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浓淡相宜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0:29:19 字数作文
浓淡相宜的意思字数作文

篇一:第七讲 浓淡相宜 疏密有致

第七讲 浓淡相宜 疏密有致

一些写得不生动的作文,除了内容、语言的毛病之外,还常常有结构上平铺直叙、废话连篇、而关键的地方又写得不透等毛病,这些作文的作者还没有掌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的基本功。在这一讲里,我们就来练习怎样处理好“详写、略写和不写”的关系,使文章写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生动、实在。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幅照片,初步体会一下“浓淡相宜、疏密有致”这几个字的含义。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

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一、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

三、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

四、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

我和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课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有名的小球迷。上星期体育老师宣布:国庆节前要举行一次全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日子过得真快,乒乓球赛开始了。在预赛中,我和姐姐都战胜了对方。最后决赛的一场,恰恰是我和姐姐争夺冠军。

决赛那天,礼堂正中放着一张绿色的球台,周围坐满了人。窗户外边也挤满了小脑袋,大家都在不住的议论。有的说:“姐姐的把握大一些。”有的说:“不一定,妹妹打的才棒呢。”体育老师在场内忙碌着,来参观的老师也帮着维持秩序。我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突突地跳得厉害。

体育老师叫我们进场,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加发慌了。试球的时候,我只看见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只知道网子那边是姐姐,至于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紧张,我都没有注意。才试了几个球,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

决赛正式开始了。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第三局先由我发球。我发一个正手球,发一个反手球,接着连发两个长球,又发一个短球,总之不叫姐姐摸着我的规律。碰上姐姐打了稍高的球,我就用力扣杀。姐姐也毫不示弱,连连攻我的反手,还打出旋转球来使我接不准。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

紧紧咬住,5平,6平,7平……还好,是我领先了一分,交换了场地。老师和同学为我们鼓掌,有的还喊:“小球迷,加油啊!”

最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我每一板都打得很小心,也不放弃攻球的机会。有时姐姐打过来的球又快又硬,我都把它挡回去了。当我以20比19领先一个球的时候,姐姐大概是急着要追成20平,猛然抽了一板。我正担心对付不了,球却弹着网子,出界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决赛结束了。

[评析] 本文记叙了一次乒乓球比赛的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但由于作者善于剪裁、布局,该密时细笔描绘,该疏时粗线勾勒,文章写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精彩纷呈,扣人心弦。一是略写预赛、详写决赛;二是写决赛也不一一铺陈,局局铺叙,前两局粗做介绍,第三局细密描述;三是,第三局也不每球必写,前20个球是概写,最后一个球是细描。如果本文不是如此处理疏密详略,而是平均使用笔墨,预赛、决赛、每一局、每一球都写道,那就势必长而单调,多而无味,不成其文,更不用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了。

一篇文章有详写、略写和不写的要求,一段话往往也有这方面的要求。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一段话:(同学们想一想:一段话不就是一篇小短文吗?)

“噼啦啪啦,噼啦啪啦”,一挂鞭响过后,全家围坐在桌前准备吃饭。这时,大姨提议出节目,大家一致同意。不用说,首先出节目的肯定是小文带领的“幼儿帮”,他们手拉手又唱又跳,真惹人喜爱。然后登台的是我们“青年派”,在龙歌的率领下我们挑起了充满青春朝气的迪斯科。“成人组”也不甘落后,合唱了一曲《合家欢乐》。压轴的是姥姥姥爷的“秧歌舞”。自录的秧歌舞曲一放,两位老人在饭厅里就扭起来了。姥爷手中拿着红扇子,不停地左右晃动,扇面上的小金纸闪着光,映着我们一家人的笑;姥姥扭的更起劲,他手中的红绸带似两只红蝴蝶在她身边上下飞舞。在热烈的掌声中,两位老人获得了这次节目比赛的“一等奖”。

讨论: 这段话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内容是什么?哪个层次是 详写?哪些是略写?把详写的地方也略写有什么不好?只保留详写的内容,把略写的内容都去掉好不好?再想一想,这段话可能去掉了哪些“不写”的内容?

