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0:41 体裁作文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体裁作文

篇一:《云南的歌会》课内外阅读答案

《云南的歌会》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者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有种种不同方式”中的“多”能否省去?为什么?其中的“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是指那些方式?

3.第二段中“多的是”的言外之意是

4.第二段中对年轻女人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其什么特点?

5.作者在对对歌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6.第二段对歌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

1.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场面。 2.不能。因为“多是情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种种不同的方式是指: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待答;互嘲互赞。 3.昆明一带农村能歌的年轻女子非常多,随处可见。 4.美丽健康、干练轻快的特点。 5.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6.这样更能烘托处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返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了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喜欢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互相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的本色美。

7.请概括本段的思想内容。

8.“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中的“歌声”具体指什么歌?

9.作者详写由呈贡进城的一路景色有什么作用?

10.赶马女孩的歌唱“还发哑带沙”,为什么作者却说“都充满一种纯朴的本色美”?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

7.山路满歌。 8.以情歌为主,也有其他内容。 9.这既是对云南自然风光的实写,也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铺垫,是烘托映衬,而“赶马女孩的歌唱”则是本段描写的中心。 10.因为在这种优美环境中,出口自然,不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纯朴的本色美”。

听民歌 (16分)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4分)

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2分)

3.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3分)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3分)

5.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6.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听民歌》答案

1.四次:①从小听老翁唱山歌;②参加山场劳动时,听男女对唱的山歌;③听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④如今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

2.按时间顺序写的。先总后分。

3.让我至今怀想的不是老人唱的山歌本身,而是我童年的岁月以及那朴实无华的氛围。

4.闽北的山深、山高,受外界的影响少,因此人也单纯一些,山歌也朴实,而乐清与闽北相比,受外界的影响多一些,所以人也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华丽了些,这是有道理的。

5.比喻,把磁带、音响中的民歌比喻成扎红绸的大白菜。

6.表现了作者对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怀想与赞美。

篇二:云南的歌会阅读题及答案

3《云南的歌会》复习题

16、云南的歌会(一)阅读2-3段

6.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7.“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

8.“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9.文中画线的句子“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10.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

②小乖乖 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 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

11、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

12、作者对对歌的描写,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一)阅读2-3段

6.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7.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8. “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此处一个“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在结构上起总领作用。9.肖像描写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10.①“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

② “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

11这样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12 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泊泊而出。

(二)阅读5段,完成5—9题。

5、选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6、简要概述“金满斗会”的演唱方式和内容及举行的目的。

7、结合文章回答,为什么“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

8、文中画线的句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优美形象,请认真品味,加以评析。

9、假如你也在“金满斗会”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受?请认真揣摩,加以描绘。

答案:。

(二)阅读5段,完成5—9题。 5、主要描绘了“云南的歌会”中“金满斗会”的情景。 6、演唱方式:百多人集合在一起,六人围坐一桌,轮流低唱歌曲。 内容:一般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举行的目的: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7、因为在歌会上,老年人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看到下一辈熟悉了,心里高兴。

8、这句话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无形的声音比作有形的松涛,借描绘松涛刻画出声音虽小但雄浑有力、气势恢弘的特点。

9、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回答时发挥自己想象,着重描绘自己的感受即可。

《云南的歌会》复习题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散文_。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山野对歌_、__山路漫歌_、_村寨传歌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唱歌人、__唱歌的环境 、__唱歌的场面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一、阅读第三段“这种年轻女人??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回答后面的问题。

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_肖像_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_牙齿__ 、_衣饰__ 。

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突出了其什么特征?

细腻真实,笔触细致,如在眼前。 美丽健康、干练勤快。 4.请你学习这一段的写法,给你身边熟悉的人写一段肖像描写。(100字左右)

三、阅读课文第四段“在昆明乡下??都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完成1~4题

1、“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这些“歌声”具体指什么歌?

答:以情歌为主,也唱其他内容。

2、由呈贡进城的一路景色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答:一路景色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铺垫,是烘托映衬,而“赶马女孩的歌唱”是本段描写的中心。

3、赶马女孩的歌唱“还发哑带沙”,为什么作者还说“淳朴的本色美”?

