画《砸缸手续批下来了》多媒体课件 歌曲《父亲》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师述: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出色的口才而成就了一番伟业: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着生花妙口免受人格的侮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仅靠一张嘴完璧归赵,渑池立功;杨利伟靠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口才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难怪有人说口才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武器。如何练就出色的口才呢?口头作文训练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口头作文的定义

首先是中心明确,有内容、有条理、有文彩的文章。口头作文是借助声音和表情等手段来表情达意的。我们往往重视书面作文的训练,而忽视口头作文的练习,可如果我们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说到哪,能写出好文章吗?叶圣陶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因而书面作文是口头作文的加工形式,口头作文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三)、口头作文的要求

①审准题目,明确主题;②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③吐词清晰,语言流畅;④仪态端庄,表情大方。

(四)、训练

1看图作文

多媒体展示第一幅漫画《砸缸手续批下来了》,和学生一起欣赏并进行指导。

a.观察画面上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请学生说说漫画的内容。

b.再请学生仔细观察,想像一下掉在瓦缸中的孩子会有何反映,高高举着石头的孩子会怎么想,拿着批条的那个人会有什么举动?

c.分析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合理化建议。

采用互动的方式,学生讲,学生和老师听。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更正,学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口头作文。

d.总结欣赏漫画的方法:

①要仔细观察漫画,弄清画面的含义,抓住画面的主体。②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使画面“动”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③判断漫画所

反映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或者合理化建议。

e.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并组内口头作文,然后指名到台前口头作文,师生点评。

(五)命题作文

1.命题式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一样,形式有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无论是怎样的命题形式,我们口头作文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作文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何愁不能文思泉涌?

2.播放歌曲《父亲》:

①学生边听歌曲边看画面,听完后让学生说说画面中有哪些细节令自己感动。

②以“父亲”为话题,请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最令自己感动的细节,自己拟题,进行口头作文。老师可以作示范,如:《有爸爸陪伴的日子》、《爱在不言中》、《温馨的一刻》、《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③学生准备3分钟,然后指名进行口头作文。

④师生点评。可从审题、材料、构思、中心、语言、表情等几个方面来点评。

五、反思口头作文的训练

1、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 正音、辨字。

平时遇到不懂的字要查字典,切忌“有边读边,没边读上下”,如:如火如荼(tú)不能读成茶(chá),刘禅(shàn)不读(chán)。一些汉字当姓氏的时候,有不同的读法,这也要注意,如朴要读成(piáo)不读(bǔ)。所以平时读书看报的时候要做个有心人,遇到不懂的要查字典,平时做一些积累。 字正归音:语速说下去,可以训练吐字的清晰度、气息和声音的稳定性,锻炼口腔肌肉的灵活性。

(2) 节奏控制

I、恰当地停顿: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恰如其分地停顿能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语言本身难以达到的。”好的停顿确有很强的表情、表义的功能,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而且不恰当的停顿还能引起误解。

II、说话的节奏:说话时如果节奏过于松散缓慢,听者的注意容易涣散;如果节奏过快,像连珠炮一样咄咄逼人,又使人产生逆反心理,而且 表达的内容、语境的不同,节奏也应该不同。 一般来说,浅显的文字快于艰深;描述快于阐述;议论快于抒情;激烈快于轻松;欢愉快于忧伤;活泼快于持重??。平时可选取一些短文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根据表达情感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节奏进行朗读。

(3) 声气传情

不同的发声方式,不同的气息状态,可以形成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4) 体态语言

人的表情身姿态势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能有效辅助有声语言,包括表情、动作和眼神。平时看影视时可适当地模仿一些演员的手势与表情。不同的神态透露出不同的情感。 也可自己选择一些文章,边朗读边设计一些手势、动作。

2、 思维能力的训练

A、思维反应的敏捷性训练:逼问快答,100秒限时答问:请同学设计一组常识性或“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然后向你快速提问,你作快速流畅的回答,看在

100秒钟内能回答出多少问题。例题略(可参考中央台《幸运五十二》的做法)

