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22:34:40 体裁作文
篇一:散文诗有三个特点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1,篇幅短小;2,具有浓郁的诗意;3,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由此看来,这是一种短小精悍,自由灵活,便于描绘,长于抒情,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文体。
那家伦先生认为:散文诗不象一般新诗那样有较严的格律(?),它不分行、不压韵,可既然是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
二、散文诗特征:
茅盾先生认为,散文诗是“散文型的诗”。散文诗舍弃了诗和散文的一些拖累,汲取了两者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丰富起来,独立于散文和诗之外,兼有散文和诗的最佳美学特点。 散文诗的美学特点:通过意绪、情感、境界,来形象地、独特地传达和塑造,以揭示深刻的思想和时代感,这就是所谓的诗意和诗意美。
散文诗能够灵活自如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具有丰富的音乐感、节奏感,这便是所谓的散文美。
三、散文诗的分类:
1,接近散文的散文诗,如叙事体、报告体、情节体、寓言体。
2,接近诗歌的散文诗,主要是抒情的散文诗。
四、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
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 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 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 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可以使人尽情发挥。
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
五,例举说明:
柯蓝的《海上的灯光》通过形象,蕴涵生活哲理,启示人
们要具有谦逊、勇敢、忠实、坚定的品质。
海上的浮标灯,很谦逊地站在最远的地方,第一个迎接凶险的风浪。
海上的浮标灯,永远沉默地埋头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
天色愈暗,浮标灯的灯光愈亮。
要是谁能够象浮标灯,他将会有一颗不灭的心!……
鲁迅的《螃蟹》近似于寓言,抓住螃蟹蜕壳时的特定险境,通过形象的描述、尖锐的对话,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沈尹默的《三弦》以简略的笔法描述了中午一个人弹三弦的情景,没有一句议论,但却创造了一种极为凄凉的意境,曲折地反映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劳动人民的苦难。
李耕的《足迹》并不去描写第一个脚印,也不去描写留下第一个脚印的人,而是通过一连串的猜想,最后揭示“造桥的人,是北上的红军”。从昭示人们要饮水思源,不断奋进。 刘湛秋的《蚕上山了》,描绘了养蚕中的一个劳动场景,表现劳动者的辛劳与喜悦,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充满着作者的热情和生活的情趣。
李昆纯的《雪地上,有一滩雪》抓住一个特写镜头,用四五句话,便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问题,结尾尤其感人,
也是对危害鸟类、破坏生态环境者的愤怒鞭挞。
樊发稼的《英雄碑》描绘了瞻仰人群的神态、行动、感情,没有空泛的议论,却深入地表现了人民的崇敬之情,显示了烈士献身的意义和价值。
流沙河的《草木篇》犹如哲理诗,通过对形象极简练而又极本质的描述,揭示出生活的哲理,真可谓短小隽永、耐人寻味。
羊翚的《磨坊》写于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通过磨坊的衰败,来表现人们经受的长期苦难,非常深沉苍郁,十分感人。
通过以上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1,散文诗形式非常灵活,便于我们叙事描写、抒情言理,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易学、易用、易于提高。
