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阿婆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7:40 体裁作文
阿婆的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_阿婆谣

在我们侗寨,有一首很单调的歌——《阿婆谣》。歌词只是两句极简单的问答:“太阳歇得么?歇得。阿婆歇得么?歇不得,歇不得。”

我小时候,阿婆把我背在竹篓里,在灶头教我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把她头上包着的黑色丝帕扯下来,用小手指戳着那个大大的发髻,问阿婆:“怎么歇不得哩?”阿婆边舀米汤边回答说:“阿婆要带枫妹子长大,枫妹子长大了,还有弟弟。”

等阿婆的竹篓换上我弟弟时,她的牙已经全掉了,花白的头发仍盘成一个大大的髻,由于她用茶油洗头,所以头发仍很光亮,只是她的背已经弓得像水牯牛的角了,我常常担心弟弟从竹篓里掉出来。

我念初中的时候,妈妈去广州打工了,父亲跟着一个江湖医生走街串巷去了,阿婆的眼睛暗下去了很多。两个姑母虽然离娘家很近,但一年也难得来走动几次。每次我在阿婆面前愤愤地说她们没有孝心时,阿婆总是说两个姑母都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每家都有自己的事,她不怪她们。阿婆已经年近八旬,雨雪风霜,四季交替,让她对人对事都看得很淡了。

阿婆喂了几只鸡,吃过早饭,阳光很好的时候,她会坐在靠板壁的长凳上,把丝帕解下来,边梳着几根稀疏的头发,边守着鸡吃食。当看到咯咯叫的大公鸡欺负小母鸡时,便会跺着脚把公鸡赶开,再在别处撤一把米,让那涎脸的公鸡去吃。当然那公鸡是免不了要被教训一顿的。骂骂鸡,阿婆似乎可以排遣一下终日无人说话的憋闷。

一天到晚,阿婆总是弓着背,抬起小脚转罗着,很少有坐下来歇憩的时候。虽然家里只有阿婆一人,不用去田里干活,可她得自己料理菜园。四月的时候,用簸箕晒很多干菜,豆角啦、笋子啦、蕨菜啦??晒干了,好让弟弟带到学校去吃。阿婆老了,胳膊的劲儿也泄了,所以只挑得动半担粪水,而且还得慢慢地歇几次才能到菜园。夏天的时候,她得把辣椒摘下来,晒干或剁碎了泡进坛子,秋天再泡进一些生姜,等着我和弟弟过年回来吃。冬天的时候,等母猪生了崽,一天得要三篮猪菜。下雨的时候,手摸到菜觉得冰凉冰凉的,她洗完一篮菜烘烘手,再去扯两篮。找完猪菜,一个下午也过去了。总之,一天到黑,从春到冬,娇小的阿婆总有她忙不完的事。她一个人转悠着,很难找到人说说话。

阿婆常说自己老了,就像萤火虫尾巴上绿豆大的一点光,微弱得很。身体弱了,胆子也就小了。我家对面是两座坟山。一座是祖坟,另一个山头是荒坟,埋了些死得不干净的人,如上吊死的,喝农药死的妇人,夭折的孩子等。老屋又是那么孤零零的,上下前后都没有人家,于是,和阿婆相伴的只有夏日傍晚对门坡上那绿莹莹的鬼火和寒雨之夜呜呜的鬼哭。阿婆说,人越老阳气也就越枯了,于是鬼便会缠上身来。秋天的时候,屋门口那棵合抱的枫树经过几个早上的白霜,叶子便明黄起来,又带些深紫。晚上的时候,叶子“刷刷”地落,而且经常有猫头鹰凄厉地叫着:“快拖,快拖。”阿婆说那是阎罗王叫鬼拖人的魂走,于是每晚早早地关门睡觉。

有时,也有几个老妇人来串串门子,阿婆必留下她们吃饭,有特别要好的,她便拿出自己的绣花寿鞋和的确良的寿衣给别人看看,谈谈棺木板子的材料和厚薄。当别人看着她那双自己绣的寿鞋,流露出羡慕的神色时,她便说:“我现在是一点儿也不怕死的,只是我死了家里便冷清了,两个孩子遭罪啊。”

