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海峡两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9 00:44:42 作文素材
海峡两岸作文素材

篇一:2014海峡两岸

2014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交流会在西太湖举行

作者: 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9月30日

9月27日,2014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交流对接会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隆重召开,海峡两岸健康产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围绕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江苏省台办副巡视员屠新,武进区副区长薛建忠,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石旭涌、管委会主任刘志峰、副主任熊伟涛出席交流会。台湾卫生行政部门前负责人叶金川、中华两岸医事交流与健康促进发展协会理事长符振中、台北市生物产业协会理事长田蔚城、安法抗衰老医疗集团总裁王桂良及海峡两岸健康产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近130人参加会议,共商常、台两地健康产业合作前景,推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常州着力深化常、台两地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健康产业则是重点合作发展领域。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是常州发展健康产业的主要阵地,已经成功创建常州国家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国家医疗器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医疗器械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吸

引了包括台湾博铼生命科技、台湾盛辉等多家台湾医疗企业在园区内落户,并正在积极创建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和江苏(常州)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石旭涌在会上介绍了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健康产业的投资环境。他指出,园区围绕健康产业倾力打造了以常州国际医疗器械城和西太湖医疗产业孵化园、亚邦生命科技园、福隆医疗产业园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发展平台,创造了最优质、最专业的发展环境。他向与会人士发出邀请,希望能与他们携手共同推动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

方国强表示,常州将会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健康产业的交流对接。希望海峡两岸的健康产业人士紧紧抓住当前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本次交流对接会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寻求合作,并通过务实高效的对接,更好地发挥常台两地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人脉优势,共同打造两岸健康产业合作的新高地。

会上,台湾中华两岸医事交流与健康促进发展协会和台北市生物产业协会分别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订交流合作备忘录。上海山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订交流合作协议。

责任编辑:网站管理

篇二: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孙东方

孙东方: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咱们课程的内容是关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来交流几点看法,那不当之处呢,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那最近这几年那两岸带坚持九九二共识,共同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可以说是进入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平发展时期,那应该说这六年来两岸海协会与海基会一共举行了10次会谈,签了21项协议,达成了多项共识,那特别是两岸老百姓期待已久的大三通(00:40),相继都实现了。那特别是这个中国大陆的老百姓也很高兴,终于亲眼见到了在小学课本里讲的这个美丽的日月潭跟阿里山。那另外呢从经济合作层面上来看,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它的英文简称是ECFA,以ECFA的签署为标志,那两岸经济合作也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那正式步入到一个正常化、机制化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那应该说这六年来,两岸走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我想大家可能还会有另外一个感觉,就是我们对台湾这么好,制定了这么多的惠台政策,让了这么多的利,那为什么他还是跟咱们不是一条心呢,那还是回不来呢?你看现在这个两岸的这个政治谈判,现在还是没有启动,台湾还是往美国买武器,台独势力还是存在,那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岛内又发生了反对两岸衣贸协议的一些社会运动,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那今天咱们就这个课程的内容呢,我也谈几点自己的一些看法,那面对着两岸发展的新形势,那2008年12月31号的

时候,那胡锦涛总书记就在告纪念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我们简称为“胡六点”,大家看一下是哪些内容:第一个恪守一个中国,增进增进政治互信;第二个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个弘扬中国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个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物;第六个方面呢就是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那今年2月25号的时候,那习近平总书记在见国民党的荣誉主席连战的时候呢,也明确提出了四点主张:一个就是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那第二个呢就是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心结;那第三个方面呢,就是这个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那第四个方面呢,就是强调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同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梦,那应该说“胡六点”和这个习总书记的四点主张,构成了当前两岸和平发展对台战略的一个主要的内容,也标志着两岸和平发展进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那(03:38)呢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台工作的一个纲领性的一个问题,那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说两岸不是要和平统一吗,怎么现在就是和平发展了,那这是不是就是说,从此以后两岸走的就是一条平行线了,那情况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从战略层面来看,具有三重重大的意义。那第一个就是直接推动了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那应该说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统一的初级阶段,只有实现两岸的和平发展,才能为两岸的最终统一积累一个必须的过程,那这不是一个前者取代后者的关系,而是一个通过和平发展来促进统

