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3:58 高中作文
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高中作文

篇一:分税制改革: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分税制改革: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问题。分税制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1994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税制作为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已为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我国在清朝末期曾出现过分税制的萌芽。目前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采用并且实用性较强。实行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惯例。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从历史上看,每个国家在其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都曾经过了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从现状看,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般都是采用分税制的办法来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到今天已近18年了,然而现行分税制可以说仍未“成年”。尽管通过分事权、分税收、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财政包干”模式,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使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走向规范,建立了政府间分权型财政模式。但地方税收体系至今没能成型,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分税制改革却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迄今,我国财税体制仍是“一国两制”。政府收入除了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等。1994年至2009年,全国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由98.3%下降到86.9%,15年降低了11.4njzysw8.com个百分点,不少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超过了税收收入,2009年全国地方政府性的非税收入达到了36855亿元,相当于地方税收收入的1.45倍,一些基层政府非税收入甚至超过税收收入好几倍。大量政府性非税收入游离在分税制之外,遂使分税制改革成了“半场改革”。省以上是分税制的“阳光世界”,省以下却是谁也搞不清的“灰色地带”。

在我国现行的28个税种中,虽然划归地方的税种有18个,但这些税种大都是税源零星、征管难度高的小税种。虽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较为稳定,但企业、个人所得税已划分为共享税,不能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目前仅营业税在地方税体系中一定程度起到主体税种的作用。在多数分税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地方政府开征的理想税种及税基应具有非流动性,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是共同点。但目前我国财产税系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遗产税等重要税种尚在研究之中,虽然财产税税种较多,但税额较小,远不足以保证地方支出需要。

财务分权实践认为,地方各级当局能矫捷独立地决定该级当局估算,是施展地方政府本能机能的保障,而预算自主权则需要税收自治权来保障。但我国分税制变迁隐匿了这一敏感话题,只单纯思量税收收入的划分。我国税制微调政策顺序几乎纯粹出自中央政府,地方当局只在个别税种或税目上存在有限的税额及税率的选择权,只有某些地方税的税收行政法例的部份制订权。为了促成外埠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根本支付需要,中央当局不得不委托“付费财政”和“地盘财政”分税制要以税种自身的特征为依据来划分税种的归属级次。在税种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原则上应把收入大、对国民经济调控功能较强、与维护国家主权关系紧密、宜于中央集中掌握和征收管理的税种或税源划为中央税,把宜于发挥地方优势、税源分散不宜统一征收管理的税种或税源划为地方税;把征收面宽、与生产和流通直接相联系、税

源波动较大、征管难度大、收入弹性大的税种划为中央地方共享税。这种以税种特性为依据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方法,有利于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和强化税收功能。 可以说,我国当下的财税体制革新,无法真正完成账目分权寄义上的分税制。“十二五”时代,我国将大力推进经济构造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变幻,这对各级政府的财务收入会造成一定侵略。从处所层面出手优化税收配置,继续推进分税制变迁,对天下财政收入保险与经济失调增长具有紧要含义。笔者为此提出下列构思。

首先,建立“分税”与“分成”并存体制。在中央、省、市之间实行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尽可能按税种属性和属地原则划分各级收入,而在市与县之间实行“分成制”,通过市与县、乡财力的整合,达到共担风险、水涨船高。

其次,调整政府间的收入分配结构。通过调整税种分享方式和分享比例,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分享的收入和分配的财力规模,逐步提高地方政府在政府总收入中的比重,寻求省级集中财力的最优规模。

再次,逐步完善地方政府税收体系。在可见的将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无疑还应继续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另外考虑完善现有税种,改革财产税体系,逐步建立个人所得税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加快推进增值税扩围的改革。 最后,实现税收管理权限的分割。鉴于权力与责任共生并存,有必要给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管理权,这不仅不会造成地方滥用税权,相反可增加地方政府依法运用权力的压力和动力,既能提高税收体制的运行效率,也能减少来自基层政府行为不当的冲击,实际上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约束和保护。

篇二:分税制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分税制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王健君

2011-02-12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至多是“半场革命”,经历了十几年漫长的“中场休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场改革“完整”实现“一个?出纳?,有什么权力说该多收还是该少收?”对财政部近期再次评价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水平偏低”、未来财政支出“紧张”一事,时红秀颇不以为然。在这位研究财政学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看来,至少在法理上,财政部“越位”了,“多收还是少收,这是全国人大的权力。”

过去四年多来,每年初向全社会公布年度财政统计数据,都是财政部上下“闹心”的时候。不是害怕成绩不好,而是担忧收成过丰。1999年~2008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10.1%,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速则高达20.2%。而2010年全国8.31万亿的财收,增幅21.3%,两倍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过去、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未出台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这种直观的数字比较,让财政部和一些财政专家的相关解释苍白无力。而且愈是辩解,质疑和不信任就愈是加重,甚至部分舆论和观点已经开始否定1994年建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主动”把国家财政收入迅猛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公“联系”在一起,并“归罪”于分税制改革。一位地方治理研究者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应该取消分税制,恢复到央地关系预期稳定的财政包干制。”

1月9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研讨会上”,一位法学研究者更直白地提出,“中国特色”的分税制改革,“本质并不是?财税分权?,而是?财税分工?”,也即税收征管职能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分工,而非央地各有自己的税权。并进而认为,目前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无法真正实现财税分权意义上的分税制。

此命题且不论真伪,却代表性地指出了运行17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仍然只是“半场改革”。启动这场改革的前财政部长刘仲藜追忆所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大、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财税改革”,推动这场改革的前财政部长项怀诚所说“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成功”,如今客观现实地看,仍然还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其中,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场改革会有如此漫长的“中场时间”;值得忧虑的是,改革核心环节的长期迟滞,正在消解改革之初千辛万苦聚集起来的分税制改革共识,并进而开始弥散否定改革既有成果的某种消极气氛。

“?不进则退?是构成当前分税制改革最大的威胁。”辽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振宇对本刊记者说,“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都与财政有关,解决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可从财政改革入手。”

激辩宏观税负

1月20日,财政部公布了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速比,摆脱2009年

1.28倍的“异态”,重新恢复到两倍的“常态”,社会舆论对宏观税负的争议顿时升温。

三天后,财政部对此回应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人均财力水平在国际上仍处于偏低水平”,并认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收入剧增,另一方面财长喊“吃紧”,真相又在何处?