大姑母家养了一只小狗,那只狗经常跑到我们家来,阿婆给它取了一个名叫温皮。温皮是我爷爷的小名。每次吃饭前,阿婆总是先给狗装好饭菜,然后才端起自己的开水泡饭。阿婆待狗极好,那只狗便很少愿意回姑母家了。它喜欢跟着阿婆,阿婆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

可有一天,温皮不见了。阿婆猜想它可能回姑母家的时候被姑父用绳子拴了起来。那是他买来看家的狗,把它拴起来不让它乱跑似乎也是理所当然。阿婆想得通这个道理,但觉得一幢大房子,没有了熟悉的狗叫,便冷清了。

那晚下着雨,她没有吃晚饭便缩在火厢里。恍惚中她看见了一个穿蓝衣的“鬼”翻窗进了房,然后去翻箱子。箱子里是她的寿衣和绣花的寿鞋。她战战兢兢地习惯性地叫了一声:“温皮。”可狗没有叫。床离火厢只有三步远,可她不敢下火厢。于是就这样蜷在小小的火厢里眼睁睁地看着“鬼”翻了一夜的箱子,一直等到鸡叫,她才上床。

第二天,阿婆下不了地,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吃也不喝。到了下午,酒喜从屋后过路叫她的时候,才知道阿婆病了。酒喜煮了稀饭喂她,可阿婆只是别过脸去,叹口气说:“温皮要带我去了,我也应该去土垄里歇歇了。”说完,泪便流了下来,酒喜用衣角擦擦眼睛,劝她说:“娘妈,你还得撑下去,你死了,两个孩子便没有了着落,你守着老屋,枫妹子和她弟弟进屋的时候也有阿婆可以叫啊。”阿婆用枕巾擦了一把脸,勉强坐了起来,喝稀饭时,一滴泪滴到了碗里。

等我和弟弟赶回家的时候,阿婆已经可以在灶屋做饭了。只是她的颧骨更加凸了出来,眼睛灰蒙蒙的,像是夏天早上起的雾。她恳求我叫来村东头的童子婆。

吃过晚饭,阿婆把一升米放到八仙桌上,米上用红纸封了皱巴巴的十块钱,那是阿婆卖了二十个鸡蛋得的。熄了电灯,童子婆开始双腿颤抖起来,念念有词地跟着“师父”去阴间找爷爷的魂了。阿婆定定地望着童子婆,灰色的眼睛里有两点亮光在跳动。突然,童子婆的腿停止了颤动,重重地咳嗽了一下,阴阳怪调地问:“你是不是这样咳的?”童子婆顿了顿,用一个男人的声音问道:“金川,你还好吗?”阿婆意识到爷爷的魂已经托了童子婆的体,于是哭了起来:“你什么时候来接我过去?”弟弟牵了牵我的手,打了个冷战,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叫他别怕。我不忍心告诉阿婆那是骗人的把戏,因为它可以把阿婆的生活装扮得不十分枯燥,在平凡而单调的日子里,让生命发出一点希望和幻想来。在自己的鬼神世界里,守着自己的命运和良心,单纯而宿命地活下去。我想阿婆也许是累了,但爷爷的魂说要她再在世上活几年,于是阿婆似乎又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活下去的责任。但她仍止不住哭,无助得像被扔到深山老林中的婴儿。

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弟弟刚初中毕业便去了广州。我进了北京一所大学,阿婆逢人便会高兴地说:“我孙女考上北大了。”别人恭维她命好,老来得福,于是,她满是皱纹的脸便会笑成一团,像蜕下的皱巴巴的蚕皮。

我走的前一天,阿婆办了八桌酒席。她颠着小脚挨家挨户地通知了邻近的所有亲戚,而且给乡政府和村长送了两包烟算是请柬。那晚,别人敬了她很多酒,每杯酒她都一饮而尽了,而且还和一些老妇人对唱了酒歌。散了席后,阿婆拿了一把有靠背的竹椅坐在枫树下,让我陪在她旁边。她的脸因喝了酒而有点酡红。阿婆笑眯眯地望着我,似乎很满足很骄傲地说:“钢妹子有出息了,是阿婆把你背大的哩。”我望着浓茂的枫树叶子,低低地说:“阿婆,我走

了,别挂念我。”阿婆不说话,半晌她才说:“我教你唱山歌吧,到了城里。无论做了什么大官,都不要忘了家乡的根,家乡的人。”我点点头。于是,阿婆微闭着双眼,用沙哑的声音教我唱山歌。