一,实现统一,那和平发展它是一个阶段性的国家,那和平统一则是和平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一个结果。那我们为什么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呀,就是2008年之前两岸关系太复杂了,你像这个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那蒋介石在台湾岛能是做了很多年的这个反共宣传,也做了很多年的准备,之后呢这个李登辉搞两国论,陈水扁搞台独,这实际上就给两岸造成了一个很大的一个隔阂,那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你就是老虎吃天你也得有一个抓手,有一个切入点,有一个突破口,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就把两岸和平发展的对太战略给提出来了,那他的路线图说到底那就是十六个字“(05:30),先易后难;争取民心,釜底抽薪。也就是两岸的政治难题一时破解不了,咱们就从发展议题入手,就先从经济合作入手,就通过经济合作就先让两岸这潭水先动起来,让两岸的关系先活起来,慢慢地咱们再向高政治议题,向那些政治难题过渡,那也就是先解决容易的,再解决难的,那最终的落脚点是什么呢,就是对台湾的老百姓用力,争取台湾的民心,那对台独势力是釜底抽薪,这是第一个意义。那第二个呢,就是有利于减少中国崛起的一个外部障碍,那从大战略的层面来看,那长期以来台湾的问题就是外部势力牵制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咱们崛起面临的一个主要的一个外部的障碍,那反过来看,那咱们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不断降低台湾问题的战略(06:40),别一出事儿台湾就冒出来,一出事台湾就冒出来,这样的话对咱们的制约太多。那经过这六年来的这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我觉得这个战略目标咱们是初步地实现了,那尽管今

天台湾问题依然存在,但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背景下,那他对中国崛起的牵制度在不断地降低,已经开始有一个高热点问题向低热点问题过渡,局面已经是大大地缓和了。那大家都知道,最近这几年,中国的周边不安定,南海暗流涌动,东海钓鱼岛是风高浪急,但我要说的是今天的两岸关系它是稳定的,可以说两岸关系是经受住了最近这几年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巨大的一个考验,给咱们中国是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让咱们现在能够集中精力去对付日本和来自周边一些小国的一些挑战。说实话,最近这几年两岸关系是做了贡献的,如果现在台湾真要是再出点事儿的话,那我们面临的局限,那可真就是更复杂了。那第三个方面呢,我觉得通过两岸和平发展,能够增强咱们自身发展的一个内在的动力,那态度虽然小,但是发展阶段比咱们早,是当年的亚洲的四小龙啊,我记得这个前海基会的董事长(08:20)先生,原来曾经讲过一段话,讲的还是比较中肯的,他说大陆(08:27)大,是航空母舰,但你也有很多地方去不了,那台湾虽然小,但它是机车,因为台湾把摩托车叫做机车,它虽然小,但它是机车,它可以走街串巷,我觉得这不是他自提升一样,的确台湾有很多值得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和经验。比如说你像这个服务业这一块,一直是我们大陆的软腿,但是台湾的这个服务业的的专业化、经济化程度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一个水平,所以我们说通过两岸的和平发展,在融合中形成更合理的产业布局,更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够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更好的携手应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共同维护和拓展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我觉得这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实

实在在存在的。

那应该说这六年的时间,两岸走的还是挺快,还是不错的,那以前容易和相对容易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看到目前的两岸关系的基础始终不牢固,那政治上的分歧依旧存在,经济上的合作仍不紧密,特别是社会层面上的认同障碍仍然是很突出的,容易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一些影响,所以我们说今天的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知难行易的爬坡期和攻坚期。特别是这个马英九(10:06)的很,都说马英九是个笨蛋,我不这么看,他在两岸关系上,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大家看一下,他现在搞了一个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你像在国际上,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原则,符合美国的利益,不做麻烦的指导。那在政治上坚持九二共识,对大陆讲意中,但在岛内强调各自表述。那在经济上呢,重视两岸经济合作的现实利益,但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不太积极,那在对外关系上呢,坚持(10:48)外交,不突出敏感议题,不跟大陆搞对抗,重视通过经济手段来拓展他的国际空间,那在岛内事务上呢,是以公共政策为导向,重视社会民生问题,努力消除贫富差距,那应该说这五位一体能够稳定当前的两岸格局,但也为咱们下一步的深入推动特别是两岸的统一,的确也制作了不少的障碍,那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讲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种框架的共识认知,坚决反台独,那什么是九二共识?那就是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绥远两岸双方在坚持一个中国这个原则的这个问题上,都是旗帜鲜明的,但由

篇三: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障碍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障碍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问题和香港和澳门不同,这就促使我们应当承认台湾问题的特殊性,以创新思路,充分发掘一国两制的资源,尽快推动两岸统一。我们既要维护中国的统一和主权的本质,又要体现台湾的完全自治。台湾的回归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且回归能提供更多的利益和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实现祖国的和平崛起!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显示了巨大生命力,这充分证明了在祖国统一进程中,一国两制思想集中地体现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我们必须发掘一国两制资源,排除一切外来的阻力,尽快推动两岸统一。