“与国际比较我们的收入规模大了还是小了,占GDP比重高了还是低了,没有可比性。”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高强在一次内部演讲中指出,我国财政收入统计只限于列入公共财政预算的财政收入,而国际通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确定的口径,即将税收收入、政府税费收入、社会保险收入、政府及所属单位的财产收入、出售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以及罚款收入、转移性收入都计算在政府财政收入之内。

按照财政部统计数据计算,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9%,与西方国家相比的确较低。如果按照IMF的口径,把各项政府行为的费税收入,以及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和政府所属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的服务收入全部计算在内,这位财政部前副部长认为这个比重可能在35%~40%之间。这基本上是北欧“福利国家”的税负水平。

“在中国,不能脱离政府收入水平孤立研究宏观税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安体富进一步分析说,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收入,绝大部分或大部分来自税收,“我国则不然,政府收入除了包括财政收入即?第一财政?的预算内收入,还包括?第二财政?的预算外收入、?第三财政?的制度外收入和?第四财政?土地出让金收入等。”

1998年3月19日,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总理当天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大于税使老百姓负担不堪,民怨沸腾。”1998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1%,而各种收费占GDP的比重大约为15%,税费合计为25%左右。显然,在我国,财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不能反映政府支配财力的水平和国民负担水平。

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看税负,显得更清楚。1996年~2007年,政府最终分配比率从1996年的17.1%提高到2007年的24.1%,上升了7个百分点;企业由1996年的13.6%提高到2007年的18.4%,上升了4.8个百分点;居民则由1996年的69.3%下降到2007年的57.5%,下降了11.8个百分点,与国际平均70%以上的分配水平相比较,已经降到了严重制约居民消费水平的最低点。

为此,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痛陈,“政府组织收入的能力和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产出的增速与居民收入的增长。这种国民收入向政府集中的分配态势,必然从收入分配的源头上限制或挤占居民收入份额的增加,对扩大居民消费存在着负面影响。”

“上半身改革”

当然,按照财税理论,税负高并不意味着税负重。如果一国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保障等“民生财政”方面投入充足,纳税人就不会觉得税负重。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民生投入,总体而言投入仍相当不足,在某些领域甚至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80年的2.53%下降到2006年的2.25%。即使随后提升到2010年的3.12%,也与我国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4%目标相差甚远,更低于世界5.1%的平均水平。

用于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情况更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政府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5%~3.0%之间。我国此比重,1978年~1986年间保持在1%~1.5%之间,1987年以后则从未达到过1%,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已经实施4年的2010年,也仅0.81%。

最差的还属医疗卫生事业支出。世界银行1997年一项研究成果表明,1991年~1995年,美国政府预算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6.9%,英国为14%,泰国为7.6%,而我国为0.4%,2010年也仅为5.3%。

目前,国务院已经下定决心,2012年实现教育支出占GDP比重4%的目标。但在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中,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就财收占GDP比重仍然不得不大倒苦水:“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重,有的是40%,有的是50%,甚至有的是60%,可以轻易让教育比重达到4%,甚至比6%还要高。我国只有20%,还要让教育、科技、国防、民生的?蛋糕?都要做大”,难度很大。

廖的潜台词很清楚,中央政府,或者更具体地说财政部,能够实际管理或摆在台面上的财力,只有纳入预算内、占20%GDP比重的收入,而其他接近同样比重的政府性收入却管不着。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老百姓强烈不满税费过重,还是财政部认为财收比重偏低、财政收支“吃紧”,大都是实情。

这揭示出当前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现实,分税制建立17年来,财税体制仍然是只管阳面不管阴面的“一国两制”。而近一半的政府性收入游离在这项制度之外,说明已经“完善”了17年的分税制改革,只不过是“半场改革”。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一位政府财政管理者形象地将之比喻为“上半身改革”,“省以上的预算内是分税制的?阳光世界?,其他是谁也搞不清的?灰色地带?。”

去年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撰文称,“中国地方税体系至今没有成型,省以下迟迟没有形成真正的分税制。”比如,江苏、浙江、福建明确说省以下不搞分税制,而是分成制。其他地方虽承认是分税制,但实际上也都是五花八门、复杂易变、讨价还价色彩非常浓重的分成制,很难明晰各个层级拿什么税。

在他看来,现在一些媒体动辄就拿地方政府短期行为不规范、地方政府合理职能执行不到位说事,指责分税制,成了一种时髦的批评,“我认为把这些问题归咎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把板子完全打错了地方。1994年改革之后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县乡财政困难、土地财政等,都是因为分税制没有随时代发展而贯彻到位所导致的问题。”

体制“变异”

事实上,贾只说了一半,问题的另一半是,分税制为什么贯彻不到省以下?某省刚刚卸任的前财政厅长为《瞭望》新闻周刊“补充”了贾的分析。如果原体制使得上级财力比较集中,而实行分税制会使财力下移分散,财权受制削弱,该地领导必然不愿实行分税制。如果中央不强力推动,分税制就可以不实行。他认为,“主观上,既有地方的态度责任,也有中央的决心责任。”

客观原因更为复杂。他列出了主要三条:其一,官员行为问责制不完备性带来的软预算约束。当前尽管加强了预算监督,但各级政府部门软预算约束普遍存在,不但鼓励下级政府超支或支出不合理,而且使得财税彻底分权只会加重腐败和分配不平等。

其二,事权划分不明确导致责任不稳定、政策短期化。比如,义务教育原为乡镇承担,由于乡财羸弱,2002年国务院一纸通知,改由县级政府负责发放,相应的财收也随转至县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明确、不合理,且经常变动,没有稳定预期,分税制难于确立。”他坦言。

