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列子学射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16:14 字数作文
列子学射的意思字数作文

篇一:列子学射

课外文言文阅读选篇

一、《列子学射》阅读答案及翻译 列子学射,中矣,请④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③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⑤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⑥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⑦亦皆如之。”

[注释]①选自《列子·说符篇》,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②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敬。③退:回去。④请:请教。⑤所以:?的原因。⑥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⑦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翻译】 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继续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又把自己射中靶心的回报给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于关尹子 向 ②”对曰:“弗知也” 回答 ③退而习之 回去 ④又以报关尹子 把 ...

2.翻译句子。

①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3.读短文,你获得什么启示?

答:办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事物的规律,明白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得更好。或:只有自觉按照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会做,才能做好一件事。

二、田父得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封以上大夫禄⒄。(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田父:年老的农民。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4. 畜:收藏,保留。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6. 犹:还。录:拿,取。7. 庑(wǔ):廊,厢房。8. 举家:全家。怖:恐惧。9. 遄(chuán):快速,迅速。遄弃:赶快丢弃。10. 销:去掉。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12. 无何:没等多久,不久。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18.田父:年老的农民。19:录:取。20:诈:欺骗。21:食:享用,享受。22:当:替换,交换。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23:得:捡到。24: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译文】折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一尺的宝玉,但他不知道这是一块宝玉,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想要拿到宝玉,就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如果收藏起来,对你的家庭不吉利,还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惑,还是把它带回家中,放在厢房里。当夜宝玉通明,发出的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它,灾祸就可以消除。”于是老农夫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捡回来,把它献给了魏王。魏王让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跪拜,然后站起来说:“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的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我曾经没见过。”魏王问那块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玉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来换,也就只让他看一眼。”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邻人是一个善于用谎言、盗窃等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小人。本篇寓言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同时对有宝不识、唯他人之言是从的愚者也提出了劝诫。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邻人阴欲图之。 (图谋,谋取) (2).犹录以归。 (拿,取) ..

1

(3).此怪之征(征兆) (4). 遄弃chuán,殃可销(消除、去掉) ..

2. 翻译下列语句 A.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 B.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

3仔细阅读描写“邻人”言行的文字,说说“邻人”是怎样的人?

答:他是一个善于用谎言、盗窃等卑鄙手段猎取高管厚禄的小人。

三、《王右军诈眠》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不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③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一会儿),钱凤④入,屏(让手下退出,避让)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醒来),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使??污秽)头面被褥,诈孰(同“熟”)眠。敦论事造..

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共同,一起)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的确)孰眠,于是得全。于是人称其有智。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译文】: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帷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就商讨叛乱的事)。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流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帷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恒置帐中眠 (常常) (2)大将军尝先出 (曾经)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右军年减十岁(不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 ...

(2)于是人称其有智

3、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

答:王羲之是机制聪慧、能随机应变的孩子。

四、《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家有劣(烈性的)马,性暴,不可驭(驾驭),蹄(名词活用动词,......

踢)啮(咬)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马棚),不见是马,因(于是)诘(诘责)仆(仆人,指养.....

马的仆人):“彼(那)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卖)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马上,赶快)召子,曰:“汝为贵臣(朝廷中的重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制服),贾人安(怎.....

么,哪里)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通“值”,价值)。戒(通“诫”,.

告诫)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人的遗风。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A.汝为贵臣 (是)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被) ..

C.贾人安能蓄之 (怎么,哪里) D.戒仆养之终老 (通“诫”,告诫) ..

2. 翻译下列句子

A.是移祸于人也! B.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诚实,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待人处事仍然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五、陈康肃公尧咨善射(陈康肃公善射) (3)诈孰眠 (假装) (4)及开帐 (撞到、触到) ..

2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自我夸耀)。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放下)担...

而立,睨(nì,斜看)之,久而不去(离开)。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只不过)微颔(hàn,.

点头)之。

【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自我夸耀。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轻蔑的看着他(或:斜着眼睛看),久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an)然曰:“尔安(怎么)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

口,徐(慢慢地)以杓(sháo,同“酌”,斟酒,这里指倒油)酌油沥(滴)之,自(从)钱孔入,而....

钱不湿。因(接着)曰:“我亦无他, 惟(只不过)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送)之。 .

【译文】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翁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1.解释加点字。(4分)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jīn,夸耀) ..

C.康肃笑而遣

(qiǎn,送)之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3.陈康肃是怎样一个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六)贾人渡河

济阴(地名)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停留)于浮苴(jū,水中浮草)之上,号(求救)焉。有渔......

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世家大族)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兼词,之于)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刚才答应)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莫非,难道不.....

是)不可乎!”贾人勃然(发怒的样子)作色(变了脸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之何?而骤得....

