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有滋有味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6:50 字数作文
有滋有味的意思字数作文

篇一:有滋有味

有滋有味

作者:卫东

来源:《汽车与运动》2011年第06期

“天天燕窝鱼翅”那是些不现实的奢望,人们真正喜欢的还是那些有滋有味、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餐食享受的美味。

正像它的名字“纬度”,阐述了它是地球两地雷诺和日产联盟技术的结晶,宽敞的座舱和出色的隔音性保证了驾乘舒适感,运行平稳的发动机令长短旅行更为轻松愉悦。可以想像,日本人的动力再加上法国人调校的底盘,自然是大大增加了纬度在市场上的杀伤力,使纬度在各方面都更符合强调品质和旅行舒适性的车主需求。

作为雷诺高端产品线的最新车型,这也是雷诺针对全球市场,特别是以亚洲和俄罗斯为主的市场研发的中高端轿车,纬度全球处子秀就选择在了去年的莫斯科车展,当然它在中国市场也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否真的具有强大杀伤力。

平易近人的外形使它很亲民

纬度不得不让人们重新认识雷诺,首先是它的外观造型,一改曲高和寡的作风,打造了一款更加符合大众审美的车型。就像是命题作文,由“纬度”这一概念引申出的弧线形设计元素贯穿了纬度的主要线条。首先发动机舱盖的大弧线造型就很突出它的地球纬度概念,与并不出奇的大灯放在一起显示出了它的平常心。黑色网格状的前保险杠进气格栅与鱼骨造型的前保险杠下唇显示出了它在平易近人的同时还暗藏着运动气质。车尾造型的多条弧线更是展现出了“纬度”元素,尤其是车尾突兀的电镀饰条。

空间与舒适并举的享受

对于豪华车型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后排老板座椅的舒适性,纬度关注的则是驾驶者本人,在同级车型中纬度驾驶员座椅的功能性可以说是最强悍的,多向电动调节和加热功能就不必多说了,它的腰部支撑可以分三段“上、中、下”单独调节,已经很人性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带有按摩功能。当然舒适的不仅是前排,后排乘客膝部与前排座椅距离可以达到25cm,让用户在旅途中舒展自如。

仿宝马i-drive的导航系统操控扭使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只是导航显示屏显得有些可怜。法国人对车内空气质量要求很高,不但用空气净化器来消灭车内细菌和过敏源,香氛扩散器散发的袅袅香气更是使人仿佛置身自然之中。纬度为车主提供了大容量的储物空间,尤其惊人的是9.6升带制冷手套箱,在同级车型中是数一数二了。另外前排中央扶手下还暗藏着一个2.4升储物箱。整齐有序的行李箱容积达到了477升,也是同级车内领先水平。这一切也正如雷诺新口号“关怀来自雷诺”。

纬度带来顺畅的驾驶享受

厂家特地将这次的试驾地点选择在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北纬30°,只是这里没有高山峡谷,而是一派江南水乡的苏州。当听完技术讲解时对纬度也有了个大概了解,尤其是这款2.5L VQ汽油发动机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也装在天籁上。在汽油直喷横行的年代,这款传统发动机的数值并不突出,它的最大输出功率是130kW,最大扭矩233Nm,它会带给我们惊喜吗?

当我带着疑问开车上路时首先感到的是安静,车辆降噪做的确实不错,另外发动机也运转平顺。液压随速可变助力转向带来了适中的回馈力度,而其转向的精准程度代表了法国车的高水准。再加上6挡自动变速器的配合,带来的是法国车所特有的平滑操控和顺畅的驾驶感受。当然它也没有遗失雷诺的运动特性,当油门到底时发动机的咆哮还是充满了运动的磁力,只是提速的前段有点肉,而随着发动机的咆哮在不到11s就冲过了100km/h,对于满足家庭驾驶来说没有问题。如果再想玩点刺激的,也可以将ESP车身稳定控制关闭。

纬度更出色的表现还是在弯道上,运动的悬架带来了很小的侧倾,在同级车中是相当出色了。当然这运动的底盘也并不失温柔,在颠簸路面带来的舒适性同样出色。在高速狂奔时难免会感觉枯燥犯困,现在好了,打开按摩功能,驾驶员座椅下方的按摩系统可大力度、舒适地在驾驶员背部~T按摩,跑几个小时都不会让你犯困,还减少了长途旅行的疲惫,确实不错。

篇二:有滋有味有秘密(4)糖的身世(2011.3.17)

有滋有味有秘密(4)糖的身世(2011.3.17)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继续《有滋有味》系列节目。今天咱们来说说甜味。甜味对人的味觉来说,受欢迎程度相当高。人吃了甜的东西,心里美滋滋的,也有种满足感。说起甜的东西,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糖了,可是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真正又了解多少呢?