现在阿婆仍独自守着老屋。她不知道什么叫幸福,什么叫不幸福。她只知道人不应该随随便便地停歇下来,因为活着有时是一种责任。

篇二:文明情景剧之星邻里和谐

文明之星邻里和谐

人物:阿婆的故事

【画外音】胖阿婆和瘦阿婆是邻居,两家都准备打院墙了。 胖阿婆和瘦阿婆各自从舞台一侧上场。

胖阿婆:瘦阿婆,你打院墙可不能跨界啊,只能从你站的地方开始打。 瘦阿婆(又往胖阿婆这边走了两步):不行,胖阿婆,我要打在这里,这边都是我的地盘。

胖阿婆(也往瘦阿婆这边走了两步,两人之间只差一米不到):那我也打在这里,这边都是我的地盘。

瘦阿婆:院墙打得这么近,我家的鸡要是飞到你家那边下蛋,你得给我还回来。

胖阿婆:你来好意思说,以后不准你家再偷摘我家果树上桃子! 瘦阿婆(推胖阿婆,但推不动):你……你的院墙往后退一点! 胖阿婆(推瘦阿婆,推出去一米):你才往后退一点!

小精灵上场,急忙跑到胖阿婆和瘦阿婆中间,挡住两个人。 小精灵:阿婆,你们怎么吵起来啊?

胖阿婆:她太欺负人了,要把院墙往我家这边打!

瘦阿婆:是你欺负人吧!要占我家的地。

小精灵:阿婆,你们不要吵了啊,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小精灵开始演讲。

胖阿婆和瘦阿婆受到感动,纷纷表示要退出三尺打院墙。 胖阿婆:其实邻里之间,要和谐啊,我家让三尺。

瘦阿婆:远亲不如近邻,咱两家以后还要互相帮助呢,我家也让三尺。 小精灵:太好啦!以后这里就有一个六尺巷了,我们可以来玩弹子啦! 胖阿婆:我家正好有一框弹子,小家伙你来我家,我送给你。 小精灵(跳起来):太好了!哦耶!

胖阿婆:瘦阿婆,你也来我家坐坐吧。

瘦阿婆:好的,正好和你一起晒晒太阳,拉拉家常。

三人笑哈哈地下舞台。

篇三:高频考点.小说类文本阅读(定稿)doc【刘希国】

高频考点 . 小说阅读

清 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料袋里,二十元一斤。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她丈夫以唱代说,脱口成秀。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家卖到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 “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亲自送其丈夫回家,还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失语!

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不待我再说什么,子诚接下来的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我心愀然。进而,怆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傍晚,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原来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那一刻我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丈夫因为给乡亲们“说春”而在“破除迷信”运动时被关进学习班,徐阿婆为了所谓的清名不惜变卖家当换了两袋小米挨家还米,被乡亲们责备为太过矫情。

B.子诚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徐阿婆的故事和“我”巧妙地连接起来;而 “副县长”则是为了衬托徐阿婆的性格特点。

C.“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这句话表明作为佛教俗家弟子的徐阿婆虽然年事已高,步履蹒跚,可是内心里却十分虔诚执着。

D.得知徐阿婆死后,“我”竟一时语无伦次,这是因为“我”深为自己曾经想给徐阿婆还清“赃款”而愧疚,觉得侮辱了徐阿婆的人格。

E.本篇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清纯如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人物形象清俊本真,小说语言朴实无华。

(1)答: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选C、D不给分。(A“所谓

清名”含有否定意味,不合小说的感情倾向;“太过矫情”也与原文的“太过认真”有出入。C“作为佛教俗家弟子的徐阿婆”无中生有。D对“我一时语无伦次”理解错误,应为“对徐阿婆的去世感到痛苦、惋惜;挂念徐阿婆是否已经‘还’清了钱,保持了清名”)

(2)小说开头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2)①以景色秀美的茶村为人物活动环境,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背景;(2分)②把故事放在采摘春茶的清明季节展开,为下文“我”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分)③衬托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像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分)(要点:交代背景、推动情节、烘托人物,每点2分)

(3)徐阿婆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①美丽端庄,气度不俗;②清名至上,自尊自立;③吃苦耐劳,隐忍顽强。

