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文言文《蛛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4:31:15 体裁作文
文言文《蛛蚕》体裁作文

篇一: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一)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

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

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

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

“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此指所吐之丝。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

嘴金光灿灿。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④文章:带花纹的织品。⑤

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⑦枵

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解释加点词:

⑴蛛语蚕曰 语:

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 固:

汝心之固 固:

我义固不杀人 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句: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 则 其 巧 也 适 以 自 杀 不 亦 愚 乎

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 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

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二)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

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

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⑵ 吾徒相教 徒:

徒以有先生也 徒: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三)李将军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匈奴闻之 闻:

(2)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

(3)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走: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见广,以为诱骑 见:

归来见天子 见:

见往事耳 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原句: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句:

(2)原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句:

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 ;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 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找出并写在下面。 答:

(四)帝置酒雒阳南宫

帝①置酒雒阳南宫,上②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填④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⑥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上:尊指刘邦。③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④填:通“镇”。⑤饷馈:军饷。⑥范增:项羽的谋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A.帝置酒雒阳南宫 置:安置,安排

B.因以与之 与:赐予

C.决胜于千里之外 于:到

D.项羽不然 然:这样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与天下同其利 与:

选贤与能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原句: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译句:

⑵原句: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句:

4.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②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5.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

答:

(五)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会有土寇 会:

⑵几为所擒 为:

⑶使试于一村 使: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自谓可将十万 将:

出郭相扶将 将:

晓雾将歇 将:

3.翻译画线的句子:

原句: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译句: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

(六)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ǔ):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即是自不好学 即:

⑵然今遣汝者 遣:

⑶不然,则徒劳费 然:

2.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 D.旧有的,原来的

⑴力改故习( ) ⑵故令汝一行( ) ⑶故弄玄虚( )

⑷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3.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既 不 能 如 此 即 是 自 不 好 学 已 无 可 望 之 理

(七)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⑴,国人尽服之⑵。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⑶。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⑷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晏子春秋》)

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丈夫:成年男子。(2)服:穿。(3)相望:彼此看得见,

指到处。(4)内:指王宫内。

1.下列“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之意的( )

A.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 国险而民附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

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 吾道一以贯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译句: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 使 服 之 于 内 而 禁 之 于 外 犹 悬 牛 首 于 门 而 卖 马肉 于 肉 也

5.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答:

(八)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 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从师读 从:

⑵以袜实米 以:

⑶负以致师 致:

2. 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师乃受 乃:

去后乃至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译句:

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 知 之 亟 归 以 袜 实 米 满 之 负 以 致 师

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九)吴宫①遗事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

篇二: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一)细柳营

答案: 一.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 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 是 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答案:1、 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

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 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答案:1.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1)代老妪(2)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六)《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1、 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 B ⑵ A ⑶ A ⑷ D 3、 A

4、 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5、 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七)不食嗟来之食

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八)锡饧不辨

答案: 一、 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迎求”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 2.“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距离) 叩其故(问 ) 叩石垦壤(敲打 )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 殊不沾污(很;甚 )

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三、“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哄

答案:一,回答: 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的主张

二:回答 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 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三:解释词组

1.没有一个肯效死的 2.怎么办 3.艰难困苦的岁月。。。 4.没有(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告

(十)卖柴翁殴宦者

答案 1.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之,代词,指柴) (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之,代词,指农夫 )

(3)今以柴与汝 (以,介词,把 ) (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 以,介词,用 )

(5)我有父母妻子 (有,动词,表存在) (6)我有死而已 (有,副词,只有 )

2. 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宦者”和“宫使”对百姓都是残忍的掠夺,手法都是一样的,用没有什么用处的绢代替货币。对这两个人物,作者都是用行动描写的方法来加以刻画。

3.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 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汝,尔。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答案 1.但是 大户人家 报酬 对??感到奇怪

2.D(表承接,译为“并且,而且”;其他三项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

3.C(“来”,其他三项可译为“用”、“拿”)

4.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答案 一.原因是:向外宣布禁止,而自己不止,庶民当然继续效仿,渐成风气耳!启示:(1)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2)任何事情都应当以身作则

二.翻译(略)前者喻指在宫外不许女人穿男人的衣服,后者喻指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 。 (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 人们把“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转化为“ 挂羊头卖狗肉”,用来比喻表里不一致的虚假作风,以好的名义做招牌)