在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糖果总是那么显眼,因为糖产品早已是人们最熟悉、最重要的零食了。

(采访)范志红:糖有这种作用,它会使大脑里面,一些愉悦的物质生成增加,所以它有一个安抚情绪的作用。 正是糖的甜味,糖的安抚作用,让吃糖人普遍产生愉悦的感觉,即使是婴儿,也会有一种先天的好感。 (采访)范志红:婴儿对其它味道的喜好都是后天学的,只有这个甜味他是天生就喜欢的。

对甜味的喜爱,是人类进化得来的宝贵经验。我们的祖先早就偏爱着那些有甜味的物质,因为这些物质除了甘甜之外,还深藏着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采访)范志红:第一个是意味着里面有能量,吃了你就不会饿,这对古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因为以前也没有食品检测,他们要知道,第一能够饱腹,第二能够没毒。一般来讲,能吃出甜味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没毒的,或者毒性非常非常小。

在我们的基因里,或许已经流淌着古人的经验:糖,就是甜味,就是能量,就是安全食品。人类对甜味的喜爱也因此成为一种本能。有趣的是,糖除了作为独立的食品类型之外,它还可以和油盐酱醋并列一起,担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料。

(采访)范志红:糖具有很高的调味价值,糖的味道可以说能调和百味,也就是说太苦的东西你加一点糖,你就觉得这个苦变得可以接受了,比如说巧克力里为什么要加一点糖,是这个原因。

糖调百味真是不假。在烹饪时,糖既可以调和酸味,也可以调和咸味。菜做酸了加一点糖,就会改变原有的酸味,菜做咸了,加点糖也可以找回一点平衡。

(采访)范志红:用咸甜的调整,反而能让你觉得这个菜,好像特别好吃、特别够味。如果比例合适的话,它就会产生一种让人难忘的特别过瘾的感觉。

糖无论是作为食品类型,还是作为调味料,都以一个“甜”字彰显着个性,那么这个甜味是怎么来的?那些红糖、白糖以及形形色色的糖块,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要了解这一切,还得从糖本身说起。对于糖来说,科学家和老百姓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采访)范志红: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糖就代表碳水化合物。凡是那些你吃着那些甜的糖,再加上你吃着不甜的各种淀粉类的东西,它都是碳水化合物。

从科学上讲,广义的糖是指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类生物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机体中。像淀粉、葡萄糖、乳糖等等都属于糖类,人类每天大约有70%的能量都是由糖类提供的。狭义上讲,糖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本身就带有甜味的东西。不过有些东西虽然甜,但它根本不是糖,比如木糖醇,就只有甜味,却不含科学意义上的糖。今天我们所要说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糖,以及糖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制造出这种甜味的秘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上本来就没有糖。远古的人们,最初只能靠从鲜果、蜂蜜等食物中吃到甜的感觉。

(采访)范志红:古代的果子,因为那个品种都是很野生的,根本不怎么甜,就一点甜味而已,又酸又涩甜味不大。真正说能吃到的甜就是蜂蜜,所以你听到英语里有honey这个词就好的不得了,就特别甜蜜,因为特别珍贵特别少。

为了吃到更甜的东西,智慧的古人就想办法从食物中,提取更纯的甜味物质。一开始他们先掌握了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的本领。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饴糖的记载。

(采访)范志红:中国人是从大概2000年前,中国人就很聪明,就学会做饴糖了,其实就是麦芽糖了,就拿发芽大麦做麦芽糖。所以中国人就有说心旷神怡,其实那个饴也有那个意思,什么含饴弄孙,就觉得这个甜味的糖,好的不得了,因为平常吃不着,是当宝贝这样,等于一种奢侈品,味觉刺激一下,这样去吃的。