(二)①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生活困顿。②正直清白,惜名如命。③坚定执著,毅力顽强。(每点2分,共6分)

(4)文末慨叹:“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4)示例:①这话是“我”针对正直坚毅、爱惜清名的徐阿婆的感人故事所生发的感慨,既有对徐阿婆的由衷钦佩和深切同情,②又有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官员追名逐利腐败行为的揭露。③社会上存在不少耽于名利、不重清名的现象,作者希望通过徐阿婆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当今道德沦丧和价值缺失的现象的反思,④呼吁人们要重视道德的修养,保持为人的清名。(能结合作品内容和当下社会现实加以分析,做到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8分)

试题链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B.小说以“清名”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

C.小说开篇有关茶村的一段景物描写,再现了山区茶村青翠多姿的自然美景,也为徐阿婆的出场做了铺垫。

D.小说塑造工作组长与副县长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表明社会在整体进步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阴影。

E.小说中徐阿婆的故事全都通过子诚之口讲述,增加了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我”在与子诚的对话中抒情。

(2)徐阿婆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多次写到“我失语”,“说不出话来”等,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的“我”由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的形象,联想到了“朝圣者”

与“独行侠”。对此,有人认为自然合理,也有人认为矫情做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A“细腻的笔触”有误;D工作组长与副县长主要是用以衬托主人公徐阿婆的;E徐阿婆的故事不全由子诚讲述)

(2)①美丽端庄,气度不俗:从徐阿婆年轻时代的回忆以及八十三岁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曾经的美丽,以及年老后依然保持不俗的气质;②清名至上,自尊自立:她还小米、还钱等行为,说明她的自尊独立,对清明的看重;③吃苦耐劳,隐忍顽强:她年老坚持干活,可见她的勤劳,命运多舛,经历社会动荡、亲人离去、名誉的“玷污”等种种变故,依然挺直身板生活,可见她的隐忍顽强。

(3)①表现“我”对徐阿婆的同情、钦佩与敬重;②以“我”的反应,衬托徐阿婆遭际之不幸、个性之顽强及对清名之重视;③“我”的反应渐次强烈,反映徐阿婆随境遇之蹙迫,其志弥坚,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认为自然合理。

①徐阿婆对清名的追求,就如朝圣者朝圣时的虔诚与忠实的心情;②在当今社会徐阿婆对清名的“另类”追求,颇有独行侠“独行”的意味;③联想自然巧妙,更好地塑造了徐阿婆坚守清名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认为矫情做作。

①徐阿婆不过是山区的一位老妪,如此联想,过分拔高人物;②徐阿婆还钱本身与清名未必相干,这与朝圣者与独行侠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尚有距离;③徐阿婆对清名的坚守有点执拗,如此联想,显得做作。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16.小说中多次写到茶村老妪“竭力挺直腰板”,有什么作用?

答:①写出徐阿婆面临生活重负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②突出了徐阿婆正直、清白的形象特点;③暗示了徐阿婆病情越来越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7.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5分)

答:“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①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②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惭,因我亦如此”。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③正直。当“我”听到副县长的所作所为时,一时无语,可见“我”对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所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

18.作者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文章在称赞正直清白的徐阿婆的同时,也揭露了某些官员追名逐利的腐败行为

阿婆的故事

;(2分)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不少这种耽于名利,不注重自己清名的现象;(1分)作者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当今道德沦丧和价值缺失现象的反思,(1分)呼吁人们要重视道德的修养,保持为人的清名。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绘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

D.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一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

17.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18.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19.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是什么意思?(2分)此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

16.C E ( C项中内容概括有误,“忍辱负重”应该为“看重清名”;E项语句理解有误,“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服之情”没有依据)

17.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1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2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分),衬托(比喻)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分)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明做铺垫(2分)。

18.“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有良知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①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尚礼而富有同情心的人。②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愧,因我亦如此”,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③正直、有良知。当“我”听到副县长的所作所为时,一时无语,可见“我”对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所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任选两种性格,性格概括2分,分析得当2分)

19.“可以干,不可以浊”意思是做人,可以忍受贫困,承受打击乃至死亡,但不可玷污了自己清清白白的名声。(意思对也可,2分)现实生活中,如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杨善洲,以他甘守清贫、不谋私利的磊落的一生,无愧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称号。(能举出实例给2分,并能作恰当的分析给4分)

