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写景作文讲评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8:23:56 体裁作文
写景作文讲评课体裁作文

篇一:作文讲评课

写景作文讲评课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

3、让学生体会诗意的语言

教学内容:

1、结合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讲评。

2、初步了解诗的语言

赏析三篇写景作文(闫润翔、邢绍威、杨培娟(诗))

教学要求: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有景有情。

教学步骤:

1、学生自读入选习作。

2、学生自由发言评论。

3、教师小结:指出习作的优缺点。

教学程序: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单元的五篇写景课文,学习了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了解了写景状物的方法。我们都用描绘出自中最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从同学和老师的批改情况看,我班这次作文的总体水平又有较大提高,佳作较多。以秋天为内容的习作有四十八篇,这些作文大多能扣住题目,写出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二、复习

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见,把握了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形象。

写景状物的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都要有明确的立意。纯客观地描写景物,即使有几分像,也是无生命无生气的。景物要能写活,必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情是写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做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倾注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对名胜古迹的仰慕,可使文章增添了韵味。

三、讲评

今天,我们选取其中的三篇供大家当堂欣赏评析.

评析内容:①立足点是否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是否交代清楚;

②是否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是否做到有景有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否中心明确。

1、下面请邢绍威同学朗读他的入选佳作《我心中的秋》

我心中的秋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心中的期盼近了。

果园里,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梨树上果实累累,像是许多小葫芦在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农田里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乐红了脸,农民伯伯正在收割。最有趣的要数大豆了,在豆荚里伸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望;一望无边的稻穗像大海的波浪,时起时伏。

田野里,小青菜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样子挺神气;菜花在暗绿色的叶丛中藏着淡玉色的鹅蛋脸;梧桐树的叶子黄了,一片片飘下来,像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舞蹈。枫树的叶子红了,远远看去,像火红火红的彩云。松树和柏树还是那么绿,高高地挺立着,像风雨中站岗的战士。

田野中最美丽的当属菊花. 当深秋来临,在这西风萧瑟、百花凋谢、寒霜弥漫的深秋,菊花依然傲然怒放。而且西风越紧,菊花开得越是繁茂;寒霜越浓,菊花开得越是艳丽。难怪陈毅会如此赞它:“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是啊,在本性如此刚强的菊花面前,风霜又能怎么样呢?碧绿的叶子,托起金黄的花蕾;金黄的花蕾上,小小的花瓣舒展,它仿佛是长眠了一个春夏,在醒来时伸开了懒腰。这些野菊花是如此娇小,细细的花瓣是如此的弱不禁风,晃晃悠悠的似乎随时会倒下。这是多少微小的生命呀,虽然野菊花开得是那么艳丽!

一股寒风迎面扑来,那些小小的野菊花也被冷风吹得大幅摇摆。然而无论寒风怎么样地吹,空气怎么样地冷,野菊花却始终挺直了身躯,精神抖擞地伫立在那里。这些小生命真是神奇呀!寒风越是不停地吹,它越是尽情绽放;天越是不断变冷,它越是开得艳丽多姿。

原来,野菊花虽然微小,但并不弱小!

秋天,是一个让我思念的季节,那院子落叶和我的思念都积了厚厚一叠,可是那怒放的秋菊,更点亮了我心中的世界。

2、下面请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

陈涵颖:该文作者描绘了三幅图:秋在果园,秋在田地,秋在田野,其中详写了田野中的菊花。运用排比段、排比句,通过联想、对比,虚实结合,写出菊花的与众不同的美,给人温馨的感受,做到动静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立意新颖,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弋红琳:开篇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接入题。

吴震:引用了陈毅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内涵。

温惠阳:2段“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比喻修辞。“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拟人手法。

张文雅:“野菊花虽然微小,但并不弱小!”写了自己的感悟。赋予秋天以精神内涵。

景晓永:篇末简洁抒情,再次点题。

3 请闫润翔同学读他的文章《秋》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刘禹锡对秋天不同常人的见解,让我有种深深的同感.或许在许多人看来,秋天是悲廖的,是凄凉的,但在我看来,秋天是美丽的,是可爱的!我从小就爱秋,爱秋的温和.它不像春那样妖媚,夏那样炽热,冬那样冷酷``````