后来人们发现甘蔗含糖量很高,于是开始种植甘蔗,到了东周,已经有了从甘蔗中制取蔗糖的加工技术。那个时候,对甘蔗进行的原始加工,也正是如今红糖的雏形。

(主持人):在我们国家,最早用甘蔗来制糖时,用的是土法,制取的是红糖,而且这种古法一直沿用至今。要了解这段制糖技艺和制糖文化,就要到红糖的一个主产地——浙江义乌去看看。

提起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小商品的名气绝对是声名远扬,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红糖是义乌的传统特产之一。而且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与红糖还有一段不解之缘。

(采访)镇长:市场为什么那么发达?它的背后就是我们的鸡毛换糖,这个商品意识的起源就是红糖。

当地人都说,没有当初的鸡毛换糖,就没有今天的义乌商品城。这“鸡毛换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早以前,

一些头脑灵活的义乌人,就有了走乡串户,用红糖换鸡毛这类物品的意识,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手里还拿着拨浪鼓,招摇过市。他们走着走着,就走出了一些小商品集市,走出了义乌商品城。可以说,如今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就是从鸡毛换糖这种商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慢慢发展而来的,所以红糖对义乌的兴盛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义乌市的义亭镇是浙江的甘蔗主产区。在这里,每年都有一个榨糖季。榨糖季一般开始于冬至前后。这时大批甘蔗成熟,人们就把收获的甘蔗打成捆,系上红布条,大大小小的制糖场同时开工,义乌的很多村庄,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糖香。当地人痛痛快快的吃甘蔗,大包大包地买姜糖,心里比蜜还甜。这几年义乌人更是把红糖吃出了各种新花样。

(采访)农户鲍小宝:比如姜糖、芝麻糖、核桃糖、花生糖,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很受欢迎。

义乌红糖的花样虽然不断翻新,但是古法制糖的核心工艺依然没有改变。

(采访)农户鲍小宝:最好的卖点就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糖。

古法制取的红糖,完全是从甘蔗汁里面熬出来的,不添加任何东西,也很少损失原有物质,保持了原汁原味,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爱吃。古法制红糖,分为“绞糖”和“煎糖”两道工序。

绞糖就是把甘蔗的汁水绞出来。古时候,人们用一种叫做牛力木糖车的工具来绞甘蔗汁。如今在义乌市义亭镇的西楼村,仍然保留着一架古老的木糖车。牛拉动木栓,带动两根坚硬的原木转动,两根木敦子转动的方向相反,甘蔗一旦被插进夹缝中,就会被轧扁流出糖水。一捆糖蔗要反复轧两三次,这样才能把甘蔗汁绞干净,而且效率跟牛拉车一样慢,一天一部车大约只能榨糖150公斤。19世纪末,随着工业的发展,一种利用动力机械的压榨机器取代了牛力木糖车。在电力的作用下,机器齿轮转动,把甘蔗打碎,碾压,甘蔗汁顺着管道流到了地下的池子里面,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压榨机器速度虽然快,但是原理跟木糖车一样,只是把甘蔗汁绞出来,没有什么东西流失掉,仍然是古法制糖。

绞出糖汁是第一步,核心是“榨”;而把糖汁变成固体的红糖,则是第二步工序,名叫“煎糖”,其核心是“熬”。在古代,人们为了熬得省工,熬得省力,熬得工艺得当,在长期摸索中,总结了一套名叫“梅花灶”的神奇工艺。就是将五口锅围成一圈,摆成梅花的形状。因为锅挨得比较近,熬糖师傅干活儿方便,一个人就都能照看过来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用这种方法煎糖。后来,义乌当地加工红糖的规模越来越大,五口锅可熬不过来了,人们就给灶台增加到九口锅。这九口锅要是转圈摆开,太占地方,于是人们就把锅一字排开。锅排了那么长,一个人忙活不过来,灶台成了一条生产流水线,熬糖的师傅也是分工合作。糖水先在最前面的两口大铁锅里煮沸,最前面的一位师傅负责把糖沫撇出去,去掉糖水中的一些杂质,然后将糖水倒入第三第四口稍小点的铁锅中。中间的师傅负责搅拌糖水,只有不停的搅动,糖水才能均匀受热,进一步蒸发水分。通过加热熬煮,糖水浓缩,体积变小,所以,到最后的锅就越来越小,糖水也会越来越粘,这样煎糖的火候就很难把握。人家义乌人想了一招,不直接用火而是靠炉火散发出来的热蒸汽来煎糖,这样就不容易糊锅了。

