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4:23 字数作文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字数作文

篇一:2015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知识归纳

2015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

3、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

1、计算

24-12÷2= 90-6×9= 45÷(3+6)= 80-8×6= (21-8)×9= 27÷(9-6)=

2、判断对错,并改正。

(70-40)÷5

=70-8 =62

3、解决问题

(1)李老师买了一套茶具。茶壶每把

18元,4个杯子一共28元。一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多少元?

(2)买3

个机器人和1辆玩具车,一共付了48元。一辆玩具车21元,每个机器人多少钱?

(3

)计算24+8÷4,应先算(

),再算( ),结果是( )。

(4)18与17的和除以7,商是( ),列综合算式是( )。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6)一本童话书有62页,小雨每天看8页,看了7天后,还剩( )页没看。

(7)在○里填上 > < 或=

30-15+9○6×3+6 67-29-12○67-(29-12) 7×9-18○8×8-19 5+35÷5○(25+7)÷4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6、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

练习1、下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从上面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3、下面图形都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图形。 4、连一连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

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

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

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

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

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

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

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二、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

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

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

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

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

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四、里程表问题

1、根据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路程,先要读懂里程表,把里程表和路线图结合起来,并在路线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路线图就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有助于理解题意。

2、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3、根据里程表的读数或电表的读数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里程表的读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当天的读数 — 前一天的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本月月底的电表读数 — 前一个月月底的电表读数=本月的用电量。

第四单元 乘与除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

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口算除法

(1)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2)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按照表内除法算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 添上几个0

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 例420÷6=70

(1)与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相同,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2)想乘法算除法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2)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这个两位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第五单元 周长

1、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封闭图形沿着边绕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描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但是最后必须再回到这一点终止,首尾连接。

3、计算周长就是计算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

4、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

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5、长方形周长

(1)长方形的周长是指组成长方形的2条长边与2条宽边的和。

(2)比较常用的、简便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6、正方形的周长

(1)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指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和。

(2)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的特征,可以知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边长×4=正方形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边长=周长÷4

一、填空:

1、封闭图形或物体( )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和( )。

3、长是 30 米,宽是 20 米的长方形周长是 ( )米。

4、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3cm、5cm、6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25dm,它的周长是( ) 米。

6、学校朔胶跑道一周的长是 400 米,小明跑了 3 圈,他跑了( ) 7、用一根 48 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

9、把两个边长是 3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10、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cm,长比宽的3倍还多2cm,它的周长为( )。 1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cm,长是20cm,宽是( )cm。

12、一个长方形的桌子,相邻两个边的长度加起来是36cm,它的周长是( )cm。

二、填下面表格

三、测量并计算周长

估算:

估算就是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再用近似数相乘。对于接近几百五十的数,也可取近似数几百五十进行估算。估算有多种方法,关键是灵活应用,能够发挥推理判断的作用。 练习

一。 我会填。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积是( ), 最小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乘积是( )。

3. 160与5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4 估算41×69时,把41看成( ),把69看成( ),估算的结果是( )。

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 );一个因数缩小到1/5,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一个因数扩大到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 )。

6.口算15×300时,这样想:15和( )个百相乘,得( )个百,是( )。

7.根据68×9 = 61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8×90 =( ) 680×90 =( ) 680×( )= 6120

8.25×36可以分三道式计算,一道是( ),一道是( ),最后是( )。

9.520×80的积末尾有( )个0,积是( )位数。

10.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二、1.口算。

478-70= 20×50= 80×12= 16×40= 10×30= 15×3= 30×25= 19×20=

25×8= 20×60= 20+42= 0×687= 40×7 = 35×2= 9×30=

2.估算。 89×52≈ 13×49≈ 42×87≈ 25×11≈ 47×48≈ 34×95≈ 69×18≈ 99×12≈

3.笔算下面各题。35 × 41 = 46 × 63 = 68 × 37 =

三、解决问题。

1.王老师为学校买26本作文本,每本18元,王老师带了600元,买完作文本,他还剩多少钱?

2.社区中共有18栋居民楼,第座都有9层,每层有8个单元,这个社区共有多少个单元?

篇二:2014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第二课:买文具

教学内容:P5 ~ 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课:过河

教学内容:P8 ~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练习一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篇三: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古沟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第 1 页 共 4 页)

第一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旋转的特征:围绕中心转动。

第三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第四单元 克、千克、吨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 1t=1000 kg

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第五单元 面 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 6、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m2 = 100d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dm2 = 100cm2 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1m2 = 10000c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第六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2、比较大小的方法:新课 标 第 一 网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篇四: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15年最新编写)

XXX小学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科 :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

年 月 2015日

第一单元 除法

单元分析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X k B 1 . c o m

1. 算方法,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

2.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

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112×4= 24×4=

36÷9= 48÷4= 72÷6=

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

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

列算式:68÷2=

(2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不同的表示方法。

篇五: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 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愠朔ā⒃偎慵臃ā钡暮侠硇浴?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 综合:3×4+6

12+6=18(元) =12+6

(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 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二)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第3课时 买文具(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