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揭示“死海不死”之谜(3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09:23:55 小学作文
揭示“死海不死”之谜(35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揭示“死海不死”之谜(350字)作文

  今天,老师跟我们说:“你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人直接跳进死海不会沉下去?”这个问题把大家问住了,老师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在做实验前老师先让我们想一想这个问题,我想:这肯定跟盐有关,因为盐水的密度很大。  

  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准备了一杯水、一个鸡蛋、一些盐。先把鸡蛋放进没放盐的水里,鸡蛋沉下去了,此时我对这实验有了很多的神秘感。老师把水加了一些盐,再把鸡蛋放进去,鸡蛋有些反应了,向上浮升了一点,又放了些盐,鸡蛋马上浮了上来,这时我迫不及待的拍起了小手,果然不出我所料。现在老师跟我们讲道理了:“因为没放盐的时候水的密度比生鸡蛋的密度小,放了盐之后水的密度比鸡蛋的要大,所以蛋才会浮起来。”这时我联想到了轮船,轮船从江湖开到大海,到了大海轮船就会向上浮一些。  

  “死海不死”之谜终于被大家一起揭开了,此时我们的心比吃了蜜还要甜。  

篇一:我发现了死海不死的秘密

我发现了死海不死的秘密

在很久很久以前,罗马帝国主义的统帅曾经下令把俘虏扔到死海里淹死,可俘虏们却屡次漂到岸上逃走了。对于这个传说,我感到疑惑不解,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资料上说死海的含盐量比一般的海水要多的多。我又产生了疑问:盐分跟浮力有什么关系呢?我决定自己做实验揭开这个迷。

我找来一个鸡蛋和一杯清水,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晃晃悠悠地沉了下去。我往水中撒了几勺盐,鸡蛋晃了晃,又沉了下去。我心想:难道盐越多,浮力越大吗?于是,我狠狠心,拎起盐袋,一些流沙似的盐溶入水中。鸡蛋好象受到了惊吓,翻了个身。啊,胜利在望了,加油啊!可是鸡蛋好象不听使唤似的,又沉入了水底。我失望极了。仔细一看,原来杯底积了一层厚厚的盐。哈,盐还没溶化呢!我用筷子使劲搅拌着水,想快点让盐溶化。鸡蛋也仿佛穿上了救生衣,挺着个大肚皮,摇摇晃晃地浮上了水面。我不禁大喊:我成功了! 妈妈闻声赶来,瞅瞅这一切,全明白了,直夸我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篇二: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怎样拟写新奇醒目的小标题

《惟“险远之地”见“奇观”》 《论生活中的“花”与“刺”》

《论“带刺”的玫瑰》 《花伞》

《水乡的桥》 《五环旗》

《妹妹的圆脸》 《荷叶上的露珠》

《春雨潇潇》 《还是我去干》

《洗礼》 《他和她》

《红雨衣》 《从净化自己脚下的那块土地开始》

《动口与动手》 《梧桐树下》

《树皮“爆响”的话题》

5、 运用修辞法

[1] 对比式,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一位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 “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

[2] 比喻式, 2000年有一考生拟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该考生把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 判断题和问答题”分述,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新颖独特。

[3] 夸张, 以“挫折 ”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4] 反问, 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5] 设问, 以“效率”为话题——《我今天做了什么?》

[6] 借代,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 ”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7] 对偶, 以“环保”为话题——《 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8] 拟人, 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 球就诊记》

[9] 呼告, 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 ”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10] 引用诗句,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洲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其它还有:

倒装式, 《{回来吧!妈妈}》; 顶真式,《人贵有志,志在奋斗》

仿词式,《战胜脆弱,从心做起》;矛盾式,《死海不死》等等。

数学式:

采用数学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例如:

数学中的恒等式 [“勤劳×高科技=致富”]

不等式 [成绩≠素质]

荒谬式 [99+1= 0] 其中 “99”代表合格产品率,“1” 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篇三:“死海不死的密秘”

说明文 《死海不死》教案

《死海不死》教案设计

包兰芳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 的方法.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教学设想

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

1 解释词语:〔安然无恙〕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不读(jù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谕告〕告诉,使人知道. 2 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 失生去命 B 不顾性命,坚决 C 不活动,不灵活 D 不通的 E 指"干涸"

F 固板 G 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楸S樱叛筒凰馈 A)

二,导入新课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

三,分析课文

1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

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钠盐,钙盐,钾盐)之多,再用一个比例数字指名各种盐类在海水中的比重,这样"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确切的说明.最后,再用其比重与人体的比重作比较,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这几个数字对于说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说明效果.读到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绘的死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人不会被淹死等奇异现象的科学道理.

死海不死

三)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四)数字,一般分为确数和约数两种.认真阅读课文,划出表确数和约数的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讨论作者思路.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怎样划分,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成.本文共8小节,有几种划分层次的方法,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用.(追问:除了课本上谈到的作用外,"死海"海水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哪些作用 此问题意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随机点评.)说"真的要死了",指的是海水的逐渐消失,干涸.

2 集体朗读7—8自然段.

四,讲析说明方法.

1, 提问: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

主要有两种:举事例,列数字.

2 ,提问:假如把举例的两个神话,传说删掉行不行 为什么

小结:如去掉两段事例,读者也可从中了解到有关"死海"的知识,但可读性就减弱了.写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特别是说明文,仅注意科学性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3 ,运用列数字说明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大家划出有关表确数和约数的句子,思考数字说明的好处. 指名学生朗读,回答问题.

小结:说明海水的浮力用的是确数,这是经科学测算而定的;死海的地理位置,面积也是确数.运用约数的:"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可使被说明的事物具体可信,去掉有关数字.或都运用约数,就会使文章的可读性,可信性大大下降.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文后揣摩,运用五,理解"死"的不同含义.

2 给课文插图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200个字.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 172—1 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 021—1 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