最小的锅离蒸汽最远,温度最低,这才叫小火煎糖。什么时候可以出锅,就全凭最后这位老师傅的经验了。老把式看一条,就是等到糖浆不断的泛起大泡的时候就行了,这时候就可以把糖浆舀到事先准备好的木制糖槽里面。制糖师傅来回搅拌糖浆,就是为了发散热气,等到糖浆凝结之后,再用木槌子来回搓来回擦,当糖块被搓成细小的颗粒时,红糖就制成了。做这么一匣子红糖需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次只能做个三四十斤。

(主持人):大家都吃过红糖,有种独特的香味儿,又有点儿咸,有人还觉得有股糊味儿,总之就是不那么甜,因为土法制出的红糖,里面的杂质相对比较多。古人吃这种甜味不是很纯正的红糖,吃了很久,直到一个红糖作坊出了一次事故,人们才吃上了白糖。发生了什么事故呢?

相传在元代,福建泉州有一位姓黄的师傅,一次,当他在作坊里熬制红糖时,突然,锅边的土墙就塌了,倒下来的泥土正好就压在了糖上面。没想到的是,土沉下去后,上面却结晶出了白色的糖。于是,他专门用黄泥盖糖,来脱掉红糖里的颜色。因为他做出的白糖卖相好,所以发了一笔大财。周围的人呢,也开始学习他这种方法做糖。这次意外事故,经过逐步的完善,就变成了白糖加工工艺中,著名的“黄泥水淋脱色法”。国学大师季羡林,将它称之为中国的又一伟大发明。要做白糖,光给红糖脱色还不行,还要去掉红糖里面更多的杂质。

(采访)范志红:对它进行脱色,再进行纯化,最后再结晶,出来的是白糖。

红糖中的杂质占到3%到4%,而白糖呢,是在红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纯加工出来的,含糖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九。因为没有了杂质的干扰,所以白糖的甜味更浓更纯了。

(采访)范志红:如果结得足够纯,那个晶体结得足够大,就是冰糖,所以说冰糖是最最最纯的了,什么东西做到结晶都是最纯的。

白糖变冰糖,虽说形态上,由散的颗粒状变成了块状,其实发生的,只是物理变化,就是白糖中的水分蒸发,杂质更少,变得更纯了。

(主持人):现代化的制糖技术,讲究规模化、高效率。要实现高效率,除了用上机械化的设备,种植出品质好、含糖量高的甘蔗也是关键。要想让糖蔗更甜,除了选择好的品种,种植技术上也要配套才行。浙江省甘蔗研究所的吴德峰教授,研究甘蔗种植30多年,总结了很多经验。

吴德峰教授说,糖是从甘蔗中来,品种选的好,种植糖蔗就等于成功了百分之六七十。什么样的品种好呢?看两条,一个,个子高,另外,节间长,也就是含糖量高的部分比较多,这样甘蔗的出糖量自然就提上去了。

(采访)吴德峰 教授:糖蔗好的品种,100斤能出13、14斤糖,老的品种8、9斤,总的效益要提高50%以上。 品种选好了,但产糖量能不能上去,就跟种植中的管理有关了。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培土。

(采访)农民:以前是乱七八糟搞一下就可以了,现在要大培土、小培土搞好的。

好品种的糖蔗,身高能达到2.5到3米,脚跟如果不站稳了,个子长不起来,即使长高了也是麻烦,甘蔗这种细高挑的身材,特别容易折了腰,有的甚至连根断掉。而培上土呢,把底座打牢固,甘蔗的产量和糖分的积累就都有保证了。要想甘蔗长得甜,还不能只顾脚不顾身子,剥掉甘蔗身上多余的叶子,也会让它更甜蜜。因为甘蔗林又高又密,把多余的叶片剥掉,甘蔗就可以天天晒到太阳,这才能长得更高更甜,而且没有叶片,甘蔗林一通风,空气流通顺畅,还能加大林间的温差。