篇四:阿婆村案例

“阿婆村”小酒店营销整合纪实

从来没有做过酒店策划,是因为对于酒店不是不熟悉,而是觉得酒店的可持续性发展太差,营销的影响力也没有做产品那么大,更重要的是做酒店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收入费用太低,但服务却比产品要麻烦的多,所以,有许多找上门来的客户我都一一谢绝了,在公司里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这方面的客户一般都谢绝了,但为了救一个朋友的店市,这一次却是扎实让我过了一把酒店营销策划的瘾,让我们再一次感到,酒店更需要进行全面的动态与静态下营销结合,只有通过这样的运作,可以让那些酒店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品牌名片,并从这张名片中得到许多酒店以外的市场商机。

春节一过,碰到十年未见的成都朋友老朱,很客气,一定要让我到他开的那个店里去吃饭,那段时间本身工作也不是很忙,就去准备“骗”一顿饭来吃,一到酒店,发现酒店位置在市中心,地段不错,但进去一看,就让我大跌眼镜,都是中午十二点了,但却没有人,那么多服务员站在门口全部就迎接我这位不花钱的客人,我想老朱搞不好又会因为没有向上级领导——老婆汇报,得跪一晚上搓板了。

这个酒店的名字叫幺妹小酒店,一看就是川菜馆,而在这个城市川菜馆可是满世界都是,就是连一个做担担面的小吃店也有叫幺妹面馆,我想就是你这个幺妹小酒店能开起来可真是老朱的造化了。

老朱当时觉得特别没有面子,就直接说出了他的苦衷:去年中秋节前,自己从四川带来点钱过来,一看这里的川菜馆都是非常的火爆,就没有多想,找了个市中心地方开起了这个幺妹川菜馆,但是一开张时还好,一天的整个翻台率达到98%,觉得还可以,但过了十天,开始吃饭的越来越少,到了春节时还算可以,一过春节那可是惨了,最好一天也就两三桌,其中有几天是干脆就没有开张。一看人家虽然受春节影响,但还是很火爆,自己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对于酒店的管理可真是一点也不懂,但就是我一点不懂的人,也看出了这个酒店至少有四个毛病。

一是酒店的整个名称太土,但土又土得一点文化味也没有,我看了人家旁边的一家浙江餐馆,叫做东海龙王,一看就是做海鲜生意,而且门面装修的就象是东海龙宫样子,还有孙猴子在门口欢迎,很气派,很幽默,那种海文化的气息很浓,再看一下这个幺妹,门面就是用简单的喷绘做的,背景还是雪山草原,正中就是酒店的名称,说幺妹,幺妹的人影也不见,就是说连基本的记忆形象也没有,这那里是川菜馆,简直就是一个四不象的路边馆子店,就是你的菜品再好,人家也不会进来,搞商务的人,进来觉得没有品味,没档次;约朋友过来小聚一下的,觉得没有面子,要想小酌一下的进来,觉得是不是这里很花钱,反正整个就是不伦不类。

二是酒店没有自己特有的川菜文化,中国人对于吃饭可是很讲究的,有道是吃在中国,吃的是什么?吃的是文化,中国人把一个臭豆腐,都要叫做“千里飘香”或是“臭名远扬”,不要说酒店的整个文化了,但在这里包箱的门号全是与8有关系,什么88呀,888呀、588呀,等等,整个一个想洋又不洋,而土又不掉渣的文化,等于没有文化。

三是有定位,却没有去用好,既然定位是幺妹,也就是川妹子的俗称,可以从这个幺妹身上做出点文化的文章,也是不错的,如幺妹的故事,幺妹祖传老汤呀,幺妹秘诀什么等等,就是简单一做也可能不会象现在这个样子,但没有,说明老朱根本就没有想过把幺妹做深做透,不过话又说回来,让一个天天卖啤酒的人玩酒店也确是难为他了。