·写作训练·

1、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弧里填写一段详写的文字。

学校运动会开幕了。你瞧,赛场上运动员个个英姿飒爽:跳高运动员像海燕一样轻盈地掠过横杆,铅球运动员用尽全身力气把铅球掷向最远……。赛场外,加油声、喝彩声、鼓掌声连成一片。你看,( )同学们欢呼雀跃。学校运动会开得十分精彩激烈。

2、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弧里填写一段略写的文字。

上课的铃声响了,这堂课是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学习。只听“哗”的一声,有一位同学吐了,吐得满地都是。教室里乱了起来,( )就在这时,同学A走了过来,他个子不高,白皙的脸上带着一副眼镜,长得干干净净的,他的学习成绩在全班是数一数二的。只见他拿着扫帚和撮子,一点一点地把那位同学吐出来的都扫到撮子里,他并没有说一声“臭”,他扫的是那么认真那么干净。看见他这样做,( )。教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3、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下面十个材料。选中的材料,在括号里注上“详” 或“略”字样,不选的材料,在括号里画上×,并口头说明所以这样取舍的原因。

中心思想:通过王可学习英语的几件事,表现他谦虚好学的精神。

① 早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校园美丽而幽静。( )

② 王可背着书包上学校,进了教室后,他立刻洒水扫地,累得满头大汗。( )

③ 早自习时,王可向学习委员吴健请教几个英语单词的读音,他学得非常认真。( )

④ 同桌陈正嘲笑王可英语发音不准,干学不会,拙嘴笨腮。( )

⑤ 王可放学回家,一路上请同学帮助他矫正英语发音的错误,甚至还向英语成绩比他差的同学求教。( )

⑥ 马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陈正骑着自行车从大家身旁掠过,并和大家开玩笑,说他要

飞到家,好去看电影。( )

⑦ 上英语课,老师让陈正读课文,陈正读不上来,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后,王可热情地帮助陈正读英语课文。( )

浓淡相宜的意思

⑧ 陈正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习太枯燥,王可找他谈话,耐心地说服他,帮助他。( )

⑨ 期末考试,王可英语的笔试成绩居全班第一,口试成绩也很优异,可是他还是请求一位口语比他好的同学帮助他继续练习口语。( )

⑩ 一天,王可的嗓子疼痛,全身发烧,只好在家休息。他躺在床上预习英语遇到困难,正好吴健来看望他,他立刻向吴健请教,请吴健的帮助下,他还纠正了两处翻译错误,心里很愉快。吴健走后,他又读了一会儿,方才罢休。( )

4、(作业)下面一篇作文的主要毛病是主次错位,此外还有编造漏洞、用词不当等毛病。请你首先把毛病找出来,然后把它改写成一篇详略得当的文章(不得改变原文的标题、中心意思和主要情节)。

暴雨中的身影

七月的一天下午,天空还是那样瓦蓝,太阳像一盆火,靠得大地直冒烟。忽然,天色暗了下来,树枝儿停止了摆动,天气变得格外闷热,使人喘不过起来。一会儿,又刮起了狂风,把地上的灰尘刮得到处乱飞,大树在风中猛烈的摇晃。

抬头看天空,只见浓浓的乌云像排山倒海的浪涛,汹涌着。忽然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给万物罩上一层银光,紧连着“轰隆”一个惊雷。霎时,暴雨像天河决了口一样铺天盖地倾泻。

我与云霞一起打着小花伞回家。我还要冒雨去接爷爷。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了,只有水雾笼罩在空间。忽然,我看见一个身影在暴雨中蹒跚的摇晃着。近了,原来是一个老人,那无情的冷水从老人的身上淌了下来。突然又有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雨中钻了出来,是云霞。他看见了老人,把手中的伞遮向他。两人共一把伞走到我跟前,又向前走去。

雨还在下着,雷声还在响着,我望着两人的身影却愣着,那个老人,就是我的爷爷!

篇二:浓淡相宜

浓淡相宜

“浓”是激情,是热血,是一颗浇不灭的赤诚之心;“淡”是宁静,是平淡,是看开一切的豁达之绪。二者都是人对于生命、生活的一种看法与态度,而看似对立的两个极端又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人生如画,一个人若能在浓淡之间合理布局,便可描绘出那幅属于自己的多彩画卷。