(采访)吴德峰 教授:糖分的积累主要靠温差,白天同晚上要相差10度以上,它的糖分上升比较快。如果叶子剥掉以后里面通风了,晚上降温快一些,温差大了,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上升。

让甘蔗站稳脚跟,脱掉衣服,它们就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合成更多的糖了。有了好的糖蔗作原材料,又有了好的加工方法,如今,我们吃糖不再像古代人那么难了。可是糖吃多了也不好,我们该怎么科学的吃糖呢?了解了糖的加工过程,咱就知道了,从红糖到白糖,再到冰糖,纯度越来越高,口感越来越甜,但是营养成分却是越来越低。

(采访)范志红:红糖,因为它里面还留了点杂质,特别是矿物质的杂质,矿物质它是不怕热的,所以说它还会从甘蔗汁里浓缩,跟着糖一块浓缩出来。比如说甘蔗汁里有钾、甘蔗汁里有钙、有镁这些东西都在里面。所以说你吃红糖的时候,还能吃到当初喝甘蔗汁,和吃水果一个意思,把甘蔗中的矿物质也吃进肚子。

而且从食物的属性来说,红糖是热性的,更适合女士吃。

(采访)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为什么说坐月子的人要吃红糖。

(采访)农户鲍小宝:比如下雨天,被雨淋了,吃了红糖不容易生病,女孩子、产妇生了小孩一定要吃红糖。 民间有“女人不可百日无红糖”的说法,现如今,有人称红糖是“东方的巧克力”。和红糖相比,白糖和冰糖呢,里面除了蔗糖,别的什么营养都没有,只是甜的味道更纯而已,所以更适合做调味品。那每天吃多少糖合适呢?专家建议,对于身体没有糖尿病、肥胖症的人,一次吃糖不超过20克,也就是一勺,既能满足味觉,又不会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对于那些馋嘴的小朋友来说,如果你想有一口漂亮的牙齿,也不能多吃糖啊!

(主持人):人们把种甘蔗制糖,说成是一种“甜蜜的事业”,就是因为糖吃下去后是甜蜜蜜、美滋滋的感觉,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让您加深对糖的了解,正确对待这份甜蜜的诱惑,在享受甜食带来的幸福感同时,也能多收获一份健康。

篇三:有滋有味读

有滋有味的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校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主题活动化教学就突出了“读”的习惯培养,借“朗读”为手段,达到读好书之目的。

我校学生学科特色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是:

1、培养略读的习惯,粗知文章大意。

2、默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每分钟不少于200字。 3、能入情入境地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想象的好习惯。

4、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5、在朗读中实现重点句、段的积累。

6、学生课外阅读量每天不少于40分钟。

在语文活动化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略读课文,我们教师、学生首先使用好课文前的连接语,以“阅读提示”为依托,明确阅读的要求,教师就可以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就可以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文章的内容。 在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时,我们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另外我们还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其中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2.默读和其他语文基本功一样,可以“得益于课外”,但必须以“得

法于课内”为基础,默读教学理应成为课堂阅读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1习惯培养

默读时正确习惯包括不出声、不指读、用脑动笔、勤查工具书和坐姿正确等。在课堂默读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用脑动笔的正确习惯、使用工具书、养成良好的读书卫生习惯等。

2.2准度训练

提高默读的准确性,对学生进行默读的准度训练,是默读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默读实践机会,以便熟能生巧。“操千曲而后晓声”。中、高年级每堂阅读课都保证了学生有3分钟左右的默读时间。

2.3速度训练

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技巧训练。一是训练学生进行整体认知。起初用卡片或投影快速出示词组或句子,并立即隐去,再让学生复述或讲大意,如此由易到难,效果很好。二是训练他们的视线定向运动,准确扫描,不能反复回视,并且根据需要,采用横读与竖读、通读与跳读、顺读与逆读相结合的方法。

默读时为了使读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我们主要从以下二方面去做的:

a.明确读的目的。每一篇课文的读,每一次的读,让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或感知课文,概括内容;或品析词句,鉴赏评价;或据文想象,发展思维??从而达到“以境促情,境中动情,情动辞发”的境