一.造成了台湾问题的根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是祖国并没有完全统一,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占据了台湾和大陆进行对峙。时至现在已经2005年在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归祖国的大背景下,台湾的回归也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急需解决的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也只剩下台湾最后一站了!但是我们在解决台湾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台湾问题和德国的统一并不同,德国的分裂是由外国的势力干涉造成的,并且是由两个大国一手扶植了两个对立的国家。而我国完全是因为内战、两党的代表的利益的不同才造成了这样的分裂。所以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实行“德国模式”就是对抗一国两制,想台湾独立的分裂主义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我们不能拘于模式化,要实事求是的看待台湾问题!

1.台湾近几任领导人的台独倾向和政策

为尽快结束海峡两岸的长期分裂局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确立“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主张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社会的制度并存,尽快的使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使国家得到很快的发展。但是李登辉、陈水扁及台湾当局虚化了“一个中国”概念,把一个中国称为中华民国,并把两岸对等为政治实体作为两岸政治关系框架,主张两岸在政府对政府的条件下进行对话,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设置严重障碍,这是海峡两岸政治僵局至今未突破的症结所在。 李登辉还认为中华民国在台湾存在是一个事实,台湾不是中国的一个省,如果

将中华民国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那么台湾是无法接受的*1李登辉谈两岸关系,台湾《联合报》1995年3月10日。众所周知,台湾是清朝的一个省,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在台湾设立的 也是省级机构,而此后蒋氏父子在台统治时期保持台湾省行政机构。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大陆的“主权”,仍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并反对台独。李登辉在台湾的政策是与原来的政策是相矛盾的,是不能成立的。 在制造“两个中国”的情况下李登辉还提出了一个中国只是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个简单的符号,这就是说当前的海峡两岸是两个中国,不存在政治上的中国。这种说法是很荒谬的!首先,历史上中国有过九次的“大一统”的历史,历史上虽然有过分裂的政权,但是从来没有改变一个中国的事实,因为将中国分割了,人民通不过,迟早必要失败。其次,地理上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台湾诸多的历史痕迹和现行行政区域的划分都印记着海峡两岸历史上的政治关系,而且台湾人口增长和民族构成更于祖国大陆移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再次,文化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两岸所共有的也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所以,认同了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一个中国就应当承认:海峡两岸虽然没有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是绝对不等于“两个中国”,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尚待统一的以祖国大陆为国家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代表中国唯一的合法中央政府。

2.美国希望台湾不统不独局面的继续保持遏止中国的崛起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和稳定发展的关键。然而,美国虽然一直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希望中国能以和平方式达成两岸的统一;另一方面却继续同台湾发展实质的关系,不断向台出售武器,阻挠中国统一,以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这一直是阻挠中国和平统一的主要的外部障碍。

(1)二战后,从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起,美国统治集团长期奉行“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政策。盘踞在台湾岛上的蒋介石集团野心不死,一直企图借美国的力量“反攻大防”,因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美国统治集团一方面认为蒋介石无此力量,同时自己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从60年代初期起又在侵越战争中泥足深陷,害怕我国大规模出兵援助越南,因而一直拴住蒋介石,除了让他小打小闹以外,不准他轻举妄动,甚至连蒋介石主动请缨参加侵越战争也不允许。因此,就形成了

这样一种局面:我们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1、2卷,《毛泽东外交文选》,《周恩来外交文选》但是美国从没有放弃过想分裂中国的企图。

(2)美国在与中国建交不久就通过了《与台湾的关系法》。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与台湾的关系。因为美国为了继续保持与台湾的密切的非官方关系,就提供了必要的立法保障。从此台湾根据美国法律所取得的或台湾有关的任何权利或义务,都不应因台湾之间不存在外交关系和承认而被废除、侵害、修改、否认或受到其他任何影响,*3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法》中第531页这其实在法律上仍然把台湾视为一个“国家”、政府或政治实体。

(3)发展与台湾的实质关系并且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合法管辖权。试图将两岸置于同等的位置,在两岸关系上持均衡对等的态度。可见美国虽然与中国建交,但仍坚持“两个中国”立场,否定中国对于台湾拥有合法的管辖权。

