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9:45 作文素材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讨论

学号1031110228

(成都东软学院计科系 邮编 611844)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愿望和心声

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 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与全面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也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主张阶段论但不唯阶段论,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注重引导,拾遗补缺,加快步伐,以阶段性促全面性,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列入各级党和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使我们有经验借鉴,有典型引路。我区正处于起步与规划的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规划是关键,实施是重点。我区的新农村建设目前规划的重点,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倾力调结构,全面抓发展”是必经之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农村产业化体系,应当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从总体来讲,我们要着力于“修好幸福路,建好致富园,建设新农村,奋力奔小康”的进程。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我区可以大体划分为两大区域化经济格局。平丘地区、城区、三峡河谷地带的乡镇(街道),已经形成了柑桔、茶叶两大支柱产业,要抓好产业化建设。西北山区,根据立地条件,主攻柑桔、桑蚕、茶叶、干果、猕猴桃、木本药材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对于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上述两个区域化划分格局,平丘地区、城区和三峡坝区可以根据条件规划居民点(新村),并抓好生态家园建设。其他区域,由于山大人稀,需要在经过一个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形成一定规模和条件后,尊重

农民意愿,再适当规划小型、小规模的居民点,并且通过试点再加以推广。当前我们正处于规划与发展之中,要围绕规划和发展来理清思路,化解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四个坚持”和“五不”的要求,不搞大集中,不搞“一刀切”,防止“劳民伤财”。在发展中,对于公益事业建设,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尤其是农村道路建设、文体卫生事业、通讯网络建设,要依据规划的居民点以及形成状态,分期分批安排,防止建了又改的“透水”现象和财力不济的“透支”现象。要注重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扶持项目相对接,以争取更多资金用于我区新农村建设。对于“软件”工程,要积极疏导并稳步推进,在尊重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村利益。当前,农村土地、山林纠纷较多,要充分发挥我区创立的“三级调处中心”作用,尽可能在1—3年内基本调处完毕。新农村建设,包括统一规划布局的产业结构调整用地在内,将涉及开发与用地的补偿等利益矛盾,要引导农民从大局着眼,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对横行乡里的恶人恶势力,要通过普法教育和法律手段,确保一方平安,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要宣传、引导和组织农民自觉参加社会养老统筹,政府要注重解决好五保户、烈军属、老党员、农村离任老干部、复退军人、贫困户等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我区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还要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中央组织部2003年选编的全国140个先进典型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村级都有很强的集体经济实力。因此要倡议消除没有村办企业的“空壳”村。在总结我区抓村办企业而沉重负债的教训,继续坚持引进企业,以土地、资源入股、参股的经验,突破性地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

 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性与保障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决战,是发展社会主义,带领广大农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任务。一方面,要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组织群众,统一民心,调动民心,集中民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农民渴望富裕,渴望幸福,渴望同城里人一样生活、生存,把理想变为现实,同样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外,最大的动力在于发动农民,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要教育农民树立自我发展意识,自觉解放生产力,不断克服小农经济思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农村有识之士,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把资本投向发展,扩大原始积累,要动员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业主积极支援农业发展,积极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不断壮大企业实力。要让一部分人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之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尤其我们##区,虽是宜昌市的一个区,但更多的是明显具有山区县的特征,既有建设城区,融入宜昌市主城区的重任,又有支援农村,建设农村的重任,二者不可偏废。要认识到我们城区的各项设施,包括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建国以来广大农民以“民工建勤”等形式而形成积累的结晶,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农民。融入宜昌市主城区,是我们向更高水准攀登,为全区人民营造更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全区人民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福祉。更要认识到,我区的各个部门,不是上级的部门,而是根据全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全区包括农村、农业而设立的。因此,要积极动员各个部门理所当然地投入到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去。淡化部门职能意识,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意识,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定向、正风、兴业的立门之本来抓。积极主动地为农业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帮助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做好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国家扶持项目对接的技术衔接,要成为部门之责,部门之务。农村基层组织永远是农村兴旺发达的领头雁,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行村干部候选人自我申报、演讲评议制和村干部助理制等方式,组建好村级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要理直气壮地担当起任职一届,致富一村的职责。要自我加压,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前有先进,后有追兵,不进则退,“爱拼才会赢”,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要发动群众来制定,并以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形式确定下来,每年的例会加以总结和完善,后任班子改变规划和目标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议并经上级批准,防止朝令夕改。要通过我区创立的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确定当年的工作目标,每年办几件农民认可,农民满意的实事,使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项目成为民心工程、满意工程,使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及乡镇(街道)要抓好全区或所辖区域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倡务实创新的作风,完善乡镇及区直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办法和体系,在不增加机构和编制的前提下,组建强有力的区乡两