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失望的样子)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撞)于石又覆(翻,....

这里指翻船),而渔者在焉。人曰:“盍(何不,问什么不)救诸(他)?”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他的船,危急中只好暂时趴在河中漂著的浮草上,求救。一位打鱼的人驾着小船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金。”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金。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金,可是现在只给十金,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人,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金,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开了。一天,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吕梁湖而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却不兑现承诺的人。”于是,渔夫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着沉没在河水之中。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词。(2分)

(1)渡河而亡其舟(沉没) (2) 栖于浮苴(jū)之上,号焉(求救) ...

(3)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用) (4) 舟薄于石又覆(翻船) (撞)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我济上之巨室(世家大族)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贾人许百金而只酬十金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贾人是个怎样的人?(4分)

3

答:(1)“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或:他认为一个打渔的,每天收入不了多少,能得十金就应该满足了。(2)不讲信用,言而无信. 告诫我们要守信用,否则会受到惩罚。

(七)山中与裴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迪书 ..

近腊月下,景气(景色,气候)和畅,故山殊(很)可过(过访、游览)。足下方温经(正在温习经.......

书),猥(鄙贱。自谦之词)不敢相烦(打扰),辄(zh?)便往山中,憩(于)感配寺,与山僧饭讫..

(qì)而去。

北涉玄灞(bà,往北走渡过灞水,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村.......庄)夜舂(chō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复与疏(稀疏的)钟相间(jiàn)。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已入睡),多思曩(nǎng,从前)昔,携手..

赋诗,步仄径(“迳”同“径”,狭窄的小路),临清流也。 .

现在接近十二月末,景色、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我知道)你正在 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才离去。

等到渡过灞(bà)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晚上登上华子冈,只见辋(wǎng)川的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微波荡漾。冬天远处的山火在树林间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晚上村中用杵臼捣谷(的声音),又与庙宇传来的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词。(2分)

(1) 景气和畅(景色,气候) (2) 故山殊可过(很) ...

(3) 足下方温经(正在) (4) 与山僧饭讫(qì)而去(吃过斋饭)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村庄)夜舂(chōng)复与疏钟相间(jiàn) 3.选段描写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等景物。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的意境。

(2)全文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

4

篇二:以射喻射

以“射”喻射

刘开吉

虽然古今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冷热兵器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古代的射箭与今天使用枪械射击,在道理上有许多是相通的。以古代射箭技艺的传授与学习来比喻我们今天射击技术的传授与掌握,仍然不失其意义。

《列子·说符》记述:列子学射箭,中靶后便以为学好了,跑去问他的老师关尹子。尹子问:“你知道为什么射中了吗?”列子回答:“不知道”。尹子说说“这不能算学好了。”列子又苦学苦练了三年,再去问尹子。尹子又问:“你知道为什么射中了吗?”答:“知道了。”尹子这才说:“知道为什么射中,才算真正学好了。”

列子学射,已能中靶,为什么关尹子还不让其出师呢?因为列子不知“所以中”。不知“所以中”,射中就可能是偶然的,以后再射, 就无规律可循,不能保证每射必中。

好的射手不贵在能射中,而贵在知道为什么能射中。今天,当我们某一实弹射击取得优良成绩时,你是满足于沾沾自喜呢?还是象列子后来那样去继续深究“所以中”?只有悟出了射击技术的真谛,才能保证以后每射必中,每中必优。

一个好的射击教员,不能满足于学员中靶,而应象尹子教射那样严格要求,让学员知道“所以中”的道理。在向学员传授知识中,应把着眼点放在发展学员智力和培养能力上。如果学员不能用学过的射击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射击中出现的问题,射中不知“所以中”,射不

中不知所以然,这就是在射击上没“发展”。

《纪昌学射》叙述的是三代人技艺相传的故事。第一代是甘蝇,他的射箭技艺是“彀弓而兽伏鸟下”;第二代飞卫“巧过其师”;第三代是纪昌,他的射技能“贯虱之心,而悬不绝”。真是代代相传,一代胜过一代。

他们技艺相传的要旨何在?是他们掌握了射箭技艺的关键,通晓该项艺术的规律。飞卫明明是教授纪昌拉弓射箭,却不叫纪昌去练手劲、臂力。而是先练不眨眼,后练“视”(见小似大),以练视力为主进行训练。这并非与目的不符,舍近求远。因为射箭技艺在于“准”,并不在于“力”。射击预习重要,并非预习时间越长越好,次数越多越好。预习固然有“量”的要求,但更重要的在于“质”。预习要得法,如果只求单纯的动作重复,只强调一个劲地练,就要走弯路,得出的结果是低水平、低效率。射击预习时,辅之以必要的静力训练 无可非议。但在枪上加重物,花很多时间练臂力,无疑也是庸师笨法。我们常常可见,同样的练习时间,在手枪射击比赛中,体力相对较弱的机关参谋、干事及巾帼射手,成绩往往优于虎臂熊腰的大力士。枪械射击技术,也同射箭技术一样,巧在于“准”,不在于“力”。