3.日本为实现在亚洲的领导地位也遏止中国的崛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重新发展了与日本的关系,努力促使中日邦交正常化。但日本却紧随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想再度称霸亚洲,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和统一。所以,它企图通过日台的实质关系,达到牵制中日的关系,维护中国海峡两岸分裂的现状。

(1)日本加紧从经济上控制台湾。由于历史的原因,日台的经贸一直都十分密切,而且日本利用台湾对高科技的需求,加紧了对台湾进行经济渗透,导致了台对日贸易的连年逆差。由1980年的21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171亿美元。*4台湾《中国时报》现在日本已经成为台湾第一大进口国,第二大出口国,台湾经济对日本的依存度大大增加。日本对台经济控制也就越来越紧了。

(2)牵制中国以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时期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势力处于重组过程,世界呈现多级化格局。随着日本经济势力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的欲望非常强烈。日本十分希望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被日本视为是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标志。但是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政治大国,并且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大国,在亚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种情况在日本看来是中国的发展就是对日本的威胁。认为中国在亚洲阻碍了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脚步。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散布“中国威胁论”。并在台湾问题上极力阻碍中国的和平统一,认为这是遏止中国崛起的最

好的手段。

总之,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不希望中国的和平崛起,我们应该努力的发展经济,首先成为经济大国,站直腰板说话,排除一切外来的阻力,在不久的将来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的趋势不可避免

随着海峡两岸分裂局面的持续和台湾岛内外形势的变化,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

国以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在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重申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两个中国”主张,不支持台湾独立,并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尤其是在李登辉及台湾当局提出“两国论”以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两国论”,并且仍然坚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积极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美国政府也公开表示不赞成李登辉及台湾当局的“两国论”,国际社会也不普遍反对“两国论”。这种形势有效的遏止了李登辉及台湾当局的分裂活动,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然成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实现祖国的统一已经十分迫切的摆在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面前。全面的推进和平统一的进程有许多有利因素:

1. 港澳的回归对台湾的影响

在香港和澳门问题获得了成功的解决,祖国统一进程大大推进的形势下,台湾问题更显重要和紧迫,它现在已经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三站。而且在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繁荣稳定以后,台湾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摆在全体中国人的面前。尽管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不完全相同,但是两岸的中国人都相信,中国统一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为什么呢?

因为台湾人始终觉的自己是中国人,这点不会有重大的改变。还有就是中国大陆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是举世瞩目的,我们的飞船上天、空间力量的发展等等。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跟国际市场接轨,祖国大陆会飞速发展,越来越繁荣。从这可以看出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完成统一大业的根本基础。

2. 增强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理解和团结

中国政府历届领导人都对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抱着很大的期望从毛泽东的“可以和平的解决台湾问题”到邓小平的6条和平主张,再到江泽民的8个看法以及现任中央领导人的4点意见,都强烈的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从来没有改变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与反“台独”、反分裂,坚决的维护祖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台湾当局不但不理解中央政府的诚意,反而还在岛内宣传台独思想,误导岛内的民众,使他们产生了既反对“台独”又害怕大陆武力攻台,而产生了维持台海局势的复杂心态。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增强两岸的理解和团结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怎样做到互相的理解和团结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看:

(1)正确认识台湾同胞在和平统一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台湾的民众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民族意识、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样,台湾同胞也将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根本力量。反对“台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而且这不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台湾人民的利益。因此,台湾的民众的民心是至关重要的,是实现统一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必须了解台湾民心,把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工作做好。

(2)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团结。我们还是要一直坚持除非发生台湾独立或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台湾问题等特殊情况都要以和平统一为原则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增进海峡两岸之间理解和团结的前提条件。“和平统一”是实现“一国两制”的基本方式和内在要求,“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的具体途径。*5《邓小平论祖国统一》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即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又尊重海峡两岸的实际利益。“和平统一”已经成为两岸的同胞的共识,“一国两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的理解和认同。只有保持此政策的连续性,充分的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这是增进理解和团结的最重要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经贸交流合作等一系列加强交流和团结的工作。这样,海峡两岸的同胞之间的情感就会增强,有利于遏制“台独”和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3. 强化“一个中国”的国际氛围

台独势力在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相对抗的过程中,台当局试图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扩大“外交空间”,争取国际社会承认其地位。若这一企图得逞,将对“一国两制”框假下的两岸和平同意的大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强化一个中国的国际氛围对于实现国家完全统一至关重要。

(1)加强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问题,而中美关系的发展程度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解决两岸统一的最大的外部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中美间的建设性战略性伙伴关系,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以双

