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9)1200字以上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11 06:31:30 体裁作文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9)1200字以上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班主任兵法》读后感(9)1200字以上作文

暑假里,我读了班主任兵法,收获颇深,自感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存在很多的盲区,不由对万老师的种种招数由衷地佩服。在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教学事例被作者万玮老师用非常生动诙谐的语言细细陈述,娓娓道来,让我在每读一个故事时仿佛身临其境,每读完一个故事后都会很有感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喜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许多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为我们演绎了多种角色,展示了新生代教师的风采:一位剑法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我读过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落”的委屈,冷静的反思,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我想,只有真心地去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会有这样的好点子。相较自己,有时为了一篇作业,为了课堂上的一句话对学生大发雷霆,也不去想了学生们的感受,实在相形见绌。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学生与你当面顶撞怎么办?你感觉到全班学生内心反抗情绪很激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个原则:自保是第一位。先估量估量、实在不行,先避其锋芒,日后徐徐图之”。这段话,看似调侃,实为至理名言啊!回想起自己第一年的工作中,自己所执教英语的班级中,有个学生当面顶撞我,我叫他出去,他偏不走,又长得牛高马大的,班里的同学也不敢和他对抗,他不出去还好,还用笔在桌子上敲,弄的场面很尴尬。我见情况不妙,马上叫全班同学大声读书,不理他,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了,大约10分钟后,终于安全下课了。仔细回想一下,其这个男生确实比较偏执,但我这个老师也不无责任。凭心而论,我也属于那种胆汁质型的性格,而且第一年教书也没什么经验,倔强地认为我是老师我怕你么,你对我凶,我要比你还凶,否则我会颜面全无。其实,这样任性的想法是错的,在读了《班主任兵法》后,我更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愚蠢和幼稚!与学生起冲突时,尤其是面对一个激动的学生,他在气头上怎么能听得进去你的批评呢?而此时的责骂只会激化茅盾,弄得两败俱伤。而且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冲撞实在是下下策。“遇到这种情况,就该像书中所说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其实我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先冷处理之,课后再找机会与他谈一谈或是创造条件为他辅导一下功课,用真心去感化他,相信、效果会比直接对着干要好得多。

好的班主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他可以为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而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而总体来说,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有要求有宽大为怀。班主任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体谅学生的难处,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犯了错,要尽量原谅他,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有耐心,永远给学生机会。这样的班主任学生自然信服。但是宽容并不等于放纵,该严厉时还是要严厉,绝对不能违反原则。否则将因为自己的过度宽容,而使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得寸进尺,以至于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以为教师软弱可欺。

读完此书,我逐渐认识到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像我们这样年轻的老师更应该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本文将阅读《班主任兵法》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感受深刻,“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有自我独特的思考。

篇一:《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去年暑假去华东师大学习,在本土文化和同事的影响下,我把《班主任兵法》放入囊中,列为党员承诺自学读书计划。

该书执笔者是上海的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分实践篇和理论篇。实践篇是万老师精选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一个个案例就像一篇篇章回“小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充满智慧,读了让人回味无穷,让人留下无尽的思索。理论篇是万老师对《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其中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可见万老师的理论功底之深厚,对哲学思想的深刻洞悉。在深深佩服万老师的同时,我也从《班主任兵法》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一条最重要的启示:

做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关心学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班主任只要心里装着学生,时常牵挂着学生,通过关心能形成师生之间一种情感的良性互动。首先,要从思想上关心。思想上的关心是最紧要的关心。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心弦,就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外在表现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育学生时,应努力寻找学生的共同点,从而获得共同的语言。“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这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把表扬和激励做为教育的主要方

式,挖掘学生潜能,坚信学生是可以越来越好的。这需要教师具有转化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还要有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转化引导目的的教育技巧。在平时,我力争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也许我们会提出质疑:老好人谁不会当?这么大的小孩能自觉吗?学生也说我“刘老师让你罚抄作业也是温声细语、语气平静的”。我不知这是批评还是表扬,但学生又补充一句“刘老师是所有老师中,最容易亲近的。曹思越写作文说你是我们的偶像”。听后我无言,小孩就是小孩。我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反复性的工作。它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孩子,作为一个老师,你愿意选择对你说的话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还恼你,还是选择他这边也许听了也忘,但他知道老师是为他好?先选择让学生喜欢你,再让学生佩服你。你可以和风细雨,不必狂风抱起,但足以滋润心田;你可以不动真气,声嘶力竭,但已让学生潸然泪下。教育的阶段性目的我们已达到了。教育为何让老师这么凶呢?它的本质应是扬善,而非司法的手段是惩恶。只要我们老师有一颗诲人不倦的心,成长需要用过程浇灌。