当凉爽的秋风吹过田野,它把那绿油油的稻田染成金黄色.稻田随着秋姑娘的歌声摆动,前俯后仰,整整齐齐,还不时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写景作文讲评课

,富有节奏感.就像那列兵们,在整齐地演练着"齐步走”,让人看了肃然起敬.当瑟瑟的秋风吹过树林,那枯黄的叶子,或一片片,或三五成群,在半空翩翩起舞,时而直直地向下,时而旋转着向下.想想,叶子的飘落正预示着叶子生命的终结,但看着它们自由地飘舞着,似乎没有一丝沮丧.我不由得对叶子多了一份钦佩之情,也让我对秋天多了一份爱慕与赞美之情!

当清爽的秋风吹进果园,一个个硕大的,穿着绿衣裳的釉子摇摇欲坠;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不由得流口水;一个个如大红灯笼的柿子,挂在枝头,火红火红的,让人有种想咬上一口尝个鲜的欲望;还有那一整串的香蕉,如小船,如镰刀,如月牙``````

当清爽的秋风吹过村前村后,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人们去收割。农民伯伯辛勤的工作着,珍珠般的汗滴从他们额头落下来,变成了滋润脚下泥土的雨露。孩子们欢快的在田野上奔跑着。他们的脚步常常被果实的香味勾住,他们的身影在瓜园和果园中闪烁着。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不像春那样玲珑夏那样火暴冬那样深沉``````秋天的美是可爱的同春一样漂亮夏一样迷人冬一样朴实``````秋天的美是富有韵味的,它是丰收的象征,也是奉献的象征.如果说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少年,夏天是热血方刚的青年,冬天是年迈严肃的老年,那么秋天便是成熟稳重的壮年.我爱秋天,赞美秋天,赞美秋天与众不同又无处不在的美!

4、下面请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

刘元衡:运用排比段、排比句,通过联想、对比,虚实结合,写出秋天与众不同的美。

吴会豪:开篇先点明喜欢秋天的原因。

邢绍威:2、3、4段,排比段,分别田野、果园、村边,,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景状物。

董慧霞:比喻,排比运用好。

周金汇:结尾与春天、夏天、冬天对比,突出秋天与众不同。形成排比句,有节奏感。

杨栋:篇末的抒情有些重复,可以再简洁些。

孙文浩:另外还引用了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内涵。

5 、在这次作文中杨培娟同学模仿14课秋天写了一首小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秋天

南飞的大雁翱翔于天空,

金黄的玉米露出了牙齿,

绽放的秋菊送来缕缕药香,

秋天栖息在大自然里.

树上结满了肥硕的果实,

高粱弯腰观察着周围,

喜鹊在屋顶上放哨,

秋天安家在农家里,

树叶在小鸟的鸣叫声中更茂密了,

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鲜艳了,

平时爱唱戏的老人哪里去了,

那满流着夏的热和锣声,

秋天梦寐在观众的眼里。

6、下面请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

弋红琳: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

吴银灿:通过联想、对比,虚实结合,写出秋天与众不同的美。

陈涵颖:第三节以动写静。

吴梦珂:比喻,拟人运用不错。

闫润翔:第二节应在修改一下,”安家”不恰当.

教师点评: 佩娟的笔触随稚嫩,但她敢于尝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注意顺序,随着立足点的变化,描写对象也不断变换.注意写景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定点观察,就是以作者立足的地点作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眺、或近看、或环顾,然后按照远近高低的顺序来写;一种是移步换景,就是按照作者足迹的移动,空间位置的转换写所见景物。 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四 小组点评(找出文中最精彩的句子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运用学过的批改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改你手中的文章,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批改得最出色。

五交流展示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第1组)

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第2组)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第4组)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第5组)

秋天到了,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第7组)

六、反馈自改

我们的作文都批改完成的时候,我们再次认真看一下大家的批改,并认真修改一下自己的文章,使之更加完美,好吗?