三.B 四、1.禁止 2.王宫内 3.??的人 4.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答案 1、C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3、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4、 C 5、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十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答案 1、从??以来;吃;去掉;想。 2、D

3、第一个括号填" 我",第二个括号填"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

答案 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 高度评价。 第二段: 生活状况 。第三段: 积累素材。 第四段: 成书时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① 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答案;1、伐 (讨伐 ) 旦(天 ) 子(指年轻人 ) 延(伸长 )

2、(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句:( ) 看不到加点的字无从回答(2)如是者三旦.字:句:( )

3、(1)[螳螂 ]欲取蝉,而[螳螂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 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1)《螳螂捕蛇》写了 螳螂 和蛇 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2)《螳螂捕蝉》写了蝉 、螳螂 和 黄雀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看不到画线的地方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

答案1、(D) 2、翻译:学习,是为了求得上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和轻视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别人自然象对仇人那样恨他,象对鸱枭那样讨厌他。象这样以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十八)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答案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汝乃枵腹而营口。

2、口吐经纬(蚕丝)遂为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3、(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带花纹的织品)(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为自己打算 )

4、(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它们)(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东施)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偷鸡者 )

5、(1) 蛛:利己不利世 (2)蚕:利世不利己

6、作者赞扬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批评蜘蛛的冷血和残忍 =从感叹社会上这种人太少了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十九)答谢中书书(节选)(陶弘景《陶隐居集》)

答案 1、俱(都) 沈(沉潜) 竞(争相)复(再) 2、( D)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十)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徙焉(搬迁到这里) 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就) 遂(于是)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二十一)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 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 ② 反归取之。 (反同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履)(3)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尺码) 缺少第四题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提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二十二)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二十三)齐庄公出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不量力而轻敌: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

(2)此为人:如果这虫子是人

2、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看见一只小小的虫子举起双臂阻挡车轮前进。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螳臂当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二十四)予产不毁乡校

一、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导/毁

二、解释加点的词。1.郑人游于乡校 (休闲聚会)2.以议执政之善否 (来) 3.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 (减少)4.譬之若防川也 (堵塞)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为什么不把乡校毁了。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3.吾闻而药之也。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二十五)河中石兽

一、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C)

三、分析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四、翻译第三段。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笑着说:"凡是掉进河里的石头,应该到上游方向去找.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轻,水流不能冲走石头,而反激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被冲激面的地方侵蚀泥沙,形成陷坑,越激越深,深到石头底部半边悬空时,石头必然倒进陷坑.像这样再次侵蚀,石头就再次向前滚动,如此一再翻滚不停,石头就会逆水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沉落的深处去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

(二十六)良马对

一、选文中岳飞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饮食/精力。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二、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三、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然非精洁不受 (然而) 2.若无事然。 (的样子)3.不幸相继以死 (而)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

(二十七)胸有成竹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呀)(肯定) 2.岂复有竹乎(呢)(反问)3.少纵则逝矣 (了)(感叹)

4.苛政猛于虎也 (啊)(判断)

三、 解释加点的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幼芽) 2.岂复有竹乎 (再)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添加)(堆叠) 4.以追其所见 (追索)

四、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说》)

1、与“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 (A)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C)

篇三:8下文言文

八下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

一.张仪受笞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①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②且③盗尔城!? (选自《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注释】①.而:同“尔”,你的。②.顾:却,反而。③.且: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掠笞数百( )②.安得此辱乎( )③.已而楚相亡璧(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

3.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的“足矣!”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4.张仪受辱后,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继续努力,终成大业,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1.①.用竹板打 ②.怎么,哪能 ③.丢失2、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快要盗取你的都城了!3、张仪的意思是说,只要舌头还在,他的本事就还在,就继续游说诸侯,就能昭雪耻辱,成就大业。4、表现了他落魄不落志,志向坚定,胸怀豁达,光明磊落的性格特征。

译文:

张仪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天下诸侯。他曾经在楚国宰相一起饮酒,后来楚国相国丢了一块玉璧。楚相的门客认为是张仪偷的,说:?张仪生活贫穷,品德低下,一定是他偷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几百鞭子。张仪始终不承认,最后只好把他放了。

张仪的妻子说,?哎,要是你不读书,不到处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对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说,?舌头还在。?张仪说,?那就够了!?

(后来)张仪做了秦相以后,发出文告对楚相说:?我以前和你一块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现在)你要好好守着你的国家呀,我快要盗窃你的都城了!?