答:因为在这种优美环境气氛中,出口自然,不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4、归纳本段思想内容: 山路漫歌。(限于四个字)

五、阅读第5段“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回答1—7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面善:面熟。熟习:对歌曲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深刻。 2、“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

答:因为它参加的人员很多,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唱歌的时间长,一连三天才散场。参会的妇女居多,而且打扮得非常漂亮。老年人在场上格外兴奋活跃。

3、“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答: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如一片松涛。

4、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答:参加“金满斗会”都是村子里的小商贩或普通的村民。体现了“金满斗会”的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

5、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

答: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6、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

7试概括本段段落大意

答:村寨传歌

篇三:2012年内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内江市二0 一二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及初中毕业会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部分,A卷第l页至第4页,满分100分;B卷第5页至第8页,满分60分,全卷满分l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按题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子上,在试卷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A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日,乘车前往玉峰山,下车后,一阵淡淡的馨(xīn)香随风飘来,沁(qìn)人心脾。

B.暮色驮着黄土地的坚韧,穿行于崇山峻岭间,一个远行者背着背篓,盛着对传统的守望,

家衫槛褛(lǎnlǚ),吟唱的歌声,是他唯一的欣慰(xūnwèi)。

C.那一座座逶迤(wēiyí)连绵的青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屏,一片片嫩黄的油菜花,一片片粉红的桃花,一片征洁白的梨花,各具神采,争奇斗艳,宛如(wānrú)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D.一领先突如其来的雷雨裹挟着大风将一树黄叶扫落,只剩下难得一见的粗壮枝干和已经生出薪芽的 集树丫,演绎(yǎnyì)着新旧变替的乐章。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瘦骨嶙绚 猝然长逝 悲欢离合 不足道恍然大悟

B.忧心裹衷 孜孜不倦 荡然无存 珊珊来迟

C.天在无缝 重峦叠嶂 微不足道 随机应变

D.对答人流 怒不可遏 断章取意 顶礼莫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木间,彩蝶三五成群,用它们的翩翩舞姿展示生命之美。

B.5月9日,历经两年多建设的内(江)遂(宁)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内江高速公路的十字架交通枢纽。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宇,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D.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之际,深入我市部分灾区,实地见证了他们灾后生活的变化,感受他们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4.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赤壁之战

B.《水浒传》中,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C.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繁星》《春水》是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5.依次填入下文括号中的词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内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落脚点要放在“特”字上。首先是( ),内江是省内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是位于成渝经济区最中心的节点城市,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特大城市,规划要用活用好这些特殊资源,为城市的快速发展谋好篇、布好局;其次是( ),内江要加快、加速发展,规划编制上要有科学和适度超前的眼光,要为内江城市未来十年的快速崛起指明方向;第三是( ),要深入挖掘内江文化优势,要突出打造内江教育品脾,要加快建设成为成渝两地的体育中心,要依托山水固林城市,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看病疗养胜地。第四是( ),充分利用好内江所具有的甜城湖这一其它城市所没有的资源,把内江规划建设成风景如画的山水城市。

①“特色”②“特优”③“特殊” ④“特快”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9题.(12分)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 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

B.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C.惟危楼一座 惟此官也 ..

D.闻说双溪春尚好 风力虽尚劲 ..

7.下列“之”字用法与“脱笼之鹄”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B.何陋之有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的诱人春色,抒发了作者对春色的眷恋珍惜之情。

B.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C.本文语言清丽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如“山峦为晴霉雪所洗,娟然如拭”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春山的无限美好。

D.本文虽为游记,但并非单纯记游之作,它还通过写景有所寄托,即文中所说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二)名句积累。(6分)

10.用课文原句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y)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5)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能够表达主旨的名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1-16题。

(一)(7分)

①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如在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唱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格。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尘,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7”,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渴泻去了。

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和花葱绿率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甩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1.文中“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生面别开”的情景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12.空中说“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下面两首民歌分别属于“种种不同方式”中的哪种方式?(2分)

(1)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荚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蓝花花》)

(2)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幺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刘三姐》)

(1)(2)

13.文中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人物描写中哪种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二)(10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②,也是事实;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⑤,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4.文中错误论调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答:

15.作者给了“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一个共同的称号是什么?(2分)

答:

篇四: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面书写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一(3)题。(5分)

朔( )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 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熟。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迷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kuàng( )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1)找出选文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1分) 错别字: 改正: .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kuàng( )野 朔( )方

(3)解释“凛冽”在句子的意思。(2分) 2.在下面句子的主谓之间用“||”画开并找出句子的主干。(2分) 我的手指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主干: .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B.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D.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的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4.名著阅读。(3分)

《名人传》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 》; 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直到临则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5.请在下列方框内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句子。(6分)