其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事责不清。他仍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九五”期间教育部发起“普九达标”活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对地方领导实行“一票否决”。由此造成许多县乡向下摊派、弄虚作假、东拉西借、债台高筑基层怨声载道。“条条”领导以中央名义发号施令,地方政府“买单”执行,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抵触分税制,也非全没道理。

这样一种行政体制现实,使得分税制一方面迅速提高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两个比重”,同时这种制度原本期冀规范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初衷,却由于体制缺陷,不但未实现反而发生了变异和扭曲。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开始以75%:25%的比例共享所有地方企业的主体税种——增值税。由于中央并不分担企业经营和破产的风险,与包干制相比,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收益减小而风险加大,严重打击了地方政府兴办工业企业的积极性。于是,乡镇企业开始大量倒逼,五六年后基本淡出。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方式同时发生了明显转变,由过去的依靠企业税收变成了依靠地方基本独享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不同,营业税主要是对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征收的税收,其中建筑业又是营业税的第一大户。地方政府将组织税收收入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建筑业上,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财税驱动力由此产生。

这种状况在2002年以后尤其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02年,中央将日益壮大的所得税纳入了分享范围,即将原来属于地方税收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变为共享收入,中央占60%、地方占40%。这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对营业税进一步倚重,2003年以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地方建设规模的热情空前高涨。

“两个比重”的不断提升和地方财力财权的不断消减,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地方政府竭力寻求将预算外和非预算资金作为其财政增长重点。

“预算外资金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而非预算资金的主体是农业上的提留统筹与土地开发相关的土地转让收入。”上述财政退休官员为本刊记者悉数其间奥妙,与预算内资金不同,这些预算外和非预算的资金管理高度分权化,“对于预算外资金,虽然需要层层上报,但是上级政府一般不对这部分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多加限制。而对于非预算资金,上级政府则常常连具体的数量也不清楚。”

“驱赶型”财政

分税制改革以后,为了制止部门的乱摊派、乱收费现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预算外资金的改革办法,其中包括收支两条线、国库统一支付制度改革等等,力图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预算内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但是对于非预算资金,却一直没有妥善的管理办法。”也因此,“非预算资金开始成为地方主要倚重的财政增长方式。”

“对于中西部地区,在分税制改革和乡镇企业转制之后,农业税和农业的提留统筹以及其他的集资收费成为政府财政工作的重点。”这位原地方财政官员介

篇三:电影抢答题

1. 一个人找到一个保险箱,里面有一些零碎的小东西,在日后的经历中,这些小东西一件

一件的都被用上了,帮助他找到答案。这部电影是:__________

答案:《记忆裂痕》

2. 名字中包含颜色的电影:__________

答案:红白蓝

红色恋人

白痴

红高粱洪湖赤卫队

发条橙

黄飞鸿

绿茶

青木瓜之味

魂断蓝桥

紫色

大白鲨

黑暗中的舞者

灰姑娘

粉红豹

金刚

银翼杀手

红鞋日记

亲切的金子

蓝色大门

黄色潜水艇

黑夜传说

红粉保镖

绿色椅子

白头神探

红猪

纽约黑帮

黑白森林

黑衣人

金鸡

红番区

红高梁

……

3. 美国影片《偏执》中的角色多达__________人,在世界电影中堪称一绝。

4. 最早到中国来放映电影的是__________国人__________。 美;雍松

5. 世界上最大的球形电影院在__________国__________市的维莱特科学工业城。

法;巴黎

6. 《月球旅行记》是__________国的乔治.梅里爱在__________年拍摄的科幻片。

法,1902

7. 1927年摄制完毕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影片是什么_________

《爵土歌王》(美国)

8. 日本于1961年放映了电影《人类的环境》,该片放映时间长达__________小时。

9. 美国大型彩色故事片是哪一年完成的_________

10. 1932年创办的____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

11. 我国第一个女配音演员是谁_________ 舒绣文

12. 《两个小足球队》的导演是谁_________ 刘琼

13. 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是:__________

《老兵新传》。

14.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剪纸片是什么_________ 《猪八戒吃西瓜》

15.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在__________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 蒙特利尔

16. 在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熊奖”的我国故事片是__________。 《红高粱》

17. 《城南旧事》在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__________奖。 金鹰

18.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__________动画片。 水墨

19. 电影《李双双》中的演员__________获得第二届百花奖中的最佳男配角奖。 仲星火

20. 奥斯卡金像奖是由什么机构颁发的_________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21. 金棕榈奖是__________电影节的大奖,该电影节是在__________国举行的。 夏纳国际;法

22. 影片《爱德华大夫》的导演是__________,该片突出的艺术特点是__________。 希区柯克;悬念性强

23. 我国第一家摄制影片的公司是什么公司_________ 亚细亚中国影戏公司

24. 延安电影团成立于哪一年_________

25. 巴西__________主演的《女奴》在我国第三届大众电影金鹰奖中获得最佳外国女演员奖。 塞露莉

26. 1980年印度拍摄了故事片__________部。

27. 《解放了的中国》是我国与__________合拍的。 苏联

28. __________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

29. 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作词,由__________作曲,该影

片的编导是。 渔光曲;安娥;任光;蔡楚生

30.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是从__________的词中摘出的。 李煜

31. 电影《王子复仇记》是根据莎土比亚的悲剧__________改编的。 《哈姆雷特》

32. 1981年第四届百花奖的获奖影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庐山恋》;《天云山传奇》;《七品芝麻官》

33. 电影《林则徐》的编剧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演是__________。《甲午风云》的编剧是__________,主演是__________。 叶元;吕宕;郑君里;岑范;赵丹;叶楠;李默然

34. 在我国第一届电影百花奖中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是谁_________ 谢晋

35. 电影的发明者是谁_________发明于哪一年_________

36.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_________,这是一部(京剧题材)的电影,主演

_________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

《定军山》;谭鑫培

37. _________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_________,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郑正秋;《难夫难妻》

38. 1913年,香港电影之父_________与布拉斯基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_________,它

成为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黎民伟;《庄子试妻》

39. 我国第一部动画片是1941拍摄的(《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

40.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中,比较有作为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神州”、“民新”、“大中华百合”、“天一”等影片公司。(请说出其中三个公司名字) 1926年,我国著名的戏剧家_________开始了他的电影创作,并创立了_________电影剧社,在中国早期的电影史上写下了杰出的篇章。