篇四:海峡两岸是一家

海峡两岸是一家

一个大门分两扇 进进出出一家人

一道海峡连两岸 世世代代一条根

无论家里无论家外血浓于水情意深

无论此岸无论彼岸同宗同祖中华魂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携起手 骨肉同胞不离分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献出爱 华夏故园更温馨

一个大门分两扇 开开合合一股劲

一道海峡连两岸 说说唱唱一个韵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手相牵力千斤

无论这边无论那边 同文同种中国印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抱成团 炎黄子孙震乾坤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勇向前 神州大地满眼春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携起手 骨肉同胞不离分

两岸一家亲 中华心连心

只要我们永向前 神州大地满园

她们,感动海峡两岸 ———记三位台湾母亲的故事

记者 廖翊

三位寻常的宝岛母亲,用她们的爱心、无私、牺牲、坚定、大义,树立起中国女性的伟大形象,使遥远的祖国宝岛变得亲近而神圣。这是记者新闻生涯的感人亲历,也是记者的深刻记忆。讲述三位宝岛母亲的故事,不只是为了穿肠蚀骨的怀念,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与崇敬。

杨秀霞:捐髓大陆

1997年4月,大陆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手术在北京307医院进行,这也是跨越台湾海峡的第一例骨髓捐赠,受髓者是罹患白血病的17岁安徽少年。当台湾志愿者几经辗转将骨髓送达北京时,患者父母只了解到有限的信息:捐髓者是一位年过50的台湾妇女。这位捐髓妇女捎来一句话: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够挽救少年的生命,让他重返校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手术保险起见,这位妇女共捐髓1000cc,特别多捐出了200cc!

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最终失败了。沉浸在悲痛中的少年母亲对记者说:“海峡两岸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我是孩子的生身母亲,那位远在宝岛的母亲是孩子的再生母亲,我们全家永远感激她!”

4年后,记者到台湾作驻点记者。经多方打问,终于找到了这位感动两岸的“宝岛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的杨秀霞。

“这是我应该做的。骨髓捐了还能再生,孩子没能救活是最大的遗憾。”她这样对记者说。当年她55岁,是捐髓的最后年限。面对亲友的顾虑和劝说,她义无反顾走上手术台,平生第一次乘飞机到花莲为大陆少年抽骨髓。只抛下一句话:“能与这孩子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我一定要为他捐出骨髓,挽救他的生命。”

“我在大陆也有个儿子了,不知他长得跟我像不像?”杨妈妈曾这样幸福地对亲友说。家境并不宽裕的她念念不忘这位与自己有缘的安徽少年,甚至拿出积蓄打制了一块纯金的“吉祥符”,准备在日后见面时送给这位少年。 手术失败的消息传来,这位母亲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时隔数年,这位慈善、平和的母亲谈及那个孩子,眼里仍闪烁着泪光??“我从没想过回报,只是希望自己能为他做点儿什么,这是说不清的缘分!” 林海音:城南寻梦

2(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海峡两岸)001年秋,夏祖焯先生把记者领到了他母亲的病床前。林海音戴着氧气面罩,插着鼻饲,已处于最后弥留之际。

病榻上,年过八旬的林海音依然美丽而高雅,她那尚存的一息使整个病房弥漫着神圣和高贵。

林海音的一生实为两岸及中国历史的缩影:她是台湾苗栗县人,日据时期生于日本,随父母返台后,不堪忍受日本统治,举家迁居北京;台湾光复后,重返

故乡台湾。之后,海峡相隔,待重归城南寻梦,已是古稀之年,故旧过往,存者寥寥。正如其代表作《城南旧事》所叹: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夏祖焯对记者说,母亲一生刚烈正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岛内“白色恐怖”时期,出于对高压下的台湾同胞的同情与支持,林海音的“纯文学”出版社扶持了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家,使其走上文学之路。但是,近年来,在甚嚣尘上的“台独”喧嚣中,一些曾受她资助的作家竟成为“台独”鼓噪者,走向了她的对立面。一向乐观的母亲,晚年心境平添了一分感伤与苍凉。

“我是大中国作家,我以此为自豪!”夏祖焯告诉记者,晚年时的母亲就是这样表示的。这大概是她所能作的最大的原则性宣示了。

我们找来了插图版的小说《城南旧事》,在她眼前一页页翻过;并播放着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以及她最喜欢的歌曲《魂萦旧梦》,试图唤起她的记忆。