诵读中国古典精美诗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我们再一次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吧:“口口口口口,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身处逆境,不失进取之心,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口口口口口口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身处茅屋仍胸襟博大,心怀济世之情;“但愿人长久,口口口口口”——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人生自古谁无死,口口口口口口口”一文天祥面临生死存亡,舍生取义,直抒胸臆;“口口口口口口口,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辞官还乡,以花为喻,表明爱国心志??这些古代贤人高贵的心灵、博大的胸襟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也变得更加纯净,让我们的胸襟也变得更为宽广。 6.综合性学习。(7分)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 读本书名.《 》

活动过程: 。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了解了不少家乡特产。请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故乡,名扬天下。(3分)

特产名称: 。

广告词: 。 二、阅读《45分)

认真阅读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17分)

云南的歌会(节选) 沈从文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先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7.在对歌的场面中作者对云南女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文段中运用了几种描写手法,表现出云南女子怎样的特点。(4分)

描写手法: .

表现出云南女子: . 8.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3分)9.“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2分)10.“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为什么?(4 分) . 11.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4分)

(1)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2)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 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

(二)(15分) 动物也在全球化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小。 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威胁。这已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

1

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生物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1)五柳先生:(2)醉翁:三、写作(45分)

20.跨人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

请在“生活因 而精彩”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等),并以此为文题,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等。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45分)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 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 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 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 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有改动)

1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答: . .

13.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 答: . .

14.选文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4分) 15.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4分) 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 ....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 适应力。

正在不断: . 严重: . (三)(13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何许.人也( ) (2)翼然临.于泉上( ) (3)亦不详.其姓字( ) (4)蔚然..

而深秀者(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 . 18.用文中的句子填空。(2分)

(1)《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2)《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19.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2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5分) 1.(5分)(1)(1分)错别字:“迷漫”的“迷” 改正:弥 (2)(2分。每空1分)kuàng(旷)野 朔(shuo)方 (3)(2分)凛冽:刺骨的寒冷。 2.(2分)我的手指‖扰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1分)主干:手指扰弄花朵(1分)3.(2分)B 4.(3分) 《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 托尔泰斯(每空1分。) 5.(6分)采菊东篱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 安得广厦千万问 千里共婵娟 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每句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的,该句不得分。) 6.(7分)(1)示例:读本书名《风景这边独好》。活动过程①收集名胜占迹的相关信息;②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③整合信息,编写读本。(开放题,意思接近,符合要求即可。括名1分,活动过程3分。共4分)(2)(开放题,符合要求即可。特产名称1分,广告词2分。共3分)。

二、阅读(45分) (一)(17分) 7.(4分)描写手法:四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念描写、心理描写。(2分。)

表现出云南女子健康、美丽、勤劳、活泼、开朗、善歌的特点。 (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8.(3分)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大意对即可。) 9.(2分)“这”指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10.(4分)不是可有可无。(1分);“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多?字用得准确精当。(3分。意思接近即可。) 1 1.(4分)(1)“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2分)(2)“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2分) (二)(15分)

12.(3分)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正在长得越来越像。或: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追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小。 13.(4分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②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 (每点2分)

14.(4分)说明方法:作比较(2分) 结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2分) 15.(4分)“正在不断”形象地说明了基因资源的减少正处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2分,意思对即可。)“严重”强调了人类不恰当的做法对生态系统适应力危及的程度。 (2分,意思对即可。) (三) (13分)

16.(4分)(1)许(处所)(2)吝情(舍不得)(3)蔚然(茂盛的样子)(4)临(靠)(每小题1分。) 17.(3分,意思正确即可。)翻译: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2分)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地连饭也忘了吃。(1分。) (2分)(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1分) (2)环滁皆山也。(1分) 19.(4分)(1)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也可)(2分) (2)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答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或“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也可)(2分) 三、写作(45分) 20.(45分)

(1)每篇作文由两人独立评分,取两人的平均值。

(2)两入所评的同一篇作文的得分,相差在5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所评之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5分的,交阅卷组长评判后确定分数。

卷面书写(5分)

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校语文组商讨解决。

3

篇五:2014届山东泰安市泰山区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4届山东泰安市泰山区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分卷I 注释 一、单选题(注释)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有一项是( )(2分) Axiéhénggūniù) Bbiěhài(ài) C.tì) sāngcuìyānɡ)不乐 Dcūnzhì) zhà) jiá)然而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遍稽群籍美轮美奂睡眼惺忪沧海桑田 B.张惶失措诚惶诚恐众目睽睽不可思议不容置疑 C.合辙押韵粗制滥造锋芒必露略胜一筹莫衷一是 D.郑重其是巧妙绝伦一视同仁龙吟凤哕芸芸众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渡荆门送别》) C……的原因)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不思蜀,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B C.“还有一个问题,” D.近年来, 5、下面一段话恰当的语序是( ) ①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试卷第1页,总10页