良师出高徒,没有高超的传授技术,是培养不出过硬的优等射手的。要求得训练的高效率,关键在于为师者指导得法,安排得好,设计得巧。只有让学员明确每次预习的目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到巧教巧练,辅之以熟能生巧的必要的苦练,才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最佳途径。

《比射》讲的是:列御寇给伯昏无人表演射箭,拉足弓弦,放一杯水在肘上,刚射出去一支箭又搭上一支箭,射出去的箭一支接着一支准确地命中目标,这时的列御寇形神专一,象一个木头人。伯昏无人却说:“这是为射箭而射箭(意思是过于拘谨,不能心手自如,只不过刚刚入门罢了)。高超的射技,表面上看,不像是真射。而实际上是真正的射箭(即好的射手能从容不迫一随心所欲)。试问你登高山,脚踏悬崖峭壁,面对万丈深渊,你能射吗?”

于是无入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而且背后也是悬岩,没有进退的余地,脚有一半还悬在岩石外面,邀请列御寇到悬崖上去。列御寇吓得伏地,冷汗流至脚根。

列御寇只能在正常的情况下发挥技能,到了危地困境就一筹莫展。而伯昏无人能履险如夷,虽然没有张弓搭箭,但其惊人的绝技,已可想而知。射手要获得过硬的本领,必须从难从严进行训练。 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切实掌握射击要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射击技术发挥到心手自如,才能做到艺高人胆大。不然,在战斗中处于危地困境时,在比赛激烈紧张的情况下,就会手发抖、腿打颤。

射击教学,不能只追求射击场正常情况下的表面成绩,不能在射击场创造各种“优越条件”:诸如依赖地形、熏缺口准星、保姆似的实弹射击等等。而应从难从严,从切实提高队伍战斗力出发,培养出“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过硬射手。

篇三: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

第六单元测试1

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

第六单元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命题人: 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 柯瑞红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文学常识填空。(5分)

①《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末期思想思想

家、 家、 家。

②《世说新语》是 朝文学家 组织人编写的。

③《木兰诗》是_______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默写填空。(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 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

是: , 。

③《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

④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句: ,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

是 , 。

⑤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

(1) 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满盘皆输。

(3) 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

⑴ 默而识之 通 ⑵ 尊君在不 通

⑶ 出门看火伴 通 ⑷ 不亦说乎 通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4分)

⑴ 宁可以急相弃邪?( )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⑶ 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6、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6分)

⑴ 学而时习之( ) ⑵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 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⑷ 余闻之也久( )

⑸ 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⑹ 歆辄难之( )

二、理解·感悟(64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1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解释加点词语(4分)

(1)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 (2)可以为师矣可以 ___________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 (4)是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同学说,自己弄不懂得东西就要虚心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叫“不耻下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所选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2)关于学习的方法;(3)关于道德修养。请分别举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至少二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王欲舍所携人( ) 既已纳其自托( ) 待君久不至 ( )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2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 是以谓之“文”也

b.王欲舍所携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传一乡秀才观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 《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2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分)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2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9、根据课文回答:①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 。(3分) ②《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 )(1分)

a、痛心忱惜 b、哀怜惋惜 c、哀怜痛心 d、痛苦惋惜

③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1)世隶耕 (2)父异焉

(3)或以钱币丐之。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⑸不能称前时之闻 ⑹ 父利其然也

21、指出下面句中“以”字的含义。(2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或以钱币乞之( )

22、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

2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5、写出两句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4分)

(四)、、课外语段阅读。(8分)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

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③弗:不。④报:报告。

(节选自《列子·说符》)

2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列子学射中矣( ) 又以报关尹子( )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守而勿失也( ) 退而学之( )

28.试翻译下列句子。(2分)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29.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表达·交流(50分)

31、题目:我又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那句话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上“爸爸”、“老师”、“同学”、“孔子”等均可。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答案

1、①丘 仲尼 春秋 政治 教育②南朝(宋) 刘义庆③南北朝;乐府诗集;扑朔迷离2、①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临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1)焉得虎子(2)一着不慎(3)而知也无涯4、⑴识—志 ⑵不—否 ⑶火—伙 ⑷说—悦 5、⑴反问 ⑵互文 ⑶借代 ⑷对偶

6、⑴代指学过的知识 ⑵代“他” ⑶协调音节 ⑷代这件事 ⑸的 ⑹代这件事 7.(1)诱导,教导(2)凭借 (3)凭什么(4)因此

8.(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④①②③

篇四: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

第六单元测试1

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

第六单元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命题人: 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 柯瑞红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文学常识填空。(5分)

