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记叙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1:42:44 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
﹙23、命题式记叙文写作 24、材料式议论文写作﹚教案 周友全
第一课时 命题式记叙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掌握命题式记叙文写作的方法。
(2)通过典型示例,掌握命题式记叙文的审题和选材技巧。
(3)能写好一篇“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提高学生中考写作的应试能力。
2、过程和方法:
从审题和选材两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黄冈市2012年语文中考信息告诉我们,今年中考作文同样写两种体裁,一是写命题式记叙文,二是写材料式的议论文。多年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写作,离不开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环节。这节课,我们将进行审题和选材两个环节的训练,提高命题式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二、作文教学指导与训练
(一)审题训练
1、《带着微笑出发》
从上述文体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信息?
明确:
题目中的“微笑”是关键词,也就是题眼。“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表现出“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联系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因此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严密。
归纳审题要点。
审题严密
①抓住题眼 ②挖掘隐含信息 ③审题要认真,不能贻误任何信息
总结:仔细审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4、结合以上审题方法,进行审题训练,文题:
⑴《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 ⑵《我最想依靠的是你》
这两个文题仅一字之差,有共同点:两个文题中“最想依靠的”是关键词,不同的是文题中“你”是写作的对象,第一个文题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只能写人,第二个文题写作对象明显要广泛些,不仅可以写人还可以写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二)选材训练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1、选材方法
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恰当的好材料呢?我们看能不能从语文课本中找些技巧:
①《故乡》
写杨二嫂小偷小摸的经典片断,让人过目不忘;
②《背影》
选择父亲送我走时,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浓浓的父爱,感人之处,让人潸然泪下;
③《我的母亲》
写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表现了母爱之伟大,让人身临其境
④《散步》
借散步这样的小事讲了一个道理: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体谅,这样,家庭才能和美,社会才能和谐。
2、总结选材技巧:
选材要求:紧扣中心(准) 真情实感(真)
选材角度:富有新意(新)小事入微(小)
巧妙入文(巧)
3、选材训练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通过自已独特审题和选材方法,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
审题训练
第一步:辨题干 定内容
“题干”即中心语,“定内容”确定本文是写人的记叙文还是写事的记叙文。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一人称。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第二步:抓题眉 定范围
“题眉”即修饰语。“定范围”指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性质或特点等。
例1《童年趣事》,题眉是“童年”和“趣”。“童年”确定时间,“趣”确定事的特点。
例2《一件给我教益的事》,题眉是“一件”和“给我教益”。“一件”确定数量,“给我教益”确定事的特点。 例3《这就是未来的我》,题眉是“未来”,明确时间范围,暗示采用想象手法。
第三步:找题眼 定重点
“题眼”即关键词,“定重点”指确定写作重点。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找准题眼,它可在题干中,也可在题眉中。然后再准确理解题眼的含义。
例《老师终于笑了》,题眼是“终于”。“终于”表示所期望的事最终发生,有一个从不笑到笑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何通过努力让老师笑是写作重点。
第四步:悟题魂 明题意
“题魂”指题目的整体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引路》,表面写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可见的路,如引过马路、过小路,而深层含义是引人生之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
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 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 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二)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文题《我学会了__》,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理解别人》,《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三)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如《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总之,填题运思应当谨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巧而伪是不足取的。
第二课时 立意与选材
教学目标:
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写作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又是中考的“半壁江山”。而我们学生最感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大家平时写作后,老师常常会评论同学们的文章说:“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也常感不知该确定什么中心,选择什么材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记叙文的“立意与选材”的问题。
二、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1、何谓立意?
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
2、何谓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3、两者关系
立意,是记叙文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那么,立意与选材有哪些要求呢?
请同学们读下列所示的立意与选材,谈谈你的看法:
例: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A、材料: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立意: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B、材料: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立意: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C、材料: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立意: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D、材料: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E、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过去种种情景。
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小结(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
A、答案不太正确,审题不清,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
B、答案正确,但是选材、立意太普通,缺乏新意,多数人会这样写。
C、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答案较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
E、答案虽平常,但写得好,容易写出真情,打动人心。
三、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1、立意的要求:①要正确 ②要新颖
2、材料的要求:①切合中心(准) ②富有新意(新) ③真情实感(真) ④小事入笔(小)
立意要力求正确,不正确的“意”是站不住脚的。
例:我们有些同学常常这样立意: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错误)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你。”(功利)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自私)
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社会上没有一个好干部,全是坏东西。”(偏激)
立意要求新颖,要紧扣时代脉搏,力求新的角度,独到的见解。富有新意的材料往往就有新颖的立意。例:一位学生写自己精心呵护水仙花,最后终于开出了花朵,文后立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汗水的付出,哪有水仙花的馨香啊!