级综合协调机构,动员全社会、各部门积极参加全区新农村建设,明确职责,统一政令,克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弊端。要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和项目、资金,使之力往一处使,共享政绩成果。要不断总结推广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不断出经验出成果,带动全区向高标准高水准的新农村建设推进,真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究班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讲话精神,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展示我们所处三峡坝区的新风貌和新前景。

篇二:新农村建设文章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人口占三分之二,“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它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它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它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在这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涵。“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好,关键在于如何在实际行动中为它增墨添彩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具体来讲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

型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有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五是动态特征。新农村建设立意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目前而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也存在着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与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影响社会和谐稳步发展;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不相符,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鉴于目前农村的现状,为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下面提出几点建议: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实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保护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走在中国的农村,到处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穷山沟,穷山恶水,靠天收等等的概念将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鲜的、流行的、先进的建设理念和发展理念,农村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洋溢着和谐的氛围。

篇三:新农村建设理论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党的先进性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又对农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赋予了新内涵。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突出三大重点,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村最基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加强领导班子的先进性建设,构筑坚强堡垒。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我们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强化领导班子的适应性建设,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新农村建设理念统领农村基层班子的思想。引导农村基层班子和乡村领导干部学习领会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能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科学发展。二是创新选拔方式,用新农村建设要求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积极采取从党政机关选派、从优秀大学生中选聘等办法,选齐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打造一支以农村经济能人和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新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发挥他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三是推行绩效考核,用新农村建设业绩考核评价领导班子。进一步深化领导班子绩效考评试点工作,以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为主要标准,制定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评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逐级进行考核。对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导班子,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软弱涣散、业绩平平的后进领导班子,进行集中整顿,提高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水平。

2、加强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保持基层组织的先进性。近年来,我们积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按照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初步建立了网络完善、覆盖全

面的基层组织体系。一是找准基层组织功能定位。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强化各类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针对不同类型党组织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激发基层组织的工作活力,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创新组织设臵。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大胆创新组织设臵,努力把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力。三是改进活动方式。按照小型、分散、业余的原则,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引导党组织积极参与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和重大问题决策,探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党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协调推进。

3、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找准角色定位。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分子。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找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一是做思想上的“明白人”。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学习,认真吃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好、

贯彻好、执行好,发挥好“宣传员”作用。二是做发展的“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围绕“提高素质学在前、服务群众干在前、勤劳致富闯在前、急难险重冲在前、维护稳定站在前、遵纪守法行在前、文明形象树在前、移风易俗走在前”的“八个在前”,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树立党员良好形象。三是做建设的“实干家”。 坚持做到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依托当地的地缘、资源和区位优势,理出一套符合实际、适用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依据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做农民的“主心骨”。带动好身边的每一位农民,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拓宽致富门路,维护团结稳定,凝聚和团结广大群众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五是做群众的“服务员”。引导广大党员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为农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经常性地开展“察民情、知民心、解民意、帮民富”活动;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实际困难,让群众真正长期得到实惠。

二、建立三大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历史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各项预期目标,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工作上突出重点,在机制上提供保障,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1、建立运转保障机制,促进工作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坚决防止一哄而上、急功近利。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位臵,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村“两委”班子组织、全体农民共同努力、各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及惠农政策,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乡镇党委“五好”建设,围绕“干部素质技能化、工作职能规范化、运行机制科学化、发展业绩公认化”的要求,加强乡镇党委“四化”建设,建立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认真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大胆创新,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推进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2、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营造民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让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只有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切实

篇四: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文 章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作文)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文 章

-抓好村庄整治 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举措。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笔者提出初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群策群力,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是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其内涵的完整表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生产、生活、就业方式的提升,使其能同等享受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30年前我们党就提出过,人们也期盼过,实践过。那时“新农村”的概念,就如一位老共产党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论:连下三天200毫米大雨,地里不积一滴水,红砖红瓦的房子一排排。朴实

无华的言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30年后,当我们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当赋予它什么新的内容呢?其内涵是明确的,即今天要建设的“新农村”是“二十一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二十一世纪的农村”,不同于二十世纪的农村。无论从区域经济、区域社会、还是区域生态的角度上讲,在二十一世纪,农村都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城市的牺牲品和附属品,更确切的讲,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是包括农村在内的区域城市。因此,我们规划建设农村就是规划建设城市本身,建设“区域城市”就是以比较经济和健康的方式实现城镇化。但是,“新农村”不等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新农村”在本质上还是农村,是“种田人”生产、生活的地方,是农民自己的家园,不能简单地把“城市”概念有形、无形的东西,通过行政手段嫁接到农村,强加给农民。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要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大主意”让农民自己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下有序推进,绝不能急躁冒进、盲目蛮干。

“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不是简单的“盖洋楼”或追求规划上的原汁原味。它的特质在于形式和内容、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核心在于它总有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

的公共服务设施。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现实的农村与今天的社会经济条件不相协调,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溃乏。因此,我们追求和建设的不仅是一个建筑形式有地方文化特色,更是在企求建设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适于生产、生活的新农村、新社区。