2,在进行散文诗创作时,必须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善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3,散文诗的文句必须精练,语言必须准确生动,这就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练好文字运用的基本功。
4,要富于想象,善于联想,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这就需要我们多读勤练,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篇二:古韵散文(一)
散文网首页 ? 优美散文 ? 陌上月寒,孤琴独酌
陌上月寒,孤琴独酌
2013-01-16 00:51:30 作者: 赛飞
落花寂寂幽梦中,泼墨何寄指尖风。
红烛阑珊清影瘦,晓梦一场凭谁说。
那一去,泪湿容,夜夜梦里君不同。
此身不为添香色,却把相思瘦成空。 ——题记
【一】
霜花调谢音尘绝,满地残愁。望断西风暮色,循着一缕清泠的寒。轻语,一语已是近在咫尺。心念,却是天涯相隔。秋来叹花去,风雨又添愁絮,哪堪再听箫音?掩泪痕,莫问伤几许,恨唯月明。
星寒生薄雾,落叶西风舞。
云中常盼雁,陌上更思君。
长夜星寒,薄薄雾霭。秋渐去,月缺花谢人独语。寒烟绕,孤弦彻夜诉清愁,帘月一湾照江流。桥畔飞烟流水瘦,花谢秋浓,寂寞楼台孤影伫,烛影摇红,西窗对镜倦颜容。此去经年,许许梦回,那夜春红太冷,谢了林花万顷。无可奈何光景,伤景,伤景,云破谁来弄影?终是走不出这一场情殇。风来梦醒,一寸狂心难省,休说蓦阑珊,千帐灯前苦等,空等,空等。唯取满庭落红芳香,普一曲相思飞舞在清婉的箫音里。
【二】
风回日暮吹芳芷,庭院香径尽棘丛。
落叶寒灯独夜人,奢云艳雨只悲风。
乌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君不来。
月镜但愁云鬂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月明清怨,梦萦千回,纷飞的思念在无栖息的残梦里飘渺。夜,依然那样的沉寂。无处安放的相思,缠绕着细密婉转的愁。寒凉的秋夜,霜送晓寒沁骨,凉了旷世。秋声呜咽,思念难歇,曾经的爱,一片荒芜。凝眸远处,茫茫旷夜,山空水复清,廖落千外。念你在深深浓浓的冷雾中,望穿秋月,穿尽红丝万缕,怎奈这一世的流觞?年华轮回,阑珊处依旧孤单。
今夜,是谁无眠和星独处,私语低诉那场风花雪月下深深的思念。清冷的月辉,深深潜伏于眉宇。月无言,人依旧。那一抹容颜遗忘天涯,了无(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相望。瑟瑟秋风划过眼眸,心期便隔天涯。这一世,谁为谁守望天涯,谁为谁望断归路。依恋之情,若落花如流水。而我,只在光阴里想念着,只为你那一抹幽深的回眸……
【三】
孤琴对月夜装欢,清音曲乱声声怨。
愁来心事凭谁说,晓月西窗暗蹉跎。
红尘弥漫,落叶潇洒。凌乱的脚步走过慢长的四季,流水总是逐落花,流年易把人抛,黄了橘柚,老了菊花。那清宁细切的光阴落在心底,而我的一腔思念也不过是命运转动的暗沉,从而有了再一次的失落。竹篱低眉,青石斑驳的来路,是细草清风的妖娆旖旎。细细寻觅云淡与风清,细细寻觅那隔世烟火的红尘。莫不知,这一切的一切,在念念之间,宿命拼弃了所有,偏偏要纠缠这世间的烟火。
望长天,断云轻雾。寒星吹落如雨,烟绕黄花瘦,月照横塘归路。霜叶舞,秋渐暮。青山不语,素纸尽染,满腔柔情空付。不愿意一转身痛了自己,泪无语,落叶成冢,洗不尽的痴念,断不了的牵挂,尘化单蝶,泪幻双花,逝水轮回里,落花开放,又凋谢,尘埃落定,是谁诉说了离别的情衷?听,远处琴声悠悠,可惜情愁若痛,离苦似梦。烟柳画桥,千山万水,可否听到纤指轻拂而泄的心事……
眉间心上相思渺
“若可,请许我一世欢颜。”依稀眷语,似花模样,任胸中爱恋如潮荡,倚一抹相思,续在琴弦,绕作结,眉间心上。今夜,静待雪落心语,许天地一路繁花。
——题记
夜凉,风轻透窗帘。一窗梅影,静静的盛开,含苞绽蕊,凝露芬芳。拭清眸,望断西窗,一夜北风狂。
雾朦胧,影正疏,挥笔倾情怨夜长,寒夜雨空寥。五更漏,声声幽,灯影碎,吹彻寒笛,一曲相思渺孤鸿。纤指余香,恋念催人老。
淡墨纵相思,一阕无语,此际谁人共?点点滴滴,思幽幽,情切切,一瞬回眸,千丝万缕总萦系!相逢倾心醉,默默两心间,相知凭心许,何惧天涯远。
夜渐沉,细雨霏霏。半弯清月,一窗疏影。曾记否,小轩窗,影成双,痴心相许,一念情长!三生石,共挥毫,墨印铁卷,痴恋情钟。待转身,三世桃花一朝倾,一袭青衫一秃笔,一脉幽思一帘情,寂寞红尘,执心浅墨念,执笔盈心弦。孤情锁梦长天啸,相思空老,红尘倚梦,谁又是谁的谁?
试相问,流光岁月,谁会执着相思,夜夜相盼,痴情不悔?惟愿,此生此世,不倾城,不倾国,只许一生伴吾!唯期,此情此意,不相离,不相负,一世执着恋伊!