事情很小,但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有深度。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立意选材呢?
1 多角度 多层面 审题2、联想 选材 立意 3、聚合 发散思维 比较分析
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或相类、相似、相对的事物的心理现象。
发散联想:多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联想。
让学生做联想(发散思维)的练习:
四、立意、选材的方法:
①“书”:有字的书: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书包里的书等。
古代:竹简、木牍;现代:磁盘、光盘。 无字的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
②“桥”:有形的桥: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 桥)等。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③“读”: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以上这些联想出来的材料、立意不一定都符合题意,要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适当的来写,这就是聚合的过程。
五、课堂训练
1、到了初三年级,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考试,请你以《我经历的一场考试》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材料:
立意:
2、在生活、学习中,当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我们往往要在多种解决方案中进行取舍,每当这时,你是当机立断,还是思考再三?你是自己做主,还是听从他人?或是……
请以《我的一次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材料:
立意: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立意与选材的方法。但这里要强调的两点是:
1、立意不仅是一个技巧的方面的问题,更与一个人的人品有关。“文如其人”。好人才能做出好文章,做一个好人,才能立出正确的意。我们每个同学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好学生。
2、选择好材料,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生活,这样,你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挖掘新颖的题材;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样才能体会真情,写出真情。否则,你就只能闭门造车,凭空臆造,写成的文章也只会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所以,请同学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吧。
题目参考
1 我与苦难的亲密接触 半命题:
2为自己竖起大拇指1. 我与__有个约会!(青春,梦想,苍穹,慈禧...)
3 家----爱的港湾 2. 请让我_____!(哭泣,开怀大笑,离开...)
4 让生命飘出幽香 3 . 我与___的日子(妈妈,大海...)
5 给我一双翅膀 4. 谁说___不如__(女子-男,丑女-美女...)
6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5. 在___盛开的___(春天-梦想,天边-蔷薇,心里-春天... ) 7 宽容6. 我有一双___的手
8 那一刻,我含泪微笑” 7. 我做对了人生的一道“____题
9 你也是一道风景 8. ____让我着迷
10 寻觅彩虹的日子 9. 我渴望____
11 感谢阳光雨露10 .那一次,我_____
12 误会 11. ____给我带来的欢乐
13 不能说的秘密12. 我战胜了_____
14 机会 13. 不寻常的___
15 爱 14. 由__想到的
篇二:谈谈命题记叙文的审题问题
谈谈命题记叙文的审题问题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审题十分重要,即审清写作重点,及审清题眼。写作重点审不清,文章中心的确定自然就偏,作文不是跑题就是离题,严重影响作文质量与分数。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我们首先见到的就是所给的题目,因此写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今天审题的问题。
(1)弄清题目的比喻义、象征义。
有些题目,它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方法,使题目具有比喻义、象征义。如果题目的深层意思没有正确理解与把握,写作内容势必显得肤浅。只有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如《生活的色彩》,题目要求写生活的色彩,那就要分析色彩的含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色彩就是颜色,那生活本身是有颜色的吗?没有,而题目就运用了一个比喻。其实就是把生活比喻为色彩。那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就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这样就很简单了,就是写你生活中遇到的两件及两件以上的事情。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伤心的。如果写的与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再如《心中的那颗树》,题目中的树,既可以是大自然中树,又可以象征具有大树一样精神的人,任凭你的选择。