四是菜品价格不高也不低,一般价格在二十八元到三十六元之间,又卡在了中国人消费最不乐意的层面,不要说中国人平时嘴里说的全是 “中” “和”等语言,但真的在消费市场上,却并不是这样的反映,往往都是极左极右。要么是价格便宜得让人不相信,如四元小炒,要么就是价格吓人,如一盘萝卜要价六十元,也有人去尝。就是老朱这个中间价格体系,最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有钱的去了,觉得还不如到有品牌的大酒店,有点小钱的人认为到了这样的酒店,会超过自己的预算不说,可能还不一定能吃好,没钱的人干脆就没有想过准备要去,没钱的想法很简单,要是一朝有钱,老子就跑五星级大酒店过把瘾,也不会到你这个吊在半空中的馆子店来做点面子工程。这种现象不但在酒店行业,就是在动态化很强的产品市场营销中,也是一样的,凡是订个中不溜价格的产品,有89%的产品搞不好就死在价格手里。

最让人可笑的是,门口站着的两个迎宾小姐,一个说了一口地道的甘肃土话,一个说了一口的河南话,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温和的四川话。所以其中有一位吃客说了一句话:这里的幺妹都“留过学”。

老朱听我一番猛打,嘴上除了“对、对、对”以外,再也没有合适的话可以形容他目前那种局面了,想了半天,跟我说能不能帮他玩一把?但没有钱支付咨询费用。

我当时一想,反正这个时间也没有过多的活儿要干,同时也没有干过酒店馆子店的营销运作,不收钱也好,干砸了,不用说我,因为我没收钱,要是干好了,还可以落个人情,偶尔也可以白吃一趟,前一时间有人说我这个人没情趣,这样的想法都丢人,但我一直想,我们做市场的人,没有这个想法那才叫“丢人”,后面还要再加个“现眼”呢。

就这样答应了他,于是我花了自己大约三千元钱,到了市里各个有名气的馆子店去亲自品尝和调研,大约半个月时间,我把方案做了出来,老朱这一回什么也不吭声,是因为我们在成都做牛肉干时,他是打赌我不能把牛肉干做起来,但后来玩了灯影木梳牛肉干,把整个成都女孩的口袋成了这种牛肉干的领地为止,他可是输得回家时只剩下一个背心,老婆让他在沙发睡了三个月。

他知道,这会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吱声,看你这狗日的搞出个什么东西来。

方案中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一是从策略上来说,我们决定把这个川菜馆定位为特色性川菜馆,以老汤为主体,把文化做足做透。

二是提出一个更容易让大家能够接受的川菜代言形象,其形象要让这个城市的人感到亲善、慈祥、有带着四川人的“格老子”风采。

三是让四川特有土的掉渣的饮食文化拿出来做成一种环境的气氛,不用多说,就可以让客人感到身在其中,感受其神。

四是让菜品变成我们的广告,这可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有这样的酒店会这样来做,这种方法与酒店一般的特价菜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

五是把迎宾和门庭进行改革,不玩那种穿着旗袍迎客人的老作风,把迎宾也做出文化来。

六是酒店的环境要有着巴蜀地域的特点,让客人一进门就感觉到到了蜀地的感觉。

听完我的解释,老朱最关心的是钱要花多少?由于原来这个店就没有进行“豪华”性的装修,所以只要花半个月时间,把格局进行简单布置就可以了。要花大约二十五万元,老朱把桌子一拍,说:“格老子,说话算话,这会雄起了,干,最多也就是再睡三个月沙发。”一急老朱还是把怕老婆的话给漏了出来。

结果花了二十天,到了三月底,一个全新的川菜馆开张了。

这里在开张,而我们在为阿婆的形象愁着,是用老太太形象,还是用年轻姑娘的形象?这可是这次策划成功的主体部分呀,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做了一上形象调研,结果令我们出乎意料之外,我们一想干脆就此作为酒店开业的导火索吧。

开张前三天,在这座省会城市的《都市报》上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广告的内容是这样的:阿婆终于来了,为了阿婆,我们特地在这个城市里建了个村庄,你知道不知道这个阿婆有多大呀?猜对了,一桌五百元的饭送给你了。落款是:城市里的村庄——阿婆村。 报纸广告的反映就是让电话响个不停,有许多热心人为了得到这五百元的一桌,可是一天要打三个电话,有的猜五十岁的,有的猜六十岁的,有的猜八十岁的,也有的猜三十岁的,反正猜什么的都有,实际我们打广告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知道一点这个马上就要开业的都市里的村庄——阿婆村。

同时我们做了一组系列广告片,就是比报纸提前了六天时间,在三个频道一起播出,第一支广告片是:一个红盖头,一枝桃花树枝挑了一下,但没有挑开,这时,中间出现一行字:一看阿婆心痒痒。看完这个广告,有许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那就等呗。