界。

b.教给学生朗读秘诀:读书时候眼中有物、心中有情,你就能读出味道。给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不受老师泛读束缚,珍视其自主感受,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我会读、我能读、这种信念树立起来,对文中内涵的感悟、感受也读出来了。

在生与生,师与生的朗读交流中,通过教师引读、范读,学生同桌互读、赛读、全班交流朗读等形式,使学生不仅感悟事物的特点,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培养了语感。 2.4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体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我们教师都立足教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讨论探究,引发三情(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共振。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的方法多多

a.诸如利用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音乐等等再现文字表述的情景表象,使学生耳听目视,口诵心动,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 b、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也能创设出情景。

c、创造条件多让学生享受名家的朗诵艺术,还有教师的范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d、直接扮演文中角色,不失为全身心进入课文情境的好方法。 e、常作换位思考训练,带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又能跳出书本来。

以“如果是你,你怎么办?”这类问话引导学生自己暂时代替课文中的人物,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2.5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个性化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把握住个性化朗读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不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而是体现了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提升积累过程,这样的朗读才是真正扎实有效的、保证充分的酝酿时间。

创新个性化朗读的形式有:选好内容,因材施读、情感体验,想象促读、合作交流,以赛促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避免个性化朗读的误区:

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人在读书心在外”的游离状态。作为教师,我们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同时注意:

a、避免朗读的盲目性。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没有及时评估反馈。

b、避免学生“从师”“从众”心理。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更要挑战同学,挑战自我。

c、避免朗读形式单一。教学时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d、建立朗读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朗读,根据不同的朗读,有针对性地加以评析,既有激励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朗读个性。

在“以读代讲”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品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理解。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还能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进而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篇四:人生五味俱全才能有滋有味

人生五味俱全才能有滋有味

苦,让我们懂得人生是一种幸运,能过苦日子的人,对苦有免疫力,能够忍受人生的逆境,更容易获得成功。咸是生命的原动力,有了盐,我们的生命便有了力量。酸是生活的一丝悔意,酸对我们的人生起着警示作用,但不应是我们生活的主味。辣是生活的刺激,辣是一种诱惑,辣也是一种挑战,甜是生活里的好味道,但,甜蜜太泛滥,就容易滋生毒素。

生活原本是一杯白开水,但你总能品尝到不同的调料,平淡的生活就呈现出丰富的味道。

没有人喜欢过苦日子。苦只是一种调节,就如有些人在夏天大张旗鼓地食用苦瓜,盛夸苦瓜之美味和功效,但不是所有人都习惯这种苦味。苦味可以流行一时,但成不了所有人的主味。

相比那些没有过苦日子的人来说,我很庆幸。因为我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先苦后甜的人生是一种幸运,能过苦日子的人,对苦有免疫力,能够忍受人生的逆境,更容易获得成功。

蘸着生命的盐,洗濯你的伤口。苦涩过后,我们品尝到的是人生的咸度。过来人总是带着骄傲和教训的口吻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盐,是一切菜肴的主调料。有了盐,我们的生命便有了力量。

母亲说过生命不可一日无盐,没有盐光吃饭也不长力气。盐是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调料。吃着生命的盐,你的翅膀也便一天天长硬,能够翱翔在蔚蓝的天空里。

酸是生活的一丝悔意。当你回望自己的人生路,气馁和反思之时,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犯下了错,悔不当初呀。可是喜欢酸味的人毕竟是少数,孕妇是特殊情况。

一般来说,坏的变质的食物呈现出酸味。酸对我们的人生起着警示作用,但不应是我们生活的主味。

辣是生活的刺激。在平静如水的日子里待久了,我们总渴望着新鲜刺激的东西来打破平静的水面。辣就是这样的调料,不遗余力地刺激着你的味蕾,让你充分体验到刺激和血脉贲张。

辣是一种诱惑,辣也是一种挑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是被诱惑着。但凡能勇敢接受生活挑战的人,都是强者。

有些人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了住的地方和每天行走的路线,习惯了工作的地方和环境??但当一份更好的工作摆放在面前时,他们未必就能接受改变和挑战。

甜是生活里的好味道。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日子甜甜蜜蜜。但是甜食吃多了,人容易发胖。同理,甜蜜太泛滥,就容易滋生毒素。(厉勇)