其次是学习上的关心。学习的过程是艰辛和需要毅力的。学生成绩的好欢一方面取决于接受力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心是否强大。当班级出现抄作业情况,我就在关心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召开班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原因是有空题,老师会罚写。很快方法产生了:在不会题上让家长签字,一方面可以顺利过关,另一方面老师讲解有针对性。发现问题和他们共同解决,学生很领情。对于有惰性,畏难

无学习乐趣的,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学做真人”。给他们讲“最接地气的回答:为什么要学习?”

“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大儿子上学不久问我。

我:儿子,你知道吧?

一颗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

十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二十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大儿子:知道了。

我: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大儿子:丢人。

我:儿子,不丢人。

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后来大儿子说,那次谈话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诱,孩子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

学生主次不分,上自习发作业本一团乱时,我就讲故事关于合理安排时间。

一个小和尚修行很勤劳,整体化缘、打扫、陪施主等,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这看来并没有错,但是小和尚内心却很挣扎,眼圈越来越黑。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去问师傅,“这可怎么办哪?”

老禅师让他拿来一个平时化缘的钵,让他装满一碗核桃过来,小和尚去了。

老和尚问,装满了吗?是啊,再装要掉出来了。

老和尚说,那好,再往里面装大米。小和尚沿着缝隙,又放进去不少大米。小和尚若有所悟:“哦,原来刚才碗没有满。”

老和尚又问,那现在满了吗?现在满了。

那好,再装一些水进去。少半碗水倒进去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这次满了吗?这回,小和尚不敢再回答了。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来。果然,又放进去一些盐。

老禅师问小和尚,“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若有所悟:“时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接着,老和尚倒掉这些东西。拿着又空了的碗给小和尚:好了,这回咱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

先放了一勺盐。

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再往里到大米的时候,水已经溢出来了。

而当碗里已经装满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放得下核桃吗?”

老和尚问小和尚:

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的进去呢?

魏老师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一段历史。”这句话使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神圣与伟大,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爱学生

下页

篇二:《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泰山小学薛惠

在近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到自己始终不得其法。带着期待,我看了一本万玮著的《班主任兵法》。这个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一种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地细细品读《班主任兵法》起来。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我佩服作者能把古代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语》甚至现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来诠释教育现象,那么独到那么精辟。这本书的每一个标题,都有强烈的“吸引眼球”的功能:“倒转乾坤”,“当头棒喝”,“一石二鸟”??吸引着我仔细地将书看完。世界上那些经典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更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是埋在自己的狭隘世界里,看不到外面,苦于找不到出路。实际上,学生需要通识教育,教师也需要通识教育。这是我学习《班主任兵法》一书后的

篇三:《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谈谈“慈不掌兵”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班主任兵法》,单看名字甚是解气,尤其对于一个饱受学生折磨的新手,字缝中迸出的刀光剑影兴许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何况古语有云:“慈不掌兵”,哈哈,天助我也!

其实,通览全书,你会发现:那“隆隆”的战鼓声里分明和着爱的旋律,字字总关情,篇篇都是爱,大音希声——这是真正需要用心聆听的强音!

慈不掌兵?

是的,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善良的背叛,一个闯入敌阵的将军,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手起刀落,斩敌马下。

人,因其群居性而有了社会,有心之恶、无心之过让这个社会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然而,向善的天性为人类指明了方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而无辜,赤子丹心,奈何后天的习染让他具有了太多的不良习气——积弊已久的、初露端倪的、正在形成的、还有即将出现的??

教育,正是一条漫长的除恶向善之路!