年已七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待事业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激情的童心,已在那片如自己生命般重要的试验田上坚守了半个世纪。日复一日,每天做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工作,实验,观察,记录。在外人看来,田间的生活艰苦难耐,实验也是同样的枯燥无味,而袁老身边的人却说他身上总有股使不完的劲儿,就像个孩子一样。正是因为他对于科学探索浓浓的兴趣,赋予了他这一路走来的激情与动力,浓,成就了他收获的画卷。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袁老这样称呼那些日渐高大、饱满的稻谷,当他漫步于“孩子们”中间,看着他们一天天比自己还要高大,抚摸着他们每一个,仿佛能看到就在不久的未来,世界上无论多么贫穷的角落都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少一些受冻挨饿、少一些食不果腹。三百、六百再到今天的九百公斤,那份对于世界浓浓的博爱让他继续奔波,并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坚定信念,在事业的追求中不懈前行,也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用这种不因年龄而褪色的热血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对于因为成就而带来的荣耀、关注与掌声,袁老又表现出一种成熟的淡然,“我只是一个农民”,他总喜欢用这种似乎有些自嘲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身份。面对美国开出的巨额邀金他淡然回绝;面对各大媒体争相曝光他也只是笑笑说“我还是更喜欢试验田里的生活”;而面对国家授予的最高科技成就奖他也将其全部捐给了自己倾尽一生的事业。我想无论将来一千、一千五甚至是两千公斤这种丰功伟绩,他还依然是那个奔波于家与试验田的普普通通的农民,还依然会用那平淡如水的心境面对掌声与喧嚣。淡,让袁老心如止水,创造一个个奇迹;淡,让袁老虚怀若谷,获得多少人的尊敬;淡,让袁老的贡献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真真造福人类。

我们也一样,要用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还要在小有成就时学会用淡泊一切的胸怀帮助我们继续坚定的前行。

色浓叶茂的稻谷丛中,一个平静的老人正在细细清点着每一棵枝芽上的谷粒,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一个大智者的浓与淡。无意之中为我们描绘出那幅多彩的画卷。

文章整体很棒,解决了几个问题:1段落太长的问题;2说理的倾向性;3反复点题;4首尾呼应问题。请在写作中有意识的践行这几点。

1

篇三:作文 浓淡相宜

浓淡相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淡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浓之美。浓墨如云,淡墨如影,浓淡相宜,此乃浓淡之美。

淡之美,如菊,如兰,如梅,如竹,菊花高洁,黄蕊吐丝,花瓣似瓜,淡得清高;兰花雅致,于幽谷深露中生长,于月明清风中吐芳,淡得雅致;梅花傲岸,怒放冰天雪地,胜得雪花一段香,淡得高傲;竹子清(“清”应改为“青”)翠,叶竿修长,叶片如绿玉般欲滴,淡得雅致。

宋人淡如菊、淡若兰,淡似梅,淡像竹,宋词是烟波浩渺的云海,是山水画中浅浅的一抹,是天上淡淡的一片云。捧一缕烟,是宋的暗香浮过。宋人喜喝茶,总爱写山间的清风、海上的明月、杯里的翻江倒海、杯外的风花雪月。历史如画,宋人、宋词便是那画卷中淡淡的一笔,写不尽的暗香盈袖,绘不尽的菊黄梧桐,说不完的欲说还休。

一幅画总有稀疏浅淡处,宋人的精勾细描增加了疏影横斜的美,那么画中浓墨的一笔便是唐了吧!

浓之美,如墨云遮山,如长虹贯日,如血染城池,浓得热烈,浓得张扬,浓得愤怒。狂风欲来的天空黑云如墨,遮蔽天日;雨过天晴的天空长虹为桥,连接天涯海角;外族入城,血染江河,横尸遍野。

唐人开放、热烈、张扬。红酥手、黄滕酒,岂是唐人的骄傲!(改为:只是后代宋人的骄傲;)挥马疆域、驰骋沙场才是唐朝男儿本色。大漠黄沙飞扬,铁骑刀枪下见其真章。饮一碗烈酒,直烧得眼中充血,肠若火烧,唐人与沙皇作战,囤粮草,修江渠,皇帝振臂一呼,千军万马沉伏。唐人也有娱乐,也爱作诗。唐朝锦绣王国里尽出才子佳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奔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潇洒,唐朝的诗人李白便是才子中的奇材(“材”应改为“才”),如一颗星星点缀在唐朝的盛世画卷中却不失光芒。

中国的历史有了宋人的山水明月,有了唐人的江山美人,才能绘出浓淡相宜的盛世画卷。

篇四: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

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

少年时代读李白,喜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羁,羡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纵情欢乐,敬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那个年纪,感情浓烈,一腔热血,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刻骨铭心的爱情,坚守两肋插刀的兄弟义气,坚信“成王败寇”的人生意义。

年纪见长,看清了世事沉浮,看淡了人情世故,逐渐能体会与欣赏苏轼的淡泊。敬佩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那种无悲无喜,胜败两忘的人生态度,期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朴素相守,而最喜的是“人生有味是清欢”。