“明星”; “长城”;田汉;南国

41. 1930年,电影_________中_________与"电影皇帝"_________演唱的《寻兄词》是最早

的中国电影歌曲。

《野草闲花》;阮玲玉;金焰

42. 1930年8月,几家大电影公司合并,成立联华影业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与明

星、天一鼎足而立的新兴势力,吸引来一批高水准的电影人才,比如导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剧里的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阮玲玉、金焰等一代巨星,构成了中国30年代电影无可复制的黄金阵容。

孙瑜;蔡楚生;史东山;田汉;夏衍

43. _________年,第一部有声影片()首次公映,预示中国电影走进有声时代。

1931;《歌女红牡丹》

44. 对开始走向一个全盛期的30年代中国电影而言,选举最佳电影明星,自然是最吸引人

的一项活动,其中最轰动的应算1933年_________陈蝶衣发起举行的"电影皇后大选举",_________艳压群芳,夺得影后的桂冠。

《明星日报》;胡蝶

45. 1933年宣告成立的_________标志"新兴电影运动"的全面展开。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

46.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期的经典电影有,沈西苓的_________、蔡楚生的_________、

费穆的_________、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

《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

47. 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_________上映。

《生死恨》

48. 中国电影史上,1949年是事业奠基的一年。与此同时,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基地

_________开始拍摄电影故事片_________。

东北电影制片厂;《桥》

49. _________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丰收年,仅三家国营电影厂就共出品了故事片29部之

多,超额完成计划,让人喜出望外。

1950年

50. 文革期间,新中国电影陷入完全停顿状态,就连新中国17年出品的中国影片和域外进

口的影片也被完全禁绝。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全中国数亿观众只能看到_________等几部电影,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空前记录。

《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51. 1979年是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新时期的一年,是真正的转折之年和创新之年。其中,北

影出品的_________、上影出品的_________、西安电影厂出品的_________等三部影片,是这一年电影艺术探索中思想最为开放、形式最为新颖、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

52. _________设立《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家协会从_________起设立每年一次的中

国电影金鸡奖评奖活动。

1962年;1981年

5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影坛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导演的一

大批形式新颖的"第五代"影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影坛将这批影片的问世称为“中国新电影的真正开始”。 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一个和八个》《老井》《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红高粱》

54. 被称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贾樟柯;王小帅;路学长;娄烨;张元;章明

55. 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得了_________国际电影节上_________。

这是中国电影_________在西方电影节上荣赝大奖。

柏林;金熊奖;第一次

56. 中国电影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是_________导演的_________。

陈凯歌;《霸王别姬》

57. 华语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是_________导演的_________。

李安;《卧虎藏龙》

58. 著名导演张艺谋在1996年被邀请到意大利去拍摄著名歌剧_________。

《图兰朵》

59. 中国台湾的电影杰作代表有_________导演的《悲情城市》、_________导演的《牯岭街

少年杀人事件》,_________导演的《爱情万岁》、()导演的《暗恋桃花源》等。

候孝贤;杨德昌;蔡明亮;赖声川

60. 中国香港是世界三大电影制作基地之一,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导演有《花样年华》导演

_________、《香港制造》导演陈果、《大事件》的导演_________、《阮玲玉》的导演_________、《黄飞鸿》的导演徐克、《英雄本色》的导演吴宇森等。

王家卫;杜琪峰;关锦鹏

61. 华语演员中在世界上具有最大影响力的是一生只拍摄了四部半电影的武打演员

_________,他让全世界的影迷知道了中国的功夫片。

李小龙

62. 去美国发展、并取得了优秀成绩的华语电影人有导演李安、_________,演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 创造内地贺岁片之风的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影

篇四:史上获奖电影

《大闹天宫》(上下集)获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南斯拉夫1978年国际美术电影一等奖。

1979年

《人参娃娃》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陈冲获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舞台姐妹》获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协会的年度奖。

1981年

《舞台姐妹》、《农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苗苗》获第二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1982年

《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四个小伙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

《阿Q正传》中的男主角严顺开获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三个和尚》获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

《猴子捞月》获第4届渥太华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美在运动中》获意大利科尔蒂纳电影节特别奖。

1983年

《陌生的朋友》获第三十三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泉水叮咚》获第13届季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第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美洲大奖。

《鹿铃》获第1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4年

《河南寻古》、《江苏秀色》获法国蓬沙拉国际旅游电影节最高金奖。

《西藏----西藏》获法国塔布国际旅游电影节旅游片冠军----金比利蕾娜奖。

《鹬蚌相争》获第34届西柏林国际儿童电影节银熊奖

《水面庄稼》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业组织奖。

1985年

《黄土地》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边城》获加拿大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

《泉水叮咚》获伊朗德黑兰第15届国际教育电影节教育类专片比赛铜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印度第4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昆虫世界》获第11届国际技术电影节纪录片一等奖。

1986年

《良家妇女》获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

《移核鱼》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1987年

《猴子捞月》获保加利亚卡布洛沃第4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老井》获第7次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以螨治螨》、《蝴蝶》获圣塔林第14届国际农业与环境电影节特别奖。

1988年

《山水情》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不射之射》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植物内生菌》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一人一亩地》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铜穗奖。

1989年

《红高梁》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21电台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1990年

《黄河谣》获第1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山水情》获第1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本命年〉获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菊豆》法国第43届戛纳电影节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

《晚钟》获哥伦比亚第7届波哥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和音响效果奖。

《童年往事》获美国洛杉矶奥斯卡学院电影节银奖。

《芙蓉镇》获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1989年发行影片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

《三个女人的故事》获第12届克雷黛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

1991年

《出嫁女》获第17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中国岩溶》获西班牙巴塞罗那国家地质学电影节大奖枣最高艺术质量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过年》获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1992年

《来自火焰山的鼓手》获第四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意大利大卫奖评选活动“最佳外语片奖”。