二.板桥诵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

①②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

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

③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家书》

注释:

①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②奥区:奥妙的境界。区:区域,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③箸(zhù):筷子。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

⑵人咸易之 .

⑶由卑及高,由迩达远 .

⑷或当食忘匕箸 .

⑸或对客不听其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3.回答问题。

⑴写出描写郑板桥刻苦读书的语句。 ⑵找出反映郑板桥读书时往往进入忘我境界的句子。 ⑶郑板桥 “善诵”的原因是什么? ⑷从郑板桥的“善诵”,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⑴稍稍,稍微 身材高大 ⑵看不起,轻视 ⑶近 ⑷吃 ⑸有时 2.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 3.⑴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⑵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⑶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⑷读书要勤奋刻苦,要有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译文: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和特别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身材高大了,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来探求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发挥。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板桥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不听他们的说话,并且忘记了连自己说的话也忘了,这都在记忆书上的内容,并且在默默的背诵。这样。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三.吕蒙正拒玩物 吕蒙正①为相,有以古鉴②献者,云:?能照二百里。?公曰 :?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为③??

又有以古砚求售者,云:?一呵④即润,无烦注水⑤也。?公曰:?就使一日能呵一担水,亦止值十文钱而已。?————选自《两般秋雨庵随笔》

注释:

①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北宋河南洛阳人。太宗、真宗时三次任宰相。 ②古鉴:古镜。 ③为:语气助词,表疑问。 ④呵:哈气。 ⑤无烦注水:不须麻烦给砚台滴水。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有以古鉴献者 ( ) (2)安用照二百里为 ( ) ..

(3)一呵即润 ( ) (4)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 ) ..

2、翻译句子

(1)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为?

(2)就使一日能呵一担水,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3、吕蒙正拒玩物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文言文《蛛蚕》)

参考答案:

1、把 哪里 就 通?只? 2、略 3、表现了吕蒙?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 译文:

吕蒙正做了宰相。有人献给他一面古镜,说:?这镜子能照二百里。?吕蒙正笑道:?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照呢??

又有人求售古砚,说:?这古砚一哈气便湿润,研磨时不须麻烦给砚台滴水。?吕蒙正说:?就算是一天能呵出一担水来,也只值十文钱而已。?

四.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1),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2),抽为长丝,乃丧厥(3)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4)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5),天子衮(gǔn)龙(6),百官绂(fú)绣(7),孰非我为?汝乃枵(xiāo)腹(8)而营(9),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雪涛小说》)

【注释】

(1)经纬:纺织品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指蚕丝。(2)沸汤:开水。 (3) 厥:代词,其,指自己。 (4)固:固然。 (5)文章:这里指带花纹的织品。(6)衮龙:龙衣,指古代帝王的礼服。(7)绂(fu)绣:祭祀时穿的礼服。 (8)枵(xiao)腹:空腹。 (9)营:营生,谋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然则其巧也 ( ) ..

(2)会伺其间 ( ) .

(3)为人谋则为汝自谋 (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译文: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蚕和蜘蛛各自代表的人生观。

参考答案

1、即然这样,那么 等候 替

2、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3、蚕代表了利世不利己,舍身为人的人生观,蜘蛛代表了利己不利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 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每天吃足一直到老。口吐出纵横的蚕丝,使它牢固地裹住自己,何苦这样?蚕妇拿着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抽取成为长丝,于是丧失你们的躯体。你口能吐丝虽然巧妙,但用来自杀,难道不愚蠢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自寻死路,我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帝王穿礼服,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难道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营造(网),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 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的宁愿做我。? 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五.猿与犭婴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 犭婴 :ying,传说中一种样子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的动物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犭婴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 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C. 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 犭婴 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译文:

3、你觉得短文讽刺哪类人?

参考答案:

1. C

2.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3.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译文:

猿善于攀援, 犭婴 属于猿类但除了暴躁爱发脾气之外没其它的长处.山的深处有一个洞,洞里有货物, 犭婴 自己到不了那个地方,就跟猿说:"你爬到上面去把货物拿出来,我在下面帮你守着,到时候(货物)咱们平分."猿攀援树木藤蔓而上,取了货物给犭婴 , 犭婴 把所有的货物都移到了自己的洞窟之中.猿爬下来, 犭婴 却不见了.猿沿着犭婴 的痕迹找到了犭婴 的洞窟,问道:"货在哪儿?" 犭婴 占据在洞窟里呼啸道:"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凭什么拥有?"(说完)招来犭婴 群一起

殴打猿,猿拖着(受伤的)手臂回去了.