清音廿五弦
红楼十二金陵钗,
情到销魂风月台。
廿五清音阆苑醉,
轻拂慢捻入词来。
(红楼十二钗,两弦一钗)
——题记
清音第一弦,今夕是何年。三生石畔,草落尘凡。演绎,甘露神瑛黛泪还,石头记,
千古奇观。
清音第二弦,一世误奇缘。葬花咏絮,灞桥春寒。凌乱,焚稿决绝断痴缠,空辜负,归恨离天。 (黛玉)
清音第三弦,聪慧自诗签。彩蝶滴翠,灵秀香丸。韵雅,静气平心雪里簪,想来是,锁玉熬煎。
清音第四弦,窗外渐阑珊。偷梁换柱,磐誓何坚。怎奈,一步情浓最难圆,入空门,举案谁怜? (宝钗)
清音第五弦,凤藻孝德贤。金门玉户,福寿长绵。苦渡,风雨潇潇为哪般,虽荣华,寂寞虚弹。
清音第六弦,别墅省亲喧。抽身退步,路远高山。最怕,幽闭深宫归期完,谁堪记,命入黄泉。 (元春)
清音第七弦,末世运消偏。精明才志,野鹤云闲。何惧,力挽危局几变迁,嗟多少,愁绪千帘。
清音第八弦,漫漫路三千。今分两地,哭损花颜。远嫁,泣涕清明望乡远,凝眸处,别后遥牵。 (探春)
清音第九弦,富贵侯门前。双亲而去,盈泪难干。任我,两袖清风逸量宽,海棠社,香梦沉酣。
清音第十弦,芍药醉荫眠。湘江水逝,云楚之帆。慢起,后嫁王孙卫若兰,终身寡,信念弥坚。 (湘云)
篇三:散文
散文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中文名称散文诗
外文名称sanwenshi
起 源19世纪
相关作家鲁迅,郭沫若等
目录
1散文诗的分类:
2散文诗的形式
? 散文诗的特点:
?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中国散文诗的起源:
4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1散文诗的分类:
编辑
1、接近散文的散文诗,如叙事体、报告体、情节体、寓言体。[1]
2、接近诗歌的散文诗,主要是抒情的散文诗
2散文诗的形式
编辑
散文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灵活;2、具有浓郁的诗意;3、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4、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2]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
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
3、选材: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
4、写法: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
可以使人尽情发挥。
5、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3] 3中国散文诗的起源:
编辑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适应现﹑当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散文诗”这一体裁名称的出现与外国散文诗的译介相关,最早出现在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1915年7月《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7期登载了刘半农译的屠格涅夫的四首散文诗,总题为《杜瑾讷之名著》,包括《乞食兄弟》、《地胡吞我之妻》、《可畏者愚夫》、《四嫠妇与菜汁》,这是外国散文诗作品的最早译介。很多人在译介活动中受到散文诗潜
移默化的影响,拿起笔来,由译者变成作者,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散文诗作家。如刘半农在《新青年》刊出了他的散文诗处女作《卖萝卜的人》,并在作品前特加了说明性的小序:“这是刘半农作无韵诗的初次试验。”这是他创作散文诗的最早起步。初期的白话诗与散文诗是混淆不清的。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期首次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白话诗9首,其中沈尹默的《鸽子》、《人力车夫》、《月夜》都形似散文诗。中国新诗的第一部年选集《新诗年选》有署名“愚庵”的评语,认为这首诗大约作于1917年的冬天,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第一首散文诗。《年选》附录的《一九一九年诗坛略记》也认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严格地说,《月夜》仅仅是一首散文化倾向十分严重的白话新诗,和同时期发表的第一批新诗作品相比没有多大差别。在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口号鼓舞下,最初的白话诗大多散文化倾向突出,几乎所有的散文诗作家都把散文诗视为诗,很多新诗人都把散文诗视为新诗发展的方向,冰心及稍后的穆木天、徐志摩等很多新诗人都是通过写散文诗走上新诗坛的。《月夜》是沈尹默散文诗的尝试之作,发表在《新青年》第5卷第2期(1918年8月15日)上的《三弦》,以其文体的成熟标志着沈尹默散文诗创作进入完全文体自觉状态,也最能代表初期散文诗的较为成熟的文体特性。[4]
4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编辑
1919年夏天,鲁迅创作散文诗《自言自语》一组七题、陆续刊载于1919年8、9月的《国民公报》“新文艺栏”上,《自言自语》在形式上彻底摆脱了诗的句法、文法和韵律,完全以散文行文,自由运用了心理独白、对话、象征、寓言、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这组作品前的小序中注有“未完”,一题数章,连续创作发表,完全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写作系列散文诗,这在散文诗史上以及新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极大地促进了散文诗的繁荣。《自言自语》是更富有诗意和诗的写法的散文诗,大量运用了诗的意象手法,写得含蓄简炼,可以称之为“散文化的诗”。
随着时局的发展,重视文艺社会功能的鲁迅的散文诗创作出现了由“散文化的诗”向“诗化的散文”的大转向,写得更清楚明朗,抒情、议论等散文手法用得更多。《野草》是此间的代表作。鲁迅认为有了小感触,就写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野草》在体裁和题材上都突破了已有散文诗的文体界限。《野草》以前,只有1925年出版的焦菊隐的散文诗集《夜哭》和1926年出版的高长虹的诗与散文诗合集《心的探险》,但是这两部散文诗集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赶不上《野草》,所以《野草》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
从文体分类的严格意义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的《野草》中的作品也并不全是散文诗,有的只能归入散文或杂文。出现这种体裁混乱情况的其他原因是当时中国散文诗的文体正处在草创时期,并没有建立起能够界定什么是纯正散文诗的文体规范,又受到打破“无韵则非诗”的新诗革命激进思潮的影响,才出现了散文诗创作的实用化、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