七、教师总结: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同学们习作的闪光点,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对象比较清楚具体,作文中细节描写生动优美.刚才批改的时候,老师发现小组合作的很默契, 批改的很认真,评语比较规范。但是有些评语没有针对性,没有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习作和批改中都能取长补短。

八、板书设计:

写景状物的作文

定点观察:仰视、俯视、远眺、近看、环顾等

1、两种方法

移步换景:足迹的移动,空间的转换。

2、、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顺序写

景物的特征有静态与动态,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

有的静中有动,有的动中有静。

3、写景状物要有明确的立意。要有独特的感受,景中有情,于景与情.

篇二:作文讲评课_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 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 ,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 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 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金钥匙”。很值得我学习。

高中语文评课稿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

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2013年元月9日,全县初中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在旌德二中开展,杨丽华老师承担了授课任务,课题是《答谢中书书》。该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整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体现了“全员参加、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法灵活,韵味盎然。现综合评价如下:

?一、教材研读透彻

想要让学生陶醉于课堂,教师自己首先要陶醉于文本。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反复阅读文本,不能人云亦云,对任何课文都要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实现教学高效的前提。从授课情况来看,杨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很透彻:抓住所教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及“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赏景悟情,尤其是在“悟情”这一板块中更是能认真研读教材但又超越教材,引导学生们结合背景及相关的知识积累来全方位、多层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只是停留在景物描写的单一角度上。

正因为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刻地解读,与作者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也就是教师自己是真正读懂了教材,那么便可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化解为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将自己在文本解读时用到的方法和思考思路传授给学生,最终让他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目标定位准确

众所周知,“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节课是否高效,首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达到,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杨老师本堂课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三个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呈现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定位准确,操作性强。

?三、板块设计科学

杨老师在执教《答谢中书书》一文时,采用了板块教学,她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书信,赏图画,品情怀,背诗文”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如 “读书信”的板块主要是为了读通文章,理解课文内容;“赏图画”的板块主要是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品情怀”的板块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诗文”板块是为了积累美词佳句。在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四、美点赏析精当

教材上的文章多是古代名家名文,十分讲究章法,思想情感也有其进步性,可以作为学习写法、人文熏陶的好材料。杨老师在这一点上处理得很好,她在厚实地完成了整体感知后,就开始了美点探踪,即“赏景、悟情”,在寻读中,学生准确地归结出写法上的美点、作者情感的别样和丰富,即找到了景物美、写法美、情感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了美点赏析。

同时,在学生赏析品味时,杨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发现的快乐。杨老师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达成后都会围绕此目标进行学法归结,如在完成了“品味精美画面”的目标后,谢老师归结“分析景物特点要抓住修饰词”;在达成了“学习写景方法”的目标后,老师又归结为“修辞运用、色彩搭配、动静相衬、角度不同、时间变化”等写景方法,精准完整的学法不仅使学生欣赏了美且“授之以渔”,让美

上升到更高的档次。

?五、情感体验深刻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悟情”时,也是循循善诱,层层推开,先紧呈上文,问学生“作者借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出热爱后追问一句“还从其它语句中发现其它感情吗?”学生即找到其它抒情议论句及背景知识,悟出作者自得、归隐之感来。

由此看来,情感的体验需要有效问题的设计、引领。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知人论世。在恰当的板块,适时地引入作者的生活经历,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有更深的印象,情感体验深刻,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与作者的距离!

六、新旧知识贯通

课堂伊始,杨老师在导课中即明确“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是yào,联系《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裳”是cháng;在“译读、疑读”时,谢老师再次在疑难词引入旧知,适机引导;在 “学习写景方法”时,再用《三峡》等写景文章来启发、归纳。这样既复习旧知,又理解新知,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杨老师还采用鼓励、赞赏等积极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建议: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还要更大胆的放手。在品析优美语句时教师的分析有些多,在学生表达不够完善时,教师没有及时沿着学生的思路去进一步引导、点拔,而是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被动去接受。

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还要更合理。本节课的预设做得非常充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严格按照设计操作,中规中矩,显得很有条理。但严谨有余,灵活不足。教师在一些方面只想完成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进一步去挖掘学生思维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当学生答得不够完整时,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该深挖的一定要深挖。课堂的精彩源于生成,只有合理对课堂上有价值地生成性资源进行引领,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彰显出生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获得更多地发展。