六.鲍子难客

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⑤之。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⑥,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

①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祀路神叫祖③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④类:种类;物类⑤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⑥蚊蚋ruì噆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生活在水中,能吸食人畜的血、类似蚊的一种昆虫。噆:咬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 ) 岂天本为人生之( ) ..

2、翻译句子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2、 从文中可以看出鲍氏子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徒:只 岂:难道

2、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

3、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译文]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有一个姓鲍的儿子,才十二岁小孩,坐在末席,他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七.骆宾王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除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

④去。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之,但嘻笑,至?一抔

⑤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

①②③

篇四:初中文言文阅读讲义(教师版)

姓 名: 班 级:

一、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1),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2)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3),天子衮龙(4),百官绂绣(5),孰非我为?汝乃枵(6)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释](1)[经纬]织物直线叫经,横线叫纬。(2)[厥]义同“其”。(3)[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4)[衮(gǔn)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5)[绂(fú)绣]祭祀时穿的礼服。(6)

[枵(xiāo)腹]空腹。

[练习]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 、 .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各指代什么。

口吐经纬( ) 遂为文章( )

3、解释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 ) (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 )

4、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 )

(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5、蛛和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 蛛:

(2) 蚕:

6、作者在文的态度是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

答: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二、河中石兽

[阅读提示]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森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 1 沧州:今河北省沧县。 2 临河干:临,靠近;干,岸边。 3 圮:pǐ,倒塌。 4 阅:经历。 5 棹:(zhào),船桨,此用作动词,划。 6 曳:yè,拖着。 7 设帐:设立讲坛。 8 尔辈:你们这般人。 9 柿:fèi,木片。 10 湮:yàn,沉落。 11 傎:diōn,同“癫”,疯。 12 河兵:水手。 13 啮:niè,啃咬。 14 坎穴:洞穴。 15 溯:从下游向上。 16 但:只。 17 臆断:主观武断。

[训练]

一、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三、分析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四、翻译第三段。

三、良马对

[阅读提示]

怎样评判马的优劣,历来是人们所热衷的话题。爱国名将岳飞对区别良马和驽马,也有自己的标准,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否言之有理。

高宗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啗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 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百里。褫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 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高宗称善。

注释: 1 高宗:宋高宗。 2 卿:qìng,您。 3 臣;我,岳飞自称。 4 啗:dàn,吃。 5 刍:chú,草。 6 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 7 精洁:精细清洁。 8 不受:不吃。 9 介:

甲,披上甲。 10 比:等到。 11 奋:振作精神。 12 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13 酉:yǒu,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 14 褫:chǐ,解脱。 15 息:气喘。 16 敬:gǒu,轻易。 17 裕:充足。 18 致远:能走远路。 19 以:而。 20 秣:mò,喂。 21 揽:抓住。 22 辔:pèi缰绳。 23 安:稳。 24 踊跃:蹦跳的样子。 25 甫:fǔ,才。 26 竭:尽。 27 殆:几乎。 28 毙:倒下。 29 寡取:指吃喝得少。 30 易盈:容易满足。 31 穷:力尽。 32 驽钝:nú dùn,驽:劣马,钝:笨拙,此指没才能。 33 善:好。

[训练]

一、 选文中岳飞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

二、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日啗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不受。

B.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C.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D.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三、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然非精洁不受 ( )

2.若我事然。 ( )

3.不幸相继以死 ( )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

四、(方孝孺《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

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

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颁):脊骨。③瘳(ch6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丸刚艮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五、(《宋史·文天祥传》)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厘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俨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e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注释: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压(yd)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扦(h6n):保卫。

④泫(xu6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⑧乡(xihn):同“向”。

1.用“I”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书: (2)涕: (3)殊: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篇五:蜘蛛,蚕和老桑树阅读答案

蜘蛛,蚕和老桑树阅读答案

1这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在桑树上吐丝结网的蜘蛛指责吃桑叶的蚕,它认为同样是吐丝自己就不伤害桑树,蚕的理由是没有道理的。后来老桑树说了公道话,蚕这样做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人类。等蜘蛛彻底明白想向蚕致歉时,已经没有机会了。

2体现出蚕为吐丝结茧付出的牺牲,表现了蚕为吐丝精疲力竭的样子。

3拟人,让故事更生动。

4要为他人着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