《四十不惑》获第四十五届瑞士洛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评奖”。

《秋菊打官司》获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留守女士》获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金字塔金像大奖”

《心香》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1993年

《香魂女》、《喜宴》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双旗镇刀客》、《妈妈》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

电影论坛奖。

《天堂回信》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国际儿童青年电影中心奖”

《找乐》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和特别荣誉奖

《蓝风筝》获第6届京国际电影节大奖

《霸王别姬》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

《菊豆》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秋菊打官司》获法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获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

1994年:

《火狐》获第四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

《炮打双灯》获第42届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在第11届国际农业电影上,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奖。

1995年

《红粉》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优秀单项奖视觉效果“银熊奖”。

《黑骏马》获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艺术节最佳导演奖。

《红樱桃》获第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轩尼诗记者杯枣最佳创意奖”。

《二嫫》获第四届国际电影节“玛雅美洲豹”金奖

《霸王别姬》获日本东京东影评论家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阳光灿烂的日子》男主角夏雨获第一届新加坡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技术奖”

《女儿红》女主角归亚蕾获捷克第3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兰陵王》获美国洛杉矶桑塔?克拉里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与往事干杯》获葡萄牙第24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俱乐部联合荣誉奖。 《活着》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96年

《太阳有耳》获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

《红粉》获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孔雀奖。

1997年

《鸦片战争》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金秋鹿鸣》获第七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长故事片金奖和儿童评委奖。

1998年

《变脸》获第29届印度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

《我也有爸爸》获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高荣誉奖“金象奖”。 《红色恋人》获第2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奖”银奖

1999年

《红河谷》获第十七届伊朗“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幕奖”。

《永乐大钟》获第一届布达佩斯国际科学电影节“国际电影、电视和广播合作理事会奖”。 《一个都不能少》获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2000年 张艺谋 《我的父亲母亲》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2000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梁朝伟)及技术大奖;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获评委会大奖;台湾导演杨德昌执导的《一一》获最佳导演奖。

2001年 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王小帅 《十七岁单车》

2001年 林正盛导演的《爱你爱我》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2001年 法国恺撒电影节 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获“最佳外语片”奖

2003年 李杨导演的《盲井》 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2004年9月第二十八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看车人的七月》获得评委会特别奖,主演范伟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2004年 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东京电影节的评委特别奖

2005年 王小帅导演的影片《青红》获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005年 顾长卫导演的《孔雀》获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

篇五:『国际观察』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用围棋的观点浅谈中美战略(转载)

作者:咖--啡 提交日期:2005-11-11 17:42:00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用围棋的观点浅谈中美战略

文章提交者:长得有点困难

西方人喜欢下国际象棋,中国人喜欢下围棋,这两项都代表人类高级智慧的游戏恰恰是东西方不同战略观、价值观的投影。大家都知道,国际象棋的是以“将”死对手为最终目的,在棋盘上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西方弱肉强食的价值观的体现;而围棋却不然,我活,也让你活,双方比谁占的地(利益)多。可有趣的是,看似残酷的国际象棋,两大高手过招最后却经常是和棋,双方投鼠忌器、互相忌惮,握手言和;而看似和平的围棋,要想和棋却是万中无一。这其中的辩证意味耐人寻味。

从世界这个大棋局来看,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美国已经开始认为中国具备了与其对奕一局的资格了。现在,我们就以一盘围棋打比方,来分析一下中美博奕的态势。

对世界来说,中美对弈的这局棋已过布局阶段,棋至中盘。但是这盘棋不是公平的、一人一步开始的,在布局阶段,美国是执黑先行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下的是让子棋,起码让了美国四子,没有办法,新中国成立才五十多年,底子太薄。在布局阶段,美国是占了明显优势的:在实地上,西半球已成其势力范围,拉美是它的后院,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捞尽了便宜。而海湾战争后美国在世界最重要的“金角”——富产石油的中东活了两个眼——以色列与伊拉克。在厚势上,美国大兵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四面包围中国,其巨大的军事、经济、文化实力,在世界上形成无形的厚势,从各个方面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在布局阶段,中国是大大落后于美国的,新中国成立来的50多年,在美国在全球大棋盘上广泛投入子力的时候,我们能够做的其实只是好不容易活了自己的一个角。就算是在东亚局部的一个角,我们也是活得好不容易的。美国两次在这个角的周边打入,一次在朝鲜,一次在越南,试我们的应手。总是有人争论什么抗美援朝值不值的问题,其实在围棋的角度看来,对手在你势力范围内打入的子当然只有一种办法对付,就是攻击,没有二话好讲的。如果你这都忍让,只顾自己活命,那这盘棋你死输,不用再下了的。还好的是,这两手棋我们都应了,而美国也都没有走好,把好棋走死了,没有办法只好弃子了,所以我们才能好好的活了一个角,不但活了一个角,还顺势拆边了。活了一个角就有根据地了,拆边才能发展势力范围,才有继续过招的本钱。

虽然是如此,棋下到这里,我们放眼望去,棋盘上已经是黑压压一片了,黑大优的局面。如果一盘棋只有布局的话,我们是已经输了,不过还好的是,中国领导人说民族要伟大复兴,我们没有放弃,棋也只到中盘。棋到中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棋手的计算,算路强不强。首先我们要分析形势,局面上是美国的优势,但是优势能不能转化为胜势呢?未必。对大多数人来说,在这盘棋上一眼见的就是,中美互相有一个“劫”争,中国是台湾,美国是朝鲜,双方利用这两个劫材打起了连环劫,各取所需,都是高明的棋手啊~!从重要性来说,似乎朝鲜对美国的重要性不及台湾对中国的重要性,美国佬已经占了便宜,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台湾是我们必须打赢的一个劫,所以恨不得立即出兵收回台湾。但是,我要说的是,从世界这个大棋局来说,这一招把劫争引爆,或许可以赢得局部,在全局上却未必高明。而中央的作法就是,在那个有劫争的地方投入一个子,那个子就是国民党等反台独的势力,然后就不管了,引而不发。我不管,留给你老美看着,我不引爆这个劫争,丢给你你又吞不下,又不能不管,这就把自己的包袱丢给了对方。我为什么要急呢,从围棋的角度看,我为什么要花几手棋杀我厚势边上的敌子呢?那里的地盘归我只是时间问题,我把别的地方走厚了,这里自然是我的地盘了。台湾就在我们活的基本角的边上,根本没有必要急的。那么朝鲜呢?对中