3、激活手段与技巧还可再下功夫。

瑕不掩瑜,杨丽华老师的课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

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请保留此标记。)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 评课人:杨小芝

今天,我听了我校肖小敏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肖老师的这堂课中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 观摩这节课,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可见,肖老师下了不

篇三: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作文讲评课》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讲评,培养学生写作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能力,主要包括中心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等方面。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评中以表扬和激励为主,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反观自我,省察人生。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1、介绍本次作文的目的;2、明确能力培养要求,并谈阅读感受。)

“这次作文的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写作难度较大的命题作文及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同学们准确的审题能力,恰切的补题能力,及在构思行文时的关于中心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等能力,同时《学会感谢》及《品味-----》,极具情感色彩和人文气息,所以还借此次作文使同学们进一步反观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二、总结优点:

总体感受——“在批阅了同学们的作文之后,老师非常感动,也很高兴。从大家的文章中,我感到,经过初中几年的刻苦勤奋的学习,同学们都厚淀了自己的学养,并且都能认真的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反观自我,省察人生。”总的来说,本次作文有这样几个优点:

(一)、立意深刻,丰富新颖,看出同学们在写作时都能认真思考,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学会感谢》:1、王琦:感谢阳光、母爱;2、李晶:立意丰富深刻,思路清晰,意境优美。

3、邵静:立意丰富较深刻,但书写毛草;4、张涵:立意丰富、感情真挚;6、林泽一:《感谢困难》范读

(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能通过恰当的布局谋篇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品味—》:1、王逸飞《牵挂》;2、袁铭《人生》3、庞一鸣《悟性》;

4、徐心彤《春天》;5、王博《爱》;6、张艳芳《语文》;7、赵明明《水》由水谈到人生,万事万物皆可联系人生;8、季旭《古典诗词》很有档次,有文化品位,范读结尾两段。

(三)、细节生动,意境优美,看出同学们在平时能自觉的积累生活,积累思想,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1、郑立纯:联系了很多生活中的细节;2、王静 胡新月 姚卓:语言优美、结构精巧、意境鲜明范读 。

(四)、语言流畅,富有文采,能恰当的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来构织全篇,并给人美的享受。

1、王晨:语言流畅,进步很大;2、王静;3、季旭4、王恩莹;

5、纪志文;6、郑世姣 范读第一、二段

(此处教师总结,并指名表扬,择生指读优秀段落)

三、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

1、角度过大,观点陈旧(“品味”中,角度过大,不具体,看出是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2、议论空洞,选材不当(“学会感谢”中,空洞的议论为什么要感谢。);

3、引例不当,类比欠妥(例子与中心不符,与事实不符,类比迁移的脱离中心。);

4、书写潦草,有错别字(卷面不整洁,错字严重,袁铭同学题目写错“位”

四、在写作中,感觉还有哪些问题呢?(此处由学生提出,教师归纳成“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

五、请同学范读作文并介绍心得体会

A、请李姿读作文,从立意、结构的角度品评;

B、请侯孟寒读作文,品味其是如何选材的;

C、请庄晓曦读作文,重点从结构、语言的角度去品评;

D、请纪智文读作文,品味其是如何运用语言的。

归纳:1、作文的立意要注意从深度(指人生哲理)与高度(指反

映时代风貌)把握好;

2、作文的选材要注意从细节与意境的优美的角度去把握;

3、作文的结构应从点面结合的原则设计好;

4、作文的语言要做到形象准确,富有文采。

六、总结:

1、课后请传阅优秀同学作文,夏棋、李晶、邵静、张涵、林泽、袁铭、张艳芳、季旭、姚卓、郑世姣;并修改自己的作文;

2、结语:语随意来,只要同学们的思想情感成熟了,有深度了,语言的表述问题就不大了,而这思想、情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反观,对人生的思考,只要同学们不断的加强修治学,就会形成深刻的思维与独特的审美视角,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用心去感受生活,回望深情,守望感动,相信你会领略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风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