(2)弄清题目的隐含意思。
有些题目,只是条件,包括时间、地点、范围等,并不是写作的重点。以《成长路上》为例,见到这个题目之后,我们就要思索:成长路上都有什么呢? 有母爱/父爱/??相伴、有难忘的经历、有美好的憧憬、有失败的痛苦、有成功的喜悦????这些隐含的内容就是我们写作的重点,而不是“成长”。“成长路上”只是个条件。写作重点多多,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哪一个是自己最容易写的,能写好的,能得高分的。一旦作文题目的写作重点确定下来,自然而然就是考虑选材的问题。而选材又直接影响作文题目重点的确定。所以,二者综合思考,才能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3)弄清题目关键词的意思。
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例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
1
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我们再以《咀嚼 的味道》为例,这题目与上个题目比,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这个不大难。我们可以列举很多,比如:生活、初
三、母爱、友谊、成功、年??这当然也需要我们从众多的列举中选择自己最能写好、最能得高分的一个来写。第二,理解好“味道”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滋味,二是兴趣。我们应选择第一种解释比较好写作。味道就是滋味,滋味有哪些呢?谁都知道:酸甜苦辣咸。即味道就指酸甜苦辣咸,而不是品质、精神、形状等。这是写作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处理:把失误比作酸,把表扬比作甜,把失败比作苦,把批评比作辣,把泪水比作咸。 第三, “ “ 的味道”这又是一个偏正短语。“偏”起修饰限制作用,修 饰限制后面的“正”,即说话的中心,说话的重点。针对本题目而言,说话的中心当然是味道,而不是你所填写的成分
(3)要弄清题目要求的体裁。
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例如:《记一件高兴的事》《暑假里的一件事》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例如:《谈理解》、《论青春》、《自立——人生的风帆》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总之,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或者“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附)范文欣赏:
生活的色彩
生活,就是一块调色板,正是因为有了种种神奇而美丽的色彩,才会变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黄色:温馨
家庭,总是充满着亲情的温馨,而亲情用金黄色来代表是最好不过了,因为她是阳光,时刻照耀着我,关怀着我。
每天放学回家,妈妈会立刻迎过来替我拿下书包,我放下重负,挺直了腰,深吸一口饭菜的香气,然后坐到桌旁,爸爸则会用那宽大的手抚摸着我的头,
2
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学习还紧张吗,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哦??此时,我会把心里话都吐出来,快乐与他们共享,烦恼与他们分担。吃完一顿饭,总会觉得神清气爽,又充满了活力。这就是来自亲情的力量,人不管在哪里,只要想想在家里那和谐的气氛,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总会觉得温暖、甜蜜,舒心的笑容荡漾在脸上。
蓝色:幽默
班级,是一湾蓝色的海洋,每个成员就是那浪花朵朵。如果你问哪个班级的老师最幽默,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外一(1)班,再问问哪个班级的师生关系最融洽,那一定还是外一(1)班,为什么?你别不信哪,听我说说你就明白啦。6月15日19点,外一(1)班,科学复习课。张老师站在讲台上,额头在日光灯照耀下闪闪发亮:“上课!”“起立!”“请坐!同学们,这是今天最后一节课,来点儿激情,配合一下,好不好?”“好!”大家有气无力。张老师打开课本,向讲台下扫了一眼,发现X同学还在睡觉,于是他伸长脖子,鼓起腮帮,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目光射向那个同学:“同学们,化学和生物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经常打瞌睡的人是缺少维生素ABCDEF??”“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那个睡觉的同学也醒了过来,不好意思地笑了。
就在这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同学们更好地接受了知识,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真是美妙。
红色:团结
我们班风是全年级最好的,自习课上,同学们屏气凝神,不发出一点儿声音;下课了,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大扫除时,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干得热火朝天,卫生流动红旗在这儿安了家。“嘿,这道题真有难度,谁能帮一把?”立刻就有许多脑袋围了上去:“同学们,今天是义务服务日,我们都去敬老院吧。”老班一声招呼,全班积极响应:“这次比赛我们大家一定要力争第一,为班级争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冠军就是我们的啦!在这个集体里,同学们互助共进,协手走向美好未来。
??
这美丽的色彩,围绕在和谐的阳光下,迎接灿烂的明天!