知味·清欢有味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曼曼。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生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什么是清欢呢?对于苏轼而言,他的清欢是春日里与友郊游,在南山里喝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这样的清欢不是来自山珍海味、声色犬马,与物质条件无关,而是来自对平静简朴的生活的热爱。在这个时代,山珍海味、繁华热闹最是容易获得,而清欢可就难了。同事朋友相聚,一赴酒局,觥筹交错,伤身伤神,去风景名胜一览祖国风光,各景区皆拥挤不堪寸步难行。说清欢难寻,难寻的是一个环境。我喜欢的一个场所是在茶室里。若暂无俗事挂心头,便泡上一壶好茶,或三五知己围坐,或独自品饮,茶中清欢静静品之,仿若置身苍山绿野中,真味无穷。这种清静的时光,这样清淡的欢愉,我想,就是苏轼所说的“人生有味是清欢”。

岁月·浓淡相宜

后人在“人生有味是清欢”这句诗前加上“岁月浓淡总相宜”,也别有一番意味。年轻时的“浓”有浓的意义。那时的你野心勃勃,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 ,那时的你坚韧不拔,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那时的你多情似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而当繁华历尽,方知平淡是真。往事重温如故,逐渐体会生活之外的韵味,此时的“淡”有淡的味道。岁月的积淀,让你在事业与生活中游刃有余。当年无法释怀的执念,时至今日,已可一笑置之,抬头只见乌云散去,一轮明月当头。此时的你,是“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苏轼。岁月浓淡总相宜,浓有浓意,淡有淡味。

最后,奉上正山堂茶业出品的“知味”、“岁月”好茶,好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与诸君共品清欢味。

篇五:蛮有意思的

蛮有意思

曾看到过一个日本女孩写的一段文字:清晨,校园的篱笆上,一串珍珠似的露水挂在一张破旧的蜘蛛网上,随风轻轻摆动,又“啪”的一声滴落在一朵蓝色的牵牛花上,挺有意思的。而雪飘落在一家很穷的农户的院子里是没有意思的。特别是一个老婆子吃着梅子,装着作出很酸牙的样子,是没有意思的。

读着这样的文字,想一想当时的场景,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确实是蛮有意思的。世界是由画面组成的,动静有致,浓淡相宜的画面,当然会心荡涟漪,情生爱意的。把两个不搭配的事物生拉硬扯地搭在一起,当然会觉得别扭。

相宜或者说相配,才觉得好看、有意思,这话原是不错的,我以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今天上午,在老学校门卫口发现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画面,却改变了我的一贯看法。我走过去时,远远地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很惬意地躺在一张旧藤椅上,手捧一本很厚的书,神情专注地看着,脸上挂着别样的孩童般的微笑,嘴巴因微笑而蹙缩成一朵菊花。我想,他肯定在看《水浒传》之类的老人书吧,便走过去,随便地看了看书的封面,不想竟是一个怒目金刚的少年拿着一柄宝剑,从天上飞斩下来的画面。不用说,一看便知是现今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喜欢看的炫幻类书。我想这书一准是他教书的女儿从课堂上没收来的战利品,但这老头儿居然看得津津有味,眉开眼笑。夕阳照在他的脸上,也照在他看的那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幅似乎有点不搭调的画面,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上次到街上去买菜,路过一家杂货店,往里面一瞧,居然发现有两个摩登少女在一张小方桌上上演车马炮大战。这与我们常见的在街头屋角两个老头挥车驱马的场景又大异其趣。但我看了以后,觉得蛮有意思的。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间之美,亦千差万别。如果以自以为是的一孔之见来归纳这个世界,无异于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一个九十岁的老汉,每天一大早穿上旱冰鞋,拿上空竹,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一个公园,与一群小伙子斗力争技。虽与年龄不搭调,但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

一个黄口小孩,头戴军用帽,腰系宽皮带,口吐莲花,唱到:“刁德一??”虽与时代错位,与年龄相悖,但我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

一群老奶奶,身穿花洋衫,足蹬红皮靴,脚下生风,眉角生色,跳着踢踏舞。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

一对山里人,吃着粗干粮,养着的一头老水牛,居然会拉灯。人家愿出十倍价收购,可是他们摇摇头,说:“出再大的价钱,也不卖。”让人看了眼睛湿润润的。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

??

道生万物,物各有理:心生万象,象必成趣。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