“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其目标是:通过生态设计、生态建筑、绿色生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公共交通导向、社区建设等等,把工业化式的城市化所带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核心在“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到农村、农民、农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城市和工业的反哺,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既要统筹各方资金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更需要政府各部门政策扶持。

(一)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是政府?还是其他社会力量?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城里人设想的新农村,还是农民实际需要的新农村?这些问题在行动之前,必须做出肯定的回答。

从我国现行的整个行政管理体系来看,村民自治问题是其重要理念,是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毫无疑

问,农民应该且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的必须是农民需要的新农村。如果农民不成为主体,如果在具体的乡村建设的场域中,不以每一个农民为主体,新农村建设不能保障每一个农民的有效参与,以村、组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变政府要农民做什么为农民自我要怎么做。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的前提。这一点在韩国的新乡村运动中也得到了证明。

韩国政府为解决城乡农民收入差距造成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自1970年发起了“新乡村运动”,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组织项目开发为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的家乡建设活动。以勤勉、自助、协作为基本精神的新乡村运动先在农村开展,后以振兴国家为动力,迅速波及工厂、学校及城市,向全国范围扩大。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1993年,农村居民的收入达到城市居民的95.5%。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种种问题。其中最值得总结的就是,因过分强调政府的统筹作用和依赖行政手段,助长了农民依赖政府号召和组织的思想,没有很好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二)必须抓好环境整治

在目前农村随处可以看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现象。垃圾随意堆放,蚊虫、苍蝇满天飞;沟渠堵塞污水四溢;房前屋后,柴草乱放;人畜共处,入厕不分;以路为场(晒场),沿街为市,秩序混乱;柴草为能源,炊烟更袅袅;公共设施破烂,无人维护修缮;杂草丛生,绿化、美化无人问津。总之,绝大多数乡村,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资金投入,农民居住、生活环境相当差,怎一个脏乱差了得。因此,新村建设必须先从最易收到实效的以治理脏乱差为主的环境整治入手。

一是三清,即清沟排水、清垃圾、清路障。以村、组为单位,农民投工,集体出资清运,定点堆放,作无害化处理;农民以户为单位,对房前屋后的卫生进行清理,大力开展清洁卫生运动。

二是五改,即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垃圾堆放。“五改”资金实行政府出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予以解决。水的问题,有条件的改用自来水,条件稍差的至少要用井水;厕的问题,必须人畜分离,有条件的男女分厕;圈、灶改造应一并进行,大力推广普及沼气,既能解决粪便处理,又能用上清洁能源,从长远来讲又能节省农民能源开支,降低生活成本;垃圾问题,以定点修建垃圾池为主,专人清运。

三是四通,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四通是现代人享受文明的必备条件,相对发达地区通达情况较好,落后

篇五:新农村建设 喜迎十八大

“建设新农村,喜迎十八大”

福鼎市赤溪小学 五年级 杜姗姗 指导教师:钟建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的乡亲们不仅生活有着巨大变化,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政策,只有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家乡才能越来越美! 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也越来越幸福。

我的家乡在福鼎市太姥山下的小村庄——赤溪村,我们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扶贫第一村。这里原来是十分萧条,简陋的木房,黑压压的;凹凸不平的土路,坑坑洼洼,晴天车辆驶过漫天灰尘,而雨天车辆驶过就像打水战;村里只是贫穷的人们。而如今,党的政策好了,老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了,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我们村现在成了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下的一个景点,周末一批批游客从我家门前穿过,此时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

乡亲们口袋鼓了,拆了旧房子,建起了一排排新房子,家里装修得雪亮雪亮的,家家户户的客厅摆上茶几,过着城里人的生活。在省民宗厅来我们村挂点的杨书记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引领下,统一装修了乡亲们的外墙,银灰色的外墙,街道的绿化,真有点小城镇的风味。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

以前乡亲们看到城里人开着小汽车,心里羡慕。而现在,部分乡亲们有了自己的小汽车,出行也方便了,想去哪,就去哪,再也不用走得脚疼了。小汽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行驶着,平平稳稳,不要在尘雾穿梭。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以前乡亲们出门都得坐公交车,人多车少,有时你还坐不上,就算坐上了,还要像“肉夹馍”一样被死死地夹在那,弄的人十分不舒服。近几年路修了,车辆也增多了,现在乡亲们出门都方便了,既不用成为“肉夹馍”,而且出门速度也快了。这一切,难道不是党的政策好的作用吗?

当你走进村口的时候就能看到一排醒目的赤溪村文化长廊;定期送电影下乡,这一切给乡亲们以精神文化的熏陶。在省挂点杨书记的争取下盖起了新的教学楼,并且配套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把我们村的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宣布了一个政策——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政策让无数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使无数贫困的孩子实现了上学的心愿,给人民带来了温暖。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上,一定也会推出一些让人民温暖、幸福的好政策!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