国来说,这个劫材真是我们手上为数不多的好劫材,要利用好。它好就好在它是可以作为弃子换取更大利益的,如果不作为弃子我们留着也不嫌弃,但是美国拿着就头疼。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棋子在它的势力范围内,一个韩国、一个日本,是东亚“金角”里老美的两个“眼”,现在多了一个朝鲜在里面“共活”。它是很不顺心的。问题是共活也就罢了,可是朝鲜这个“孤子”却又臭又硬,居然时不时想反打一手,危胁一下韩日的生存,这就不得不让美国佬头疼了。硬吃吧,中国的厚势明摆在那里,子力强劲,原来试应手已经损失了一手棋了;不吃吧,中国时不时拿着作个劫材用,讨价还价。

好,现放下这两个劫材不说,因为他们都既不是“棋筋”所在,也不是什么“最后的急所”,不是对弈双方必须马上投入子力的地方。那么,如果你是棋手,你作为对弈的其中一方,你会如何继续这局棋呢?

作为美国一方来说,首先我们要承认,它是一个极其厉害的对手。它厉害就厉害在虽然局面大优,但是它没有我们中国围棋国手们的一个通病——优势下放松出昏招,而是步步紧逼。棋谚云:高者在腹。在世界这个大棋局上,中腹在哪里?中东、中亚。那里富产的石油,特殊的欧亚之间的地理位置,使这一带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占领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扼住了世界能源的咽喉,在战略上对中国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所以美国在占领伊拉克之后,迫不及待的向伊朗、叙利亚发出了危胁。然而,在这一带的战斗中,美国充分展现了一个力战型棋手的杀伤力,也暴露了其力战型棋手的通病,那就是过于用强。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攻击、杀棋是很爽,但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有时候杀得兴起,却把自己的棋形走薄了,反而暴露出弱点被对手攻击。围棋攻击的最高境界不是杀棋,而是通过攻击获得利益,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而美国总统小布什却不是个太高明的棋手,在中东、中亚四处投子,杀得兴起,可是战线拉得长,子(兵)力不能支持他的战略思想,棋形的薄味暴露在对手(反美势力)的火力之下,以至身陷泥潭之中。

那么作为中方来说,我们应该怎么走这局棋呢?下过让子棋的朋友应该知道,作为让子的白方,是绝不能按常规套路来下的,都走两分的定式,那就没有得玩了。一般高手下让子棋,都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搅乱棋局、声东击西、扰乱视线、乱中取胜。那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是怎么走的呢?很有意思的。先是一手大飞拆边,继续从自己的地盘向外扩充势力,与东南亚国家签订自由协定;突然又往中腹连投数子,搞出个上合组织,同时与伊朗眉来眼去,摆明了不让美国在中间的棋子舒服;忽然又一手居然打入老美的势力范围,在拉美又是维和,又是投资,甚至还买了条运河,在它的后院居然活出一块地来;在老美正在紧张关注中国在拉美的下一步行动的时候,我们在非洲埋伏下来的几手棋,什么修路啊、医疗队什么的又开始发挥作用了,那边的石油要运回国了,搞得西方谣传在非洲出现了几千PLA。 不知道老美看了这几招有什么想法,反正我只有一个想法,想笑。这是什么招法?搅局嘛。真的是说明棋到中盘了,中国开始不再局限于经营自己的那块小角了。但是你要说中国有什么大动作没有?没有。我们不象美国那样在一个地区投入了重兵,而是东一鎯头西一棒子。棋谚云:入界宜缓,就是说别人的地盘打入不要太狠了。围棋讲的是耐心,不一定要一下子把对手将死,但我投入的每一个子要有效率,有起作用。我们的手法是,说不狠吧,我们四处有棋,说不定哪里就活出一块来成了自己的实地;说狠吧,我没有直接形成了对对手的危胁,我们没有把哪一手棋走得很“重”,而是很“轻”。在围棋里面,棋的“轻”与“重”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轻”可以理解为轻灵,甚至可以理解为不重要,可以放弃的子。现在中国的这几手棋就很轻,招招跟老美的势力范围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你要硬吃嘛我无所谓,你不吃就要小心我活出一块。我们和老美的走法不同,他们在中东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棋走“重”了,不能弃子了。事实上,它不光是中东,哪里它都走得“重”,哪里都舍不得放弃,我们就不同了。现在的局面是你大优,我承认,所以我不急着和你正面对杀,钝刀子割肉也一样吃嘛。我的目的不是要把你的子吃光,这也不现实,我和你比的是最后谁的“地”多,也就是

最后谁的实力强。

可是美国毕竟不是一般的菜鸟,虽然在中腹一带棋没有走得很好,但是毕竟也拔出了两朵花。更关键的是,它这一手棋又直接把棋下到咱们家门口来了,在日本的军事基地航空母舰也开来了,和印度也又开始拉拉扯扯了。毕竟,在全球这个大棋局上,现在也只有中国可以算它的一个对手了。那么,现在轮到我们的领导人了,这下一步棋该怎么了呢?也许到欧洲那边碰一下试试应手也是个好主意哦。可是最关键的还是中腹啊,既然美国佬已经走“重”了,我们何妨让他走得更“重”一些?怎么让他走得更重?关键点就是伊朗啊,上合组织是个接应,把这个子连回家才好哦。当然,包袱是要让对手背而不是自己哦,相信我们的领导人会有更高明的招吧,呵呵。