“除恶务尽”,听上去几近心狠手辣!但这也许正是一个教育者对“慈不掌兵”该有的诠释。

“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作为教育者,必须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方能除恶向善,恢复人性的美好。

不过,这“恶”仅仅指孩子后天的不良习气,与孩子无关,投鼠忌器,真的大有必要!作者在书中几次提到,本书曾遭到不少质疑,大概与此不无关系。

人类是感性的动物,容易爱屋及乌,也恨屋及乌。身处这个纷杂的社会,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性,实属正常,我们应该给予同情和爱怜,这就是慈悲——老师应该都是菩萨、是佛!

“兵不厌诈”,班主任兵法对付的是学生身上的恶习,而不是孩子本身。

参透此中玄机,可以制暴(脾气暴躁的“暴”),本书作者便是例证。

“不要成为冲动的奴隶”,这是作者对我们的忠告。

坏脾气不能消灭坏习惯,却能吓坏孩子。

有时候发脾气只是一种手段。表面愤怒,内心平静,这是一种境界。

有时候教育需要冷静旁观,权衡得失利弊。此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记录了我儿子的一件小事,现录于下:

周五中午,刚吃过饭,儿子便蹭到了我的办公室,看着茶几上的小面包伸出了小手。

“刚吃过饭不能吃零食!”我喝住了他。

“我只是看看。”儿子狡辩。

“赶快走吧,该回宿舍了。”我再三催促,小家伙磨磨蹭蹭就是不肯离去。

“要不,爸爸允许你拿一个,赶快走吧。”为了早点把他打发走,我做出了让步。

“那好吧。”儿子迅速拿了一个,一把扯开,吃着走了。

没过半分钟,小子又回来了,我扭头望着他,还没等我开口,便道:“老师说让拿箱子哩。”

“赶紧走。”我没好气地催促。

小家伙拉起箱子,走到茶几旁,顺手抓了一个面包,向门外溜去,我急忙回过头,假装没看到。

30秒不到,他又回来了,在门口把箱子放下,顺手又从茶几上抓了一个面包神秘兮兮地向我走来,“爸,我忘了临走前得送你个礼物。”说完,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扭头跑了。

“本来刚吃过饭不想让他吃零食,结果小子左缠右磨顺走了我三个小面包。我是吵他呢?还是不吵他呢?”我对着被关得死死的门,很认真地思考着。

此文刚刚在空间挂出,便遭到了同事们的不少“批评”。有的说我不够坚持原则;有的说不能怪儿子,都怪我;有的说既然要求了就要执行,如果不能执行,干脆就不要要求!

对于这些善意的批评,我不置可否,因为他们说的都太对!我在想:

有时候,对了就一定好吗?

世间的所有事情,一定都能分出个善恶吗?有没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呢?有没有说不上善,但也说不上恶的呢?

慈不掌兵?

——我也是醉了!

建业小哈佛双语学校张志红

2015年9月23日夜

篇四: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赵建辉

当我

能像万老师一样也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文写下来呢?之后大家再一起交流、探讨,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提炼出精华的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和提高。美国的波斯纳就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不正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了吗?实践——学习——反思,这是万玮老师成长的印记,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遵循的成长规律?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做为老师,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去做正确的事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尤其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不但要有爱心更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特别赞同在序中薛农基老师说的话: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的和震撼式的。我们的教育,总的来说,比较注重、倡导春风化雨、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育方式。然而,从《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重视“感化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常常会运用“震撼式”的教育方法(该书“实践篇”部分的“黔驴发威”“当头棒喝”“激怒制怒”“以毒攻毒”等文章记述的就是作者这类的教育事例)。这种教育方法,因其在形式上与“感化式”相对立,往往被视为教育的“禁区”。然而,“震撼式”方式是否就不好,就不能采用呢?其实不然!很多的“问题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在他们的心理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许多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对他们收效甚微或几近无效。这时,“震撼式”的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反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人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时候,那些恶习顽疾才可能崩溃,新的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建立,这与治病的“沉疴用猛药”是一个道理。

许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得要有好的策略,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标,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吃一堑长一智。”虽然“兵法”中招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大爱之心,争取成为一个“用心”的人,相信通过今后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加反思,工作定会越来越顺利,越做越舒心!

参考资料——《班主任兵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