连续三天后,又一个广告出来了,红盖头挑开了一半,又出现一行字:二看阿婆心慌慌。这个时候有人开始看到了当天的报纸了,所以都基本知道了这个广告是在说都市里的村庄——阿婆村。但都不知道这个阿婆村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就有许多人开始打听,阿婆村到底在哪里?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只是在市中心新华北路的十字路口,有一块约两百平米的大牌子上挂着一块大的红盖头,有许多人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但由于封的太严实,没办法看到。

开张的前一天晚上,电视上又出现了第三个广告:红盖头拉开一只大角度,只能看到一根阿婆的粗黑的辫子和一件带着拷花的农家衣服,中间又出现一行字:十里闻香阿婆村。然后后面还跟着一句话:阿婆村明天开张。

在开张的第一天早上,省会城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有一个整版的广告: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乡村阿婆占了整个版面,而这个阿婆却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女孩。阿婆的左边是“一看阿婆心痒痒”,右边是“二看阿婆心慌慌”,上面是“十里闻香阿婆村”。下面有一行字,凭此报可以打五折。再下面就是阿婆村的地址。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没有办法,在阿婆村的大门口,分成六档送预订时间的回单,因为拿报纸的人为了吃阿婆的饭,都排队了,这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所以全面开展象春节期间火车票签证一样,把日期安排开,但老朱急了,要是所有看到报纸的人全来,可把我老朱赔惨了,睡沙发的时间可能会增加到半年时间,一下心里老不是滋味。所以特地派了八个人,

把城市的所有零售报纸全卖了下来,其实,就是全场五折,老朱也是不会赔的,但老朱他老婆是个急性子的人,我们就由得他们夫妻来折腾吧。

作为开业,有这么的火爆,不论是那个策划人都可以做得到,但要是让这个馆子店成为一个品牌,那就需要真功夫了。

于是我们用静态营销思维确定了以下几个动作:先是内部进行大改动,包厢以农村的组为名称,有江油组、桃花坞等等,而且每一个包厢有着一个与阿婆有关的故事,并用最为古老的油印方法,印刷了阿婆的全部故事。这个本子实在是不值几个钱,但许多食客见了就喜欢。其包厢的布置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里面是一个小竹林,有的里面挂满了柚子,有的是挂着一串串的鲜红的辣椒,而大厅则是水车、泡菜坛和竹筒里流着那股清清的水,一张狗皮上印有关于阿婆做老汤的故事,特别是每一个小时叫堂声音,让消费者真正地感到川菜文化在这里无处不在。

这时有人会问,看上去阿婆应当很老了,但为什么我们却要用一个年轻的阿婆呢?从消费心理学来说,人老了,虽然慈祥,但却带着许多世故的沉重,可能会引起食客无形的压力。这样时间一长,就可能会使阿婆村没有吸引力,而要是用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的作为阿婆形象,会给食客带来许多想象的空间,菜可能是阿婆发明的,但这个店可能是由阿婆的阿婆的阿婆的孙女(小阿婆)来管的,也有可能阿婆因为她做的老汤是长生不老汤,所以八十岁,但还是那么年轻。反正你想怎么想就怎么想,我们也不想把这层纸去糊好它,因为只有这样的阿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年轻的阿婆,才能让食客们有轻松和信心。这也是营销中的一种基本的方法,称之为模糊营销,只有给消费者一个空间,他们才会把你的文化更加地完美化,更加地充实化。