①《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末期思想思想

家、 家、 家。

②《世说新语》是 朝文学家 组织人编写的。

③《木兰诗》是_______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默写填空。(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列子学射的意思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 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

是: , 。

③《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

④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句: ,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

是 , 。

⑤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

(1) 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满盘皆输。

(3) 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

⑴ 默而识之 通 ⑵ 尊君在不 通 ⑶ 出门看火伴 通 ⑷ 不亦说乎 通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4分)

⑴ 宁可以急相弃邪?( )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⑶ 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6、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6分)

⑴ 学而时习之( ) ⑵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 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⑷ 余闻之也久( )

⑸ 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⑹ 歆辄难之( )

二、理解·感悟(64分)

(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1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解释加点词语(4分)

(1)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 (2)可以为师矣可以 ___________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 (4)是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同学说,自己弄不懂得东西就要虚心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叫“不耻下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所选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2)关于学习的方法;(3)关于道德修养。请分别举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至少二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王欲舍所携人( ) 既已纳其自托( ) 待君久不至 ( )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2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 是以谓之“文”也

b.王欲舍所携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传一乡秀才观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 《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2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分)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2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9、根据课文回答:①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 。(3分) ②《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 )(1分)

a、痛心忱惜 b、哀怜惋惜 c、哀怜痛心 d、痛苦惋惜

③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1)世隶耕 (2)父异焉

(3)或以钱币丐之。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⑸不能称前时之闻 ⑹ 父利其然也

21、指出下面句中“以”字的含义。(2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或以钱币乞之( )

22、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2分)

2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5、写出两句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4分)

(四)、、课外语段阅读。(8分)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

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③弗:不。④报:报告。

(节选自《列子·说符》)

2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④①②③

列子学射中矣( ) 又以报关尹子( )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守而勿失也( ) 退而学之( )

28.试翻译下列句子。(2分)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29.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表达·交流(50分)

31、题目:我又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那句话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上“爸爸”、“老师”、“同学”、“孔子”等均可。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答案

1、①丘 仲尼 春秋 政治 教育②南朝(宋) 刘义庆③南北朝;乐府诗集;扑朔迷离2、①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临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1)焉得虎子(2)一着不慎(3)而知也无涯4、⑴识—志 ⑵不—否 ⑶火—伙 ⑷说—悦 5、⑴反问 ⑵互文 ⑶借代 ⑷对偶6、⑴代指学过的知识 ⑵代“他” ⑶协调音节 ⑷代这件事 ⑸的 ⑹代这件事 7.(1)诱导,教导(2)凭借 (3)凭什么(4)因此

8.(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2)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也是否有,如果有,如果有,则加以改正。

9.不对,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是“下问”。10、

(1) 学习态度:①“学而时习之”;②“不耻下问”;③“学而不厌”,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默而识之”。

(3) 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11.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12、zhé;zhěng ;nàn yé

13、一并 想要 请求 您 14、b 15、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16、《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17、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华优王劣1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19、①《临川先生文集》,北宋,王安石 ②b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0、属于;对??感到诧异;求,索取;通“攀”,牵或引;相当,符合;以??为利21、把;用 22、提示:围绕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回答即可23、b 24(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5、①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②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26.zhòng yǐn 27.牢记 返回 28.你知道你射中靶子的道理吗?2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篇五: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原则:

?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 信: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

? 达: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 雅:提炼语言,考究用语,简明优雅。

命题规律:

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省略句)

②古今异义

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 动词使动、 形意动、名意动、名作状)

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

错例分析:

1.(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老虎咬断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2.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

译文: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感谢项王。

以今义当古义;多义词误译。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4.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太严重了,你的不聪明。

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一、文言文翻译:

1、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 于人 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2、常以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3、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 焉。

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都送给了他。

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3、有个叫陈苌的人,等候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考查点:重点实词、虚词、介词结构后置句

二、文言文翻译:注:洊(jiàn):再度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 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 而坐。

1、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2、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3、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考查点:重点实词、虚词、判断句、通假字、词类活用

三、翻译划线句子,重点关注划线词语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却匈奴七百余里。

? 渔人甚异之。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

?

?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 译文:

?

?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 译文:

?

2.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

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

3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

4、“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1、参考译文:有个人要出卖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马市上,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马是骏马。

这人找到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转圈儿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 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

? “是“人莫知之”的倒置,

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 解析: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

2、【文段参考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了三年。又把学习的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能射中的缘故了。”关尹子说:“可以啦,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3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统一天下的君王不抛弃小民,才能显扬盛德。因此地方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分本国的外国的,一年四季都充满着美好,鬼神就会赐福给你: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4“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您能有斗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斗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字数作文