最近有个新闻让人很感兴趣,缅甸政府迁都了。偶继续用棋的观点分析一下。 喜欢下围棋的人都知道,治孤是非常难的,对孤子的攻击也是很难的。对方在我的势力范围内“空降”一个子下来,我应不应?只要不是边角之地,一般杀一个子要花四手棋,因此,在下棋的过程中,除了刚学下棋的,如无必要没有哪个棋手愿意这样去杀棋。你花四手棋的时间,别人早占了几处大场了。对伊拉克这颗孤子,美国就花了四手棋拔掉了,有他的道理,中央拔花抵三十目嘛。但是依我说,还是不值。为什么呢?反美武装一个反打,你接不接?美国的应手是接上了,在那里驻军。可这样一来,你棋走重了,不能弃子了,于是美国为了撤不撤军头疼得要死。其实,一个高明的棋手,应该是围而不打,让这个子无疾而终。但是小布什按耐不住,直接就吃子了,犯了棋诀中“不得贪胜”之忌也。结果怎么样呢,其实利弊两分。那么我们再来看中国,在美国花这几手棋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在美国身陷中东的时候,中央接连出手,一是朝鲜捅出个核问题,最后凑成个六方会谈;二是邀请连宋访问,在台湾架空绿色阵营;三是中俄联军演,在石油、上合组织、中亚地区接连出招;四是在对日本强硬,在东海问题上大作文章。美国吃一个子的时间,中国连抢数处大场,这叫“攻彼顾我”,行棋步调之顺、子力效率之高让人赞叹。这几步让美国非常难受,但是他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以美国的强势,这几步居然只能被动的跟着应棋,居然没有主动打击手段,不觉得有趣吗?关键就在于中东,他把棋走重了,子力集中在那里,腾不手来。在朝鲜,他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只能按照中国的方式谈判,无形中默认了中国在朝鲜半岛乃至东亚地区的势力范围;在台湾,美国也不愿意在此与中国正面对杀,只好反过来压制台独势力;在中亚,他的颜色革命遇到中俄联手反攻,一时间也拿不出应对之策,眼看着上合组织影响力的增强;于是他只有在日本投入子力了。美国在日本是作了两手准备的,一手是放开日本的绳套,让其发展武装遏制中国;另一手却是加强在日本的驻军力量,在针对中国的同时,何尝不是瞄着日本,防着它一手?这从他对日本“入常”一事上的两面派手法上不难看出来。 说了半天,再回到缅甸。缅甸对中国来说,可算是投入在东南亚的一颗孤子,又可算个妙子,其地理位置真是太好了,象楔子一样钉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又是东南亚地区天然的一部分。东南亚地区在传统上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过去一直对中国是有敌意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势力不断随着商人们的货船渗入这一地区,直至中国与东盟成立自由贸易区。但是要说传统上中国能够实质性影响的国家,只有缅甸。缅甸在东南亚可以算是一个异数,军政府当权,长期以来因为人权与毒品问题受到美国的强力打压。但它的军政府一直没有垮台,关键就在于它与中国的“传统友谊”,“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嘛。美国刚想在缅甸有所动作,中国的边防部队马上由武警换成了正规军,这种没有盟国之名却行盟国之实的举动,缅甸军政府不会不放在心上。这次缅甸迁都,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前不久在仰光发生了三起爆炸,军政府指责是某国的机构策划实施,意图破坏该国社会秩序;二是它的新首都在郴马那,在仰光北更靠近中缅边境的地方。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举动,因为历史上印支半岛的国家都很惧怕“北方的巨人”,能够把一国首都不往南迁却往北迁,明显说明它把中国当自己人了,一旦遇到进攻,它的“流亡政府”恐怕是要到中国境内来成立的

了。相信在这一点上,双方是有默契的。那么中方开出的条件是什么?在下认为有两点:一是马六甲,二是印度洋。美国近段时间在马六甲与印度做的动作想必大家也注意到了。为什么缅甸军政府要造都,是因为他有担心美国的进攻;为什么美国要进攻?别拿人权与毒品作幌子,怎么没见美国去打哥伦比亚和索马里?关键就在于缅甸这颗孤子使中国危胁到了马六甲与印度洋!那么,美国会攻击这顶孤子吗?还不到时候,或者说他腾不出手来,要他再花四手棋拔掉它,小布什毕竟不是傻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肯定在这个地方下了一手棋,又是试应手。中方的应手呢?很简单也是很老实的,一手连回,棋谚云:彼强自保也。这步棋是下给对方看的,那就是这虽然是颗孤子,但对我是很有用的,不会作为弃子的,呵呵。 接下来继续讲棋,

我前面说了这局棋起码在起点上是不公平的,中国下的是让子棋,让四子是最起码的。至于美国下两手,才允许中国下一手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不存在的。不是他允不允许的问题,中国又不是他的附庸,在世界这个大棋局上,只要我们不弃权,我们的领导人不去睡大觉,当然是一人一手的来,谁也不能强迫我们放弃一手棋不下,呵呵。局面是他们的大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扳回来。