我们对菜品进行了大的改革,我们不启用特色菜,而是阿婆独家秘诀菜。我们又把这些菜品分成三大系列,第一个系列,我们称之为广告菜,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酒店搞什么每天一个特价菜,但吃过了也就没有了记忆,何不把这种形式,改成一种可以成为大家一看到就想起阿婆村的广告行为菜呢?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要是靠消费者来上门消费,我们需要更广泛的宣传,但老朱要是在酒店好转的情况下再做广告,那是打死他也不会做的,为了让阿婆村成为一个长期品牌,我们搞了五个广告菜,这些菜特别便宜,但又非常有特色,要求消费者不一定非得在阿婆村吃,你可以单独购买阿婆村的广告菜,拿回家去吃。这五个广告菜叫做:阿婆板鸭、阿婆拐杖、阿婆凤爪、阿婆有彩、阿婆斗地主。只要你任意挑选其中三个菜,最多也就是三十块钱,就可以打包走,特别是阿婆板鸭,一只板鸭十八元,但要是吃上一次,你就会想吃第二次,确实很秘诀的,你可以看出,这五个菜全部以阿婆为基本定名,不会象大部分餐馆的特价菜没有特色记忆之处。这些菜包装很漂亮,只要拿到手里,阿婆村三个字就会让行人看得到,也会让食客的全家可以享受到不在阿婆村,却胜在阿婆村的心理感觉,这样的宣传可能比电视广告更好一些。第二个系列是阿婆秘诀菜:有阿婆子弹汤、阿婆生经汤、阿婆拱猪、阿婆地滑皮等等,不多,也就九个菜,但这些菜第三个月需要充实一次。特别是阿婆子弹汤,其实是用驴鞭做的,但要是一说驴鞭汤,太直白,而叫子弹汤,反正你食客自己去想吧。这些秘诀菜,非常有特色,并不是一般的菜变过去的,而确实是从四川老山里的农家园子里搞来的。真正的四川人不一定能吃得上。

第三个系列就是大众菜品,但不多,只有五十个菜品,因为多了,质量出不来,结果可能会更糟一些。

我们用的白酒也是四川的老烧酒,那把特别的酒壶,让人不得不想起四川那天府之国地的形象。阿婆牛肉干是我们在食客结束出门时送的礼物,非常好吃,可以象拉丝一样,一根根地扯着吃。有许多食客为了得到这一小包牛肉干,就可以花掉几十元钱来吃一顿。 我们还解决了迎宾问题,特地从四川招了两个特别可爱的十八岁女孩,在门口,客人进去时送上一个阿婆的小荷包,并要用地道的四川话说欢迎词,而出来时,又要用同样的地方话,说欢送词,并把一小包牛肉干递送给客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食客们知道这里的川菜馆才是正味十足的川菜儿。

通过这样的运作,阿婆村十分火爆,现在想吃饭,必须提前三天订包厢,不然只能排队等。

但这都是守株待兔式的静态营销,这种东西人家可以模仿,用不了多长时间,老朱现在脸上那点阳光灿烂,就会变成乌云沧沧了,我们得给他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老朱在这方面对我们的策划和运作能力是从来没有怀疑过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来一个把静态营销与主动出击的动态营销结合起来做,这样人家对于动态营销就不一定说得到呀,就是学到了,那也不一定搬到其它的酒店里能够现用呀。 于是,我们给老朱启动了第一个酒店的F2F营销模式,把饮食文化、饮食科学带到目标消费群中去宣传,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于是我们第一个锁定目标不是整个城市的各个商

务机构,因为这些人天天在吃,但不知道怎么吃才是最好吃的,才是吃的最安全,最健康的。 于是我们特地开展了商务机构的饮食文化再教育,并提出饮食真正的健康在于饮食时完成科学的酸碱平衡,这样才会吃得更有文化,吃得更为踏实,有时消费者可能不会因为菜品的不好,而减少老客户的回头率。我们活动的要求是利用下班前半个小时,跟预约好的商务机构进行上门宣传,并把车子开到门口等着,这下好,我们在四?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菀桓鲈吕铮傩辛怂氖〉男峁冒⑵糯寤鸨∶妫焯毂3郑谡飧龀鞘械?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们心里,吃得健康,吃得文化,吃得省俭,吃得有面子,这才是动态营销玩出的硬道理,最近半个月,老朱又开始把这个酸碱平衡的饮食宣传教育放到城市的各个高档社区去了,说现在阿婆村的家庭聚会订餐特别火爆。

结果当我写这个东西时发现,六月份的包厢的第一时间订座率已经达到了九成,再一查订包厢人的从事职业,全是商务机构的团聚餐和家庭聚会的合家菜占到了80%。

从中我们发现了几个点:一是做酒店就是做文化,就是做特色,没有这样的前提,谈论品牌就可以有点过早。二是现代服务业的静态营销,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得让把动态营销有机地溶入进来,这就需要我们去想,去有机地结合。三是服务业真正地想成为竞争不倒品牌,我们更需要创新,而不是跟风,决不能再守株待兔待下去了。

篇五:微电影《老故事》场记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