当年在电影《城南旧事》中扮演小英子的沈洁也专程从上海赶到台北探望她的忘年交。

“我感到,林阿姨认出我来了,北京的那段生活对她来说太深刻了。”沈洁说。

我们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和无情,也感叹着人生的离愁与执着??在台北,我们以这种方式陪伴这位伟大母亲的最后旅程。

许月里:矢志抗日

见到许月里妈妈是2002年8月15日,1945年时的日本投降日。在台北一个偏僻、破旧的老楼里,九旬高龄的许月里老妈妈给了记者心灵上最强烈的一次震撼。

这位岛内仅存的抗日英雄,16岁就投身台湾抗日组织“工友协会”,与日本统治者展开斗争。“我的父母不仅给了我生命,更为我注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他们对子女的训诫是‘只有中国才是我们的祖国’,此志始终沸腾在我们的血脉里!”她如此解释自己的抗日行动。

但是,这位母亲如此不幸。光复后的台湾远非预期的美好,上世纪50年代遍布全岛的“白色恐怖”更给许月里灭顶之灾,她被以“莫须有”的“资匪罪”判刑,熬过了漫漫12年的铁窗生涯,在囚牢里生下并养大了自己的孩子。

“我痛恨当时的反动政府,但是,他们代表不了我的祖国,我对祖国的信仰和热爱没有任何改变。”她将狱友一本破旧的中文教科书奉若至宝,在牢里教孩子学习汉语,“就像当年父母教育我中国是我的祖国一样,我必须教会他祖国的语言和文化”。

1995年8月是这位宝岛母亲终生难忘的日子,83岁高龄的许月里作为台湾三位抗日代表之一,被邀请回祖国大陆参加抗战胜利50周年庆典。她一边翻看当时的照片,一边激动地向记者回忆:“站在卢沟桥头,当大炮连轰50响时,我感到热血要冲出我的胸膛!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奋战和牺牲才换来这一天啊!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什么事情不能做到?”

“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为的是不当亡国奴;台湾人民坚持抗日,为的是回到祖国怀抱。今天的台湾,居然有人要为脱离中国而拼命,还卖力为日本当年的殖民统治唱赞歌,对这种背叛祖国的汉奸行为,绝不能容忍!”老人义愤填膺。 老人那天摸黑将记者送下楼梯时说的那段话,至今萦绕在我的耳际:“我已经年过90,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够长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还没做够!”

无法完结的“尾声”

离开台湾数年,心中对这三位宝岛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那年结束驻点采访返回大陆时,给杨秀霞妈妈打电话告别。她去寺院做义工了,先生在家。 “请转告安徽那位孩子的父母,让他们想开些,保重身体,将来有机会我们去大陆看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到台湾做客。”一席话让我无比感动:多么温情的宝岛父亲!

2001年深秋,从台北返回北京,正与友人漫游香山,接到夏祖焯先生从台北打来的电话:“妈妈走了!??”电话两头,一时黯然无语。

50多年前,林海音告别北京时,正是秋色浓烈、红叶缤纷的时节。她多次表示想回北京看红叶。但是,眼前美好的景致,对她永远只是记忆了。“青春一去永不重逢”,她最喜欢的歌曲《魂萦旧梦》的歌词,成了她人生无奈的写照。 今年9月,给阔别3年的许月里妈妈打电话,93岁高龄的许妈妈已经住进了一家疗养院。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很想回去参加纪念啊,可是,我身体不行了,走不动了,遗憾啊!”

“我这一生,就是想看到中国统一的这一天,但是,可能看不到了??”老人话里透出无奈和哀伤。

三位宝岛母亲,以她们对人世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担当,付出了她们所能付出的一切。在此谨祝宝岛母亲安康、如意,愿林海音妈妈在天之灵安息,也祝愿天下所有母亲美梦成真。

篇五:形势与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

形势与政策-----海峡两岸关系论文

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而成的,要深刻了解现状,离不开全面、深刻理解历史

台湾问题是目前我国国内政治和远东国际关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台湾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二千三百万台湾同胞的命运,关系到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决策者的卓越智慧和超常胆略,更需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盼望两岸政治家与"国共"两党及各党派有识之士,放眼未来,携手共进,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大义为重,将个人、一党之欲念搁置一边,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民族的责任,共同描绘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也是国人的殷切期盼!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

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其他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资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

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的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们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段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定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益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是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着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

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经绝不会坐视不理。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分裂势力,为中国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更好的发展。 当然这一切寄望于海峡两岸政治家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寄望于两岸政治家博大的胸襟与力挽狂澜的大智大勇.两岸政治家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民族的重托,无愧于国人的殷切期盼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