开始在那边有个网友提到了日本问题,本来准备用棋的观点分析一下的。可惜吃过饭一看,帖子都找不到了,只好在这边继续吧。

依那位网友的意思,日本这个中国边上的敌子,中国一定要用手筋灭了才好,其实我看未必,棋谚云:慎勿轻速。从棋形上看,日本就在我基本角的边上,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日本也是一个喜欢下围棋的国度,中日之间也有一个棋局,我们迟早要分出胜负,但是我们要把这个局部的棋局放到世界这个大棋局来看。其实就棋形而言,日本只是活了一只孤眼,它的战略纵深可以说是没有,要吃掉它是很容易的事,四面围住,封锁它的逃路,它就是死子,日本的能源、原材料完全依靠海外。但是,在世界这个大棋盘上看,日本一面是中国的厚势,另一面却是美国的厚势。美国在东亚有两个眼,日、韩互为犄角,而日本背后更有一个美国可以连回。那么在中日这个局部的小棋局上又是一个什么态势呢?目前日本领导人的走法是很好玩的,那就是自我扩张,四处出击。这说明它一方面认识到自己的孤眼活棋是很危险的,万一连不回美国,在中国的厚势面前死路一条;另一方面它也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在东亚、乃至至世界上多作几只“眼”出来。但是它的招法又是不讲章法、过分用强的典型。围棋讲势孤求和,在对手强大的厚势面前,我老老实实地做活嘛,但日本人却是四处攻击,台湾、东海、韩国、朝鲜、乃至中东它都要去碰一手,想以攻代守。这也有它的心计在里面,这叫作借力打力,对手如果扳住,它就反扳、连扳,借势做活。它的意思是到处挑起劫争,将来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有的子是作为弃子的,现在不一定有用,但我下在那里让你难受,你要吃它,我就借力在别的地方发展。比如东海,它现在明显的没有能力开采石油,但是它就是要在那里投个子——你中国说是你的地盘,对不起我不承认。问题是你要吃这个子,好,他就可以借力了,中国军事危胁,我要发展军事力量对抗,废除和平宪法,明白着借对手攻击而自己要在有经济这个铁眼的情况下,再做个军事的铁眼,最后捞取政治的地盘。那我们的应手是什么呢?我们首先要放眼世界的大局来看,也要中日之前的态势,用围棋的术语来说就是我厚彼薄。我厚厚在哪里?幅员、民心、经济潜力、实力等等综合实力;彼薄薄在哪里?幅员、道义、政治短腿、经济命脉等等,其实对日本都是很不利的。它也有厚的地方,哪里,就是美国,隔了一个太平洋的美国。作为棋形厚的一方应该怎么下?当然不是急着吃子,那必然与它背后的厚势对杀,也会让其借力打力。我们领导人的做法是发挥厚势攻而不击,就是远远地瞄着它,放条路往外赶。往哪个方向赶?哪里离美国远往哪里赶,把它攻成一串孤子 ̄你不是四处下手吗?我远远地瞄着,台湾也好、东海也好、朝鲜也好,哪里我都让你舍不得弃子,哪里我都让你想连回家,六方会谈我都把你扯上,东海石油我也跟你谈判。这叫作让你自我膨胀,看上去连了一大串子,可是你活出眼没有?一个也

没有。你得到好处没有?一点也没有。可是小日本下着下着就觉得自己的棋子蛮多的了,算是有势力的了,浑不觉它的背后,美国人正在冷冷地看着。你不是四处挑衅嘛?你的子越走越多,可是离你的大本营是越走越远了。我不急,我慢慢看你上窜下跳,只是要你在做活的时候,我下一手棋破你的眼,你还是不活。这时候日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连回,投入美国人的怀抱,一种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势大了,可以就地做活了,以日本人贪婪的本性,它会做何选择是一目了然的。这就是中国对日本的基本手法,欲取先予、舍小就大。若是直接的攻击,就逼着日本往美国那个方向跑,一旦他们完全连上了,要吃反而吃不了。 世事变幻一局棋,可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哪 会象棋局一样简单。我之所以用围棋来说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国际战略对策,只是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其实质就是西方人所说的博弈论。围棋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一些博弈论的基本原则,比如我前文所说的一些棋谚,在大国战略博弈中也有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尽量不用围棋的术语谈自己的看法。

博弈论的前提是博弈的双方或者几方都是理性的人,不是疯子,只有这个前提存在,我们才有深入分析战略与对策的可能。在这个前提下,我先回答“掀桌子”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棋手,在你局面大优的情况下,你会“掀桌子”吗?事实上,往往“掀桌子”的是局面落后,扳回无望的一方。在当前世界这个大棋局,美国无疑是占据了极大优势的一方,当今主要的国际秩序实际上都是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美国为什么有掀桌子去破坏它?实际上,我认为前段时间PLA的朱将军发出的“核攻击论”,倒象是一种“掀桌子”式的警告。它的前提就是我方承认棋局处于?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缍悦拦⒊龅木妗K导噬鲜蔷婷拦灰拦P驳搅宋颐堑暮诵睦妫敲矗衷诿拦鞯嫉囊磺泄手刃蚝凸市形荚颍颐墙看蚱啤R虼耍胰衔谖颐强梢栽ぜ暮艹ひ欢问奔淅铮谱雷拥木霾皇敲拦?/p>

再谈谈“两步一步”的问题。首先,这位网友说的一步两步究竟是规则问题还是实力问题?如果是规则问题,我前面说了,主权国家的国家行为,没有谁强行规定他走两步你只准走一步。如果是实力问题,那我们也要具体分析,美国的实力真的强大到我们走一步他可以走两步吗?第一,我承认美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在全球都有利益,可以同时在全球多个地方投射他的影响。但是我们同时要看到,美国不仅是与中国有一局棋,他在全球与很多对手都在博弈:中国、俄国、欧盟、“邪恶轴心”、甚至日本以及本拉登。当然本文只是分析的中美之间的博弈。在与中国的博弈中,美国想在中国走一步的时间内走两步,恐怕力有不逮。第二,大国之间的博弈,或者说国家一定是有形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的投射吗?或者说,就是如果美国具备了同时打两场局部战争的实力,我们一枪未发,是不有是一步棋没走?举个例子:在越南战争中,中国并没有象朝鲜战争一样派出志愿军正式参战,但是发表一个声明,在北纬17度划了一条界线,美国陆军就硬是没有越雷池一步。这是不是一步棋?大国博弈有多种手段,军事、经济、外交,甚至一纸声明、领导人一次访问,都是一步棋。第三,目前美国真的实力强大到可以连走两步吗?美国的GDP由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下降到了约四分之一,吃下一个伊拉克,硬是被数目不多的的武装分子拖住了大批正规军队。在朝核、伊核甚至叙利亚问题上,都没有解决良策,眼看中国连抢数处大场,这不已经很说明了问题? 总的说来,在下认为围棋中蕴含的智慧运用到战略博弈中,就是十六个字:大局着眼、长远思考、有舍有得、换位思考。

先说大局着眼,也就是围棋中常说的大局观问题。我前面说的台湾、东亚问题,都要放在世界大棋局上来考虑,就是说的大局观的问题。在我看来,台湾问题、日本问题都是局部问题,并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根本问题。所以台海战争、钓鱼岛战争在我看来中央其实现在最不愿意打,放在那里最好。而小日本现在一心在东海、台海寻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未必没有美国在背后的挑动。作为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的利益是在全球的,决不能因为一时冲昏了头脑,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