俯冲。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④“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A.③②①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6、主谓短语作宾语的一句是:( ) A.全班同学都做出了这道令人费解的数学题。 B.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了。 C.元朝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D.小说到了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C.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D.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分卷II 二、现代文阅读(注释) 9、分,每小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试卷第2页,总10页

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字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C、“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出问题,等待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 D“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 “平梁”是指姐妹们打秋千时的高度。 【小题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描绘山野对歌的场面,表现云南人民的聪明才智。 B.概括介绍云南民歌的几种表现形式。 C.概括介绍年轻妇女不仅会唱歌,还会打秋千。 D.描绘了年轻妇女演唱民歌得胜后的神态。 【小题3】对画横线处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A.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小题4】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B.通过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道出了她们得胜后由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直率泼辣、开朗质朴的性格。 C.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D.通过肖像描写,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10、分,每小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星新一是日本科幻小说家,1926年生于东京,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 试卷第3页,总10页

B.《喂——出来》以真实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C.微型小说应具备三个要素:①构思新颖奇特②情节相对完整③结尾出人意料 D.微型小说最先起源于美国,应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 【小题2】文段中这个无论什么都“照收不误”的“洞”象征什么?( ) A.能够盛放很多垃圾的地方 B.能容纳危险物品的场所 C.象征着无所不包的大自然。 D.宇宙中的黑洞 【小题3】小说结尾的叫声和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联系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从那个胜不可测的黑洞里来 B.从我们不注重保护的思想中来 C.是从晴空万里的天空里来 D.从建筑工地最上面来 【小题4】联系全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题目“喂--出来”的意思是说,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生,终究要自食其果。 B.这是一篇哲理小说,情节全然处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告诉我们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C.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黑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幻想可笑,也可以警示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D.本文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奇妙,丰富,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小题5】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言下之意是什么( ) A.石头微不足道,不值得注意。 B.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城市的越美好,没注意到有小石头。 C.“小石头”其实预示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小小报复,不必在意。 D.人类对这种最初的小包袱并不在意,人类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本未考虑长期利益。 11、分,每小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试卷第4页,总10页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对第三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他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因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 B.后来他逐渐成为一名民族战士,在全国范围宣传动员革命,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 C.面对敌人的卑鄙的行径,闻一多越讲越气愤,慷慨激昂,声调自然也越来越高。 D.小声到大声,实际上是闻一多从学者像战士的转化,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 【小题2】下列句子最能体现第(5)段中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项是( ) A.此身别无长处,仍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B.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C.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D.我们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在跨进大门。 【小题3】对第13自然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结全文 。 B.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高度概括和总结。 C.深化主题 。 D.两句分别照应学者和民主战士两重身份。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上的最大的特点,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B.文章选事典型,结构严谨,简洁明了,衔接紧密,过度自然。 C.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所表现出来的“说”和“做”是一致的。 D.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诗意般的语言,抒情性议论使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2、独对夕阳的美好 ①从什么时候起,我便钟爱了夕阳呢? ②一幕高挂的天空里,一轮夕阳托举在云层里,恬静而美好,那光泽绚烂而不炽热,如淬了烈焰的钢。而周遭的云霞蔚为壮观,编组成一块五彩的画屏。你专注于看那画屏时,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③浩然的天宇许多的时候是单调而苍白的,无数的日子太阳就一整天不肯露出脸来。所以,你去看天,没有一个时光比夕阳叠挂于蓝天更美好。哪怕日出时的那种辉煌,也远远比不过夕阳隐退时的那份沉静的壮观。何况,欣赏美丽要有一份清静、怡然的心态。在观望日出和日落之间,谁会拥有更多的怡然,还用说么? ④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是河却唤作沱江。我是因为沱江爱极了夕阳的。那时,我们喜欢去沱江边戏耍,打水漂,捉螃蟹,几个人一块的时候,还能划船呢!尤其是秋天,汛期之后河水退去,整个的沱江静若处子。站在沱江岸边,极目远眺,弯弯曲曲的便是一条白白的练带。你的思绪就要随着这素洁的练带翔舞开来。而黄昏的时候,我们便看到一只只白色的水鸟在亮翅斜飞,时而掠过水面画出一圈圈涟漪,无穷的自在。而这时夕阳总是倒映在清澈而静寂的沱江里。远远望去,便函是一团火球在五彩的光波里沐浴。试卷第5页,总10页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