【智慧之光】:我们的生活里有各种调料,每种调料都有各自的作用,我们一一品尝,才能有滋有味。人生大抵如此。

篇五:有滋有味的计算教学

有滋有味的计算教学

作者:陆萍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5年第05期

[摘 要]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笔者大胆渗透课程整合思想,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感知:学习上要知难而上,勇攀高峰. 这一招既完成了学习精神的召唤,又给了学生视觉上的美感,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滋有味

■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景中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 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 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有滋有味的意思)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 课堂教学实录

1. 引入新课

师:(板书:“乘”)你们看到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乘法.

生2:我想到了乘法口诀.

出示:(1)32×6 ?摇?摇 (2)12×40

(3)24×8?摇 ?摇 (4)45×20

师:你能否给这四道乘法计算题分分类?

生3:(1)和(3)分一类,(2)和(4)分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3:(1)和(3)是两位数乘一位数,(2)和(4)是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板书):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出示:28×12

师:跟刚才两类相比,你认为这题属于哪类?

生4:两位数乘两位数. 虽然(2)和(4)也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但我觉得这比两位数乘整十数难一些.

师:你们以前学过吗?

生(齐):没有.

生5:我见过,但没有做过.

师:这是一个新问题,跟前面的复习题相比,简单了还是难了?

生(齐):难了.

师:以前你们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时,是怎么解决的?

生6:问老师.

生7:问同学.

生8:问家长,有时候自己查资料.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知难而上,用旧知来解决这个新问题.

(此时,教师以最快的速度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

山顶:两位数乘两位数

山脚:两位数乘整十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

(只听同学们在窃窃私语:争取爬上山顶)

2. 学习新知

师:先来估一估,28×12约是多少?

生1:比200多.

生2:有可能比300多,也可能比300少些,大约300.

师:给你们4个答案(A. 334?摇 B. 84?摇 C. 306?摇 D.336),你认为哪个答案肯定是错的?

生3:我觉得是B,因为84小了点.

生4:我认为是 A和B,因为我觉得28×12的积的末尾应该是6.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28×12.

师:C和D到底哪个正确呢?四人小组(同桌)交流、讨论.

师巡视指导并抛出:如果你发现你的同伴一筹莫展,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生(齐):帮助他!

师:是啊,在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此时,教室里充满了学习氛围,更充满了温暖)

学生汇报,投影展示笔算法.

生5:28×10=280,28×2=56,280+56=336.

生6:28×2=56,56×6=336.

师:介绍一下.

生5:先算10个28,再算2个28,最后把这两个得数加起来就是12个28.

生6:28×12, 12可以看成2×6.

生7:还可以把12看成3×4.

师:真会动脑,运用旧知解决了新知. 生5和生6的方法是异曲同工!

师:我把我的方法(方法3)也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师:说说这里的56和28是怎样得来的.

生8:56是上面的28乘下面的2得来的.

生9:28是上面的28乘下面的1得来的.

师:你说得真好!可是为什么这个28的8写在十位上了呢?

生9:因为下面的1在十位.

师:真棒!帮大家解决了疑惑!

师:谁愿意再来解释一下56和28的来历?

学生们纷纷举手.

师:正确结果应该是D. 刚才的这些方法,都借助了哪些旧知识?

生(齐):借助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师:方法这么多,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

生10:我觉得方法3,也就是列竖式计算,很简便.

生11:竖式好,非常准确.

生12:我喜欢方法1.

……

3. 练习

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3×13.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重点展示列竖式法(笔算).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计算?

生1:写得很认真,位置也对齐.

师:我送给这位同学8个字——书写规范,计算正确.

师:在小学里,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是列竖式. 你认为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

师:计算的时候,哪一步最关键?

生2:第一步.

生3:全部都重要.

生4:横式等号后面不能忘写得数.

师:(指着山顶)前面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新问题、新困难,现在还是吗? 生(齐):(大声、自信地)不是了.

4. 巩固?摇

师:带着计算的注意点笔算21×33, 52×14.

让学生自我评价.

5. 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开心吗?还有什么想法?

生1:我很高兴,我又学到了新本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生2:我觉得,在学习上,要知难而进.

……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