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生活中的大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16:11
客家人生活中的大事
客家人生活中的大事
客家人生活中的大事
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婚姻礼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也叫“行大礼”,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门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行大礼”前,有的在“大礼”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璧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传统喜庆习俗
1.诞生礼仪
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
催生
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鸡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送大阉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百岁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
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 (现在好像已经无此礼仪,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没有了).
3.寿诞礼仪
做生日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 (此习俗亦已简化,只做大寿:六十岁以上)
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4.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客家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座.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传统岁时习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
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