3
篇三:命题记叙文写作秘辛(整理精校版)
命题记叙文写作秘辛
作文辅导
1123 09:32::
考场上,运用命题记叙文写作“三句诀”是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这三句口诀是: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这三句口诀首尾相接,便于记忆,同时也表明三句是一个整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构思行文中的要点诀窍。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叙述,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在考场上,要想使自己的记叙文获得高分,就要善于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曲折的故事,并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出鲜明的主题。
首先,强调“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我们知道,命题作文的题目所包含的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如果仅把题目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从大题目中找出一个小角度,演绎成一个小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落笔,大题小作(所谓“大题小作”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但题目演绎成的故事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平铺直叙。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的情节是记叙文的生命。因此,在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时,还应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第二,强调“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由题目演绎而来的故事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不能为编故事而编故事。用讲故事来说理,比起单纯的说理更具魅力。记叙文既然是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方向,而表达思想主旨的方式一般是描写和议论。优秀的记叙文除了通过要言不烦的议论对主旨画龙点睛之外,还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来彰显主题。
第三,强调“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
主旨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审美价值。而突出故事主旨的最好办法便是将故事的主旨蕴涵在描写之中。这就要求学生写作时需通过场面的描写组接故事,并把故事的主旨揭示出来,即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让它表达出鲜明的主题,而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代,贴标签式的议论鉴定。那些只有故事框架、概括叙述和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绝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即在行文中除用好陈述性语句,交代人、事、物的有关情况外,更要用好描写性语句,运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写手段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同时,恰当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焦式地对人、事、物、景的某一特征进行描摹抒写,也可以形成超凡出众的点睛之笔,使文章意蕴深刻。
下面结合2007年高考福建卷命题作文“季节”对这三句口诀作一简单分析。
季 节
7岁那年,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冬天好冷啊!我和父亲紧紧裹着破旧的大衣走在街上。街上行人很少,静寂得可怕,我们就像在穿越一座冰冷的坟墓。
终于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父亲是全国两亿多农民工中的一名,而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子女。其实,我一点也不懂得“农民工”这三个字的含义,我只知道在秋末收完稻谷后,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大城市。家乡的小伙伴们得知这件事,好是羡慕,我也很得意,仿佛看到了大城市一派繁华、生机勃勃的景象。
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父亲每天都会徒步走上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车回家。记得第一回坐城里的公交车,由于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父亲好不容易才挤上去,但我还是很兴奋。不一会儿,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尽管只有7岁,可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看到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
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真的好想找个缝钻进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的答案。
我不懂,我的父亲住的是最差的小屋子,吃的是最差的食品,然而他却建造出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他用自己的汗水去建造高楼大厦,可为什么还要忍受城里人那如刀割般鄙夷的目光?他们寒霜般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我只能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
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里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暖呼呼的,便不觉得冷。可在这里,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小姐害怕被偷的眼神,我无法忍受别人轻蔑地叫我父亲“臭打工仔”。
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市里的领导带了好多的生活用品、文具来慰问我们。有一个伯伯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要好好学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个季节中我第一次感觉到这般温暖。
看着这些社会上爱心人士送的东西,我才突然觉得,原来还有许多好心人在关心着贫穷的人。
有位著名诗人曾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这个城市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温暖、更加美丽。我以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工而骄傲。
在高考考场作文“千篇一律”的竞争中,讲一个生动的故事是极易使阅卷老师在“单调乏味”中“眼前一亮”的。本文就善于用题目“季节”的特点来隐喻主人公的性格、情绪特征,把题目演绎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从“农民工子女”的视角,将笔墨凝聚在“我”从进城到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整个过程的心理感受上,真切、自然地叙述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文章情节生动而完整:开端——7岁,随父亲来到这座城市;发展——公交车上,时髦的小姐用手紧捂钱包,??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我们;高潮、结局——当我想离开这“寒冷”的地方时,市里的领导来慰问我们,让我好好学习。同时,还用故事表达出了新颖独特的思想,深刻凸显了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主题。
一篇记叙文若没有描写,就不会产生生动的效果,更不用说拿高分了。本文善于通过描写彰显主题,选择那些能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正是这些纤毫毕见的细节描写,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首先描述了“我”刚来大城市时在公交车上遭遇到的冷漠与蔑视——“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以及由此让“我”内心感觉到的寒冷——“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他们寒霜般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我只能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扣住了题目“季节”,将“心灵”冬天的“冷”更甚于“自然”冬天的冷的感受加以烘托渲染,为下文“事情却突然有
了转机”作了有力的铺垫;接着笔锋一转,描写了大城市的领导及市民对农民工子女的亲切关心与慰问,使“我”的心中流过“一股暖流”,使“我”相信来年春天的“温暖”“美丽”,从而真切地描写了“我”的内心由“寒冷”转为“温暖”的过程,使平淡的生活细节富有了深刻的表现力。
本文将题目演绎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并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出鲜明的主题——“让我们衷心祝愿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与城里的孩子一样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深深地打动了阅卷老师,最终被评为了满分作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