B、思维的生动性训练:人的头脑是潜力很大的记忆仓库,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当表达迫切地要用到它时,它却总是躲躲闪闪不“蹦”出来,或者姗姗来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表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那么就应该对头脑里“库存”的语言材料经常地翻翻新,叙叙旧,免得忘了。

I、语词荟萃训练:近义词描摹:说“冷”偏不说“冷”。就是说到“冷”时,偏不出现“冷”这个字,而用其他 的同义、近义的词或短语去描摹。

例:说“冷”不说“冷”。

冬天的早晨,北风打着尖厉的口哨,夹着寒气凉飕飕地扑面而来。北风吹在脸上,像针刺,像刀割。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玉屑似的雪末儿飘在脸上,凉冰冰的。??

还有成语接龙,词语接龙。俗语、谚语接龙等等。

II、速喻明理:人们常常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枯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善于打比方,是一种语言的智慧。可常做这方面的训练,

C、思维拓展训练:I、突破惯性训练:人们的惯性思维认为“砖头”是用来造房子的。请你用1分钟说出“砖头”的其他10种用途。人们认为老鼠是害人精,偷吃粮食,损坏衣物。请以“老鼠的贡献”为题说一段话。

II、反向思辨,并作独白式的讲述:如三个和尚没水喝——错,三个和尚有水喝。讲述:三个和尚肯定有水喝,没水喝是“大锅饭”造成的。只要注意劳动调配,明确分工,奖优罚劣,建立岗位责任制,有的挑,有的抬,有的找水源,有的烧水,不仅有质量很好的水喝,而且生活会大大改善。

良药苦口——“良药”应当“甜口”;忠言逆耳——“忠言”应当“顺耳”;眼见为实——“眼见”未必“为实”。

3、 综合能力训练: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就是对同学们的口头作文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讲故事比赛、演讲、辩论、情景剧或课本剧、小记者的访问、语文知识竞赛、竞选答辩、就职讲话等等,都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发展。

4、同学们的收获就是我的快乐,练口才的六字“秘诀”:多读、多背、多讲。大家只要掌握了这六字“秘诀”,我相信你们人人会拥有伶俐的口齿,精彩的表达

篇三: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

作文技巧

中考作文专题训练之一—切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掌握切题得分点的策略和提升要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写作中能运用切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经过一系列的分类训练后,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法,以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作文的写法。拟从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一“内容”的范围 ),结构、条理、语言、表达方式、文体(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二“表达”的范围 ),文面(基础等级的又一个评分项),特征、创新(属发展等级一层)。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给你一个成功的支点,愿你的立意更新,构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进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二、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有许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中考作文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 读 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三 、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1. 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3. 小组选代表发言。

4. 教师选病例文分析。

5.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这几个方面要注意。

四、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2. 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考题回放(2005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满分作文: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于我们的生活。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的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满分解秘: 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

满分点:“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的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3.小结:切题的提升要诀是:第一,认真审题。一是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两部分,决不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好文章的立意、结构、材料、顺序等,写好提纲。第三,及时补救。每写一段话后,要审视其是否与主题和提纲相符。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移到中心话题上来。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宛如一首歌”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有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改。

中考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中心

教学目的1. 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 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心”失分的原因。

4. 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1. 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中心”失分的原因。

2.能把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训练了中考作文的第一个专题——切题。从同学们的作文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在切题方面的得分要诀“审准题目,切合题意”及具体的方法。但大家在写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头很冗长,拟题未扣话题,还有的同学结尾未扣话题点题,这些方面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克服,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我们进行第二个专题训练——中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立意明确,中心突出”作为其重要的评判标准,立意鲜明、新颖、深刻,乃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掌握得分点的方法和技巧。

1.明题依体凸中心。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见奇出新意。常见的方法有:⑴“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⑵“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⑶聚焦时代。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在引导中要举学生熟悉的文章来分析,文章略。)

三、小组学习,结合病例文和自己作文实际分析在“中心”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